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实训心得体会
《几何尺寸与公差》学习心得

学习报告学习课程:几何尺寸与公差(GD&T)提高学习时间:2021.03.31学习心得:几何尺寸与公差是用来定义几何形状的零件和组件,以定义允许偏差可能在形式和规模的个体特点,确定特征间的允许偏差。
几何尺寸是零件几何形状的基本度量,结合相关标准定义,我们可以通过几何尺寸很直观的了解的零件的实际大小和形状。
而几何公差(缩写为GTOL)提供了一种全面方法,用于指定零件的重要表面和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检测零件以决定是否接受它,它们提供控制位置公差、形位公差、轮廓度、公差方向和特征不足的方法。
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是指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下偏差之差,它是容许尺寸的变动量,尺寸公差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
几个主要的公差分别是指:几何公差——严格上讲是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位置公差——零件上的点,线,面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与理想位置的允变动量;尺寸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零件的尺寸与公差是零件的关键特性,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控制,如果尺寸控制不好,会出现零件无法装配,装配间隙过大,装配应力过大,零件失效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尺寸公差是尺寸链的重要控制项,公差控制不到位或者控制不好,也会反应到最终的零件装配上。
无论是大的结构件,还是很小的非结构件,只有涉及到以其它产品的装配与配合就需要特别注重尺寸与公差。
尺寸与公差是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和重视的,同时生产与制造人员也高度重视,通过自己在现场的是实际监控以及零件的质量表现,及时反馈零件尺寸设计的合理性。
在项目工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为尺寸链不合理而导致的零件不合格问题。
比如某暖风芯体的隔板,由于隔板R角尺寸不合理,尺寸公差不合理,导致隔板在与水室装配后匹配间隙过大,大于要求的上限值,从而导致后续的钎焊质量差,出现漏焊等焊接缺陷,从而导致零件发生内漏,零件制热性能变差,导致空调不制热。
供应商最后通过提升公差等级,调整R角尺寸顺利解决了该问题。
公差培训总结范文

公差培训总结范文Attending a tolerance training program was an enlightening experience that not only expanded my knowledge but also deepened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precision in various industries. 参加了一次容差培训课程是一次启发性的经历,不仅扩展了我的知识,还加深了我对各行业精准度重要性的理解。
Through the training, I learned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tolerance in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nd how it can affect th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of a product. 通过培训,我了解到在制造过程中容差的重要性,以及容差如何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One of the key takeaways from the training was the need for clear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different departments to ensure that tolerance levels are met and maintained throughout the production process. 培训中的一个关键经验教训是需要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清晰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达到并维持容差水平。
Moreover, I was able to gain practical skills and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and controlling tolerance in various components, whichwill be invaluable in my future work endeavors. 此外,我学到了在各种零部件中测量和控制容差的实用技能和方法,这对我未来的工作将是非常宝贵的。
公差课程设计实训总结

公差课程设计实训总结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公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公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公差的概念、性质和分类,掌握公差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公差知识进行尺寸设计和控制,能够使用公差符号和公差带表示尺寸公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公差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公差的基本概念、公差的计算方法、公差的应用和公差的设计。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公差的基本概念,包括公差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第二章:公差的计算方法,包括基本公差的计算、组合公差的计算和极限公差的计算。
第三章:公差的应用,包括尺寸公差的设计、位置公差的设计和形状公差的设计。
