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教案
《移多补少》教案

《移多补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能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移多补少的概念及意义。
2. 移多补少的操作步骤。
3. 移多补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移多补少的概念、操作步骤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移多补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移多补少的方法。
2.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移多补少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移多补少的案例素材。
3. 练习题。
4.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小组讨论和操作。
教案内容依次类推,提供后续章节的详细教学设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平性问题,引入移多补少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移多补少的定义和操作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移多补少的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其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移多补少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移多补少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有关移多补少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移多补少的概念和操作步骤。
3. 分析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移多补少解决。
八、拓展与应用1. 让学生思考移多补少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社会学等。
2. 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鼓励学生将移多补少的理念应用于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九、课后作业1. 设计一些有关移多补少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三年级数学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教案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教案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教材分析:移多补少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以相差关系为基本数量关系应用题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对于相差关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已较好地掌握。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移1差2的道理;理解掌握移多补少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主要是相差数2;此外还有平均数-小数、大数-平均数);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设计理念:1、应用题教学中组织主题式课堂活动,有利于提高应用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数学问题,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从而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数学模型,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
也有利于教师活用好教材,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2、为了突出让学生理解移1差2的道理;理解掌握移多补少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这一重点,开始让学生通过设想8个图书架分两行摆设的不同方法,既渗透极限思想,又解决了问题。
再通过动手操作,最终探究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然后在理解掌握解题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答鼓励不同的思维方法。
通过变式练习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移多补少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检验学生的活学活用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难点:理解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每生10个圆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规律:1、教师请每个学生各自数自己信封里的三角形,发现同桌两人的颗数不一样。
于是教师趁机问:怎样才能一样多呢?这时学生出现了三种解决方法:多的拿走。
少的加几颗。
多的给少的。
2、教师接着问:如果总数不变,应该选哪种方法?就请大家一起来移一移。
移多补少应用题

移多补少应用题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1、三(2)班第一小组有图书13本,第二小组有7本。
第一小组借给第二小组几本,两组图书同样多?
2、两辆卡车运洗衣机,第一辆车装16台,第二辆车装28台。
从第二辆车搬几台到第一辆车,两辆卡车装的洗衣机才同样多?
3、三(1)班有学生49人,三(2)有学生35人,要使两班人数相等,必须从三(1)班调多少到三(2)班?
4、甲打字员要打一份27页的书稿,乙打字员要打一份15页的书稿。
甲打字员给乙打字员多少页,两个打字员的打字页数同样多?
5、水果店有两箱橘子,第一箱重37千克,第二箱重31千克。
从第一箱取出多少千克放到第二箱,两箱橘子同样多?
6、食堂里有两袋米,第一袋比第二袋重30千克。
从第一袋倒多少千克到第二袋,两袋米才同样多?
7、食堂里有两袋米,从第一袋倒15千克到第二袋,两袋米同样多。
原来第一袋比第二袋多多少千克?
8、三(4)班第一小队有图书13本,借给第二小队3本,两组图书同样多,第二小队原有图书几本?
9、小方有邮票10张,小林送给小方4张,两人的邮票张数同样多。
小林原来有邮票多少张?
10、小猴和小兔一共摘苹果16个,小猴说:“把我的苹果给你2个,咱们的苹果个数就一样多。
”小猴和小兔原来各有几个苹果?
11、三(4)班第一小队有图书13本,第二小队有图书7本,第三小队4本,怎样分配三组同样多?
