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侦查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3汇总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侦查学名词解释、简答目录

名词解释1.刑事侦查学:是在认识犯罪活动、侦查活动和二者互相作用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揭露、证实犯罪、揭发确认犯罪嫌疑人的方法、对策的一门应用学科。
2.比较研究法:是拿本身研究的课题、项目以及相关内容,与古今中外相类似的对象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批判借鉴、取长补短,达到完善、发展自身的目的。
3.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侦查活动的方法、对策和规律,以及犯罪行为与侦查活动相互作用这一特殊矛盾。
4.逻辑证明:是运用已知为真的命题,通过必然性推理论证某一命题为真的思维方式5.侦查假设:是指根据案件已有的事实材料,借助于逻辑推理、逻辑证明和逻辑规律,对案件部分或全部内容给予假定说明。
6.刑事侦查的同一认定:是指某物质分解或分离的部分、形成的痕迹和遗留的映像,一定时间内,在本物质特征上与某物质保持一致的理论。
7.犯罪现场访问:是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情,收集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在犯罪现场勘查过程中依法对了解案件有关情况的人员进行的调查询问工作。
8.刑事侦查工作:是公安机关依据法律和国家赋予的权力,运用各种侦查措施、手段和刑事科学技术发现、控制、揭露、证实刑事犯罪的一项专门工作。
9.刑事侦查工作基本原则:是依据国家法律和党的政策制定的,是刑事侦查人员履行职务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是对业务思想和业务行为的规范。
10.犯罪现场勘验:是侦查人员借助感觉器官和科学技术手段,对犯罪现场中有关的痕迹、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观察、显现、记录、提取、分析和检验,发现、收集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的一项侦查活动。
11.个体勘验:是勘查人员在局部观察的基础上,对现场上与犯罪行为有关或可能有关的痕迹、物证,逐一进行勘验和检查。
12.局部观察:是指勘查人员在现场整天巡视的基础上,根据已经确定的犯罪现场勘验范围、重点和顺序,将现场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组织现场勘察人员分工负责或集中力量逐一对犯罪现场上客体的特点、状态、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等进行观察研究和记录13.整体巡视:勘查人员对犯罪现场的周围环境、现场外部和内部状态所进行的概览性的巡视观察。
新版 刑事侦查学复习内容

考试题型A卷名词解释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实训题B卷不定项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案例实训题考试时间:周五,往后推辞迟半小时,其他不变。
请考完后速到一教并案侦查(1)并案侦查含义指侦查机关以某地区、或相邻地区发生的两起以上刑事案件认定为同一个或同一犯罪集团所为,而将案件结合侦查的形式。
专案侦察含义是指侦查机关针对重大、特大刑事案件,综合运用各种侦查措施、组织专门力量,实行专案专办的一种侦查形式。
(2)专案侦查的对象特大现行案件、犯罪集团案件、重大的预谋犯罪案件。
刑事侦查的同一认定是指:在侦查破案过程中,侦查人员运用技术手段、逻辑方法等,对同时存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检验,以确定它们的本质属性是否一致或本身是否同一的过程。
犯罪现场的定义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地点和其他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场所,以及与犯罪有关的各种现象、状况。
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1、犯罪行为要素犯罪行为是犯罪分子为了实现其犯罪意图而采取的行动。
2、时间、空间要素时间和空间是一切客观事物存在的形式,当然也是犯罪现场存在的形式。
3、物质形态变化要素被侵犯对象及其物质环境的变化可归纳为被侵犯对象的变化、现场客体物的增减、现场上原有客体物的位置、形状及其组合状态的改变和有关客观现象的发生等。
成犯罪现场的三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必然与作案时间、作案空间同时存在,是被侵犯对象及其物质环境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与非犯罪现场的本质区别,因此,犯罪行为是犯罪现场的核心要素;空间、时间是犯罪现场的存在形式;物质形态变化是犯罪行为的必然结果犯罪现场的分类原始现场与变动现场--以犯罪现场形成以后有无重大变化为依据,①原始现场是指刑事案件发生以后到实施勘查以前没有受到人为的或重大自然力的改变和破坏的现场。
②变动现场是指刑事案件发生后到实施勘查以前,由于自然情况的变化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使现场的原始状态有了部分或全部改变的现场。
刑事侦查学

刑事侦查学第一章刑事侦查学概述我国刑事侦查学发展概况刑事侦查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学科。
侦查实践——侦查经验+引进吸收外国研究成果(一)古代刑事侦查学的孕育我国的刑事侦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原始部落联盟时期的长老议事会中所设的九种官之一的“士”。
《尚书·尧典》载:帝(舜帝)曰:“皋陶,蛮夷滑夏,寇贼奸宄,汝作士”,这是我国有关侦查活动的最早记录。
“司法鼻祖”“皋陶造狱,划地为牢”——狱神刑事侦查职能官和职能机构的存在和发展刑事侦查策略方法在古代司法办案中的具体应用秦代竹简《封诊式》五代和凝父子的《疑狱集》——中国现存最早的案例选编宋代有无名氏的《内恕录》1200年郑克的《折狱龟鉴》——著名案例汇编,提出“情迹论”,是物证理论出现的标志1213年桂万荣的《棠阴比事》无名氏撰,赵逸斋订《平冤录》郑兴裔的《检验格目》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1247年南宋宋慈著),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
