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体积与容积》

合集下载

评课稿体积与容积

评课稿体积与容积

数学评课稿通过听八位老师的讲课,总的来说,给我的感觉是这几位老师对新课标掌握的比较好。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几位教师的作课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健康、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我认为做的很好: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下我的看法:1、这几位教师的教育观念都比较新,充分发挥了课件的优势,版式多样,色彩比较明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课的一大亮点就是动画引人新课。

课堂伊始,教师利用《乌鸦喝水》这个传统的故事,通过这段视频课件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理解了浸入水中的石子会使水面上升,直观感受到石子占了空间位置。

从而引出“体积”这个数学概念。

2、这节课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从模仿演示实验到自己设计实验和从体积的概念上升到容积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老师让学生拿出学具亲动手实践,操作,量一量,看一看等等,并且在动手实践中,处处有猜想,处处有学生间的交流合作,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并且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小主人”的作用,使他们在获取新知的同时,享受到了成功的愉悦,也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只是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3、课堂教学过程比较紧凑、严密,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比较融洽,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4、注重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密切联系生活经验,举出有关体积和容积的实例,为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作好过度,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这是本课的另一亮点。

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

在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大小不一样。

这样,通过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受之后,教材揭示出体积的概念。

《体积与容积》课堂实录与反思

《体积与容积》课堂实录与反思

课程篇【教学过程】片段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首先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两幅图片,看到这两幅图片,你联想到了什么?生:乌鸦喝水的故事。

师:谁愿意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生:我来说,从前……师:听完武××同学的讲述谁能说说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生:乌鸦把一颗颗石头放在水里,水面上升到瓶口,就能喝到水了。

师追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生:石头占了水的地方,没地跑了就上升了;石头把水挤出来了。

师:也可以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

片段二:交流感知物体所占空间师:请问,土豆占空间吗?生:占。

师:怎样证明?生:把土豆放进水里,水面会上升。

师:把土豆放水里,水面上升了说明它占空间,老师如果往水里放一个苹果,苹果占空间吗?生:占。

师:放一枚硬币,硬币占空间吗?生:占。

师:放一块橡皮,橡皮占空间吗?生:占。

师:放一个铅笔盒,铅笔盒占空间吗?(占)桌子呢?(占)椅子呢?(占)在水里它们占空间,拿出来呢?(也占空间)师:那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占空间?跟你的同桌先说一说。

生:讲桌占空间;黑板占空间……师:刚才大家举了这么多物体占空间的例子,谁能用一句话简洁概括一下同学们的发言?生:生活中的物体都会占一定的空间。

片段三:理解体积的含义师:那我占空间吗?生:占空间。

师:那我占的空间大,还是我们班田×同学占的空间大?生:老师占的空间大。

师:你们的课桌占的空间大,还是老师的讲桌占的空间大?生:讲桌占的空间大。

师: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小吗?生1:文具盒占的空间大,橡皮占的空间小。

生2:教学楼占的空间大,电脑桌占的空间小。

……师:刚才同学们所举的物体都是一眼可以看出谁的空间大,谁的空间小。

(出示一个土豆、一块石头)看我手里,一个土豆一块石头,土豆和石头谁占得空间大?生1:土豆。

生2:石块。

师:看来,有时用眼睛看是无法判断出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小组讨论中……生1:两个相同的杯子装一样多的水,分别放入两个杯子,看谁水面上升得高,谁占的空间大。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课堂实录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课堂实录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课堂实录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41—P42“体积与容积”。

教材分析:《体积与容积》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展开图,明白得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运算方法的基础上来开展学习的。

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明白得图形语言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一概念的是“空间”。

在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学生的生活体会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外,还要注意使学生明白得物体会占据一定的空间(它是三维的),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这一概念的是“容纳”。

学生建立了体积概念以后,明白得容积也将会变得轻松一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抓住这两个来引导学生去探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多媒体演示、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明白得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在课件演示、实际操作和小组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进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活动,初步明白得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明白得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土豆、红薯、两个大小相同的量杯、瓶子教学过程: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课堂实录_优秀教学设计_反思(北师大版)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记得)我们再来听一听那个故事,好吗?(播放课件)师:故事听完了,那么乌鸦想的方法中包蕴着什么数学知识呢?老师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会明白的。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体积”概念1、初步体会“所占空间”的大小。

