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语文第3单元 12《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PPT电子课件(第2课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PPT电子课件(第2课时)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 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 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 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 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乘作品。
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富阳至 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爱慕美好自 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拓展延伸
读《与朱元思书》,犹如赏一幅山水写意的图画,因为它有特 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读《与朱元思书》,如同读一 首好诗,因为它不仅使用辞藻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 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这篇文章描山绘水精妙无比,让我们流连忘返。 其实,在古代诗词里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句子,你能写出几句来吗?
作者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有什么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 种感想?
我们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 享受自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 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人两句观感:“鸢飞 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不仅从侧面衬 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对官场政务的厌倦,爱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 晓;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山随 平野尽,江如大荒流;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飞流直下三千 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布置作业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4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4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象“ 望文生景”的能力。(难点)
2.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 色之美。(重点)
3.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会作者 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 趣。
作家作品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 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好学,有俊才。诗文 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梁武帝天 监初年,为郡主簿。后又被任命为奉朝请。他曾 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 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及成书 即去世。
(二)古今异义 1.任意东西
古义:向东或向西;今义: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2.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今义:罪过,乖张
积累
(三)一词多义
1. 绝 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的,形容词
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动词
2. 上 负势竞上
向上,动词
横柯上蔽
在上面,名词作状语
积累文言知识
(四)词类活用 (1)风烟俱净(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2)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3)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4)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争着;上,名词作动
先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远景着笔,作静态 描写;其次“从流漂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 转,随山形而变,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悠然自得 之感,是动态描写; 最后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八个字概括了一百余里游览途中所见之美,领起全篇。
文章怎样用“异”“奇”二字写水山?
水色—— 缥碧 异

新知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你知道吗,只要你再 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 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 炫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 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 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 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xuān) 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líng) 泠/作响;好鸟/相鸣,嘤(yīng)嘤/成韵。蝉/则/千转 (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 )谷/忘反。横柯 (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xiàn)日。
示春天山中的热闹景象。
水清
异 水深
水 水急
千丈见底 俯视
直视无碍 动静结合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平视 动态
高山寒树
高峻

轩邈成峰
泉水作响
山 幽静 好鸟成韵 蝉转不穷
猿叫无绝 以声衬静
视觉 仰视
息心忘反 听觉
蔑视功名 寄情山水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王维
游山玩水,人们往往局限于风景名胜,然而大 自然中何处不是美,美中哪一点不跳动着生命的律 动?你可以从一个院落、一座寻常小丘和一泓细小 的泉流中发现你愿意发现的东西。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记述一次旅行,描述 你的所见所闻所感。
活学活用
D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写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政治黑暗,社会动 乱。吴均得宠于梁武帝,任史官,欲 撰《齐书》,武帝不许,遂私撰《齐 春秋》,如实称武帝为齐明佐命,武 帝不悦,焚其书免其职。后虽复职, 但他悟出仕途的险恶,便寄情山水来 排解心中苦闷。《与朱元思书》便是 他游览富春江后,写给朋友朱元思的 一封书信。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 》课件(共46张PPT)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 》课件(共46张PPT)

2. 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其中 一种手法,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写水,采用动静结合和对比的手 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 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形成鲜明的对 比,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
写山,通过感官描写,从视觉角 度写出了山的形貌,从听觉角度写 出了群峰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 的生命力。
笔直地向上,
山峦凭借(高峻的)
直插云天。
地势,争着向上。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
形成千百座山峰。 冲击, 拟声词,形容
撞击。 水声清越。
相鸣,嘤嘤成韵。 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两岸的高山,都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 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山峦凭借(高峻的) 地势,争着向上,(仿佛)互相都在争着向 高处远处伸展,都在争相比高,笔直地指向, 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着石 头,泠泠地发出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和鸣, 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 “奇”。侧面烘托: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以静写动(山林):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 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因情明志,既从侧面衬托 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 鄙弃,还含蓄地传达出喜爱自然山水、避世退 隐的高洁志趣。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即“甚于箭”,意思 是比箭还快。
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 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 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水比箭还快, 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 这里形容树绿而密,高处远处伸展。轩,高。 让人心生寒意。 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课件)

