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深海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4株海洋新菌的分类鉴定

合集下载

一株海洋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

一株海洋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

一株海洋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郑虹;李永秋;陈淑琼;张文森;徐慧诠;唐慧华;邓加聪【摘要】通过平板分离、摇瓶发酵,从样品中分离到1株对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八叠球菌、大肠杆菌等指示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HY4,通过菌落形态、镜检、生理生化试验和对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遗传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发现该菌株跟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多数菌株序列有99%的相似性,将该菌株命名为芽孢杆菌HY4.当培养时间为48 h时,菌株的生物量达到最大值,OD600nm为2.49,此时菌株对枯草芽孢杆菌和藤黄八叠球菌的抑菌活性也达到最高,透明圈直径分别为1.38 cm和1.13 cm,当培养至60 h时,菌株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也达到最大,透明圈直径为1.13 cm,之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抑菌活性反而逐渐降低.【期刊名称】《中国酿造》【年(卷),期】2015(034)011【总页数】4页(P109-112)【关键词】海洋拮抗菌;筛选;鉴定;抑菌活性【作者】郑虹;李永秋;陈淑琼;张文森;徐慧诠;唐慧华;邓加聪【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海洋与生化工程学院,福建福清350300;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海洋与生化工程学院,福建福清350300;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海洋与生化工程学院,福建福清350300;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朗姆多果酒研究所,福建福清350300;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朗姆多果酒研究所,福建福清350300;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朗姆多果酒研究所,福建福清350300;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朗姆多果酒研究所,福建福清35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海洋面积占地球面积的70%以上,而长期生活于海洋这一高压、高盐、严寒的封闭环境的海洋微生物,自身带有一套特殊的代谢途径,进而产生一些作用独特的代谢产物[1-3]。

已发现的海洋微生物有沙雷氏菌属[4]、芽孢杆菌属[5-6]、不动杆菌属[7]、假单胞菌属[8-10]、酵母菌属[11]、链霉菌属[12]、微藻[13]等,占整个海洋微生物不足5%。

海洋微生物的分类及培养

海洋微生物的分类及培养

海洋微生物的分类及培养地球上约有80%的物种栖息在海水中,其中微生物种类超过百万种,但已经研究和鉴定过的微生物不到总量的5%。

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海洋微生物具有独特的代谢方式,产生许多特殊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

与海洋动植物相比,海洋微生物具有生长周期短、代谢易于控制、菌种可选育的优势,因此可通过大规模发酵实现工业化生产,其开发更具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在研究早期,Macleod提出将微生物对Na+的生长需要作为海洋物种的限定,虽然这一定义仍被引用,但是部分海洋微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适应陆地(低Na+)环境的潜力。

目前,一般认为分离自海洋环境,正常生长需要海水,并可在低营养、低温条件下生长的微生物可视为严格的海洋微生物,而有些分离自海洋的微生物,其生长不一定需要海水,但可产生不同于陆生微生物的代谢物如含溴、碘的化合物,或拥有某些特殊的生理生化性质如盐耐受性,也被视为海洋微生物[1]。

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有200万~2亿种。

可系统的分为病毒、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2、3]。

(1) 古菌是原核微生物的分支,与细菌在形态分化及生化特性上均有区别。

(2)革兰氏阳性菌包括常见的放线菌。

此外,还可分为极端细菌(嗜冷、嗜热、嗜碱、嗜压等)、非极端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海洋微生物生存在海水和海泥中,在培养之前需要将其从生存环境中分离。

所有用于分离陆生微生物的方法几乎都可用于海洋微生物的分离。

但是有些海洋微生物的分离需要特殊条件,如需含有海水的培养基和调节水压;深海微生物需在高的静水压下从深海中分离等[4]。

由于海洋极其复杂的营养背景和物理条件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大多数海洋微生物都无法在实验室培养,目前只有不足5%的海洋微生物可以培养鉴定,从中发现的活性物质只占总数的1%[5]。

一般是将冷冻保存的菌种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恒温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选择静置或使用摇床。

