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姓宗祠通用对联
成都徐家沟边徐氏家族24字辈分口诀

成都徐家沟边徐氏家族24字辈分口诀徐氏家族源远流长,世代相传,辈分众多。
其中,成都徐家沟边的徐氏家族更是有着独特的辈分口诀,用24字概括了家族的辈分关系,让后人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家族血脉。
徐氏家族的辈分口诀如下:徐氏家族,源远流长,辈分众多,世代相传。
始祖徐氏,开创家族,传至今日,世代相承。
一世徐氏,家族基业,传承发展,繁荣昌盛。
二世徐氏,家族传人,勤劳智慧,开创辉煌。
三世徐氏,家族栋梁,忠诚奉献,家族兴旺。
四世徐氏,家族骨干,团结协作,家族强大。
五世徐氏,家族支柱,智慧领导,家族兴盛。
六世徐氏,家族传承,教育后代,家族延续。
七世徐氏,家族传统,文化传承,家族繁荣。
八世徐氏,家族精英,才华出众,家族辉煌。
九世徐氏,家族英才,创新发展,家族昌盛。
十世徐氏,家族新生,开拓未来,家族壮大。
十一世徐氏,家族希望,传承家风,家族兴旺。
十二世徐氏,家族传人,勤劳奋斗,家族发展。
十三世徐氏,家族栋梁,团结协作,家族强大。
十四世徐氏,家族骨干,智慧领导,家族兴盛。
十五世徐氏,家族支柱,传承家训,家族繁荣。
十六世徐氏,家族传承,教育后代,家族延续。
十七世徐氏,家族传统,文化传承,家族繁荣。
十八世徐氏,家族精英,才华出众,家族辉煌。
十九世徐氏,家族英才,创新发展,家族昌盛。
二十世徐氏,家族新生,开拓未来,家族壮大。
二十一世徐氏,家族希望,传承家风,家族兴旺。
二十二世徐氏,家族传人,勤劳奋斗,家族发展。
二十三世徐氏,家族栋梁,团结协作,家族强大。
二十四世徐氏,家族骨干,智慧领导,家族兴盛。
这24字辈分口诀,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成都徐家沟边徐氏家族的辈分关系,让后人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家族血脉,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观念,为家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祠堂对联大全通用

祠堂对联大全通用•祠堂楹联就是用于宗祠的楹联。
追本溯源,是人之本性;尊祖敬宗、颂扬祖德乃凌氏子孙的传统美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祠堂对联大全通用,欢迎阅读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祠堂对联11、聪听祖考之懿德,思贻父母以令名。
2、惟籍葵忱修俎豆,敢凭明德荐馨香。
3、乃圣乃神监有赫,维宗维袒启无疆。
4、匡扶民物昭千古,燮理阴阳障一方。
5、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
6、雨顺风调四时无害,民安物阜一视同仁。
7、必有丰年人耕禹甸,贻尔多福家戴尧天。
8、祖则无私无为善长,宗能秉公师作明神。
9、是训是行赞乃祖武,有典有则贻劂孙谋。
10、礼以待人恭以致昌,优然见位忾然闻声。
11、有德可久有功可大,致悫则著致爱则存。
12、保障一方功昭禾麻菽麦,兴隆四序德遍动植飞潜。
13、灵通本乎聪明山川并寿,显应由于正直人物增辉。
14、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当报当酬。
15、德叶南离饮食烹调有赖,厨称东道善恶彰昭无私。
16、萃子孙于一堂序昭序穆,祀祖宗于百代报德报恩。
17、燮理阴阳不过替天行道,参赞化育无非代地施恩。
18、百族重四民士农工商各归本业,两房源一脉伯叔兄弟须念同胞。
19、何须溯赵钱孙李周非一脉正宗,实只求工农商学兵能五体同心。
20、仲光滔华振志万承有元堂世运,和平忠美瑞深开业积德并传朝。
21、高天厚地献奇星斗图书山水画,光宗耀祖垂训衣冠礼乐圣贤言。
祠堂对联21、溯祖德宗功,奕叶簪缨推望族;2、别兰孙桂子,万年诗礼继先声。
3、百族重四民,士农工商各归本业;4、两房源一脉,伯叔兄弟须念同胞。
5、仲光滔华振志,万承有元堂世运;6、和平忠美瑞深,开业积德并传朝。
7、高天厚地献奇,星斗图书山水画;8、光宗耀祖垂训,衣冠礼乐圣贤言。
9、何须溯赵钱孙李周,非一脉正宗;10、实只求工农商学兵,能五体同心。
11、春露秋霜,正蕴藻流芳,苹蘩焕彩;12、左昭右穆,喜宗枝蕃衍,灵爽式凭。
13、家肥则族肥,不外亲亲长长数大事;14、祖远而听远,全凭子子孙孙一个心。
徐氏祠堂对联优选篇

