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参考资料
湖北黄冈过春节的风俗

湖北黄冈过春节的风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黄冈,一个位于湖北省中部的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每年春节,黄冈的人们都会迎来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他们会以独特的方式庆祝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黄冈,过年是一个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刻。
人们会提前跟远在外地的亲人打电话,邀请他们回家过年。
在家人团聚的日子里,他们会一起包饺子、炸元宵、蒸年糕,共同准备丰盛的年夜饭。
在年夜饭上,家人们会一起吃喝,话家常,分享彼此的近况,欢乐的气氛弥漫在整个家庭之中。
除了家庭团聚外,黄冈的人们还会在春节期间参与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
街上会悬挂着红灯笼,张灯结彩,市民们也会在家门口挂起“福”字对联,以求一年的平安和幸福。
黄冈还有特色的表演节目,比如舞狮、舞龙等,营造出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在春节期间,黄冈的人们还会进行一些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他们会祭祀先人,烧香磕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些祭祀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家庭和社区的一种凝聚力。
除了传统的庆祝方式外,现代科技也为黄冈的人们增添了一些新的年俗活动。
他们会利用社交媒体在家人和朋友之间发送祝福和问候,用手机拍摄和发送春节短视频,这种通过互联网传递祝福的方式也成为了当代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黄冈的过年风俗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家庭团圆、祭祀和庆祝活动等元素共同构成了春节的独特氛围。
这些风俗不仅体现了黄冈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愿。
在这个春节里,让我们一起祝愿黄冈的人们,阖家团圆,幸福安康!愿黄冈的春节,永远充满祥和和欢乐!第二篇示例:湖北黄冈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其中包含着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
在过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中,黄冈的人们会按照习俗进行各种庆祝活动,使得节日气氛更加浓厚。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湖北黄冈过春节的风俗吧。
在过年的前几天,黄冈的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清洁家中的每一个角落。
湖北黄冈-介绍-我的家乡

因 山陡 峭 如 壁 ,
名 文 赤 壁 。 出 黄 州 古 城 汉
位 于 湖 北 省 黄 州 城 西 , 又
东 坡 赤 壁
历史人文
我的母校黄冈中学
黄冈中学坐落在美丽的长江之滨,巍峨的大别山南麓,与优美的西山风景区 相望,与著名的东坡赤壁相邻,创建于1904年,早在1953年就被湖北省政府首批 确定为省重点中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惟楚有才,鄂东为最,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一百多年来,黄冈中学造 就了四万余名优秀毕业生。
家乡特产
英山茶叶
位于大别山主峰侧旁英山茶叶以 其条索紧细、色泽嫩绿、清香宜 人深受客户欢迎,早在唐代就是 宫廷贡品。
欢迎大家到黄冈做客!
毕升与活字印刷术
李时珍采药图
历史人文
名 曰 东 坡 赤 壁 。
苏 东 坡 的 名 字 联 在 一 起 ,
佳 作 , 后 人 因 此 将 赤 壁 和
《 赤 壁 赋 》 ) 和 其 他 名 篇
壁 怀 古 》 两 赋 ( 前 、 后 )
千 古 的 一 词 《 念 奴 娇 (
在 此 逸 兴 吟 哦 并 写 有 流 赤 传 •
风景名胜
东坡被贬黄州,结识了不
少地方官员,其中许多是
遗 爱 湖
贤明清廉的,被百姓称之 为“遗爱”官。元丰四年 冬,在怀念朱寿昌太守所 作的《满江红》(江汉西 来)词中,东坡就称朱寿 昌“君是南山遗爱守”。 同时,徐君猷为黄州太守, 善政廉明,为人称道。
家乡特产
罗田板栗
