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
《细胞生物学》系列课程:第四章质膜和细胞表面一

《细胞生物学》系列课程:第四章质膜和细胞表面一《细胞生物学》系列课程第四章质膜和细胞表面一第四章质膜和细胞表面概述:质膜、内膜系统、生物膜、单位膜第一节质膜的化学成分第二节质膜的分子结构第三节质膜的特性第四节细胞表面及其特化结构第五节质膜与细胞的物质运输概述:质膜(plasmamembrane)细胞质与外界相隔开的一层界膜,又称细胞膜(cellmembrane),厚7~10nm存在意义:屏障作用,提供稳定的内环境物质转运信号传递、细胞识别等内膜系统(Endo-membranesystem)除质膜外,真核细胞内还有一些膜结构。
概念:真核细胞内那些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密切关联的膜性结构细胞器的总称。
生物膜(biologicalmembrane)所有膜性结构的总称20Ao35Ao20Ao单位膜(unitmembrane)——生物膜的共同形态结构特征概念:透射电镜下,生物膜呈现出“两暗夹一明”铁轨样形态,称为单位膜。
第一节质膜的化学成分脂类:50%蛋白质:40~50%糖类:1~10%不同类型生物膜三种物质的比例不同,一般,膜功能复杂,蛋白质含量高。
一、膜脂(membranelipid)概述膜脂是细胞膜的基本组成成分种类:磷脂(最多)、胆固醇和糖脂特点:兼性(双亲性、两亲性)分子存在形式:脂质双分子层功能: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屏障作用赋予膜流动性(一)磷脂(phospholipid)——膜脂的基本成分含量最多的膜脂,约占膜脂的50%以上双亲性分子1个亲水头2个疏水尾(多为脂肪酸链)可分两大类:甘油磷脂鞘磷脂胆碱乙醇胺丝氨酸肌醇1.甘油磷脂——以甘油为骨架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极性基团磷酸甘油脂肪酸链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磷脂酰胆碱(卵磷脂)2.鞘磷脂——以鞘氨醇为骨架在神经细胞膜中特别丰富,原核和植物细胞膜中不含。
1个亲水头2个疏水尾胆碱等胆碱脂肪酸脂肪酸脂肪酸烃链甘油磷脂鞘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胆碱鞘磷脂鞘氨醇分子团脂质体磷脂双层磷脂分子在水溶液中的3种构型:①球形单层分子团②双分子层③脂质体抗体聚乙二醇脂溶性药物人工脂质体应用:转基因载体药物载体膜功能的研究疏水尾(二)胆固醇(cholesterol)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膜上,原核细胞中无植物细胞中少(约占膜脂2%)含量多不超过膜脂的1/3个别达50%两亲性分子亲水头&疏水尾(胆固醇)分布:散布在磷脂分子之间功能:①维持膜的稳定性②调节膜的流动性(双向调节)甾环胆固醇对膜流动性的双向调节糖脂(三)糖脂(glycolipid)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质膜上,约占膜脂总量的5%。
细胞生物学4章 细胞膜与表面

二、弹性蛋白(elastin) 非糖基化纤维状蛋白 高度韧性与回缩能力
三、非胶原糖蛋白 纤粘连蛋白(FN) 层粘连蛋白(LN)
V字形 十字形
四、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 重复二糖单位组成氨基聚糖 氨基聚糖与核心蛋白组成蛋白聚糖
蛋 白 聚 糖
第4章:
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生物膜的特性 2.液态镶嵌模型 3.细胞的连接装置 4.细胞膜的特化结构和功能 5.细胞外基质的化学成分
第四节 细胞表面与特化
细胞表面(cell surface) 细胞表面是一个复合结构体系 细胞膜是核心 还有细胞外被、胞质溶胶、特化结构
一. 细胞外被(cell coat) 糖萼(glycocalyx) 组成寡糖链的单糖主要有7种: 半乳糖、葡萄糖、岩藻糖、甘露糖、乙酰 氨基半乳糖、乙酰氨基葡萄糖、唾液酸。
每个寡糖链不同: 1.单糖种类 2.数量 3.排列顺序 4.连接方式 5.有无分枝
细胞被的功能: 1.保护和润滑作用 2.通讯识别与黏着 3.构成细胞间连接装置 4.构成细胞膜抗原
二. 胞质溶胶(cytosol,cell sap) 细胞膜内表面0.1~0.2 μm的溶胶层 有微管、微丝等成分
三. 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1.微绒毛(小肠上皮细胞表面) 2.细胞膜内褶(肾小管上皮细胞基部) 3.纤毛(气管上皮细胞表面/输卵管上皮细胞) 4.鞭毛(精子的尾部)
甘油磷脂(甘油衍生物)
鞘磷脂(鞘氨醇衍生物)
神经鞘磷脂(SM)