第四章:公差的设计,包括公差的选择、公差的分配和公差的控制。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方法如下: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公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公差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公差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资源如下: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公差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公差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多媒体资料:制作公差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设备:准备公差测量和实验所需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和平时成绩。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金工实习心得,公差心得

满怀着期待与恐惧,开始了为期一周的金工实习训练。
期待,因为作为一个工科生,理论结合实践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而金工实习训练这个平台恰好能让我真正意义上的动手操刀,通过接受工程实践训练,为今后的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等课程建立实践基础。
恐惧,则是由于第一节课老师对我们进行的教育让我认识到金工实习的艰辛。
一是只要稍微的操作不当就有可能酿成事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聆听老师对金工实习训练课程的讲解以及认真细心的实习训练。
二是训练要求我们要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流汗不流血不流泪,在父母的惯养下,我缺乏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从小就没有培养一种吃苦的意识,所以尽管实习训练的工作量没有很大,却足以让我产生恐惧。
金工实验,让我的心智成熟了不少。
在实验室里,我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实习守则和安全技术规范,提高爱护公共财产的自觉性,定期清理机床场地。
正是因为指导老师对我们每一位实习学生都严格要求,我才得以逐渐培养综合工程素质,这对今后我进入社会从事工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进入单位工作,没有了像指导老师一样不厌其烦强调工作安全的重要性和将工作完全示范的引路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一颗认真的心去观察、去学习。
现在的社会充满了无数的未知数,我们要具备胜任未知挑战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有所突破,水平有所提高。
每天在规定的实习时间里,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让我觉得时间过得紧凑而充实。
虽然有时候的任务很艰巨,但是咬咬牙都挺过来了,现在回头想想,才发现没有白吃的苦,没有白流的汗。
只有自己去经历、去体验,才能从中收获、成长。
感谢实习周,我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我相信,这对今后我的职业生涯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实训周的第一天所进行的实验内容。
我们小组进行了第一和第四个项目。
第一个项目是N面上V轴孔的测量。
这个实验总体上是易操作的,检测的原理也较为简单,我们小组顺利在极为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实验。
第四个项目是箱体上的平行度测量,我们在这个项目上花费了很多的时间。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一点体会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一点体会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有一些体会,希望可以与大家分享。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但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是远远不够的。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测量实验,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际的工作中,测量工作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测量项目,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我们还可以将学生安排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与工程师一起合作完成测量任务,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的工作中,测量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工程测量实践,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实际的测量工作中去,通过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工程测量项目,让他们面对真实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实践来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测量技术的探索和研究,让他们发现测量技术的魅力和应用前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创新实验和项目,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5

公差实验心得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一周的公差综合实训就结束了。
这一周以来,在老师有条不紊的安排之下,全班同学都把实训任务顺利地完成。
公差综合检测实验是对机械精度单项检测内容的巩固和提高,也是对形位公差项目检测的补充。
实验中要求从读图开始,理解图样公差,确定检测方案;掌握工具,量具选择与应用;掌握各项检测项目的误差分析及合格性评定。
这次实训主要内容是对一个箱体零件的检测,一共需要完成八个公差项目的测量,由于实验器具有限,在保证每组学生做实验时有器具实用,老师把我们分成两批来做实验,一批上午做,一批下午做,而且合理地安排每组学生做不同的实验,保证每组实验器具不冲突。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在做实验一N面上Ⅴ轴孔Φ64J7测量,需要用到千分尺还有指示表,但是在测孔的的公差的时候,我们发现指示表不灵敏不能正常使用,经过我和其他两个组员的讨论后,把指示表从摇杆力伸出一点,再调试指示表上面的旋钮,使小指针回到了第一小格,指示表终于可以正常使用。
