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缚戎人》元稹原文及赏析
关于豺狼的75个诗句

关于豺狼的75个诗句1.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李白《古风其十九·西上莲花山》2.使君为我剪荆棘,使君为我驱豺狼。
——李绅《闻里谣效古歌》3.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杜甫《哀王孙》4.谓天果爱民,胡为生豺狼。
——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5.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白居易《杜陵叟》6.太虚横彗孛,中野斗豺狼。
——陈陶《圣帝击壤歌四十声》7.城空鼠雀死,人去豺狼喧。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8.鲸鲵未翦灭,豺狼屡翻履。
——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9.冲霄鸾凤谋谟合,遮道豺狼党与空。
——仲并《代人上师垣生辰·直把孤忠动帝聪》10.蛇虺吞檐雀,豺狼逐野麃。
——元稹《江边四十韵》11.吁嗟猛虎白额狸斑而黑文,何不渡河而去从彼豺狼群?——徐祯卿《猛虎行》12.金钱买命方无语,何必豺狼骂北人。
——文天祥《扬州地分官》13.贪财爱淫欲,心恶若豺狼。
——寒山《诗三百三首》14.扁舟归无处,江浙俱豺狼。
——邓肃《玉山避寇》15.翠华拥英岳,螭虎啖豺狼。
——杜甫《壮游》16.中原祸作边防危,果有豺狼四来伐。
——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缚戎人》17.猿狖失木,豺狼慑窜。
——班固《西都赋》18.销魂避飞镝,累足穿豺狼。
——杜甫《入衡州》19.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蔡文姬《悲愤诗》20.擅摇干戈柄,呼叫豺狼声。
——孟郊《感怀》21.豶豕在涂龙在泽,豺狼食肉麝食柏。
——梅尧臣《依韵和达观禅师山中见寄》22.天解养禽兽,喂虎豹豺狼。
——元稹《人道短》23.城下狐狸既不存,路上豺狼自无走。
——邵雍《代书谢王胜之学寄莱石茶酒器》24.狐兔藏窟穴,豺狼妨道路。
——元稹《捉捕歌》25.豺狼不陷阱,蝼蚁潜幽蠹。
——元稹《捉捕歌》26.次及清道涂,尽灭豺狼步。
——元稹《捉捕歌》27.豺狼耻狂噬,齿牙闭霜金。
——孟郊《吊元鲁山》28.公虽非世将,威棱詟豺狼。
白居易《新乐府》的“为事而作”

白居易《新乐府》的“为事而作”白居易《新乐府》的“为事而作”导语:白居易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是其众多诗作中被公认的较为成熟和典型的一组叙事诗,有着很重的叙事成分和明显的“为事而作”的特点。
在杜甫的基础之上,中唐时代的白居易进一步从“事”的角度来概括他的叙事诗创作。
他在论诗时,曾频频提到“事”字:直歌其事。
《秦中吟·序》)一吟悲一事。
(《伤唐衢二首》)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因事而立,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
(《与元九书》)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白居易所提到的“事”的概念是很笼统的,这个“事”既可以指时事、政事等社会现实,也可以包括个人命运、民间传说之事。
而且白居易诗中的多数言事之作与其它的言情记事诗并没有鲜明的界限,可以说,他当时并没有清楚的叙事诗的体裁概念,而只是在创作某些题材的诗歌时,不期然地写出了典型的叙事诗作品。
可以说,正由于白居易对“事”的重视和他笼统的叙“事”概念,他的以诗言事之作才比前人数量有所增加,范围大为扩展,形式也更为复杂多样。
谢思炜先生在其《白居易集综论》中,把白居易的言事之作归纳为五类:“1.以民间传说为模板的典型的叙事作品,如《长恨歌》;2.以个人经历和见闻为主要依据的叙事作品,如《琵琶引》;3.以政治问题或社会生活素材为主要内容的叙事作品,如《新乐府》中的《新丰折臂翁》、《缚戎人》、《卖炭翁》等;4.其它比较一般的指斥时政、议论时事之作;5.主要讲述个人经历,但抒情成分更强或象征色彩较浓,如《和梦游春诗》以及感伤诗中的《长相思》、《潜别离》等大量作品。
”[2]其中的第3、4类同属于白居易所自称的讽谕诗,在这些讽谕诗中,显然第3类更能反映白居易的叙事和诗歌艺术才能,而其中较成熟的叙事作品则多集中在他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
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全部写于元和四年(809),这时他正“擢在翰林,身是谏官”,为尽他谏官的职责,他“月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与元九书》)。
