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案

高考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案

高考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应能够:1. 理解散文的概念,并能区分散文和其他文体的区别;2. 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包括主题、情感、修辞等方面的分析;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散文的概念、散文的主题分析、散文的情感表达难点:散文的修辞手法分析与理解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散文材料、黑板、多媒体设备、课件等;2. 学生准备:阅读散文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散文的概念和特点。

Step 2 导入(10分钟)教师以一个生活案例或者引用一段精彩的散文开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学生对散文的主题进行初步分析。

Step 3 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详细讲解散文的主题、情感和修辞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Step 4 分析阅读(3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一篇经典散文,引导学生从主题、情感和修辞等方面对散文进行深入解读,并引导学生记下关键点和自己的思考。

Step 5 小组合作(20分钟)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散文进行分析,讨论散文的主题、情感和修辞手法,并将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展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Step 6 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阅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经常进行散文阅读。

五、课堂作业1. 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和分析,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2. 提醒学生做好本节课内容的复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散文阅读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教师的讲解方式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活动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能力。

然而,教学过程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散文专题高考教案范文模板

散文专题高考教案范文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掌握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 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感受散文的艺术魅力。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升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散文概述- 散文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散文的演变和发展2. 散文阅读方法- 阅读散文的基本步骤- 如何把握散文的主题和情感3. 散文写作技巧- 拟题与开头- 描写与抒情- 结尾与呼应4. 专题分析- 现代散文- 古代散文- 当代散文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提问:为什么散文被称为“美文”?(二)新课讲授1. 散文概述- 讲解散文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感受散文的艺术魅力。

2. 散文阅读方法- 分步骤讲解散文阅读的方法,如快速浏览、细读、总结等。

- 强调把握散文主题和情感的重要性。

3. 散文写作技巧- 讲解拟题与开头、描写与抒情、结尾与呼应等技巧。

- 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散文写作的基本流程。

4. 专题分析- 选取不同时期的散文作品,分析其特点和艺术价值。

- 引导学生思考散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阅读指定散文,进行讨论和分析。

2. 每组选取一篇散文进行课堂展示,分享阅读感受和写作技巧。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散文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散文,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课后作业1.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写一篇读书笔记。

2. 尝试写一篇散文,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技巧。

五、教学反思1.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高考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案

高考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案

高考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分析和评价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3.提高对散文作品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考能力;4.培养学生对语言和表达方式的敏感度和创造力;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表达。

二、教学重点1.散文的概念和特点;2.不同类型散文的分析和评价;3.散文作品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语言和表达方式的敏感度和创造力;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散文的概念,介绍散文的基本特点以及散文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2.通过阅读一段经典的散文作品,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分析不同类型的散文1.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散文,如写景散文、记事散文、抒情散文等,并通过阅读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教师提供多个示例散文作品,并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表达手法、情感表达以及对读者的影响等。

Step 3:阅读理解和批判思考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散文作品,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论述和解释。

2.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散文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观点以及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等。

Step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段散文作品,并要求学生根据散文内容进行创作,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2.教师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3.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讨论,分享各自的作品以及对作品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反应情况;2.学生在阅读和分析散文作品时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学生创作的散文作品质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探索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更复杂的散文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3.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写作比赛,并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高考散文鉴赏教学设计教案

高考散文鉴赏教学设计教案

高考散文鉴赏教学设计教案一、教案背景介绍高考散文鉴赏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此教案适用于高三语文教师,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帮助他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教学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具备分析散文的能力,准确把握散文的主旨;3. 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4. 提高鉴赏散文的技巧和方法;5. 选拔高考必备散文材料。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散文鉴赏的技巧和方法。

难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a. 散文的定义和特点;b.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c. 分析散文的方法和技巧;d. 选取散文鉴赏资料。

2. 教学方法:a. 课堂讲授法:通过讲解散文的定义与特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散文的内涵;b. 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散文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思维;c. 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总结散文鉴赏的关键要点,并进行复习梳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利用教师提供的散文材料,进行散文的阅读,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b. 引导学生讨论散文的定义,并列举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2. 学习散文的特点和分类:a. 讲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抒情性、记叙性、议论性等;b. 分类介绍散文的主要类型,如散文小品、散文随笔等。

3.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a. 介绍中国古代散文的起源和发展;b. 分析散文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4. 散文鉴赏的方法和技巧:a.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散文鉴赏方法和体会;b. 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了解散文鉴赏的一般程序和关键要点。

5. 选取散文鉴赏资料:a. 教师根据考试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高考必备散文材料;b. 学生按照散文鉴赏的方法和技巧,选定一篇散文进行分析和鉴赏。

