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第4讲地壳的运动规律教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地壳运动的规律.共34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地壳运动的规律.共34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地壳运动 的规律.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地壳运动规律课件(新课标)精编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地壳运动规律课件(新课标)精编版

块碰撞挤压而形成,与板块作用边界一致,故 C 项正确。
答案:C
[命题方向] 以热点事件或地质景观图、示意图为背 景,结合工程建设、能源问题等,考查岩石的类型及相 互转化。
[押题 1] 图甲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Ⅲ为变 质岩;在图乙、图丙中,A 为石灰岩,C 为页岩,B、D 为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 A、C 两种岩石发生变化,形成的 新岩石。据此回答(1)~(3)题。(导学号 53490015)
答案:AD
命题角度二 板块运动与地貌 2.(2015·江苏卷)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解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和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可
知,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是两大板
专题三 水体运动与地壳运动
学案 2 地壳运动规律
[最新考纲] 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 外力因素。
考点一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 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 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 的是( )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解析:图中①②所示箭头均指向沉积岩,表示的是水
圈、岩石圈中的各种沉积物经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作用
变为沉积岩的过程,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
③所示箭头由变质岩指向沉积物,应是对岩石的风化 侵蚀作用,故 C 项错误。④表示岩浆中的物质进入大气 圈,应指火山喷发作用,故 D 项正确。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壳物质运动规律课件(共27张PPT)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壳物质运动规律课件(共27张PPT)

2、同一种外力(动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⑴流水作用: 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峡谷、 瀑布等
河流 地形陡、落差大,流速 上游 快,以 侵蚀 作用为主 河流 地形平坦、流速减慢, 中下 以 堆积 作用为主 游
河漫滩、 三角洲等
类型 洪积— 冲积 平原
在流域中的 空间位置 发育于 山前
形成 山区河流流出谷口,由于地势突然趋 于平缓,水道开阔,水流速度放慢, 泥沙逐渐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 多个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 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 没,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 滩被废弃 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减慢,泥沙 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专题网络】
D
【基础归纳】 一、内力作用 1.板块边界与地貌 板块边界与 地貌 边界类型 运动方向 形成地貌 板块张裂 大陆板块与大 大陆板块与 区 陆板块 大洋板块 生长边界 ←|→ 裂谷、海 洋、海岭 消亡边界 →|← 高大山脉 消亡边界 →|← 海岸山脉、 海沟、岛弧 板块碰撞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示意图
2、地质构造及意义 (1)地质构造判读方法 褶皱 地质构造 背斜 向斜 形态 岩层 新 老关 系 向上拱起 中心岩层较 老,两翼较 新 向下弯曲 中心岩层 较 新,两翼 较老
【典例分析】 下图为某内陆湖及周 边区域示意图。读图, 回答(1)~(2)题。 (1)图中( B ) A.甲处以变质作用为主 B.乙处以流水作用为主 C.丙处沉积作用形成凹岸 D.地层形成顺序是③②① (2)据图中信息推测,湖泊( A ) A.是由于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 B.冬季水位高是因气温低蒸发弱 C.水位下降,流域面积不断缩小 D.对丙河的流量仍具有调蓄作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点难点突破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PPT文档50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点难点突破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PPT文档50页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点难点突破专题
四地壳运动规律ຫໍສະໝຸດ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第4讲地壳的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第4讲地壳的运动规律

第4讲地壳的运动规律网络构建名师点拨本讲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较多,在复习过程中应紧紧抓住地表形态的变化这一核心,围绕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的类型、表现及影响进行复习。

复习过程中应以地质构造图、地貌图和景观图等为载体,着重把握地壳物质循环、内外力作用、地质构造的判断和应用等问题。

(2016·上海地理)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

1.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

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2.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A.黑色玄武岩B.灰色石灰岩C.褐色沉积砂岩D.肉红色花岗岩答案 1.A 2.A解析第1题,南美大陆西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大西洋中脊的火山、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及东非大裂谷的火山都是板块的生长边界。

第2题,黑色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石灰岩、砂岩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

1.地壳物质循环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1)地壳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

期间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等。

(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3)主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及其相互转化。

