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话40历代诗话系列之六一诗话

合集下载

第一部诗话

第一部诗话
《六一诗话》首次以“诗话”作书名,创造了一种新的论诗体裁,开启了以随笔漫谈的批评方法论诗的风气。后人多仿此种体裁,进行诗歌评述,因此,各种“诗话”如雨后春笋。据郭绍虞《宋诗话考》统计,自欧阳修后,仅宋代形式。
在他的自传里说明“六一”的来源是:“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诗话是评论诗歌、诗人、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言论、行事的一种著述。《六一诗话》是欧阳修晚年随笔所记,他自称是“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全书共二十三条,多属北宋诗人故事的记载和一些诗句的品评。其中叙梅尧臣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斯为至矣”,常为后世所称引,并从炼词与炼意两个方面,对诗提出了“意新语工”的要求。强调诗作应具有含蓄深远的意境和风格。此外,《六一诗话》还偶尔涉及到对唐诗的评述,也表达了一些对诗歌创作和诗歌评论的较好见解。
第一部诗话
我国第一部诗话是《六一诗话》。
《六一诗话》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晚年退居汝阴时所作。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江西吉水县)人。四岁丧父,家境贫苦,但刻苦自学。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考中进士。初为谏官,后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晚年政见与王安石推行的新法不合,出知青州。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以太子少师告老还家。卒谥文忠。
《六一诗话》原书只称“诗话”,后人因作者号“六一居士”,故称“六一诗话”或“六一居士诗话”、“欧公诗话”、“欧阳永叔诗话”以及“欧阳文忠公诗话”等。载有《六一诗话》的作品版本有作者本人的《欧阳文忠集》、宋代咸淳年间作家左圭的《百川血海》、元末明初小说家陶宗仪的《说郛》、明代刊刻本《宋诗话五种》、明代末期藏书家毛晋的《津逮秘书》、清代何文焕的《历代诗话》等版本。

描写六一儿童节的诗句(精编版)

描写六一儿童节的诗句(精编版)

描写六一儿童节的诗句六一的小朋友个个都是美美的。

现代有不少表达六一儿童节的经典句子,古代也有不少描写儿童节的诗句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六一儿童节的经典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一儿童节的诗句1、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王维《渭川田家》2、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

毛铉《幼女词》3、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苏轼《花影》4、旧国迷江树,他乡近海门。

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

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5、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白居易《观游鱼》6、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鸢。

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

轩治翁7、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9、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10、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崔道融《溪居即事》11、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崔道融《牧竖》12、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13、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徐渭《风鸢图诗》其一14、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雷震《村晚》15、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1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两宋诗话词话(一)

两宋诗话词话(一)

两宋诗话词话(一)引自孙立先生《中国文学批评文献学》《六一诗话》(原名《诗话》,另名《欧公诗话》、《六一居士诗话》、《欧阳永叔诗话》、《欧阳文忠公诗话》等),北宋欧阳修撰。

有《全集》本、《百川学海》本、《津逮》本、《历代诗话》本、《萤雪轩丛书》本。

此书见著于多种书志,重要的有《郡斋读书志》子部小说类,题《欧公诗话》,《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千顷堂书目》卷15、《四库全书》收于集部诗文评类。

此书一卷,共28条,乃欧阳修晚年“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的著作,其内容大致包括三方面,一是论诗艺,如“圣俞尝语余曰”条谈诗的意境,“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条析论梅尧臣、苏舜钦二家诗的特点,“诗人贪求好句”条解析“诗理不通”之句,“退之笔力”条论韩愈诗风等;二是记录诗本事,这类内容在《六一诗话》中占了大部分的篇幅,其记及的著名诗人遗事有苏子瞻、郑谷、晏殊、杨亿、钱惟演等,另有其他一些不甚知名诗人的故事若干则。

此书以轻松的笔调记录诗事,以漫谈的方式析论诗艺,此种形式在以往的批评家著作里并非完全没有,但象欧阳修这样有意识的而且是集中地以这种形式论诗,则创造了一种新的谈诗体裁,不愧为诗话类批评的开山之作。

《温公续诗话》(一名《司马温公诗话》,另名《续诗话》),北宋司马光撰。

有《百川学海》本、《四库全书》本、《历代诗话》本。

此书一卷,主要见著于《郡斋读书志》子部小说类,《直斋书录解题》集部文史类,《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等。