师:我们再一次来到那个地点上课,看一看我们的周围,说说哪些物体比较大,那些物体比较小。

体积与容积的计算的课堂实录

体积与容积的计算的课堂实录

体积与容积的计算的课堂实录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体积和容积的计算。

体积和容积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将能够准确计算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一、体积的计算体积是一个三维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如何计算常见几何体的体积。

1. 立方体的体积计算立方体是最简单的一种几何体,它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体积等于边长的立方。

假设一个立方体的边长为a,那么它的体积V等于a的立方,即V=a³。

2.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也是一种常见的几何体,它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体积等于长乘以宽乘以高。

假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那么它的体积V等于a乘以b乘以c,即V=a*b*c。

3.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圆柱体是一个圆和一个长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它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假设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积为A,高为h,那么它的体积V等于A乘以h,即V=A*h。

二、容积的计算容积指的是容器内可容纳物体的空间大小。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容器的容积以确定容器是否适合存放某个物体。

1. 箱型容器的容积计算对于一个简单的立方体容器,容积就等于箱子的内部空间大小,计算公式与立方体的体积计算相同。

2. 圆柱形容器的容积计算对于一个圆柱形容器,容积即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与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相同。

3. 不规则形状容器的容积计算对于一些不规则形状的容器,我们可以使用水的位移法来计算容积。

即将容器放入水中,记录水的位移量,就是容器的容积。

三、实际问题的应用举例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应用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来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1. 超市货架的容量问题假设超市货架的大小为3米长、1米宽、2米高,现在需要计算货架的容积以确定是否适合存放一定数量的商品。

2. 水箱的容量问题假设一个水箱的底面积为2平方米,高为5米,我们需要计算水箱的容积以确定它能够储存多少升水。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备课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备课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备课课堂实录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体积与容积》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方法,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大小。

四、教学准备教具:两个量杯、土豆、红薯、水槽。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量杯、一些水、一块土豆或红薯。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提问: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哪些容器放东西多?哪些容器放东西少?学生纷纷回答,教师对回答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

2.讲授新课(1)感受和测量物体的体积。

教师出示土豆和红薯,让学生比较哪个大一些。

学生观察后纷纷回答。

教师提问学生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比较两个物体的体积大小。

学生可能回答:可以通过量杯测量水的体积,然后将土豆和红薯放入量杯中,看哪个物体放入后水位上升得更高,从而比较出两个物体的体积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量杯、一些水、一块土豆或红薯。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水位的变化,比较土豆和红薯的体积大小。

(2)引入体积的概念。

教师提问: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什么?学生回答:物体的体积。

教师讲解体积的计量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3)引入容积的概念。

教师提问: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容器的容积。

教师讲解容积的计量单位,如升、毫升,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4)巩固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电冰箱、集装箱等,让学生判断它们是体积还是容积。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体积与容积》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体积与容积》

五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体积与容积》
一、课前自学
课前每人发一份预学稿,独立自学。

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组内成员轮流逐题校对、交流。

‚意见不一致时在组内讨论。

ƒ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

三、教师引导学
朱老师分别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最后教师总结。

在师生交流中把体积、空间、容积等概念弄清楚。

四、从问题中学——提出问题并解决
这个环节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学生的预学稿上都让学生提出了自学后的问题。

朱老师课前从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中挑选了一部分课堂解决。

例如:鸡蛋与鸭蛋哪个体积大?
水有体积吗?
体积与容积有什么关系?
可不可能体积大容积小?
怎样比较体积的大小?
……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解答,或是独立思考、或
是小组交流、或是实验演示、亦或是动手操作。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一一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加深对体积、容积的理解。

学生学的开心又轻松,而且把自己原来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很有成就感。

朱老师的课堂,无不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从预学、提出问题开始,到课堂交流、解决问题,学生都在主动思考。

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正如朱老师所说,学习就是把不明白的弄明白。

当学生能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疑问时,他就学习到了新的知识与技能。

在教学中,我们也应注重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课堂上把不懂的弄懂了,学生有收获,才是高效的课堂。

医院感染月检查反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教学实录(一)情境导入: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体积与容积》这一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为什么乌鸦最后能喝到水呢?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生自由发言)师:老师这里有石头、量杯和水,谁愿意上来演示一下?师:把石头放入水中,出现了什么情况?水面为什么会上升?生1:石头占了水的位置;生2:石头把水挤出来了;生3:石头把水压出来了;生4:石头占了水的空间;……同学们说出了各种有趣的想法。

