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习题教学文稿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
复习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
2.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速度、光的折射定律、光的色散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平面镜、透镜、玻璃板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阳光透过树叶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等。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原理,如反射定律、反射面的种类等。
通过实验演示反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解释。
4. 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原理,如折射定律、折射面的种类等。
通过实验演示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解释。
5. 光的色散:讲解光的色散原理,如彩虹的形成等。
通过实验演示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解释。
6. 巩固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光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举例说明生活中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的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对光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讲解和实验演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知识。
但在讲解光的折射定律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光学领域的知识,如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第三章光现象知识概念和典型例题分析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第三章光现象——知识概念和典型例题分析一、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现象(透镜、水界面等)。
4. 光的色散:彩虹、棱镜实验。
5. 眼睛与视觉: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概念,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光的色散、眼睛与视觉的形成。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棱镜、水槽、透镜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如阳光、镜子、水波等,引导学生关注光现象。
2. 知识讲解:分别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3. 典型例题分析:选取与光现象相关的典型例题,如平面镜成像、透镜成像等,引导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光现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光现象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的左侧写上“第三章光现象”,中间部分用流程图的形式展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右侧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
(2)分析一个生活中的光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
(3)绘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示意图。
2. 答案:(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光的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日食、月食等。
光的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如镜子、水面等。
苏科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第三章 光现象》word教案 (2篇)

光现象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本节也是光现象,讲述的是折射现象和物体的颜色的初步知识,是选学内容。
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是理解透镜作用的基础,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4、光源发生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右图所示,其中NN’是界面,右侧是玻璃,BO是入射光线,OC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
四、复习过程(1)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例题1: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A、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B、小孔成像C、灯光下的手影D、山在水中的倒影例题2: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例3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N’BONAC湖边夜景筷子变弯折汽车观后镜日偏食因的是 ( )(2)从实验知道,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纸屏上形成彩色光带,叫做光谱。
彩色光带的颜色按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表明,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通过棱镜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复色光分解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关于物体的颜色,要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习题教学文稿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习题光现象1.光的色彩光源:定义: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分类:人造光源,如发光的点灯,点燃的蜡烛,火把等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发光水母等色散:白光色散成彩色光带:红橙黄绿蓝靛紫白光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三原色: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混合规律:色光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可得到白光;颜料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可得到黑色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光能:光具有的能量叫做光能2.不可见光红外线:定义: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特性:1)热作用强—→应用:红外线理疗、红外线烤箱、红外线诊断等 2)穿透能力强—→应用:红外线遥感3)可以进行遥控—→红外线遥控器紫外线:定义: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特性:化学作用强—→应用:使照相底片感光等荧光效应强—→应用:紫外线验钞,紫外线路标、警示牌,鉴别古字画生理作用—→应用:紫外线杀菌灯、紫外线灭蚊器等3.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直线例证: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应用: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排列纵队真空中光的速度约为3×10^8m/s4.平面镜定义: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表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物与像对应点连线跟镜面垂直——→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物点与对应像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作图:用对称点找像点,用虚线将像点连接起来虚像特点: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被平面镜后的物体挡住应用:成像、改变光路危害: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5.光的反射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现象物理名词: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反射类型: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发生的反射镜面反射:平滑的表面发生的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现象的应用:角反射器、巨型反射式望远镜、潜望镜、人造月亮等习题一、填充题1.光在真空中1s要传播____米,若太阳和地球的距离为1.5×108千米,则太阳光照到地面要____时间。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及课堂练习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现象、折射现象、光的色散、眼睛和视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规律,了解光的传播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光现象的理解。