此书乃司马光有意为《六一诗话》之续作,书前小引已明言之。

也由此故,是书所记之事多与《六一诗话》内容有关,二书可相互参看。

全书三十一条,在体例上也与《六一诗话》相近,除少数条目外,多采用以人为纲的形式,一人或较相近的二人为一则,分人记事,二书的体例,基本为后世诗话所沿用。

此书的内容与思想与《六一诗话》也相近,比如多记录唐及宋初人诗本事,在理论上重视诗的言外之意等。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对所引证诗句进行的艺术品评,后出转精,堪称卓绝,《四库提要》评其论诗:“妙中理解,为他诗话所不及”,洵非谬誉。

历代诗话

历代诗话

1.历代诗话上下册——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中华书局本书是一部诗话丛书,共辑录诗话二十七种,内容涉及作家作品评论、诗歌理论的发挥、诗人遗闻轶事的记载,为研究我国诗歌史和诗歌理论提供了宝贵资料。

附有人名和分类索引。

目录诗品诗式二十四诗品全唐诗话六一诗话温公续诗话中山诗话后山诗话临汉隐居诗话竹坡诗话紫微诗话彦周诗话石林诗话唐子西文录珊瑚钩诗话韵语阳秋二老堂诗话白石诗说沧浪诗话山房随笔诗法家数木天禁语诗学禁脔谈艺录艺圃撷馀存馀堂诗话夷白齐诗话历代诗话考索附2.历代诗话续编上中下册——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丁福保辑,中华《历代诗话续编(套装共3册)》共收诗话二十九种,其中包括天一阁藏的《观林诗话》、《永乐大典》的《藏海诗话》、明抄本《艇斋诗话》等一些罕见的本子乃至孤本。

书后附有人名索引。

历代诗话续编,近人丁福保辑,凡收诗话二十九种,一九一六年上海医学书局印行。

这是记清人何文焕所辑历代诗话而编成的一部诗放丛书。

《历代诗话续编(上中下)》收录的诗话,在当时以至后来都有一定影响,如记载坦掌故的本事诗,论述诗艺诗法的风骚旨格,纠正苏黄偏重用事押韵之流弊的岁寒堂诗话,专讲诗学理论的艺苑葩言,评论诗人得失的诗镜总论,追溯源流体制的江西诗派小序等等,对研究我国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史都有其参考价值。

目录《历代诗话续编上》本事诗一卷唐乐府古题要解二卷唐诗人主客图一卷唐风骚旨格一卷唐观林诗话二卷宋诚斋诗话一卷宋庚溪诗话二卷宋杜工部草堂诗话二卷宋优古堂诗话一卷宋艇斋诗话一卷宋藏海诗话一卷宋碧溪诗话十卷宋对床夜语五卷宋岁寒堂诗话二卷宋江西诗派小序一卷宋娱书堂诗话二卷宋滹南诗话三卷金梅碉诗话三卷元吴礼部诗话一卷元诗谱元陈绎曾升庵诗话十四卷明艺苑巵言八卷明国雅品一卷明四溟诗话四卷明归田诗话三卷明逸老堂诗话二卷明南濠诗话一卷明麓堂诗话一卷明诗镜总论一卷明……《历代诗话续编中》《历代诗话续编下》3.历代诗话统编(全五册)[清]何文焕、丁福保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05月本书汇辑三部诗话丛书要籍为一编:清何文焕编《历代诗话》、清末丁福保编《历代诗话续编》及《清诗话》。

求《六一诗话》的译文

求《六一诗话》的译文

求《六一诗话》的译文欧阳修《六一诗话》六一诗话西南交大中文系古典文学组据《历代诗话》本校对六一诗话宋欧阳修著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

