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进行统计分析

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进行统计分析

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进行统计分析
药剂科根据2021年1至12月份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
以上结果示,从1月至12月,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持续下降,但均未达到目标。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方案》的要求,医疗机构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至从我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抗菌药物使用率持续下降,各科室积极学习,整改,成效明显。

但全院各科还存在以下问题,需持续改进:
1.无指征、超范围、超剂量使用抗菌药物时有发生。

3.急诊科病人静脉输液使用抗菌药物较多,且选用抗菌药物起点高;儿科也存在抗菌药物使用起点高的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我院制定了《抗菌药物使用考核方案(试行)》严格奖惩制度,药剂科及时与院属各科室沟通和协调,加强督导。

某某医院 2021年12月28日。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一、引言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承担着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任务。

抗菌药物在急诊科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疗感染性疾病,但过度和不合理的使用会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因此,制定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患者评估与抗菌药物选择1. 患者评估在急诊科使用抗菌药物前,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原学风险评估、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评估等。

评估结果将有助于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选择合适的药物。

2. 抗菌药物选择原则根据患者评估结果,医务人员应遵循以下原则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1)根据病原学特点选择:根据常见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情况,选择对目标病原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2)根据感染部位选择:根据感染部位的特点,选择能够有效穿透到感染部位的抗菌药物。

(3)根据患者特点选择: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特点,选择适合患者的抗菌药物。

三、抗菌药物使用原则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明确适应症:抗菌药物应用前需要明确感染的病原学依据,避免无明确感染证据的情况下滥用抗菌药物。

(2)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医务人员应遵循国家和地区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和剂量。

(3)限制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严格控制,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4)避免不必要的联适合药:在没有充分证据支持的情况下,避免不必要的联适合药,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风险。

2. 控制抗菌药物使用量(1)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开具和使用次数,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使用。

(2)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合理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3)定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必要时进行抗菌药物的调整或者停药。

3. 监测和报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1)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采集和分析急诊科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患者合理运用抗菌药物的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需要选取儿科患者,病例数72例,纳入时间段2020年1月~2020年5月。

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36例)与对照组(n=36例),组别不同运用的用药对策不同,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合理用药指导,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

结果:采用合理用药指导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5%,两组患者研究数据差异度高(P<0.05)。

结论:为提升儿科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需要对抽取患者实施合理用药指导,结果显示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胃肠道、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抗菌药物;儿科;临床治疗引言:本次研究需要选取部分儿科患者,运用不同用药对策并分组对比,以此来探究最佳用药对策,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需要纳入72例儿科患者,研究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5月。

对照组(n=36例)患者运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年龄≥3岁,≤9岁,平均年龄(5.69±1.25)岁,患者男女占比20例、16例;观察组(n=36例)患者实施合理用药指导,患者年龄≥2岁,≤11岁,平均年龄(6.25±2.45)岁,患者男女占比21例、15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度低(P>0.05)。

1.1.方法对照组儿科患者运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不进行特殊用药指导。

观察组儿科患者需要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合理用药指导,具体实施如下:(1)用药前评估,患者入院后需要护理人员主动询问家属疾病情况、症状、是否用药、合并类疾病以及用药过敏史等,随后对患者检查结果进行查看,最后将询问结果准确记录,并向主治医生汇报。

