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学一遍过教师用书·RJ语文4下第八单元正文文件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29古诗两首教材分析30西门豹教材分析第二课时附:教学片段32*夸父追日教材分析教学片断:师:小朋友,咱们不仅在课堂里学到过神话故事,还在课外书上接触到过许多神话故事,你能说出几个吗?生:我知道《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生:我知道《女娲补天》的故事。

生:我知道《后羿射日》的故事。

师:小朋友知道的故事可真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奇的故事,题目叫做《夸父追日》。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夸父是——生:一个人物的名字。

师:追就是——生:赶的意思。

生:“追”的意思就是追赶。

师:日就是——生:(齐说)太阳。

师:那整个题目连起来就是——生:夸父追赶太阳的故事。

师:让我们再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

师:读懂了课文的题目,你的小脑袋中有什么疑问,或是你想知道些什么?生:夸父是谁?师: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的一座大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夸父族的首领叫夸父,它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思坚强,气概非凡。

生: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而且它很热,我们人类根本不能靠近,夸父为什么明知山中虎,偏向虎山行?生:夸父有没有追到太阳呢?生:夸父是怎么追赶太阳的?师:小朋友真能干,紧紧抓住追日这个主要内容,提出了三个有价值的问题,徐老师反这三个问题做个归纳:1、夸父为什么要追日?2、夸父是怎样追日的?3、夸父追日的结果如何?接下来就让我们围绕这三个问题来学学课文。

语文园地八教材分析本次口语交际训练围绕本组的专题,以神话、传说故事会为主内容,这类训练,学生在学习三上《盘古开天地》时已有所涉及,有了一定的铺垫,再加上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应该有话可说。

本次习作是写想象内容,围绕“假如我会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展示孩子们的童心、童趣和梦想。

“我的发现”提供了八组16个词语,两两一组,意图是让学生从发现特点的角度区别形近字,增强独立识字的能力。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八单元教案-8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八单元教案-8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八单元教案三、再读理清文章脉络:1.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更加通顺,一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说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有些文章可以通过把课题补充完整的方法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上古时期,天塌地裂人类遇到灾难,女娲灭火造船,后来又找到五彩石,冶炼成液体把天补好了。

)3.指逐节读课文,边思考每小节讲了什么内容?指说。

师随机板书:天塌地裂人将亡灭火造船急救人找石炼石补天成四、写字:1.出示本课生字:隆塌露燃熊挣熄喷缺纯冶炼盆2.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现在离开课文这些生字朋友你还认识吗?指读。

3.记一记这些生字,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记住其中的某个字,交流识字方法。

4.选择“隆燃喷冶炼”五个字进行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体会神话故事语言的生动,能根据课文提纲和积累的课文语言,进行故事接龙式的课文复述。

一、回忆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女娲补天》,还记得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教师随机板书上节课共同完成的课文板书,即课文提纲。

二、第一节为例,深入学文,感受语言神奇和夸张:1.上学期我们还学过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你还记得一个怎样的盘古?是的,神话故事中神奇的语言夸张的写法,使盘古这个神话人物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女娲补天》中也有许多神奇和夸张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让我们拿起笔走入课文中,好好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一: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有多么可怕?谁来读?这句话哪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轰隆隆”中体会到响声的巨大;“ 震醒”中体会到地动山摇。

)4.交流二: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读到“熊熊大火”的时候,你的眼前浮现怎样的画面?什么画面给你印象深刻?齐读,齐声感叹“天哪,太可怕了!”5.如果要把这段故事讲给别人听,你觉得那些词语或者句子不能不讲?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轰隆隆太可怕了大窟窿深沟熊熊大火围困挣扎三、自由学习,交流印象深刻的词句“1.生自由读文体会,划下精彩语句待交流。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八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八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八单元教案29 古诗两首教材分析《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起头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

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

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牛郎织女》。

《嫦娥》这首古诗情感绵长幽怨,学生在情感上很难跟进,共鸣。

因此,本课目标定位为感受而非感悟,力图借助本诗和嫦娥奔月的传说让学生感受到古文化的瑰丽和神奇。

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释义、书空等方法认识“乞、霄、烛、晓”等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注意乞不能多横,晓右上部不要多点,霄雨字头要扁。

2、通过配乐、赛读、引读等途径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体会两首诗中欢乐和孤独的情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3、通过预习、拓展,结合资料袋等手段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4、阅读课前准备的民间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古诗,有感情背诵古诗。

难点:领会诗中抒发的情感。

课前准备1、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八单元学情分析基本程序教学调整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学生背古诗)经常把自己学过的古诗背给老师、亲人、朋友听一听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因为温故而知新。

2、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古诗两首》。

板书课题。

二、初读正音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要口到、眼到、心到,注意读准诗句中的四个生字。

1、指名读,主要正音:乞巧中乞音变,烛翘舌音、屏后鼻音等。

2、你发现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强调古诗中都含有民间故事)三、学习《嫦娥》过渡:这两首诗中,你觉得哪一首更难懂?让我们先走进《嫦娥》。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单元教案

25 宝葫芦的秘密教学目标1.认识“妖、矩”等7 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冲” ,会写“介、绍”等13个字, 会写“介绍、声明”等10 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童话的神奇,体会王葆的形象。

3.从奶奶讲的故事中选一个,展开想象,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离不开奇妙童话的陪伴, 请大家谈一谈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或童话人物。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 美人鱼、白雪公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童话是——宝葫芦的秘密。