亲水的头部(碱基、磷酸、甘油) 疏水的尾部(脂肪酸链) 既亲水又疏水的兼性分子
(二)胆固醇 极性羟基头部 非极性类固醇环 非极性碳氢链
(三)糖脂 半乳糖脑苷脂 鞘糖脂 神经节苷脂
第四章-细胞膜的结构

中的分布位置是不同的(如血影蛋 白只分布在内侧)。
第二: 膜蛋白在内外两层膜种数量不同。
第三: 膜蛋白穿越脂双层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第四: 跨膜蛋白两个亲水端结构不同。
※膜脂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决定了膜内外表面 功能的不对称性。
.
31
(二)膜的流动性(fluidity)是膜功能活动 的保证
(二)、膜蛋白的流动性
膜蛋白分子的运动方式 (1)侧向移动 (2)旋转运动
小鼠细胞
膜蛋白 (抗原)
人细胞
异核细胞 小鼠膜蛋白抗体 + 荧光素
小鼠膜蛋白抗体 + 小鼠膜蛋白(抗原)
人膜蛋白抗体 + 罗丹明
人膜蛋白抗体+ 人膜蛋白(抗原) 孵育(37℃,40分钟)
光 脱 色 恢 复 技 术 (
)
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
外在膜蛋白(20 ~30%) (extrinsic membrane protein)
脂锚定蛋白 (lipid anchored protein)
.
22
.
23
.
24
去垢剂
SDS Triton X-100
.
25
(三 )存在于质膜表面的糖脂和糖蛋白
单糖或多聚糖 + 膜 脂
共价键
糖脂
单糖或多聚糖 + 膜蛋白
积相当于所用红细胞膜总面积的两倍,因而首次提出细胞 膜是由连续的脂双分子层组成的。
迄今为止,关于膜的几十种结构模型都是建立 在“脂双分子层”这一基础之上的。
一、片层结构模型
[夹层学说]
(lamella structure model)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质膜

最丰富和最具特性的脂。它有一个极性的头部 和一个疏水的尾部。
(internal membrane), 习惯上把细胞所有膜 结构统称为 生物膜 (biomembrane)。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质膜
虽然细胞很早就在光镜下被发现,但其是否有明确的边界结构,尚 未可知,直到电镜发明发现质膜的超微结构,但人们并不惊奇,因 为在此之前已侦知。
1、关于膜的化学组成的早期研究: 18世纪90年代,Overton 用植物的根毛作实验,
第四章、细胞质膜
知识要点: 1 、掌握几种膜分子结构模型学说,并评价之。 2 、了解膜结构的组成成分和组成方式。 3 、理解质膜流动性和不对称性两大特点。 4、了解红细胞膜骨架的组成和功能。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质膜
第一节、细胞膜结构模型与成分 一、细胞膜结构
膜(membrane)是细胞 的重要结构, 包括细 胞质膜 (plasma membrane)、内膜
高尔基体膜)、细胞类型(肌细胞、肝细胞)、生物类型(动物、植物 和原核生物)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而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膜脂占50%,蛋白质占40%,碳水化合物约1-10%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质膜
1、膜脂
膜脂都具有双亲性,这种性质使生物膜具有屏 障作用,大多数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只 允许亲脂性物质通过。
膜脂是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 主要有三大类 型:磷脂、糖脂、胆固醇。
质膜的片层结构模型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质膜
5、单位膜模型(unit membrane model)
1959年,J.D.Robertson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细胞膜是类似 铁轨结构,两条暗线被一条明亮的带隔开,显示暗—明— 暗三层,总厚度为7.5nm,中间层为3.5nm,内外两层各为 2nm。并推测:暗层是蛋白质,透明层是脂,并建议将这种 结构称为单位膜。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 细胞质膜及其表面

磷脂与糖脂分布的不对称性
2.复合糖 的不对称性
• 膜糖以糖 蛋白或糖脂 的形式存在, 无论是糖蛋 白还是糖脂 的糖基都是 位于膜的外 表面
膜糖分布的不对称性
3、膜蛋白的 不对称性:
