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方法与复习策略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技巧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技巧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技巧1(一)答题基本知识:1。
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__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2。
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3。
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________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第五类: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A。
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B。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1. 引言1.1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要性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在高中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是高考语文科目的一部分,更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高考文学类文本的阅读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水平,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正文2.1 复习策略复习策略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复习策略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文学知识,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些有效的复习策略: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考生需要根据高考时间表和个人情况,制定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
在计划中要明确每天需要复习的内容和时间安排,确保能够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复习。
2. 多维度学习: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涉及到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比如从作者的生平背景、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学流派等方面深入了解作品,帮助提高文学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3. 刻苦钻研经典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重点内容,考生要对经典作品进行反复阅读和分析,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可以通过做读书笔记、参加讨论等方式加深对经典作品的理解。
4. 做好题海战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试中会涉及到大量的选择题和阅读理解题,考生可以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熟悉题型和解题技巧,提升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5. 考试前的冲刺复习:考试前的时间是最关键的,考生可以通过模拟考试和综合复习的方式,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保持良好的状态迎接考试。
通过以上几点有效的复习策略,考生可以更好地备战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
2.2 教学有效性教学有效性是评价一个教学过程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教学中,教学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效和知识运用能力。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随着高考的临近,很多学生开始着手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这是高考语文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它的复习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
下面介绍一些复习策略和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复习策略1.认真阅读文本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首先要求认真阅读文本,这需要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特别是在涉及到人物、情节、环境、语言等方面的细节上,一定要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尽可能地理解文本内涵,领悟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2.多角度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试题型多样,常见的题型包括,文本阅读理解、文本分析、诗歌鉴赏、作品比较等。
因此,复习时要多角度分析文本,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文本阅读理解方面,可以从人物、环境、情节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找出文本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在诗歌鉴赏方面,可以从诗的结构、情感表达、意象、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积累词汇和知识因为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语言多次用到词汇量较大、文学专有词汇较多,所以对词汇量和文学知识的积累显得很重要。
要充分利用各种语文资料,积累词汇和名著知识,同时可以通过多读名著来提升文学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4.多做练习和模拟考试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最后要加强练习,多做练习和模拟考试,加强应试技巧和熟练度。
可以选择相关的模拟试卷和真题进行练习,对错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和纠正。
二、教学有效性1.精选优质文本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教学不仅要求考查学生的能力,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因此,在文本的选择上要注重优质文本,如名著、文言文等,这些文本不仅具有高文学价值,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和文学素养。
2.因材施教学生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上的能力和背景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更贴近他们的教材和学习方式。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中学生备战高考的重要功课之一,作为语文科目的一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一重要考试。
一、复习策略1. 完整阅读原著复习文学类文本,首先要对原著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这包括对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的原著进行全面地阅读,了解其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对原著有了解,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学类文本的内涵和含义。
2. 多角度分析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多角度地进行分析。
不仅要从文学的角度出发,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内容,还要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问题,这样才能够全面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 多维度比较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进行多维度的比较。
可以比较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比较不同作者的同一主题的作品,比较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等,从中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4. 进行读后感分析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进行读后感的分析。
读后感不仅是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更是对作品内涵和意义的把握。
通过对读后感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色。
5. 制定复习计划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
要结合自己的时间、能力和目标,合理安排每天的复习任务,并适时地进行调整和修正。
只有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复习文学类文本的工作。
二、教学有效性1. 选材丰富多样在教学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选取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
不仅要包括古代和现代的作品,还要包括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2. 重视文本解读在教学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重视文本的解读。
