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学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024·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牛记徐则臣我现在想不起我何时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涯,又在哪一天彻底结束了这种生活。
我很小就羡慕那些吆喝牛马的孩子,觉得他们是豪放粗犷的英雄。
而我只是个温顺的可怜虫,总是衣裤整齐,指甲干净,不剃光头,站在他们身边像个走亲戚的陌生人。
我想和他们一样,只穿一条小裤衩,光着上身和脚,晒成黑铁蛋,坐在光溜溜的水牛背上挥舞自制的长鞭,雄赳赳气昂昂向野地里进发。
能够大喊大叫,可以随地撒尿,无视课堂和作业,遇到仇人要打的架一个都不落下,轻易就能滚出来一身泥。
我想当个野孩子,所以,很早我就怂恿父亲买一头牛。
我家的确需要一头牛。
父亲是医生,农忙时经常搭不上手;祖父祖母年纪大了,体力活儿也帮不上忙;我和姐姐都小,还要念书;十亩田都要母亲一个人对付,运粮食时都没个帮手。
父亲决定买牛,哪怕只用来拉车。
买牛的那天我记得,你能想象我的激动。
在下午,我和父亲去两里外的邻村牵牛,已经提前谈好了价。
在邻村的中心路边,我头一次见到锯木厂,在一间大屋里,电锯冲开木料的声音在午后的热空气里格外尖利,几乎能看见那声音在闪耀着银光。
我停下来看阴影里的锯木厂,横七竖八堆满了木料,新鲜的木头味道和锯末一起飞溅出来。
那头小母牛还小,吃奶的时候还要哼哼唧唧地叫,长得憨厚天真,我很喜欢。
主人是个中年男人,说:回去调教半年,就能干活。
他给小牛结了一个简单的辔头,缰绳递给我们,我们就把牛牵出了门。
小牛屁颠屁颠地跟着我们走,出了村才感觉不对,开始茫然地叫,表情如同迷途的小孩。
一路仄着身子走,拧巴着被牵到我家。
这一路走得我兴奋又纠结,想牵不敢,摸它一下,摸完了赶紧撤,怕它踢。
当然后来我知道,再没有比水牛更温驯的动物了。
我经历了把一头小牛训练成壮劳力的全过程。
换辔头,套车,驾辕,用声音和缰绳指挥行止,扎鼻眼,犁地,耙地。
高三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解析

高三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解析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拔草李娟我们家自行车的全部构件只剩下两个轮子、一只坐垫、一副龙头以及连接物。
连踏板都没有。
至于刹车器,就更是奢侈物了。
需要刹车的时候,只须把脚伸直,用鞋底在飞速运转的车轮上“嗞——”地蹭一下,车自然就会减速。
如果情况特别紧急,则两只脚一起上。
有一次我妹骑车的时候,骑着骑着车链条掉了,并且掉得极不是时候——当时我们正在被两条大狗狂追。
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穷凶极恶的狗!在阿克哈拉,最凶的狗一直都是我们家的琼瑶。
可是和这两条狗相比,我们家琼瑶简直温柔极了。
我妹的车链子不巧就在那时候掉了!她“啊——”地叫起来,两条腿蹬得飞快,面无表情,大汗淋淋。
亏她车上还载了小山似的一堆干草,居然也没给狗扒掉。
要是掉了的话谁敢回去捡啊?家里养鸡,一养就是一百多只,还有五只野鸭子。
小的时候还好打发,长大了简直跟一群强盗似的。
我妹每天都要拔瓷瓷的两大编织袋蒲公英回来才够它们吃,加上家里打算再养只小毛驴,于是草就得拔得更勤了。
每天拔回来的草都得晒干一部分,留作冬天给毛驴的草料。
到了一年一度的打草季节,牧民们纷纷从深山返回乌伦古河流域,为大畜准备冬天的草料。
一辆辆打草的马车晃晃悠悠,满载而归。
我家没有草场,只好去草场里捡别人割剩下的。
拉草的车经过的地方,沿途路两边的树枝多多少少会把垛得高高的草从车上挂下来一些。
于是我妹就天天沿着打草的车辙走啊走啊,前面掉,后面捡。
就是被狗追的那一次,我也跟去捡草了。
去的路上果然捡了很多,我们细细拢一拢,居然有好几抱,便藏在路边灌木丛里,准备回去的时候捎上。
风很大很大,在高处呼啦啦地响。
苞谷地如丛林一般,茂密地高过头顶,又如大海一般起伏。
土路孤独地在这片海洋中延伸。
走在这路上,像是走在消失之中。
我们每捡够一大抱的时候,就集中到一处放着,然后空手向前继续捡。
这样,走过的路上每隔不远就垛着一堆,一路延伸得很远很远。
