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挑山工
四年级语文挑山工教案

四年级语文挑山工教案四年级语文挑山工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挑山工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语文挑山工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挑山工挑着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原因。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懂得只有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挑山工话里的深刻含义,能从中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
教学方法:1、以读促思、以读促解。
2、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泰山的风景。
有什么感受?泰山虽然雄伟,但是我们游人要想登上泰山,只有一条陡直的山路。
一、复习导入、引发质疑1、谈话激趣:同学们,泰山以它奇特的景象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但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来到泰山,更让他难以忘怀的并不是那雄浑的景色,而是一位挑山工。
2、板书课题。
3、谈谈对挑山工和作者的了解。
4、对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这句话进行质疑。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重点句的质疑,既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品读课文、感知不同1、初读挑山工说的话,谈谈读懂了什么?2、学习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
(1)上山时负重不同。
①体会沉甸甸。
(播放课件)②指导朗读: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物品。
(2)上山时路线不同。
①什么是折尺形路线。
②动笔在书上画一画折尺形路线图。
③体会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3)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游人走走停停。
3、引读:挑着沉甸甸的物品,走着折尺形的路线,不声不响地从我们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我们前头去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挑山工课件(27张PPT)

(2)思考交流,表达想法:同学们,假如你们是 挑山工,在遇到如此艰巨的爬山路线的时候,会
选取什么样的方式上去呢?通过阅读课文,仔细
品味挑山工在挑货途中与作者的对话,你从中感
悟到了什么?自主思考、自由讨论,进行思维的 碰撞。
拓展延伸
ABB 式词语。 沉甸甸 白花花 绿油油 黑黝黝 慢腾腾 阴森森 皱巴巴 亮锃锃 笑嘻嘻 香喷喷 胖乎乎 圆滚滚
生字学习 会认的字
多音字
挑 tiāo :挑水 挑三拣四 tiǎo :挑战 挑拨离间
qū:曲折 曲径通幽 曲
qǔ:歌曲 异曲同工
词语学习 词语理解
曲折: ①指曲折。 造句:蜿蜒曲折的山路,消失在云雾深处。 ②指事情发展、故事情节复杂,变化多。 造句:我们的革命先辈,经过 28 年艰巨曲折的 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
课堂小结
我们从课文中不仅仅要体会到挑山工这份工 作的艰辛,还要从挑山工的话语中体会到其中的 道理所在,并从中鼓励自己:人生是一场登攀, 有了明确的目标,然后并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前 进,同时抓紧时间努力登攀,才能赢得最终的胜 利。
结构图示
提出疑问——挑山工并不比游人慢
Hale Waihona Puke 挑山工解决问题山下——挑担 回马岭——休息
4.探究
(1)掌握文章中有意思的词语,掌握其中内涵。
第3自然段中的“攀谈”一词的意思是闲谈, 随便聊聊,因为作者感到奇特,想解开心中的不 解之谜。第5自然段的“随便”一词是高兴怎样就 怎样,表明了游人心中没有一个固定的目标和方 向,所以才会走的很慢。第6自然段中的“心悦诚 服”是作者在听到挑山工的解释后的内心想法, 因为挑山工的解释是有道理的,“我”从内心里 表示赞同和佩服,所以“心悦诚服”。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挑山工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挑山工》笔记一、课文内容概述《挑山工》是一篇描写挑山工艰苦劳动的散文,通过讲述挑山工在陡峭的山上搬运石头的故事,展现了他们顽强拼搏、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
二、生字词1. 陡峭:形容山势高而斜。
2. 石块:石头的碎片。
3. 搬运:把物品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
4. 崎岖:形容道路不平,难以行走。
5. 艰难:困难重重,不容易。
6. 拼搏:努力奋斗,不放弃。
7. 顽强:坚强不屈,不向困难低头。
8. 勤劳:辛勤劳动,不怕辛苦。
9. 朴实:诚实朴素,不做作。
三、重点句子1. 挑山工们在陡峭的山上,用简陋的工具,搬运着沉重的石块。
2. 他们的衣服被汗水浸湿了,脸上布满了灰尘,但他们依然坚持着,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3. 挑山工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4. 他们的精神风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课文赏析1. 本文通过讲述挑山工在陡峭的山上搬运石头的故事,展现了他们顽强拼搏、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
作者以平实的笔触描绘了挑山工们艰苦的劳动场景,使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2. 文章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描绘手法,如“陡峭的山上”、“简陋的工具”、“沉重的石块”等,使我们仿佛置身于现场,感受到了挑山工们的艰辛。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挑山工们衣服被汗水浸湿、脸上布满灰尘等细节的描绘,表现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持的精神风貌。
3. 本文主题鲜明,寓意深刻。
通过讲述挑山工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习他们顽强拼搏、勤劳朴实的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这种精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我们为实现人生目标所必须付出的努力。
挑山工教案(优秀4篇)

挑山工教案(优秀4篇)《挑山工》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述:《挑山工》是当代作家、画家、篮球运动员冯骥才的作品。
这篇课文的特点是揭示矛盾,设置悬念,似显不露,借事以喻理。
作者立足平实,而心存高远;文章故事讲来宛转真切,而主题开掘深刻服人。
因此,教学生成点在于晓事明理,引导学生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读懂挑山工意味深长的话语,领会其所含蕴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1、能转换成书本的语言,有条理地说一说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挑山工说的那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自己个性化的认识。
为挑山工登攀的画面题词和题句。
4、敬佩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教学流程:一、转换言语,话说挑山工登山。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作家、画家冯骥才的作品《挑山工》。
交流课前预习,疏理文脉。
2、同学们,书是读出来的,让我们拿起书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老师没有提示你们停下时,你们就多读课文几遍。
(3分钟)3、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呢?(先在纸上画一画,然后再说一说,一生上讲台画,其余学生在纸上画线路)4、看图介绍挑山工如何登山。
5、带着这样的画面,一起读一读课文第一段。
二、引导探究,畅谈个性化认识。
