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2023最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5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5篇】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首没有华丽语言,没有曲折情节的诗歌。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美丽的帮大家收集整理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5篇】,欢迎借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篇一课时计划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周星期()2005年上期总第()课时计划课时第课时课题:《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教学目标及重点:1、让学生借这两首诗了解并喜欢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3、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4、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3、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及其诗作,并为大家朗诵其他诗篇的片段。

教学方法:读、说、悟、品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国度是诗的国度,从古体诗到绝句、律诗,从四言到五言、七言,种类繁多,精美绝伦。

今天,我们跳出中国诗歌的圈子,学习两首外国诗人的著名诗歌。

二、检查预习、朗读评价:1、请一位同学朗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再请几位同学评价朗读。

2、朗读《未选择的路》,请同学评价朗读。

评价的用意在于了解大多数学生预习的状况,通过朗读和评价,完成对于生字的掌握和诗歌情感的大体把握。

三、组织学生交流所找的资料,重点介绍普希金和他的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亚历山大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

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

1811年进入皇村学校,接近未来的十二月党人,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普希金生活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普希金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2 作者简介普希金的生平介绍,重点介绍其文学成就和诗歌创作的特点。

分析普希金的创作风格,让学生了解其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之处。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即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挫折,如何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2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节、诗句、韵律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形式美和韵律美。

第三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3.1 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引导学生欣赏并运用修辞手法创作诗歌。

3.2 语言特点分析普希金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生动形象、富有音乐性等。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章:诗歌情感表达与启示4.1 情感表达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其情感表达能力。

4.2 诗歌启示从诗歌中汲取人生智慧,引导学生面对生活的困境时保持乐观和坚定。

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培养其抗挫折能力。

第五章:诗歌创作与实践5.1 诗歌创作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诗歌创作。

提供一些创作提示和素材,帮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5.2 诗歌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鼓励互相评价和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其创作水平。

第六章:诗歌与文化价值6.1 诗歌与传统文化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

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文化背景,提高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

6.2 诗歌与当代社会探讨诗歌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诗歌中的思想和情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七章:诗歌表演与实践7.1 诗歌表演准备学生分组选择诗歌中的片段进行表演。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讨论普希金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对生活的无奈和挫折感。

1.2 作者简介简介普希金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探讨普希金对俄国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节、行数等。

探讨诗歌的结构如何增强其表达效果。

2.2 诗歌主题与意象解析诗歌中的主要主题,如生活的欺骗、失落与希望等。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如“生活欺骗了你”、“忧郁的日子”等。

第三章:诗歌语言与风格3.1 语言特点分析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如押韵、排比等。

探讨诗歌语言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3.2 诗歌风格讨论普希金的诗歌风格,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分析诗歌风格如何体现作者的个人特点和时代背景。

第四章:诗歌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4.1 诗歌审美价值探讨诗歌的审美价值,如韵律美、意象美等。

分析诗歌如何触动读者的情感和思考。

4.2 诗歌文化意义讨论诗歌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分析诗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价值。

第五章:诗歌的解读与欣赏5.1 诗歌解读方法介绍诗歌解读的方法和技巧,如文本分析、文化背景等。

探讨如何深入理解和欣赏诗歌。

5.2 诗歌欣赏实践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欣赏实践,包括朗读、感悟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第六章:诗歌的创作手法与艺术特色6.1 创作手法分析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使用的创作手法,如拟人、比喻、象征等。

探讨这些创作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2 艺术特色讨论普希金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等。

分析艺术特色如何体现普希金的个人风格和时代背景。

第七章:诗歌的传承与影响7.1 诗歌的传承探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俄国文学史上的传承和影响。

分析诗歌如何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诗歌欣赏。

7.2 诗歌的影响讨论普希金的诗歌对俄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思考普希金的诗歌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5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5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5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二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2.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未选择的路》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2.诗歌的象征手法〉教学方法:1、读、说、悟、品法。

