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材料分析

合集下载

考点07:材料的提炼、概括与探究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解析版)

考点07:材料的提炼、概括与探究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解析版)

考向07 材料的提炼、概括与探究例1:【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某中学开展以“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家风是一个家庭(族)代代传承的价值信念、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体现着一个家庭的精神信仰、道德风貌、整体气质,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家风”扮演着关键角色,形成了非常突出的特质,家风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对于人格的养成,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材料二:崇德向善是家风内容的价值取向。

优良的家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涉及方方面面,如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崇仁尚义、诚实守信,尊师重教、重礼谦逊,勤奋读书、勤俭节约等等。

《诚子书》中诸葛亮教导儿子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傅雷家书》中傅雷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材料三: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应遵循家国一体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传承问题,强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中国人自古就认识到,“家事”“国事”“天下事”紧密相关,家庭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正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1.请从同学们搜集的三则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

2.结合材料二,说说你在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时的具体做法。

3.在活动中,小明认为传承家风只要管好自己的“家事”就行了,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答案】1.示例:材料一:家风是一个家庭(族)代代传承的价值信念、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体现着-家庭的精神信仰、道德风貌、整体气质。

材料二:崇德向善是家风内容的价值取向。

材料三: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应遵循家国一体的宗旨。

2.示例一:孝顺父母。

与父母意见不同时,不与父母顶嘴。

示例二:注重礼节。

吃饭时,爷爷奶奶不动筷,我也不动筷。

3.示例:小明,你好。

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应当遵循家国一体的宗旨,“家事”“国事”“天下事”是紧密相关的,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家事,更要始终牢记家国一体的文化传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中考语文材料分析

中考语文材料分析

1. 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

要求:不变更原意;人物、人称表达准确;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2】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能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

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1)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姗姗说到这件事,小王说:“姗娜,小李说他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你妈妈行不行。

”(2)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郭老师,小李说他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他问明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

”2. 仿照下面两句的格式,发挥想象,再写出三个关于书的比喻句(字数可比例句略多)。

【2】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1)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

(2)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

(3)书是你最好的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3. 仔细揣摩甲句的特点,找出规律后,在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组成与甲句对应的句子,填在乙句的横线上。

【2】甲: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乙: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兰花、桂花、茶花、梅花、牡丹花、玫瑰花;夏香、秋香、冬香)4. 在空格内给下面的短文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2003年重庆中考试题)【2】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百名诗人“诵”别古城门“白帝碧波山水欢,千帆竞渡履平川。

”6月10日,奉节县100名诗人齐聚老县城依斗门,朗诵着自己的诗作,送别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门,这座古城门即将在三峡水库蓄水达135米水位时,永沉江底。

84岁的老诗人余敬之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有“活杜甫”之称的他,至今创作出了3000多首诗歌。

看着不断上涨的江水,老诗人朗诵着自己的诗作,眼泪直往下掉。

他说,千百年来,依斗门跟瞿塘峡、白帝城一样,是诗人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下午5点,依斗门被水淹没,标志着诗城遗址初步没入库底。

此时,诗人们才依依不舍离去。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综合性学习之材料探究考点(共25张PPT)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综合性学习之材料探究考点(共25张PPT)

真题巩固:2020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 【助力城市建设】近日,日照市印发《日照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并 向社会公开征集日照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图标,活动得到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 11. 下面是两件入围作品,请任选其中一件,用简洁的语言对其构图要素和寓意加以说 明,不超过80字。
图标一
图片类
真题再现(2022·广东广州·一模)“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智 慧结晶,下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将要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进行分享,课 前需要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材料二:
请描述材料二图画内容,向同学们介绍谷雨这一节气。 材
谷雨,也正是农忙时节,即 “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田 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降水 明显增加,谷类作物经过雨水 滋润茁壮成长。
(2)①行政层面:进一步强化远程教育建设,优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 ②平台层面:增加投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强化服务意识,保证平 衡运行;③教师层面: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熟悉网络教学特征与技 术操作;④家长层面:引导家长调整心态,遵循网课和学生认知特征; ⑤学生层面:加强自律性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 教学的重要性。(答对三点即可)
《基础》P132第3题(1)
壬寅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隆重(在随州)举行。
二、真题巩固 1.(2021·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任务。
“荆荆”有味 楚楚动人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荆州博物馆开展“馆长带我看荆博”系列特色活 动,三名馆长、副馆长化身讲解员,带领600多名游客感受了荆楚文化的魅力。 上午9时,在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带领下,由本地市民、外地游客及在荆大学生 组成的游客团集中参观了珍品馆。从《五大夫遂——凤凰山168号汉墓展》到《丹漆神 韵——楚秦汉漆器精品展》,漆木器、陶器、青铜器等200多件(套)文物让大家目不 暇接。在二楼东边展厅中央展出的虎座凤鸟悬鼓,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该文物 高1.49米,宽1.45米,双虎为座,双凤为架,凤冠悬挂乐鼓,猛虎作势前扑,翔凤振 翅欲飞,气势恢宏。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影。