发酵培养基一般包括:葡萄糖、蛋白胨、酵母粉、人工海水及营养成分(如马铃薯浸汁、牛肉浸膏等)。

1株海洋乳酸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1株海洋乳酸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1株海洋乳酸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赵鸭美;刘林;安静莹;钟敏;胡雪琼;刘颖【摘要】对从南海海域沙虫(Sipunculus nudus)肠道分离到的1株海洋乳酸菌ZH-101,通过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实验,并结合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其鉴定为棒状乳杆菌扭曲亚种(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 subsp,torquens).采用双层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测定其发酵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黑曲霉6种指示菌的抗菌活性并对该菌做了部分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发酵液对食品中常见的腐败菌、致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6.0,培养6h后进入对数期,18h后生长进入稳定期.【期刊名称】《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27)002【总页数】5页(P59-63)【关键词】乳杆菌;分离鉴定;抑菌活性;生物学特性【作者】赵鸭美;刘林;安静莹;钟敏;胡雪琼;刘颖【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普通高等学校水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3310 引言乳酸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中,它能抑制或杀死一些食品腐败菌和致病菌,改善食品风味,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有利于身体健康[1]。

近几年不断报道,一些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种或多种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或前体多肽即细菌素,具有抗菌性强、抑菌谱广、安全无毒等特点,是开发天然食品防腐剂的重点研究方向[2]。

我国南海海域广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特殊的海洋生存环境使海洋生物具有与陆生生物不同的生理性状,并产生许多结构新颖、作用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是寻找乳酸菌新种和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理活性物质的重大来源[3-5]。

本研究对从南海海滩沙泥中挖出的沙虫(Sipunculus nudus)肠道中分离得到的一株细菌进行多相鉴定,对其发酵液进行了抑菌活性实验,并对它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生物工程知识:深海微生物学——深海微生物的新奥秘

生物工程知识:深海微生物学——深海微生物的新奥秘

生物工程知识:深海微生物学——深海微生物的新奥秘深海微生物学——深海微生物的新奥秘深海是指那些水深超过200米的海域,拥有广阔的海底平原、陡峭的海底峡谷、神秘的海底温泉和冷泉等多种地形,同时还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生物。

在深海中,微生物群落是生命体系的重要基础,它们不仅能在深海海水中自主生长和繁殖,而且具有多种数量外的生理特性,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有着很大的意义。

本文将对于深海微生物的新奥秘进行简要介绍。

一、深海微生物大航海深海微生物是深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海生命多样性的基石,也是研究深海生态系统的热点领域。

深海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分别属于古菌和细菌,它们具有多种数量外的特点,可以在极端的温度、压力、化学物质等条件下自主生存和繁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深海探测设备的广泛应用,对于深海微生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不断发现的新品种、新特性,使得我们对于深海微生物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二、深海微生物的多样性深海微生物的多样性是深海生态系统的关键,它们占据着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的很大一部分,是深海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海微生物群落主要分为两类,即古菌和细菌。

在深海中,细菌是最广泛分布的生物,它们可以处于嗜卤、光合和化学营养等多种模式下进行生存。

同时,古菌是深海中最古老的微生物,可以在高温、高压、强微生物群落下进行生存。

三、深海微生物的物种特性深海微生物的物种特性也是深海微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深海微生物高度适应深海环境,具有多种独特的且生态学功能广泛的特征。

深海细菌和古菌硫化物氧化酶、硝化酶、厌氧呼吸酶等是深海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菌群,同时也是深海环境下维持能量平衡的关键因素。

此外,深海微生物还具有多种抗生素、酵素、酶、有机溶液和光感受器等生物活性物质,对抗生物和抗氧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深海微生物的经济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深海微生物在生产和生物技术上的应用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深海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巨大潜力成为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药物研发的重要来源。