罗田为我国板栗主要产区,1998 年板栗年产量达2000万公斤,位居全 国第一。产品以其果大(特级板栗每 公斤40粒以内),质优(所产板栗颜 色鲜艳,营养丰富,极耐贮藏),价 廉(每公斤价5—10元,分级销售, 依质论价)著称。
黄冈风土民情大观

黄冈风土人情黄冈境内民俗受省内外周边地区及宋、明多次大规模移民,特别是南宋后江西湖人入迁的影响,使汉俗基础上的赣俗成为基本里俗,其民风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一是崇尚勤俭,珍爱诚实。
居家,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不喜铺张,无绮罗狗马之好。
“今朝有酒今朝醉”、“寅年支付卯年粮”、“游手好闲”多受贬斥。
论世,注重亲历。
即以耳目为真,少虚妄狂热、言过其实的表现。
待人,诚实笃厚,忒讲信用,鄙弃虚情假意,绝少以甜言蜜语混人。
处事,尚果决勇敢,计出必行,行必有终,不见异思迁。
说话,一是一,二是二,所谓“一点雨,一点湿”,转弯抹角、巧言令色、阿谀奉承、儇薄浮靡之风习为大众所卑夷。
二是尚农尊读,乐土重乡。
本区以农为本观念牢固。
常言“种田是根本,吃穿拿得稳”、“七十二行,庄稼为上”。
“力农于田”表现在耕作精细,复种套种,一年四季无空地。
田埂种豆,地边种瓜,围园兴菜,池塘养鱼,院放猪鸡,处处皆然。
在推行双季稻之后,人们更是抢时间、赶季节,及时收割耕种,未敢须臾怠慢。
由此,郡人农技精湛,田园精致,家产颇丰。
在精于农事的同时,对后代培养教育特别看重。
长辈辛辛苦苦种田,为的是后代读书成才、光耀门庭。
各家各户节衣缩食培养孩子,以勤学故事激励后辈;人们对好学少年也视为喜事,高看一眼共同扶助。
乡民集资办学蔚成风气,“爱子重先生”古习也延续至今。
在重耕读的同时形成了郡人乐士重乡的习气。
常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对固守家园、眷恋故乡的感情十分看重,对子孙忘祖、浪荡弃业者特别鄙视。
因此,昔时虽贫困却轻商贱卖,少有人背井离乡。
在改革开放二十年中,这种风习受到极大冲击,域内青年外出打工经商者甚众。
三是急公好义,崇尚气节。
域人有生息与共、忧患同当、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良好风气。
旧时,历代政府从未拨款本区搞过有益于民的重大设施,但义学、义桥、义渡、义堤、义亭、义茶栈比比皆是。
对收养孤儿,救济孤老,施棺安葬暴死途中的人,接济流入境内的难民,冒险搭救素昧平生的弱者,人都尽力为之。
湖北的特色风俗

湖北的特色风俗
湖北的特色风俗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特色风俗:
1. 抛绣球:湖北是中国抛绣球的发源地之一,这是一种传统的婚嫁习俗。
新娘将绣球抛给已婚女性亲友,被抓到绣球的人将会得到喜庆的祝福和好运。
2. 对歌:湖北民间常见的对歌形式是“将(娘)对将(娘)”,男女对唱,互相对答,歌词多以寓言和比喻表达情感。
3. 龙船竞渡:湖北汉江沿岸有丰富的龙船竞渡活动,每年农历端午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精彩的龙船比赛,吸引众多游客观赛。
4. 汉剧:湖北是中国湖北汉剧的发源地,汉剧是湖北地区的传统曲艺形式,以歌唱和旦角表演为主要特色,通常寓意着忠孝、爱国等主题。
5. 楚剧:楚剧是湖北地区的地方戏曲之一,也是中国四大戏曲剧种之一。
楚剧以其悲情主题、豪放奔放的表演风格和独特的音乐韵律而著称。
6. 湖北鸭脖:湖北的特色美食之一是鸭脖,以选用新鲜嫩鸭肉,以特制的酱料腌制并烤制而成,口感鲜嫩,味道香辣。
7. 湖北热干面:热干面是湖北的传统特色食物,是用面条煮熟后加入辣椒酱等配料拌炒而成,味道麻辣香浓。
以上是湖北的一些特色风俗,每个风俗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了解和体验这些风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湖北地区的传统风俗文化。
黄冈介绍——精选推荐

黄冈介绍黄冈位于湖北省东部,京九铁路中段,长江中游北岸,是一座正在崛起中的中等城市。
全市现辖11个县市区,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人口713万。
京九铁路贯通我市9个县市区,通车里程229公里,约占全程的十分之一。
长江水道流经我市6个县市区,岸线长达203公里。
京九铁路和长江水道交汇黄冈,使黄冈独具“上路迅达南北,下江即通东西”的区位优势。
黄冈西邻武汉天河机场,东邻九江机场,沪蓉高速公路纵贯东西,三座大桥横跨长江南北,构成了水路、铁路、公路、空路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
被称为“京九线上投资开发的黄金地段”。
黄冈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全市初步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藏40多种,特别是石英、陶土、花岗岩、黄砂等非金属矿储量大,开采价值高。