(二)新授(1)认识体积1、初步感受空间。

师:老师往水里放一个苹果,苹果占空间吗?放一枚硬币,硬币占空间吗?橡皮占空间吗?铅笔盒占空间吗?桌子呢?凳子呢?还有什么东西占空间?师: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占空间?在水里占空间,拿出来呢?(也占空间)板书:空间。

2、空间也有大小。

师:橡皮与铅笔盒比谁占得空间大,谁占得空间小?桌子与凳子呢?板书:大小3、体积的概念。

师:每个物体都占一定的空间,且有大有小,这就是体积,体积是什么呢?谁能说一说?出示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

(学生齐读2遍)师:苹果的体积是什么呢?苹果所占空间的大小叫苹果的体积。

石头呢?石头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石头的体积。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同学们看到的任意物体)4、比较体积大小。

师:同学们的桌子上放了许多物品,与你同桌的作比较,说一说我的体积大,你的体积小5、师:老师也带来一些东西,比一比。

?香蕉和鸡蛋。

?老师叫一位学生上台,问:“你有体积吗?老师有体积吗?谁的体积大?”请这位同学变换位置,站在教室的不同地方,问:“它的体积变了吗?他的什么变了?说明了什么?”(物体的位置变化了,但体积不变)?师:“橡皮泥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

)把橡皮泥捏成球体,同时问:“它这时是什么形状?(球体)它的体积变了吗?他的什么变了?(形状)说明了什么?(物体的形状变化了,但体积不变。

)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事情吗?(生:妈妈把一团面擀成一个薄饼。

《体积与容积》教学实录

《体积与容积》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36、37页。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与容积的含义,理解物体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理解体积大小与重量、形状无关,发展空间观念。

3.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教法:实验,引导学习法。

学法:动手操作、观察、实验。

【教学准备】烧杯、胡萝卜、土豆、石子、粉笔盒、保温杯、塑料杯、一个大的长方体泡沫盒子、一小块铁、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一、魔术引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今天老师就露一手,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好吗?师:老师这有形状、大小、颜色和构造完全相同的两个杯子。

其中一个杯子装满水,现在要把这杯水倒入另一个杯子,出现了什么现象?(教师倒水)生:水溢出来了。

师:为什么完全相同的杯子,却装不下相同的水呢?谁来猜猜这是怎么回事?生:可能杯子的厚度不一样。

师:这是完全相同的两个杯子。

生:一个杯子里面可能装有东西。

生:一个杯子里面有物体,占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溢出来了。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教师把杯子里面的纸抽掉,杯子里面有一个石子)师:里面有什么啊?为什么有了这块石子就装不下这些水了呢?生:因为石子占了杯子里的空间,所以就装不下这些水了。

师:对,因为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

(板书:占空间)二、操作活动、感悟概念1.体积的认识。

(摸课桌抽屉空间:让学生感知三维空间长、宽、高)师:请同学们迅速把书包放进课桌里,再去摸一摸,有什么不同的感觉?生:书包占了课桌抽屉的空间。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你周围都有哪些物体占空间?生:课桌、书包、笔袋、人、衣柜……师:(教师出示一个粉笔盒)找一找比粉笔盒占空间大的物体。

生:课桌占的空间比粉笔盒占的空间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体积与容积》
一、课前自学
课前每人发一份预学稿,独立自学。

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组内成员轮流逐题校对、交流。

‚意见不一致时在组内讨论。

ƒ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

三、教师引导学
朱老师分别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最后教师总结。

在师生交流中把体积、空间、容积等概念弄清楚。

四、从问题中学——提出问题并解决
这个环节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学生的预学稿上都让学生提出了自学后的问题。

朱老师课前从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中
挑选了一部分课堂解决。

例如:鸡蛋与鸭蛋哪个体积大?
水有体积吗?
体积与容积有什么关系?
可不可能体积大容积小?
怎样比较体积的大小?
……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解答,或是独立思考、或是小组交流、或是实验演示、亦或是动手操作。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一一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加深对体积、容积的理解。

学生学的开心又轻松,而且把自己原来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很有成就感。

朱老师的课堂,无不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从预学、提出问题开始,到课堂交流、解决问题,学生都在主动思考。

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正如朱老师所说,学习就是把不明白的弄明白。

当学生能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疑问时,他就学习到了新的知识与技能。

在教学中,我们也应注重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课堂上把不懂的弄懂了,学生有收获,才是高效的课堂。

【五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体积与容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