散文阅读 教案

散文阅读 教案

散文阅读教案教案标题:散文阅读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散文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3. 学生能够从散文中获取信息、理解主题和情感表达。

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散文作品。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散文的定义,并讨论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2. 导入话题,如“你最喜欢的一篇散文是什么?为什么?”激发学生的兴趣。

主体:3. 解释散文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和结尾。

提供示例散文段落,并让学生分析其结构。

4. 解释散文的语言运用,如修辞手法、比喻和象征等。

提供示例散文段落,并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语言特点。

5. 给学生分发一篇适合阅读的散文,并要求他们独立阅读。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标记重要信息、理解主题和情感表达。

6. 小组讨论: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小组成员分享,并讨论散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7. 整体讨论:引导学生回答关于散文的问题,如作者意图、观点和文中的隐含信息等。

拓展活动:8. 分发多篇散文作品给学生,让他们选择一篇,并撰写一篇评论文章。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散文作品。

总结:9. 总结散文阅读的重点和要点,并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散文作品。

评估:10. 给学生一个小测验,测试他们对散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案资源:- 散文作品的选集- 小组讨论问题的清单- 学生练习册或笔记本- 小测验题目教案评价:教案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引入、主体和拓展活动,学生将逐步掌握散文的定义、结构、语言运用以及信息获取、主题理解和情感表达。

教案通过小组和整体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和思维发展。

拓展活动和评估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提供了机会。

高考现代文教案――散文阅读

高考现代文教案――散文阅读

高考现代文教案——散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策略。

2. 提高学生对散文主题、结构、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准确、流畅地朗读和背诵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定义和特点2. 散文的阅读策略3. 散文主题的提炼和分析4. 散文结构的把握5. 散文表达技巧的鉴赏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散文的基本特点、阅读策略、主题提炼、结构把握、表达技巧鉴赏。

2. 难点:对散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分析,以及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有效阅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的基本特点、阅读策略、主题提炼、结构把握、表达技巧鉴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散文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阅读方法。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散文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散文的阅读策略,包括把握主题、结构、表达技巧等方面。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散文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深入理解。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散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一篇散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挑选风格迥异的散文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不同作者的写作特色。

2. 散文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散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散文阅读训练1. 选用不同题材的散文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广度。

2. 设置阅读题目,检验学生对散文内容、手法、主旨的理解。

八、散文阅读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散文阅读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2. 同伴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散文阅读效果进行评价,给予指导和鼓励。

九、高考散文阅读策略1. 分析高考散文阅读题型,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2. 结合实际高考真题,讲解散文阅读的命题规律。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散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散文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兴趣和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散文的概念和特点。

2. 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教学PPT或黑板报告,简要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散文是一种以散漫、随意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形式,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注重真实和直观的表达。

2.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散文的方法。

首先是整体把握,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散文的主题和基本情节;其次是细节解读,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理解和体会散文中的细腻描写和深刻思考;最后是个人感受,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个人思考和解读。

3. 展示散文篇章,以“一个人的世界”为例,进行教学实践。

教师通过阅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散文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用意和写作技巧。

4. 分组合作,进行散文阅读和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阅读一篇散文,并就其中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方式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5. 学生展示和评价。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阅读和讨论的结果,并互相评价和交流建议,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对散文的概念、特点和阅读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们通过阅读和讨论散文,不仅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分组合作和自主思考,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同时,教师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高三散文阅读教案

高三散文阅读教案

高三散文阅读教案教案标题:高三散文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散文文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围绕不同主题的散文阅读和理解。

3. 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散文的深层次含义和隐喻是一个挑战。

2. 阅读散文过程中,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1. 散文文本:准备一些经典和现代的散文文本,包括各种题材和风格的散文。

2. PowerPoint演示:展示散文的基本知识和示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利用一篇简短且内容有趣的散文引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二:讲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使用PowerPoint演示向学生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如自由散漫的写作方式,主观性和抒情性等。

2. 通过示例解释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如散文与小说、诗歌的区别。

步骤三:阅读与理解1. 分发一篇经典或现代的散文给学生阅读。

2. 指导学生注重散文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帮助他们理解和解读文章的深层意义。

3.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互相解答。

步骤四:分析散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1. 带领学生学习和了解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 分析散文中的语言特点,如抒情、富有感染力的描写等。

3. 给予学生一些散文样本以及相关的练习,让他们熟悉并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步骤五:写作和表达1. 鼓励学生通过散文阅读的启发,写一篇以散文为形式的作文或表达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

2. 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提供建议。

步骤六:总结与反思1. 对整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散文阅读的重要性和对于语言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