1、过渡: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课文用一段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这个事实,我们读一读。
(齐读第二自然段)2、要把课文读好,首先要进入情景,读到“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你就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读到了“在喧闹蝗溪边洗脸洗手”,你就在溪边洗脸洗手;读到“他们会不声不响地在你身旁慢吞吞走过,悄悄地走到你的前面去了”,你的眼前也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大家再自由读读课文。
① 推荐心目中读得最好的同学示范一下。
② 朗读接力赛③ 最好的鼓励方式除了掌声以外,那就是带领他们再美美地朗读课文。
最高境界的朗读是我们能与作者心灵相通。
四年级下册课文挑山工

四年级下册课文挑山工下面是四年级下册课文《挑山工》原文:《挑山工》在泰山上,你可以到处见到拾山人。
他们把一根光秃秃的杆子放在肩膀上,两头挂着一些绳子和重物。
爬山时,他们把一只胳膊放在杆子上,另一只胳膊垂着,随着台阶有节奏地摆动,以保持身体平衡。
他们的路线是一条折叠规则——从台阶左侧开始,斜向上,爬七八级台阶,到达平台右侧;他转过身,往对角相反的方向走,然后又转回到左边。
他每次转身都换肩膀。
这样,他们可以使挂在杆子前面的东西不接触台阶,节省一些力气。
如果你负重,像一般的登山者那样直上直下,你就无法承受膝盖。
但如果路线曲折,就会拉长路线。
拾荒者爬山一次,走的路是游客的两倍。
奇怪的是,挑山人的速度并不比游客慢。
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经过,觉得他们远远落在后面。
你在哪里欣赏壮丽的群山,或者在路边的石墙上读古人刻的碑文,或者在喧嚣的小溪边洗洗脸洗洗脚,他们都会悄悄地从你身边经过,悄悄地走在你的前面。
当你发现的时候,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像神仙一样在追赶。
有一次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遇到了这种情况。
我们在山脚下买了登山用的竹签。
我们遇到一个矮个男人,黑黑的脸,浓浓的眉毛。
他大约四十岁,在他敞开的白布夹克中间穿着一件鲜红色的背心。
他的竿子一头扎着几个木凳,另一头扎着五六个青西瓜。
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
当我们到达回到马陵的陡峭山路时,我们又累又放松,躺在被山风吹干净的大石头上。
我们发现拾山人正坐在对面的草地上抽烟。
然后,我们和他差不多同时出发,很快就把他甩在了后面,直到我们看不见他。
我们爬上了山中的吴淞亭,看到的是他以奇特的姿势在古松下整理儿子。
他的夹克被脱掉了,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背心,露出强壮英俊的黑色肌肉。
我很惊讶。
我走过去和他聊了聊。
山里人不在家,但喜欢说话。
他告诉我,他家就住在山脚下,每天上山捡货,工作了近20年,一年四季每天往返一趟。
他说:“你以为我小吗?挑山的人又矮又粗,杆子也不长。
像你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还到处走!”他扬起浓眉,张开嘴笑了笑,露出洁白的牙齿。
《挑山工》课件完美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挑山工》课件完美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挑山工》课件完美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一、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挑山工》一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挑山工这一特殊职业的特点和他们的辛勤劳动。
课文通过描述挑山工攀登山路的情景,表达了他们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挑山工的工作特点和他们的精神风貌。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人民的感情。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挑山工的工作特点和他们的精神风貌。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到挑山工的辛勤劳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泰山和挑山工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挑山工的形象和工作环境。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3. 细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挑山工的工作特点和精神风貌。
4. 精讲课文: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朗读练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挑山工的精神风貌。
6.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课题:《挑山工》内容:挑山工的工作特点:负重攀登、不畏艰辛挑山工的精神风貌: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七、作业设计(1)挑山工是干什么的?(2)挑山工的工作特点是什么?(3)挑山工的精神风貌是什么?2. 课文中有一句话:“挑山工的脚步是坚实的,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目标。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1)挑山工是专门在山上挑货物的人。
(2)挑山工的工作特点是负重攀登、不畏艰辛。
(3)挑山工的精神风貌是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2. 这句话表明挑山工的脚步坚实,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登上山顶。
他们不畏艰辛,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告诉我们,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挑山工》课件完美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挑山工》课件完美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挑山工》一文。
该文位于教材的第三章,详细描绘了挑山工人在艰苦环境下辛勤劳作的场景,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挑山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感受他们的辛勤付出。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挑山工精神的内涵,体会作者对挑山工的赞美之情。
重点:学习生字词,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挑山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挑山工的好奇心,进而导入课文。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阅读效果。
3. 生字词学习:讲解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注,并进行课堂练习。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讲解挑山工精神的内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挑山工的工作场景。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挑山工》2. 生字词:沿、坡、肩、扁、担、踏、石、级、艰、苦3. 重点句子:他们肩挑重担,脚踩石级,一步步攀登,为了生活的需要,为了家人的期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挑山工”为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挑山工是勇敢的、坚韧的,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为了生活,为了家人,不懈努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挑山工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2)挑山工为什么值得我们尊敬?(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劳动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挑山工》,让学生了解了挑山工的辛勤付出,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消化吸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体验劳动,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挑山工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挑山工课堂笔记《挑山工》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讲述了一位挑山工的艰辛生活和他们的执着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文概述课文《挑山工》主要描述了作者与一位挑山工的相遇,以及在登山过程中与挑山工的交流。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挑山工的生活环境和他们的职业特点。