12三(1)班45人,三(2)班42人,开学后转来7个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班的人数相等?。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两数同样多的实际问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两数同样多的实际问题》教案教学内容:二数上册教科书第6---8页例3 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⑴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习题。
⑵培养学生剖析和解决问习题的能力,开展思维的灵敏性和敏捷性,领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领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教学难点:探索理解移多补少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习题,引发思考。
出示例3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师:根据这2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习题?看茄子教师也给我们提出了问习题(课件呈现)师: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怎么办?二、操作思考,解决问习题。
⑴ 引导操作(1)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圆片,跟着教师一起动手摆一摆。
小军有8个,在第一行摆8个红圆片。
这8个表示谁的?(板书:小军)芳芳有12个,在第二行摆12个蓝圆片,注意摆的时候要一一对应地摆整齐。
这12个十芳芳的。
(板书:芳芳)(2)看着圆片图,你知道了什么?想一想,怎样用虚线分一分,就能一眼看出多4个或少4个的?边指边说:这儿的8个是和小军同样多的,这4个是比小军多的。
用铅笔替代虚线把你的圆片也分成这样的两局部。
(3)我们知道了小军比芳芳少4个,芳芳比小军多4个,也就是相差4个(板书:相差4个)。
现在两串彩珠不雷同,怎样让两串彩珠同样多呢?(出示:不雷同→同样多)请大家想一想,先动手摆一摆,移一移,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看看谁想的规定多。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⑵ 报告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摆成“同样多”的方法。
(1)小军的添上4个,就和芳芳同样多。
追问:为什么添上4个就同样多?谁再来说说怎样让小军的彩珠和芳芳同样多。
师:相差几个,少的添上几个就同样多。
(板书:添)(2)芳芳的去掉4个,就和小军同样多。
追问:为什么去掉4个就同样多?谁再来说说怎样让芳芳的彩珠和小军同样多。
师:相差几个,多的去掉几个就同样多。
(板书:去)(3)把芳芳的移2个给小军,两串彩珠就同样多。
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教学设计及评析

《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教学设计及评
析
慈溪市长河镇中心小学励旭旦
教学内容:《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
教材分析::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是第六册教材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节新课,它编排在几培求和、几倍求差、和等分、差等分应用题之后,是一个独立的例题。
这类应用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是以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应用题为教学基础。
因此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关键是找到移动个数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学好这一节内容,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思路:上课一开始,我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拔河比赛引入新课,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积极地参与尝试探究活动。