李文正公进《永昌陵挽歌词》云:“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楼三度纳降王。

”当时羣臣皆进,而公诗最为首出。

所谓三降王者,广南刘鋹、西蜀孟昶及江南李后主是也。

若五朝上帝则误矣。

太祖建隆尽四年,明年初郊,改元乾德。

至六年再郊,改元开宝。

开宝五年又郊,而不改元。

九年已平江南,四月大雩,告谢于西京。

盖执玉祀天者,实四也。

李公当时人,必不缪,乃传者误云五耳。

仁宗朝,有数达官,以诗知名。

常慕“白乐天体”,故其语多得於容易。

尝有一联云:“有禄肥妻子,无恩及吏民。

”有戏之者云:“昨日通衢遇一辎軿车,载极重,而羸牛甚苦,岂非足下‘肥妻子’乎?”闻者传以为笑。

京师辇毂之下,风物繁富,而士大夫牵於事役,良辰美景,罕获宴游之乐。

其诗至有“卖花担上看桃李,拍酒楼头听管弦”之句。

西京应天禅院有祖宗神御殿,盖在水北,去河南府十余里。

岁时朝拜官吏,常苦晨兴,而留守达官简贵,每朝罢,公酒三行,不交一言而退。

故其诗曰:“正梦寐中行十里,不言语处吃三杯。

”其语虽浅近,皆两京之实事也。

梅圣俞尝於范希文席上赋《河豚鱼诗》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河豚常出於春暮,羣游水上,食絮而肥。

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

故知诗者谓只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

圣俞平生苦於吟咏,以闲远古淡为意,故其构思极艰。

此诗作於樽俎之间,笔力雄赡,顷刻而成,遂为绝唱。

苏子瞻学士,蜀人也。

尝於淯井监得西南夷人所卖蛮布弓衣,其文织成梅圣俞《春雪诗》。

此诗在《圣俞集》中,未为绝唱。

盖其名重天下,一篇一咏,传落夷狄,而异域之人贵重之如此耳。

子瞻以余尤知圣俞者,得之,因以见遗。

余家旧蓄琴一张,乃宝历三年雷会所斵,距今二百五十年矣。

其声清越如击金石,遂以此布更为琴囊,二物真余家之宝玩也。

吴僧赞宁,国初为僧录。

颇读儒书,博览强记,亦自能撰述,而辞辩纵横,人莫能屈。

从《六一诗话》中看欧阳修评诗

从《六一诗话》中看欧阳修评诗

从《六一诗话》中看欧阳修评诗作者:鲁国霞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0期摘要:《六一诗话》作为一种诗学批评形式可以说是创新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方式,打破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和以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为代表的两种专著形式的格局,自此之后,诗话不断涌现,成为我国特有的一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诗话”体。

欧阳修以“诗话”的形式来展现自己评诗的理论观点、内容和方式,意义深远。

关键词:《六一诗话》;歐阳修;诗学观点;批评方式作者简介:鲁国霞(1994.1-),女,藏族,甘肃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1前言:《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以“诗话”为题目以笔记形式来论诗的著作,开篇作者自题:“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

”他把自己晚年隐居在颍州的对诗的论述的片段集合起来起名为“诗话”,并将其定义为“闲谈”,这就区别了《文心雕龙》和《诗品》的文体形式,可以自由自在、不拘形式地发表看法。

虽然《六一诗话》只有二十九则,但是内容颇杂,涉及范围也颇多,或者从一件事上论一首诗,或从诗人言辞中论诗,或对一首好诗也或者是一句好诗进行褒奖、或者是闲谈中带着一些讽刺、不仅对大诗人点评一二,也多见对一些不为人熟知的小诗人记述一二,通篇取材自由,笔法灵活。

一作者虽说《六一诗话》属“闲谈”,但是它却能反映出欧阳修先生的诗论主张。

首先,欧阳修主张抨击晚唐流行的浅俗的诗歌语言。

宋叶少蕴在《石林诗话》中评欧阳修的诗作语言时曰:“专以气格为主,故言多平易流畅。

”欧阳修自己创作中语言就平易流畅,在《六一诗话》中也主张平易流畅,反对直白浅俗。

在《六一诗话》中对浅俗的诗句语言进行了直截了当的抨击,如第三则(尝有一联云)作者用了戏谑谈笑的方式来讥讽言浅语俗的诗歌语言。

又如第十六则(圣俞尝云)欧阳修通过转述梅尧臣的论诗观点,来强调诗的语言是不可浅俗的。

论_六一诗话_的贡献及特色_宫臻祥

论_六一诗话_的贡献及特色_宫臻祥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理工学院校内科研项目 <六一诗话>研究 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LG0711)。

