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开发平台简介

合集下载

金蝶开发平台介绍

金蝶开发平台介绍

报表可配置
财务报告
应用场景可配置
业绩分析
任务执行报告
管理层
模块可配置
审核凭证
流程可配置
审核订单
语言可配置
下达生产任务
操作层
功能可配置
制作凭证
单据可配置
销售订单
集成应用可配置
编制生产任务
金蝶BOS平台对企业的应用价值
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K/3 BOS功能强大配合K/3 ERP系统,能够实现企业的行业特性或个性要求; 满足企业的业务流程变更频繁的需要,随需应变;
谢 谢!
可视化界 面和业务 逻辑设计
权限管理
主要功能
通过BOS开发的基础资料或单据 具备功能、数据、字段权限的管 理功能
客户价值
无须开发即能实现权限管理,大 大提升个性化业务应用的安全性
多级审核流程、消息定义
主要功能
对业务单据可以提供6级的多级 审核流程,审核消息可以发送至 指定的用户、用户组或默认用户
金蝶K/3 BOS集成开发特性
金蝶K/3 BOS 三大特性
简易平 单于滑 快集升 速成级
简单拖拉拽,快捷制作基础资料界面 可视化开发,快速设计业务单据界面 图形化配置,轻松搞定多级审核流程 参数化设置,灵活实现单据业务流程 个性化模版,一键生成相应财务凭证 网格式工具,构建复杂的个性化报表 集成化部署,快速发布应用开发成果 扩展化服务,重复调用业务服务对象 向导式设计,实现专业功能插件开发 人性化体验,满足企业移动商务需求
3
K/3 BOS解决方案总体结构图
BOS的构成
员 工
业 务 基 础 软 件 平 台
供 应 商
客 户
INTERNET
信息门户 业务流程 业务服务 基础平台

手机开发平台汇总

手机开发平台汇总

1.Symbian:
Symbian平台为目前智能手机市场的老大,智能手机全球市场占70%以上,在欧洲和亚洲占绝对优势,只是在美国市场份额少得可怜,希望今年nokia在美国发力,赶上其它智能手机。根据UI风格的不同,Symbian分为s60和UIQ两个平台,其中nokia使用s60平台,索爱和moto采用UIQ平台。Symbian平台由于发展时间较长,又是市场老大,目前中文资料也较多,不像几年前刚接触时只有英文资料。以下书籍值得推荐:
关于MTK的开发网站和论坛:
我爱研发网:/上面几篇文章和书籍都能从本网站找到。
手机研发论坛:/bbs/index.asp
5.展讯:
展讯平台07年也发展很快,利用MTK下半年PA放大器缺货的机会,趁势而入,抢走mtk很多市场份额。展讯的开发模式和MTK的很类似,基本也是给厂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与MTK的差别见此链接/telecom/267/2507267.shtml。国内主要是夏新、联想、文泰等采用展讯平台。展讯平台采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是threadx,关于threadx的有一本中文书《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多线程计算:基于ThreadX和ARM》。同MTK平台一样,为封闭平台,开发语言为C,开发环境为vc6,MMI的各控件和窗口之间与windows类似通过消息进制实现通讯。另外也没有书籍介绍展讯平台,以下资料值得推荐:
4.MTK:
MTK最近几年异军突起,近70%的国产手机采用MTK的芯片和平台,黑手机更几乎是MTK的代名词。国内厂家只有夏新没有采用MTK的方案。MTK的模式名为“Turn-key”的全面解决方案,厂商采用了这个方案,只需要加一个手机外壳即可成品——这能大大降低了出货时间,一般厂家只修改界面、铃声以及增加一些应用软件。有关MTK平台的介绍,见环球企业家杂志的文章“国产手机操纵者联发科的秘密”/articles/45580.htm。