微生物菌种分离和鉴定技术

微生物菌种分离和鉴定技术
产生新的问题:将有越来越多的分类单元不能只 以表型特征进行鉴别,必须结合基因型测定才能 鉴定。
微生物菌种鉴定技术
表征(表型)特征 形态特征 生理和代谢特征 生态特征
遗传(基因型)特征 蛋白质比较 核酸碱基组成 核酸序列
分子标尺
多相鉴定技术 Polyphasic Identification
新型显色培养基:
利用微生物自身代谢产生的酶与相应显色底物反应显色的原理来检测微生物 的培养基 。
微生物快速分离、计数方法
Petrifilm Plate (3M)
微生物快速分离、计数方法
3M Petrifilm Plate
Aerobic Count Plate Coliform Count Plate Rapid Coliform Count Plate E. coli /Coliform Count Plate Enterbacteriaceae Count Plate Yeast and Mold Count Plate Staph. aureus Express Count Plate Environmental Listeria Plate
单细胞(孢子)分离
选择培养基分离
传统选择性培养基
血平板:适于各类细菌的生长,一般细菌检验标本的分离,都应接种此平板。 巧克力血平板:其中含有V和X因子,适于接种疑有嗜血杆菌、奈瑟菌等的标
本。 中国蓝平板或伊红美蓝平板:可抑制革兰阳性细菌,有选择地促进G-菌生长,
是较好的弱选择性培养基。 麦康凯平板:具中等强度选择性,抑菌力略强,有较少革兰阴性菌不生长。 SS琼脂:有较强的抑菌力,用于志贺菌和沙门菌的分离。 碱性琼脂:用于从粪便中分离霍乱弧菌及其它弧菌。 血液增菌培养基:用于从血液、骨髓中分离常见病原菌。 营养肉汤:用于标本及各类细菌的增菌

海洋细菌抗菌筛选及深海独岛枝芽胞杆菌A493活性物质分离鉴定

海洋细菌抗菌筛选及深海独岛枝芽胞杆菌A493活性物质分离鉴定
摘 要 : 以水 稻 黄 单 胞 茵等 植 物 病 原 茵 为 指 示 茵 , 采 用平 板 对 峙 法对 4 1 1 株 海 洋 细 菌 进 行 了抗 茵 筛 选 , 初 筛获 得 具
有 抗 茵 活性 的 海 洋 菌株 8 1 株, 复 筛获 得 具 有 稳 定抗 茵 活性 的 菌株 7 株, 最后 通 过 测 定 抗 茵谱 , 得到 1 株 抗 茵谱 特 异 并 且
K T2 4 4 0 ( P s e u d o mo n a s p u t i d a K T2 4 4 0 ) 、 荧光假 单胞
菌S B W2 5 ( P s e u d o mo n a s lu f o r e s c e n s S B W2 5 ) 、 荧光假 单胞 菌 P R O - 1 ( P s e u d o mo n a s lu f o r e s c e n s P r O 一 1 ) 、 丁香 假单胞 菌 DC 3 0 0 0 ( P s e u d o mo n a s s y r i n g a e p v . t o ma t o
最近几 十年问人们 从海洋 微生 物 中分离得 到 了许
多生 物活性物 质 , 极大 地扩展 了新 型活性 物质 的来源 。 Ho t t a等[ 1 ] 从 日本 海 微 生 物 中分 离 到 菌 株 S t r e p t o — my c e s 把 i ma r i e n s i s S S - 9 3 9 , 并 从其 发酵 液 中分 离提 纯得 到 2种 氨 基 糖 苷 类 抗 生 素 I s t a my s i n A 和 B;
关键 词 : 深 海微 生 物 ; 独 岛枝 芽胞 杆 菌 ; 植 物病 原 茵 ; 水稻 黄 单 胞 茵 ; 抗 茵 物 质

海洋细菌B177的鉴定及活性物质研究

海洋细菌B177的鉴定及活性物质研究
沈 阳农 业 大 学学报 ,0 l 0 ,23 :2 - 3 2 1一 6 4 ()3 9 3 4
lu2 1 一 6, 23 : 2 — 3 o ra fS e v n r l a ie s y, 0 1 O 4 () 3 9 3 4 c u t
blnig t e gn o cooc s u n nni n 1S D A eB n ces n n m e a o Mi ccu y na es .ad 6 r N G n a k acsi u b r w s r s o HQ 3 9 4 n b at e me b le 4 9 0 .A d i cv t ot o i a i
摘 要 :运 用 卤虫 和 玉 米 纹 枯 病 菌 为 筛 选 靶 标 ,从 中 国南 海 海 泥 的 9 4株 细 菌 中分 离 筛 选 到 1株 具 有 杀 虫 、抗 菌 活 性 的 海 洋 细 菌 B7 17菌株 。 卤 虫 和 玉 米 纹 枯 病 菌 筛 选 模 型 测 定 结 果 表 明 , 当 P A 为发 酵 液 时 ,D0 最 低 ,为 1 1 ・ L ; 当 滤 纸 片 加 2 t S L 5值 .x m ~ 3g 0x L (m . L 5 g m 一浓 度 ) 酵 粗 提取 物溶 液 时 , 玉 米 纹 枯 病 菌抑 菌 圈 直 径 可 达 2 m 发 抗 6 m。对 B 7 17的形 态 特 征 、 养 特 征 、 理 生 化 特 征 、 培 生
收 稿 日期 :0 0 2 1 2 1—1 — 6 基 金 项 目 : 家“6 ” 划 项 目( 0 7 9 1 ) 中 国科 学 院 知识 创 新 工程 重要 方 向 资助 项 目( ZC 一 国 83 计 2 0AA Z47 ; K X2 Yw 一 0 . CX2 Yw — 0 9 3 2 9 KS 一 C一 3 — )