2021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含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出警弋舟那天在所里做笔录,报案人是个姑娘,说是“心爱的”电动车被盗了。
刚写好,又接到社区的电话,说他们晚上有个群众活动,可能参与的人比较多,需要我们帮助维持秩序。
那天晚上社区的活动就是广场舞表演,实际上围观的人并没有那么多,他们高估了自己的风头。
过去看了看情况,安排几个保安维持秩序,我独自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巡逻,而同事小吕去了片区。
因为又有人报警说邻居在家里制毒,我没怎么考虑就把这案子交给了小吕。
在小吕心目中,警察就该是神探,破大案,捕顽凶,除暴安良。
这情绪我也有过。
直到今天,我也不太跟妻子说我每天都忙活些什么。
我不做英雄梦了,但希望我妻子还接着做,那样回了家,我才可以心安理得地喊累。
所以有时候遇着邻里纠纷之类的事儿,我都不忍心让小吕去处理。
开始小吕挺兴奋的,像是张网以待,翘望已久,终于来了条大鱼。
涉案的小区是教师新村,里面住的都是教师。
报案人是位退休多年的小学校长,信誓旦旦地说,以他所掌握的丰富的化学知识,完全能够通过阳台上飘来的怪味儿做出判断。
他的邻居也是一对教师,两口子带着个十多岁的孩子,女主人倒还真是个教化学的。
可查来查去,一点儿证据都没有。
小吕不太甘心,加上老校长半年报了五十多次警,这个案子就成了小吕的心事。
他不觉得我们就只能维持秩序、追回一辆“心爱的”电动车。
回来后小吕眉头不展,说他又趴在老校长家的阳台上闻了半天,隔壁飘来的只有红烧肉味儿。
我想的却是正值炎夏,这会儿的阳台上怕是得有五十度的高温。
那天算得上是平安无事,我们本来可以在宿舍睡个好觉,假如我没有说起老查的事。
老查七十多岁,老伴十几年前过世了,他一直独自过活。
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她早年外出打工后,就一去不返。
老查经济状况还过得去,有两套房子,住一套,租出去一套。
如今这一片的房价可不低。
先是他突然失踪,发了协查函,一城里寻不到,以为他可能不在人世了。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江西通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5 读·思(三)说明:共两大题,9小题,满分90分,作答时间为90分钟。
中考对接点一、小语段阅读(30分)胖子学裁缝星云有一个胖子,胖到没有一家服装店有适合他穿的衣裤尺寸,他因此非常难过。
他的父亲看到儿子因为穿衣的问题而苦恼,就告诉他:“”他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跑去学裁缝。
几年后,他缝制出心得,想到与他有着相同境遇的人一定不在少数,于是筹资开设制衣工厂,成立胖子服饰专卖店,生意好得不得了,此举不仅替自己也替别人解决了穿衣的问题,更因此得到了社会的掌声。
成功的人有一种积极、乐观的特质,能够让他们在危机、困难中振作,寻出一条生路,不会让自己沉溺在困境中,不知所措。
生命的智慧,往往在挫折中渐渐被发掘,渐渐成熟,所以不要害怕逆境,《菜根谭》有云:“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生命中每个境遇的出现,必然有它的道理,若有自觉力,就能看出个中端倪,寻出解决问题的蛛丝马迹。
(选自《意林》原创版2022年第4期,有删改) 1.胖子的父亲看到儿子的苦恼,告诉了他什么?请你结合语境,补写在文中画横线处。
(3分)2.胖子成功的原因是什么?(4分)3.好的故事常常发人深省,使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
阅读上文,你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10分)写作提示:①观点要明确;②论证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两只信鸽黄瑞云一个信鸽爱好者驯养了两只很好的鸽子,这两只鸽子多次准确无误地飞回目的地。
但驯鸽者发现,它们总是有先有后,有时这只先回,有时那只先到。
他想:虽然两只鸽子都能飞回目的地,但它们在路上还是因为认错路而多飞了路程。
之所以有时这只先回,有时那只先到,肯定是有时那只飞了弯路,有时这只错了目标,不然一定是同时到达的。