2、比较鉴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由《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当你身处困境,是前进还是后退,遇到困难,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诗人简介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

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

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

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

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2)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保持乐观的心态。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背诵与理解。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普希金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全班交流:分享各小组讨论成果,互相启发。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内容。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2)学生分享自己面对困难时的感悟和体验。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歌欣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 写一篇关于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读后感。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价值。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7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7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7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反复诵读,领会诗人坚强乐观的思想,感受他博大的情怀。

2.背诵、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教学目的要修改文章求1难点:教学目的要求2教学课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可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导入;或可从“你知普希金有多少”这一问题导入,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朗读诗歌(三)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注意诗的感情基调,并注重诗的重音、节奏、停顿。

(四)指名学生进行朗读,其余同学作出中肯的评价。

(五)精要讲析: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诗人用诚挚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艰难生活的体会。

2.这首诗语调亲切和婉,热诚坦率;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

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是它打动人心的美好所在。

(六)作者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态度?(七)请同学结合生活实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会如何去面对呢?(八)当堂检测:背诵、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抽同学背,然后一起默写。

(九)作业:1.课后补充练习。

2.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篇二(一)导入新课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了解作者(三)研读课文1.整体感知(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有音像效果营造诗美的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 )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报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2.解读诗歌教师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3)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节奏,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传达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2)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保持信念,勇往直前。

(3)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主题思想。

2. 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节奏。

3. 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和评价诗歌。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作者情感的把握。

2. 诗歌韵律和节奏的运用。

3. 培养学生面对生活困境时的积极心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以案例分析、对比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传达的生活态度。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3. 教学资源:相关诗歌鉴赏资料、作者背景资料。

教案内容待补充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配乐,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了解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主题思想。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点评。

4.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

(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诗歌鉴赏(1)教师展示相关诗歌鉴赏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诗人海子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的主旨和内涵。

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独立思考和品味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歌赏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课堂讨论: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三、教学步骤与内容Step 1:导入 - 向学生展示一张关于海子的照片,引导学生了解海子的背景和经历。

- 提问:你们对海子这个诗人有什么了解? - 学生回答。

-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诗歌?Step 2:诗歌赏析 - 教师以投影或手写的形式呈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诗歌全文。

- 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跟随朗读。

-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韵律。

- 解读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Step 3:课堂讨论 - 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

- 指导问题: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2. 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 3. 诗中的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4.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感受或体验? 5. 你如何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 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回答。

Step 4:小结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讨论观点。

-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自己生活的启示和影响。

四、教学反馈•课后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回家阅读海子的其他诗歌,并写下对其的感受和思考。

•下节课学生将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海子的其他作品,探讨其诗歌创作风格和思想。

•学生可以以海子的诗歌为题材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海子的诗歌全文和相关材料。

•投影仪或黑板、笔。

七、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完成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公开课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的生平。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学情分析初三学生也许知道普希金,但对他的生平与思想了解不多;他们虽然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对外国诗歌接触较少,很需要这方面的文学修养。

他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没有遭遇过战争和离乱的痛苦;他们中的大多数从生活在都市,生活优裕;对独生子女而言,更是被百般呵护,缺少生活磨砺……总之,“少年不识愁滋味”,十分有必要进行挫折教育。

另一方面,初三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一般的文学作品,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

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不能深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需要老师引导体悟。

学生情绪浮躁,不能耐心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堂可拓阔他们的视野,指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相信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有能力学好这首诗。

3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受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熏陶。

3、了解诗歌文学样式的特点,进行语言训练。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导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