2. 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2.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3.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4.探究文本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2.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3.探究文本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文体知识】:一、明确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⑴形散:①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③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⑵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①抒情散文②记叙散文③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①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②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③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七、散文的语言:①质朴、自然、平实;②生动、形象、明快;③深刻、隽永、含蓄;④华丽、优美、典雅;⑤幽默、诙谐、辛辣第一讲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理解词义、句意一、考点解读与突破: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见《新课标》(学生)P50理解词义、句意见《新课标》(学生)P55二、要点总结: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见《新课标》(学生)P51、53理解词义、句意见《新课标》(学生)P56、58三、例题导练:哲理散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4分)江南雨巷董滇宁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

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②轻轻地走入小巷。

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楞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

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

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

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

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

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

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

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

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⑥雨停了。

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

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

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

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

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

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

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

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

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11. 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①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

(2分)②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

(2分)[对应考点]:语句的含意[考点阐释]:“句子理解”是散文阅读常见题型。

主要考查两类句子:含蓄句子理解和重要句子理解。

重要句子是指那些对表现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深化、揭示文段主旨或标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如文眼句、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和修辞句、哲理句。

答题指要:①由词语而句子,即根据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理解。

②由形式而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以及句子的语气语势,理解句子所表现的形象和事理。

③由篇章而语句,即在。

句子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句子的真实含义,不可以偏概全、管中窥豹。

具体做法:①有关键词语的句子,可以抓住关键词加以替换理解。

②使用修辞的句子,应先将修辞手法还原,还原它真实的意思,再说这种手法的作用,最后说作者的感情。

③抽象含蓄的句子可以具体化,生动具体的句子可以概括化。

④结构复杂的句子可先切分层次,化复杂为简单,然后按简单的句子体会。

[参考答案]:①江南的小巷让人从现实世界回溯到历史之境中。

(2分)②雨后的江南小巷让人心绪宁静,心境平和,让人暂离现实的纷繁,暂脱尘世烦扰。

(2分)12.文中第③段说:“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

”综观全文,“莫名”实际上已“有名”,请概括说明这“悲”与“喜”的具体内容。

(6分)[对应考点]:分析结构思路[对应阐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

根据写作意图和表现主旨的要求,如何选择组织材料,如何使写进文章的材料条理化、有序化、整体化,这都要通盘的考虑、妥当的安排和周密的布置,这一思维的过程就表现为文章的思路。

阅读文章,实际上就是尽可能沿着作者思维的轨迹再走一遍,从而达到更深刻、更有条理地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目的。

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例如(1)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

(2)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对照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

(3)通常是从各段内容的综合归纳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

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从而了解作者思维流程中的每一个凝聚点。

[参考答案]:悲:①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

(或:尘世纷扰,心灵疲惫)(1分)②江南盛世不再,小巷四处透露着沧桑、落寞与黯然。

(1分)喜:①雨后的江南小巷,虽褪尽纤华,但依然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实与虚)(2分)②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内心暂得宁静与慰藉。

(景与情)(2分)13.第⑤段中描写的井边“蓝衣少女”与戴望舒诗歌《雨巷》中描写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6分)[参考答案]:本文描写的井边的“蓝衣少女”主要作用是以动写静,表现小巷的幽雅与宁静,(2分)同时“姑娘”的影像出现又消失增加了小巷的虚幻感和历史的沧桑感。

(2分)戴望舒的诗歌《雨巷》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美好理想的象征,这种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2分)14. 文章主要写江南雨巷平静与安宁,但是第⑨段却写现实的嘈杂与躁动。

试从散文的情感表达的角度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妙处。

(8分)[参考答案]:①作者用现实的嘈杂与躁动反衬江南小巷的平静与安宁,从而表现出作者别样的思绪:现实紧张浮躁,侵扰人心。

而江南小巷抚慰受伤的心灵,使人超脱于现实,让人得到慰藉。

(6分)②作者对过去的美好事物正在逐渐变得模糊,并被眼前的嘈杂与躁动取代而倍感落寞。

(2分)(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四、巩固练习见《同步训练》学生P24、27第二讲分析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一、考点解读与突破:见《新课标》(学生)P60二、要点总结:见《新课标》(学生)P61三、例题导练:叙事散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写给母亲贾平凹人活着的时候事情多,不管白天和黑夜。

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了。

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这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

常说人死如睡,可睡觉的人是知道要睡去,却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睡着的呀。

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十四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在老家每日输液。

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

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还是认为她在输着液体,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

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枕边,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

三年前,我每次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

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

我妈在牵挂着我,她并不以为她已经死了。

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当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

在写作时,我常常突然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

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一直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就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

现在,每次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我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