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煤制油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分析

合集下载

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

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

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摘要:随着国家经济长期中高速增长,中国石油需求迅速增长,对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总需求50%的警告线”,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安全。

但中国原油产量已达到近几年保持在约1.9亿吨水平的极限,长期增长为零。

中国的能源设备“富煤少油少气”决定了中国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煤为主。

因此,大力促进煤炭至液体等煤炭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煤炭燃料在国家电力系统中的份额,将有助于充分发挥供电催化剂和压载石的作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关键词: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产业发展前景;引言众所周知,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油气资源相对稀缺。

中国煤炭储量约占世界煤炭资源总量的10%,超过50万平方公里。

石油被称为工业生产的血液。

能源、化工、新材料等领域与石油资源密切相关,因此成为各国竞争的战略资源。

中国的石油储量比较少,但也是一个很大的能源消费国。

石油资源的进口与每个石油出口国的国家政策、战争和运输路线密切相关。

一旦这些因素出错,中国的石油进口就会受到干扰。

因此,为了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迫切需要开发替代石油资源的新能源。

研究表明,煤炭转化为石油的过程导致煤炭资源转化为石化资源,缓解了中国石油短缺的形势,满足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石油资源。

一、煤制油工艺技术概述(一)煤直接液化制油工艺直接液化石油气技术在煤液化石油气技术中占主导地位。

当前,世界石油直接液化技术主要集中在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美国和德国得到广泛应用。

煤直接液化技术是指在高温高压下催化加氢、通过化学反应直接液化成液体烃燃料的技术。

随后,这种液态烃燃料必须经历一系列化学过程,主要是脱硫、脱氮、脱氧等,最终转化为汽油、燃料油、芳烃及碳素化工原料等。

该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法是:第一,通过物理轧制将煤转化为细粉;第二,加热并加压细煤粉,同时注入氢和催化剂使煤反应,使其可以转化为石油产品。

煤炭直接液化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这不仅要求优质煤,而且要求在处理过程中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和操作条件。

我国煤制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我国煤制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 制柴 油” “ 煤 和 煤制 汽油 ” 类 。 2大
实 际 上 , 于 催 化 剂 ( 系 、 系 ) 不 同 和 由 钴 铁 的
油 ” 。这些 名 称 对 于专 业 人 员 来 说 , 以分 清 其 等 可 中的 区别 , 道 它 们 的共 同 点 和 区别 , 是 对 于 非 知 但 专业 人 士 的媒 体 , 往 将 它 们 搞 混 在 一 起 , 是 赞 往 于
C i e e Ac d my o ce c s a e o h s p o t fo h n s a e f S i n e ,b s d n t e u p r r m I n r Mo g l n h n i r vn e,Yia o p n n e n o i a d S a x P o ic a t iGr u a d L n Gr u u a o p,t h e eo o t e d v lpme to o lt i s d s rb d,whc rmoe he tc n l g fc a - a e n ie t n fc a o olwa e c e i ih p o td t e h oo y o o lb d id rc s s n h ss ol r m mals aet o y t ei i fo s l c l o c mme caia in h ek y tc n c lp it n e eo i gte d o d rc i u fcin ri z t .T e e h ia o nsa d d v lp n rn fi ie t q e a to l o n l we e ito u e .No d y ,d me t e h o o y i p o e n a e u e o ag -c l ln fc a o ol r n r d c d wa a s o si tc n lg s r v n a d c n b s d frlr e s ae pa to o lt i. c

煤制油研究报告(一)

煤制油研究报告(一)

煤制油研究报告(一)煤制油研究报告1. 简介•煤制油技术是将煤炭转化为液态燃料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报告旨在对煤制油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

2. 煤制油技术概述•传统煤制油技术•新型煤制油技术3. 煤制油研究的意义•能源安全 - 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 提高能源供应稳定性•环境保护 -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 减少对可再生能源的依赖4. 煤制油研究进展•国内煤制油研究•国际煤制油研究•煤制油研究的前景5. 煤制油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技术挑战 - 高能耗问题 - 高成本问题 - 环境污染问题•解决方案 - 探索低能耗高效率的煤制油技术 - 降低生产成本 - 强化环境管理和治理6. 结论•煤制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面临挑战的同时,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创新,煤制油技术有望取得突破,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以上就是关于煤制油研究的报告的大致框架,不同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注意报告内容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煤制油研究报告1. 简介•煤制油技术是将煤炭转化为液态燃料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报告旨在对煤制油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

2. 煤制油技术概述•传统煤制油技术:–煤气化:将煤炭在高温和压力下转化为合成气。

–催化合成:利用合成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生成液体燃料。

•新型煤制油技术:–分子筛催化:利用特殊的催化剂将合成气转化为液体燃料。

–生物转化:利用微生物将煤转化为液体燃料。

3. 煤制油研究的意义•能源安全:–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提高能源供应稳定性。