作者简介:宫臻祥(1975 ),男,陕西户县人,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论 六一诗话 的贡献及特色宫臻祥(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 723001)[摘 要]欧阳修 六一诗话 的问世,改变了中国文学批评的走向,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 话 体评论体例的先河,其独特的批评视角、幽默的批评话语、独特的文体特征对后世诗话具有一定垂范作用。

[关键词] 六一诗话 ;贡献;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1)06-0113-02do:i 10.3969/.j issn .1671-5918.2011.06-056[本刊网址]htt p ://www.hbxb .net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一生创作颇丰,不只在文学创作史学上上硕果累累,在文学批评上亦有建树,他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于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创作了一种独特的文学批评形式 诗话 ,开中国诗话学之先河。

一、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 话 体评论体例的先河欧阳修于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六月以太子少师致仕致仕,致仕后定居颍州,后来把自己在颍州 以资闲谈 [1]264的论诗片段集结起来冠名名为 诗话 ,这是欧阳修晚年最后之笔 。

[2]3据文献考察,最早征引 诗话 时将诗人名号加于前的是宋人魏泰,魏泰在 临汉隐居诗话 中引到欧阳修 诗话 时把欧阳修的称为 永叔诗话 。

后世模拟 诗话 的作品层出不穷,学者为了避免征引时和其他作家的诗话混淆,故将欧公在颍州时的号 六一居士 冠之于前,因 六一居士 之号的含义与欧公 诗话 以资闲谈 宗旨比较接近,遂为后人所采用,即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 六一诗话 。

东坡诗话 历代诗话

东坡诗话 历代诗话

东坡诗话历代诗话
《东坡诗话》是一部关于苏轼诗歌创作的笔记体著作,作者为北宋文学家苏轼。

该书共分四卷,是苏轼晚年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主要讲述了苏轼在诗歌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创作经验。

历代诗话则是指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诗歌理论著作。

最早的诗话是北宋的欧阳修所著的《六一诗话》,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话。

随后,南宋的严羽所著的《沧浪诗话》、清代的钱谦益所著的《初学集》等也都成为了重要的诗话著作。

这些诗话著作主要涉及诗歌的创作技巧、风格特点、意境营造等方面,对于后世的诗歌创作和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这些诗话也是研究中国诗歌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一诗话[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宋欧阳修着。

一卷。

书原称《诗话》,后人为便于区别而改称《欧公诗话》、《六一居士诗话》,通称《六一诗话》。

据作者自题,系其「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之作。

古代文论之有「诗话」一体,即由此始。

《四库简明目录》称「其书以论文为主,而兼记本事」。

共二十八则,于随意闲谈中时见光彩,论诗主自然平淡,于梅尧臣「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言,深有会心,标为宗旨。

具体评论时多以比较研究的方法,揭其异同特点,持论通达公允。

至其标举提倡韩(愈)诗,对宋代以文为诗创作风气的形成深有影响。

被收入《历代诗话》等各种丛书。

欧阳修(1007-1072),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幼贫而好学,曾以荻画地练字。

既长,得韩愈遗稿,立志为古文。

天圣八年(1030)进士,景佑间为馆阁校勘,作《朋党论》,为范仲淹申辩,贬夷陵令。

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擢知制诰,支持庆历新政。

新政失败,复上疏反对罢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扬、颍等州十一年。

召回后,迁翰林学士。

嘉佑二年(1057)知贡举,排抑险怪奇涩的「太学体」,文风为之一变。

五年,任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

英宗初,力主尊英宗生父濮王为「皇」,引起濮议之争,颇受非议。

神宗初,辞位出知亳、青、蔡三州,因反对熙宁新法,坚请致仕。

生平喜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等都受到他的称誉。

于文学、史学俱卓有成就。

曾奉诏与宋祈等修《唐书》(《新唐书》),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集金石遗文为《集古录》,另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

(以上按《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及《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是次录文,据李逸安校点之《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一书卷一百二十八。

