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 小兔请客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小兔请客》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小兔请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兔请客》是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小兔请客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喜欢听故事,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通过故事和实践活动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故事法:通过小兔请客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启发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小兔请客的故事课件或黑板报。
2.准备1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小兔请客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可以通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小兔请客的故事,让学生观察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例如,小兔邀请了5只小动物,还有3只小动物没有来,一共有几只小动物?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鼓励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如何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需要用到10以内的加减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小兔请客-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小兔请客-北师大版教学背景这是一节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数学课,主要讲解的是有关加法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以小兔请客的情景为背景,让学生在玩耍中愉快地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学习几种加法计算方法;2.掌握应用加法计算;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计算方法;•提高应用加法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资源•电子教案;•小组活动相关资料。
教学环节1. 导入环节•向学生介绍小兔请客的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加法运算。
2. 演示环节•通过幻灯片展示几个有趣的加法计算例子;•请学生根据展示的加法计算,进行实际的手算操作,加深他们对加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3. 实践环节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两个人。
每组选择一张卡片上的加法题目,然后利用互相协作的方式针对卡片上的加法题目进行计算,寻找正确答案,第一组成功完成者,即可成为小组胜利者。
2.小组讲解:请每个小组选出一位成员,进行题目的讲解。
4. 巩固环节•结合生活实际情景,设计让学生进行加法计算的练习题。
5. 结束环节•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课后作业•自我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给定的加法计算题目作业。
总结本节课通过小兔请客的故事,以及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加法计算的方法和应用技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领略了数学的魅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兔请客》教案设计(通用

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兔请客》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七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详细内容为第一节《小兔请客》。
通过小兔请客的情景,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兔请客的故事卡片、加减法运算卡片、教学挂图。
2. 学具:学生用计算器、加减法练习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兔请客的故事卡片,引导学生观察、讲述小兔请客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1)通过故事卡片,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讲解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15分钟)(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示范解题过程,讲解运算步骤。
(3)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例题计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加减法运算卡片,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答案,并讲解解题思路。
5. 小组合作(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加减法竞赛。
(2)评选出计算速度最快、正确率最高的小组,给予表扬。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小兔请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 内容:(1)加法运算:数数法、接龙法(2)减法运算:退位减法、借位减法(3)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练习本上的加减法计算题。
(2)应用题:根据小兔请客的情景,编写一道加减法应用题,并解答。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见练习本。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 小兔请客1-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 小兔请客1-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阅读、书写数值0-100。
2.学生能够应用数值0-100,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1.数值0-100的书写和阅读。
2.学生能够应用数值0-100,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应用数值0-100,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能够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小兔请客》第一部分,小兔请客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你们准备好听故事了吗?2. 学生阅读故事学生自己阅读故事,故事的标题为《小兔请客》。
3. 导入数字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数字0-100,并大声读出每个数字,鼓励学生跟着读。
4. 学习实际应用老师向学生提问:“如果小兔请客,他请了49个朋友,你知道小兔总共请了多少个朋友吗?请你们在纸上写一下答案。
”5. 分组讨论老师宣布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个人。
每个小组开始讨论他们的答案,并且讨论哪组的答案最接近正确答案。
6. 老师布置任务老师让学生在家里找一些实际问题,并且应用数字0-100,解决这些问题。
7. 老师总结本节课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们的学习成果,以及在下节课需要准备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授了数字0-100的书写和阅读,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字0-100的能力,同时涉及到了比较大小的概念和应用。
教师采用了听故事、分组讨论、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不过,下节课教师应重点突出应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小兔请客-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小兔请客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章《小兔请客》。
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并掌握比较物体的大小和长短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大小和长短的概念,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大小和长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较物体大小和长短的的方法。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小兔卡片、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物体。