要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分析作品的结构、语言、意义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常考考点归纳:解读标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理清线索、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手法、赏析精美语言、设题方式及解题技巧如下:一、在标题上设题1、标题有什么含义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
2、题目有什么作用(1)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2)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情感,(3)是否新颖、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等。
《智取生辰纲》——主要情节,《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的线索,3、如何拟写标题可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述。
二、在情节上设题1、如何概括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三要素缺一不可。
答题模式为: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2、简述故事情节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三、在环境描写上设题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社会环境有什么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关于社会环境描写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如《孔乙己》中对咸亨酒店的描写)※注意场面描写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多个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
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 : 本文运用了xx 手法,塑造了xx 形象,表现了主人公xx 性格特征。
( 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肖(外)、语、动、心肖像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的归纳总结

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的归纳总结一;1、审题:;①说说某词语、某句子丰富含意,答题侧重内容(抓关;①说说某词语、某句子的表现力,答题侧重手法(如修;①对使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词语和含蓄、抽象的词;①“在文中”或“结合文本内容”是关键所在,命题者;①答题时的语言表达要记得关键词的替换理解,修辞句;●《3年高考2年模拟》p18—19《给书虫当夫人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的归纳总结一、重要词语的含义(一)答题方法1、审题:① 说说某词语、某句子丰富含意,答题侧重内容(抓关键词语,思考作者用意或读者的理解;理解表层意思、深层意思、言外之意);① 说说某词语、某句子的表现力,答题侧重手法(如修辞、结构作用)。
2、方法:① 对使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词语和含蓄、抽象的词语的理解,需要弄清手法上的特点和借助前后文来界定该词语的含义。
① “在文中”或“结合文本内容”是关键所在,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
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
一般来说,一个涵义丰富的词语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
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① 答题时的语言表达要记得关键词的替换理解,修辞句子还原真实意思并说作用与情感,抽象含蓄句子具体化,具体生动句子概括抽象化,复杂句子化为简单句子再体会。
3、词语含义分析题的答题模式:这个词语表达了……内容,有……作用(词语本身的准确性、生动性,联系段落中心或文章中心回答)(二)参考例题● 《3年高考2年模拟》p18—19 《给书虫当夫人》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① 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
.....参考答案:“有电而无视”将“电视”一词分拆开来使用,表现了家里虽有电视却常常不能看的尴尬。
① 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复习策略

高考语文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一.总体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特征和审美意义的考题,本大题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要求较高。
对于当前处于高考冲刺阶段的考生们来说,了解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方法和命题特点,掌握一些必要的审题技巧和答题要领,则是非常必要的。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方法,概而言之为三句话,一是要全面审题,二要规范答题,三要完整表达。
二.解题方略1.认真审题,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提示信息例:2006湖南卷《在山阴道上》第19题:浙江绍兴,古称山阴。
《世说新语》曾载:“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通观全文,请回答作者为什么将这篇散文题为“在山阴道上”。
【分析】在提出具体问题之前,题目中交待了很多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答题都是有帮助的,我们要注意从中找到答题方向。
“浙江绍兴,古称山阴”,题目“在山阴道上”其实就是在“绍兴道上”,文章写的就是作者游历鲁迅的故乡绍兴,这样,题目就和作者游历鲁迅故乡的旅程相吻合了;“《世说新语》曾载:“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意在说明山阴道上可以欣赏到接连不断的美景,其实时告诉我们在游历鲁迅故乡时,不断看到的今天的美好生活场景。
【答案】①与作者游历鲁迅故乡的旅程相吻合②暗寓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美不胜收。
2.考查词语的含义⑴确定答题区间,联系具体语境,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例:2006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第18题:结合原文,理解“童话”的的含义【分析】在原文中,“童话”一词出现在第15段——“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
我们根据“不久以前”,可以确定,答题的范围在15段的上面。
「原文片段」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文学类散文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如何读懂散文一、掌握散文文体知识1.散文的基本概念现代文学中,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体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2.散文的文本特征(1)形散神聚现代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
“形散”是指:①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②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常见的线索:①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②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③以人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意境深邃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二、散文阅读方法第一步,关注标题(对象)①明示写作对象或内容;②提示阅读线索;③明示或暗示文章的主题。
第二步,概括内容①标记各段落序号;②概括各段落内容。
第三步,梳理思路1.把握线索①寻找作品的线索;②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③注意文中议论、抒情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江苏题:《怀鲁迅》(郁达夫)
文末提示: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
题一:文中第三节……反映了“青年男女”什么样的心情? ——决心继承鲁迅遗志,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愤恨
2009年湖南题:《云南看云》(沈从文)
文末注明写作日期:1940年
第19题:请简析文中云南的“云”的……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始终坚守一个庄严伟大的理想――把个 人的发展统一到国家民族发展的同一目标上:抗战必胜。
阅读方法之一——外位阅读法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2007年福建卷)
散文以诗化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凄婉而明丽的 意境,抒写如叶思归根的游子对如叶落地的已逝母 亲的无尽思念以及一个游子长年在外飘泊追求自己 的事业而未能恪守孝道照顾母亲的愧疚。 此题乃文之眼 辞格:比喻 双关 落叶:喻如叶坠地的母亲 喻如叶归根的游子 疲倦:母亲→终生辛劳 游子→长年奔波 蝴蝶:纯美的母爱 凄美的乡思
阅读方法之一——外位阅读法
关注作家(或作者)的个性风格
所处时代(国度)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人生遭际不 同,作品的风格自然也不同 陶渊明:恬适冲淡;李白:豪放飘逸;杜甫:顿挫沉 郁;苏轼:洒脱达观 王维:隐居终南山前后;李清照:宋朝南渡前后;杜 甫:初到成都与离开成都后 鲁迅:深刻犀利;沈从文:自然隽永;丰子恺:冲淡 率真;汪曾祺:性灵雍容;林斤澜:清新奇诡;张炜:人 性睿智 等等
文体不同 表达方式不同 阅读方向亦不同 散文 写景、状物的→ →描写为主→ →借景抒情
→ →有其景乃生其情 2008年北京试题:《碧 云寺的秋色》(钟敬文) 叙事、写人的→ →叙述为主→ →因人写情 → →有其情乃写其人 2009年江苏试题:《怀 鲁迅》(郁达夫)
阅读方法之一——外位阅读法Βιβλιοθήκη 散文阅读方法之一——外位阅读法
《小鸟,你好》(2009年海淀一模题)
第一段:车子开出医院大门,我立刻摇下车窗,探出头,心飞
翔了,是一只冲出笼子的小鸟。 来……会仰起头向大树问好,然后,再对小鸟们说一声:“小鸟,你 早啊!”
