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墨池记》阅读练习二篇

合集下载

《曾巩》阅读训练及答案

《曾巩》阅读训练及答案

《曾巩》阅读训练及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曾巩》阅读训练及答案《曾巩》阅读训练及答案曾巩是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南宋理宗时追谥为“文定”,世称“南丰先生”。

《墨池记》同步练习题以及答案

《墨池记》同步练习题以及答案

【练基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 )(2)岂有徜徉肆恣 ( )(3)尝极东方 ( )(4)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 )(5)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 ( )(6)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 ( )答案:(1)练习写字 (2)放纵,任情 (3)穷尽 (4)取得、达到(5)推究,考察 (6)指前人传下来的作风和思想2.翻译下列句子。

(1)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当王羲之坚决不肯勉强自己去做官的时候,他曾经游遍东方(的名胜)。

墨池记——精选推荐

墨池记——精选推荐

墨池记习题精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①因以及手其避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②人之有一能,③使后人尚之如此,④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1.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①且②夫③而④虽B.①而②盖③且④况C.①而②盖③而④况D.①而②夫③而④况2.解释文中的词语。

①推王君之心:②推其事:③遗风余思:3.“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句中三个“其”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他(指王盛)他的(指王盛的)那些B.莫非它的(指州学的)那些C.莫非他的(指王羲之的)那些D.难道他的(指王羲之的)他的(指王盛的)4.对“被于来世者何如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被后世的人怎样看待呢?B.用什么来影响后世的人呢?C.直到来世,又会怎样呢?D.影响到后世的人,情况又会如何呢?5.对文中州学教授王盛题字并请作者作记的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提高景点知名度,招揽更多游客。

B.借表彰、推广王羲之勤学苦练的精神,来劝勉州学学生刻苦读书。

C.附庸风雅,借曾巩才气抬高自己的声望。

D.仰慕王羲之,不想让他的遗迹默默无闻于民间。

参考答案:1.D2.①推究②推广③遗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3.C4.D5.B 墨池记一、知识要点归纳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注音:①于楹间以揭之(yìng)②有池洼然(wā)③不可强以仕(qiǎng)④徜徉肆恣(chángyáng)(sìzì)2.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

①而尝极东方:穷尽。

②肆恣:意思是放纵、任情。

③以精力自致者:取得,达到。

④学固岂可以少哉:本,原来。

⑤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方,当……时候。

强,勉强。

仕,做官。

⑥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明显,显著。

中考语文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一、课外阅读(2022·湖北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墨池记曾巩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①之墨池者苟伯子①《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①,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①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有徜徉肆恣①,而又尝自休①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节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注释】①曾巩: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①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世称王右军、“书圣”。

①荀伯子:南朝宋人。

①张芝:东汉著名书法家,人称“草圣”。

①极:至,达。

①徜徉肆恣:尽情游览。

①休:停留。

①章:通“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B.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C.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D.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羲之之书晚乃善.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B.此为其.故迹其真.无马邪(《马说》)C.书.“晋王右军墨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D.则学固.岂可以少哉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4.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对你学习书法有什么启示?【答案】1.B2.C3.那么他能达到这样的成就,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

[墨池记] 墨池记阅读答案

[墨池记] 墨池记阅读答案

[墨池记] 墨池记阅读答案教学建议一、文章主旨文章从记述墨地遗迹入手,指出王羲之的书法达于精妙的境界,是“以精力自致”,并非出于“天成”,从而阐明了任何成就的取得都要依靠勤学苦练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

二、结构内容《墨池记》是“记”体。

按照“记”体的格式,先记地点,次写景物或传说,再写事情,然后写功用或影响,最后说明作记原由。

由此,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首先直接说明墨池的所在,接着指出古迹不实,然后强调不由天成,而须“以精力自致”由物及人,题小意宏,发人深省。

第二部分(第2段)交代作“记”缘由,讽谕宣扬不当。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交代.写作时间、作者,属于“记”这种文体的固定体例。

三、以小见大的构思这是一篇杂记,作者由墨地的一个传说,引发出学习必须勤学苦练的道理;再由学习书法推及到道德修养;最后又由“人有一能”尚为后人追思不已,推及“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必将永远影响后世。

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本文题目不大,但文章紧扣“墨池”这个中心,通过王羲之墨池的具体事例来阐明道理,生发广,开拓深,使文章中心突出,不生枝蔓,而内容丰富,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四、鲜明突出的中心本文是一篇杂记,但杂而不乱。

结构严谨,章法细密,条理分明,层层相生。

文章先由墨池故迹推出人的能力是靠“以精力自致”,并非“天成”的结论,再从学不可少,推出要深造道德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后又从王教授求文想到“虽一能不以废”,又从人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推出“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对后世影响会更大。