他又想:如果两只鸽子靠在一起,共同辨认方向和目标,那一定能更加迅速、更加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他把这一设想付诸实践:用一根两米长的绳子把两只鸽子并联起来,然后放它们飞行。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全文,回答1-3题让古代经典成为民族文化的基因①去年教师节,习近平到北师大慰问教师时提到:“古代经典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基因。
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
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②流传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构筑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
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精神追求、审美取舍。
它是全民族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影响着全民族的行为规范。
但是,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经历过起起落落的波折。
目前存在的一些地方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与对传统文化的淡忘有密切关系。
国家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③我们且举对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儒道两家思想的例子来说。
儒家提倡“正心诚意,修齐治平”,把“正心、诚意”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这是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从个体的品质修养入手,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
为实现这个目的,还得从学习入手。
在儒家传统文化体系里,许多学说都落脚于道德问题上,都以“修己”即个体道德修养为核心,为落脚点。
今天我们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建设新的道德风尚,只有社会的个体即每小人都注重自身的道德建设并付诸实践,才能够造就高尚纯洁的道德环境。
再如,《道德经》里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提倡“慈爱、俭啬”。
这样的告诫与主张,对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仍然有极好的警戒作用。
④中华传统文化蕴藏于流传几千年的经典之中,经史子集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把古代经典转变为民族文化的基因,就应该认真学习古代经典,准确领会和掌握古代经典中所蕴含的精义,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它们转化为文化知识,积淀为全民族的文化基因。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及答案)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及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泥火盆儿张金凤“江山千里雪……炉火一点红。
”展望北方的苍茫原野,这开阔而温馨的诗句迎面而来。
入诗的一定是带着婉约气质的红泥小火炉吧,我立年那一盆红通通的炉火,似雪中红梅闪耀光芒,照亮了我的冬日情怀。
我记忆中的火炉不是那种婉约的小火炉,而是朴素简约的泥火盆儿,它的温暖是几代人抹不去的记忆。
小时侠的北方冬天似乎格外冷,大雪囤着一座座村庄,整个长冬都不肯化去。
晌午,阳光强烈,屋里生火作饭提升些温度,屋瓦上才变得柔和些,有滴淌答答的屋檐水垂落下来。
日头稍稍偏西,屋擔下就又挂上了长长的冰棱。
这叶候,祖父掖了掖宽大的棉袄,用一根带子从腰勒紧,推开风门。
