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人口》主要介绍了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以及认识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于我国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认识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人口政策的认识,培养学生关爱人口、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

2.难点:中国人口分布的原因,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中国人口分布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数据分析法:通过数据对比,使学生掌握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使学生认识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数据等教学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于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相关话题的讨论题目,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人口增长的数据,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湘教版2019秋八年级地理上册习题13中国的人口 含答案

湘教版2019秋八年级地理上册习题13中国的人口 含答案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知识点一人口增长特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数)(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慢 (填“快”或“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填“加快”或“减缓”)。

(2)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数)为13.4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

(3)从1990年到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在增加 (填“增加”或“减少”),但是人口增幅是在减缓(填“加快”或“减缓”),这是因为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4)分析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写出两个方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

(5)人口的增长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适应。

知识点二人口分布疏密不均答案略。

知识点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B )A.印度B.中国C.俄罗斯D.美国2.2010年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直辖市分别是 ) C( 河南、澳门A. B.四川、西藏重庆、天津C.D.山东、西藏知识点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导学号85584013下图中四条人口增长曲线中,与我国实际相符的是3(A )B.②A.①④D.C.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是(B4. 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较大改变A. 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B. 生产力水平超过发达国家C. 经济发展缓慢D. 完成下列各题。

.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5(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数)(1)从图中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战争、疾病等原因,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人口出生率上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迅速增长。

(3)为此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4)目前,我国的人口数量方面的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中国的人口习题1

中国的人口习题1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习题1、我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是()A、新B、澳C、内蒙古D、青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A、四川省B、山东省C、河南省D、广东省3、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A、盆地多,高原少B、东南多,西北少C、西南多,东北少D、城市多,农村少4、我国东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是()A、地形多种多样B、气温高,适合人类生存C、城镇多,交通便利D、耕地多,气候适宜5、以下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叙述是()A、人口增长速度回升快B、人口增长速度下降,增长数量减少C、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D、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仍然很大6、有关我国人口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分布相对均匀B、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西藏自治区C、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D、黑河——腾冲一线是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7、按人口密度计算,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不属于我国人口密集区的是()A、上海B、香港C、四川D、新疆8、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繁,死亡率明显上升B、战争频繁,死亡率明显上升C、政策宽松,出生率上升D、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明显下降9、我国人口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A、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较大的改变B、经济文化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明显改善C、商业贸易活动日益频繁D、社会劳动力需求大幅度增加10、目前,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A、青少年比重太低B、人口基数太大C、人口素质下降D、城镇人口比重过高沁园春·雪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大全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大全有哪些你知道吗?要学好地理,最重要的是读图和学习绘图,用图来帮助自己理解和记忆,做到“心中有图”。

一起来看看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大全,欢迎查阅!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总结第三节中国的人口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1、总量:2010年达13.7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

2、省区分布:最多:广东省;最少:澳门。

3、我国人口突出特点: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2)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1、地理分布特点: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稠密);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稀疏)。

(分布特点:沿海河湖、平原、盆地交通和经济发达等地区人口多)2、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线(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3、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澳门;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西藏自治区三、我国的人口政策:1、我国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的原因: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

2、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坚持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一、56个民族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91.5%,少数民族占8.5%。

2、少数民族人口不一: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人口最多。

3、各民族具有平等的地位。

二、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1、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台湾为高山族,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

)三、独特的民族风情:1彝族——火把节,葫芦丝傣族——泼水节、孔雀舞,两面鼓维吾尔族——手鼓舞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马头琴汉族——赛龙舟,端午节朝鲜族——长鼓舞、跳板藏族——晒佛节高山族——丰收节回族——开斋节壮族——三月三苗族,侗族——芦笙2 侗族的特色建筑——风雨桥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总结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1)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2)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大的东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临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的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4.中国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西藏 123 300 2.4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小。 图
观察漫画,思考:每幅图反映的是什么 问题,我国人口能否无节制地增长?
说 一 说 这 些 宣 传 画 的 含 义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 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 有效遏制。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 率明显下降。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 重高,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 长。在度过高峰期后,人口总数才会呈下降趋势,但人 口素质不高的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人口与经 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会十分突出。因此,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 中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利用下表中提供的中国人口数据(亿),
绘制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人口
5.4
16
5.5
6.1 6.6 7.3 8.5 9.2 9.9 10.6
14 ●●

12



10


8


11.4 12.1
6

●●
12.7
4
13.1
13.4
2
1949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2030年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会绘 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提高分析图表和动手绘图的 能力。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世界人口前10强
国家
人口(亿)