从古至今,各种诗歌百媚千红,丰富了人们的心灵,抒发了人们至真至纯的情感。

沉湎于诗歌,我们便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是谁?(屏显并齐读以下内容。

)他是俄国诗人。

他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

他的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

他最重要的诗作是《叶普盖尼·奥涅金》。

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十九世纪的文坛,他被誉为“诗歌的太阳”。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讲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二、唤醒诗中的情感1.你能说出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的地方吗?(生交流对于诗歌的印象,如:分行排列,语言高度凝练,富有节奏感﹑韵律美,有跳跃性,有丰富的想象,诗歌抒情性强等)2.请你朗读下列两种排列方式的文字,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屏显本首诗歌文字的两种排列方式。

)(分行排列更让人关注诗人情感的表达,更有利于抒情。

)诗歌是用来抒情的,分行排列的诗歌形式更有利于抒情。

齐读诗歌,读出分行排列的感觉。

3.这首抒情诗创作于1825年。

这时,普希金26岁,正被幽禁在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

与米哈伊洛夫斯克比邻的三山村风景如画,女主人奥西波娃热情好客。

诗人普希金常常骑着马,带着狼狗拜访这个家庭,并且给奥西波娃及其女儿写了不少赠诗。

这首抒情诗便是题在奥西波娃的二女儿叶夫普拉克西娅·沃尔夫的纪念册上,当时她15岁。

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的亲切、温暖和深情。

请你亲切地、深情地对小女孩诉说——(自由、亲切、深情地朗读诗歌)4.抒情诗的灵魂是情。

“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

”这首诗便是诗人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

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再读诗歌,想一想,全诗洋溢了怎样的一种情感你从哪儿读出来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于革命,追求自由,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此诗写于其流放期间。

此外,在个人生活世界里,流放这些年,普希金既品尝了爱情的快乐,也饱尝了单相思、失恋、被迫与心上人分离的痛苦。

这首诗便是诗人对这些现实问题的回答。

生交流后点拨:(1)、联系作者的经历,说说“生活欺骗了你”是指什么?普希金遭到沙皇的流放,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而且其创作和生活都受到沙皇的监视,对热爱自由的作者来说这是一种生活的不幸。

因此,“生活欺骗了你”是指因遭遇到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2)、时间,是古往今来诗人们咏叹的基本主题。

对比下列诗歌,结合本诗第二节,同样是写到了时间,普希金在对时间的感悟上有什么不同?(屏显。

)(小结:或感时光荏苒,生命短暂,或叹光阴流逝,年华虚掷,或愿时间劫掠了青春美丽。

而普希金坚信时间不可遏止的前进,光明也不可遏止地到来。

诗人从忧郁的现在展望美好的未来,又站在“未来”俯瞰“现在”,将它视之为令人愉快的对“过去”的“怀念”。

展现了诗人乐观自信、不屈不挠的情怀。

)(3)、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明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4)、分角色朗读诗歌,读出自信乐观、不屈不挠的情感。

(屏显朗读指导。

)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男,舒缓地)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女,真诚安慰地)忧郁的日子里需要安静:(男,稳重的)相信吧,快乐之日将会来临。

(男女合,乐观地)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男,平稳深沉地)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女,响亮亲切地)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男女合,深切怀念地)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5.诗歌中的抒情常常离不开想象。

你从诗中读出了哪些想象的内容?(屏显。

)许多优秀的诗歌都是借助“假如”来展开想象的翅膀的。

结合下列诗歌,说一说用“假如”好在哪里?如果我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舒婷《致橡树》假如我是一只鸟——艾青《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上帝。

——台湾作家张晓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小结:①用“假如”把事情假定化,有助于进行自由的超越现状的想象,可以自由地抒发情感。

②把事情假定化,进入想象,可以淡化压力,有利于安慰朋友。

)三、品味本诗的艺术特点。

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使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许多人把这首诗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