主治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用药效果、不良反应等[1]。

我院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调查与分析

我院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调查与分析

c sv c mb n to u e n u r a o bl a mi itai n n un e s n bl d s g . esie o i ain s a d n e s na e d nsr to a d r a o a e o a e Concu i S ud a atnt n o ain l s o n- l son ho l p y t i t r t a u e f a e o o t o i dr s o mu ai g he y tm a d te gh nig h ma a e n c u d ns r me ia in ae y n ain s i tc ug .F r l tn t s se bi n sr n t e n te n g me t o l e u e d c to s ft i p te t . Ke wo d rcie i o t ai ns n e r e c te t n ; n ii tc ; e s n b e y r s: e p s n u p te t a d me g n y ra me t a tb ois r a o a l medc to ia in
析 。 果 29 5张 处 方 中使 用 抗 茵 药 物 的 处 方 有 l12张 , 结 5 5 占处 方 总 数 的 3 . 8 ; 在 头 孢 菌素 类抗 茵 药 物使 用 比例 较 大 , 物 联 用偏 89 % 存 药 多 , 药途 径 、 法 用 量不 尽 舍 理 等 问题 。 论 应 重视 抗 菌 药物 的 合 理应 用 , 订 相 应 制度 , 强 管理 , 证 患 者 的 用 药 安 全 。 给 用 结 制 加 保 关键词 : 门急 诊 处 方 ; 菌 药物 ; 理 用 药 抗 合 中 图分 类 号 : 9 9 3 1 7 R 6. ;9 8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4 3 (0 0 2 10 9 1 2 1 )3—0 5 0 0 3— 3

某院儿科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某院儿科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药事 组织
某 院儿科 门急诊抗 菌药物使 用调查 分析 9 l第期 2年 8 8 0 第卷 0
林 郁, 黄富宏 , 李明珍 , 张春 卉
( 苏省 扬州 市第 一人 民医院 , 江 江苏 扬州 2 5 0 ) 2 0 1
摘要 : 目的 了解 儿科 门急诊 抗 菌 药物 临床 使 用 情 况 。 法 对 某 院 20 方 0 8年 7月 1日至 1 2月 3 1日随机 抽 取 的 3 9 89 8张 儿科 门 急诊 处 方 抗 菌 药物 使 用 情 况进 行 调 查 分 析 果 抗 菌 药 物 的 使 用 率 为 7 . 2 , 联 用 药 占 5 . 5 , 联 用 药 占 4 .2 , 结 6 1% 单 12 % 二 8 7 % 三联 用 药 占 0 0 % 。 .3
药 物 ; 般 情 况 下 不 联 合 用 药 , 要 联 用 时 应 有 明确 依 据 , 好 根 一 需 最
据组 织 液 培 养 和 药 物 敏 感 试 验 结 果 用 药 ; 用 窄 谱 抗 菌 药 物 时 , 可 不 用 广 谱 抗 菌药 物 。 参 考 文献 :
[ 】邹 豪 , 元 福 , 才娟 , . 医 院 药 品 D D 数 排 序 分 析 的 原 理 及 利 1 邵 朱 等 D
过 高 , 显 高 于 卫 生 部 关 于 抗 菌 药 物 使用 率 应 小 于 5 % 的 规 定 , 明 0 远 远 高 于 欧 美 国家 抗 菌 药 物 平 均 使 用 率 l2 ~ 2 % ) , 明 医 2% 5 I说 生对 抗菌药 物过 分依赖且 有滥 用现 象 ; 菌药 物使 用档次 偏高 , 抗
2 结果
我 国是 世 界 上 抗 菌 药 物 滥 用 较 严 重 的 国 家 之 一 , 为 医 药 市 因 场 竞 争 激 烈 、 床 用 药 中 趋 利 行 为 , 得 临 床 的 抗 菌 药 物 使 用 存 在 临 使 许 多 不 合 理 现 象 。 者对 本 院 儿 科 门 急 诊 临床 抗 菌 药 物 使 用 情 况 笔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的用药分析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的用药分析