3. 通过对光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现象、折射现象、光的色散、眼睛和视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定量描述,以及光的色散现象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光具、镜子、水槽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的光现象,如日食、月食、彩虹等,引导学生关注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光的传播:讲解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规律,引导学生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速度。
3. 反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掌握反射定律,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4. 折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掌握折射定律,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5. 光的色散:讲解光的色散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彩虹的形成。
6. 眼睛和视觉:讲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引导学生了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7.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光的传播、反射现象、折射现象、光的色散、眼睛和视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要描述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规律。
2. 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并画出反射光线。
3. 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画出折射光线。
4. 请简要描述光的色散原理,并解释彩虹的形成。
5. 简述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
答案:1. 光在自然界中沿直线传播,速度为3×10^8m/s。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一、光源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源的分类(1)自然光源:太阳、恒星、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1)光线是人们为了表征光的传播而引进的一个抽象工具,它是一个理想模型,而不是真实存在的。
(2)人眼能看到东西是由于光进入人的眼睛。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太阳光能通过太空和大气层传播到地球表面,说明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2.99792×108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也可以近似为c=3×108m/s。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近约为c。
3.小孔成像: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经小孔在光屏上就出现了烛焰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蜡烛)的大小以及光屏所在位置有关。
三、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光现象1.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会使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形成一个阴暗区域,即物体的影子。
2.日食和月食(1)日食: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月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2)月食:当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光。
3.小孔成像用给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光屏与蜡烛之间,光屏上就会形成烛焰倒立的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来自烛焰上方的光通过小孔后就射到了光屏的下部,来自烛焰下方的光通过小孔后就射向了上部。
这样,光屏上就出现了烛焰倒立的像。
像的大小与物(蜡烛)的大小以及光屏所在位置有关。
4.其他应用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开凿隧道时,工人们可以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会出现偏差;士兵瞄准射击;站队时队列排直等。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单元复习总结精品PPT课件

①红外线和可见光一样,能发生反射、折射, 能透过透明的物体,也能被物质吸收
特性
②任何“热”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物体 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③红外线透过烟雾的性能好
应用:红外探测器、成像、加热物体、遥控电器等
①紫外线能够使荧光物质发光——荧光效应 特性 ②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用来灭菌消毒
③紫外线和人类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针空照相机、大树下太阳的光斑。
知识点一、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 激光准直 2. 射击瞄准 3. 排队
知识点二、光速
四、光速 1. 真空中的光速 c 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可以近似取 c=3×108m/s= 3×105km/s 2.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介质 真空 空气 水 玻璃
光速 C=3×108m/s C=3×108m/s(近似)
约为3C/4 约为2C/3
知识点二、光速
3. 光速的应用——激光测距仪
激光测距仪工作时,向目标发射脉冲激光束,并 接受由目标反射回来的激光,从而测出激光往返所经 过的时间,根据 v=st 进而计算出目标与激光测距与 之的玻璃水槽中,倒入了 较多的白砂糖;过一段时间,将一束激光射 入糖水中,拍摄到如图所示的照片。
⑤小孔成像: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⑥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3×108 m/s
知识点一、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一、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1. 光在__均__匀__介__质___中__沿直线传播 2. 光线
通常用一条带__箭__头___的_直___线__表示光的_传__播__径___迹__和_方___向___。 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本节例题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三章光现象复习课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三章光现象复习课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孩子们的启蒙阶段。
因此,我倾注心血,精心设计了一节幼儿园课程,旨在帮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为例,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探索。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同时加强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2. 培养孩子们的思维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孩子们学会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难点:引导孩子们思考光现象背后的原理,培养他们的思维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学具:画笔、画纸、卡片、实物模型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如阳光、闪电、月光等,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这些现象。
2. 观察与思考(10分钟)分发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光现象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卡片上的图片,并尝试解释这个光现象背后的原理。
3. 小组讨论(5分钟)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手中的卡片,并讨论光现象背后的原理。
鼓励孩子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4. 实物模型演示(5分钟)展示实物模型,如镜子、光源等,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这些模型产生的光现象。