金蝶K3BOS开发平台介绍

金蝶K3BOS开发平台介绍

3
P3
K/3 BOS解决方案总体结构图
P4
BOS的构成
员 工 供 应 商 客 户 合 作 伙 伴
INTERNET
业 务 基 础 软 件 平 台
第 三 方 应 用
信息门户 业务流程 业务服务 基础平台
金蝶 BOS
应 用 服 务 器
生 命 周 期 管 理
业务建模工具 流程配置工具 数据集成工具 设计开发工具 测试部署工具
P17
部署与发布
主要功能
把业务功能发布至主控台或生
成安装包
客户价值
可以生成主控台菜单,统一访问
的方式
生成的安装包可以部署到其他账
套,实现开发环境与运行环境的 分离
P18
目录
产品简介 业务价值
19
P19
金蝶BOS平台对个人的应用价值
满足企业各层次人员对个性化ERP的需求:(业务需求、功能需求等)
功能菜单 工具栏
工程项目
界面编辑区
属性设置
控件工具箱
P8
可视化、与技术无关的集成开发环境
主要功能
可视化、技术无关的集成开发
子系统管理 工具栏和菜 单
环境
属性定义 丰富的字段 定义
可视化的定义业务单据
客户价值
通过鼠标点击、拖拉等方式创
建新系统,勿须编写程序代码, 所见即所得
P9
基础资料定义
主要功能
数 据 库
5
P5
金蝶K/3 BOS集成开发特性
简单拖拉拽,快捷制作基础资料界面
金蝶K/3 BOS
三大特性
可视化开发,快速设计业务单据界面
图形化配置,轻松搞定多级审核流程
简 单 快 速

承元软件定制开发平台介绍

承元软件定制开发平台介绍

承元软件定制开发平台一、承元是软件定制开发平台简介承元软件定制开发平台是构建和支撑应用的软件基础平台,为一般应用系统提供权限认证、安全管理、资源管理、事务、数据管理、二次开发、系统集成等基础功能和服务。

一般的应用构建在平台之上,平台为应用提供基础的服务。

基于平台构建的应用系统拥有良好的集成性、扩展性,拥有更好的性能和安全。

构建在软件应用支撑平台上,使整个应用拥有更强的生命力,能够满足后续应用扩展和变化的需要。

承元软件定制开发平台包括资源管理(权限系统)、业务表单系统、工作流系统等三大基础平台。

1、资源管理平台软件应用系统中不管是OA、CRM、网站还是其他的业务系统,一般都会涉及到用户的管理、组织部门的管理、栏目及菜单的管理、权限的管理,这些是系统运行的基本保障。

资源管理是一个通用的应用支撑平台,对组织部门、用户、用户组、服务/栏目等各类资源进行统一的配置和管理,实现用户统一身份管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权限配置、统一访问控制,是应用软件系统通用的权限管理平台。

2、业务表单系统业务表单系统是一个无需编程,通过定制即可实现对不同数据的增加、修改、删除、查询、内容展示、数据统计等功能的快速定制开发平台。

可根据用户需求通过定制构建不同的业务系统如:车辆管理、人事管理、培训管理、网上申报数据的采集、数据的查询与展示、网上调查与统计等;也可以同工作流系统结合作为表单和数据的处理部分;或对已存在业务系统进行改造和功能扩充,如:用户原来存在一个应用系统,需要再原有系统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功能。

业务表单系统是面向非开发人员的定制平台,对于使用者只需熟悉很简单数据库知识和网页制作技术;同正常的开发模式比较,可以节省开发实施时间,能够快速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降低实施成本;通过平台定制生成的功能错误率低,用户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时只需通过定制进行修改即可快速的响应变化。