每种膜蛋白分子在 细胞膜上都具有特 定的方向性和分布 的区域性。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包括外周蛋白分布 的不对称以及整合 蛋白内外两侧氨基 酸残基数目的不对 称。
①,② integral protein; ③,④ lipid-anchored protein; ⑤,⑥ peripheral protein
膜蛋白的功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节 细胞膜的结构 一、细胞膜结构的研究历史
1. E. Overton 1895 发现凡是溶 于脂肪的物质很容易透过植物的 细胞膜,而不溶于脂肪的物质不 易透过细胞膜,因此推测细胞膜 由连续的脂类物质组成。
1. 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个非极性的尾(脂肪酸链), 线粒体内膜上的心磷脂具有4个非极性尾部。 2. 脂肪酸碳链为偶数,多数碳链由16,18或20个碳 原子组成。 3. 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
1、甘油磷脂
• 以甘油为骨架的磷脂类,在骨架上结合两个脂
肪酸链,磷酸基团,胆碱、乙醇胺、丝氨酸或肌醇 等分子籍磷酸基团连接到脂分子上。主要类型有:
• 细胞膜、 细胞外被和表层胞质溶胶构成细胞表面。
第四章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第一节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的 特化结构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及特点
骨架与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骨架 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一、膜脂(membrane lipid) 膜脂( )
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种类型。 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种类型。 磷脂 三种类型
膜蛋白( 二、 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 )
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 共有50余种膜蛋白 余种膜蛋白。 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 , 共有 余种膜蛋白 。 根据 与膜脂的结合方式以及在膜中的位置的不同, 膜蛋白分为内 与膜脂的结合方式以及在膜中的位置的不同 , 膜蛋白分为 内 在蛋白( 在蛋白(intrinsic protein)、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 外周蛋白( ) 和脂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 脂锚定蛋白( )
(一)膜的流动性
1. 膜脂的分子运动
1 侧向扩散运动 2 旋转运动 3 摆动运动 4 伸缩震荡运动 5 翻转运动 6 旋转异构化运动
2. 影响膜脂运动的因素: 影响膜脂运动的因素: 胆固醇含量 脂肪酸链的长度及饱和度 卵磷脂/ 卵磷脂/鞘磷脂 温度、酸碱度、 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
3.膜蛋白的运动 .
1、膜脂的不对称性:同一脂分子在膜的脂双 膜脂的不对称性: 层中呈不均匀分布。 PC和SM主要分布 层中呈不均匀分布。如:PC和SM主要分布 分布在内小叶。 在外小叶,PE和PS分布在内小叶。 在外小叶,PE和PS分布在内小叶 2、复合糖的不对称性:糖脂和糖蛋白只分布 复合糖的不对称性: 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3、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每种膜蛋白分子在细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胞膜上都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和分布的区域性。 胞膜上都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和分布的区域性。
4 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

1. 内在膜蛋白 (intrinsic membrane protein)
问题1:跨膜区段没有亲水性的氨基酸吗?(多亚基蛋白) 问题2:磷脂分子与蛋白质怎么结合?