【 中图分 类 号】 9 9 R6. 3
【 标 识码】 文献 C
【 编号】 1 7 — 2 0 2 1 )9 a 一 1— 2 文章 6 3 7 1 (0 O ( ) 17 0 1
Anaysso ntba t ra g nt ii a i n i e e g nc te s l i fa i c e i la e sutlz to n m r e y pa int
院急诊 科 抗菌 药 物 的使用 基 本符 合抗 菌 原则 , 但仍 存在 不 合 理使 用 的情 况 , 医院还 应 继续 规 范急 诊科 抗 菌药 物 合理
使 用 的管 理 . 使抗 菌 药物 有效 、 促 安全 和 经济 地使 用 。 【 关键 词】抗 茵药物 ; 急诊 科 ; 用分析 ; 理用 药 应 合
药物 处 方数 为 4 10张 , 8 占总 数 的 4 . %, 40 0 主要 使 用科 室 为急 诊 内科 、 急诊 外科 、 急诊 儿 科 。抗 菌药 物使 用 频 率分 类
排 序依 次 为头孢 菌 素类 、 喹诺 酮 类 、 大环 内酯类 、 霉素 类 。 8 青 4 10张抗 菌处 方 中 , 单一 用抗 菌药 物处 方 30 4张 , 联 9 双 用 抗菌 药 物处 方 10 5张 . 联 用抗 菌 药物 处 方 4 4 三 l张 。 合 理使 用处 方 3 5张 , 不 3 占总抗 菌 处方 数 的 8 1 . %。结论 : 0 我
p moe te ra o a l p lc t n a d ma a e n fa t a tra e t i meg n y p te t. eh d :9 5 0 p e e o r t h e s n be a piai n n g me to n i ce la ns n e r e c ains M t o s 0 ic s o b i g o meg n y p e c pin rm rh 2 0 t r h 2 wee rn o ys lce ,a d t er t n lt fu i z t n wa fe re c rs r t sfo Mac 01 o Ma c 01 r a d ml ee td n h ai ai o t iai s i o 1 o y l o n l z d Re u t a ay e . s l :Amo g9 5 0 pe e fp ec p in , h r r 0 p e e o tb ce i g ns c u yn 4.% s n 0 ic so r sr t s t eewee 4 1 ic sfra ia tra a e t,o c p ig 4 0 i o 8 n l o e ttl ft oa,whc r il d pe y t ed p rme t fe re c ne a dcn ,e re c u g r n me- h ih wee many a o td b h e at nso meg n y i tr l me ii e meg n y s r eya d e r n g n yp dar s Ac o dn ote ̄e u n y o t iaino ni a tra g n s c p ao p rn , un ln s e c e it c . c r igt i h q e e f iz t fa t ce l a e t, e h ls o is q ioo e ,ma rl e d u l o b i coi sa d n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但是目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较常见,比如本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多为单一用药与静脉注射用药物,不良反应过多。究其原因分析:
(1)医生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含糊及对抗菌药物的依赖意识明显,是目前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的主要原因;
(2)家长对子女的关注及期望值过高,医患关系紧张均给医生造成压力,部分医生明知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但因担心合并细菌感染、病情加重,为“保险”起见,习惯性使用抗生素;
1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查2010年7月我院儿科门诊首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260张,均符合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其中患者男160例,女100例;年龄30d-9岁,平均(5.8±1.6)岁;急性扁桃体炎60例,慢性扁桃体炎60例,急性咽炎80例,急慢性支气管炎70例,肺炎10例。按用药频度(DDDs)考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DDDs为药同一品种的不同厂家、不同规格、不同剂型折算求和得出该药品的总消耗量和总金额数,药品总消耗量除以相应的DDD值,该值可判断药物实际消耗剂量及变化趋势,DDDs值越大,说明药品使用频率越大。
参考文献
[1]徐咏,张传龄.我院2006年细菌耐药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234-235.
[2]宁红,2006年上半年我院临床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6,6(6):357.
[3]王儒强.23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安徽医药,2006,10(3):224-226.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对本院2010年7月份门急诊儿科处方26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0张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225例,使用率为86.5%,多为单一用药与静脉注射给药。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头孢菌素居首位,其次为大环内酯类和青霉素类。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稍多。结论 当前本院临床医师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时,抗菌药物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与再教育,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医院儿科用药情况汇报范文