徐氏祠堂对联优选篇徐氏祠堂对联 11、上联:宗功灿耀下联:贤德世泽2、上联:光耀祖先下联:福荫子孙3、上联:功重德泽下联:登堂思敬4、上联:清风为道下联:忠孝正身5、上联:堂上明月下联:庭下贤林6、上联:三忠世泽下联:九牧衍派7、上联:殷商忠烈下联:武王赐姓8、上联:三忠世胄下联:九牧家风9、上联:忠正为道下联:谦俭养德10、上联:秉承九牧下联:彰显三忠11、上联:双木高擎下联:万世福荫12、上联:三忠堂训下联:九牧遗风13、上联:林氏风骨下联:比干后裔14、上联:三忠厚德下联:九牧清风15、上联:丹心一颗下联:仁德万世16、上联:九牧世泽下联:三忠承德17、上联:着绩有三下联:功德存忠18、上联:三忠树德下联:九牧流芳19、上联:溢彩三忠下联:流芳九牧20、上联:名望千秋下联:功德万古徐氏祠堂对联 2有典有则卜世卜年台金门县李氏家庙联系出陇西,将相公侯光国史宗开淮左,忠良孝友笃家风安徽省嘉山县曹府山李氏宗祠联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福建上杭县稔田乡官田村李氏大宗祠(火德公总祠)原本陇西神仙祖派系唐朝帝王孙台台北县淡水镇忠寮里竹围子李氏祖厝联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遗恩远由粤而蜀,祖德宗功沛泽长四川省成都市大街太*巷李氏宗祠联欲从学海问津,且把汉书终日读莫谓凡夫难度,尚留道德五千言安徽省嘉山县方村镇李氏宗祠联脉接盛唐,喜玉叶金枝,派衍绥江绵瓜瓞源开有宋,幸龙章凤诰,多传岭表世簪缨广东省广宁县古水镇李氏宗祠联犹龙紫气当前现旋马清风奕世存台屏东县内埔李氏宗祠联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遗恩远由粤而蜀,祖德宗功沛泽长四川省成都市大街太*巷李氏宗祠联前耸西山,西映长庚,自昔仙才夸倚马后依东阁,东来紫气,而今道德继犹龙高要蚬岗西村李氏大宗祠门联勋业西*望文章北海风广东省顺德县均安镇上村李氏宗祠联岭北看山朝,瑞献群峰,螺环密点几成万陇西遗泽远,枝开二世,雁序同派却第三广东蚬西莲塘李公祠门联匡山怀哲士青莲慕奇才典用李太白祠联生河南,长河南,宦于粤东,为万世开基鼻祖父进士,子进士,卜云石顶,启十房肇祚神宗肇庆芙罗李氏宗祠后堂联李氏族风大蕃衍宗祠蔚貌多谪承胪唱儿孙三百辈经传道德五千言李满天下一脉秉承宗源道德继往开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典出__居士词犹传漱玉娘子军莫与争锋典出李清照木荣花绽展春色子孝孙贤传嘉风此联既有藏头又有拆字联运用道德犹龙,名起柱下老子,名李聃,曾任周柱下史文章倚马,系出陇西李白,旧说为陇西人诗礼趋庭,人羡邺侯卷轴忠贞体国,世瞻元礼萧墙日月明耀宗祠势尊祖功祖德木子李承蕃衍敬仰德弟德兄根延万代传茂李源朔千载宗盛唐人海茫茫偶遇祠尔若姓李皆入堂李氏子孙传万代威风八面耀乾坤晋阳兴师除暴安良兴唐业中原逐鹿安邦定国拯苍生建李氏祠堂,为百姓鞠躬尽瘁明一生大志,替家乡竭尽全力木荣花艳争春色子孝孙贤立世铭汉唐子孙自古行善积德福泽后代世代族人如今净心明道笑迎新生风奥境,紫气氤氲,李氏宗族枝叶茂龙脉地,祥云缭绕,本家后人世泽长道德经括人天治乱之大原,溯群仙统驭万类生成归于太极柱下史与乾坤悠久而为祖,合佛教慈悲孔门忠恕树厥先声徐氏祠堂对联 3横批:李白祠上联:我辈到此惟饮酒。
徐氏宗祠通用对联

万木争荣朝燕岌;群贤毕至话桑麻:此联为广东省蕉岭县燕岌华侨林场徐氏宗祠联。
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一样清:此联为明朝时期的杰出地理学家徐霞客(公元1586,1641年)自题联。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南直隶江阴人。著有高度科学、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雨醒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此联为明朝时期的文学家、画家徐渭自题联。
雪影半窗能共白;**千树只多香:此联为元朝时期的诗人徐舫《月色》诗句联。徐舫,字方舟,桐庐人。有《瑶林》、《沧江》二集。
六泉嘉墨模唐本;一路深林见落花:此联为清朝时期的书画家徐桐华撰书联。徐桐华,字峄,仁和人。
雅谁远移玉溪水;笔端题得春风诗:此联为清朝顺治年间状元徐立斋撰书联。徐立斋,字公肃官至户部尚书。
7
岭下建立一座5.5米高石砌实心的三层四角塔,名为文峰塔。