最新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考点6.分析探究(含材料分析)

最新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考点6.分析探究(含材料分析)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点针对训练
六、分析探究(含材料分析)
返回目录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点探源 (统编八下《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积累拓展”)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材料 中描述的现象与课文中的哪个理论是相联系的。 深海沟是在大陆与大洋之间靠大洋一侧的地方。地球上水深超过6000米的海 沟共24处,其中19处在太平洋中。全球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水深约 11034米。海沟是板块构造活动的杰作。……
六、分析探究(含材料分析)
返回目录
中考链接及方法指导
中考常见设问 1. (2018河北14题)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历代学者的考证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结合选文分析探究出科学精神:探索;求真;严谨) 2. (2017河北14题)“苹果与梨嫁接长出的苹果梨”是变基因水果还是转基因水果? 请根据选文说明理由。(转基因水果,基因组合) 3. (2013河北18题)依照下面示例,从“尘、吠、诽”中任选一个,说出这个字引 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联想。(结合文章相关知识) 示例:“悟”左面是“心”,右面是“吾”,合在一起就是“我经过思考而有所 领会”。
六、分析探究(含材料分析)
返回目录
【方法总结】分析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 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的能力层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注意:此类题一般考查知识迁移能力,让考生运用文本中学到的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六、分析探究(含材料分析)
返回目录
【参考答案】材料是在说明海沟形成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板块构造活动的 杰作。所以这个现象与文中的“板块构造”理论相契合。可以作为证据说明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会在分界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海沟。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说明文阅读考点4分析说明方法揣摩说明作用原卷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说明文阅读考点4分析说明方法揣摩说明作用原卷版

说明文阅读过关测试考点4:分析说明方法,揣摩说明作用题型一: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一、(2021·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阅读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工厂石东乔冯锋①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的枯竭,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传统农业的发展到了“瓶颈期”。

②因此,科学家们设想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把农业向上延伸。

这源于植物生长的原理——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这样就可以长高、长大,直到开花结果。

利用这个原理,在适宜条件下,给植物足够的光和必需的营养,就可以把庄稼“种”到空中去,把高楼大厦变成一座座农场,用车间生产的办法来生产粮食和瓜果等。

③这种植物工厂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被看成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潜力股”。

研究发现,只要对生长环境进行调控,通过改变光照、调整“光配方”、改善营养液成分等,就可实现对植物生长周期和生长状态的调控。

比如,生菜在农田里栽培需要30~40天才能收获,但是在植物工厂仅需20天左右。

在植物工厂里,只要有足够的光照和营养,水果、蔬菜乃至粮食就可以“长了一茬又一茬”,几乎不受外界的天气、光照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④植物工厂需要多种先进设施,如对环境进行精确控制、反馈的计算机和传感器等。

然后,根据不同的植物来设置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高精度地实时测量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状态,生成数据并反馈至控制系统,对环境进行动态调节。

研究发现,光质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光信号调节,在植物生长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的植物对光质具有偏好性。

比如,优化红光或远红光的比例,可以提高三色堇的开花数量和质量;而要想长出肥厚的绿色生菜,就需要多用蓝光和红光。

⑤没有土壤,植物“吃”什么?和田野生产不同,植物工厂要求洁净的栽培空间,甚至需要无菌培养室。

在这种条件下,就要用营养液来“饲喂”植物。

植物工厂采用循环流动的营养液来为植物提供营养。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的植物也有不同的“口味”和“取食偏好”。

2023年中考语文写作专题分析:航天精神专题

2023年中考语文写作专题分析:航天精神专题

2023中考语文作文写作航天精神专题:(解读+习题+素材+时评)一、中国航天精神内涵1.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航天人热爱祖国体现在报效祖国的使命意识和为国争光的责任意识。

以国为重的价值观、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是航天人报效祖国的生动体现。

60多年前,新中国初升的太阳召唤着海外赤子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归国,其中许多专家成为航天事业的奠基者和带头人。