黄冈是湖北省粮棉油、畜禽鱼主产区之一,蚕桑、茶叶、板栗、水果、中药材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定的地位。
目前全市经济已经形成以工业为支柱产业的格局,铝业、摩托车、汽车配件、森工、化工、丝绸等10大产品初具规模。
黄冈名胜古迹众多,其中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及风景名胜就有17外。
著名的东坡赤壁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登上文学创作顶峰的胜地,在此留下了名垂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黄梅五祖寺是全国著名的佛教圣地。
禹王城遗址、李时珍陵园、大别山森林公园都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和开发价值。
黄冈历来重教重文,“民俗由是变,人才由是出”。
湖北人物志中,黄冈籍占三分之一。
其中著名的有: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创始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地质学家李四光,爱国诗人闻一多,经济学家王亚南,第四纪冰川活化古发现者干铎,港台知名学者徐复观、殷海光等。
蕲春县有400多位教授,素有“教授县”之称,黄梅县是黄梅戏的故乡。
黄冈中学享誉全国,近几年在国际中学生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中多次获奖。
一、东坡赤壁东坡赤壁位于古城黄州的西北边。
因为有岩石突出像城壁一般,颜色呈赭红色,所以称之为赤壁。
赤壁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
湖北的家乡特色风俗

湖北的家乡特色风俗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的省份。
其特色风俗受到了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民族风情的影响,具有独特的特色和魅力。
下面将从湖北的家乡特色、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方面来详细介绍湖北的家乡特色风俗。
一、家乡特色湖北地处中国的中南部,地形复杂,地貌变化多样,各地的家乡特色也因地域的不同而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比如湖北的饮食文化就有其独特之处,如武汉的早点、宜昌的三峡鱼餐等都代表了湖北的味道和饮食文化。
另外,湖北各地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是家乡特色的重要体现。
比如荆州的马蹄莲雕刻、鸡公山的红陶制作等都是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代表了湖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此外,湖北的自然景观也是家乡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黄鹤楼、大明湖、红安铁山等都是湖北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二、风俗习惯1.家族文化湖北有着悠久的家族文化,对于家族的重视和尊重在湖北人的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湖北人认为家族是一个永恒的单位,家族成员之间相互关心、支持和帮助,形成了稳固的家族纽带。
在湖北人的婚姻观念中,也体现出了家族的重要性。
湖北人崇尚婚礼的热闹喜庆,注重家族的团聚,婚姻仪式通常要在家族之间进行热烈的庆祝,以表达家族的团结和幸福。
2.尊老爱幼在湖北,尊老爱幼的风俗习惯深入人心。
湖北人认为家庭的幸福福祉是老人和孩子的幸福福祉,因此对老人和孩子的关怀十分重视。
在重大节日里,湖北人会尊敬老人,礼敬孩子,给予老人们一定的孝道与关爱,同时也要求孩子们孝敬长辈、尊重师长,在家庭中传承尊老爱幼的美德。
3.客家风情湖北省有许多地方有着浓郁的客家风情,客家人的风俗习惯也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生活。
客家人重视家庭、尊师重教,同时也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持着独特的客家风情。
在客家风情的影响下,湖北省的一些地方有着特殊的民俗表现,如客家人的婚俗、丧葬习俗等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比如在某些地方的婚礼上,客家人会有着复杂的礼仪,也会有着特殊的风俗习惯,如破镜重圆、独钓寄取等,这些都是体现客家风情的独特文化。