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经验,提出猜想,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引发学生深入探究。
新课展开中,让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合作交流来探究新知的,让他们在问题情境中明确研究的目标,设计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探究移动个数与什么有关。
第二步探究移动个数与相差个数有怎样的关系。
这两次探究活动,都是先让学生独立操作,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潜能。
接着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过程以及自己所发现的问题,从而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希望能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并在分组讨论、集体交流中,会说,会听,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设计及评析:。
三年级奥数-移多补少问题

移多补少问题练习三1、小华有10张画片,小红有4 张画片。
小华给小红多少张画片后,她俩的画片张数相等?2、哥哥和弟弟各有一些巧克力,哥哥比弟弟多8块,要使两人的巧克力一样多,哥哥应给弟弟多少块?3、两棵树上各有一些小鸟,如果从第一棵树上飞出4只小鸟到第二棵树上,那么两棵树上的小鸟就同样多。
第一棵树上的小鸟比第二棵树上的多几只?4、小芳有15多花,她给小明3朵后,两人的花就同样多。
小明原来有多少朵花?5、甲、乙两筐都有一些西瓜,从甲筐中取出4个放入乙筐后,甲筐的西瓜还比乙筐多3个。
甲筐原来比乙筐多几个西瓜?6、甲、乙两筐都有一些西瓜,从甲筐中取出6个放入乙筐后,甲筐的西瓜还比乙筐少2个。
甲筐原来比乙筐多几个西瓜?7、一个两层文具盒,共放了12枝铅笔,从上层拿出2枝放到下层,两层铅笔的枝数就同样多,原来下层有多少枝铅笔?8、红盒子里有52个玻璃球,蓝盒子里有34个玻璃球,每次从多的盒子里取出3个放到少的盒子里,拿几次才能使两个盒子里的玻璃球的个数相等?9、书架的上层有25本书,下层有27本书,爸爸又买回10本书,怎样放才能使书架上、下两层的书同样多?10、甲、已两筐各有西瓜20个,从甲筐取几个放入乙筐中后,乙筐就比甲筐多8个,甲筐现有多少个西瓜?11、两筐水果共50千克,如果从第一筐取出6千克放入第二筐中,那么第一筐还比第二筐多2千克,两筐原有水果各多少千克?12、甲、乙两筐共有苹果91千克,从甲筐里取出4千克放到乙筐里,结果甲筐的苹果比乙筐少3千克,求甲、乙两筐原来各有苹果多少千克练习四1、天空中飞来了两排大雁,前排有6只,后排有10只。
怎样才能使两排大雁的只是相等?2、两篮鸡蛋,第一篮比第二篮多16个,从第一篮拿出几个放进第二篮,两篮鸡蛋的个数就同样多?3、爸爸买来两箱梨,第二箱比第一箱轻8千克,爸爸要从第几箱里搬出几千克到第几箱,两箱的梨就一样重了。
4、明明有12块糖,给妹妹3块后,两人的糖就一样多。
移多补少

移多补少问题【典型例题】一、已知两份不等的物品,求怎样移动才可以使两份物品一样多1. 有两行圆片,第一行有9个,第二行有5个。
要使两行的圆片同样多,应从第一行拿几个到第二行?2. 有两行红花,第一行有8朵,第二行有l4朵。
要使两行花的朵数同样多,应从第二行拿几朵到第一行3.有什么办法使两行的苹果数相等?4.左边有6个气球,右边有8个气球,要让两边的气球个数相等,应从右边拿几个到左边?5.男孩有5个香蕉,女孩有9个香蕉,女孩再给男孩几个,他们俩就一样多了?6.小猴子有8个桔子,小松鼠有2个桔子,小猴子再给小松鼠几个,他们的桔子就一样多了?小结:先求相差几个,在将相差的几个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需要移动的物品二、已知一份物品的个数和移动几个可以使两份物品一样多,求另外一份物品?1.第一行:第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第一行移3朵到第二行,两行的就同样多.第二行应画()朵 .2.第一行:第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行移2个到第一行,两行的就同样多.第二行应画()个.3.从第二行里拿2颗桃子放到第一行,这时第二行比第一行少l颗,第二行有多少颗桃子?第一行:第二行:4.从第二行拿3个◇到第一行,这时第二行的◇还比第一行多2个,第二行有多少个◇?第一行:第二行:5.第一行有4个圆片,第二行在给第一行2个圆片就可以使两行一样多了,求第二行有几个圆片?6.