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转型通信卫星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面临不可错失的战略机遇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面临不可错失的战略机遇期佚名【期刊名称】《国际太空》【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5页(P10-14)【正文语种】中文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空间资产,同时也是确保国家安全、经济利益和战略独立性的关键空间基础设施。
当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进入了多星座既竞争又合作的新阶段,美、俄、中、欧“一超三强”的竞争格局正在全球形成。
各主要航天大国在卫星导航领域竞争的重点是:争夺国家优势地位、抢占技术制高点和全球市场份额,而各大国间开展合作的热点是兼容与互操作。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从提供区域服务向全球服务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不可错失的战略机遇期,这一机遇期短则2~3年,长则7~8年,可谓稍纵即逝,不可错失。
1 “北斗”系统关键技术获突破性进展,国外高度评价“北斗”卫星性能2012年中国通过4次发射将6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不同轨位,创造了历年发射之最。
为鼓励国内外相关企业参与“北斗”卫星用户终端研发,推动“北斗”的广泛应用,2012年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公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正式版,并宣布自即日起“北斗”系统开始向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
目前,“北斗”区域系统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和4颗中圆轨道(MEO)卫星组成,可提供优于10m的定位精度、优于0.2m/s的测速精度和优于50ns的授时精度。
以上事实表明,中国已掌握了建设卫星导航系统所必须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已突破了下一步发展“北斗”全球系统所需的许多关键技术,包括多轨道多星组网、一箭双星精确入轨、精确测轨和轨道同步技术,尤其是西方国家严密控制的高精度星载原子钟技术和卫星组件抗辐射加固技术。
同时,在“北斗”用户终端研制上还突破了芯片、模块、电子地图等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产品。
星地链路高速数传系统的研究

真验证 ,结果表明在 90 H 多普勒频移下可稳定跟踪并解调 ,在动态情况下 系统性能与理 0K z
位、 极化和下行波束入射角的较大变化 , 从而导致信
号 传 输质 量 的下 降 。 因此 在 考虑 高 速通 信 系统 设计 时 ,必须 同时兼 顾 高 动态 特性 和频 谱利 用 率两个 方 面 。
图 1 群 集 O D 系统 框 图 FM
3 卫星高速数传 系统
31群集 O DM . F
3 基 带编 码调 制 系统 设计 . 2
等 移 动卫 星高 速 信息 传输 系统性 能 ,有 良好 的对 抗 多径 干 扰 、 率 选择 性衰 落等 性能 。 频
随着经济社会和技术 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数据 的传输速率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未来 的星一 星和星一 地之 间通信 中,信息传输速率要 比目前 的高几个甚
换, 发射 通道 分 为 L路平 行 的群 。 每个群 路 由单独 的
天 线发 射 NL个邻 近 的 子信 道 ( 载波 )这 里 , / 子 , N是
OD F M技术 的诸多优点使其 自身非常适合实现
航 天测 控 高速 数据 传输 。近年 来 , 内外 已提 出并研 国
究 了基 于 C F M、 C O D ( rlsC dd O D O D T — F M Te1 o e F M) i
家 中 已研制 成 功 ,而我 国实际使 用 的通 信卫 星 有公 开 报道 的高速 宽带 通信 系 统速率 和 频谱 利 用率 都 还
美军网络中心战总体构想和核心技术

美军网络中心战总体构想和核心技术作者:王晓汪洋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1期【摘要】全球范围内,正在以“网络”为特征的信息共享形式发展,并且广发应用于战争中,本文主要阐述美军网络中心战中的全球信息栅格,综合敌我识别、数据链、动态组网技术,探讨一下美军网络中心战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共享;全球信息栅格;综合敌我识别;动态组网全球信息栅格——网络中心战的基础依托。