他手端一个大泥盆,那就是泥火盆儿,是乡下人冬天里的室内取暖宝物。
祖父给泥火盆儿装了些碎草,上面盖上碎的苞米骨头,点燃。
碎草抽抽噎噎地燃烧,一股青烟被北风扭得四下流窜,祖父不急不躁,好像任由顽皮的孩子尽情打闹。
他在旁边缓慢地吸着一烟锅旱烟,等烟吸透了,火盆儿也不再冒青烟,一盆火红的炭骨冒着短小的火苗活力四射。
祖父粗糙的大手小心端起暖烘烘的火盆,笑吟吟地回屋。
乡村取暖方式大都是通过烧火做饭、烧热大炕,“辐射”得屋里暖和,这就叫“暖屋热坑”。
但四九天气,到了寒气逼人的时候,还得请泥火盆儿出场。
·每一餐的灶火,总要剩些热炭,从热灶膛里拣几块红通通的木炭置于火盆儿内,端到屋子里,屋里顿时就腾起一股暖流。
热腾的炭火在火盆儿里跳跃,老人在炭火的上方烤烤手,说,暖和。
泥做的火盆儿,不管盆内的炭火多热,火盆儿也是敢搬动的。
有时候,一个火盆儿在炭根熊熊燃烧不断释放热量的时候,被搬来搬去,给几间卧室驱赶寒气。
清晨,小孩子赖被窝,大人在早早生起的泥火盆儿上烤烤棉袄再给孩子穿上。
在大炕上绣花、扎鞋垫的大姑娘,一根绣花针拿久了,寒气就聚在手上,手僵了做不了活,双手拢在火盆边儿烤烤搓搓,绣出的花就都更灵性了。
(完整版)文学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4 题。
幽怨的琵琶蒋淑玉①“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另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傍晚。
绘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从你赌气走向匈奴的那一刻起,你的幽怨便凝结成永久的漂亮斑斓着苍白的历史,为怀才不遇的士医生们供给了一个借古抒情的绝妙题材。
②不知为何,我向来对这个被无数文人提炼出无数主题的故事心存迷惑。
第一是元帝的风趣和愚笨。
自古以来昏庸的皇帝在政治上昏庸,但在“美女”问题上经常是心明眼亮。
坐在龙椅上把宫女一个个召进来看,比起找个画师对着宫女一个个地画像,而后又在画像中一张张地精选,终究谁更方便更直接,这是三岁儿童都十分清楚的事,恰恰元帝就这么糊涂?假如他真的老眼昏花、腐败懒散得连“亲身过目” 的精力都没有,他还要那么多的宫女干嘛?他还花银子找画师画像干嘛?不为这样的男人所看上,乃是你最大的好运,怎么可能“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恼恨曲中论” ?假如你真的是这样的自怨自艾,不是利欲熏心又是什么?这岂不是与文人们所塑造的“高洁”形象大相庭径?③其次是画师的贪污行贿。
毛延寿有没有收受行贿史册上没有明确的记录,但我以为,不论他行贿仍是没有行贿,真实的主犯不是他,而是元帝或许替元帝出想法的那帮大臣。
试想一想,明摆着利用画师选美是一种多此一举、于事无益、滋长腐败的行为,可为何还会在皇宫里作为制度正儿八经地制定下来?假如不是元帝自己的意思,那么必定是大臣们的“卓识”。
大臣为何会出这个馊想法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中饱私囊。
能获取皇帝的召见就能够青云直上——要获取召见就一定美——要美就一定获取画师的认同由此推及画师这个职位就是宫中最“肥”的差事。
天下的画师好多,终究谁能获取这份差事就看画师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了!当毛延寿终于“力挫群雄” 获取这个肥差时,早已经“投资”许多了。
所以,他不得不在画像中收取“成本费”。
这个过程叫养虎遗患。
所以,当元帝怒斩画师时,该沉着地思虑思虑自己制定的举措。
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

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留余侯发山康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可是,康百万发现,康家的摊子大了,利润倒没怎么上升。
难道是里面有人捣鬼?他通过调查,发现大相公以及各个行当的相公、账房先生及小相公,都是按照他的旨意在循规蹈矩地做事,并没有投机取巧,更没有吃里爬外。
原因出在哪里呢?他愁肠百结,百思不得其解。
这天后晌,康百万信步来到了神都山下,想散散心,排解一下心中的郁闷。
黄河黄,河面宽阔,像一幅闪光的黄绸;洛水清,水流平静,河面如清绒的地毯。
如果说黄河有男子汉的粗犷,则洛河有女子的婉约。