黄冈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黄冈民俗文化研究报告黄冈是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江汉平原的东北部。
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黄冈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本篇报告将对黄冈的民俗文化进行研究。
黄冈的民俗文化深受地方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黄冈地处江汉平原,水草丰美,农业发达。
因此,农耕文化在黄冈的民俗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黄冈的农民会举行盛大的祭山祭水活动,祈求来年丰收。
这个活动代表着农耕文化中对土地神灵的崇拜和感恩之情。
此外,黄冈的民俗文化还体现在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上。
黄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佛、道、儒三教并存。
特别是佛教对黄冈民俗文化的影响较深。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黄冈佛教寺庙会会举行盛大的佛诞节活动,吸引了大批信徒和游客前来观礼。
此外,黄冈的民间信仰也丰富多样,以驱邪、祈福、保平安为主题。
许多人信奉民间的山神、水神等神灵,每年都会举行祭祀仪式和庆祝活动。
黄冈的民俗文化还表现在节庆活动和习俗传统上。
一年四季,黄冈都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农历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
这个节日是佛教传统节日,黄冈的民众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庙会、花灯游行、烟火晚会等庆祝活动。
此外,农历正月初一的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都有特色的活动和习俗。
总的来说,黄冈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反映了地方历史、地理环境和民众生活的特点。
黄冈的农耕文化、宗教信仰、节庆活动和习俗传统都构成了其独特的民俗文化特色。
黄冈的民俗文化传承和发扬,不仅丰富了地方文化,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和了解。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让黄冈的民俗文化继续繁荣发展。
湖北黄冈红色文化简介

湖北黄冈红色文化简介
湖北黄冈市是一座拥有丰富红色文化底蕴的城市。
这里是革命老区,曾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里,黄冈各地区的革命群众艰苦奋斗,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黄冈市内有许多地方都是革命老区,这里保存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历史遗迹。
如黄州区的黄冈会议旧址、麻城市的方家旧居等,这些地方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
同时,黄冈还是党领导人民打赢抗日战争的重要驻地之一,这里诞生了大批革命英烈和模范人物,如烈士公园、八路军抗日游击队纪念园等都是他们铭记历史,纪念英雄的重要地方。
黄冈的红色文化底蕴丰厚,对当代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激励意义深远。
我们应该珍惜这份红色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传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播种时,切忌漏颗或漏行,若漏颗或漏行,被视为不祥之兆。
积肥黄冈的农民习惯收集人蓄的粪便作为种田的肥料,有“积粪如积金”的民谚。建国前,农户一般在其住宅附近挖一个粪坑,以竹篾搭篱笆或盖茅草棚,叫“茅厕”。稍富人家则以土砖小瓦做一厕所,内置粪缸,仅供男人使用。妇女则在其寝室内置一粪桶,桶置于一小柜内,此柜俗称“金柜”,妇女每天必须在男人未起床之前将粪便送入厕所,否则会遭人耻笑。