为遂行网络中心战,取得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美军提出建设和发展全球信息栅格(GIG)。
从广义上讲,GIG并非单一技术,它是综合技术的系统集成。
甚至GIG也不是一个项目和系统,在本质上,它是一种顶层设计或战略规划。
一、美军网络中心战的总体构想GIG的总体框架分为基础、通信、计算机处理、全球应用和作战部队5个层次(如图1所示)。
它以通信和计算系统为依托,将美国国防部(DOD)范围内具有不同体系结构的各种信息系统集成为具有单一体系结构的系统,成为系统级的系统(system of systems),以解决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和互操作问题。
GIG体系结构可以从作战视图(OV)、系统视图(SV)和技术视图(TV)角度进行描述[1]。
GIG发展主要计划:为了适应网络中心战对通信能力日益增长的需求,美国防部提出以转型通信体系结构(TCA)作为全球信息栅格通信设施的主题,构建由地面、空中和空间三部分组成的一体化通信网络。
地面通信主要是依靠按全球信息栅格带宽扩展(GIG-BE)计划建设的光纤网;空中无线通信采用具有频带交叉(变频)和IP路由能力的软件可编程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空间通信则主要依赖于具有多网络集成能力大带宽转型通信卫星体系,并以先进宽带系统(AWS)为重要补充。
另外,天基系统和飞机之间的连通将采用宽频激光通信,天基系统和地面之间的通信采用激光通信或可编程无线电,通过远程通信端口提供卫星间、卫星于地面、空中系统之间连接。
二、美军网络中心战的核心技术网络中心战体系是一个规模极其庞大的系统,其核心系统由战场感知、数据链、信息传输、敌我识别、导航定位、电视会议、数字地理、模拟仿真、数据库等九大系统构成。
美国军事卫星通信系统

军用卫星指的是用于各种军事目的 的人造地球卫星。军用卫星按用途 一般可分为侦察卫星、军用气象卫 星、军用导航卫星、军用测地卫星、 军用通信卫星和拦击卫星。战时, 一些民用卫星也可用于军事用途。
军事星于20世纪80年代启动,共有两 代,即军事星一和军事星二。军事星 的有效载荷主要有低数据率有效载荷、 中数据率有效载荷和星问交叉链路有 效载荷。
军事星携带了交叉链路有效载荷.卫 星无需经过地面站中转就可直接互连 这样.地面终端发送和接收的信息可 以由系统中其它卫星中继.幵且有可 能重选路由。在发生核战争,地面控 制系统无法工作的情况下.军事星仍 可工作长达6个月。
转型通信卫星系统的优势在于:激光 交叉链路向地面用户的传输时间大大 缩短 。接收者可以位于全球任何位置 , 幵且可以在移动之中使用相对较小的 接收机接收信息 。
转型通信卫星将致力于使国防部的宽 带、保密通信卫星结构转化为一个单 一的由多个卫星、地面和用户部分组 成的网络该系统,最终将替代军事星 和先迚极高频项目。
移动用户目标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可 为所有移动用户提供全球窄带卫星通 信的集成系统,采用地球同步轨道, 使用先迚的3G商业蜂窝技术。3G宽频 道码分多址联接制式(WCDMA)波形和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是移动用户 目标系统采用的主要技术。
使用多种频段 根据作战要求建立相对独立的专用网 采用多种多址技术体制 同一空间段搭载多种频段转发器 具有保密抗干扰能力,关键线路采取扩频 、 点波束等手段 同步卫星与中、低轨卫星多途径发展 卫星通信网与陆基网相互融合 , 构筑天地一 体化网络
浅谈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发展

浅谈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发展罗震宇 施 浩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摘 要: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由陆基、空基、天基进行互联互通,以信息交换和传输为基础的网络基础设施,是目前各国科技产业发展研究的热点,本文阐述了天地一体化综合信息网络概念;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相关系统发展情况;并给出了目前发展中需要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天基信息网络 空间信息网络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一、引言天基信息网络也叫天基信息系统,它是彼此独立或相关的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遥感系统、卫星导航系统、载人航天系统、空间物理探测系统、空间天文观测系统、月球和行星深空探测系统以及多种功能的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等各种空间信息系统总称。