•环境保护:–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对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4. 煤制油研究进展•国内煤制油研究:–中国煤炭公司在传统煤制油技术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许多研究机构和大学也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相关研究。

•国际煤制油研究:–美国、德国、南非等国家也在进行煤制油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煤制油研究的前景:–在新能源发展的大背景下,煤制油技术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国内外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PPT

国内外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PPT
国内外煤制油技术发展 现状及趋势
1
1.1 世界能源结构与我国能源概况
能源是一个国家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没有能源就没有工业。 因此,能源问题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最先考虑发展的问题。 我国将能源,材料,信息和生物四个领域的科学与技术作为国家优先支 持与发展的方向。 1.1.1 能源的形式(按自然形态划分) 不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一次性能源): a. 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油页岩(油砂)等 核能(一次性能源): a.核裂变 b.核聚变
5. 煤炭再次作为主导能源的可能性:煤化工正悄然提高了身价,人们开 始重新认识其历史地位与作用。
6
最新能源构成信息
2006年中国化石能源资源基础储量构成:
煤96.7%;油1.6%;气1.7%。 2006年中国可再生资源量: 水力6.94亿kwh;风能10亿kwh ;太阳能10.9亿kwh ; 地热能33亿tce;生物质能5亿tce 。 2006年世界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可采储量及构成: 煤炭57.2%;石油21.1%;天然气21.7%。 ——《中国统计年鉴2007》 2006年世界能源消费构成: 石油35.80%;煤炭28.40%;天然气23.70%; 水电6.30%;核能5.80% 。 ——《世界能源统计年评2007》 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构成: 石油18.3%;煤炭69.5%;天然气3.4%;水电、核电、风电8.8% 。 7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煤制油技术分类 (2)直接液化 (3)间接液化 (4)甲醇-MTG (5)煤基多联产及氢能
8
(1)煤制油技术分类
组成 性质 煤 石油 C H (% ) (% ) 60-75 3-4 O (% ) 3-15 0.5-1.6 N (% ) S 发热量 矿物 水分 (%) MJ/kg % % 20.9 41.8 8 13

国内煤制油项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国内煤制油项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国内煤制油项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1. 概述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凸显,煤制油项目在国内备受关注。

利用煤炭资源制备液体燃料、石化原料等产品,可以减缓对进口石油资源的依赖,并推动国内能源产业的发展。

因此,国内煤制油项目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有多个示范项目已经建成投产,而且政府也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助推煤制油产业发展。

本文将对国内煤制油项目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2. 煤制油项目的现状当前,国内煤制油项目主要集中在核心煤炭产区,如山西、内蒙古等地。

这些项目主要采用直接液化或间接液化技术,将煤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化工原料。

目前,山西阳泉、内蒙古达拉特和大庆等地的煤制油示范项目已经完成建设,并实现了商业化生产。

这些项目的建设规模较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为国内煤制油技术发展树立了榜样。

此外,国内还有一些煤制油项目正在建设中,其中包括山西晋城、宁夏银川等地。

这些新建项目主要采用煤炭气化技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降低环境污染。

同时,一些大型能源企业也纷纷涉足煤制油领域,通过技术引进和合作,推动了煤制油项目的快速发展。

3. 未来发展趋势尽管目前国内煤制油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技术水平仍需要提升。

国内煤制油技术相对滞后,特别是在高效清洁的气化、合成和精馏等关键环节上有待突破。

因此,技术创新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另外,环保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煤制油项目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排放,对环境产生一定压力。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引入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此外,未来国内煤制油项目发展还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将煤制油与相关领域如石油化工、新能源等进行深度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二是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展海外市场。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煤制油项目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煤制油研究报告

煤制油研究报告

煤制油研究报告标题:煤制油研究报告摘要:煤制油是指利用煤炭资源进行化学转化,生产石油产品的过程。

本研究报告对煤制油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估,探讨了该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煤制油技术的原理、现状和挑战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得出结论:煤制油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应用潜力的技术,能够提供替代传统石油资源的可持续能源。

研究方法:本研究报告采用了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搜集了大量相关文献和煤制油技术实践案例,分析了各种不同煤制油技术的优缺点,并就其生产成本、环境影响和能源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

煤制油技术概述:煤制油技术主要包括煤炭气化、合成气净化和合成油制备等几个关键步骤。

其中,煤炭气化是将煤转化为合成气的过程,合成气净化是对合成气中的杂质进行去除和处理,而合成油制备则是将合成气通过催化反应转化为液体石油产品。

煤制油技术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石油资源,煤制油具有以下优势:1. 资源丰富:全球煤炭储量丰富,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石油替代资源。