3、工作流系统工作流系统是各工作流程(公文处理、业务审批、借款、请假、用车申请等)定义和运行平台。

物联网开发平台简介

物联网开发平台简介
08:04 / 13
1.采集类开发平台 采集类开发平台(Sensor-A)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
器、气压海拔传感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继电器接口、语音识别 传感器等,如图1.10所示。
08:04 / 14
08:04 / 15
第5章 无线资源管理
08:04 / 16
08:04 / 4
1.2.1 CC2530的特色和资源
2.CC2530的资源
CC2530有着丰富的片上资源, 除了使用增强型8051微处理器内核, 还有众多的基于总线结构的资源。 CC2530的结构框图如图1.7所示。
由 1.6 图 可 知 , CC2530 大 致 可 以分为四个部分:CPU与内存、时 钟与电源管理、片上外设、无线射 频 收 发 器 。 下 面 对 CC2530 的 结 构 进行介绍。
请求;一些中断还可以唤配处于睡眠状态的设备(供电模式1、2、3)。
内存仲裁器(MEMORY ARBITER)位于系统中心,通过SFR总线把CPU和DMA控制器、物理存储器、所有
的外设连接在一起。内存仲裁器有4个存取访问点,可以映射到3个物理存储器之一,即1个8 KB的SRAM、1个
Flash和1个XREG/SFR寄存器,还负责执行仲裁,并确定同时到达同一个物理存储器的内存访问顺序。
08:04 / 3
1.2.1 CC2530的特色和资源
CC2530具有以下特性: (1)功能强大的无线前端。CC2530具有符合2.4 GHz的IEEE 802.15.4标准的射频收发器,可
编程输出功率为+4.5 dBm,支持网状拓扑结构。
(2)低功耗。接收模式为24 mA,发送模式(1 dBm)为29 mA,供电模式1(4 μs唤醒)为 0.2 mA,供电模式2(睡眠计时器运行)为1 μA,供电模式3(外部中断)为0.4 μA,电压范 围为2~3.6 V。

SOPC开发流程及开发平台简介PPT课件

SOPC开发流程及开发平台简介PPT课件
连接各外设模块
分配外设地址和中断
生成系统
SOPC Builder GUI
自定义命令
IP
模块
处理器库
外设模块库
硬件开发
Nios II IDE
软件开发
Quartus II
GNU Tools
HDL 源文件 测试台
用户逻辑设计 其它的IP模块 SOPC Builder的 顶层.bdf文件
2.1 SOPC开发流程
软件开发
配置Nios II处理器
选择并配置外设.IP
连接各外设模块
分配外设地址和中断
生成系统
SOPC Builder GUI
自定义命令
IP
模块
处理器库
外设模块库
硬件开发
Nios II IDE
软件开发
Quartus II
GNU Tools
使用SOPC Builder生成系统后,可以直接使用Nios II IDE开始设计C/C++应用程序代码。Altera提供外设驱动程序和硬件抽象层(HAL),使用户能够快速编写与低级硬件细节无关的Nios II程序;
2.1 SOPC开发流程
QuartusII: 用于完成Nios II系统的分析综合、硬件优化、适配、配置文件编程下载以及硬件系统测试等;
SOPC Builder: 它是Nios II软核处理器的开发包,用于实现Nios II系统配置、生成以及与Nios II系统相关的监控和软件调试平台的生成;
Nios II IDE: 用于完成基于Nios II系统的软件开发和调试,并可借助其自带的Flash编程器完成对Flash以及EPCS的编程操作。
2.1 SOPC开发流程