但是,又一难题困扰着我们,事实上,我们左右摇摇杆很难找出大指针顺时针最大为位置,不过在不断尝试以后掌握了方法,慢慢左右摇摆最终找到最大位置。
最后测得大部分偏差都是正值,可能是器具用久了,孔不断增大的缘故吧。
在做实验二公共轴线Ⅲ与Ⅳ的中心距66.25±0.037mm测量的时候,我们都异常兴奋,因为听说这个实验测量最简单,大家都提起精神来,最兴奋的就是有个电子卡尺,把它卡在两根芯轴之间,电子卡尺直接显示尺寸。
在箱体上插入两根芯轴,再用电子卡尺卡住两根轴,读出电子卡尺示数。
不过还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因为芯轴和孔有一定的缝隙,如果用力把两根芯轴卡住会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中心距变小。
在做实验三N面的平面度误差测量时,我们需要用到大方箱,表架座还有指示表。
大方箱不是一般的重,两个人搬它过来的时候还有点吃力。
这是平面度误差测量,我参考了互换性书本上的资料,有四种判别准则,三远点法;三角形准则;对角线法;交叉准则。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一点体会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一点体会公差是指在制造产品过程中容许存在的尺寸偏差范围,是实现产品标准化、精度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技术测量是指利用各种测量工具和方法,对产品的形状、位置、尺寸等进行准确测量的过程。
公差与技术测量是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也是机械设计和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公差与技术测量的课程中,既要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实践操作。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公差与技术测量的实际应用,培养实践操作技能,从而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关注标准和规范公差与技术测量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是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内容,熟悉标准和规范的应用方法,从而培养标准化意识和规范操作能力。
三、强化思维训练公差与技术测量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和机械基础知识,师生可以通过授课讲解、课堂练习、模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四、鼓励实践创新公差与技术测量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改进设计方案、优化测量方法等探索实践创新。
学校应该提供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场地,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增强教师队伍建设公差与技术测量的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践经验,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学校应该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公差与技术测量是机械设计和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既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关注标准和规范,也需要强化思维训练,鼓励实践创新,增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服务。
公差实训报告范文

公差实训报告范文一、要钳工实训报告时间匆忙,岁月流梭,转瞬为期两周的金工实习结束了。
在实习期间虽然很累、很苦,但我却感到很欢乐!由于我们在学到了作为一名钳工所必备的学问的同时还熬炼了本人的动手力量。
而且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宏大的诗人—李白那一名言:只需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真正内涵!我们实习的第一天看了关于金工实习的有关的学问与我金工实习过程中的留意事项的碟片。
看到那飞转的机器、飞溅的铁花,令我既担忧又感动。
担忧的是,假如那飞转的机器隆隆声让人心惊肉跳和那鲜红的铁花四处飞溅的发出刺眼的的光线令人眼花缭乱;感动的是,等待了将近一年的金工实习就要开头了。
这是作为同学的我们第一次进入工厂当令人敬重的工人,也是第一次到每一个工科学子一试身手的实习基地。
我怎样会不感动万分呢?两个星期,短短两个星期,对我们这些工科的同学来说,特殊作为中国石油工业大市的高校学子是多少的珍贵。
由于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绝好机会,又将全面地检验我们学问水平。
我暗暗下定决心:我会做得最好的!金工实习是机械类各专业同学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同学在金工实习过程中通过独立地实践操作,将有关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学问、基本工艺方法和基本工艺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的,进行工程实践综合力量的训练及进行思想品德和素养的培育与锻练。
金工实习是培育同学实践力量的有效途径。
又是我们高校生、工科类的高校生,特殊是处于石油工业大市的高校的机电学院的同学的必修课,特别重要的也特殊有意义的必修课。
金工实习又是我们的一次实际把握学问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我们会感遭到车间的气氛。
同时也愈加感遭到了当一名工人的心情,使我们愈加糊涂地熟悉到肩负的责任。
这次我们金工实习的次要任务是当一名钳工。
通过碟片的演示和老师的讲解。
我最终明白了什么是钳工。
同时也懂得了为什么有人说“当钳工是最累的!”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零件的加工、拆卸和修理等工作。