2. 技术成熟:煤制油技术已经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实践,许多国家已实现商业化生产。

3. 降低对进口原油的依赖:通过煤制油技术,能够减少对进口原油的依赖,提升能源安全性。

4.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煤制油技术可以实现CO2捕集和储存,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挑战和解决方案:煤制油技术面临一些挑战,包括高投资成本、环境影响和技术上的限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加强研发,推进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并改善环保效益。

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煤制油技术在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中国、美国等国家已经探索出很多成功案例。

未来煤制油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减少环境影响、降低生产成本以及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等方面。

结论:综合评估来看,煤制油技术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潜力的能源技术。

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煤制油技术能够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并有望成为替代传统石油资源的一项重要选择。

我国煤制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我国煤制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我国煤制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唐宏青摘要:澄清替代燃料的概念,简述我国为什么要搞煤制柴油,详细说明煤制油发展历史,特别说明中国科学院在山西、内蒙两省区和伊泰潞安集团的支持下,经过几代科学家的艰苦努力取得的煤基间接合成油技术成果推向产业化,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重大贡献。

叙述间接液化的技术关键和发展趋向,目前,国内的技术已经成熟,可以自行建设成套大型化的煤制柴油装置关键词:煤制油,现实,发展1.澄清替代燃料的概念近年来,有关替代燃料的各种说法在媒体上频频出现,例如“煤制油”、“煤代油”、“合成油”、“煤制柴油”、“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甲醇汽油”、“甲醇制汽油MTG”、“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等。

这些名称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可以分清其中的区别,知道它们的共同点和区别,但是对于非专业人士的媒体,往往将它们搞混在一起,于是赞成这个不赞成那个,容易在无形中给大家造成误解。

因此区别这些概念,澄清它们的要点,从而可以让大家了解应该发展什么,不宜发展什么,使煤化工在一个健康的道路上,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见表1。

首先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就是生产油品。

区别在于有一部分的目标产品是柴油,而另一部分的目标产品是汽油,此外,还有的是作为直接替代用品出现的。

其次,就是同一种产品,其质量不同、成分不同,用途也随之而变。

正是这些共同点和区别,可以将煤制油分为“煤制柴油”和“煤制汽油”两大类,各做各的,互不干扰。

表1替代燃料的概念实际上,由于催化剂(钴系、铁系)的不同和反应温度(高温、低温)的不同,费托合成的产品可以是以柴油为主,也可以是为汽油为主。

但是在目前的国内,费托合成制汽油是不被推荐的,原因是国内柴油是不够的,汽油是过剩的。

没有必要让费托合成去生产汽油,使过剩的产品更加过剩。

汽油的替代办法已经很多(乙醇汽油、甲醇汽油、MTG、天然气、LPG),特别是近期中国财政部宣布,”自2010年1月1日起对任何浓度的改性乙醇进口关税由30%下调为5%,此举有利于国内燃料乙醇的进口和推广”[1]。

国内外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一、概述煤制油技术是一种利用煤炭资源生产液体燃料的技术,它可以有效地解决石油资源稀缺和能源安全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全球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煤制油技术的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国内外煤制油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国内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1. 技术研发情况目前,国内煤制油技术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究。

煤制油技术路线主要包括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两种,其中间接液化技术以目前为主要研究方向。

在间接液化技术方面,采用Fischer-Tropsch合成技术生产合成油和液体燃料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技术已经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

2. 技术应用情况国内煤制油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一些煤制油项目已经投产,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能源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煤制油技术的应用为国内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国外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1. 技术研究情况国外煤制油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美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在进行煤制油技术研究。

美国对Fischer-Tropsch合成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系列煤制油项目,为其能源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持。

南非在煤制油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利用Fischer-Tropsch合成技术成功开发了多个煤制油项目,为南非的能源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2. 技术应用情况国外煤制油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煤制油产业体系,为其国家的能源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持。

煤制油技术的应用为国外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石油资源的替代提供了新的选择。

四、国内外煤制油技术发展趋势1. 技术研发方向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煤制油技术的研发方向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研发人员将继续加大对Fischer-Tropsch合成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煤制油技术的产油率和碳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煤制油技术的产业化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煤制油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分析
作者:杨帆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2016年第08期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现阶段煤制油技术及煤制油的主要工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对我国煤制油现状及现阶段所要解决的技术和设备难题做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煤制油;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现状;发展
煤炭是由有机物、无机矿物质和吸附水三部分组成。

经过脱羟基和脱羧基等反应,互相之间的缩聚,经过漫长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形成了化学结构非常复杂、分子量很大的高聚物。

煤炭和石油都是碳氢化合物,所含化学元素基本上是相同的。

1 煤制油工业化的条件
煤化工生产是需要长期稳定运行的,要是原料数量和质量不能稳定,化工生产就无法正常进行下去。

煤炭价格也是发展煤化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要保持煤化工企业正常稳定的运行,起码要保证每小时上千吨新鲜水的供应。