以五声听狱讼(辞、色、气、耳、目)——心理学知识在刑事侦查领域的首次运用察狱之官,先备五听,又验诸证信刑事侦查学在我国古代仅处于孕育阶段(二)近代刑事侦查学的形成我国古代刑事侦查的繁荣持续到19世纪中期便开始走向衰落。
刑事侦查科学最终未能在刑事侦查活动的发源地中国形成刑事侦查学产生的条件19世纪末社会需求——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增长的犯罪现象以及犯罪手段的日趋复杂和更新基本条件——资产阶级诉讼制度的确立理论基础——一些重要的分支性学科的创立发展人体测量法、指纹鉴定法和笔迹鉴定法法国的阿方斯·贝蒂隆的《人体测量法》;英国的弗朗西斯·高尔顿的《指纹学》;比利时的斯塔斯的《毒物学》刑事侦查学产生的标志1893年,奥地利的司法检验官汉斯.格罗斯编著出版了《司法检验官手册》。
同年该书在英国出版时改名为《犯罪调查》内容:(一)犯罪现象论述(二)科学侦查论述【包括刑事侦查的策略方法和物证技术】在1898年第三次再版时,汉斯.格罗斯增加了刑事侦查方法的副标题,把犯罪对策与法医学、法毒物学、司法化学、人体测量法、指纹鉴定法、笔迹鉴定法和枪弹检验等技术融为一体创立刑事侦查学。
公大刑侦学教学大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侦查教学大纲《刑事侦查学》教学大纲编写说明《刑事侦查学》是为非刑事侦查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本大纲适用于所有非刑事侦查专业本科学生。
本门课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即:刑事侦查学概论部分、犯罪现场勘查部分、侦查措施部分和刑事案件侦查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应突出刑事侦查学的基础性和实践性,既要注意基本内容的讲解,也应根据实践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相关重点。
本教学大纲由翟金鹏、孙亚伟、陈刚、杨郁娟、刘涛执笔,其中第1、2章由翟金鹏老师撰写,第3、4、5章由孙亚伟老师撰写,第6、7、8章由陈刚老师撰写,第9、10章由杨郁娟老师撰写,第11、12由刘涛老师撰写,经征求教研室全体教师意见后,由侦查系郝宏奎审定。
课程编号:030001授课对象:非侦查学专业(含计算机犯罪侦查方向)学时:见教学安排表教学内容:第一章刑事侦查学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让学生了解刑事侦查学的发展历史、研究方法,掌握刑事侦查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一、刑事侦查的概念二、刑事侦查学的概念三、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四、刑事侦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五、刑事侦查学的学科体系第二节刑事侦查学的发展历史一、中国刑事侦查学的发展历史二、国外刑事侦查学的发展历史第三节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一、案例分析法二、调查法三、科学实验法四、比较研究法第四节刑事侦查学的基础理论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刑事侦查活动的认识基础(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指导刑事侦查活动的科学理论(三)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是刑事侦查活动的思维向导二、逻辑理论(一)关于推断的逻辑理论(二)逻辑证明的理论(三)侦查思维的逻辑规律(四)侦查假设三、同一认定原理(一)同一认定原理的概念(二)同一认定原理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第二章刑事侦查工作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让学生了解刑事侦查工作的任务,掌握刑事侦查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2013公安大学 各专业 及参考书目 初试 复试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专业方向考试科目备注030101法学理论01法理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法理学、宪法学④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由法律系培养02警察法学理论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1宪法学与行政法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法理学、宪法学④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由法律系培养030104刑法学01中国刑法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法理学、宪法学④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由法律系培养02经济刑法学03犯罪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法理学、宪法学④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由犯罪学系培养030105民商法学01民法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法理学、宪法学④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由法律系培养030106诉讼法学01刑事诉讼法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法理学、宪法学④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由法律系培养02行政诉讼法