医院儿科用药情况汇报范文

医院儿科用药情况汇报范文儿科用药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医院儿科用药情况进行了全面汇报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儿科用药的现状,提高用药质量,保障儿童患者的健康。

以下是我们对儿科用药情况的汇报:一、常用药物情况。

1. 抗生素类药物,儿科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较多,尤其是头孢呋辛、头孢丙烯等。

这些抗生素在治疗儿童感染性疾病时疗效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问题,需要严格控制使用指征和用药剂量。

2. 退烧镇痛药物,对于儿童的发热和疼痛,常用的药物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合理控制药物剂量,避免药物过量引起不良反应。

3. 抗病毒药物,儿童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呼吸道病毒、水痘病毒等,针对这些病毒感染,我们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对不同病毒的疗效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二、用药安全情况。

1. 用药指南,为了规范儿科用药行为,我们制定了儿科用药指南,对常用药物的使用适应症、剂量、不良反应等进行了详细说明,提高了医务人员用药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 药品管理,我们对医院内的药品进行了分类管理,儿科用药专区设置了专门的药品存放柜和标识,避免了不同药品混淆使用的情况,确保了儿科用药的安全性。

三、用药效果评估。

1. 疗效观察,我们对儿科患者的用药效果进行了定期观察和评估,发现大部分患者在用药后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疗效良好。

2. 不良反应监测,在用药过程中,我们也密切关注儿童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处理和调整用药方案,保障患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我们医院儿科用药情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用药指导和管理,提高用药安全性和疗效,为儿童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希望通过本次汇报,能够引起各位医务人员的重视和关注,共同努力,为儿科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3-04-15T15:16:53.6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邓上勤孙惠棉[导读] 儿科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上是合理的,但应注意到给药途径与方法。

邓上勤孙惠棉 (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 530023)【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促进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12月儿科急诊处方2576张,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

结果:抗菌药物使用处方占统计处方的37.81%,基本涉及到所有抗菌药物的种类;其中以青霉素类,占抗菌药物DDDs最高为38.81%,其次是β-内酰胺类,占抗菌药物DDDs为32.44%,;以单用药为主,二联用药仅占抗菌药物处方3.85%,三联用药0.21%;药物利用指数(DUI)≤1.0。

结论:儿科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上是合理的,但应注意到给药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应用分析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038-01 我院是一所“三级乙等”传染病专科医院,年急诊量约2万人次。

本次抽取2011年1~12月急诊儿科部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急诊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促进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数据
原始数据来源于医院药房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儿科急诊处方,每月随机抽取约200张,共2576张。

分别记录患儿年龄、抗菌药物名称、数量、日剂量、用药总量、用法、用药天数、联合用药等情况,并分析其应用的合理性。

1.2方法
1.2.1抗感染药物的分类:依据《新编药物学》第15版中抗微生物药物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1.2.2用药频度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以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评价依据进行分析[1]。

DDD值均以《中国药典》2005版、《新编药物学》第15版、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日剂量为准,计算用药频度(DDDs),DDDs=总用药量/DDD。

以DUI来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并规定DUI≤1.0为药物使用合理[2],DUI=DDDs/总用药天数。

2 结果
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在2576张急诊儿科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974张,占处方总数的37.81%;涉及到的抗菌药物种类比较局限,其中以青霉素类最高,378张,占抗菌药物DDDs为38.81%,其次是β-内酰胺类,316张,占抗菌药物DDDs为32.44%,第三是大环内酯类,154张,占抗菌药物DDDs为15.81%。

其它抗菌素如克林霉素102张,占抗菌药物DDDs为10.47%。

没有使用氨基苷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和碳青霉烯类。

四环素类药仅用四环素眼膏外用。

详见表1。

抗菌药物静脉给药处方441张,占处方总数的45.28%,口服给药处方457张,占处方总数的46.92%。

所有抗菌药物的DUI值都<1,即DUI≤1.0,DDDs也在正常范围之内。

详见表2。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在统计的2576张处方中,单一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886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90.97%;二联用药处方86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8.83%,三联用药处方2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0.21%,没有发现四联抗菌药物处方。