该书是以清嘉庆二十四年欧阳衡编校本为底本,并以九种宋、元、明欧阳修集及《百川学海》明嘉靖刻本《六一居士诗话》参校。

过录时复校以《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1981年)。

为省篇幅,网络版暂不出校记。

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

1.李文正公进《永昌陵挽歌辞》云:「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楼三度纳降王。

」当时羣臣皆进,而公诗最为首出。

所谓三降王者,广南刘鋹、西蜀孟昶及江南李后主是也。

若五朝上帝则误矣。

太祖建隆尽四年,明年初郊,改元干德。

至六年再郊,改元开宝。

开宝五年又郊,而不改元。

九年已平江南,四月大雩,告谢于西京。

盖执玉祀天者,实四也。

李公当时人,必不缪,乃传者误云五耳。

2.仁宗朝,有数达官,以诗知名。

常慕「白乐天体」,故其语多得于容易。

尝有一联云:「有禄肥妻子,无恩及吏民。

」有戏之者云:「昨日通衢遇一辎軿车,载极重,而羸牛甚苦,岂非足下『肥妻子』乎?」闻者传以为笑。

3.京师辇毂之下,风物繁富,而士大夫牵于事役,良辰美景,罕获宴游之乐。

其诗至有「卖花担上看桃李,拍酒楼头听管弦」之句。

西京应天禅院有祖宗神御殿,盖在水北,去河南府十余里。

岁时朝拜官吏,常苦晨兴,而留守达官简贵,每朝罢,公酒三行,不交一言而退。

故其诗曰:「正梦寐中行十里,不言语处吃三杯。

」其语虽浅近,皆两京之实事也。

4.梅圣俞尝于范希文席上赋《河豚鱼》诗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鰕。

」河豚常出于春暮,羣游水上,食絮而肥。

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

故知诗者,谓祇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

圣俞平生苦于吟咏,以闲远古淡为意,故其构思极艰。

此诗作于樽俎之间,笔力雄赡,顷刻而成,遂为绝唱。

5.苏子瞻学士,蜀人也。

尝于淯井监得西南夷人所卖蛮布弓衣,其文织成梅圣俞《春雪》诗。

此诗在圣俞集中,未为绝唱。

盖其名重天下,一篇一咏,传落夷狄,而异域之人贵重之如此耳。

子瞻以余尤知圣俞者,得之,因以见遗。

余家旧畜琴一张,乃宝历三年雷会所斵,距今二百五十年矣。

其声清越,如击金石,遂以此布更为琴囊,二物真余家之宝玩也。

6.吴僧赞宁,国初为僧录。

颇读儒书,博览强记,亦自能撰述,而辞辩纵横,人莫能屈。

时有安鸿渐者,文词隽敏,尤好嘲咏。

尝街行遇赞宁与数僧相随,鸿渐指而嘲曰:「郑都官不爱之徒,时时作队。

」赞宁应声答曰:「秦始皇未坑之辈,往往成羣。

」时皆善其捷对。

鸿渐所道,乃郑谷诗云「爱僧不爱紫衣僧」也。

7.郑谷诗名盛于唐末,号《云台编》,而世俗但称其官,为「郑都官诗」。

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

以其易晓,人家多以教小儿,余为儿时犹诵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

梅圣俞晚年官亦至都官,一日会饮余家,刘原父戏之曰:「圣俞官必止于此。

」坐客皆惊。

原父曰:「昔有郑都官,今有梅都官也。

」圣俞颇不乐。

未几,圣俞病卒。

余为序其诗为《宛陵集》,而今人但谓之「梅都官诗」。

一言之谑,后遂果然,斯可叹也!8.陈舍人从易,当时文方盛之际,独以醇儒古学见称,其诗多类白乐天。

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繇是唐贤诸诗集几废而不行。

陈公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

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

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

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

9.国朝浮图,以诗名于世者九人,故时有集号《九僧诗》,今不复传矣。

余少时闻人多称之,其一曰惠崇,余八人者,忘其名字也。

余亦略记其诗,有云:「马放降来地,鵰盘战后云。

」又云:「春生桂岭外,人在海门西。

」其佳句多类此。

其集已亡,今人多不知有所谓九僧者矣,是可叹也!当时有进士许洞者,善为辞章,俊逸之士也。

因会诸诗僧分题,出一纸约曰:「不得犯此一字。

」其字乃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于是诸僧皆阁笔。

洞,咸平三年进士及第,时无名子嘲曰「张康浑裹马,许洞闹装妻」者是也。

10.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自喜为穷苦之句。

孟有《移居》诗云:「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乃是都无一物耳。

又《谢人惠炭》云:「暖得曲身成直身。

」人谓非其身备尝之,不能道此句也。

贾云:「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

」就令织得,能得几何?又其《朝饥》诗云:「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

」人谓其不止忍饥而已,其寒亦何可忍也。

11.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

如周朴者,构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故时人称朴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