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天地一体化含义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单个天基网(如卫星通信网)与地基网(如地面通信网)通过信息或业务融合、设备综合或网络互联互通方式构成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另一种是单个天基网(如卫星通信网)自身的空间段(如通信卫星)与地面段(如各种通信地球站组成的应用系统)通过星地链路构成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我们可称前者为大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后者为小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重要基础设施,对拓展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计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我国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全球覆盖、宽带传输、军民融合、自由互联的必由之路。
二、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1.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我国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相关的研究和讨论已经持续了10多年,目前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06年,沈荣骏院士首先提出了我国天地一体化航天互联网的概念及总体构想; 2013~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了“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体系架构研究”重点课题,从发展战略、总体方案和关键技术等3个方面对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开展研究;2013年和2015年,国内先后两次召开了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高峰论坛,对凝聚国内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相关研究力量并形成统一的认识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张乃通院士发表了《对建设我国“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思考》,对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定位、边界作了清晰的说明,并提出了网络基本架构的设想和对建设工作的建议。
星链技术研究:一种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

星链技术研究:一种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摘要:星链(Starlink)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开发的一种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旨在为全球各地的用户提供高速、低延迟的宽带互联网服务。
星链计划发射数千颗小型卫星,利用相互之间的光学激光通信和地面用户终端,构建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网络。
星链的目标是解决传统卫星互联网服务中存在的高成本、高延迟、低可靠性等问题,同时为那些缺乏或无法负担现有服务的偏远和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互联网接入。
关键词:星链,卫星,互联网,通信一、星链的技术特点星链的卫星采用了一种紧凑、平板式的设计,重量约为260公斤,搭载了单片太阳能电池板、四个相控阵天线、两个抛物面天线、一套星际导航传感器、一套离子推进系统和一套光学激光通信系统。
这些设备使得星链的卫星能够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优势:1.低轨运行:星链的卫星运行在距离地球约550公里的低地球轨道(LEO),相比于传统的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距离更近,信号传输更快,延迟更低。
据SpaceX 称,星链的平均延迟为25毫秒,而 GEO 卫星的延迟通常在600毫秒以上。
2.大规模部署:星链计划发射数千颗卫星,形成一个密集的卫星网络,能够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
目前,SpaceX 已经发射了超过1800颗星链卫星,并获得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批准,在未来几年内发射近1.2万颗卫星。
SpaceX 还申请了在更高轨道发射3万颗卫星的许可。
3.自主避碰:由于低轨道空间拥挤度高,碰撞风险也高,因此,星链的卫星具备自主避碰能力,能够根据美国空军提供的轨道碎片数据和自身的导航传感器数据,自动调整姿态和轨道,避免与其他空间物体发生碰撞。
