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卿相柳永

白衣卿相柳永
白衣卿相柳永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白衣卿相柳永

【一】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

【二】生平:

柳永父柳宜通判全州,按照宋代官制,不许携带家眷前往。柳宜无奈将妻子与儿子柳永带回福建崇安老家,请其继母也就是柳永的继祖母虞氏代养,直到至道元年(995)才又回到汴京。所以四至九岁时的柳永是在故里崇安度过其童年时代的,此后柳永终身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崇安。柳家世代做官。柳永少年时在家乡勤学苦读,希望能传承家业,官至公卿。学成之后,他就到汴京应试,准备大展宏图,在政治上一试身手。

不料,一到光怪陆离的京城,骨子里浪漫风流的年轻才子柳永,就被青楼歌馆里的歌妓吸引,把那政治理想完全抛在了脑后,一天到晚在风月场里潇洒,与青楼歌妓打得火热。当然,他也没有忘记此行考中进士的目标,只是他自负风流才调,自信艺足才高,多才多艺善词赋,没把考试当回事,以为考中进士、做个状元是唾手可得的事。他曾经向可以的心上人夸口说,即使是皇帝临轩亲试,也定然魁甲登高第。不料事与愿违,放榜时名落孙山。他沮丧愤激之余,写下了传诵一时的名作《鹤冲天》,宣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你皇帝老儿不让我进士及第去做官,我不做官,又奈我何!

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点叛逆精神。其实这只是失望之后的牢骚话,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仁宗初年的再试,考试成绩本已过关,但由于《鹤冲天》词传到禁中,上达宸听。等到临轩放榜时,仁宗以《鹤冲天》词为口实,说柳永政治上不合格,就把他给黜落了。再度的失败,柳永真的有些愤怒了,他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妓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官场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当时教坊乐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调,都请求柳永为之填词,然后才能传世,得到听众的认同。柳永创作的新声曲子词,有很多是跟教坊乐工、歌妓合作的结果。柳永为教坊乐工和歌妓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济资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同时,他或是去漫游,或是辗转于改官的途中。在漫长的道路,漫长的希望与寂寞中,柳永写下了大量的羁旅行役之词。这类作品向来是受历代学者称赞的。

出身儒宦家庭,却拥有着一身与之不兼容的浪漫气息和音乐才华的柳永,一生就在这二者之间奔波忙碌。他迷恋情场,却又念念不忘仕途。他想做一个文

人雅士,却永远摆脱不掉对俗世生活和情爱的眷恋和依赖;而醉里眠花柳的时候,他却又在时时挂念自己的功名。柳永是矛盾的,他的矛盾既源于他本人,又源于他所生活的社会。他是人生、仕途的失意者、落魄者,他无暇去关注人的永恒普遍的生命忧患,而是侧重于对自我命运、生存苦闷的深思、体验和对真正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执着于对功名利禄、官能享受的渴望与追求,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命运艰舛的痛苦。因此他只能做着拖着一条世俗尾巴的自封的“白衣卿相”。

【三】白衣卿相趣闻轶事:

一、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中了科举,不曾想到他作的《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一句惹了皇帝,丢了官职。众所周知,进士是要皇帝御笔批准的,然而这词一日传到了宋仁宗耳朵里,宋仁宗很生气,便把柳永的名字从中榜名单中抹去,笑骂:“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落榜后,柳永自称:“奉旨填词。”奉旨填词,何等潇洒

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四】文学成就: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柳永乃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在四旗中号情长,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成名作《雨霖铃》配图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柳永的词凄婉缠绵,儿女情长,但却不靡靡。构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以至于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虽有花间词派遗风,亦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柳永词的内容主要有三大类:

1、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

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词中的女主人公,多数是沦入青楼的不幸女子。因为柳永对她们有较深的了解,也因为柳永自己在求仕上的不如意,所

以他对这些女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甚至爱情。他为她们倾诉内心的痛苦和美好的愿望,他对她们中的早逝者表示真切的悼念和婉惜,他还能体贴到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的向往、渴望。在他的笔下,女主人公是这样大胆、热烈地吐露心声,这种世俗生活味浓厚的词作,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

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恹恹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个女子说,早知道丈夫走了以后,自己是这样思念他,不如当初不让他走,让他坐在自己身边,一个读书、一个做针线,夫妻相守,不受相思之苦。在他的笔下,女主人公是这样大胆、热烈地吐露心声。

2、描写都市生活和市井风光。

柳永对都市生活和市井风光有丰富的体验和长期的观察,他详细而形象地描绘了北宋时期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富庶、欢乐的生活情景。听到柳永的词,

能使人仿佛置身于北宋全盛时期,可见柳永这一类词是如何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城市的风物人情。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重湖叠巗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上片先总说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经济的繁荣,以下分别从城内景、城外景、市民生活来描写杭州的风光之美,市民生活之富庶。下片集中写西湖的美。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尤其脍炙人口。这首词虽然是为了颂扬孙何而作,但他对当年杭州自然形胜和经济发达情景的铺写,绘形绘色,具体而生动,令人激赏。

3、描写羁旅行役的词作。

柳永仕途坎坷,常年羁旅他乡,写了不少羁旅之词,这一类羁旅行役词中,柳永直接以男性的口吻,自写其行踪所至,自抒漂泊生活中的离别相思之情,

因此,背景远比五代以及宋初词人所写思乡念远词阔大,意境也更苍凉,特别真切感人。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用铺叙的手法,对整个送别的场景、别前、别时、别后的环境以及人物的情态、心绪,都作了细致的描绘、具体的刻画。其中不乏抒情和叙事的结合、情和景的交融。“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更深受历代人们的喜爱。

柳永词的内容,当然不止上举三种,他写过不少歌颂帝王、达官贵人的词,也写过一些自叙怀抱,自叹平生遭际的词,例如《戚氏》一篇,是柳永《乐章集》中最长的一首词,他在词中对自己的生平作了回顾,字里行间颇多感触。

【五】柳永词的新变:

1、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小令的体制短小,一首多则五六十字,少则二三十字,容量有限。而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

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2、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唐五代敦煌民间词,原本是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的。到了文人手中,词的内容日益离开市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这些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诸如副词“恁”、“怎”、“争”等,代词“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谁”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消得”等,柳永词都反复使用。用富有

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3.铺叙与白描的使用

词的体式和内容的变化,要求表现方法也要作相应的变革。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适宜于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而慢词则可以尽情地铺叙衍展,故柳永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

同时,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词的一般结构方式,即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在空间结构方式上,柳永也将一般的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与铺叙相配合,柳永还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

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

【六】后世影响: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只是因吸取了小令的含蓄蕴藉而情韵更隽永深厚。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是从柳词脱胎,近人夏敬观早已指出:“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北宋中后期,苏轼和周邦彦各开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词分化而出,犹如一水中分,分流并进。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