学03侦查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法理学、宪法学④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由侦查系培养04侦查学(讯问学)05侦查学(国内安全保卫学)06刑事科学技术(法化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1化学或622物理④821刑事科学技术由刑事科学技术系和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培养07刑事科学技术(文件检验技术)08刑事科学技术(痕迹检验技术)09刑事科学技术(刑事图像技术)030109国际法学01国际公法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法理学、宪法学④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由法律系培养030301社会学01犯罪社会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3社会学④822社会研究方法由犯罪学系培养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1公安政策研究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4马克思主义原理④82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由人文社会科学教研部培养030505思想政治教育01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4马克思主义原理④82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由人文社会科学教研部培养02公安文化035101法律(硕士)(非法学)学业学位00不区分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④498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由法律系培养035102法律(硕士)(法学)学业学位00不区分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④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由法律系培养035300警务硕士学业学位01刑事侦查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2警务硕士专业基础④438警务硕士专业综合由侦查系培养02治安管理由治安系培养03网络保卫执法技术由信息安全工程系培养040203应用心理学 01警察心理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由犯罪学系培养02犯罪心理及测试研究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01信息安全及计算机犯罪侦查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408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由信息安全工程系培养02公安信息系统与指挥决策083700安全科学与工程01安全防范工程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5信号与线性系统、自动控制原理或826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由安全防范系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培养02安全防范工程(安全检测及管理工程)03安全风险评估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7安全管理学由安全防范系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培养08230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1智能交通管理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4交通工程由交通管理工程系培养08230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1交通管理与控制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4交通工程由交通管理工程系培养02道路交通安全085224安全工程学业学位00不区分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由安全防范系培养100105法医学01法医病理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由刑事科学技术系和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培养02法医遗传学110506军事教育训练学01警察体能与警务实战技能训练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5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④828运动训练学由警体战训教研部培养(限招男生)02警务战术训练120401行政管理 01公安管理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6管理学④829政治学由公安管理系培养02公安管理学(公安人力资源管理)03公安管理学(比较警察研究)由犯罪学系培养04治安学(治安管理)由治安系培养05治安学(安全管理)06治安学(涉外警务)由涉外警务系培养 