2022年湘教版地理《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精品教案

2022年湘教版地理《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精品教案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 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根本国策.2、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及华人的知识.3、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曲线图的能力等.4、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待.教学难点人口开展要同社会经济开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教学媒体挂图“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课本插图、有关图表.教学过程【板书】第三节中国的人口【引入新课】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我国有多少人口?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是多少?2000年世界人口已达60亿, 我国人口总数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2.95亿,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2%, 世界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多中国人.【板书】一、人口基数大、数量世界第一【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中“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图〞〔见下页〕, 提出问题:人口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的人口居世界的百分比各是多少?【结论】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但人口超过其它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 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 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 是美国的4.7倍, 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学生活动】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柱状图答复: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哪个、最少的是哪个?我国人口数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哪些?它们各分布在哪里?湖南省人口数有多少?要求学生自己活动得出结论.二、人口增长速度快根据下表提供的我国人口增长数据, 要求学生绘出1949年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曲线图,通过观察, 由学生分析自己得出结论:(1)我国人口基数过大. 1949年为5.4亿, 2000年时就到达13亿.增长速度过快. 由绘图可知, 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仅用了51年时间, 人口就增长了1.4倍, 到达13亿. 根据该曲线我国从1949到1964和1964到1974及1982到2000年每增加一亿人口各要多少年并简单地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根据这个增长趋势我国到2021、2021年人口各为多少?【板书】二、人口分布不均【学生活动】观察课本中的“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找到江苏、广西、青海、西藏的人口密度并按其大小排队, 找到黑河和腾冲两地并画一直线分析我过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找出我过人口密度在400人以上和100人以下的省级行政单位和湖南省的人口密度. 根据全省和有关省的人口资料完成课本13页的表格.学生分组讨论, 代表发言, 全班评议, 由学生归纳:黑河—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于200人每平方千米, 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省, 这些地区多为平原区, 适宜人们生产和生活. 而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于10人每平方千米, 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省区, 这些地区多为高原和沙漠, 不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教师小结】可见我国人口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平原大于高原和山区. 这是由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事件的长短而决定的.〔过渡〕人口密度东西部存在差异, 农村与城镇也存在差异, 而且随着我国的经济开展和城市建设的扩大, 这种差异也在变化.【板书】四、我国的人口政策我国政府将方案生育作为根本国策之一. 实行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质量的人口政策.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这是控制人口的关键, 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 我们要积极地宣传这一根本国策, 使我国的人口得以控制.【总结】这节课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及人口政策的学习. 努力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这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 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开展经济,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文化素质, 改变人们的生育观, 人口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教学反思从总体上看, 本节课根本上到达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 即:初步掌握地理根本知识和根本原理;获得地理根本技能, 开展地理思维能力, 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根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开展观念. 到达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 在实践中促进了学生开展, 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 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此外, 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 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 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 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 巧妙诱导. 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也有利于开展学生的评价能力, 以到达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第四节法国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法国轮廓特点〕、定位能力〔临海和邻国、城市位置特点〕、判断能力〔河流流向和地势特征〕、归纳综合能力〔地形、气候与农业〕等教学难点:法国是一个文化和旅游大国.2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分别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地形特点、气候特点、资源特点、经济特点和区域开发方面的情况.新课导入:方案①:出示埃菲尔铁塔图片, 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著名建筑?〞取一瓶法国造葡萄酒, 让学生看法语商标, 猜想:“这瓶葡萄酒是在哪个国家酿造的?〞创设情景, 让学生对法国有感性认识.方案②:逐步提示, 设计抢答题, 提示信息要注意由抽象逐渐过渡到具体.如:以下文字描述的是哪一个国家?a.它位于欧洲b.它的轮廓呈六边形.c.它三面临海, 三面临陆d.它境内某盆地小麦产量很高, 工业也集中兴旺e.它的发电量以核电为主f.它艺术景观众多, 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g.埃菲尔铁塔是其首都的象征h.它的首都是巴黎方案③:由小故事引人. 如拿破仑的故事、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战例敦刻尔克大撤退和诺曼底登陆等, 要求选择与法国有关联的故事.学习新课:一、“欧洲的经济大国〞局部, 可采取以下方案和步骤:法国概况局部:领土包括欧洲大陆局部和科西嘉岛, 面积是欧洲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的第三大国, 首都巴黎位于巴黎盆地塞纳河畔.在图8-30上找到法国最高点勃朗峰, 观察塞纳河和卢瓦尔河的流向, 引导学生判断出法国地势地形特点:东南高, 西北低, 平原丘陵面积广.法国农业局部:方案①:1.自行设计“法国小麦种植区和葡萄种植区分布图〞, 引导学生归纳其分布特点:小麦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 葡萄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2.设问:小麦和葡萄分布在该地区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从教材中寻找答案.3.教师小结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 巴黎盆地是欧洲重要的小麦产区;法国葡萄酒虽价格昂贵, 但畅销世界各地.方案②:1.出示七年级上册的“世界的气候类型图〞, 找出温带海洋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2.依据教材和下表提供的两种气候资料统计数据制成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与气候分布区域相对应.3.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征.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为温带海洋气候:冬季温和, 夏季凉爽, 气温年较差小, 雨日多, 日照少. 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枯燥.4.简单说明小麦和葡萄种植所需要的气候条件:巴黎盆地土地肥沃, 地势平坦, 冬季气候温和, 适宜种植小麦;而降水适中, 日照充足, 在具有温暖、枯燥或炎热漫长的夏季及温凉冬季的地区, 最适宜葡萄的种植. 将小麦和葡萄与气候区—一对应, 归纳它们的分布特点与气候的关系.5.小结法国小麦和葡萄酒的生产情况. 此方案较适合根底较好或学生素质较高的学校选用.二、法国工业局部:1.介绍法国洛林高原的煤、铁矿产资源, 可简单介绍其临海型钢铁企业敦刻尔克和福斯.2.介绍法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雷诺汽车公司和法国生产的“空中客车〞宽体客机是世界最先进的客机之一.3.介绍法国发电量中核电比重为世界之冠, 核电站数量和核电装机容量均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本局部教材可提供应学生的有关数据: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日、德, 居第四位.②法国进出口贸易额仅次于美、德、日, 居第四位.③法国谷物产量次于中、美、俄、印, 居第五位, 农产品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是世界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④法国是世界上第四工业大国.⑤法国航空和字航工业、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⑥法国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煤炭进口国.⑦法国95%的水能资源已充分开发利用.⑧法国汽车制造仅次于日、美、德, 居第四位.⑨法国葡萄产量仅次于意大利, 居第二位. 法国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小结:领土包括欧洲大陆局部和科西嘉岛, 面积是欧洲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的第三大国, 首都巴黎位于巴黎盆地塞纳河畔. 东南高, 西北低, 平原丘陵面积广. 小麦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 葡萄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法国洛林高原的煤、铁矿产资源, 可简单介绍其临海型钢铁企业敦刻尔克和福斯. 法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雷诺汽车公司和法国生产的“空中客车〞宽体客机是世界最先进的客机之一.。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练习题(含答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1.3 中国的人口(练习)一、单选题。