四、有感情地吟咏全诗:劝说的口吻亲切、平等、真诚、坚定的语气五、感悟诗意人生。

诗情和意象,离我们并不遥远。

你一定还铭记着那些美丽的、伴随我们成长的诗句,那些明月、芭蕉,那些菊花、樱桃,千百年来,它们在自然中美丽着,也在诗歌中绽放着。

我们不是诗人,但也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

那些少年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那些登高远眺的水阔山长,那些日月交迭的轮转,那些春来秋往的涤荡……请你试着借助意象,以分行排列的方式,抒发心灵深处一种最强烈的情感。

可以学习“假如……”的构思方式,让诗歌乘上想象的翅膀,更可以用押韵的方式、复沓的结构让情感恣意飞扬。

假如————————,不要——,不要——!——需要——。

相信吧,————例:假如生活中遇到了困苦,不要惊慌,不要沮丧!阴暗的日子里需要信心,相信吧,开心的日子定会到来。

六.请引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诗句写一段话,用来劝慰你最想劝慰的人。

我 的 劝 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因为悲伤于事无补,不要心急,因为心急也徒然无功。

七.当堂背诵这首诗,并且让个别学生表演背诵。

3【作业】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朗读并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普希金的诗歌。

《山地回忆》学案【教学目标】积累字词及文学常识知识。

理清文章写作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归纳出人物性格和主题,感悟亲密无间的军民鱼水情。

揣摩人物心理,领悟潜台词,品味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测,导入新课:1.了解作者: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人。

著名作家,“荷花淀派”创始人。

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白洋淀纪事》、和中长篇小说《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

孙犁的小说秀雅、隽永,富有诗意,有“诗人型和音乐型的小说家”的美称。

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就是《白洋淀纪事》中的第一篇、第二篇。

2.积累字词: 土靛.(diàn) 阜.(fù)平蓝 玉黍.(sh ǔ) 水沤.(òu) 袄襟.(j īn ) 刨.(páo)抓 瘪.(bi ě)着嘴 贩.(fàn)卖 盈.(yíng)余 破绽.(zhàn)3.导入新课:在我们的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密码箱”,里边收藏的东西不是珍珠,却比珍珠还纯洁,不是金银,却比金银还珍贵,这些宝贝叫做“回忆”。

《山地回忆》中大作家孙犁,用清新质朴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朴实而又感人的“山地回忆”二、梳理文章脉络: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并在课本上标画批注,理清情节,并填空。

小说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是故事的开端,由见到故人引起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第二部分(从“就是因为袜子”至“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是故事的发展,写“我”与女孩子在河边相遇、相识。

第三部分(从“我洗过脸”至“纺,拐,浆,落,经,镶,织”),是故事的高潮,写“我”与女孩子一家的交往和培养起来的深厚情谊。

第四部分(从“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至结束),是故事的结局和尾声,写“我”对山地生活的纪念和妞儿一家现在的生活状态。

2.如果文章分成如下五部分,每部分都到什么地方?引子忆故事—→袜表鱼水情—→互助一家亲—→失袜深怀念—→送布心连心(→)(→)(→)(→)(→)3.结合课后练习第四题,思考:小说的叙述方式有什么特点?用双横线划出这种写作顺序的标志性语句。

小说的叙述方式——倒叙这篇小说,最重要的道具就是那双土气而又特别厚实耐用的袜子,做袜子要用布,所以小说就从布写起,不是写那块做袜子的布,而是写在解放后的天津买一块布带给乡下来的农民代表,作品由此写到过去生活和战斗过的阜平乡下以及乡下的值得怀念的人。

这种倒叙的写法,一方面给人特别真实亲切的感受,凸现出作品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也巧妙地烘托出当年的半块布头、一双袜子的深情。

三、分析形象:1.根据小说内同,说说自己对的人物形象的理解:这个女孩子“妞儿”有哪些性格特征从什么地方表现出来?一是爽快率直,甚至还透着点泼辣。

她在河边洗菜,“我”在她的上水洗脸,她就不高兴了。

于是朝我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当她听到“我”的“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的辩解时,更加恼火了:“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不仅毫不让步,反而有些“得理不让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