07公安情报学(情报分由公安情报学系培养析)125200公共管理(硕士)学业学位00不区分研究方向①204英语二②3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由公安管理系培养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参考书目考试代码考试科目参考书目101思想政治理论△全国统考科目201英语一△全国统考科目204英语二△全国统考科目301数学一△全国统考科目302数学二△全国统考科目306西医综合△全国统考科目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科目332警务硕士专业基础△全国联考科目(参考《警务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考试大纲》)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全国联考科目3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全国联考科目3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全国联考科目408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科目438警务硕士专业综合△全国联考科目(参考《警务硕士联考专业综合考试大纲》)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全国联考科目498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全国联考科目620法理学、宪法学《法理学》,周农、张彩凤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宪法学导论》,齐小力主编,群众出版社,2006年版621化学《有机化学》,汪小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四版;《无机及分析化学》,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622物理《物理学》,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主编,马文蔚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623社会学《社会学概论新编》,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24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625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运动心理学》,张力为、毛志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1日出版626管理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等3人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五版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李文燕、杨忠民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三版;《刑事诉讼法教程》,崔敏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821刑事科学技术《刑事科学技术》,罗亚平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822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82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824交通工程《交通工程学》,韩凤春、刘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交通工程学》,任福田、刘小明、荣健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版825 信号与线性系统、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线性系统》,管致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自动控制原理》,刘舒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第三版826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周明德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五版;《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沈美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827安全管理学《安全管理学》,田水承、景国勋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828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829政治学《政治学基础》,王浦劬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专业笔试科目及参考书目专业研究方向复试科目参考书目030101法学理论01法理学901西方法律思想史《法理学》,周农、张彩凤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02警察法学理论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1宪法学与行政法学902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孟昭阳、张建良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030104刑法学01中国刑法学903刑法学《刑法学》,李文燕、杨忠民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三版;《新编中国刑法学》,高铭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02经济刑法学904经济刑法学《经济刑法研究》,孙国祥、魏昌东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9月版;《经济刑法学》,赵长青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03犯罪学905犯罪学《犯罪学新编》(修订本),宋浩波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030105民商法学01民法学906民法学《民法学》,徐武生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