嵌入式单片机开发硬件平台介绍

嵌入式单片机开发硬件平台介绍

LO01GOSTC单片机
STC单片机是宏晶生产的 单时钟/机器周期的单片机, 说白了STC单片机是51与 AVR的结合体,有人说 AVR是51的替代单片机, 但是AVR单片机在位控制 和C语言写法上存在很大的 差 异。而STC单片机洽洽 结合了51和AVR的优点
LO01GOSTC单片机缺点
STC单片机功能虽不及 AVR、STM32强大,价格 也不及51和ST32便宜,但 是这些并并不重要,重要 的是这属于国产单片机比 较出色的单片机,但愿国 产单片机能一路长虹。
由ST厂商推出的STM32系列单片机,行业 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款性价比超高的系列 单片机,应该没有之一,功能及其强大。其 基于专为要求高性能、 低成本、低功耗的嵌 入式应用专门设计的ARM Cortex-M内核,同 时具有一流的外设:1μs的双12位ADC,4兆 位/秒的UART,18兆位/秒的SPI等等,在功耗 和集成度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当然和 MSP430的功耗比起来是稍微逊色的一些,但 这并不影响工程师们对它的热捧程度,由于 其简单的结构和易用的工具再配合其强大的 功能在行业中赫赫有名。
最小系统电路分析
THANKS~
LO01GOFreescale单片机
Freescale系列单片机采用哈 佛结构和流水线指令结构, 在许多领域内都表现出低成 本,高性能的的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它的 体系结构为产品的开发节省 了大量时间。此外Freescale 提供了多种集成模块和总线 接口,可以在不同的系统中 更灵活的发挥作用!
LO01GO各类单片机总结
LO01GOAVR单片机缺点
1、是没有位操作,都是以字节形式来控 制和判断相关寄存器位的。
2、C语言与51的C语言在写法上存在很大 的差异,这让从开始学习51单片机的朋友 很不习惯。