」其名重当时如此,而今不复传矣。

余少时犹见其集,其句有云:「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又云:「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

」诚佳句也。

12.圣俞尝谓予曰:「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

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贾岛云:『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

』姚合云:『马随山鹿放,鸡逐野禽栖。

』等是山邑荒僻,官况萧条,不如『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为工也。

」余曰:「语之工者固如是。

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何诗为然?」圣俞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

虽然,亦可略道其仿佛:若严维『柳塘春水慢,花坞夕阳迟』,则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岂不如在目前乎?又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13.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

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

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

余尝于《水谷夜行》诗略道其一二云:「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有时肆颠狂,醉墨洒滂霈。

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

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拣汰。

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

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

文辞愈精新,心意虽老大。

有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

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

又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苏豪以气轹,举世徒惊骇。

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

」语虽非工,谓粗得其仿佛,然不能优劣之也。

14.吕文穆公未第时,薄游一县,忘其县名。

胡大监旦方随其父宰是邑,遇吕甚薄。

客有誉吕曰:「吕君工于诗,宜少加礼。

」胡问诗之警句,客举一篇,其卒章云「挑尽寒灯梦不成」。

胡笑曰:「乃是一渴俗语转音溘睡汉尔。

」吕闻之,甚恨而去。

明年,首中甲科,使人寄声语胡曰:「渴睡汉状元及第矣。

」胡答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君一筹。

」既而次榜,亦中首选。

15.圣俞尝云:「诗句义理虽通,语涉浅俗而可笑者,亦其病也。

如有《赠渔父》一联云:『眼前不见市朝事,耳畔惟闻风水声。

』说者云:『患肝肾风。

』又有咏诗者云:『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

』本谓诗之好句难得尔,而说者云:『此是人家失却猫儿诗。

』人皆以为笑也。

」16.王建《宫词》一百首,多言唐宫禁中事,皆史传小说所不载者,往往见于其诗,如「内中数日无呼唤,传得滕王《蛱蝶图》。

」滕王元婴,高祖子,新、旧《唐书》皆不着其所能,惟《名画录》略言其善画,亦不云其工蛱蝶也。

又《画断》云「工于蛱蝶」,及见于建诗尔。

或闻今人家亦有得其图者。

唐世一艺之善,如公孙大娘舞剑器,曹刚弹琵琶,米嘉荣歌,皆见于唐贤诗句,遂知名于后世。

当时山林田亩,潜德隐行君子,不闻于世者多矣,而贱工末艺得所附托,乃垂于不朽,盖其各有幸不幸也。

17.李白《戏杜甫》云:「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太瘦生」,唐人语也,至今犹以「生」为语助,如「作么生」、「何似生」之类是也。

陶尚书谷尝曰:「尖檐帽子卑凡厮,短靿靴儿末厥兵。

」「末厥」,亦当时语。

余天圣、景佑间已闻此句,时去陶公尚未远,人皆莫晓其义。

王原叔博学多闻,见称于世,最为多识前言者,亦云不知为何说也。

第记之,必有知者耳。

18.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

如「袖中谏草朝天去,头上宫花侍燕归」,诚为佳句矣,但进谏必以章疏,无直用稿草之理。

唐人有云:「姑苏台下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

」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如贾岛《哭僧》云:「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

」时谓烧杀活和尚,此尤可笑也。

若「步随青山影,坐学白塔骨」,又「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皆岛诗,何精粗顿异也?19.松江新作长桥,制度宏丽,前世所未有。

苏子美《新桥对月》诗所谓「云头滟滟开金饼,水面沉沉卧彩虹」者是也。

时谓此桥非此句雄伟不能称也。

子美兄舜元,字才翁,诗亦遒劲,多佳句,而世独罕传。

其与子美《紫阁寺联句》,无愧韩、孟也,恨不得尽见之耳。

20.晏元献公文章擅天下,尤善为诗,而多称引后进,一时名士往往出其门。

圣俞平生所作诗多矣,然公独爱其两联,云「寒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

」又「絮暖鮆鱼繁,豉添莼菜紫。

」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

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而知人亦难也。

21.杨大年与钱、刘数公唱和,自《西昆集》出,时人争效之,诗体一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