文章边叙边议,层层生发,纵横开合,曲折尽意。

如关于王羲之的墨池,大概在当时就已不止一处,作者既为临川墨池作记,据此考据一番,也是符合“记”这种体裁的写法的。

但是作者只用“岂信然邪”一笔带过,1不去节外生枝,而是顺此引导人们去推究王羲之是否只是在“倘佯肆恣”之余才练习书法的,然后一语破的地说明道理。

从全文看来,记事是次、是略,说理是主、是洋。

高三文言阅读精品考试设计《墨池记》

高三文言阅读精品考试设计《墨池记》

《墨池记》曾巩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5分)墨池记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如何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7.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隐然而高:虽一能不以废:8.与“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学者邪”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有池洼然而方以长B.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D.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9.作者认为王羲之能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10.“教授王君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间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11.你从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迹,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写在下面。

(4分)答:答案:7.缓缓高起的样子;一技之长(2分) 8.B (3分)9.靠勤学苦练得来的。

(3分)10.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技艺,用王羲之勤学苦练的事迹勉励自己的学生。

(3分)11.略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才能都离不开勤学苦练,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

(4分)。

墨池记练习

墨池记练习

墨池记练习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墨池记练习【基础知识自主学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①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②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③盖亦以精力自致者④遗风余思⑤尝极东方⑥学固岂可以少哉⑦推王君之心⑧被于来世者何如哉2.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A.有地隐然而高B.有池洼然而方以长c.信然邪D.然后世未有能及者3.下列句子全部与王羲之相关的一项是①尝慕张芝,临池学书②而尝极东方,出沧海③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⑤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⑥推王君之心A.①②⑤⑥B.①③⑥c.①④⑤⑥D.①②③⑤4.与文中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王羲之仰慕张芝的书法,临池学书法,因长年在池中洗笔,池水为墨所染而黑,可见王羲之学习之刻苦。

B.王羲之因仕途坎坷,故寄情山水书法。

c.后世学书法的成就不及王羲之,往往是学习上不及王羲之勤奋。

D.王盛题字,曾巩作记都是为了勉励求学的人【基本能力达标学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1.与“羲之之书晚乃善”的“善”意思相同的一句是A.楚左君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墨池记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doc

