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动机

合集下载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五版重点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五版重点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五版重点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普通人,即没有心理障碍或疾病的人群。

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第五版是该领域的经典教材,本文将重点介绍该教材的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的发展与方法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研究方法。

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哲学思考,到现代科学研究。

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等,这些方法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心理学的生物基础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的神经系统和生理机制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包括大脑结构、神经元活动、神经递质等内容。

通过研究人类的生物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第三章:感知与知觉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的感知和知觉过程,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的工作原理和感知过程。

通过研究感知与知觉,可以了解人类如何感知和理解外界的信息。

第四章:学习与记忆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学习和记忆的过程。

学习是一种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记忆是将学习到的信息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通过研究学习和记忆,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学习能力和记忆机制。

第五章:情感与情绪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情感和情绪的概念、分类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情绪是情感的生理反应。

通过研究情感与情绪,可以了解人类的情感体验和情绪调节。

第六章:动机与需要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的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动机是人们行为背后的驱动力,需要是人们满足动机的对象。

通过研究动机与需要,可以了解人类的行为动因和满足需求的方式。

第七章:人格与个体差异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人格的概念、理论以及个体差异的影响。

人格是人们稳定的心理特征,个体差异是不同个体在人格上的差异。

通过研究人格与个体差异,可以了解人类的个体差异以及其对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第八章:社会心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的社会行为与互动。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包括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会认知等。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知识点整理要点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知识点整理要点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知识要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与意志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与意志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二)需要
1.需要的含义: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均有指向性:需要是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3.动机的种类
(1),根据动机的性质: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
生理性动机有:饥饿、渴、性、睡眠。社会性动机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
(2),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分: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3),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分: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4意志的品质: a,独立性 b,果断性 级需要的区别,但并未把两者对立起来,认识到高级需要得到满足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得到满足就可以了。同时个人对需要的追求也不同,有人对尊重的需要超过了归属和爱的需要。
以往的动机理论中,对动机持有较消极的看法,充斥的是本能、紧张、冲动等。Frued的心理分析针对的主要是精神病患者,而马斯洛注重的是社会中的正常人,其动机理论旨在帮助正常人发挥潜能,达到更完善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消除正常人的心理障碍。所以为心理治疗提供了需要的途径。
第九章 动机与意志
(一)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彭聃龄版)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彭聃龄版)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3,无意识-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4,双盲控制-在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到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盲控制。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2,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3,静息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对Na+的通透性很差,其结果是K+经过离子通道外流,而Na+则被挡在膜外,致使膜内外出现电位差,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这就是静息电位。

4,动作电位-神经受刺激时的电位变化。

当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临时打开,带正电荷的钠离子被泵入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

这一变化过程就是动作电位。

5,神经-体液调节-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的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的活动,这就是神经-体液调节。

1,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得感觉编码。

2,差别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3,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

4,普肯耶现象-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不同的变化。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章节题库(动 机)【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章节题库(动 机)【圣才出品】

第9章动机一、选择题1.意志力最能体现在()中。

A.动机斗争B.目标确定C.行动方法选择D.决定执行【答案】D【解析】执行决定阶段,即将准备阶段所作的决定付诸实施,是意志行动的关键环节和完成阶段。

这一阶段最能体现出一个人意志力水平的高低。

2.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expectancy-value models)认为,人的行为是下述哪两种之间达成某种平衡的结果?()A.奖赏额度与所需努力之间B.成功的机会C.个人对目标的认识与现实之间D.一个人内驱力的强度与奖赏之间【答案】C【解析】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体完成各种任务的动机是由他对这一任务成功可能性的期待及对这一任务所赋予的价值决定的。

个体自认为达到目标的可能性越大,从这一目标中获取的激励值就越大,个体完成这一任务的动机也越强。

3.()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A.认知B.情绪C.意志D.个性【答案】C【解析】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4.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最重要的是()需要。

A.生理B.安全C.归属和爱D.自我实现【答案】A【解析】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从低到高五个层次的物种需要组成,生理需要处于最低层次,它是力量最强大的、对个体的生存必不可少的需要,因而它是最重要的。

5.根据霍尔的观点,所有行为的基本目的是()。

A.取得成就B.争取权力C.驱力消减D.个人成功【答案】C【解析】霍尔的驱力减少理论认为,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6.学生想参加校篮球球队为学校争光,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这反映的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以上皆非【答案】C【解析】A项,双趋冲突是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出现的冲突。

B项,双避冲突是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事物,而人们又只能回避其中的一种目标时产生的冲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9章动机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9章动机
30
四、动机与价值观
• 动机与价值观
– 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 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31
• 种类:
– 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施普兰格尔,1928
• ①经济价值观 • ②理论价值观 • ③审美价值观 • ④社会价值观 • ⑤政治价值观 • ⑥宗教价值观
32
– 根据工具—目标维度
24
分析古代民谣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得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25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 动机与行为
– 同一行为可有不同动机;同一动机产生不 同行为。
• 一是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 • 二是简化原理 • 三是个人经验对于偏好有影响。
41
五、动机的认知理论
• 动机的归因理论
– 海德:人会把行为的原因 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 因两种;
– 维纳:增加稳定性维度。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内在的 能力 努力
外在 工作难
运气
42
韦纳三维度六因素归因模式
维度 关系 因素
15
尊重的需要
被人尊重、赏识、认 可,有声誉、 成就、有影响等。
16
尊重的需要
• 继……之后,尊重的需要就开始支配个体 的行动。
• 尊重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受 到别人的尊重,它导致威望、地位和认可 等情感;另一个方面是自尊,它导致胜任、 自足和自信等情感。
• 而如果一个人的~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引 起失落感和自卑感,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处 理面临的问题等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4版笔记)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4版笔记)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知识结构版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个体心理: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不可割裂互相联系依存。