关于老病的84个诗句

关于老病的84个诗句1.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杜甫《登岳阳楼》2.一日日知添老病,一年年觉惜重阳。
——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3.小雪沉阴夜,闲窗老病时。
——元稹《雪天》4.纵有花应欺老病,偶无酒亦过清明。
——方回《清明昼夜大风》5.莺花零乱清明日,巾褐萧条老病翁。
——张耒《清明日卧病》6.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白居易《为薛台悼亡》7.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杜甫《旅夜书怀》8.舅姑老病毛发枯,忍饥忍寒蹲破庐。
——王冕《江南妇》9.荣华外物终须悟,老病傍人岂得知。
——白居易《戊申岁暮咏怀其一》10.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杜甫《南征》11.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12.形容侵老病,山水忆韬藏。
——齐己《渚宫自勉二首》13.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李商隐《题白石莲花寄楚公》14.老病多异虑,朝夕非一心。
——孟郊《秋怀十五首》15.赋性虽耽酒,其如老病身。
——陆游《对酒·赋性虽耽酒》16.老病残年百有余,面黄头白好山居。
——寒山《诗三百三首》17.云泥隔断拜年人,天自怜予老病身。
——方岳《元日雨·云泥隔断拜年人》18.老病安田里,偏于药裹亲。
——胡俨《正月五日食新》19.小臣议论绝,老病客殊方。
——杜甫《壮游》20.地说炎蒸极,人称老病馀。
——卢纶《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21.生老病死者,早闻天竺书。
——齐己《荆渚病中,因思匡庐,遂成三百字,寄梁先辈》22.近年如此思汉者,半为老病半埋骨。
——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缚戎人》23.老病忌拘束,应接丧精神。
——杜甫《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24.昏沈天竺看经眼,萧索净名老病心。
——李山甫《寄卫别驾》25.老病自怜犹嗜学,诵书家塾羡诸生。
——陆游《春晓·强寻残梦苦难成》26.一违少壮乐,日迫老病苦。
《缚戎人》:诗中的悲剧故事

指 通彼 岸光 明道 , 授 业 门生顺 达招 。为 解几 多疑 惑处 , 尽 燃红 烛照春 苗 。( 杜含萼)
3 0
未 9 磊雾
兰 窆 嘉 萎 羹 蓁 蓑
清 ,
个无 名 氏的故事 开始 了。
“自云 乡管本 凉原 。” 讲 故事 的 是凉 原 人 , 也就 是 凉州 乡下 人 的意
思 吧。 “ 大 历年 中没 落蕃 。 ” 大历, 唐 代 宗年 号 , 公元 7 6 6至 7 7 9年 。“ 一 落蕃 中四十载 , 遣 著 皮裘 系毛 带。” 穿皮 袍 系 牛羊 毛绳 作腰 带 , 虽是 被 “ 遣” , 也 是入 乡随 了俗 。 “ 唯许 正朝 服 汉仪 , 敛 衣整 巾潜 泪垂 。” 严酷 野
蛮 的 时代 , 偶 也 见 文 明 闪光 , 准 许
一
此吞 声仰 诉 天 ,若 为辛 苦 度残 年 。 凉 原 乡井 不 得 见 ,胡 地 妻 儿 废 弃 捐 。没 蕃被 囚思 汉土 , 归汉被 劫 为 蕃 虏。 早知 如 此悔 归来 , 两地 宁为
一
库移民, 情形 自然颇 为 悲惨 : “ 黄 衣 小使 录姓 名 , 领 出长安 乘递 行 。 身 被 金 创 面 多瘠 ,扶 病徒 行 日一驿 。 朝餐 饥 渴 费 杯 盘 ,夜 卧腥 臊 污 床
人终 于见 到 自己人 了。可是 , “ 游骑 权重, 下 层 民众是 看 谁 受 的苦 稍少
一
被 绑起 来 的戎人 , 今 天 所说 的 少 数 民族 , 这 里指 吐 蕃 人 , 被 押 入 了陕西— — 当时唐 帝 国都城 长 安。 “ 天 子矜 怜 不 忍杀 ,诏徙 东 南 吴 与越 。” 可 知那 时对异 族 的俘 虏 也 不 一味 杀 头 了事 。诗还 有 注 , 引 的是 和 白居 易 同 时代 的诗 人 元 稹 的话 : “ 近 制西 边每 擒边 囚, 例 皆传 置 南方 , 不 加 剿戮 。 ” 那 就是 说 , 不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2、诗歌必须如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大胆地 干预生活,包括三方面: A、为民请命,抒写民病 B、批判现实,揭露黑暗 C、提出问题,反映危机 白居易认为要使诗歌达到“泄导人情” 的目的,讽喻于诗歌中,借用现实主义创 作方法。 这是诗论的进步之处,侧重点在于暴 露和批判。