墨池记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doc

今为州学舍D.(操蛇之神)告之于帝(《愚公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羲之之书晚乃善B.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墨池记 课内文段扬州市2004(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2-15题(12分)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 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 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 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 来世者何如哉! (曾巩《墨池记》)12.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⑴则其所能() ⑵盖亦以精力自致者()(3)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4)使后人尚之如此()13. 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A.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又尝自休于此邪 C.1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①则学固岂可以少哉!②又告于巩曰:“愿有记”15.第①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分)2004山东宾州(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2题(12分)(甲)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也?(乙)孙莘老识文忠公,尝乘间从,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①,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 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苕溪渔隐②曰:旧说梅圣俞③日课④一诗,寒暑未尝易也,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⑤耳注释:①术:方法②苕溪渔隐:即胡仔,宋代作家③梅圣俞:即梅尧臣,宋代著名诗人④课:这里指按照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⑤效:应验&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尝极东方极:寒暑未尝易也易:9.下面各组中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以文字问之B.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羲之之书晚乃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D.以临于溪,曰新城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10.请用自己的话说明墨池的位置和形态(2分)答: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文言句子(4分)岂其学不如彼也?答: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答:12.(甲)(乙)两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怎样的观点?要想学有所成,除此之外,你认为还需要哪些条件?(2分)答:(甲)(乙)两文的观点:还需要的条件:(写出两点即可)二、阅读(共42分)(一)(12 分)&①极:穷尽;②易:改变[评分标准]本题2分,每个1分,意思对即可9. D [评分标准]本题2分10.临川城东,临着溪水有一个缓缓隆起的高坡,称做新城,新城之上有一个很深的长方形水池,就是荀伯子在《临川记》中所说的王羲之的墨池[评分标准]本题2分,位置、形态各1分,内容全面、语言通顺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11.①莫非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②只要多读书多写作,自然会精湛的[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2.勤学苦练的观点还需要的条件如:明确的学习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用心专一等[评分标准]本题2分,每问1分,意思对即可2004甘肃省(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15题[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12.解释下列短语①援疑质理:②临池学书:晚乃善:1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②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14.宋濂求学与王羲之学书的“吃苦”精神各表现在哪里?(摘文中原句回答)你怎么看这种学习精神?15.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12.①提出疑难,询问道理②临近水池处练习写字③到了晚年才特别好13.①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②那么他所擅长的书法艺术,也应该是靠自己花费精力所取得,而不是天生的14.宋濂求学与王羲之学书的“吃苦”精神分别表现在:“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对苦学精神赞成与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15.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2006江门市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417题(14分)[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14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中董遇告诉从学者;[乙]文(3分)15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词(4分)(1)a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被: b将军身被坚执锐被:(2) a或问“三余”之意意: 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1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必须准确译出) (4分)(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17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3分)14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评分说明:概括大意,每空1分,共2分;语言简洁、通顺1分15(1)影响;穿着(或通“披”);(2)意思;情趣16(1)答: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2)答: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评分说明: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且译出加点词1分;语言通顺、完整、简洁1分17答:要点: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②董遇诲人不倦……)评分说明:有启示1分;能结合启1示,言之成理地作一点分析1分;语言通顺、完整1 分2006武汉三、文言文阅读(12分)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1)羲之尝慕张芝⑵此为其故迹⑶而尝极东方⑷然后世未有能及者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临池学书,池水尽黑⑵羲之之书晚乃善14、作者在上文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答:12.(1)羡慕,敬仰⑵是(3)曾经(4)赶上(共4分每个1分)13.(1)临近水池学习书法,(在池中洗笔砚),池水都染黑了⑵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特别好(共4分.每句2分.)14.学习要勤奋刻苦.(共4分•)2006郴州(课改区)26.请仔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甲)晋王羲之,字逸少,旷(王旷,王羲之之父)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论书法的书)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留涕曰:“此子必蔽吾名!”(乙)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a)不盈期月盈:(b)尝极东方极:(2)请用自己的话说明乙文中墨池的位置和形态(3分)(3)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王羲之取得成功的原因(用原文回答,不少于四句) (4分)(a)(b)(c)(d)(e)(4)(甲)、(乙)两文都是介绍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你知道后人对他的尊称是什么吗?后人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评价他的字,你能把这个成语写出来吗?(3分)尊称:成语:26. (1) a盈:满或到b极:穷尽(每字解释1分,共2分)(2)能够用自己的话清楚、准确地把墨池的位置和形态表述出来即可例:临川城东,临着溪水,有一个缓缓隆起的高坡,称作新城,新城之上有一个很深的长方形水池,就是荀伯子在《临川记》中所说的王羲之的墨池(3分)(3)可从天资聪颖,喜好书法,勤奋努力,教导得法等方面去找参考句子:A七岁善书B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C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D临池学书,池水尽黑E盖亦以精力自致者(满分4分,找出3句可得满分,少于3句每少找一句扣1分)(4)尊称:书圣(2分)成语:入木三分(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巩.墨池记》阅读练习二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

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如何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章:显扬。

B.于楹间以揭之揭:悬挂。

C.使后人尚之如此尚:尚且。

D.被于来世者如何哉被:影响。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忽魂悸以魄动
B.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因人之力而敝之
C.羲之之书晚乃善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D.曰王羲之之墨池者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文以王羲之墨池遗迹的传说为题,并不死扣“墨池”,只讲书法,而是由小及大,从书法论及治学,进而引申到道德品节,最后推衍出对先德仁人的追慕。

B.这是一篇以“记”为体裁的说理散文,全文用于记“池”的文字较少,议论文字却很多。

它先记叙,后发议论,泾渭分明,最后题旨的点出可谓水到渠成。

C.作者开头写墨池,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一边实写墨池地理方位、环境形状,一边虚衬推测遗迹来历、命名根据,虽文字俭省,下笔却仍摇曳多姿,令人赞叹。

D.巧用和多用设问堪为这篇短文的绝妙之处,大量设问句式的错落变化运用,兼收停顿、舒展之功,避免了一泻无余之弊,使文章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4分)
(2)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3分)
答案:
16.C(尚:尊崇。


17.A
18.B(“先记叙,后发议论,泾渭分明”错。

本文记叙、议论错杂使用,在结构上双线推进。


19.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20.(1)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在山光水色之中来愉悦心情。

(2)他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
译文:
墨池记(宋)曾巩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缓缓高起的高地,下临溪水,名叫新城。

新城的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

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

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

难道真的是这回事吗? 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

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
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

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

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呢!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

教授王盛害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

”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仁人君子们留下来的风尚和美德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7.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
隐然而高:虽一能不以废:
8.与“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学者邪”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B.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D.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9.作者认为王羲之能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10.“教授王君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间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
11.你从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迹,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写在下面。

(4分)
答:
答案:
7.缓缓高起的样子;一技之长(2分) 8.B (3分)
9.靠勤学苦练得来的。

(3分)
10.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技艺,用王羲之勤学苦练的事迹勉励自己的学生。

(3分)
11.略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才能都离不开勤学苦练,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