民法》,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030106诉讼法学01刑事诉讼法学907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教程》,刘万奇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刑事证据学》,崔敏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02行政诉讼法学908行政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03侦查学909刑事侦查学《刑事侦查学》(修订本),孟宪文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04侦查学(讯问学)910侦查讯问学《侦查讯问学》,王怀旭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05侦查学(国内安全保卫学)911国家安全学《国家安全学》,刘跃进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非传统安全论》,陆忠伟主编,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06刑事科学技术(法化学)912毒物毒品检验、微量物证检验《刑事毒物毒品及其检验》,徐婉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微量物证分析学》,杨瑞琴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07刑事科学技术(文件检验技术)913文件检验《文件检验学》,黄建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08刑事科学技术(痕迹检验技术)914痕迹检验《痕迹检验教程》,罗亚平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09刑事科学技术(刑事图像技术)915刑事图像技术《刑事图像技术教程》,杨玉柱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030109国际法学01国际公法916国际公法《国际法学》,高智华、于泓主编,工商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030301社会学01犯罪社会学917犯罪社会学《犯罪社会学》,吴鹏森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1公安政策研究918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李侃主编,中华书局,第四版030505思想政治教育01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919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陈万柏、张耀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02公安文化920文化学与公安学理论基础《文化学教程》,陈建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公安学理论基础理论教程》,本书编写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035101法律(非法学) --------921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刘万奇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035102法律(法学)--------035300警务01刑事侦查909刑事侦查学《刑事侦查学》(修订本),孟宪文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02治安管理922治安管理学《治安管理学概论》(修订本),熊一新、李健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03网络保卫执法技术923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概论(第二版)》,牛少彰、崔宝江、李剑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040203应用心理学01警察心理学924心理统计学《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张敏强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02犯罪心理及测试研究925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李玫瑾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犯罪心理学》,罗大华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01信息安全及计算机犯罪侦查923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概论(第二版)》,牛少彰、崔宝江、李剑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02公安信息系统与指挥决策926数据库原理《数据库系统概论》,萨师煊、王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083700安全科学与工程01安全防范工程929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三版02安全防范工程(安全检测及管理工程)08230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1智能交通管理927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管理与控制》,吴兵等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三版08230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1交通管理与控制928道路交通管理学《新编道路交通管理学》,路峰