2.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中国坚持自主发展航天事业、向尖端技术领域进军的历程昭示了一个道理:我们唯有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才能牢牢掌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战略主动权,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才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3.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在航天事业创建初期,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

这“十六字方针”始终影响着中国航天人。

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不但是航天精神的具体表现,也是航天科技工作者贡献给全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

4.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每一项航天工程都是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

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密切配合,自觉服从大局、保证大局,同舟共济、群策群力,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难题共同解决,有风险共同承担,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凝聚成一股气势磅礴的强大合力。

5.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长期以来,广大航天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不计得失,不求名利,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无怨无悔,常年超负荷工作,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

他们为航天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奉献了聪明才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书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二、中国航天几大精神1.航天传统精神内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初中语文材料题答题分析方法技巧

初中语文材料题答题分析方法技巧

初中语文材料题答题分析方法技巧考点检索:1.分析所提供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2.提取主要信息(包括主要内容,拟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等)。

3.写出分析、探究后得出的结论。

4.从材料中提炼观点,根据材料给事物下定义。

5.针对材料发表看法,提出建议。

方法点拨:一、材料的分析与探究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准确捕捉材料主要信息。

2.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

3.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从而得出结论。

4.如果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关系,探究时可从因果关系等角度入手。

即如果材料是揭示结果的,就应找到得出这个结果的原因。

5.规范表达出探究结果。

二、信息的提取与概括(一)记叙性语段的信息提取记叙性语段:被陈述对象+陈述事实(记人记事类,具体就是:人物+事件)。

(1)拟写标题:消息的标题要求高度概括,以醒目的形式直接揭示消息的内容。

一般消息的标题为:人物+事件(记叙的两个要素)。

(2)拟写导语(一句话新闻)。

形式上:一句话新闻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

内容上:严格而完全地反映新闻事实。

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⑥方法(措施,手段,途径)。

一般要求交代清楚"四个W--who,when,where,what"。

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

消息一般把重要的信息放开头部分来说,所以我们主要从语段开头部分了解所发生的事件。

(二)说明性语段的信息提取首先要明确所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其次再看所说明对象的特点有哪些。

然后,用下定义的形式将其表述出来,一般形式是:"××是××"或者"××叫做××"的形式,具体就是:被定义的事物"是"+所具有的特点+"的"所从属的类别。

2023-2024学年吉林松原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复习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吉林松原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复习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吉林松原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复习1.综合读写第1题.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huì。

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

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泥?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

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而不可即,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

自惭形huì()积攒()宽宥()(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文中广袤一词中袤的意思是。

(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

【答案】'(1)秽', 'zǎn', 'yòu(2)云泥', '云霓(3)指南北的距离'(4)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而不可即,不得不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解答】(1)自惭形huì应写作自惭形秽,积攒的攒应读作zǎn,宽宥的宥应读作yòu。

(2)云霓:虹或借指高空。

云泥:比喻两物相去甚远,差异很大。

结合文章语境可知,此处应用云霓。

(3)广袤:有广阔的意思,一般用来形容大地、天空,也可形容辽阔的草原、湖泊等。

从东到西的长度叫广,从南到北的长度叫袤。

(4)双重否定就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

由此可以改为: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而不可即,不得不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第2题.综合性学习。

为响应全民阅读的号召,打造学习型社会,学校计划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主题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氛围,动员师生积极参与,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0字以内。