3、强调风、雅、比、兴、反对形式主义诗风 白居易从现实主义诗论出发,在《与之 九书》中全面评价古代诗歌发展,标举风、 雅、比、兴,强调诗歌应如《诗经》一样要 有风、雅、比、兴。白居易最推崇杜甫,可 以说杜甫的巨大思想、艺术价值是在白居易 之后,才开始被人们认识的,当然主要是 《三吏》《三别》之类诗作。并说明要学杜 甫就学他批判现实的精神。发展了现实主义 理论。
二、思想
白居易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 道三家思想杂糅色彩,主导思想是儒 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后期释、道思想上升,白居易晚年住 在香山寺中,与一些和尚来往密切, 白居易一生经历八个皇帝。
返回
第三节 白诗的思想内容
一、讽喻诗 二、感伤诗 三、闲适诗、杂律诗
一、讽喻诗 1、揭露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 和欺压人民的罪行。 2、反映人民的苦难和对人民的同情 3、反映统治阶级的扩边战争,宣传爱国 主义思想。 4、反映妇女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唐代贞元、元和年间,以白居易为首的 一派诗人,从爱国、忧时,同情人民的立场 出发,大写以讽喻、以新题乐府为形式的诗 歌,一时之间蔚成风气,形成高潮,这就是 文学史上著名的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是 一场现实主义的诗歌运动。 贞元(785-805); 元和(806-820)
三、新乐府运动产生的社会原因:
讽喻诗:现存100余首,代表作《秦村吟》 10首,《新乐府诗》50首,广泛而深刻反映 了当时社会生活,内容有四个方面。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杰出领袖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杰出领袖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杰出领袖新乐府运动是一座诗坛丰碑。
白居易积极谏言,促成了新乐府运动,他奉旨行事,上通下达,积极运作,并身体力行,使新乐府形成风气,形成流派,形成规模,是新乐府运动的杰出领袖。
【主题词】新乐府采诗谏言运作力行领袖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民族,素以“诗书之族,礼仪之邦”著称。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群星灿烂,唐代更是诗体出新,百花竞艳,呈现出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两千三百多个诗人作诗近五万首,李白、杜甫、白居易并称唐代三大诗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公元772年生于河南新郑,公元846年终老洛阳。
自顾况引荐,进士及第,步入仕途,直到分司东都,退老洛阳,醉吟香山,白居易一直置身官场,以诗为伴,是我们熟知的政治家和大诗人。
他恪守“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原则为人处事,遵循“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标准作文赋诗,其人格诗品堪称表率,是享誉世界的一颗文化巨星。
白居易一生以诗为话,著述颇丰,传世诗文七十五卷,计三千八百四十篇,在唐代首屈一指,而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讽喻诗和感伤诗,其中的新乐府、歌行曲尤其引人注目。
上个世纪20年代初,著名学者胡适先生据此在其《白话文和搜集歌辞”。
而细分歌辞,朝廷典礼所用的乐章主要是由文人写作的;配着“俗乐”(民间音乐),在普通场合演唱的歌辞,主要是从各地搜集来的民歌,这些乐章、歌辞统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后世因以乐府官署所采获、保存之诗歌为乐府”,“乐府”便为“乐府诗”的代名词了。
汉代的这种职“在采诗被管弦以入乐”的乐府,并非汉武帝的发明,早在殷周时代就有了。
《周礼·春官》载:乐祖,即大司乐,“凡有道有德者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乐师,即大司乐之副,“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传》曰:瞽宗,“殷学名,盖乐官之有道德者,使教国子,死则祀于学,以为乐之祖”;国学,周代“天子,诸侯国都内所设之小学、大学言,所以别于乡遂之学也”。
第8章 元白与新乐府运动

《华原磬》,刺乐工非其人也。 《道州民》,美臣遇明主也。
《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 《胡旋女》,戒近习也。 《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
《驯 犀》,感为政之难终也。 《五弦弹》,恶郑之夺雅也。