5. 实践活动(5分钟)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用画笔和画纸绘制自己心中的光现象,并互相展示和描述。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难点:引导孩子们思考光现象背后的原理,培养他们的思维力和创造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他们在观察和描述光现象的过程中,培养了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习题光现象1.光的色彩光源:定义: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分类:人造光源,如发光的点灯,点燃的蜡烛,火把等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发光水母等色散:白光色散成彩色光带:红橙黄绿蓝靛紫白光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三原色: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混合规律:色光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可得到白光;颜料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可得到黑色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光能:光具有的能量叫做光能2.不可见光红外线:定义: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特性:1)热作用强—→应用:红外线理疗、红外线烤箱、红外线诊断等 2)穿透能力强—→应用:红外线遥感3)可以进行遥控—→红外线遥控器紫外线:定义: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特性:化学作用强—→应用:使照相底片感光等荧光效应强—→应用:紫外线验钞,紫外线路标、警示牌,鉴别古字画生理作用—→应用:紫外线杀菌灯、紫外线灭蚊器等3.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直线例证: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应用: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排列纵队真空中光的速度约为3×10^8m/s4.平面镜定义: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表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物与像对应点连线跟镜面垂直——→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物点与对应像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作图:用对称点找像点,用虚线将像点连接起来虚像特点: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被平面镜后的物体挡住应用:成像、改变光路危害: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5.光的反射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现象物理名词: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反射类型: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发生的反射镜面反射:平滑的表面发生的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现象的应用:角反射器、巨型反射式望远镜、潜望镜、人造月亮等习题一、填充题1.光在真空中1s要传播____米,若太阳和地球的距离为1.5×108千米,则太阳光照到地面要____时间。
2.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速度____改变,光的传播方向____改变。
(填“一定”、“不一定”)3.斜插入水中的铅笔,从边上看似乎____偏折了,这是由于光从___进入___时,发生了___现象的缘故。
4.太阳光射向地面的路线实际是____,这是因为大气层__________。
5.在硬纸板上穿一小洞往外看时,眼睛离洞近时观察比远离洞观察时看到的范围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
5.电影院里的银幕是用粗布制成的,因为它能发生_____而使电影院中的每一个观众都能看到画面;大城市中建筑的一些高楼用玻璃做幕墙,由于太阳光发生____,使附近的住宅受到较强的光照射而不能很好地工作和休息,形成一种新的城市污染。
6.当入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度,入射角减小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度。
7.早晨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角,现要使光线照亮竖直30°的井底,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度,过一段时间太阳升起了,平面镜应顺时针转动20°才可照亮井底,此时太阳光和水平面的夹角为___度。
8.检查视力时,人应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5米,但房间的长度太小只有3米,现在房间的两边分别挂视力表和平面镜,则人背对视力表___米可通过平面镜测量视力。
9.___、___、___叫色光的三原色,太阳光经过红玻璃透射到一块白色屏幕上,则屏幕呈___颜色,若屏幕是块蓝布,则呈___颜色。
10.如图容器的侧壁B 处有一光源,没倒水时在底部的A 处形成一个亮斑,当向容器内加水至CD 处时,亮斑在A 的___,若水加到EF 处,则亮斑在A 的___。
(“左处”、“右处”、“原处”)11.如图入射光线AO 与平面镜M 的夹角是30°,如果光线经M 与N 两平面镜反射后,沿原入射光线的光路返回,则平面镜M 与N 的夹角为___度。
12.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50°,则入射角为___度,折射角为___度。
二、选择题1.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 )A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B .在岸边看见水中的月亮;C .在岸边看见水中的鱼;D .奇妙的“海市蜃楼”景观。
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A .镜面的大小;B .观察者的位置;C .物体的大小;D .物体与镜面间的距离。
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从侧面看去-----------( )A . 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NM A O 30°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4.下列关于光反射折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可见光才可以反射; B.不论是可见光还是不可见光都可反射;C.反射光线比入射光线传播速度一定小;D.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传播速度一定小。
.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站在池塘边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 B.站在池塘边看到鸭子在水中游;C.站在池塘边看到粼粼的波光; D.站住池塘边看到鱼在水中游。
6.对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生光的折射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减小;B.如果入射角是45°,折射角是30°,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75°;C.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减小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间夹角也减小;D.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变小。
7.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竖直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可以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以看到后面的蜡烛。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B .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C .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D .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8.甲乙两人都站在明亮的房间中,甲可以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B .乙不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C .当乙离开平面镜近时,才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D .乙离开平面镜远时,才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
9.如图A 、B 表示站住竖直镜子前面的两个人,第三个人应站住何处才能看到这两个人的像重叠?-------------------------------------------------( )A .AB 连线的中点; B .在以AB 连线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路径上;C .AB 连线B 的外侧处;D .上述三个地方都能看到两个人的像重叠。
10.一物体放在平面镜前5米处,若将平面镜向物体移近1米,则物体在镜中所成的两次像之间的距离为:--------- AA-------------( )A .1米;B .2米;C .3米;D .4米。
11.如右图人眼在A 处看见河里B 处有一条鱼,若从A 处射出一束激光能照射到鱼的身上,则激光应向哪一点射出:---( )A .B 点; B .B 点上方;C .B 点下方;D .B 点右方。
12.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钟面的指针位置,如右图所示,此时的实际时间是----------------------------------------------------------( )A .1点25分;B .10点25分;C .10点35分;D .7点55分。
三、作图题1.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2.S ′是S 经平面镜反射后的成的像,SA 是S 发出的一条光线,试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及SA 的反射光线。
3.S ′是某一发点经平面镜MN 所成的像,若保持该发光点不动,移动平面镜后,发光点的像成在Q 点处,用作图法画出移动后的平面镜的位置。
4.如图CD 是一块不透明的挡板,试确定人眼在CD 右侧什么范围中能看到A的1S ′ 2 M N Q S ′ 3N 4 MPC D像。
5.在图中,MN 为平面镜,S 为发光点,A 是人的眼睛所在的位置。
⑴遮住平面镜上的某一点Q ,人的眼睛就看不到S 发光点在平面镜中的虚像了,试用作图法在图中确定Q 点的位置。
⑵保持人的眼睛位置不变,使发光点S 垂直靠近平面镜运动,在这个过程中,Q 点应向平面镜的____端移动。
四、计算题1.一个耀眼的闪电过后8.4s 才传来雷声,雷声隆隆又持续6s 之久才停止,求发生闪电的云层与观察者的距离。
2.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听到枪声后开始计时,他计的运动员成绩为13.4s ,该运动员实际成绩是多少?(空气中声速为340m/s )M 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