海洋细菌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海洋细菌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海洋细菌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海洋是一个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其中微生物数量巨大,而海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则是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和化学品的重要来源。

其中,海洋细菌是抗生素和化合物的主要生产者。

因此,分离纯化和鉴定海洋细菌代谢产物是研究海洋微生物学和发现新药物的重要途径。

分离纯化海洋细菌分离纯化海洋细菌是鉴定其代谢产物的重要步骤。

为了确定海洋细菌的生态基础,首先需要进行采样。

海洋样品可以从许多地方采集,例如海洋底部、沿海潮汐区、沿海海洋、开阔的海洋水域等。

分离出的微生物可以通过灭菌肉汤养殖以增强生长条件,其排泄代谢产物会被累积和释放。

分离纯化海洋细菌的方法有多种,例如通过筛选、稀释、差异培养和质量分析等方法。

所有这些方法的目的是将海洋微生物从混合群体中分离出来,进一步纯化其代谢产物。

鉴定海洋细菌代谢产物鉴定海洋细菌代谢产物是海洋微生物学的重要难题之一。

这需要大量的实验,以确定侵入生物、细胞生长、当地(限制性)生态条件和代谢物的量和结构。

海洋细菌代谢产物包括抗生素、生物硅石、环境尤为适合的化合物等。

这些化合物的特性会随着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的质量量和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只有通过多个实验技术来鉴定海洋微生物学和代谢物学的目的。

其中,从海洋细菌过滤液、生长底物和培养物中分离代谢物是鉴定海洋细菌代谢物的重要途径之一。

利用多种技术进行筛选、分离、纯化和鉴定海洋细菌代谢物是发现新药物和化学品的主要途径之一。

海洋细菌代谢物是一些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例如抗生素、生长因子和抗肿瘤化合物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这些化合物,并将它们加以应用,使其为人类健康和经济带来更多的福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深海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4株海洋新菌的分类鉴定
海洋环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为海洋微生物提供了极其多样的栖息环境。

海洋微生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在海洋中,原核细胞的总数估计在1029左右。

微生物资源如此丰富,其多样性等基础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迅猛发展,而培养方法的研究则相对滞后,不利于更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各种生理生化特征以及更深入地开发微生物资源。

本论文获得南海一深海站点水样,现场对水样进行分离培养,对获得的细菌菌株进行了16S rDNA测序鉴定,分析了其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并进行了高通量分离培养方法的海上试验。

另外,对分离自南太平洋的3株新菌,以及分离自青岛文昌鱼繁殖区附近的1株海洋新菌进行了分类鉴定。

对于南海深海站点的水样,利用传统平板培养法,从2216E及海水R2A培养基中分离保藏403株细菌,得到392株细菌的16S rDNA序列。

结果表明,该区域细菌分为4个类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变形菌门包括α-变形菌纲和γ-变形菌纲。

392株菌共得到44个属,52个种。

发现无论是种类还是菌株数量,α-变形菌纲均为优势类群。

分离得到α-变形菌纲20个属,25个种,共223株细菌,占总数的56.9%;得到γ-变形菌纲7个属11个种,共44株,占总数的11.2%;得到放线菌纲7个属,7个种,共114株,占总数的29.1%;得到拟杆菌门6个属,7个种,共9株;厚壁菌门2个属,2个种,共2株。

优势属为气微菌属(Aeromicrobium),
赤杆菌属(Erythrobacter),远洋橄榄球形菌属(Pelagibaca),Roseivivax,食烷菌属(Alcanivorax),鞘氨醇宝盒菌属(Sphingopyxis),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

优势种为Aeromicrobiumerythreum,Erythrobacter flavus,Pelagibaca bermudensis,Alcanivorax borkumensis,Sphingopyxis baekryungensis,Roseivivax halotolerans,Nocardioides marinus,Roseivivax lentus。