2.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

(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专题检测PPT课件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专题检测PPT课件
答案 A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 教程专 题四地 壳运动 规律专 题检测P PT课件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 教程专 题四地 壳运动 规律专 题检测P PT课件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 教程专 题四地 壳运动 规律专 题检测P PT课件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 教程专 题四地 壳运动 规律专 题检测P PT课件
6.根据材料推测距今 1.9 万年时期萨拉乌苏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可能是 ()
A.气候湿热,出现雨林 B.气候干热,沙漠扩张 C.气候暖湿,湿地增加 D.气候干冷,出现针叶林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距今 1.9 万年时期萨拉乌苏河流域的地层为湖沼相, 因此当时的自然环境可能是气候暖湿,湿地增加。故选 C 项。
4.地层 T3、T4、T5 年龄大小排序最可能为( ) A.T3>T4>T5 B.T4>T3>T5 C.T3>T5>T4 D.T5>T4>T3 答案 A
解析 河谷地貌中靠近河流的地层海拔低,一般年代较老。故选 A 项。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 教程专 题四地 壳运动 规律专 题检测P PT课件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 教程专 题四地 壳运动 规律专 题检测P PT课件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 教程专 题四地 壳运动 规律专 题检测P PT课件
8.地层剖面示意图中甲时期的大气环流特点是( ) A.受西北季风影响增强 B.受东南季风影响增强 C.受东南信风影响增强 D.受河陆风影响增强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层为河流相,说明该流域在甲时期河流发育相对 较好。可推测,影响我国的东南季风在甲时期比较强盛,影响范围较大。故 选消亡边界,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丙处 位于向斜构造的顶部,丁处岩石先由外力沉积后因变质作用形成。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下水,相对 地下岩层坚硬稳定 铁路易遭破坏
好挖
1 2 3 4 预测演练
题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综合题]
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1、Y2、Y3、Y4处分 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 Y1、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据此完成1~2题。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 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 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 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 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读图技巧]
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
(1)突破识图关键。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
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
(2)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①有的图中把岩浆岩
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
1234
1234
1234
3.“地狱之门”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 “地狱之门”的火焰是地下的可燃性气体燃烧所致,地下的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第 4讲地壳的运动规律
栏目索引
真题回放 · 命题报告 专题网络 · 点拨思维 核心突破 · 考向预测 综合考点 · 多维探究
真题回放 · 命题报告
高考题组一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高考题组二 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命题感悟
2.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高考题组二 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2015·安徽文综)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甲地地貌形成的 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
解析 甲地地处湄公河三角洲,河流入海口处流速变缓
,从上、中游携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故
C项正确。
答案 C
核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核心点二 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核心点三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
核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1.内力作用
主干精讲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
(2015·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 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 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5~6题。
5.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
是( D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解析 图中显示了岩层的新老关系和岩层运动的方向。首先 根据图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地质构造名称。甲处岩层中 间新、两翼老,应为向斜,A选项错误;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比较坚实,不容易被外力侵蚀而保留下来 ,成为山地,B项错误; 乙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故D选项错误; 背斜顶部因为受到张力的影响比较容易被外力侵蚀掉,成为 谷地,故C选项正确。 答案 C
专题网络 · 点拨思维
名师点拨
本讲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较多,在复习过程中应紧紧抓 住地表形态的变化这一核心,围绕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和 地质构造的类型、表现及影响进行复习。 复习过程中应以地质构造图、地貌图和景观图等为载体, 着重把握地壳物质循环、内外力作用、地质构造的判断和 运用等问题
核心突破 · 考向预测
8.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A 比(
)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解析 为更直观地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绘制剖面图
时,要适当放大垂直比例尺。图中垂直比例尺远大于水平
比例尺,使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比实际的火山坡度大
,变陡了。
(2015·上海地理)板块构造学说科学地解释了地震、火山等
本讲在高考命题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从考查内容看,主要包括内、外力作用以及地质构造,岩石 圈物质循环和板块构造理论等。 从考查形式看,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在复习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地质构造图、地貌图、景观 图为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地质构造的动态变化及其对 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网络构建
3.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砂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英岩 D.安山岩 玄武岩
解析 图示地质构造剖面图中,岩层层次结构明显,虽
然地壳水平运动产生了断裂带,但没有岩浆喷出,故没
有岩浆岩,流纹岩、花岗岩、安山岩和玄武岩均属于岩
浆岩,故B、D选项错误;
而石英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组成的变质岩,大理岩也是 变质岩,而此处没有发生变质作用的高温高压条件,也 就不能形成变质岩,故C选项错误。 “飞来峰”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故岩石是沉积岩,石灰 岩、砂岩均属于沉积岩,故A选项正确。 答案 A
解析 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为主,则海水变浅,水深
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大。反之,若黄河三角洲近
岸海域以侵蚀为主,则海水变深,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
点距离会越小。图中两者距离1975~1978年扩大,此后总体减
小,故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
6.推测1992~1997年期间( B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解析 1992~1997年期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有B项所述能出现这一现象。
地壳运动的机理。据此回答9~10题。
9.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地区,一般出现的地壳运动现象是
A.地震和火山
B.火山和断裂
(C)
C.地震和断裂
D.火山和褶皱
解析 板块张裂处易形成地震和火山活动,板块碰撞挤压
易形成地震、断裂及褶皱。
10.2亿年前的海洋板块不全在俯冲带下沉消熔,部分随地壳抬升 变为陆地,其证据包括( C ) ①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岩浆岩 ②古老大陆地壳中有大量沉积岩 ③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 ④部分沉积岩中有海洋生物化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海洋是接受外力沉积的环境,构造海洋板块的岩层往往形 成较薄的沉积物堆积,进而形成沉积岩。这些沉积岩中含有大量 海洋生物化石。沉积岩在地球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可转化为变质 岩或高温下重熔再生转化为岩浆。
(2015·天津文综)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 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 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7~8题。
7.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 为( C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解析 该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岩 层断裂,岩浆沿裂隙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使该矿物 存在于岩浆岩中。岩浆岩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该 矿物到达河滩泥沙中,故C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