(一)认知:指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

(二)动机和情绪:动机:支配人的认知和行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以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情绪: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意志: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意志与认知、情绪有密切关系。

(三)能力和人格: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叫个性心理特征或个性。

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

主观世界的情况不同,对同一刺激的反应常常是不一样的,有机体内部状态不一样,对同一事物的反应也可能不一致,因此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他的外部行为反应。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揭示人道心理过程的规律。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人和动物都有心理,但人的心理不同于低等动物的心理,它具有意识的特点。

意识极其复杂因此有人称它是“人类最后一个难解的谜”。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这是人的意识的第一个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 马斯洛指出,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 最强大的动力。
• 对于一个处于极端饥饿状态的人来说,除 了食物,没有别的兴趣,在这种极端情况 下,写诗的愿望,获得一辆汽车的愿望, 对美国历史的兴趣,对一双新靴的需要, 都统统被忘掉或退到第二位,这个人做梦 也会梦见食物,看见的只是食物,渴望的 只是食物,充饥成为独一无二的目 标……。”
17
• “飞将军”李广自刎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 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 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 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 刀笔之吏。”(《史记·李将 军列传》)
18
自我实现的需要
19
自我实现的需要
• 自我实现是Maslow个性发展理论中的最高 理想和目标
• 是个人特有的潜能的极度发挥,是追求自 我理想和个人价值的需要。
– 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
• 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只有满足低级需要的 基础上,才出现高级需要。
• 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并非是对立的,低级需要部 分满足可产生高级需要。
23
需要层次的分类
低级需要又叫做缺 乏性需要,如果得 到满足,紧张就减 弱,
高级需要又叫做成 长性需要,为了不 断地获得新的满足, 使自己的潜能得到 更多的发挥。
15
尊重的需要
被人尊重、赏识、认 可,有声誉、 成就、有影响等。
16
尊重的需要
• 继……之后,尊重的需要就开始支配个体 的行动。
• 尊重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受 到别人的尊重,它导致威望、地位和认可 等情感;另一个方面是自尊,它导致胜任、 自足和自信等情感。
• 而如果一个人的~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引 起失落感和自卑感,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处 理面临的问题等
24
分析古代民谣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得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25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 动机与行为
– 同一行为可有不同动机;同一动机产生不 同行为。
• 动机的功能
– 激活功能 – 指向功能 – 维持和调整功能
5
二、动机与需要
• 需要及其种类
– 内涵: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 需要种类:
• 按起源:自然需要vs.社会文化需要 • 按对象:物质需要vs.精神需要
6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7
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图
8
生理需要
进食、饮水、运动、休息、睡眠、觉醒、 排泄和性等。
• ①工具性价值观 • ②终极性价值观
– 表现形式:
• ①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价值观 的初级形式,可发展为内在动机。
• ②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思想或知识的正确性, 并调节控制自己行动的人格倾向性。
• ③理想:是个体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 往和追求。
33
第二节 动机的理论
理论
本能理论 驱力理论 诱因理论 唤醒理论 认知理论 成就目标理论
动机:行为背后的秘密
1
人们为什么要……(蹦极)?
2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3
小张为什么这么努力学习?
• 有特殊兴趣? • 考好成绩,深造? • 获得奖学金? • 博得家长老师表扬奖励? • 赢得同伴认同赞许? • 提高就业竞争力? ……?
4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 动机的涵义
– 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 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挑战性项目, 创新与 创造机会, 培训
重要项目, 赏识, 显赫的办公位置
朋友, 权贵, 上级, 顾客
工作保证; 医疗人寿保险; 安全规则
基本工资, 工作机会,
温暖, 饮水, 工作餐
22
• 需要层次理论主要观点
– 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
•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 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都是人的基本需要, 是与生俱来的。
– 同一个人行为动机多种;良好动机不一定 良好结果。
26
27
小白鼠按开关获得脑内电刺激的实 验
28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29
• 主要观点:
–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 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
种到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 于任务的完成。 –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 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 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 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 他说“一位作曲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 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始终无法安静。 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 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
20
需要的层次性
自我 实现 尊重需要 爱和归属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21
MG2-28
需要的满足方式 满足方式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归属)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30
四、动机与价值观
• 动机与价值观
– 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 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31
• 种类:
– 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施普兰格尔, 1928
• ①经济价值观 • ②理论价值观 • ③审美价值观 • ④社会价值观 • ⑤政治价值观 • ⑥宗教价值观
32
– 根据工具—目标维度
10
安全需要
生命、财产、职业和心理安全。
11
• 首先要求减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E.g. 儿童需要建立各种生活常规,否则, 就会表现出焦虑不安。,
• 健康成人的~一般都能得到充分满足,但 儿童和精神病患者,经常会有~的表现。 E.g. 婴儿看到陌生人会哭闹,爬到床边时 不敢在爬动,等等。
12
爱与归属的需要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麦独孤 人的行为由本能所指引
归属、关怀、 温暖、友谊、 爱情、奉献等
13
14
归属和爱的需要
• 归属就是参加或依附于一定的组织、融入一个集 体、与他人建立感情、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
• 爱的需要包括接受他人的爱和给予他人的爱,因 此也是一种归属需要。
• Maslow指出,成熟的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关心、 尊重和信任。如果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就 会感到孤独和空虚。 Maslow指也出,由于离婚和 传统的群体瓦解等使人的归属和爱的需要不能得 到满足是当代社会所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