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02道路交通安全085224安全科学与工程---------929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三版100105法医学01法医病理学931法医学《法医学》,王保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02法医遗传学932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周爱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医学遗传学教程》,赵刚、彭惠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一版110506军事教育训练学01警察体能与警务实战技能训练933警察体育《警察体育》,宋万年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02警务战术训练934警务战术训练《查缉技能与战术训练教程》,谢林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20401行政管理01公安管理学935公安管理学《公安管理学》,杨建和、张光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02公安管理学(公安人力资源管理)936公安人力资源管理《警察人力资源管理教程》(修订版),张惠文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03公安管理学(比较警察研究)937公安学基础理论《公安学基础理论教程》,本书编写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04治安学(治安管理)922治安管理学《治安管理学概论》(修订本),熊一新、李健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05治安学(安全管理)938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公共安全危机管理》,郭太生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06治安学(涉外警务)939涉外警务《涉外警务》,向党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07公安情报学(情报分析)940情报分析《情报主导警务》,(英)杰瑞•莱特克里菲著,崔嵩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03月;《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与政府决策》苏新宁等著,科学出版社,2008年7月125200公共管理941管理理论综合《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等3人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五版。
刑事侦查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01

刑事侦查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一、学习刑事侦查学的意义导言二、刑事侦查学的学科体系一、学习刑事侦查学的意义是侦查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是研究刑事案件的理论起点是侦查人员全面审视案件的理论基础案例一案件性质:杀人死者情况:女性;裸体;割头剖腹现场勘查结果:提取少量物证现场异常情况:女尸阴部的油菜杆现场分析结果:1、死者与作案人矛盾很深2、死者与作案人关系亲密案例二案件性质:抢劫杀人死者情况:苹果园老板;锐器致死现场勘查结果:未发现明显搏斗痕迹;提取到苹果一个;烟头四支现场分析结果:熟人作案;图财害命•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学科体系包括:刑事侦查基础理论、刑事侦查措施、刑事案件侦查方法三个部分。
•有些学者认为应将侦查程序、侦查谋略和各国侦查比较也作为侦查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理论体系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同一认定理论在侦查中的地位和作用辨证唯物主义侦查中的运用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刑事侦查学的历史基础工作体系刑事特情刑嫌调控阵地控制刑事犯罪情报资料刑事技术侦查刑事犯罪调查研究侦查协作侦查程序体系受案立案收集证据侦查终结侦查破案侦查对策体系犯罪现场勘查预审侦查指挥谋略侦查专门手段侦查措施第一章刑事侦查学概述刑事侦查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刑事侦查学的基础理论参考书目•《犯罪侦查》[美]韦恩W.贝尼特等著,但彦铮等译,ISNB7-5014-2274-5/D.1083,2000年9月第1版,群众出版社出版;•《刑事侦查学》公安部教材编审委员会编,ISBN7-5014-2108-0/D918,1999年12月第1版,群众出版社出版•《侦查学原理》王传道编著,ISNB7-5620-2049-3/D.2009,2001年6月第1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节刑事侦查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一、刑事侦查的概念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1款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采取的)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刑事侦查学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可修改全文

(一)分类
1.依据现场图反映的内容,现场图可分为现场 方位图、现场全貌图和现场局部图
2.依据制图原理,现场图可分为现场平面图、 立面图、立体图和剖视图等
3.依据表现方法,现场图可分为比例图、示意 图、比例与示意结合图
返回本章节目录
第四节 刑事案件侦查的形式
一、专案侦查 侦查机关综合运用各种侦查措施和手段,组 织专门力量,对重大、特别重大刑事案件实 行专案专办的一种侦查组织形式