4.光学激光通信:除了与地面用户终端和地面网关站进行无线电波通信外,星链的卫星还能够通过光学激光通信系统,在空间中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这样可以减少对地面基础设施的依赖,提高网络效率和安全性。
5.离子推进系统:为了节省重量和成本,星链的卫星使用了氪气作为了节省重量和成本,星链的卫星使用了氪气作为推进剂,实现了卫星的首次使用氪气推进系统。
美国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展一一仍围绕gps政策为焦点

中断或削弱民间使用。目前主要为P码加密为Y码,研制直接捕获P/Y码的军用GPS接收机。 为了补偿停JE使用sA后的较高精度的cA码被敌方利用的问题,发展电子对抗技术,在局部地 区干扰cA码,使得在该地区美军能借助p/Y码利用PPS的高精度定位,而其他非授权用户均无 法利用CA码;可能还有其他正在研究的和尚术公开的新的安全措施。
链路接收其他卫星的测距信号,实行星间互相测距,提高测轨精度。当6~8颗Block II—R卫星 在轨运行后,此功能就能实现。显然BlockII-R星上改进,着重在军事目的,对民用cA码的效 果将维持在原有水平上。BlockII—R卫星仍在设计阶段,尚未定型。
3 GPS现代化的进~步计划及外国对策
美国国防部准备启动GPS现代化计划,已布置空军制订一个“未来全球定位、导航和授时 系统顶层要求文件(cl{D)”,讨论GPS近期、中期和远期的现代化问题,更好的满足GPS或未来 星基导航系统对军用和民用导航、定位和授时的需求。在此同时,也已通知运输部界定民用要 求,并为此向国际上发出了一个对6PS现代化的技术上的征求意见书,寻求有关形成基于性能 上的民用运行要求,用以推导出来来GPS技术上、运行上和管理上的特性,规定报送意见的截 止期为】997年5月15曰。以上说明了美国强化GPS的决心,主要旨在提高军事上的实用能力, 形成国际使用的标准,提高在企业界的竞争能力。
4)GPS民用政策上具有独霸思想和排他性,美国总是企图阻j£其他国家发展与其相似的平 行系统。Ii'mARSAT在世纪2l世纪P计划的ICO卫星上被迫放穿导航搭载是其直接结果。
5)发展直接捕获P/Y码的军用接收机,使PPS和SPS脱钩,为未来进~步放松对SPS的军 方控制作准备。为未来SPS交运输部运行管理并在补发替补卫星中投资,以便缩减军事开支。
美国军事卫星通信系统

美国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美国的军事卫星通信系统是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持续性的通信系统,不但技术先进,而且整体规划合理。
美国军事卫星通信系统可以由时间上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现有运行的系统:另一部分是计划中的系统,这部分属于美军卫星通信转型。
现有系统之间互有分工,各负其职;计划中的系统技术更为先进,将进一步提高战场连通能力;现有系统和计划中的系统之间更替有序。
了解美军卫星通信系统对我军通信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有很大的借鉴意一、现有系统1.军事星军事星(Milstar)是美国军事战略战术中继卫星系统的简称,是一种极高频军用卫星通信系统,具有抗核加固能力和自主控制能力。
其抗干扰能力强,安全性和顽存性好,代表了当前军事通信的世界最高水平,能够满足战略和战术通信的需要。
军事星于20世纪80年代启动,共有两代,即军事星1(第一代军事星)和军事星2(第二代军事星)。
军事星星座由5颗卫星组成,其中有2颗军事星1和3颗军事星2,2003年该星座全部部署完毕。
两代军事星都服务于战略和战术通信,但军事星1有抗核加固能力,以战略通信为主;军事星2没有抗核加固能力,以战术通信为主。
其后续计划是先进极高频(AEHF)卫星系统。
军事星的有效载荷主要有低数据率(LDR)有效载荷、中数据率(MDR)有效载荷和星间交叉链路有效载荷。
其中,军事星1携带了低数据率和交叉链路有效载荷,而军事星2携带了低数据率、中数据率和交叉链路有效载荷(见表1和表2)。
军事星1和军事星2在低数据率通信和交叉链路上能够充分实现互操作。
军事星携带了交叉链路有效载荷,卫星无需经过地面站中转就可直接互连。
这样,地面终端发送和接收的信息可以由系统中其它卫星中继,并且有可能重选路由。
在发生核战争,地面控制系统无法工作的情况下,军事星仍可工作长达6个月。
2.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CS)是一个提供超高频(SHF)宽带和抗干扰通信的通信系统。
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共发展了3代,现在在轨运行的是国防卫星通信系统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转型通信卫星系统美国转型通信卫星系统(TSAT)随着视频通信与机器人、士兵、无人机的一体化,网络中心战成为美国作战的组织原则,前线带宽需求迅速增长。
转型通信卫星(TSAT)系统就是美国军方解决这一需求的众多努力中的一部分。
C4ISR远景图到2016年整个TSAT计划的最终费用预计将达到140-180亿美元,包括卫星、地面站系统、卫星运作中心以及运行和维护费用。