作者通过对挑山工的赞美,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对他们坚韧不拔精神的钦佩。
二、重点词语解析1. “艰辛”:形容挑山工们的生活十分困难,他们要承担沉重的货物,爬山越岭,一天要走上几百公里的路程。
2. “执着”:形容挑山工们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不懈精神,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和挑战,他们也始终坚持完成任务。
3. “绮丽”:形容山路的美景,与挑山工的朴素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三、难点解析1. 理解挑山工为什么走得那么稳、快,而不上山顶小卖部休息?这是因为挑山工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和敏捷的动作,以免发生意外。
此外,他们选择在途中休息,是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2. 文章结尾处写道:“在泰山,只有这种说法:‘没有不弯的路,没有走不通的路。
’”这句话深刻地阐述了人生的哲理,提醒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四、课堂互动在讲解完课文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劳动人民的故事和经历,激发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总之,《挑山工》这篇课文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更是一篇具有深刻哲理和教育意义的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为我们的人生道路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挑山工
预习提示: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自学生字生词。
教学目标: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
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意味深长、腾云驾雾、拘束的意思。
能用耽
误、朴素造句。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
儿往前走。
学习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2、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泰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山岳,有许多人前来游览。
在游览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奋力前行,他们就是挑山工。
这些挑山工在登山时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却比游人先达极顶,这是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问题:①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
)②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
2、指名回答。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辨析多音字。
2、易错的字。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每人读一句。
3、指名分段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2、提问:这篇文章写挑山工怎样登山的?由此引发了一个什么不解之谜?
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据什么分段?
2、讨论分段。
本文开头写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并由此产生疑问;有一次写出了作者的疑问,并用事实说明了疑问点;作者最后从这件事上受到启发。
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即:
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受到启发
3、根据作者思路划段,总结段意。
(1)学生划段,讨论段意。
(2)小结。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登泰山时看见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讲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体经历,证实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从挑山工的话中受到启发。
第三段(7自然段):讲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4、提问:我们是怎样分段的?
先读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再根据作者思路为课文分段。
三、归纳全文主要内容。
根据各段段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情况,并从中受到启发。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挑山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
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先写挑山工的样子: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接着写他们的动作,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有节奏地一甩一甩,再写他们登山的路线--折尺形。
好处:不损坏东西,还可以省力气。
追问:有什么缺点吗?
这样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3、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我的疑问是什么?
挑山工走的路程远,速度慢,反而领先于游人。
4、读文体会二者的不同之处。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从这一段中找出我与挑山工登山的过程中,都是怎样登的?挑山工在哪儿超过了我?
(学生边读边勾划书中有关的句子。
)
2、指名读,其余同学再认真思考一次。
3、汇报。
我在山下遇到一位挑山工(一齐走)并很快超过了他。
可是在回马岭和五松亭挑山工都走到了我前头。
最后,在极顶挑山工又走到了我的前头。
(教师边听边板书要点。
)
4、追问:挑山工为什么能走到我的前头?从哪儿知道的?
①读挑山工的话,考虑一下他讲了几个意思?
②分析。
(联系实际说说这些话的含义。
)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思考: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2、汇报。
这幅画体现了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不停地前进的精神。
作者需要的是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教学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要懂得干什么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扎实,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课后检测:
1、照样子,从文中摘录出词语。
亮晶晶()()()
2、把词语补充完整。
腾云()雾姿()奇特心()诚服
意味()长()连山色不解之()
(灵宝市实验小学张淑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