与机械加工相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但是可以完成机械加工不便加工或难以完成的工作,同时设备简洁,故在机械制造和修配工作中,仍是不行缺少的重要工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差实训心得体会篇一: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6通过这次的实训,才真正了解到,一次测量实训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将要做的工作做好。
只有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我么团结起来,什么困难都不再是困难了。
另外这次实训也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化了友谊,将原本的一些“陌生人”联系的更紧密了。
当然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闹得大家都不愉快,各有各的方法和见解,但是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沟通,错误的一方也不那么的固执,对的一方也不那么的显摆,忘记了昨天的不愉快,迎接新的朝阳。
当然也相信学校让我们实训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每个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怎样熟练的使用各种仪器,并且能够单独的完成一项工作,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后进行轮换,以达到共同进行的目的,而不是单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在这一点上我们本组是做的很认真的,每个组员都分别进行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组数据,对实验数据都是在现场进行计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没有对上一步的检核,绝不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做到步步有检核,因为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人为误差的出现,更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避免测量的不准确还要进行重测。
即使重测,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
我们深知搞机械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耐心、毅力和做事严谨的态度。
所以我们一直在克服以前的缺点,一步一个脚印的想前迈进。
其实这次的实训中,通过老师的辅导和自己的思考,我对实验数据处理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总结。
例如,在测量N面上V轴孔的直径的实验中,我们小组刚开始时测量的数据全部是负数(数据依次为-,-,-,-,-,-),但通过我们的思考和老师的指导我们认识到了我们的错误,孔的使用工程只会让孔的直接变大,所以我小组认真审核完实验过程后又重新做本实验,在准确的读数后得出了合理的实验数据。
再例如,在N面平面度误差测量实验中,我们小组采集的第一组数据出现了很大的差值,我们小组马上停手进行讨论并询问老师,因为差值超出了误差范围,所以我们应该是在调基准的环节出现了错误,发现错误后我们迅速重新调整了基准再次测量,这次取得的数据比较上次的合理很多并且在误差范围内。
在我们去完9个点的数据后(数据依次为0,-6,-2;-41,-44,-48;-3,+2,-3),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发现N面是一个中间凹陷的平面。
之后我们又测量了这几个点周围点的数据,发现小范围内点的数据变化并不大平面还是较平的,整体表面是中间凹陷,而且此平面和它下边的较大平面不平行。
这些仅仅是我们所做实验中的几个列子,每个实验都数据分析的过程,我们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总能得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我觉得这个探索过程对我们开阔思维非常有帮助。
从这次实习中我也总结出了几点来避免较大的误差,例如:一、水平仪要紧靠被测表面,尽量避免晃动,有晃动时,应等待水泡静止时再读书,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二、在读取数据时,每位成员都要细心,既要看得准,还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果的报废;三、选测量点也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四、团结就是力量,纪律才是保证经过每个组员的团结工作,在我们组的同学交流测量中的经验时,大家感觉收获都很多,大家都感觉到调基准工作也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误差的大小。
大家也觉得正确使用测量器具也很重要,还有就是我们要有一颗爱护仪器的心,对所用的仪器要精心呵护,在学校如此,走上工作岗位后更要如此,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得麻烦。
通过互换性实训,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科学的处理数据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一次实训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从这五天的测量中,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几个重要的人生的道理:一、每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对待一件事,就要坚持不懈的关注它,并且要有耐心,要认真,保证它的顺利完成,不出现差错;二、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和总结,这样可以更好的去适应和更快的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适应环境的改变,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适应原本我所不能适应的一切;三、每个人都应培养团队精神。
没有团队精神的话,一群人在一起就会一盘散沙,不会互相照应、互相配合、力使不到一处,这样的一群人战斗力是很弱的。
就像一群人和另一群人打架一样,其中一群人人多、无团队精神、各顾各的,另一群人少、有团队精神、互相照应、配合,那帮人能打赢是可想而知的。
团队精神的有无,决定了团队的战斗力的强弱,决定了团队的强弱。
以下是我们小组对每个实验操作过程的总结:实验一:这个实验中我们觉的最重要的是量表的校对和读数。