至2007年中,美国空军要么将决定按照现行的计划建造TSAT系统并在2013-2016年发射,要么推迟TSAT计划,采取权宜之计在计划2009=2012年发射三颗的基础上增加4-5颗先进极高频卫星(AEHF)。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各赢得了5、14亿美元的TSAT卫星系统风险减低合同,希望B计划不再需要。
投标已经完成,双方都在等待决定。
TSAT20亿美元的TMOS地面网络运行合同正在招标过程中。
TSAT星座卫星、接收器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情况最近媒体进行了大肆报道,它在美国下一代军事设施中的中心作用值得深度关注。
而且任何方法都不能保证生存性。
外部事件以及不断增加的竟标者可能催生它的结束就如同它们催生出摩托罗拉铱星系统的结果一样。
本特别报告介绍TSAT计划和挑战以及美国军事通信的潜在未来。
最新的发展包括TSAT-SS两个小组提交的标书以及著名的咨询公司伯兹艾伦汉米尔顿公司的合同……。
•关键背景)——为什么TSAT被认为是必要的•关键背景——宏伟蓝图:TSAT和转型通信架构•简报——什么是TSAT?•简报——TMOS:TSAT 的地面组成部分•简报——AEHF的选择以及TSAT的教训•分析——TSAT计划:问题与决策以色列的微型无人机显示终端为什么TSAT被认为是必要的在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军发现他们不仅仅缺少通信能力,而且他们的通信连接不畅。
9月11日以后,专家们发现美国国防部内外的海量信息需要信息的提供方和使用方之间建立足够的连接。
阿富汗和伊拉克行动以及全球反恐战争的其他战场进一步表明美军对高技术通信和来自无人机、海军系统以及地面士兵的实时数据通信的依赖性不断增加。
如果带宽成为战斗中重要的瓶颈的话,那美国军方应该做什么?就在9/11事件不久,美国国防部发起了一项转型通信研究以加快最新科技的先进能力向部队的交付。
研究由国家安全空间设计局(NSSA)主导,利用NSSA的任务信息管理通信体系架构作为跳板。
它探讨了许多方案并对目前的计划进行了评估。
研究得出结论是美国现行的计划不能满足预计的通信需求。
建议为国防部范围和情报界提供兼容的通信系统的架构性框架机会已经形成——它能使美国的通信能力以10的系数增长。
这些结论加上全球反恐战争的经验以及像UAV这样的新技术的发展共同形成了转型通信体系结构(TCA).的形成。
目前,美军所有的军种正在制定根据TCA伞形计划可提供的能力制订未来采购计划。
TSAT计划被认为是TCA的一部分,能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提供空基带宽骨干通信网络。
全球通信系统宏伟蓝图:TSAT和转型通信体系结构TSAT计划实际上只是转型通信体系结构1、0版本整个计划的一个节点。
该计划2003年10月经过联合需求监督备忘录的批准。
TSAT作为星座通信倡议计划之一的地位为协同合作提供了机会,但也造成了复杂性。
美国军方、情报界和NASA卫星星座都是独立运行的,三方的每一方都负责为各自的卫星争取资金。
尽管计划的设计是相互兼容的,但各自的优先重点各不相同。
另外,资金和游说活动分离意味着共同行动的技术因素可能无法同时获得资金。
例如,国防部管理TSAT,美国情报界正在进行光中继通信架构的开发,而NASA管理着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C)。
这是新成立的转型通信办公室面临的部分任务。
通信卫星有三类:窄带系统,如铱星系统能满足声音传输但缺少带宽、能传送大量数据的宽带系统、能抗干扰和核打击的受保护卫星。
TCA v1.0集三者于一体。
TCA设想的是全球信息栅格,包括未保护带宽的宽带全球卫星通信卫星(WGS)、移动用户目标系统(MOUS 或下一代窄带)计划于2009年发射、先进极高频卫星(AEHF下一代受保护卫星,如军事星-3 Milstar III)计划在2008年-2011年发射、用于多种战略任务的先进极地系统、转型通信卫星系统计划于2013年发射,以取代AEHF4号和5号星的部署。
TSAT概念图什么是TSAT?TSAT是能够向全球的部署部队提供高带宽的卫星通信能力的类似于因特网的通信系统,并且能根据重要程度增加军事带宽。
使用激光通信卫星间链接在太空建立高速率骨干通信网,TSAT将成为美国网络中心战设想的关键能动器之一。
一幅UAV图像经过Milstar II卫星处理要花两分钟而TSAT处理不到一秒钟。
全球鹰UAV上的雷达图像(12分钟),或者空基雷达的多-十亿字节的雷达图像(88分钟)通过TSAT网络只要不到一秒钟。
最重要的是,接收者在世界任何地点用相对小的接收机在移动中都可以接收。
如军事信息技术杂志解释的,TSAT用户氛围两大类:高速率进入用户和低速率进入用户。
高速率进入通过激光通信提供2、5 gigabits-10 gigabits/每秒。
在低速率端的其他用户还可以使用8000条同步射频(RF)频道数据链接为战略资产和战术用户以及空中情报和监视和侦察平台之间提供连接。
高速率平台引起了最多的关注,但能够将所有高速数据量转换成几千条RF 频道的能力也是同等重要的。
整个TSAT系统包括TSAT空间段(TSAT SS)卫星和综合地面战系统和网络。
如,20亿美元的TSAT任务运作系统(TMOS)是TSAT计划的一部分,它的应用也很广泛。
如早些时候指出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已经各赢得了5、14亿美元的TSATSS卫星系统的风险减低合同。