学具:学生自带的物品(如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小兔请客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出现的物体,如小兔的家、小兔的朋友等。
让学生自由发言,描述一下它们观察到的物体。
2. 例题讲解(10分钟)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些自带的物品,进行比较大小和长短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物体的大小和长短1. 观察物体,找出特点2. 使用“比较大”和“比较小”的语言进行描述3. 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回家后,找一些物品,比较它们的大小和长短,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答案:根据学生所选物品进行比较,如:“我的铅笔比橡皮长”,“我的书本比笔记本大”等。
答案:较大的苹果是大苹果,较小的苹果是小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小兔请客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的大小和长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实践练习,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和长短的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课后拓展延伸:请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和分析身边的事物,如比较自行车的速度、比较房间的面积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兔请客》

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兔请客》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及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小兔请客的故事动画。
2.教学道具:小兔、小猫、小狗、小熊的头饰,10个苹果、10个橘子等水果模型。
3.教学场地:教室。
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出示小兔、小猫、小狗、小熊的头饰,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故事讲解老师播放小兔请客的故事动画,让学生跟随故事情节,了解小兔请客的过程。
3.数学问题提出老师提问:“小兔请了哪些朋友?它们分别吃了多少水果?”4.数学问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故事情节,计算每个动物吃水果的数量。
5.数学问题解答学生代表回答问题,老师引导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解答。
6.数学练习老师出示数学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1)小兔请客,小猫吃了5个苹果,小狗吃了3个橘子,小熊吃了2个香蕉,请问小兔请了多少个水果?(2)小兔请客,小猫吃了4个苹果,小狗吃了6个橘子,小熊吃了2个香蕉,请问小兔请了多少个水果?7.数学游戏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兔请客”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五、课后作业1.家长签字:学生回家后,向家长汇报本节课所学内容,家长签字确认。
2.数学练习:完成《小兔请客》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讨论和游戏中,积极参与,提高了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积极主动。
2.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正确率较高。
3.学生反馈:学生反映本节课生动有趣,愿意继续学习。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在故事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尤其是理解加法的累积含义和减法的减少含义。
一年级数学小兔请客的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海则庙学校王彩虹重点:会正确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难点:说算理教具:实物投影仪。
一、复习。
1.2个十是多少?7个呢?2.60里有几个十?80呢?二、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1,老师说童话故事。
小兔在学校有3个好朋友,他们是小猴、小松鼠、小刺猬,平时经常在一起玩,互相帮助,无话不谈。
这天,小兔去森林里摘了许多果子,请好朋友到家里作客。
小兔准备了许多果子来招待,瞧,他端来了一些苹果(出示第一图情境图)。
(1)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小兔子先拿出了3盘果子,又拿出了2盘果子。
还知道每盘有10个果子。
)(2)请你数数小兔先拿出了多少个果子,又拿出了多少个果子,你是怎么数的?(10个10个数的,先拿出30个果子,又拿出20个果子。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一共有多少个果子?)(4)谁会列算式?并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列算式?(30+20=50,求一共有多少,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5)30+20你是怎样计算的呢?请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1捆小棒是10根,摆30+20,就是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就是5捆小棒,5捆小棒就是5个十,5个十就是50.所以30+20=50。
)(6)谁会用计数器拨一拨30+20呢?能不能一边拨一边给同学们讲一讲,你是怎么拨的?(在计数器的十位上先拨3个珠子,表示30,再拨2个珠子,表示20,合起来是5个珠子,表示50。
即30+20=50)。
(7)30和20都是整十数,30是3个十,20是2个十, 3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5个十,所以30+20=50。
(8)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还有它的名字呢?你们想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吗?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2.出示第二幅主题图。
刺猬最喜欢在别人面前表演了,这时,他看见有这么多苹果,就对大家说:“你们看我的表演。
”只见他翻过身,一下躺到盘子里,摇了两下,站起来一看,一盘苹果全在他的背上了。
一年级数学小兔请客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小兔请客练习题题目:一年级数学小兔请客练习题(正文开始)小兔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在学校里学习了很多有趣的数学知识。
这一天,小兔决定请一些朋友来家里玩,并且想要帮助他们学习数学。
于是,小兔准备了一些有趣的数学练习题。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练习题吧!1. 小兔家里有10个苹果,他想要将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请问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 小兔有9本故事书,他想要将这些书分给他的2个哥哥和1个妹妹,请问每个人能分到几本书?3. 小兔有12张贺卡,他想要将这些贺卡平均分给他的3个同学,请问每个同学能收到几张贺卡?4. 小兔做了一个数学游戏,他有15块糖果,他将这些糖果平均地分给他的5个朋友,请问每个朋友能得到几块糖果?5. 小兔的书包里有8个铅笔盒,他想要将这些铅笔盒平均地分给他的2个好朋友,请问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铅笔盒?通过这些练习题,小兔的朋友们可以巩固他们在学校里学习到的数学知识。
答案如下:1. 每个朋友能分到2个苹果。
2. 每个人能分到3本书。
3. 每个同学能收到4张贺卡。
4. 每个朋友能得到3块糖果。
5. 每个朋友能得到4个铅笔盒。
小兔的朋友们都非常开心地参加了这个数学活动。
他们通过解决这些有趣的练习题,不仅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兔很欣慰地看到他的朋友们在解决这些练习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合作讨论,并且互相帮助。
他们不仅共同完成了练习题,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友谊的精神。
通过这个数学小练习,小兔和他的朋友们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并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数学知识的理解。
小兔决定以后还会举办更多的数学活动,帮助他的朋友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正文结束)通过以上的练习题,小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提高计算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讨论和互相帮助,孩子们也能培养团队合作和友谊的精神。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给小学生们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