《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 《蛮子朝》,刺将骄而相备位也。
终也。 《司天台》,引古以儆今也。 《捕 蝗》,刺长吏也。
新乐府与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是相对乐府旧题而言的,它是指唐人自立新题以反 映现实、揭露时弊的乐府诗。
□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适应政治革新的需要,由元稹、白 居易倡导,以创作新题乐府为中心的诗歌运动。
□中唐以后内忧外患不断,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仁人志士希 望通过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努力来扭转衰退之势,使大唐 “中兴”。创作是这种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中唐 的政治需要,新乐府运动、古文运动的理论与展开就不能 得到很好地解释。
《 醉吟先生传》
自居守洛川洎布衣家,以宴游召者,亦时时往。每良辰美 景,或雪朝月夕,好事者相过,必为之先拂酒罍,次开诗 箧。酒既酣,乃自援琴,操宫声,弄《秋思》一遍。若兴 发,命家僮调法部丝竹,合奏《霓裳羽衣》一曲。若欢甚, 又命小妓歌《杨柳枝》新词十数章。放怀自娱,酩酊而后 已。往往乘兴,屦及邻,杖于乡,骑游都邑,肩舁适野。 舁中置一琴一枕,陶、谢诗数卷。舁杆左右悬双壶酒,寻 水望山,率情便去。抱琴引酌,兴尽而返。如此者凡十年。 其间日赋诗约千馀首,岁酿酒约数百斛。 ······
□《叹发落》:“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落尽诚可嗟,尽 来亦不恶。既不劳洗沐,又不烦梳掠。最宜湿暑天,头轻无 髻缚。脱置垢巾帻,解去尘缨络。银瓶贮寒泉,当顶倾一勺。 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因悟自在僧,亦资于剃削。”
□《食饱》:“食饱拂枕卧,睡足起闲吟。浅酌一杯酒,缓弹 数弄琴。既可畅情性,亦足傲光阴。谁知利名尽,无复长安 心。”
《边塞诗风西域魂》读书报告读后感

边塞诗风西域魂读书报告《边塞诗风西域魂》这本书作者是薛宗正,主要内容介绍了边塞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汉文学百花苑中的一枝奇葩,西部边陲是这派诗人情系魂萦的热土,它体现了充满阳刚之美的民族精神,志在四方的进取锐气,与祖国同命运共荣辱的大无畏品格,升华为同西部热土血脉相连的难解情结,其作者世代相继,共同谱写了这部中华民族的宏大史诗和这曲繁弦重管的西部交响乐。
全书包括由中国古代西部诗的萌芽的“瑶池昆仑迎晨曲”,中国西部诗风的初步形成的“汉开西域壮士歌”到邓廷桢流放伊犁的诗词“志士忧俄伊江滨”等共二十四个篇章,由此来阐述西域诗的发展演变及特色。
要赏析边塞诗,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华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
这类诗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缚戎人》元稹原文及赏析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缚戎人」元稹边头大将差健卒,入抄禽生快于鹘。
但逢赪面即捉来,
半是边人半戎羯。
大将论功重多级,捷书飞奏何超忽。
圣朝不杀谐至仁,远送炎方示微罚。
万里虚劳肉食费,
连头尽被毡裘暍。
华裀重席卧腥臊,病犬愁鸪声咽嗢。
中有一人能汉语,自言家本长城窟。
少年随父戍安西,
河渭瓜沙眼看没。
天宝未乱犹数载,狼星四角光蓬勃。
中原祸作边防危,果有豺狼四来伐。
蕃马膘成正翘健,
蕃兵肉饱争唐突。
烟尘乱起无亭燧,主帅惊跳弃旄钺。
半夜城摧鹅雁鸣,妻啼子叫曾不歇。
阴森神庙未敢依,
脆薄河冰安可越。
荆棘深处共潜身,前困蒺藜后臲卼.
平明蕃骑四面走,古墓深林尽株榾。
少壮为俘头被髡,
老翁留居足多刖。
乌鸢满野尸狼藉,楼榭成灰墙突兀。
暗水溅溅入旧池,平沙漫漫铺明月。
戎王遣将来安慰,
口不敢言心咄咄。
供进腋腋御叱般,岂料穹庐拣肥腯.
五六十年消息绝,中间盟会又猖獗。
眼穿东日望尧云,
肠断正朝梳汉发。
近年如此思汉者,半为老病半埋骨。
常教孙子学乡音,犹话平时好城阙。
老者傥尽少者壮,
生长蕃中似蕃悖。
不知祖父皆汉民,便恐为蕃心矻矻.
缘边饱喂十万众,何不齐驱一时发。
年年但捉两三人,
精卫衔芦塞溟渤。
元稹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
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启发了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缺点是主题不够集中,形象不够鲜明...
元稹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