想当年明眼杨公知此地产人文,爰榜儒山堂宇;乃今日继志贤孙振宏基恢统绪,仍启蓄书后楼:此联为福建省德化县盖德乡凤山村儒山房徐氏宗祠蓄书楼联。(接上联)文峰塔与石阶连在一起,眺望像支毛笔;徐氏宗祠蓄书楼的右边,有座山绕至前方如屏风,案外三山竞秀,插入云霄的三台山,状如笔架,又称笔架山。蓄书楼为兴办私塾、子孙阅读提供了条件。早期学子们在此学四书五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杂字》,《四书注集》、《幼学琼林》,还书写临帖、作文对诗等。蓄书楼为各小宗祠起了典范作用,许多房族仿效在小宗祠附近设书房十多处,现在有些地方还保留着书房的称呼,如“横坂书房”、“寨兜坂书房”等等。清宣统年间,废除了科举制度后,很快在蓄书楼孕育了敦儒小学,是全县最早的小学之一,1925年在凤髻山下建了新校舍后才搬迁。各房族为鼓励学子读书,还建立了“立书田,置试租,建试寓”的制度。立书田,即奖励在学弟子的灯油租,数额不等,根据各房的基租收入情况而定。如有的上小学每人每年奖励两担谷子,上中学年奖10担谷子,大学毕业每人50担谷子,黄埔军校毕业生每年50担谷子终生受用。此制度直至20世纪40年代,有的还在施行;置试租,即供学子赴考之开支,付给足够费用;建试寓,即供学子在城里就读或考试住宿之便,亦称会馆,在德化县城有三台徐氏会馆、
农村祠堂对联大全

农村祠堂对联大全农村祠堂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沉淀,更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祠堂对联的出现,不仅让祠堂增添了文化气息,更是为农村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些精美的农村祠堂对联。
1. 世代传承,家风不改。
祖孙同乐,福禄齐来。
2. 三世同堂,和睦相处。
五福临门,幸福安康。
3. 家和万事兴,神仙保佑。
世代传家宝,福运绵绵。
4. 家风正,子孙兴。
福禄来,世代享。
5. 祠堂香火,世代传承。
家风淳朴,幸福永存。
6. 家庭和睦,福禄齐来。
祖孙同乐,幸福美满。
7. 传统弘扬,文化传承。
家风正,福禄临门。
8. 祠堂香火,世代传承。
家庭和睦,幸福永存。
9. 家风正,子孙兴旺。
祖孙同乐,福禄齐来。
10. 传统文化,家风正。
祖孙同乐,福禄齐来。
11. 祠堂香火,世代传承。
家庭和睦,幸福永存。
12. 家风淳朴,福禄临门。
祖孙同乐,幸福美满。
13. 传统弘扬,文化传承。
家风正,福禄临门。
14. 祠堂香火,世代传承。
家庭和睦,幸福永存。
15. 家风正,子孙兴旺。
祖孙同乐,福禄齐来。
以上是一些精美的农村祠堂对联,它们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对家庭和社会的美好祝愿。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文化,让祠堂对联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愿祠堂对联的美好寓意,能够永远伴随着我们,让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充满和谐、幸福和美好。
宗祠对联大全

宗祠对联大全宗祠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的书法艺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
宗祠对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宗祠对联,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优美的艺术作品吧。
1. 书香门第。
书法如香,门户清雅;文化如书,家风深厚。
2. 家和万事兴。
家有书香,和睦相处;万事兴隆,福禄齐来。
3. 文化传家。
家家有书,文化代代传;代代相传,家道兴隆。
4. 品德高尚。
字字珠玑,品德高尚;风风雅雅,家风世代。
5. 书法艺术。
笔走龙蛇,书法艺术;墨守成规,家风深厚。
6. 家风淳厚。
家有书香,风雅淳厚;德厚流光,子孙绵绵。
7. 文化传承。
字字珠玑,文化传承;代代相传,家道兴隆。
8. 家风正派。
字字珠玑,家风正派;风风雅雅,子孙昌盛。
9. 书香门第。
书法如香,门户清雅;文化如书,家风深厚。
10. 文化家风。
家有书香,文化代代传;代代相传,家道兴隆。
这些宗祠对联不仅在书法艺术上有着精湛的技艺,更是在文化内涵上有着深刻的内涵。
它们所传达的家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欣赏这些宗祠对联,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够从中汲取到宝贵的文化养分,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让我们的家风得到传承。