有人知道这个故事吗?(看过动画片、看过书。

)主人公是谁呢?(王葆)是的, 这是著名作家张天翼写的童话故事,2007 年被拍成彩色动画电影。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 从字里行间去接触这个王葆, 看看宝葫芦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吧!(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 自学成果展示。

1.检查生字词。

识记生字词, 互相指读, 提醒同学注意哪个生字。

说说自己预习中的疑惑, 组内初步解惑, 解答不出的标注问号, 留作集体交流探讨。

2.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生字词识记;课文朗读; 解疑释难, 提出未解答的问题。

3.指名读生字, 新词。

着重指导: 规矩(j ǔ)撵(ni ǎn)拽(zhu ài)舔(ti ǎn)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乖、溜、葵、瘦” , 并且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乖” 注意和“乘”区分,第三笔是悬针竖。

“溜”是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留”的“丶” 不要漏写。

“葵”是上下结构, 下面“癸”注意最后一笔是“丶”。

“瘦”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叟”注意笔顺, “丨”要出头。

)三、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 说一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可以不费事、不操心地获得一切。

)2.通读课文,说说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

3.读喜欢的段落, 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 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一、复习故知, 导入新课。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教案(人教部编版)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教案(人教部编版)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童话之美”,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3篇课文。

文章运用拟人的手法和奇妙的想象,来表现人性的纯真、美好。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主要讲王葆对奶奶经常讲的宝葫芦的故事着了迷,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体现了童话故事的奇妙的想象。

《巨人的花园》讲的是巨人对待孩子们的态度的变化带来花园的变化的故事,告诉人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的道理。

《海的女儿》主要写了小人鱼为了不伤害别人,不仅放弃了爱情,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故事,体现了小人鱼的真善美的崇高品质。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目标宝葫芦的秘密(节选)21.认识2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正确读写2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关键语句,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4.自主阅读《海的女儿》,能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5.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巨人的花园 2海的女儿 2习作 2 能运用学过或读过的童话故事的写作方法,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

语文园地 2 1.回顾本单元课文,与同学交流阅读童话故事的感受。

2.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口头语”与“书面语”的不同,并尝试运用。

3.学习描写季节的不同方法,能照样子进行仿写。

4.积累名言。

25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目标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字,正确读写“介绍、声明”等7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依据已有的内容,发挥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真善美。

2.培养阅读兴趣,能按自己的想法创编故事。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拽、瘦”是翘舌音;“矩”读第三声“jǔ”,在“规矩”这个词中读轻声“ju”。

“撵”的声母是鼻音“n”,不要读成边音“l”。

“乖、葵、瘦”这三个字容易写错,在指导识记字形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以前掌握的方法帮助记忆。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第七八单元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第七八单元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七八单元]目录第七单元- 2 -单元说明-2-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3-21古诗三首-4-22文言文二则-8-23“诺曼底号”遇难记-11-24*黄继光-15-口语交际《自我介绍》-17-习作《我的“自画像”》-20-语文园地-22-第八单元- 25 -单元说明-25-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26-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27-26巨人的花园-32-27*海的女儿-36-习作《故事新编》-40-语文园地-43-第七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

《古诗三首》表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及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文言文二则》赞美了古人勤勉学习、坚持不懈的求学精神;《“诺曼底号”遇难记》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黄继光》展现了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英勇气概。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旨在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本,发现人物的品质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并能够受到人物品格的感染。

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的方法,侧重情感的体会。

本单元则侧重人物品质的感受:《“诺曼底号”遇难记》与《黄继光》的课后练习与学习提示,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说出从中感受到的人物口口质;“交流平台”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总结如何从语言和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旨在帮助学生学会从多个方面介绍自己。

三年级下册已经有过“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的练习,本次习作进一步提高要求,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自己的特点,比如外貌、主要性格、最大的爱好和特长等,并且以“写得像”作为评价标准,并引导学生听取家人意见,根据评价标准进一步修改习作。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八单元教案及拓展资料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八单元教案及拓展资料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八单元教案及拓展资料第八单元29、数星星的孩子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喜欢研究,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和用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0个生字。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字词卡片投影片教学过程第一节一、直出课题,提示“数”的读音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2.指三人读课文,分别读1~3段、4~5段和第6段。

说说这课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这课讲了张衡数星星的事。

)三、抓住重点词语,结合插图理解课文1.直插第六小段,知道这段主要内容。

问学生哪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然后指名读第六段,再说说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什么了,最后老师领读第六段。

2.学习一、二、三段。

(1)学习第一小段,体会夜空的美丽。

①出投影,内容是课文第一幅插图,即夜空的美景。

指名用书里的话说出夜空的美丽。

用投影出示这句话,指名读。

比较句子:“天空中有无数颗星星”和“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范读再指名读。

②看书里的第二幅图,用书里的句子说说谁在干什么。

③指名有语气读第一段。

(2)学习二、三小段,知道张衡和奶奶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看法。

①指名读二、三小段,找出奶奶和张衡说的话。

②指名读奶奶的话,说说为什么奶奶叫张衡“傻孩子”,“又”说明什么。

(“傻孩子”说明奶奶对张衡很疼爱,“又”说明张衡不止一次这样做。

)③指名读张衡的话,说说他说了几句话。

再指三人每人读一句并说出句意。

(第一句: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

第二句:星星不是乱动。

第三句:两颗星之间总隔那么远。

)帮助学生理解:张衡不仅数星星,也注意到了星星的运行规律。

④指名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