结尾段:初春果然给了我“复活”的灵性,我每天早早醒
题目解读
阅读方法之一——外位阅读法
观照题目的显性或隐性意义
题目有如人的双眼,不仅能呈现出文本外在的 美,也能透视出文本内在美的特质。 审视题目显性的或隐性的意义,可以更好地把 握文本的思路,提炼文章的主旨,还可以更好地把 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对阅读文本的思想内容作出科 学地评价。 题目解读的路径:从表达技巧入手,尤其是注 意其修辞手法,如借代、比喻、双关、拟人等。
亦是应对考试的招数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之一——外位(整体)阅读法
最基本的审美阅读意识 高屋建瓴 整体观照
外位(整体)阅读法之“外位”
阅读文本的体裁类型 文本生成的时代背景 作家(或作者)的个性风格
题目的显性或隐性意义
文本后相关的注解说明
阅读方法之一——外位阅读法
确认阅读文本的体裁类型
阅读方法之一——外位阅读法
《绵绵土》(2006年全国卷 )
问:作者是为写“绵绵土”而写《绵绵土》吗 答:不是,为了写故乡之思 问:为什么用“绵绵土”作题目 答:借代之法,代故乡的习俗,进而代故乡 问:作者为什么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写起 答:沙漠乃绵绵土的母体(故乡) 试 题: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 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 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
哲理、言志的→ →议论为主→ →托物说 理→ →见其物而悟其理 2007年广东试题 《泥泞》(迟子建) ▲小说 三要素——小说审美阅读的基本方向 人物(性格特点与社会意义) 情节 (构成) 环境(营造、类别及其作用)
阅读方法之一——外位阅读法
了解文本生成的时代背景
文学类文本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某个特定时期的社会 生活,这个“特定时期”就是文本背景。 诗歌类 2008年湖北试题:《临江仙》(宋· 侯蒙)
文学类文本
的
阅读方法与复习策略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想说在前面的话
必须养成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必须培 养学生的审美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一种受益终生的能力
阅读能力是高考必须具备的能力
习惯是可以养成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审美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方法的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讲座的基本态度
非理论的——少谈点“主义” 少谈点
……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 据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侯蒙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 仙》词题其上。 题(1)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幽默诙谐 乐观自信 志向高远)
阅读方法之一——外位阅读法
——贵在用心
重在储存
蝶恋花 ·海岱楼玩月作
米芾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 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生海市。鏊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 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
诗人的个性风格:米芾个性怪异,喜穿唐服,
遇石称“兄”,人称“米颠”。其书体洒脱奔放,又严 于法度,欲左先右,欲扬先抑,跌宕跳跃,东坡赞其 “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其词气魄宏大,选材造 语奔逸绝尘,给人以玲珑圣洁之惑,亦有超逸之妙。此 词风格堪称豪放,深得苏轼、王安石等大家的赏识。
“玄学”( 中学生未到与理论结婚的“法定
年龄” ,一盆土不能种植赖以生存的谷物) 可操作性——现身说法的 (高考) 实用的 有针对性的 但愿是不白听的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话题简释
“文学类文本”
诗歌类文本
散文类文本 小说类文本 “阅读方法” 乃建立在文本自身规律上的一种阅读技巧
是走进文本的钥匙
阅读方法之一——外位阅读法
《记住回家的路》 (2009年山东题)
题眼:回家 辞格:比喻 “家”之本义:生命的庇护所 肉体的栖息地 “家”之喻义:心灵的港湾 自我的内心世界 路:乃心路,回归内心生活的途径
《记住回家的路》:记住从社会生活回到内心生
活,在社会的纷争与喧嚣中保持清醒,确立自己的人 生目标,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从而获得充实的 生活和宁静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