宗祠对联,不仅是一种书法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它们凝聚着中国人对于家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当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让我们的家风文化代代相传,让我们的国家文化更加璀璨辉煌。
百家姓对联:徐姓对联及徐姓来历、徐姓宗祠联

百家姓对联:徐姓对联及徐姓来历、徐姓宗祠联徐(xú)姓出自嬴姓,与黄姓同源,都是东夷部落首领伯益的后代。
伯益因为帮助禹治水有功,被舜赐为嬴姓。
伯益的儿子若木,在夏朝时被封在一个叫徐的地方,建立了徐国。
徐国经历了夏朝,商朝和周朝,传了三十二代,到西周穆王的时候,徐国君主徐偃王,以仁义著称。
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
适逢当时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游玩打猎,徐偃王起了代周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
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车适时赶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见,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牺牲,于是弃国出走,由于他深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
周天子获悉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
得姓始祖:伯益之子徐若木。
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一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六六。
在台湾排名第二十。
礼耕堂怀德堂追远堂诸支挺秀;高宛郡东海郡高平郡各郡争芳。
——全联典出徐姓的郡望和堂号。
仆射梦徵五凤;孝廉家号八龙。
——上联典指南朝文学家徐陵,官至尚书左仆射。
其诗歌骈文,轻靡绮艳,为当时宫体诗重要著作者之一。
与廋信齐名,有《玉台新咏》等。
下联典指宋代孝廉徐伟。
事母至孝,于龙潭山中隐居教授,依以居者三百余家。
有子八人,后皆知名,时号徐氏八龙。
云烟细玩三春景;风月闲聊一夕谈。
——全联典指南朝梁大臣徐勉,为官正直。
任吏部尚书时,曾与客人在晚上闲谈,有人来找他谋求官职,他严肃地说:“今天晚上只可谈风月,不宜涉及公事。
”枝斜竹影文长画;屋沁梅魂德可诗。
——上联典指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
善古文辞,书则仿米,行草尤妙。
画则自成一家。
山水、人物、、花虫、竹石,靡不超逸。
下联典指元代散曲家徐再思,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人。
有《酸甜乐府》。
附:势廊重山外;词留寿石前。
——此联为清代书法家徐懋集焦山鹤铭句联。
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
——此联为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自题联。
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徐氏宗祠通用对联

一派出鄱阳,于江于淮于河于汉;二支分皖岳,有松有柏有梓有楠:此联为安徽省潜山县万岁山徐氏宗祠联。
千秋将相,厚德仁怀,精诚充宇宙;百代王侯,雄才博学,正气贯长虹:此联为安徽省歙县韶坑村徐氏宗祠联。
蓄德永千年、积厚流光,甲第更新恢祖德;书声绳万卷,蜚英腾茂,文明重启振家风:此联为福建省德化县盖德乡凤山村儒山房徐氏宗祠蓄书楼联。儒山房徐氏宗祠分为三落大厝。中落奉祀祖先,后落为蓄书楼,分为上下两层约有100多平方米,楼下是开阔场所,没有装修;楼上有一厅六房,其通道绕楼一周,宽敞明亮,至今完好,是德化县最早的民间图书馆。儒山房蓄书楼是前人私塾场所,也是藏书阅览的好地方。史上遗下这两副古楹联。史载:唐玄宗执政时,江浙一带受“安史之乱”的骚扰,时任浙江衢州刺史徐洪之子徐务,见时事日非,居无安日,于公元749年谋求避世,入闽深居莆田崇仁里,俗称入闽始祖。1274年17世徐浑典(儒山房)为避宋末元初战乱,从莆田迁永春旋入德化九峰山麓佛头安,即今之凤山村。21世徐永泉兄弟为奉祀17世儒山开基祖以求培育后裔,于1355年建置了儒山房徐氏宗祠蓄书楼。