白色:跨膜蛋白 绿色:磷脂分子的头部 蓝色:磷脂分子的两条脂肪酸链
1. 内在膜蛋白 (intrinsic membrane protein)
1. 膜脂的流动性
内质网
2. 膜脂的流动性
影响膜脂运动的因素:
温度对膜脂的运动有明显影响 脂肪酸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流动性越大 胆固醇对膜的流动性起着双重调节作用
2. 膜脂的流动性
下面哪种生物的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例最高?( D ) A. 热温泉中的细菌 B. 沙漠中的仙人掌 C. 赤道附近的居民 D. 南极洲的鱼
ACS Nano 2017, 11, 8668−8678
4. 脂质体 (liposome)
Nano Lett. 2015, 15, 6239−6246
5. 黑膜 (black lipid membrane)
黑膜 (black lipid membrane):一种人工的磷脂双层膜
研究小分子的物质运输
Ras
2. 脂锚定蛋白
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
磷酸乙醇胺
磷酸肌醇
重要的磷脂类信号分子,对于细胞形态、代谢调控、信号传导和细胞 的各种生理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外在膜蛋白
外在膜蛋白,也称外周膜蛋白,是一类与细胞膜结合比较松散的 不插入脂双层的蛋白质,分布在质膜的胞质侧或胞外侧
Functional rafts in cell membranes. Nature 1997, 387: 569-572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一、名词解释1. 脂质体——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脂质体中可以裹入不同的药物或酶等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2. 流体镶嵌模型——主要强调:1.膜的流动性,膜脂和膜蛋白均可侧向运动2.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3. 细胞膜——又称质膜,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4. 去垢剂——是一端亲水一端疏水的两性小分子,是分离与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
5. 膜内在蛋白——又称整合蛋白,多数为跨膜蛋白,与膜紧密结合。
6. 细胞外被——又称糖萼,曾用来指细胞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粘多糖基质,实际上细胞外被中的糖与细胞膜的蛋白分子或脂质分子是共价结合的,形成糖蛋白和糖脂,所以,细胞外被应是细胞膜的正常结构组分,它不仅对膜蛋白起保护作用,而且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7. 细胞外基质——是指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络结构。
细胞外基质将细胞粘连在一起构成组织,同时,提供一个细胞外网架,在组织中或组织之间起支持作用。
8. 透明质酸——是一种重要的糖胺聚糖,是增殖细胞和迁移细胞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尤其在胚胎组织中。
9. 细胞连接——是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质膜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重要组织方式。
10. 细胞粘着——在细胞识别的基础上,同类细胞发生聚集,形成细胞团或组织的过程。
11. 整联蛋白家族——细胞膜上能够识别并结合各种能够含RGD三肽顺序的受体称整联蛋白家族。
12. 连接子——构成间隙连接的基本单位。
13.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CAM——分子结构中具有与免疫球蛋白类似的结构域的CAM超家族。
6.C7.A8.C9.C 10. B 11.C 12.C 13.B 14.D 15.A 16.B 17.B 18.D 19.C 20.D 21.B 22.C1. 膜脂的主要成分包括①磷脂②糖脂③胆固醇④中性脂质2. 膜脂分子有4种运动方式,其中生物学意义最重要的是.侧向运动3. 与细胞质基质接触的膜面称为质膜的.PS4. 细胞外被又称D.糖萼5. 胶原是胞外基质最基本成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磷脂除外);②脂肪酸碳链碳原子为偶数,多数碳链由
16,18或20个组成;③饱和脂肪酸(如软脂酸)及不饱和脂肪
酸(如油酸);
糖脂:糖脂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的质膜上(5%以下),神 经细胞糖脂含量较高;
胆固醇:胆固醇存在于真核细胞膜上(30%以下),细菌质膜不
含有胆固醇,但某些细菌的膜脂中含有甘油脂等中性脂类。
蛋白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合 在其表面, 膜蛋白是赋予生物膜功能的主要决定者; 生物膜是磷脂双分子层嵌有蛋白质的二维流体。
“Central dogma ” of membrane biology
2021/2/6
6
膜的流动性
膜脂的流动性 膜脂的流动性主要由脂分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脂肪酸链越短,
第四章 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
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细胞连接
细胞外被与细胞外基质
2021/2/6
1
第一节 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又称细胞膜(cell membrane)。
细胞内膜(intracellular membrane); 生物膜(biomembrane)
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
膜脂——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
膜蛋白 确定膜蛋白方向的实验程序
光脱色恢复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膜蛋白研究上的应用
生物膜结构特征
细胞质膜的功能