两条河交汇后,一黄一清界限分明,绵延数里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经过一番激烈“搏斗”,最终洛河融进了黄河里。
据说,伏羲创造的八卦图就是根据这一景象画出来的。
黄河里走着不少大大小小的船只,船工的号子抑扬顿挫,此起彼伏……一个头戴草帽的老汉,站在河边的树下,拿着一个大舀子——漏水的勺子,一动不动地盯着水面。
康百万来到老汉身边,顺势坐在河岸上,观看老汉捞鱼。
老汉看了康百万一眼,没有说话,转眼盯着水面。
康百万瞅了瞅老汉身边的鱼篓,发现鱼篓里只有两条二斤左右的黄河鲤鱼,皱着眉头问道,大叔,您啥时候来的?老汉说,大清早就来了。
康百万不禁惊讶地问,大叔,大半天您就弄到这两条啊?黄河里的鲤鱼不是也不少吗?你是说我捞鱼的水平很臭吗?老汉似乎不高兴了。
康百万忙说,大叔,没有,我没有那个意思。
忽然,老汉猛地一甩胳膊,舀子划了一个优美的弧线,似乎瞬间完成了下水和出水的过程。
一条鱼被舀子捞着了,这条鱼不小,有三斤多重。
老汉把鱼丢进了鱼篓。
康百万发现了秘密所在,忽然笑了,快嘴快舌地说,大叔,您的舀子的洞太大了,只能捞到大鱼,一斤以下的小鱼都捞不到啊。
老汉气呼呼地说,如果舀子底部没有窟窿,想“一网打尽”,大鱼小鱼都不放过,怕是一条鱼也捞不到。
为什么?康百万顺嘴问道。
老汉说,有句古话叫做“漏水的勺子才能舀到大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
幽怨的琵琶蒋淑玉①“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从你负气走向匈奴的那一刻起,你的幽怨便凝固成永恒的美丽斑斓着苍白的历史,为怀才不遇的士大夫们提供了一个借古抒怀的绝妙题材。
②不知为什么,我一直对这个被无数文人提炼出无数主题的故事心存疑惑。
首先是元帝的滑稽和愚蠢。
自古以来昏庸的皇帝在政治上昏庸,但在“美女”问题上常常是心明眼亮。
坐在龙椅上把宫女一个个召进来看,比起找个画师对着宫女一个个地画像,然后又在画像中一张张地挑选,究竟谁更方便更直接,这是三岁小孩都十分清楚的事,偏偏元帝就这么糊涂?如果他真的老眼昏花、腐朽懒惰得连“亲自过目”的精力都没有,他还要那么多的宫女干嘛?他还花银子找画师画像干嘛?不为这样的男人所看上,乃是你最大的幸运,怎么可能“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如果你真的是这样的怨天尤人,不是唯利是图又是什么?这岂不是与文人们所塑造的“高洁”形象大相庭径?③其次是画师的贪污受贿。
毛延寿有没有收受贿赂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我认为,不管他受贿还是没有受贿,真正的主犯不是他,而是元帝或者替元帝出主意的那帮大臣。
试想想,明摆着利用画师选美是一种画蛇添足、于事无益、滋生腐败的行为,可为什么还会在皇宫里作为制度正儿八经地制订下来?如果不是元帝自己的意思,那么一定是大臣们的“高见”。
大臣为什么会出这个馊主意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中饱私囊。
能得到皇帝的召见就可以飞黄腾达——要得到召见就必须美——要美就必须得到画师的认可⋯⋯由此推及画师这个职位就是宫中最“肥”的差事。
天下的画师很多,究竟谁能得到这份差事就看画师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当毛延寿终于“力挫群雄”获得这个肥差时,早已经“投资”不少了。
所以,他不得不在画像中收取“成本费”。
这个过程叫姑息养奸。
因此,当元帝怒斩画师时,该冷静地思考思考自己制订的措施。
④第三是你的美貌。
你真的就那么“倾国倾城”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元帝早该听说你的芳名了,何至于要等到出塞的那天才追悔莫及?“美”本是一个很含糊的概念,正像“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林黛玉一样”,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不同的审美观念。
元帝认为漂亮的毛延寿不一定认为漂亮,毛延寿认为漂亮的元帝也不一定认可。
楚王爱细腰,唐明皇喜欢的则是肥胖丰腴的杨玉环。
所以我猜测,你的容貌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美,只是你的才华赋予了你高雅的气质。