首先量表到标准数值上边校准调零这个一定要准确才能保证后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其次就是测量时的读数一定要精确。
实验二:这个实验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测量读数,一定要准确的读数。
要多取几组数据,这样可以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实验三:这个实验中最难的是调基准。
我们小组之前使用调整观察4个点来调平,但多次尝试后,感觉这个方法比较难达到平衡。
之后我们选择使用调整观察3点的方法来调整,很快我们就调好了基准。
实验四:这个实验的重头戏也在调整基准,而且反复多次多方位的调整基准,实验过程比较繁琐,需要有耐心,更需要认真。
这实验采集的数据也比较多,而且a,b点的对应也需要注意。
实验五:这个实验的重点再水平仪的使用与读数,一定要规范使用,认真读数。
实验六:这个实验比较难的也是调基准,水平仪的使用和支承的调整一定要协调,这样可以更快的调整好基准。
之后的测量中注意指示表的使用和读数。
实验七:这个实验难点同样在调整基准,方法和前面的几个实验类似,调基准时一定要注意小组人员的分工配合和协调。
还有在取数据时一定要取到最大和最小的两个值。
实验八:这个实验室众多实验中工作量最大的实验,不管是调基准工作、测量工作还是计算工作。
调基准还是一个重要的主要的工作,基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数据和结果。
本实验结果的精度要求很高,所以在测量读数时需非常谨慎。
实验的计算也比较繁琐,需要认真耐心。
篇二: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2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一个星期的“公差综合检测实验”实训完成了,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通过这次实训,在老师的指导和跟小组成员的讨论协作下,我了解很多仪器以及它的使用方法,学会了各种公差的检测,认识到了学习互换性的作用,并与其他小组成员顺利的完成老师给的任务。
同时,通过这次实训,也培养了我认真、严谨和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这对我的学习有很大的启发。
我相信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实训。
这次实训,我们总共做了八个实验,都在一个箱体上完成。
每一个实验都是经过每个小组成员认真思考和讨论后再去检测的。
因此,这不但考验个人的动手能力,还要求团队具有协作精神。
实训中,我们却遇到了很多问题,在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检测试验中,其实都蕴含着很多考验着人的细心和耐力的细节因素在对孔内径测量的实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内径量表。
在测量前中要也是关键的一点便是内径量表的调零,因为若不能准确调零,将影响整个实验的测量结果。
内径表的调零是在已经调好大小的千分尺上进行,先将压头一侧紧靠到千分尺内,再将另一端放进去。
调零时需要一边摆动内径表一边观察指针变化,当指针摆动到极位位置时,将刻度盘上的零刻度线调到这个位置,调零完成。
接着,我们便开始测量孔径。
很快,我们便测得一组数据。
但当我们拿去给老师检查的时候,老师并不满意。
因为,我们得到的数据中存在很多诸如“-12um”“-17um”这样的负数。
老师解析说,孔在多次使用的情况下只会越变越大,不可能会出现如此多而大的负偏差,说明我们的测量方法存在错误。
我们便回想刚才的测量方法,分析可能会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首先,我们将内径表重新放到千分尺上校准,零刻度线处刚好是指针偏转的极位位置,排除了调零时偏大的可能性。
接着,我们还分析到,可能是测量时没有多次摆动内径表,测量的并非直径,导致结果偏小。
基于这种可能,我们有认真测量了一次,这次我们尽量充分让内径表在孔内摆动。
果然,这次测量的结果中只出现一个很小的负数,老师也肯定了我们的测量结果。
掌握了方法,我们便很快的测得了各自的数据,完成该次试验。
在平面度的测量实验中,我们用到的主要仪器是指示表。
通过指示表在平面上测得九个点,通过比较其差值来评定平面度误差。
评定方法包括三远点法、三角准则法、对角线法和交叉准则,我们使用的是三远点法。
在测量之前重要也是必须要做的一步是调节基准,因为,如果基准没调好,之后所做的一切可能都是白费的。
因此,调节基准在每个实验中都马虎不得。
本实验中,我们是通过支撑箱体的三个千斤顶支承座进行基准调节的,目标是使平面的对角点位置平面水平。
一开始,由于没有掌握方法,盲目地调节,总是调不平,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一点进展都没有。
我们测得的第一组数据是“-37、0、-3、+15”,老师说相差太大,不行。
老师在了解了我们的调节方法后,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建议;每次调节后,同时测量四个点的数据,将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在决定调节那个支承。
我们听了老师说建议后,又重新去调节,很快,我们便将基准调节好,将差值控制在 20um之内。
调节好基准,因为之前对指示表有了一定的认识,测量数据便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
通过这次试验,我深刻的体会到,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该有个充分的规划,仔细分析事情,不能盲目进行,这样方能事半功倍。
在进行轴线对基面垂直度误差测的实验中,我么使用的主要仪器包括框式水平仪和指示表。
我是第一次接触水平仪,其使用原理是利用水平仪上水准器泡的移动来测量被测部位角度的变化,当水平仪倾斜一个角度,气泡就向左或向右移动,根据移动的距离(格数)判断被测工件的直线度,平面度或垂直度误差。
了解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后,还要明白整个实验的原理。
该实验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方箱来模拟基准,这在之前的实验中是没有使用到的,对我来说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在进行实验时,要多加思考,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让实验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我们组进行的最后一个实验是螺孔的位置度误差测量。
这个实验可以说是几个实验中最为繁杂的一个了。
实验使用到的仪器有千分尺、直角尺和高度游标卡尺,其原理是依据“测量坐标值原则”进行行为误差检测,。
因为本实验中要测量多个数据,且使用到多个零件,所以我们分工合作,以提高实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