膜骨架与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2021/2/6ຫໍສະໝຸດ 2第二节 细胞连接
细胞连接的功能分类 封闭连接 锚定连接 通讯连接 细胞表面的粘连分子
也影响其周围的膜脂的流动。膜蛋白与膜脂分子的相互作用也是
2021/2/6影响膜流动性的重要因素
7
膜的不对称性
细胞质膜各部分的名称 膜脂与糖脂的不对称性
糖脂仅存在于质膜的ES面,是完成其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
膜蛋白与糖蛋白的不对称性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指每种膜蛋白分子在细胞膜上都
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糖蛋白糖残基均分布在质膜的ES面(GO+3HBH4 labeling);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生物膜完成复杂的在时间与空间上
易分离。
内在(整合)膜蛋白
(intrinsic/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s)。
水不溶性蛋白,形成跨膜螺旋,与膜结合紧密,
需用去垢剂使膜崩解后才可分离。
脂质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s)
通过磷脂或脂肪酸锚定,共价结合。
2021/2/6
16
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
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与磷脂分子带 负电的极性头形成离子键,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通过 Ca2+、Mg2+等阳离子与带负电的磷脂极性头相互作用。
某些膜蛋白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半胱氨酸残基上共价结 合脂肪酸分子,插入脂双层之间,进一步加强膜蛋白与脂 双层的结合力,还有少数蛋白与糖脂共价结合。
2021/2/6
17
去垢剂是一端亲水、另一端疏水的两性 小分子,是分离与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
离子型去垢剂 (SDS)和非离子型去垢剂 (Triton X-100)
SDS: CH3-(CH2)11-OSO3-Na+
CH3
CH3
CH3 – C – CH2 – C –
(O-CH2-CH2)10- OH
2021/2/6
14
三、膜蛋白
基本类型 内在膜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 外在膜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 去垢剂(detergent)
2021/2/6
15
基本类型
外在(外周)膜蛋白
(extrinsic/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s );
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膜内表
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极性头部非共价结合,
2021/2/6
3
一、胞质膜的结构模型
研究简史 结构模型 生物膜结构
2021/2/6
4
结构模型
E.Gorter和F.Grendel(1925): “蛋白质-脂类-蛋白质”三夹板质膜结构模型
J.D.Robertson(1959年): 单位膜模型(unit membrane model)
S.J.Singer和G.Nicolson(197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不饱和程度越高,膜脂的流动性越大。温度对膜脂的运动有明显的影 响。在细菌和动物细胞中常通过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来调节膜 脂的相变温度以维持膜脂的流动性。在动物细胞中,胆固醇对膜的 流动性起重要的双向调节作用。
成斑现象(patching)或成帽现象(capping)
膜的流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细胞骨架不但影响膜蛋白的运动,
K.Simons et al(1997): 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
2021/2/6 Functional rafts in Cell membranes. Nature 387:569-572 5
生物膜结构
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 尚未发现膜结构中起组织作用的蛋白;
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 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脂质体的类型。 脂质体的应用
2021/2/6
12
脂质体的类型
2021/2/6
(a)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团; (b)球形脂质体; (c)平面脂质体膜; (d)用于疾病治疗的脂质体的示意图 13
脂质体的应用
研究膜脂与膜蛋白及其生物学性质; 脂质体中裹入DNA可用于基因转移; 在临床治疗中,脂质体作为药物或酶等载体
2021/2/6
10
运动方式
沿膜平面的侧向运动(基本运动方式),其扩散系数为 10-8cm2/s;
脂分子围绕轴心的自旋运动; 脂分子尾部的摆动; 双层脂分子之间的翻转运动,发生频率还不到脂分子侧向
交换频率的10-10。但在内质网膜上,新合成的磷脂分子 翻转运动发生频率很高。
2021/2/6
11
脂质体(liposome)
有序的各种生理功能的保证。
2021/2/6
8
二、膜脂——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
成分: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 醇三种类型。
膜脂的4种热运动方式 脂质体(liposome)
2021/2/6
9
膜脂成分
磷脂:膜脂的基本成分(50%以上)
分为二类: 甘油磷脂和鞘磷脂
主要特征:①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个非极性的尾(脂肪酸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