“自古仪态难画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毛延寿只是一位平庸的画师,他能画出你的“形”,岂能画出你的“神”?平日里你和其他宫女着同样的服装,跳同样的舞蹈,当然就显示不出你的美,但当你穿上锦衣华彩的嫁妆时,你独特的魅力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你的高洁,你的从容,你的大雅,你的淡淡的忧郁⋯⋯像一轮七彩的光环笼罩着你,你终于在离开汉宫的时候“证明”了自己,洗刷了多年来不得召见的耻辱。
对元帝来说,“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正像一件熟视无睹的物品忽然被别人以高价买了去,心中的失落是无法形容的。
⑤那么文人们为什么要极力渲染你的美貌呢?毫无疑问,那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你的貌越美,文人们的才就越高,他们是借你的“怀貌不遇”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
“炒作”是一个新词,你也许没有听过,但那个时候的文人们却不约而同地炒作了你,炒作你的美貌,炒作你的风骨,炒作你的怨恨,并且把你“包装” 成中国的四大美女。
当你在渺渺的沙漠中远远地看着一大堆男人往你的名字上贴金时,我不知你有何感想?边塞的落日,大漠的风沙早已使你走向成熟,历经沧桑的你是否从骨子里瞧不起这种“作秀”的方式?⑥“女人的资本就是貌美,貌美就要取悦男人,不能被男人取悦就是最大的不幸”——这是中国男人的逻辑,这是中国女人的悲哀。
“怀貌不遇”与“怀才不遇”实实在在的是天渊之别啊!在所有的演绎你故事的文本中,通篇叙述的都是男权话语,他们借着对你的同情表示着对女性的歧视。
所以,我不想看见你的泪水,那只能浇灌男人们的偏见和狂妄。
我想看见你在皎洁的月夜幸福地依偎在单于的胸前,不远处是你们活泼可爱的一群孩子⋯⋯(选自江苏美术出版社《高中语文阅读欣赏》高三全一卷)1.“‘怀貌不遇'与‘怀才不遇'实实在在的是天渊之别啊!”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 分)2.作者认为王昭君的“容貌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美”,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4 分)3.文章结尾描写了一段想像的场景,这样写有哪些作用?(6 分)4.作者在第⑤段中说“我不知你有何感想?”请结合文章探究作者认为王昭君可能会有哪些不同的感想?并作简要分析。
(6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5---7 题美食情缘李娜此生有三大心愿:一是读遍天下好书,二是游历人间美景,三呢,则是尝尽世上佳肴。
对美食的嗜好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
妈妈说,我长牙就比一般孩子早,别的宝宝还在嗷嗷待哺的时候我已经可以大快朵颐了。
据称,学会说话之后,我艰难喊出的第一声是“妈妈”,脱口而出的第二个单词却是“糕”(奶糕),当然这已无从考据。
但下面这件事却是无法抵赖的:儿时我通读《红楼梦》,爸爸以此为傲,常常在客人面前提起。
一次家中高朋满座,一位伯伯问我,《红楼梦》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章。
在众人期许鼓励的目光下,我朗朗作答:“刘姥姥进大观园。
”众人频频颔首,老爸微微含笑,我大受鼓舞:“我最喜欢刘姥姥吃的茄子。
”接着,我流利地为大家背诵了书中那道“烧茄子”的详细制作方法。
结果没留下“才女”的美名,倒是留下了一个“馋猫”的笑话。
幼儿园时我的人生理想是做一个卖冰糖葫芦的小贩,可以边走边卖边吃。
情窦初开时别的女孩子都憧憬着梦中的白马王子,我却幻想着嫁给一个超级大厨师,在美味佳肴里过着惺惺相惜唇齿留香的幸福生活。
我一直相信热爱美食的人对生活也是充满热情的。
真的,看着那些新鲜的散发着诱人香气的色形俱佳的食物,心情就一下子纯净快乐起来。
一位相交甚深的朋友常常请我吃饭,“知道吗,我喜欢看你吃饭时快乐的手舞足蹈的样子,让我也胃口大开。
”原来,好胃口和好心情一样是可以传染的。
我一直相信美食有一种可以让悲伤止步的力量。
记忆中的一个寒冷的冬天,我被自己珍惜多年的一份情感伤得体无完肤,就这样一个人走在街上,从清晨一直到傍晚。
饿得走不动的时候我进了路边的一家小店要了一大份咖喱饭。