女孩有3个苹果,男孩再给女孩2个苹果,他们就一样多了,求男孩有几个苹果?7.小军有4块糖,小芳再给小军三块,他们的糖就同样多了,小芳有几块糖呢?8小鸟捉了10条虫子,若是给大鸟2条虫子,他们就一样多了,求大鸟抓了几只虫子?小结:移动个数的2倍就是相差的个数,求多的一份就用加法,求少的一份就用减法三、已知两份物品相差的个数,求怎样移动才能使两份物品一样多?1.两只小兔采蘑菇,白兔比灰兔多采了8个蘑菇,白兔送给灰兔几个蘑菇后,两只兔子采的蘑菇就同样多了?2. 欣欣比红红多l0个红桃,欣欣送给了红红2个后,欣欣还比红红多几个?3.小兰比小力多了4本书,小兰给小力几本书,他们的书才一样多?4.红红的苹果比丽丽的多8个,红红给丽丽几个后,她俩的苹果就同样多了呢?小结:将相差的个数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需要移动的物品个数四、求两数相差多少已知移动几个可以使两份物品一样多,求两份物品相差个数。
高斯小学奥数含答案三年级(上)第03讲移多补少与等量代换

J 第二讲 移多补少与等量代换 A i\ I } h 羊皮换稱咐 2帐羊皮换】头 我妲用1头赭换 你的5只鸡,启么样? 2 -Z 不行.我只想甫L 1 fcl " n ?只鸡换i 张羊罰别刁 我不更 •护 kJ J/ 中 做移多补少的题目,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于画线段图,画图能给人一种直观的感觉,ooooooooooo o oo(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行比第二行多 .(2)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行给第二行才能使第一行与第二行一样多.(3)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行给第二行才能使第一行比第二行多2个.(4)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行给第二行才能使第二行比第一行多2个.分析:动手试试,移动下,弄清开始时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个?练习1阿呆和阿瓜分糖果,开始时阿呆有14个,阿瓜有4个.后来阿呆给了阿瓜6个,这时谁的糖果多?多几个?例题2小高和墨莫分别有一些巧克力,小高比墨莫多10块.(1)小高给墨莫8个,这时谁的巧克力多?多几块?(2)小高给墨莫多少块才能使两人的巧克力一样多?(3)要让墨莫的巧克力比小高多4块,需要谁给谁巧克力?给几块?分析:可以画出增减示意图表示下给的过程?练习2一开始田鼠爸爸比田鼠妈妈多11块宝石,要让爸爸比妈妈多3块宝石,需要爸爸给妈妈多少块宝石?例题3开始时卡莉娅比萱萱多30张高思杀卡片.每次卡莉娅给萱萱3张.(1)给几次才能使两人的卡片一样多?(2)给几次才能使萱萱比卡莉娅多12张?分析:能不能先算清楚一共给多少张才能使两人的卡片一样多?或者萱萱比卡莉娅多12练习3刘老师有两盒糖果,红盒比蓝盒多 30粒糖,每次从红盒取5粒糖放到蓝盒,取几次后两 盒糖的粒数就同样多?之前例题中的移多补少基本上要借助于画图,画图是表示数量关系非常直观的方 法•除了画图之外,用简洁的语言来表示数量关系也十分重要•下面我们来看看等量代换 的相关题目,同学们要用简洁的语言来表示数量关系.等量代换的思想是解决应用题时的常用技巧之一,在使用等量代换时,一般从问题开 始分析.例题4体重大比拼:(1) 4只小狗=8只小猫,那么5只小狗等于多少只小猫的体重?(2) 2只小狗=4只小猫,1只小猫=2只鸭子,那么12只小狗等于多少只鸭 子的体重?(3) 3只小狗=4只小兔,5只小兔=7只小鸡,那么12只小狗加4只小兔等 于多少只小鸡的体重?分析:第(1)、(2)问中利用等量代换中的倍数关系,找清楚(3)问中能否将12只小狗加4只小兔变为全是小兔?例题51只兔子的重量加上1只猴子的重量等于8只鸡的重量,3只兔子的重量等于 9只鸡的重量,那么1只猴子的重量等于多少只鸡的重量?分析:1只兔子等于几只鸡的重量呢?再分析出猴子与鸡的重量关系?例题6已知所有大鸭子的重量均相同,所有小鸭子的重量均相同.3只大鸭子和2只小鸭子共重1只小狗等于几只小猫?第7头大象和10头长颈鹿重量相等,那么 40头长颈鹿和多少头大象重量相等? 练习①分析:能否将题目中的条件列出来?通过倍数关系将题目中都变为大鸭子或者小鸭子?求出大小鸭子各几千克?三藏西天去取经,一去十万八千程.每日常行七十五,问公几日得回程.这是明朝数学家程大位编写的趣题,收录在他的数学名著《算法统宗》里•诗中的三藏指的是唐朝高僧玄奘.因为他被人们认为是唐朝第一高僧,所以又被称为“唐僧”.他受唐太宗李世民派遣,到印度钻研佛教典籍,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 《西游记》里的唐僧便是以这位高僧为原型的.本题的意思是说:唐僧去西天取经,一共走了十万八千里.已知他每天走七十五里,问一共走了多少天?同学们,你们知道该怎么算吗?作业1. 