二、并案侦查 侦查机关对同一地区或相邻地区发生的两起 以上的刑事案件,经分析认为是同一个或同 一伙人所为,而将这几起案件合并起来,统 一组织侦查的一种侦查破案方式
五、先发制人型侦查谋略 1.主动出击谋略 2.快速反应谋略
六、后发制人型侦查谋略 1.以静制动谋略 2.网开一面谋略
返回本章节目录
第四章 现场勘查
第一节 犯罪现场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现场勘查的任务和要求 第三节 现场保护 第四节 现场勘查的组织指挥 第五节 实地勘验 第六节 现场询问 第七节 现场勘查记录 第八节 临场讨论
第一节 侦查询问概述 第二节 侦查询问的方法 第三节 侦查询问笔录的制作 第四节 侦查询问结果的审查评断
按“Esc”键返回章目录
养成保密的习惯 返回本章节目录
第三节 刑事案件的侦查管辖
一、刑事案件的分类 (一)依据案件性质: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和其 他刑事案件 (二)根据刑事案件的危害后果和侦查机关制 定的立案标准:一般案件、重大案件和特别 重大案件 (三)根据刑事案件的侦查途径:“从事到人” 开展侦查的案件和“从人到事”开展侦查的 案件
刑事侦查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2

第十一章杀人案件侦查第一节杀人案件概述一、概念杀人案件,是指犯罪行为人凭借一定的物质和能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案件。
二、死亡类型非犯罪行为引起的死亡:自然死亡、意外事故和自杀身亡犯罪行为引起的死亡:他杀三、杀人案件的分类(一)杀人动机和目的不同政治性杀人私仇报复杀人奸情杀人强奸杀人婚恋、家庭纠纷杀人图财杀人其他动机杀人:练胆、转椅视线、杀人灭口、甩包袱、封建迷信等(二)尸体是否完整全尸案件碎尸案件白骨案件灭尸案件(三)杀人手段、工具不同根据犯罪行为人杀人的手段和所凭借的犯罪工具的不同情况,可分为枪杀、锐器杀人、钝器杀人、投放危险物质杀人、爆炸杀人、放火杀人、电击杀人、驾车杀人、徒手杀人等。
(四)死者身份是否明了根据受理案件时死者的身份是否明了,可分为死者身份明确的案件和死者身份不明的案件(即通常所说的无名尸体案件)。
(五)尸体是否被发现根据受理案件时尸体是否被发现,可分为已发现尸体案件和未发现尸体案件(也有人称为无尸体案件、失踪人案件)。
四、杀人案件的特点(一)多有与杀人犯罪相联系的特定预谋过程犯罪预谋的内容包括:杀人手段的选择及犯罪工具的准备,了解和掌握实施杀人行为必备的知识和技能,选择杀人地点和杀人时机,选择靠近被害人的方式、方法,排除实施杀人行为的障碍,等等。
(二)犯罪行为具有致命的强度犯罪行为人对杀人方式的选择,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有利于实现犯罪目的。
二是有利于逃避侦查和打击。
三是自身的体力、技能和占有工具的条件。
四是犯罪的空间环境和接近犯罪对象的方式。
(三)犯罪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大多存在着既有的利害关系大多数杀人案件,双方之间存在着一种既有的利害关系或矛盾冲突。
杀人案件的发生,正是这种利害关系或矛盾冲突发展演变的结果。
在现代社会里,随着图财杀人、精神病患者杀人、变态人格杀人、性变态杀人案件所占比重的增加,这一特点的普遍意义越来越小。
对一些杀人案件的侦查,如果过分依赖因果关系的排查,就可能使侦查陷入僵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盗窃案件的侦查第一节盗窃案件的特点一、盗窃案件的概念盗窃案件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秘密手段窃取较大数额的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所构成的案件。
盗窃案件是各类刑事犯罪案件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其发案率在各类刑事案件中居首位。
二、盗窃案件的分类(一)按侵害部位不同可分为:入室盗窃和室外盗窃。
及(二)按盗窃性质可分为:内盗、外盗、内外勾结盗窃和监守自盗等。
北京大宅院系列盗窃案简介 通过此案介绍,请同学们考虑此案所反映出的盗窃案的特点有哪些?再请同学们谈谈什对这些特点有哪些侦查的途径?三、盗窃案件的特点 (一)有赃款赃物可查(二)现场一般遗留有犯罪的痕迹物品(三)多有预谋准备和窥测踩点过程,及(四)盗窃的手法带有习惯性千里拘盗在此案的侦查过程中,侦查人员的侦查方法是什么?第二节盗窃案件侦查的基本方法一、及时勘查盗窃案件现场(一)抓紧现场访问,了解被盗经过。
1、发现被盗的情况。
2、被盗财物情况。
3、被盗财物的保管情况。
及4、发案前后的可疑情况。
(二)勘验盗窃现场,获取犯罪证据。
1、对现场进出口进行勘验。
2、对现场中心部位进行勘验。
及3、对现场周围环境进行搜索。
二、全面分析研究案情,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 (一)分析判断事件性质。
即分析盗窃事实是否存在,有无可能当事人监守自盗后伪造现场,谎报案件。
分析有无可能是伪造现场,通常考虑以下情况:1、当事人陈述的情节本身与现场之间有无矛盾;2、现场痕迹与破坏行为、作案过程有无矛盾;3、失窃财物的准确数额与一般犯罪规律及保管人员的记忆能力是否相一致;4、提供的失窃时间是否经得起推敲;及5、保管人品质和最近的经济状况如何。
(二)全面分析案件构成情况。
通常分析以下内容:1、分析判断盗窃案件性质。
2、分析判断盗窃的时间、空间。
对盗窃时空的判断,着重抓住以下问题:第一,被盗的财物是何时、存放于哪个特定空间、何时还在?第二,失主和被盗物分离多长时间,何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被盗?第三,实施盗窃过程所需多少时间。
3、对盗窃案件中作案人的分析推断。
一是作案人的人数及其个体生理特征以及被盗财物的数量、重量、体积、运载方法和盗窃部位、障碍物高低等;二是作案人盗窃的动机目的及其心理特征,主要根据盗窃时空的选择和目标对象的选择,盗窃目的物的种类、用途以及现场遗留物等推断;及三是作案人的知识技能特征和行为特征,主要根据盗窃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预谋准备、选择出入口排除障碍、使用工具技巧等犯罪方法手段,以及破坏、伪装现场等反侦查伎俩和专业特长、习惯性动作等推断。
三、通过各种侦查途径寻找犯罪嫌疑人(一)迅速布置追缉堵截。
(二)控制销赃去向。
(三)深入群众,排查嫌疑对象。
(四)从现场痕迹物证调查入手,追根寻源。
(五)从犯罪情报资料入手,寻找犯罪嫌疑人。
(六)秘密巡查,守候伏击。
(七)开展清查,发现线索。
(八)从审查犯罪嫌疑人,发现线索。