后于1486年、1647年遭两次兵乱焚毁,1543年、1799年族人多方集资重建,经多次修葺保持了原貌。又据史载:蓄书楼得到了杨皈肃大师的指点,并受唐·昭宗年间状元4世徐寅在莆田建景祥寺盖万书楼,广征图书、流泽奕叶的影响建造的。在建蓄书楼时,既利用自然景观又加入人的意愿,使其环境筑成状似文房四宝。**清澈的池塘就是洗笔缸;**边的两个水窟(一个蓄水饮用,一个洗涤之用)称为石砚;**与水池之间建造一条石砌的步行石道,直至山尾岭,又名千二阶。岭下建立一座5.5米高石砌实心的三层四角塔,名为文峰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绪,仍启蓄书后楼。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德化县盖德乡凤山村儒山房徐氏宗祠蓄书楼联。(接上联)文峰塔 与石阶连在一起,眺望像支毛笔;徐氏宗祠蓄书楼的右边,有座山绕至前方如屏 风,案外三山竞秀,插入云霄的三台山,状如笔架,又称笔架山。蓄书楼为兴办 私塾、子孙阅读提供了条件。早期学子们在此学四书五经、《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千家诗》、《杂字》,《四书注集》、《幼学琼林》,还书写临帖、作文 对诗等。蓄书楼为各小宗祠起了典范作用,许多房族仿效在小宗祠附近设书房十 多处,现在有些地方还保留着书房的称呼,如“横坂书房”、“寨兜坂书房”等等。 清宣统年间,废除了科举制度后,很快在蓄书楼孕育了敦儒小学,是全县最早的
小学之一,1925 年在凤髻山下建了新校舍后才搬迁。各房族为鼓励学子读书, 还建立了“立书田,置试租,建试寓”的制度。立书田,即奖励在学弟子的灯油 租,数额不等,根据各房的基租收入情况而定。如有的上小学每人每年奖励两担 谷子,上中学年奖 10 担谷子,大学毕业每人 50 担谷子,黄埔军校毕业生每年 50 担谷子终生受用。此制度直至 20 世纪 40 年代,有的还在施行;置试租,即 供学子赴考之开支,付给足够费用;建试寓,即供学子在城里就读或考试住宿之 便,亦称会馆,在德化县城有三台徐氏会馆、升卿会馆,在永春建有徐氏州试馆。 现在某些房族还建立了奖学基金,鼓励学子就读,敬孝桑梓。
蓄德永千年、积厚流光,甲第更新恢祖德; 书声绳万卷,蜚英腾茂,文明重启振家风。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德化县盖德乡凤山村儒山房徐氏宗祠蓄书楼联。儒山房徐氏宗祠分 为三落大厝。中落奉祀祖先,后落为蓄书楼,分为上下两层约有 100 多平方米, 楼下是开阔场所,没有装修;楼上有一厅六房,其通道绕楼一周,宽敞明亮,至 今完好,是德化县最早的民间图书馆。儒山房蓄书楼是前人私塾场所,也是藏书 阅览的好地方。史上遗下这两副古楹联。史载:唐玄宗执政时,江浙一带受“安 史之乱”的骚扰,时任浙江衢州刺史徐洪之子徐务,见时事日非,居无安日,于 749 年谋求避世,入闽深居莆田崇仁里,俗称入闽始祖。1274 年 17 世徐浑典 (儒山房)为避宋末元初战乱,从莆田迁永春旋入德化九峰山麓佛头安,即今之 凤山村。21 世徐永泉兄弟为奉祀 17 世儒山开基祖以求培育后裔,于 1355 年 建置了儒山房徐氏宗祠蓄书楼。后于 1486 年、1647 年遭两次兵乱焚毁,1543 年、1799 年族人多方集资重建,经多次修葺保持了原貌。又据史载:蓄书楼得 到了杨皈肃大师的指点,并受唐·昭宗年间状元 4 世徐寅在莆田建景祥寺盖万 书楼,广征图书、流泽奕叶的影响建造的。在建蓄书楼时,既利用自然景观又加 入人的意愿,使其环境筑成状似文房四宝。门口清澈的池塘就是洗笔缸;广场边 的两个水窟(一个蓄水饮用,一个洗涤之用)称为石砚;广场与水池之间建造一 条石砌的步行石道,直至山尾岭,又名千二阶。岭下建立一座 5.5 米高石砌实心 的三层四角塔,名为文峰塔(转下联)。
会烛夜绩; 刻像上食。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贫妇徐吾,与邻妇会烛夜绩。下联典指明·徐彪亲丧,刻木为像, 日上食,出入必告。
-----------------------------------------------------------------
〖徐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东海家声远; 南州世泽长。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徐氏郡望为东海郡。下联典指东汉豫章南昌人徐穉,字孺子,家境贫苦, 靠种地生活。桓帝时,因不满宦官专权,虽然朝中多次征聘,他坚决不愿做官, 当时人称他为“南州高士”。