2021年5月1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下表为我国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对比,据此完成下列1-2题。

1.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出我国()①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②劳动力数量严重不足③城镇化建设成就突出④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取得积极成效⑤人口老龄化问题得以缓解⑥人口地区分布趋于均衡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③⑤D.③⑤⑥2.我国东部地区人口比重增加较大,主要因为东部地区()A.人口出生率高,医疗卫生条件好B.自然环境改善,更适宜居住C.经济发达,就业和生活条件好D.交通发达,自然资源丰富老龄化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的社会。

下图示意我国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

据此完成3-5小题。

3.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20年我国尚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B.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值C.未来我国老龄人口数量迅速增长,比重不断提高D.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值4.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问题有()①劳动力短缺②就业压力增大③家庭养老问题突出④社会养老负担过重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取消计划生育政策B.大量接纳海外移民C.适当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D.鼓励居民向海外移民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2015年10月30日国家卫生和计生委网站公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完成下面6-8小题。

6.我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人口基数大B.我国人口东多西少C.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D.我国人口技术少7.我国当前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①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②迅速提高人口素质③增加未来劳动力数量④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8.人口的增长应该与()A.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适应B.居民的传统生育观念相适应C.国民人均收入水平相一致D.发展中国家的高增长率相一致9.关于世界人口、语言、宗教和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亚洲和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全球最高B.英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C.佛教是目前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D.我国黑河——腾冲一线,西部人口比东部人口密度小10.根据我国不同年龄人口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儿童人口比重持续下降,需全面放开生育政策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需增加就业机会C.老年人口比重逐年增加,应增建养老设施D.我国人口总量呈现下降趋势我国已完成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人口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人口