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介绍

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介绍
发展历程
虚拟仪器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形化编程语言的 快速发展,虚拟仪器逐渐成为一种重 要的测量和自动化控制工具。
虚拟仪器优势及应用领域
灵活性
虚拟仪器可以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各种 复杂和定制化的功能,满足不同应用 需求。
可扩展性
虚拟仪器可以方便地添加新的功能和 模块,实现系统功能的升级和扩展。
信号可视化
提供信号可视化工具,将处理后的 信号以图形化方式展示,便于用户 直观了解信号特性和处理效果。
软件架构设计
模块化设计
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将虚拟仪器软件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降 低系统复杂性,提高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层次化结构
构建层次化的软件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信号处理层、应用层 等,实现不同层次间的解耦和高效协作。
03
支持多通道数据的同步采集,确保不同通道间数据的时序一致
性和准确性。
信号处理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算法
运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如滤波、 变换、谱分析等)对采集到的信 号进行加工和处理,提取有用的 特征信息。
实时信号处理
支持实时信号处理功能,能够在数 据采集的同时进行信号处理和特征 提取,满足在线监测和实时控制的 需求。
易用性指标
涉及用户界面设计、操作流程简化等,衡量 平台的易用程度。
功能指标
涵盖虚拟仪器组件数量、类型、数据处理能 力等,体现平台的功能丰富程度。
稳定性指标
考察平台的故障率、恢复能力等,确保平台 的稳定运行。
对比分析不同平台优缺点
平台A
优点包括丰富的组件库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 力,但操作相对复杂,学习成本较高。
03
支持自定义模块开发,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收费问题上不如前其他平台方便。
(5)Ios:Apple公司的ios移动系统,是封闭式开发系统。苹果公司要求广大开发者使用object C语言,在苹果公司给予的开发环境下进行相关软件开发。
优点:
1安全性高;
2用户量巨大,且受欢迎程度极高;
3规范性的开发平台;
4简便的收费付费方式;
缺点:
1与开放性平台比较,封闭式平台对开发者技术限制极多,超过苹果公司给予的权限类开发极难;
优点:
1相关软件用户量在国内排行第二,开放平台的用户量全国最大;
2在国内的IT企业分成里面,分成为50%,算是相对较高的;
3开发门槛低,容易入门;
4中国企业,开发者更加熟悉,也更容易在第一时间获得相关资讯。
缺点:
平台刚起步,其经营模式与Q+大同小异。暂时看来,Q+的缺点就是360缺点。
(3)新浪微博开放平台:新浪针对其微博的一个开发平台。新浪为其开发者提供了相关的API接口,由广大第三方开发者进行相应的应用开发。
各个开发平台简介
以下为各个开发平台的简介,大家可以看一下。由于是本人匆忙之中赶出来的,因此一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提出相关意见进行修改,并进行交流。这样子有助于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大家修改之后,可以直接发到我本人的邮箱:17116871@,谢谢大家!
——李奕翰
(1)Q+:腾讯公司的QQ开放平台。按照目前发展趋势看来Q+是针对web QQ平台和QQ微博的一个开发平台,由于发展思路,盈利性还没确定,暂时来说Q+同时也是一个涵盖了腾讯公司所有产品的一个开发平台。腾讯公司会开放一些API端口,给开发者使用。
优缺点:暂时不做考虑。
(7)Windows Phone 7:微软公司的封闭式手机系统。由于受欢迎程度还不及塞班系统,因此不做考虑。同时也不考虑即将被淘汰的塞班系统。
优点:
1微博已经逐渐替代了QQ成为了当前中国最热门的社交应用;
2微博是当前最hot的应用;
3用户群体庞大。
缺点:
1平台面过小,仅针对新浪微博;
2根据用户情况,很多软件仅仅被人使用一次。而且是看到之后就使用,过后就忘记了。但有个别软件相对很受欢迎。
3仅仅是娱乐性质的,在实用性方面还是远远不足。
(4)Android:Google的Android系统是完全开放式的系统,要求以Java为编程语言,在Google要求的相关开发环境下针对系统进行开发。
2分成比例过低:腾讯对开发者的分成为20%~30%;
3平台刚刚起步,并且拥有众多同质化的竞争对手(360、新浪),由于竞争过分激烈,更加造就了众多前景的不稳定性。
小结:鉴于腾讯的强大实力,虽然现在仍需要继续观察其相关进程,但是不可忽视其平台的相关问题和优势。
(2)360应用开放平台:奇虎公司的应用开放平台。360web应用开放平台,基于360海量用户资源以及强大的客户端平台,是360大开放平台战略的重要开放途径之一,它致力于与互联网同仁,以及广大第三方开发者,一道建立真正开放、稳定,良性的应用生态产业链。360web应用开放平台,旨在提高国内web应用开发的原创动力,为广大第三方开发者提供可普遍参与的应用收益模式。目前看来,该平台更加针对其产品,360桌面的开发。与Q+类似。
2不支持flash,与现有的PC系统衔接性不高;
3相对应软件极多,竞争极为强烈。
(6)Facebook:全球最大的微博公司。Facebook已成为社会化网络领域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现象。该网站为开发人员提供了API以便支持开发Web应用程序和桌面应用程序。目前已经知道可以使用.NET Compact Framework进行Facebook开发。由于Facebook暂时未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具体资料不详。
优点:
1旗下产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用户量巨大;
2开发门槛低,容易入门;
3中国企业,开发者更加熟悉,也更容易在第一时间获得相关资讯。
缺点:
1盈利模式未明。(个人估计为:应用推荐分成、web游戏、增值服务、电子商务。按照产品划分:实用工具打包;给公司客户开发Q+应用;自己开发运营一段时间卖掉,一个产品可能在开发者手里不值钱,但到一些公司手里可能很有价值;进行开发者服务,比如Q+课堂之类;进行女性类应用开发;Q+皮肤类;创新奖金;应用使用量大时找天使投资;扫大街赚钱,当Q+应用过多,用户使用迷茫时,你出来应用,帮助他们清扫;借应用推广官方微博,借微博进行营销。
优点:
1、开源性,有强大的软件开发者的支持。
2、无缝结合的Google应用。
3、对网络友好,丰富的功能选择。对比苹果对Flash的完全抵制
4、软件兼容性好。
5、用户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来越大。
缺点:
1、安全问题;
2、来自苹果的阻碍;
3、来自iPhone在企业用户领域的压力;
4、版本升级混乱,不同版本之间的衔接不够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