腊月二十四“小年”之后,春节进入了一个“准备期”。比如置办年货,黄冈人喜欢整个家族一起,结伴到就近的县城将过年所需要的肉、鸡、鱼、鞭炮、年画、春联等置办齐全,再上买几件好看的新衣服,好在新年时穿得喜气洋洋,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黄冈人认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所以,他们自己可以做出来的东西,一般是不会去购买的。比如杀猪和打糍粑。先说杀猪,在黄冈农村,稍有些家底的人,都会在自己家养猪,不仅是为了过年时候有肉吃,也是为了能多一张大嘴打扫剩菜。年初的时候,人们去买小猪崽,经过一年的喂养,到年底时,猪长得又肥又壮,就选一个合适的日子,请村里的屠夫(专门杀猪的人)来杀猪了。杀猪这天,首先要支起一口大柴锅,烧上一锅开水,猪杀完了以后,就要开始加工了。第一步是刮毛,先在一个大木桶里注满开水,再把猪扔进去,这样可以是猪毛更易于脱落。大概,这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由来吧。把猪捞上来后,还要在猪的两个后蹄上各打一个洞,然后,把它吹起来,直到吹得摸起来像气垫床一样鼓鼓的,接着再用木棍将空气敲打均匀,这样就可以把猪毛刮得干干净净,不一会,一头满身秽物大黑猪就退变成一只白白净净的大肉猪了。接着,是把猪大卸八块。其中,内脏收拾干净后要悬挂于阴凉干燥的高处(如房梁等),防止野猫夜间将其偷走。其余的肉,有些鲜肉鲜做,美味自不必细说;有的放盐,制成爆腌肉或腊肉,吃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只可惜我在北方长大,体会不到这腌肉中的美味之处。猪血凝固后可以制成“血豆腐”,将“血豆腐”放进肉汤里,无比美味。
下篇:节日
春节、元宵节
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在黄冈,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整个春节,从“小年”起就开始了,历二十多天,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元节)才结束。
与北方不同,黄冈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洁锅灶、点灶灯。但是最重要的,是把祖宗接回家:天一擦黑,人们就开 始忙碌起来了。家家户户都要给祖宗们做一桌丰盛的饭菜。做完饭,摆上桌后,还要摆上八张椅子、端上八碗热腾腾的白米饭、放上八双干干净净的筷子,再斟满八盅香醇的美酒。然后,一家人要恭恭敬敬地在中堂墙上的“天地君亲师位”前磕三个头,将祖宗们“请”回来。接着,人们打开大门,点燃鞭炮,迎接祖先们的到来,做完这些,人们退到厨房,静候祖先们“吃”完再去用餐。传说,在鞭炮噼里啪啦炸开的时候,祖先们就会从正门进来,享受子孙为他们准备的一桌盛宴,然后,待在家里,与子孙们共度这美好快乐的节日。
建国后,除集体在湾落周围建有公共男女厕所之外,一般旧习均沿。部分农民在其住宅周围盖起男女厕所、室内置粪桶的旧习渐废。尽管现在大多数人家都在自家室内辟有卫生间,但是人们还是习惯出来方便。
灌溉农田灌溉,讲究水路,水从他人天边经过,不能另起新沟,有“过水起沟挖缺,来年百事冇得(me/dei)”之说;塘堰放水,遵“救苞不救草”、“救黄不救鱼”的俗约。旧习缝天久旱,众皆群集求雨。求雨时,数人前抬神像、后抬狗游行,中间有人每逢数步叩拜,每临一家门口,户户皆倾水于狗身。谓可求神降雨。此俗今废。
3.丧葬
罗田丧葬习俗一般有烧落气钱、烧亡者床上的垫草、竹垫和被絮,哭丧、收殓入棺、道士念经、唱道士戏、点七星灯、走礼、引亡人过奈河桥、跑水火炼、出殡、放路烛、撒买路线、入土、除灵、做七等程序。其中,较有特色的有三点:一是引亡人过奈何桥:在亡者屋外的空地上,搭上一座有3—5米长方桌、3—5张椅子和较长的白布等假设的一座奈何桥,由道士(法师)舞动白幡领头,亡者亲属跟其后在白布下穿梭护送亡者过桥。同时,鼓乐班边奏边唱,其曲调源于民间小调,凄凄惨惨,催人泪下。做七:即在亡者49天内的每个第七天(根据亡者家庭经济状况),有做一七、三七、五七、七七不等,都要请道士(法师)击鼓奏乐,诵经唱曲,为亡者超度灵魂。
老板收学徒,须介绍人出具“保字”,保证学徒人品端正,手脚稳当。
2、生活习俗
1.饮食、居住
食在黄冈,人们的主食多以米饭为主,有时也吃挂面。菜以新鲜蔬菜为主,辅以盐水腌制的咸菜和以辣椒面腌制的辣腐乳,再加上猪肉、家禽和鱼等荤菜。逢年过节或招待客人时也会做各种丸子吃。
花朝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用糯米粉和“软曲”(黄冈特产的一种野菜,音ruan qier<汉语拼音读法>)制成“软曲粑”。端午节时,用面粉炸“馓(sǎn
2.婚嫁
3.生老习俗
下篇:节日
(一)春节、元宵节
(二)清明节
(三)立夏节
(四)端午节
(五)中秋节
(六)重阳节
上篇:习俗
1、生产习俗
农业生产习俗
播种水稻是黄冈的主要农作物,俗称“稻谷”。农户浸谷物,一般先取少许谷物,置于神龛(kān)或灶台前,有的还点上香烛,观其发芽情况,以预测年成好坏。开始插秧之日,扯秧时,由主人先扯一把,谓之“开秧门”,撒秧把时,切忌丢到别人身上。传说秧把丢到别人身上,谓之“黄秧打印”,视为极不吉祥之兆。插秧时,还有打“秧鼓”、唱“秧歌”、送“秧茶”的。