阿呆有20个西瓜,阿瓜有48个西瓜,(1)阿瓜给阿呆多少个西瓜后,阿瓜和阿呆的西瓜数相等?(2)阿呆给阿瓜多少个西瓜后,阿瓜比阿呆多32个?2. 一开始阿呆比阿瓜多87个西瓜,要让阿呆比阿瓜多3个西瓜,需要阿呆给阿瓜多少个西瓜?3. 小高给萱萱28个苹果后,(1) 小高和萱萱一样多,问之前谁多?多几个?(2) 小高比萱萱多10个,问之前谁多?多几个?4.用3个鹅蛋可换9个鸡蛋,2个鸡蛋可换4个鸽子蛋,用5个鹅蛋能换多少个鸽子蛋?5师傅和两个徒弟一起组装零件,师傅组装3个与大徒弟组装2个所用的时间相同,而大徒弟组装个与小徒弟组装1个所用的时间相同•请问:小徒弟组装4个的时间三个人一共能装几个零件? o第二讲移多补少与等量代换1. 例题1答案:(1) 6 个;(2) 3 个;(3) 2 个;(4)4 个详解:(1)观察出来第一行比第二行多6个;(2)第一行比第二行多6个,给1差2,则给6 2 3个即可;(3)开始时第一行比第二行多6个,后来第一行比第二行多2个,则差4个,给1差2,则给4 2 2个即可;(4)开始时第一行比第二行多6个,后来第一行比第二行少2个,则差8个,给1差2,则给8 2 4个即可.2. 例题2答案:(1)墨莫,多6块;(2)5块;(3)小高给墨莫,7块详解:(1)墨莫多,多8 2 10 6块;(2) 5 块,10 2 5 块;(3)小高给墨莫,给10 4 2 7块.3. 例题3答案:(1)5次;(2)7次详解:(1 )卡莉娅比萱萱多30张,卡莉娅给萱萱30 2 15张两人卡片才能一样多,而每次卡莉娅给萱萱3张,则需要15 3 5次;(2)卡莉娅比萱萱多30张,后来萱萱比卡莉娅多12张,则需要卡莉娅给萱萱30 12 2 21张,而每次卡莉娅给萱萱3张,则需要21 3 7次.4. 例题4答案:(1)10 只;(2)48 只;(3)28 只详解:(1)4狗=8猫,贝U 1狗=2猫,贝U 5狗=10猫;(2)2狗=4猫,贝U 12狗=24猫,因为1猫=2鸭,贝U 24猫=48鸭,贝U 12狗=48鸭;(3)因为3狗=4兔,贝U 12狗=16兔,那么变为20兔,5兔=7鸡,贝U 20兔=28鸡.5. 例题5答案:5只详解:1兔+1猴=8鸡,3兔=9鸡,则1兔=3鸡,那么3鸡+1猴=8鸡,所以1猴=5鸡.6. 例题6答案:20千克详解:①3大+2 小=32,②4大+3小=44,算式相减②-①得到:③1大+1小=12,现在①-③, 则2大+1小=20 .7. 练习1答案:阿瓜;多2个简答:开始阿呆比阿瓜多10个,后来阿呆给阿瓜6个,这时阿瓜比阿呆多,多6 2 10 2个.8. 练习2答案:4块简答:11 3 2 4块.9. 练习3答案:3次11简答124213小高多14 1528 2多56个;56 个.(2)1) 14 个;(2) 2 个3 2(2)现在阿瓜比阿呆多28个,要多32个,相当于多了4个,则必须阿呆给阿瓜:4 2 228头7象=10长,贝U 40长=28象个.作业2答案:42个简答:871鹅蛋=3鸡蛋,2鸡蛋换4鸽子蛋化简为1鸡蛋=2鸽子蛋,31鹅蛋=6鸽子蛋,则5鹅蛋=30鸽子蛋.则需要15 5 3次练习4答案:简答:作业1答案:(2)小高多,多66个28 2 10 66 个.1)阿瓜给阿呆:48 20 2 14作业3答案:(1)简答:(1) 作业4答案:30个简答:3鹅蛋=9鸡蛋,化简为鸡蛋=6鸽子蛋,代换掉鸡蛋,变为作业5答案:34个简答:小徒弟组装4个的时间,大徒弟能装12个,师傅能装18个•三人一共34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
教材分析:移多补少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以相差关系为基本数量关系应用题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对于相差关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已较好地掌握。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移1差2的道理;理解掌握移多补少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主要是相差数2;此外还有平均数-小数、大数-平均数);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设计理念:1、应用题教学中组织主题式课堂活动,有利于提高应用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数学问题,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从而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数学模型,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