品析文章——望景生文
此图此景使你联想到了 课文中的哪些句子?
品析文章——美点探究
(1)品读文章的第一幅画面,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 (2)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 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 佳游程。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画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 表现在哪里?“奇”在哪里?
(4)从描写的方式方法看,作者描写“奇山 异水”时,运用了哪些写法? (5)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什 么感官来描画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4)侧面描写:写“游鱼细石”“无碍”,衬托出水的“清澈”;写“在昼犹 昏”“有时见日”,衬托山的“高峻”;“泉声、鸟鸣、蝉猿叫声”的丰富变 化,也是侧面写山的幽静、空荡和挺拔;“息心、忘反”,侧面写山水的美丽诱 人。侧面描写,既丰富景物描写的内容,又给人想象的乐趣。 (5)①视觉:山峰、树木 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象 望“文”生“景”的能力。 2.通过品味语言、描画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 江风景之美。 3.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复习回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百许里: (2)从流飘荡: (3)横柯上蔽: (4)在昼犹昏: (5)窥谷忘反:
探究拓展
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 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 理解。
这两句议论表现了作者热爱神秘、秀美、充满生机的大 自然,希望远离世俗名利、官场,归隐山林的情感志趣。
与朱元思书
吴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 千丈见底————(水之清)
急湍猛浪————(水之急) 奇山: 高山寒树————(树之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件(共6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件(共62张PPT)
为名利像鸢那样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 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他那功名利禄之 心。
4、解释下列加线字,并说说它们的特 点
• 蝉则千转 通“啭” 鸟叫声 • 窥谷忘反 通“返” 回返 • 有时见日 可通“现” 显现
4、解释下列加线字,并说说它们的特 点
• 任意东西 • 猛浪若奔 • 互相轩邈 • 风烟俱净
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
水静处,清澈透明,千丈见底;水急处,
如箭如奔马。
①清澈②湍急
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
天籁动听,光影多变。 ①高峻②秀美
揣摩主旨,把握情感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 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 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 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 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 的情感和志趣?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动词用,意思是这
些高山仿佛都在争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着往高处和远处伸
展。
miǎo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
“高山”凭依(高峻的) 的地势,争着向上。
轩,高;邈,远。形 作动,向高向远伸展
(负,凭借)
líng
yīng
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
朱 望峰息心;
元 思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书 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
侧面烘托 反复渲染
有时见日。
吴 均
第三自然段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 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感受表现
自己的高洁情趣。
当堂检测
一、注音
piǎo
缥碧
líng
泠泠 作响

戾天
zhuàn
千转不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3.增强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分析作者与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5.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字词掌握:重点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并、怡、顾、眦、俱、遒、窥”等,包括其读音、书写和词义,以便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时能够准确把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我会通过例句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言文书信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文言文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仿写一段文言文,表达对朋友的问候或祝福。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度。
4.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设计更多层次的教学活动,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5.教学中要更多地融入文化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情感联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言文书信的基本格式、生字词和修辞手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言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妙点揣摩
1、采用“山水之美,美在 ” 的句式, 说说你对课
文美点的品味。
示例:山水之美,美在奇山异水,天下独 绝;美在水清皆缥碧、水深若千丈、水急 甚箭、浪高若奔。
2、作者是如何描摹奇山异水?
提示:从描写角度、词语运用、 表现 手法、修辞方法、表达作用等角度, 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示例:游鱼细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鱼群穿梭,不仅衬托水之清秀,且逗人游 兴,给山水增添无限生趣。主要运用了衬 托的手法。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贫穷) 经纶世务者(治理/政治规划) 盘点收获
第二课时
与朱元思书
———吴均
环节一—— 温故知新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
(1)任意东西 向东向西漂流,名词作动词 (2)水皆缥碧 青白色 (3)经纶世务者 筹划、治理 (4)窥谷忘反 看到; 通“返”,返回 (5)横柯上蔽 树木的枝干 (6)皆生寒树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意,形容词作动词
环节三——因文识人
❖看到如此的美景,引发了作者怎样 的感慨?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
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
的高洁志趣。
环节四——盘点收获
同学们今天的旅行一定有不 少收获吧!你能总结这节课都 有哪些收获吗?(从文言词语 的积累、文章内容、结构和主 题的角度总结)