店铺开张的那天,最忌讳赊账和借钱给他人,称为“未收先出”,财喜欠佳。每天午饭之前,还禁忌说“舌头”、“牙齿”、“噩梦”、“鬼怪”、“蛇神”、“老鼠”、“兔子”、“虎豹豺狼”之类,否则称为“放快”,相传是破口话,极不吉利。店铺经营时,门槛处不得坐站;柜台不得拍打。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花朝节)前,店铺出售纯白色货物时,要用红纸包扎或以红线缠绕,以示吉利。
至于宗祠、庙宇等建筑,一般由大宗大族的人承手修建,或由道、尼、僧等募捐修建。建筑其间,除了要贴上写着“××年生人宜避”的条子之外,还特忌妇女到场。破土动工和竣工的时候,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建筑样式多种多样,但结构均为大门、祭堂和安放主牌位的寝堂组成。
商肆习俗
在黄冈,无论对行商还是坐贾,均称“生意人”,当面多称“老板”。坐贾账房掌柜的多称“先生”,今称“经理”。
再说打糍粑。糍粑是黄冈人过年必不可少的美味,打糍粑也是黄冈人过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尽管制 作过程有些费力,但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制作糍粑,首先要蒸一锅黏黏的糯米饭。每当有人家打糍粑时,邻家的小孩们就都会闻风而至,多数也是冲着这香喷喷的糯米饭来的。蒸完糯米饭,就要趁热把糯米饭放到打糍粑特制的大石缸里,准备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打”糍粑了。打糍粑用的工具一般是半人多高、水瓶粗细的木棍。打糍粑时由三四个青壮年用木棍在糯米上碾压,直至糯米粒之间混沌一片,不分界线,然后四人合力,将糍粑举到案板上,再由一个人(通常是妇女)用擀面杖将糍粑擀成一张二三厘米厚的大饼,置于阴凉干燥处,待阴干后切块。这时的糍粑,不管是下肉面还是炸完蘸糖吃,都是美味无比、回味无穷,让人吃了还想吃。打糍粑是个技巧活,更是个体力活,在老家时,我看到别人打打糍粑打得热火朝天(封面左上照片),我也羡慕不已,在一旁跃跃欲试,可是刚一上阵,就感觉到打糍粑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每打一下都非常吃力,可是我又爱面子,只得坚持着打完了两轮,累得我胳膊疼了两天。
传统的婚嫁习俗有一定的程序:一般先行“相亲”;之后是“议聘”,男方通常先送去聘礼;最后是“完聘”,男方将议定的聘礼补足和请星命家推算的“龙凤帖”送去。龙凤帖送去之后,女方如没有异议,便按帖里标明的项目和日期各自做准备工作。
到了双方婚期,亲友盛服陪伴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出嫁前三天,饮食起居由亲邻姐妹相伴。出嫁之日,要吃“六个碗”,即六式菜肴,吃时由青娘母(即伴娘)相陪,临嫁前要拜别父母(拜四拜),要呜呜哭泣,意为哭点“目汁”(眼泪)留给兄弟做“家伙”(财产)。新娘上轿(或坐车、步行)前,新娘父亲或族老用“红花(即石榴)水”喷花轿,并说好话,如:“红花水,喷花轿,女儿(或新娘)嫁去夫人样。”新娘出家门后,不可回头。到夫家的路线也有讲究:不可择近路。要从东门或者南门而进,要在新郎家的地头宫前经过。有的新娘行嫁时辰相冲双方父母,则出娘家门时选冲夫家父母时辰;进夫家门时选冲娘家父母时辰。这样前后便要跨越两个时辰,而在路上又不可停住,倘若新娘到新郎家的路程不是太远,便要慢慢地走,要准确掌握这个时间,便要全仗伴娘了。进门前,夫家的人要避开,大门洞开,让新娘进房后,夫家的人才可出来。有闹洞房者;有不闹洞房者。不闹洞房者怕和新娘“相冲”,影响彼此运气。闹洞房者也和别地大同小异,多是斗笑耍闹,甚至有的闹到在新娘眠床上打扑克。说四句雅俗均有,以能诙谐而引起哄堂大笑者为佳。婚礼到闹洞房后结束。
建筑业生产习俗
一般建房,首先要请地仙(风水先生)看地和择吉日。破土动工时,要写上“××年生人宜避”的条子贴在近处,以祈“人安神乐”。基础垒平之后由地仙定准大门门向即行垒砖。正式动工之日,亲朋好友都要带猪肉、豆腐、糍粑、挂面、烟、酒或赫贺联前往祝贺,主人置酒设宴款待,这被称为“吃神福”。
架桁【héng】条(旧式房屋房梁上或门框、窗框等上的横木)之前,有“起梁”的习惯。梁树是偷来的,要求粗、直并一枝到顶。起梁时在梁树上挂米筛、剪子、镜子等物,并写一张“明镜高悬”、“吉星高照”之类的大红纸贴上,一边由“承行的”(建房主持人)站在屋脊,先撒“茶叶绿豆米”,然后一边向堂屋撒糖果饼子之类的食物,一边又说:“起梁,起梁,福禄进高堂”之类的恭贺话;一边再由两个人分别站在堂屋两边的墙上以绳徐徐拉上梁树。这时,观看起梁的人们就会去抢撒下的糖果等物。传说,这时借以向“梁神”叩首,为主人家送上祝福。
)子”吃。中秋节时,人们会做糯米粉汤圆食用。
住黄冈民居多坐北朝南,讲究前有向山、后有靠山。过去,比较富裕人家都盖瓦房,四周砌石齐窗,前沿砌白砂砖,水泥铺地,安三开或四开大窗户。现在,农村富裕了,普遍盖起三至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小洋楼,室内有上下水、建厕所,与城市居住条件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