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广__东__省,人口最少的省 级行政区域单位是_澳__门__特_。别行政区 (4)目前来讲,我国城镇人口比例大__于____(大于、小于)农口
人口比例。 (5)面对中国人口增长过快问题,我国将实__行__计__划__生__育__,__控__制__人_ 口__数__量__,__提__高__人__口__质__量 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在今后的一段 较长时期内,我国人口总量还将持续_增__长______(增长、减少)
学习目标:
1.运用有关数据知道我国人数世界最多,并 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能够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的人口 分布特点;
3.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目标一: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P11,并认真观察图1-9回答下面问题;
1.根据__2_0_1_0__年全国第_六__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
口为_13_.7_亿_,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__1_/5__,是 __世__界__人__口__最__多___的国家。
目标训练一
(2014.贵州)“如果全国人手拉手站在赤道上,
能环绕赤道40多圈。”ຫໍສະໝຸດ 句话说明( C )A.我国人口增长过快 B.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C.我国人口数量大
D.我国经济发达
目标二:自学指导
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黑龙江省黑河
西部地区 面积占57%, 人口占6%
人口密度大
云南省腾冲
东部地 区面积 占43%, 人口占 94%
目标小结一
1.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 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中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广东省, 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1.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下面是两位同学发表的不同看法,你支持哪一种观点,为什么?或者发表你自己的另外的看法。

东部人口不适宜大量向西部移民。

因为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很脆弱,向西部迁移人口必须建立在不破坏西部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西部开发应以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为主。

点拨:此题通过两位同学发表的不同看法,探讨一个问题:向西部地区迁移人口的问题,人口迁移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由于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很脆弱,自然环境很差,不适合人类的居住。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的提高和的改善,人口大大下降,人口不断上升,使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条件死亡率出生率3.根据教材第11页所提供的我国人口数据,填写“我国不同阶段每增加1亿人时间对比表”。

年份增加人口(亿)时间(年)增加1亿人的时间(年)1949—1964年1.7 15 8.821964—1974年1982—2000年表中第三行从左至右依次为2.0 10 5 第四行从左至右依次为2.4 18 7.5点拨:1964-1974年人口增长快,1982-2000年人口增长有所放缓,此题主要是以图表的形式来考查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情况。

4.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东部地区人口,人口密度;西部地区人口,,人口密度;经济发达或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人口;反之则人口。

多大少小密集稀疏点拨:人口的分布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关系。

一般情况下,气候适宜、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就稠密。

5.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总量仍将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人口基数大,青少年人口的比重高1.下列关于中国人口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B.人口增长快,现在增加到建国初期的三倍C.江苏省人口最多,云南省人口最少D.自1990年以来,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人口增长较快D点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4;人口增长快,现在增加到建国初期的两倍多;河南省人口最多,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最少。

2.探讨一下,中国、巴西、澳大利亚人口的分布特点,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案:中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巴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人口更加稠密;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原因:①气候适宜;②地形平坦;③交通便利;④工农业发达。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人地的密切关系。

2.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地理界线是()A.漠河一腾冲B.秦岭一淮河C.黑河一腾冲D.天山一阴山C点拨:一定记住“黑河”与“漠河”的区别。

3.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地区分布不均B.农村人口比重大C.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矛盾冲突D.城市人口持续增加C点拨:我国人口的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1.近年来我国人口每年约增加1200多万人,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基数大C.大量外国人迁入D.自然条件好,经济发展快1.B点拨:近年我国每年约增加1200多万人,主要原因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2.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A.四川、西藏B.广东、海南C.山东、香港D.河南、澳门2.D点拨:注意: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不是四川省和西藏。

下列四幅图为世界面积排名前四的大国及各自人口总数。

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四国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3.C点拨:据图可知:A是俄罗斯;B是加拿大;C是中国;D是美国;在这几个大国当中,中国的人口密度最大。

4.四国中,最地广人稀即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是()4.B点拨:在这几个大国当中加拿大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国家。

5.下列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A.西藏B.四川C.黑龙江D.江西5.A点拨:由于西藏地区属于高山高原气候区,气候条件差,因此人口稀少,西藏面积大,故人口密度最小。

6.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A.俄罗斯B.中国C.印度D.美国6.B点拨: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2%,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7.据2000年统计,我国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为()A.200人B.150人C.135人D.120人7.C点拨:人口密度=12.95亿÷960万≈135人/平方千米。