水吴 疾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 凭借
使……感到寒意。 使动用法。
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 视觉

轩,高;邈,远
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冲,击嘤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山的特点。
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形: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 侧面烘托: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以静写动: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山之奇)
学情回顾
背诵《与朱元思书》。美文让人心旷神怡,领略奇 山异水,欣赏山水风光,让我们再来品味文章优美 的语言和独特的手法吧!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直接描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间 接描写),从静的角度写水之秀丽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从动 的角度夸张地感受志趣美 看到如此的美景,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 样的情感和志趣?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 松惬意;作者笔下的泉声、鸟声、蝉声、猿声,是一个热闹、和谐、欢乐 、祥和的世界,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在描 绘山景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议 论,不仅衬托出险峰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 务的厌倦。
积累拓展
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
课后作业
1.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三)品析语言美 1.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形象生动, 写景文字相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2.赏析下列句子或句中加彩词的妙处。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该句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 “缥碧”是直接写水的清澈,“游鱼细石”则是从侧面表现出水的清 澈透明。
课后习题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四)鉴赏艺术美 作者在描摹奇山异水时,使用了哪些手法?举例分析。
主要使用了衬托的手法,如“游鱼细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鱼 群穿梭,不仅衬托出水之清秀,且逗人游兴,给山水增添无限生趣。
课堂小结
课文主旨
本文从作者行船游江的真实感受起笔, 着力描绘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 奇山异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 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倦仕 途、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山水“独绝”在山奇水异。山势连绵陡峭 , 直插云天 ; 山中万物欣荣 , 万 籁 动听 , 光影多变。水静处 , 清澈透明 , 千丈见底 ; 水急处 , 如箭如 奔马。
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二、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如何 理解这种感慨?
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这种感慨由景而生,以作者的反应衬托出景物的怡人,同时也表达了作者 鄙弃名利、寄情山水的情感和想要归隐山林、享受美景的愿望 , 也可能 含 有劝慰朱元思放下公务、享受美景之意。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这句话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急、猛”把水流的快速和水浪 的奔腾情状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负、竞、轩、邈、争、指”等字,化静为动 ,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使其似乎在生长变化中,赋予了它 们以生命和动感。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接着写“奇山”,从 三 个方面写山,突出山势之奇、山音之奇、山意之奇 、山林之奇。全文山水分写,交互生辉。水有山相映,便充满灵性;山有 水相映,便增其生机。这山水相映之美,既突出了各自的特色,又融为一 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创造出一种清新而又幽深的“独绝”意境,人若置身 其间,纵目骋怀,无不为富春江绝美的景色陶醉而心旷神怡。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与 朱 元 思 书
意境——美 志趣——美 语言——美 手法——多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形声兼备 寓情于景
跟踪检测
下面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篇课文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描述行旅,抒发自己心志的一封信, 属山水小品,是骈文中少有的佳作。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八个字是全文的总纲,“奇”“异”二字高 度概括了自富阳至桐庐间山水的特点。 C.“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作者以动写静,给本来是静止的山,赋予 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表现了作者获 得功名后在大自然中陶醉的心情。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领挈全篇,却为什么先写异水后写奇山?
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 习惯,条理清楚。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一)品味意境美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 描述。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文章第1段总叙富阳至桐庐的景色,空灵澄澈,境界开阔,并以“奇山异 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总揽胜景,勾勒出这幅山水画卷的独有形象,特 征鲜明,意境清新,不仅使其水光山色宛然在目,而且引人入胜,让人 产生向往之情。下文先写“异水”,作者以精练清新的笔触,从静、动 两个方面来描绘富春江的江水之美,着重突出肃静的秀丽美和飞动的雄 奇美,淋漓尽致、生动传神地展示出富春江水千姿百态、“天下独绝” 的个性特征。
第2课时
12 与朱元思书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
01 学习目标 02 学情回顾 03 精读课文 04 课堂小结
05 跟踪检测 06 积累拓展 07 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 的能力。(难点) 2.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重 点) 3.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 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