煤化工企业污染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非常严重,即使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煤化工必须有充足的环境余量。

2 煤制油的基本原理
煤制油的基本合成是费托合成(Fischer Tropsch Synthesis,FTS)。

费托合成是将含炭原料(如煤、天然气、生物质等)气化为合成气,然后通过催化剂转化为柴油,石脑油和其他烃类产品的聚合过程。

3 煤化工工艺的技术路线
煤制油是以煤炭为原料生产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的煤化工技术的简称。

通常有两种技术路线: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

煤炭和石油都是碳氢化合物,典型烟煤的氢碳比为0.8,汽油、柴油的氢碳比为2(摩尔比),因此,无论采用何种技术路线,煤制油的关键都是增加氢碳比。

3.1 直接液化
直接液化是在粉煤浆中加入气态氢,通过催化剂作用,提高氢碳比,生产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

加氢的作用一是合成液化粗油(可简单表示为CH1.6),二是减少原料煤中的氧、硫和氮,把它们变成H2O、H2S和NH3的形式除去。

除去氧可以生成烃油,去除氮和硫化物以免下游精炼用的裂化催化剂中毒。

3.1.1 煤直接液化工艺
具有代表性的煤直接液化工艺技术有德国的IGOR工艺,美国的HTI工艺,日本的化NEDOL工艺。

3.1.2 初步评价
IGOR技术生产柴油、汽油工艺流程简单,装置少。

由于液化压力高,与HTI,NEDOL
工艺投资要增加些,但压力从17MPa增加到30MPa,投资增加有限。

然而液化强度(空速)IGOR比HTI大一倍,生产同样的油,液化反应设备可缩小一倍,所以同样规模条件下IGOR 工艺液化反应部分的投资只可能比HTI低。

从提质加H2产出合格油品来评价,IGOR由于在线提质加H2,工艺过程大大简化,省去了加H2稳定,加H2裂化等装置,因此单位液体产品可降低投资5%~10%左右。

HTI工艺外循环全返混悬浮床反应器克服了催化剂沉淀的难题,为使用高活性催化剂,防止催化剂沉淀,反应器大型化提供了条件。

由于IGOR、HTI反应器已很大,再扩大将受到大件运输等限制,对于中国远离海岸江河的产煤山区,这个优点并不突出。

溶剂脱灰增加了油回收率,这是HTI的一大优点,特别对含灰稍大,催化剂选用赤泥的工艺尤其重要。

IGOR技术是德国在40年代生产400万吨液化油的基础上,再经过技术开发及新建的200吨/天中试装置连续运行所取得的数据放大的,建设大型煤液化工厂技术风险较小。

3.2 间接液化
间接液化是将煤炭部分氧化成主要由CO和H2组成的合成气,然后进行催化反应,合成汽油与柴油等烃类燃料或氧化燃料。

氢碳比的增加是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
(CO+H2O→CO2+H2),并脱除反应过程中的CO2实现的。

3.2.1 烃类燃料
通过费托合成工艺,把气化产生的小分子聚集成大的碳氢化合物分子,从而生成烃类燃料。

简单的描述如下:
nCO+2nH2O→nH2O+CnH2n (烯烃)
nCO+2nH2O→nH2O+CnH2n+2(烷烃)
3.2.2间接液化工艺
煤间接液化费托工艺已工业化的有南非Sasol的浆态床、流化床、固定床工艺和Shell公司的固定床工艺。

费托工艺自20世纪40年代开发至今,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原料有煤和天然气,南非有世界上最大的费托合成油工厂,年加工煤约4000万吨(包括燃料煤)。

3.2.3 间接液化的催化剂
催化剂是影响间接液化合成油工艺经济效益是降低成本的关键之一。

催化剂应尽量满足廉价高效,具有一定磨损强度,易于和产物相分离,以及环保的要求等。

同时可以大规模生产,以及回收再利用。

目前,研究开发费托合成油工艺的单位很多,造成了许多不同的合成催化剂体系。

就目前的资料,间接液化的催化剂大致分为两类:钴系和铁系催化剂。

3.3 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的比较
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比较,形象地说,就好比苹果与橘子的比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大多数文献都从能源转化效率或者油品收率的角度,对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进行比较。

但是,与石油和天然气相比,由于煤炭是一种低成本、大储量的化石能源,因此,比较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的能源转化效率或者油品收率容易产生误导。

4 结论
伴随神华包头煤间接液化以及神华煤直接液化示范项目的成功投产,将在总结示范项目经验基础上,我国将实现煤制油产业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参考文献:
[1]杨艳.煤制油低浓度含油废水处理工艺研究[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