8.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是的()A.盆地多,平原少B.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C.西南多、东北少D.城市多、农村少8.B9.我国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是()A.黑河一腾冲一线B.漠河一腾冲线C.秦岭一淮河一线D.大兴安岭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线9.A点拨:注意:“黑河”不是“漠河”。

10.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是()A.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B.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大C.人口过多带来的城市化问题D.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10.B点拨: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大。

11.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政策是()A.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B.人口越多越好C.人口越少越好D.实行计划生育11.D点拨: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

12.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是()A.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B.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C.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D人口增长过快,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12.D点拨: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13.根据下表提供的人口数据,绘出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年)1764 1849 1949 1982 2000人口(亿)2.0 4.1 5.4 10.3 12.95(1)自1764年到1949年,人口增长了亿,人口增长缓慢。

(2)自1949年到1990年,人口增长速度,其主要原因是、、。

(3)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推行政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该项政策的基本内容是。

(4)根据表中数字,绘出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

13.(1)3.4(2)大大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3)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4)略点拨:注意:画折线图而不是柱状图。

14.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项目黑河—腾冲线东南部西北部人口占全国比重(%)94 6面积占全国比重(%)43 57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247 13(1)东南部面积约是西北部的几分之几?(2)东南部人口约是西北部的倍(保留到整数位)。

(3)东南部人口密度是西北部的倍。

(4)东南部人口密集的主要原因是优越,发达。

14.(1)3/4(2)16(3)19(4)自然条件经济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我国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的分布状况。

15.下列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中,具有典型的地广人稀特点的是哪一个()15.C点拨:据图可知:A是湖南省;B是广东省;C是青海省;D是山东省;青海省地处青藏地区,环境条件差,人口稀少,因此具有典型的地广人稀特点。

16.关于我国人口的正确叙述是()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B.我国城市和乡镇人口多,农村人口少C.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l与以上D.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上是最低的16.C点拨:此题考查了有关我国人口多方面的问题,具有综合性。

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欧洲的摩纳哥,人口密度达到14700人每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约135人每平方千米,因此A选项措;我国目前仍属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63.8%),因此B选项错;目前全世界人口有60多亿,中国人口有12.95亿(2000年),因此C选项正确;一般来说,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人口的增长较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而且世界上有些发达国家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因此D选项错。

17.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叙述是()A.人口增长速度回升快B.人口增长速度下降,增长数量减少C.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D.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仍然很大17.D点拨:建国后,中国人口数量增长一直很快,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后,人口的增长受到控制,增长速度逐渐减慢,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仍然很大。

由此可判断A、B、C选项错误。

读图,回答18~20题。

18.A、B阶段人口增长于科缓慢的原因是()①国家贫穷落后,社会动荡②社会医疗保障条件差③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④隐瞒人口的现象普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8.A19.C阶段人口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实行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B.多子多福的观念仍然支配差人们的生育观C.经济飞速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多D.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死亡率降低19.D点拨: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死亡率降低,人口迅猛增长。

20.D阶段人口增长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的生育观念变了,都不愿多生孩子B.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C.人口死亡率大大降低D.人口死亡率增高20.B点拨: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此阶段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增长有所减缓。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C、D、E三条曲线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增长幅度最小的是,造成其增长幅度最小的原因是。

(2)A、B两条曲线下降幅度大的是,造成下降的原因是。

(3)对比我国与世界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产量柱状图,要提高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人口方面应采取的政策是,具体要求是。

21.(1)D E 人口增长过快(2)B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新增人口要占用一部分耕地,再加上人们乱砍滥伐,土地沙化面积扩大,致使耕地面积减少。

(4)实行计划生育晚婚、晚育、少生、优生22.有两个同学就中国的人口问题展开了争论。

小畅认为:13亿人口对中国来说是好事,13亿人口意味着13亿双“手”,劳动力资源丰富,对经济发展有利;而小雄则认为:13亿双“手”数量太多,必定会导致一部分人闲着没事干,更重要的是13亿双“手”意味着同时存在13亿张“口”,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财富,所以13亿人口对我国说是压力、是负担。

你赞同谁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22.要从两个方面看待这个问题:人有“手”,可以创造财富,从这个方面来说,人力资源是十分宝贵的,但同时,人也有“口”,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财富。

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1200多万人口要满足这么多新增人口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必然会消耗很多的能源和资源,这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所以,不能只看到其中人“手”的优势,更要看到人“口”的压力,应做到使我国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点拨: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手”和“口”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