截至07年6月14日,波音团队包括Ball Aerospace公司、BBN技术公司、Cisco系统公司、EMS技术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哈里斯公司、Hughes网络系统公司、IBM、L-3通信公司、LGS创新公司、雷声公司以及SAIC公司。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TSAT SS 团队包括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Juniper网络公司、ViaSat 、Rockwell Collins、通用动力先进信息系统公司、L-3通信公司、Stratogis 和Caspian网络公司。
TSAT的地面控制室TMOS: TSAT的地面部分TMOUS网络将使美军的整个转型通信体系结构能够基于IP进行宽带即时全球性Internet通信,它集成关键的新兴网络技术如带宽配制服务质量和带宽保证。
预计TMOUS将为TSAT空间和地面通信部分提供运作和网络管理,使美国未来的TSAT SS 特高带宽卫星骨干网络与美军正在发展的全球信息栅格相连接。
空军TSAT计划主任特艾曼克对军事信息技术杂志解释说:“基本上,TSAT是一个总的系统。
卫星是系统的一部分,地面部分也是系统的一部分,TMOUS是TSAT总系统的一部分。
”TMOUS的关键部分将是编写近500万条软件代码,占计划开发的80%。
为了避免其他大型空间计划遭受的软件开发出现的问题,美国空军已经从软件工程研究员征召了专家。
TOUS计划还包括网络运作中心和业务管理中心的建立以及相关硬件设施的建立。
总体上,TMOUS网络将使美军的整个转型通信体系结构能够基于IP进行宽带即时全球性Internet通信,它集成关键的新兴网络技术如带宽配制服务质量和带宽保证。
TMOUS还将提供电路/包任务计划和政策管理、外部网络协调、网络运作和管理、密钥管理、安全环境下完全融合计算机安全的态势感知-共同作战图像。
五角大楼说尽早授予TMOUS合同完成网络体系结构的一体化概念和设计减少TSAT计划的风险,使得承包商正式着手网络接口的定义和规格的工作。
在竟标的初期,雷声公司的发言人还指出TMOUS站可以在2013年卫星发射前建设,与现有资源相连接作为全球信息栅格带宽拓展项目的一部分。
TMOUS 大部分的地面设施计划在卫星发射前一年完成并运行,以便军事星能够对TMOUS网络进行测试并作好与TSAT SS卫星连接的准备。
美军希望中标的承包商能在2008年开始增加部署网络,然后螺旋式开发支持计划的2012-2013年的卫星发射,在每个“迷你-发布”点"mini-release" point进行测试。
洛克希德-马丁、雷声和诺斯鲁普-格鲁曼领导的三个财团各获得3百万美元的TMOUS部分的系统的初期研究合同。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财团2006年1月又获得20、02亿美元的TMOUS合同,在2006年6月该公司宣布成功完成系统设计评审。
AEHF Milstar III卫星AEHF 和TSAT的教训AEHF Milstar III卫星虽然不如TSATSS,但它的容量是现在的Milstar II的10倍,传输速率是它的6倍。
AEHF的相控阵天线正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开发,它能电动引导射频波束而不是机械地移动反射器。
上行链路相控阵天线将AEHF卫星与地面终端相连,使干扰效果和敌人截获信号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制导灵敏激光束使得AEHF卫星将更广的地区同时与高保护的通道相连,速度比Milstar卫星更快。
但是由于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美国国家安全局未能及时提供密码编写解决方案,AEHF卫星目前面临12个月的计划延迟,原先计划的费用需要大幅度增加。
2005年4月,国防工业日报曾就美国卫星计划相关问题进行了报道,分析了AEHF Milstar III合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它们对计划费用和安排的影响。
计划延迟使得国会发出通告,并要做出许多变化和调整。
其中一些变化涉及到TSAT计划,因为AEHF 的教训被吸收进TSAT 的采购战略。
例如,作为AEHF Milstar III失败的结果,修改了国家安全空间采购政策03-01将国家安全局这样的机构的信息安全戒备作为空间系统发展中关键决策点的关键因素。
得到业界普遍支持的NSA也试图建立新的空间密码研究和发展计划为新的空间计划发展可用的核心信息安全技术,从而降低共同的开发风险。
其他TSAT项目发展方式也是由过去的经验演变而来。
决定将地面TMOUS与TSAT SS卫星分开建造就是想避免宽带填隙卫星和AEHF 卫星这样的系统所经历的问题,这些系统都有各自得专业的互不兼容的地面系统。
另一个优势是美国军方在选择供应商时不会被迫在开发网络和开发卫星之间进行妥协。
TSAT:计划的问题和决策不久美国军方将做出重大决策:是否限制购买(AEHF)通信卫星转而开发新一代激光卫星,即转型通信卫星空间段(TSAT SS)。
AEHF费用快用完了,计划也接近尾声,但它融合了更成熟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