详见表3。

表3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不合理用药的情况:①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征不明确。

如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麻疹、水痘时使用抗菌药物口服或静滴。

②微生态制剂与抗菌药物联用。

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与枯草杆菌颗粒合用,因为枯草杆菌颗粒为活菌制剂,内含有粪链球菌、枯草杆菌,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对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若与头孢克洛合用,前者会被灭活,失去疗效,而头孢克洛因前者存在使药效降低。

因此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颗粒、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乳酶生、金双歧等)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应间隔1~2小时服用为宜。

③出现有重复用药的现象。

如静滴头孢呋辛注射剂,同时口服头孢呋辛干混悬剂。

④抗菌药物的使用起点稍高。

如临床诊断气管炎、肺炎,多直接使用二线类抗菌药物,且为静脉给药。

⑤用法用量不当,给药间隔时间不当,有的医生没有按照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选择药物的用法用量及给药的时间间隔。

如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半衰期特别短,一般为0.5-1小时,没有1天数次给药,而是把l日量1次给予或1天1次给药,这样1次给药剂量过大,导致不良反应增加,而又无法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达不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甚至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而对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如头孢曲松,在部分处方中有1日多次给药现象,所以合适的给药间隔是发挥抗菌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关键因素[3]。

3 讨论
儿科临床医生合理和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抗生素滥用和不合理处方是造成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4],从抽查的情况来看,我院儿科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7.81%。

儿科急诊患者就诊主要以发热、呼吸道感染、腹泻、儿科传染病等为主,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为病毒感染所致,儿科传染病也多为病毒感染所致,而在处方中肓目使用抗菌素,不仅无明显疗效,而且易使患者产生耐药,免疫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的治疗[5]。

少数患儿可能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但应在明确诊断后再使用抗菌药物。

由于平时强化培训,急诊医生已形成了单用抗菌药物的习惯,单用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处方的90.97%,二联用药占8.83%,三联用药仅占0.21%,没有四联用药,遵循了可用1种药物治疗就不用2种药物的原则,药物配伍也较合理,既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但有1/4的上呼吸道感染处方同时使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认为这样可以达到“双保险”。

用法方面,抗菌药物静脉给药的比率较高,占处方总数的45.28%,口服给药占处方总数的46.92%,肌肉注射较少,仅占4.72%,外用药仅限用于眼科疾病如眼结膜炎,麦粒肿等。

统计数据表明,所有抗菌药物的DUI值都<1,即DUI≤1.0,DDDs也在正常范围之内,说明给药剂量也是基本合理的。

在选药上医生能有针对性地应用一些高效低毒的药物,比如头孢菌素类药物,这是因为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谱广、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及耐青霉素酶等特点,在临床广泛应用。

长期使用或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耐药菌株增加,使抗感染治疗更加困难,因此必须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

总的来说,我院儿科急诊抗菌药物的应用虽存在一些问题(如用药指征不够明确、起点稍高、给药时间欠合理、偶有重复用药现象),但基本上是合理的。

要做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关键在于提高我院临床医生合理用药的意识,严格掌握适应证,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意见》[6]并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 邹豪,邵元福,朱才娟,等。

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应用[J].中国药房,1996,7(5):215-217.
[2] 王飞,吴越。

32例急性肾盂肾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5):455-456.
[3] 冯艳霜,徐彦贵,高仲阳.我院96例第三代头孢菌素注射应用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75—76.
[4] 崔丽君,王来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

4(10):93-94.
[5] 金孝灵.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J].中国实用医学杂志,2007,2(15):108—109.
[6]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意见[J].儿科药学杂志,2005,11(6):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