也有利于教师活用好教材,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2、为了突出让学生理解移1差2的道理;理解掌握移多补少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这一重点,开始让学生通过设想8个图书架分两行摆设的不同方法,既渗透极限思想,又解决了问题。
再通过动手操作,最终探究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然后在理解掌握解题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答鼓励不同的思维方法。
通过变式练习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移多补少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检验学生的活学活用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难点:理解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每生10个圆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规律:1、教师请每个学生各自数自己信封里的三角形,发现同桌两人的颗数不一样。
于是教师趁机问:怎样才能一样多呢?这时学生出现了三种解决方法:多的拿走。
少的加几颗。
多的给少的。
2、教师接着问:如果总数不变,应该选哪种方法?就请大家一起来移一移。
学生在操作后汇报移的过程和结果。
(不同的方法也就出现了:有比较多的学生先算出总数,再求平均数,然后看自己与平均数的差距后移动;也有学生直接用多出来的一分为二。
)3、教师让学生给移动的几种分法分类,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当学生指出直接用多出来的平均分简便教师也就顺理成章地说那么,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这种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
(板书)二、探究规律:1、感知、归纳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规律。
(1)10个三角形分成两排有几种摆法?(2)分别移动几个才能使两排同样多?添表相差个数移动个数(2)问:你们有什么感想或发现要对大家说吗?(3)归纳小结。
移动个数是相差个数的一半,即:两排相差个数2=移动个数;(板书)(4)想象发展。
如果有更多的三角形,现在摆成了个数不相等的两排。
在总个数不变的情况下,怎样来确定多的一排往少的一排移动多少个才能使两排同样多?(先确定相差数,然后用相差数2=移动数来确定)(5)练一练。
①第一行摆9个圆,第二行摆5个圆,第一行比第二行多()个,第一行移()个到第二行,两行个数同样多。
②第一行摆4个圆,第二行摆12个圆,两行相差()个,第二行移()个到第一行,两行个数同样多。
③两行相差14个,移动()个,两行个数同样多。
三、新知探索。
1、出示例4:三(2)班第一小组有图书13本,第二小组有7本。
第一小组借给第二小组几本,两组图书同样多?①学生尝试解答。
②反馈交流解题方法。
(解法一:13-7=6(本),62=3(本);解法二:13+7=20(本),202=10(本),10-7或1310=3(本))③比较解法一与解法二的简便情况。
2、试一试。
三年级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多6本图书,第一小组借给第二小组几本,两组的图书同样多?(3)比较例4与试一试的异同。
(4)归纳总结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的解题方法。
老师们最喜爱的八佰教育网最全面的网址导航佛山制造网四、巩固应用。
(1)专项练习。
(课本第120、121页的第1至5题)(3)提高练习。
三年级参加写字兴趣班的有48人,如果从写字兴趣班调8人到美术兴趣班,那两班的人数相等,美术兴趣班原有学生多少人?五、课堂总结。
设计思路:本堂课主要采用自己的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进行教学。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是说教学有一般的原理和规律,但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
要注重学生学习自
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的做去学习数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堂课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