当那一大盘色泽诱人的金黄米粒摆在我面前时,那已被冻得麻木的知觉又渐渐复苏了。
我舀了大大一勺,一口吞下,辛辣的味道让我放任自己泪如雨下,委屈也渐渐消融了,信念和温暖又回到了自己的身体里。
吃了好吃的东西,心就豁然了,我告诉自己既然还能品味就没有被打倒。
我是个骨子里要强的女孩子,总想把快乐蔓延四处却不要别人为自己心痛,有时我想,美食也许是我心疼自己的一种方式吧。
把一切忧虑都溺毙在食物之中,吃饱了呼呼呼的笑,烦恼自然消。
我好吃,却不“懒做”。
享受美食之余,我也勇于实践。
记忆中的第一次下厨是在六岁那年,我把冰箱里所有的鸡蛋全部耗尽做了蒸鸡蛋、煎荷包蛋、水煮蛋、炒蟹黄蛋,摆了满满一桌,美其名曰“满蛋全席”。
自大展才华之后我便一发不可收,并自认技艺不俗:麻婆豆腐、英式薯条、法式蒸蛋、意大利面,真正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委屈的是朋友们大都不相信我能煮食,他们总说:“你呀,一把罐头刀走天涯。
”怀才不遇是常有的事,懒得申诉。
因为酷爱美食,有时难免挑剔。
以前在家的时候,总是会含蓄地批评老妈口味单调菜式陈旧缺乏新意。
妈妈只是笑笑,从不计较。
可爸爸往往会挺身而出:“我吃了二十年都吃不腻,是你口味太刁钻。
”后来离家求学,走了不少地方,也吃了不少各地美食。
可一段日子里却迷恋上了学校附近一家小饭馆里的红烧牛肉面,每天晚上都准时去报到。
有一天吃着吃着忽然找到了迷恋的理由,原来这牛肉面的口味像极了妈妈的手艺。
上学的时候每逢考试前,妈妈都会为我做上这样一碗热腾腾的面,再夹上几块炖煮了多时的牛肉。
她总说:“吃得饱考得好。
” 想到这儿,望着面前的一大碗面,鼻子酸酸的。
小时候,美食仅仅是千般滋味;长大了,美食却成了千种心情。
因为回忆,因为爱,普普通通的食物也成了世间美食。
(选自《散文选刊》2005 年第一期)5.“小时候,美食仅仅是千般滋味;长大了,美食却成了千种心情。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 分)答:6.美食,在我们的脑海里应该是山珍海味,在文章里的含义是什么?请概括作答。
“我一直相信美食有一种可以让悲伤止步的力量”,你同意吗?并说说你的理由。
(6 分)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作者在倒数第二段中说,在家时很挑剔,总会批评妈妈的手艺,但离家求学之后,怀念的却是妈妈的手艺,你有类似的经历吗?写出来,请你分析一下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5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8—11题。
天衣无缝华山鹰W局长一向以大公无私自居,大会小会上,他都会自我吹嘘一番:本领导自从调到本局以来,从来不以权谋私,也没有利用职权安排过自己的亲属子女在本局就业,希望各位今后继续对我监督,如发现有此类现象,本局长将自动辞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W局全体干部职工天天瞪起溜圆的眼珠,总想在W局长身上找出点什么瑕疵来,但总是徒劳。
人们看到,W局长上班很准时,八时一到,W局长准能在办公室找到;接人待物,他十分热情,人家来请示汇报什么事,他都是正襟危坐,侧耳细听;局里有什么工程,他还会请市纪委或监察局的同志到场监督。
于是,人们对W局长一直持好感,领导班子民意测验,数他的满意率最高。
过了一段时间,W局长唯一的残疾儿子在市里一家残联办的企业找到了工作,那家企业的D厂长想把老婆安排到W局,被W局长一口回绝,说我的儿子进你厂,是通过残联考试择优录用的,你老婆调过来,我不就说不清了吗?话说到这个份上,D厂长不吱声了。
W局长的儿子结婚了,但妻子是个待业青年,时间长了,经济上就有点紧张,儿媳妇常缠着W局长要安排工作,如果办不到,就跟你儿子离婚算了。
W局长想,儿子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么一个女人,我还靠他们传宗接代呢。
如果离了,再去找,容易么?W局长的夫人也不断吹枕头风,看在儿子的份上,你想想办法吧⋯⋯W局长很不情愿地跑了几个单位,哪个单位也不想多要人。
他想,既然D厂长有求于我,我何不跟他再合计合计。
一连几天,W局长闭门谢客,叫办公室主任挡架,说是本领导正在筹谋本局大计,请勿打扰。
一天,W局长主持召开领导会议,说是研究人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