)(2)为丰富本次主题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有关的活动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10
(1)阅读以上材料,按要求完成以下两题。 ①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用简要的文字概述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北京地区也是缺水地区。提倡节约用水,是指在不影响正 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样 节约用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
12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先从材料中筛选信息。“网络暴力”现象的发展趋势大致有“趋于 规范”“愈演愈烈”“维持现状”“销声匿迹”四类。
“暴力”“围攻”“伤害和威胁”“恶搞”“砍下坏人的头”“管理不善”等叙述强烈 暗示了“网络暴力”的社会危害。专家和人大代表建议制定相关法规加以应对,说明国家已 经开始关注该现象。材料倾向性明确:网民们有获得自由表达的权利,同时也要担当起文明 建设与维护道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使命,至少,要保持必要的理性。所以“趋于规范”是最合理的发展趋 势。
h
5
h
6
h
7
h
8
h
9
材料二:
干旱级别简介 特大干旱(一级红色预警):多区县发生特大干旱,多县级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严重干旱(二级橙色预警):数区县多个乡镇严重干旱,或一区县发生特大干旱 中度干旱(三级黄色预警):多区县发生较重干旱,或个别区县发生严重干旱 轻度干旱(四级蓝色预警):多区县发生一般干旱,或个别区县发生较重干旱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实践题,既考查语言表述能力,又考查探究运用能力。这类题实践 性强,一般以语文学科知识为主,综合相关学科知识,围绕某一主题设计若干问题,考查综 合分析、创新探究能力。做此类题要整体感知材料,筛选、比较、整合信息,规范表达。
答案示例:(1)①西南地区遭受的干旱受灾面积大,受灾人口多,经济损失严重。②盲 目追求经济效益,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是导致大面积干旱的一个重要因素。 (2)可以控制用 水的流量,还可以循环用水,比如用洗菜的水浇花,用洗澡的水冲马桶等。作答内容须抓住 日常生活这一点展开。
h
11
(2010·常州)依据材料,探究“网络暴力”现象的发展趋势并写明理由。 材料一: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暴 力三大特征:一,以道德的名义,制裁、审判当事人并谋求网络问题的现实解决;二,通过 网络追查并公布传播当事人的个人信息,以暴力语言进行群体围攻;三,在现实生活中使当 事人遭到伤害和威胁。参与者有发帖者、跟帖者、网络看客三类。 材料二:网络暴力行为充分发动了人际网络的力量,将互联网“互助、分享”的精神发 挥到极致,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一些事件背后的真相。网络流行语:恶搞是智者的游戏。 以键盘为武器砍下坏人的头,献给受害人做祭品。 材料三:网络现状:开放性,匿名性,无组织化,网民的从众心理,网络传播管理不 善。网络暴力普遍存在,网友对此褒贬不一。争论焦点:是否突破了道德底线,是否伴随侵 权行为,是否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专家和人大代表建议制定相关法规,应对网络 暴力,回应网民的善意。搜狐老总张朝阳说,博客的实名制无法限制网络暴力。
材料三: 为了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 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涵水能力很差,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 降。此外,桉树还是“霸王树”,它生长了,其他物种会慢慢地退缩,最后造成桉树林都是 地表光秃秃的,生态遭受颠覆性的破坏。根据有关资料,云南橡胶林集中的西双版纳地区, 上世纪80年代后,有雾日减少了30天,现在又减少了60天,说明当地湿润度下降,区域性气 候出现变化。而现在,云南橡胶林面积达300万亩,桉树林的规划面积更达到3 000万亩。
专题十 材料分析
h
1
h
2
专题材料探究往往以课程整合为基点,强调学科渗透,强调文学、文化素养的积累,强 调生活体验,强调自主表达、创新思维,强调对材料的分析整理等实践能力。专题材料探究 一般以一个材料或一则新闻事件作为题材,或者提供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专题材料(专题材 料呈现方式有文字、表格、漫画、徽标等),通过问题带动研究。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材料 的观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归纳提炼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类题目考查范围 较广,包含信息量大,内容涉及社会热点、人物成长体验、传统文化节日、读书等。
h
3
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读题时,一定要仔细,弄清楚题干要求的内容,特别要 注意有没有表达方式的要求、修辞手法的要求以及字数的限制等。
第二步:阅读材料,捕捉信息。首先要整体感知有关材料,把握住一个大的主题和方 向。然后按照题干的内容要求,选准角度,确定信息筛选标准,淘汰非相关信息,挑选出合 乎要求的有关信息。即根据题目要求,区分信息的有用无用、主要次要,把针对专题的信息 筛选出来。
探究需要依据材料,但也要超前一步,看清了“网络暴力”的本质和危害,加以打击和 规范就成为必然的趋势,负责任的网民、网络管理和相关政府部门一定会很快行动起来。这 里要探究的是发展趋势而非简单的结果。当然,在分析中加入“困难”“艰巨”等字眼,答 案会更完善。
h
4
第三步:比较归类,整合信息。根据试题要求,比较辨别,综合归纳、概括相关信息。 显性信息,可直接摘录;隐性信息,则要思考提炼。整合信息往往和对材料理解的正确性、 全面性紧密结合。对材料的思考理解愈到位,探究也愈深刻。尤其要注意找准概括的角度, 要点提炼的切入点和归纳点要与试题要求一致。
第四步:依据题干,规范表达。首先,表达的语言要准确,不能出现语病;其次,要用 合乎试题风格的语言重新组织探究结果,保证所答语句合乎题目要求,简明、通顺、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