人中骐骥; 天上麒麟。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梁东海郯人徐勉,字修仁,幼年时孤贫而好学,历官侍中、吏部尚 书、中书令(宰相)。博通经史,熟悉各朝典章,能尽心政事;为官清廉,家无 积蓄,被人称为贤相。年轻时,曾有人说他是“人中的骐骥(良马),一定会跑 千里远。”下联典指南朝陈文学家。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八岁能写文章, 僧人释宝志曾抚摸着他的头顶说:“这是天上的石麒麟(古代传说中的瑞兽)啊!” 梁时曾官东宫学士,人陈历官尚书左仆射、中书监。诗歌和骈文大都精巧细密, 声调婉转,文辞艳丽,与庾信齐名。有《徐孝穆集》、《玉台新咏》。
〖徐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天上麒麟,孝穆英姿迥异; 人中骐骥,修仁德器非常。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五代梁散骑常侍徐陵,五代陈郯人。字孝穆,八岁能文。释宝誌摸其顶 曰:此天上石麒麟也。他为文词藻绮丽,与庚信齐名,世号“徐庚体”。有《徐 孝穆集》。
山河竞笑,齐喜远亲添彩秀; 棠棣联芳,合歌望月增辉圆。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蕉岭县燕岌华侨林场徐氏宗祠联。
-----------------------------------------------------------------
〖徐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云烟细玩三春景; 风月闲供一夕谈。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朝梁大臣徐勉,为官正直。任吏部尚书时,曾与客人在晚上闲谈,有 人来找他谋求官职,他严肃地说:“今天晚上只可谈风月,不宜涉及公事。”
燕岌毓英才,一脉相承弘祖德; 商机传信息,双赢互利展鸿猷。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蕉岭县燕岌华侨林场徐氏宗祠联。
一派出鄱阳,于江于淮于河于汉; 二支分皖岳,有松有柏有梓有楠。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潜山县万岁山徐氏宗祠联。
千秋将相,厚德仁怀,精诚充宇宙; 百代王侯,雄才博学,正气贯长虹。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歙县韶坑村徐氏宗祠联。
【徐姓宗祠通用对联】
〖徐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梦徵五凤; 家号八龙。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文学家徐陵(507-583)的事典。徐陵,字孝穆,东海剡人。陈 时,官至尚书左仆射。其诗歌骈文,轻靡绮艳,为当时宫体诗重要著作者之一。 与廋信齐名,有《玉台新咏》等。下联典指宋代孝廉徐伟,临湘人。事母至孝, 有司累辟不赴,去龙潭山中,隐居教授,依以居者三百余家。有子八人,后皆知 名,时号徐氏八龙。
雄县梅岭山珠玑巷徐氏宗祠联 南雄珠玑巷位于梅岭山下,是广东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称为“广东第一巷”珠 玑巷的得名始于唐代张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后为表彰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自 梅关开通以来,梅关驿道就成为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唯一一条大道,也是北上 商贸交易和南迁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线,珠玑巷便成了这条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墟镇。 前人杨廷桂在《南还日记》中描写:“途中行旅如蚁,挤拥甚于观剧。大量来自 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进入岭南珠玑巷,又经此转至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以至海外谋 生,其后裔遍布岭南、港、澳、台和海外各国。”看来珠玑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 民的发祥地,海外华侨的祖居。据珠玑巷南迁后裔联谊会搜集的各地南迁后裔 143 姓族谱记栽,由珠玑巷播迁粤、港、澳、台及海内外的后裔数千万人,都 承根认脉,均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的桑梓乡”。