利用该区域海水进行微生物包埋及高通量培养的海上试验,发现通过简化的微球包埋技术可以在船上制得符合后续筛选要求的微球,然而其高通量培养装置仍需要进一步改进方能符合海上的各方面实验要求。

对南太平洋环流区的3株海水菌属(Aquimarina)的海洋新菌进行了鉴定,分别为SW024T,SW150T和XH134T。

SW024T菌体呈长杆状,单个细胞0.3μm宽,3.0-66.0μm长。

为严格需氧细菌,生长需要海盐。

该菌株不能形成Flexirubin型色素,细菌色素的最大吸收峰是453nm和479nm。

主要脂肪酸为iso-C15:0(34.8%),iso-C17:03-OH(15.9%), iso-C15:1G (10.5%), C16:010-methyl and/oriso-C17:1ω9c(9.8%)和iso-C15:03-OH (7.5%)。

主要呼吸醌为MK-6,主要极性脂为磷脂酰乙醇胺(PE)、五种无法鉴定的脂类(L1-L5)以及三种无法鉴定的氨基脂类(AL1-AL3)。

16S rDNA序列发育分析表明属于海水菌属,相似度与之最近的是Aquimarina muelleri KMM6020T(96.1%)。

根据该菌在表型特征和遗传特征分析上所表现出的特殊性,认定该菌为海水菌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狭长海水菌(Aquimarina longa sp. nov.)。

SW150T呈杆状,单个细胞0.2μm宽,2.5-4.5μm长,并在胞外附着一层分泌物。

为严格需氧细菌。

生长需要海盐。

不能形成Flexirubin型色素,细菌色素的最大吸收峰是477nm。

主要脂肪酸为:iso-C15:0(19.6%),iso-C17:03-OH(13.8%),iso-C15:1G (10.7%),C16:1ω6c and/orC16:1ω7c(8.3%)和C16:010-methyl and/or iso-C17:1ω9c(7.7%)。

主要呼吸醌为MK-6,极性脂主要包括磷脂酰乙醇胺(PE)、三种无法鉴定的脂类(L1-L3)以及一种无法鉴定的氨基脂类(AL)。

16S rDNA序列发育分析表明属于海水菌属,相似度与之最近的是Aquimarina macrocephali JAMB N27T(97.8%),根据该菌在表型特征和遗传特征分析上所表现出的特殊性,认定该菌为海水菌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太平洋海水菌(Aquimarina pacifica sp. nov.)。

XH134T菌体呈长杆状,单个细胞0.5μm 宽,5.4-77.8μm长。

为严格需氧细菌。

生长需要海盐。

能形成Flexirubin型色素,细菌色素的最大吸收峰是473nm。

主要脂肪酸为:iso-C15:0(33.5%),iso-C15:1G(12.6%),C16:1ω6c and/or C16:1ω7c (11.7%),iso-C17:03-OH(8.6%),iso-C15:03-OH(7.3%),C16:010-methyl and/or iso-C17:1ω9c(7.0%)。

主要呼吸醌为MK-6,极性脂主要包括磷脂酰乙醇胺(PE)、三种无法鉴定的脂类(L1-L3)以及一种无法鉴定的氨基脂类(AL)。

16S rDNA序列发育分析表明属于海水菌属,相似度与之最近的是Aquimarina macrocephaliJAMB N27T (96.9%),根据该菌在表型特征和遗传特征分析上所表现出的特殊性,认定该菌
为海水菌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巨大海水菌(Aquimarina megateriumsp. nov.)。

此外,本实验室自青岛沙子口文昌鱼繁殖区附近海域的浅海底层海水,通过高通量分离培养方法分离得到一株海洋细菌,实验室编号H61~T。

菌体短杆状,单个细胞0.72μm宽,1.25μm长。

该菌为严格需氧菌。

主要脂肪酸为:C16:1ω6cand/or C16:1ω7c(40.9%),C16:0(20.3%),C18:1ω7c(18.8%)。

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与之相似度最近的是~Thalassolituus oleivorans MIL-1~T(96.4%)和Oceanobacter kriegii IFO15467~T(96.3%)。

根据该菌在表型特征和遗传特征分析上所表现出的特殊性,初步鉴定该菌为大洋杆菌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青岛大洋杆菌(Oceanobacter qingdaonensis sp. no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