及 (九)从并案侦查,发现线索。
智擒盗车贼通过此案的侦破过程,请谈谈此案的侦破成功之处有哪些?在证据的收集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四、运用侦查措施,获取犯罪证据(一)组织群众辨认,获取证据。
(二)通过技术鉴定,认定同一。
(三)通过依法搜查,获取赃款、赃物。
(四)通过秘密监控获取犯罪证据。
第三节内盗案件的侦查要领一、内盗案件的特点(一)盗窃目标准确,盗窃时机选择恰当。
(二)盗窃手法简单,盗窃物品单一。
(三)盗窃现场不乱。
及(四)现场大多有伪装。
二、内盗案件的侦查要领(一)及时公布案情,发动群众提供嫌疑线索。
(二)认真摸底排队,发现与确定犯罪嫌疑对象。
(三)从现场痕迹物证调查入手,开展侦查工作。
及(四)注意内外结合,控制销赃。
第四节外盗案件的侦查要领一、外盗案件的特点外盗案件,是相对于内盗案件而言的,指单位外部的人员(排除内盗案件中列举的各类人员)侵入机关、团体单位所实施的盗窃案件。
由于作案成员比较复杂,外界影响因素较多,故其侦查难度较大。
外盗案件的特点是:(一)实施盗窃前多有踩点活动。
(二)盗窃目标不准,现场较乱。
(三)进出口比较明显,现场破坏程度大。
及(四)作案手法带有习惯性,盗窃物品多而杂。
二、外盗案件的侦查要领(一)在确定的侦查范围内进行摸底排队,发现嫌疑线索。
外盗案件包括:现场周围的本地区近距离的盗窃犯作的案;离发案地点较远的外地区远距离的流窜犯作的案。
对于本地区盗窃犯作案可能性大的案件,应依靠当地派出所、保卫部门和群众,以发案地为中心,逐步展开层层排查,寻找发现犯罪嫌疑人。
对于推断属于流窜犯作案的,可以通过发通报的形式,将有关犯罪痕迹、作案手段等信息发往有关地区公安机关要求协查,如果是重特大案件,根据可能的条件指派专人在当地公安机关协同下展开侦查。
(二)迅速控制赃款赃物去向。
侦查中,迅速控制赃款赃物去向,是破获外盗案件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布置控制之前,先要根据被盗财物的类别、特征和用途、流向及范围等,分析犯罪人对赃物可能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处理,然后有重点地运用公开管理和秘密控制的方法,搜集信息,发现赃物。
涉及相关地区的,一般可以通报要求协查控制;必要时,要派员直接到相关地区,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协助配合下落实布控措施。
(三)查询犯罪情报资料,发现侦查线索。
及外盗案件的作案人多数是惯犯、流窜犯,这些人大多被公安机关处理过。
侦查外盗案件,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现场痕迹、作案手法等,及时查对犯罪情报资料档案,以及本地区和外地区通报的有关案情,同时向有关劳改、劳教、看守所等了解,尽可能从中发现线索和嫌疑人。
如果在本地或外地过去曾经发生过类似的案件,或连续发生类似的案件,可以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进行串案分析,组织并案侦查。
(四)加强侦查协作,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手段。
针对外盗案件的复杂性和侦查的艰巨性,要求公安机关各部门加强整体协作,协同作战,形成打击的合力,并要求在侦查中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手段,如加强对单位内部重点部位的技术防范,对可能再次遭到侵害的目标组织巡查守候,对流窜犯经常涉足的场所加强控制,运用隐蔽力量调查发现犯罪线索,在对劳改、劳教人员的教育改造中搜集各种犯罪信息,从中筛选出与所侦查案件相关的线索。
只有如此,才能取得成效。
钻石大盗案侦破纪实在此案中,请同学们谈谈在通过监控录像锁定嫌疑人后,可以运用什么途径寻找这些犯罪嫌疑人?第五节扒窃案件的侦查要领 扒窃案件是指罪犯在公共场所乘事主不备之机,秘密窃取其随身所带财务的犯罪行为构成的案件。
扒窃案件虽然属于盗窃案件的一种,但它与-般盗窃案件有着不同的特点。
嫌犯正在作案中一、扒窃案件的特点(一)扒窃活动多在公共场所进行。
(二)犯罪过程短暂,扒窃现场大多无法确定。
(三)扒窃对象具有特定性。
及(四)扒窃的目标多为现金。
二、扒窃案件的侦查要领(一)详细询问事主搞清被盗情况。
对扒窃案件,接到事主报案后,要进行认真详细地登记。
询问登记要问清记录以下情况:1、被盗事主的姓名、地址和工作单位;2、被盗的时间、地点、车次和详细经过;3、被扒窃财物的种类、各称、数量和特征;及4、被扒窃时现场周围的可疑人员,回忆他们的性别、年龄、相貌、口音、着装、特征等。
(二)走访群众,发现犯罪嫌疑线索。
在搞清被盗有关情况的基础上,要立即深入被盗地点或可能发生被盗的场所,向发案地当班的汽车、电车司乘人员,商店的营业人员,饭店的服务人员和在场的有关群众进行调查访问。
调查了解在发生被盗时有哪些可疑人员在场及他们的情况,调查该地点是否经常发生扒窃,哪些扒窃分子经常出没此地,发生案件时这些人是否在场等。
(三)及时组织搜索查找被窃物品。
根据扒窃作案人得手后迅速抛赃弃证的特点,在开展访问调查的同时,要以被盗地点为中心,及时组织力量,对被盗地点周围的一些隐蔽场所,如厕所、下水道、垃圾箱、邮筒、防空洞、偏僻胡同等进行搜索检查。
搜查有无空钱包、工作证、介绍信、提包、车船票等被抛弃的事主所失物品。
发现后,要注意发现提取上面的指纹。
同时,要根据罪犯扒窃地点和抛赃地点推测其逃走的方向和居住范围,为侦查提供线索和依据。
(四)查询犯罪档案,发现犯罪嫌疑人。
因扒窃犯罪分子大多连续作案,多被公安机关处理过。
因此,通过查对扒窃犯罪的档案资料常可发现重点嫌疑人。
在查对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要注意嫌疑人有无作案时间,查明发案时是否在现场,发案当天的去向是否有人证明。
2、要注意嫌疑人的犯罪手法与发生案件中被盗事主所陈述的是否一致。
3、要注意嫌疑人的体貌特征与发生案件中被盗事主所陈述的是否一致。
4、要注意嫌疑人在案后是否经济异常,行动可疑,(五)利用对多发地区的秘密监控,抓获现行。
请看《小偷的秘密》(五)认真讯问现行犯扩大破案战果。
扒窃案件的作案人一般都有多次扒窃的经历,许多是结伙作案。
当抓获扒窃分子时,应及时进行审讯。
扒窃犯罪分子一般都具有反审讯经验,不轻易交代全部罪行,有的在证据面前也蛮横抵赖。
因此,在审讯中必须根据具体犯罪分子的气质、反应能力、机智程度、社会知识的多寡等采用不同的审讯方法。
要以政策攻心为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消除其对抗情绪,除其侥幸和绝望心理,这样才能促使其坦白交代自己的罪行,积极揭发犯罪同伙。
以期通过讯问,挤清余罪,扩大战果,破现案破积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