雨醒诗梦来蕉叶; 风载书声出藕花。 ——明·徐渭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文学家、画家徐渭自题联。
雪影半窗能共白; 梅花千树只多香。 ——元·徐舫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代诗人徐舫《月色》诗句联。徐舫,字方舟,桐庐人。有《瑶林》、《沧 江》二集。
六泉嘉墨模唐本; 一路深林见落花。 ——清·徐桐华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画家徐桐华撰书联。徐桐华,字峄,仁和人。
种数竿竹能却俗; 读半卷书右养心。 ——明·徐渭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文学、书画家徐渭(1521-1592)自题联。
直上青云揽日月; 欲倾东海洗乾坤。 ——徐悲鸿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1895-1953)自题联。徐悲鸿,江 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抗日战争期间,屡以己作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 民,并参加民主运动,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 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教子有遗经,诗书易春秋礼记; 传家无别业,解会状榜
眼探花。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苏省昆山市徐氏祠堂联。下联典指清代该族的徐乾学为康熙年间探花 (科举考试中殿试一甲第三名),徐秉义为康熙年间探花,徐元文为顺治年间状 元。
亭育托燕畿,佳气常浮白云观; 宗支分卫水,清波远溯绕虎桥。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河南省卫辉市内徐(世昌)家祠堂联。
枝斜梅态文长画; 墙外杏花德可诗。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 池山人,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善古文辞,书则仿米,行草尤妙。画则自成 一家。山水、人物、、花虫、竹石,靡不超逸。下联典指元代散曲家徐再思,字 德可,号甜斋,嘉兴(今属浙江省)人。有《酸甜乐府》。
雅谁远移玉溪水; 笔端题得春风诗。 ——清·徐立斋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顺治状元徐立斋撰书联。徐立斋,字公肃官至户部尚书。
晴日海霞红霭霭;
晓天江树缥迢迢。 ——唐·徐寅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徐寅《迥文诗二首》之二联句。徐寅,字昭梦,莆田人。乾宁进 士。有《探龙钓矶》二集、诗四卷。
-----------------------------------------------------------------
势廊重山外; 词留寿石前。 ——清·徐懋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法家徐懋集焦山鹤铭句联。徐懋,字问渠,钱塘人。以搜奇嗜古、 广见博闻著称。
静者心多妙; 飘然思不群。 ——清·徐良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法家徐良自题联。徐良,字邻哉,号又次居士,江苏华亭人。乾隆 举人,官夔州知府。
东水源流远; 海波世泽长。 ——佚名撰广东省南
中论雅能邀帝赏; 曹营终抱向刘心。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哲学家、文学家徐幹,字伟长,北海人。“建安七子”之。官五官 中郎将文学。著有《中论》,辞意典雅,为时人所称。下联典指三国时名人徐庶, 颖川(今河南省禹县)人。字元直。初与诸葛亮等友善。后归刘备,乃推举诸葛 亮。操曹取荆州,从刘备南行。以其母为曹军所执,被迫归曹操。官至右中郎将。 其母自缢而死,庶终身不为操设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