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对于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掌握溶解的快慢与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温度等因素有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让学生感受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溶解的快慢与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温度等因素有关。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食盐、糖、水、杯子、计时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溶解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溶解的快慢。
2.呈现(10分钟)讲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展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因素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溶解的快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溶解速度快的物质适合做哪些用途。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溶解的快慢与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温度等因素有关。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8.板书(5分钟)绘制板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溶解快与慢教案8篇

溶解快与慢教案8篇溶解快与慢教案篇1课前学习活动设计:在开展此活动之前,我首先考虑了以下问题:(一)这个活动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否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活动所涵盖的教育价值,有助于达成什么样的教育目标。
(三)合理的环节设计是否有可行性。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在动手操作中,对溶解的现象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能用搅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些东西可以在水里溶解,有些不可以溶解。
3.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发现,增强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透明的塑料杯、吸管、方糖、苹果、卫生纸、盐、砂糖、奶粉、黄豆、绿豆、大米、绿豆、水彩笔、温水。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今天,赵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神秘礼物,来看看,是什么吧!(一遍说一遍揭开罩布)出示一杯糖水,让幼儿猜想片刻后,请一个幼儿来尝尝。
“某某小朋友,你来尝一尝吧!好喝吗?”(幼:好喝)是什么味道的啊?(幼:甜的)咦?怎么会是甜的呢?(幼:里面有糖)有糖呀?糖在哪里呢?找老师怎么没有看见呢?小朋友们看见了吗?(没有)那糖在哪里呢?(幼:在水里化了)师:刚才有小朋友说,是糖化了,和水宝宝做朋友了,所以我们看不见它。
真的是这样的吗?(做疑问状)要不,我们把糖宝宝和水宝宝请出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不好?(幼:好)二、教师示范及个别幼儿操作溶解现象1.教师示范,幼儿观看,端出水和糖,引导幼儿观察方糖的形状,并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继续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用吸管搅拌方糖,并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方糖由大变小最后不见了。
引出这种化了的现象叫做溶解。
2.个别幼儿操作奶粉的溶解。
刚才,方糖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
那么,奶粉会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请小朋友上来变魔术,看奶粉到底溶解没有,好吗?请一名幼儿进行搅拌的操作。
根据实验过程,说出奶粉在水里溶解了。
(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进杯子里,拿一个魔术棒,搅一搅,搅一搅奶粉不见了,在水里溶解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局部。
第一局部:哪一个溶解得快。
这局部选择前几课屡次用到的食盐作为观看材料,让学生通过比照试验的方法来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首先探究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比照试验的方法是教科书教给的:把同样多的食盐放入同样多的水中,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观看它们溶解的快慢。
然后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试验的结果比照是格外明显的,学生很简洁从试验中观看到: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食盐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
教科书强调热水为 60 摄氏度,是从安全角度考虑。
两组试验强调只转变一个条件,为其次局部的试验设计供给示范。
其次局部:加快方糖溶解的争论。
这局部实际上是仿照着进展比照试验的设计和争论。
学生会自然地想到要加快方糖的溶解可以使用搅拌和热水的方法,可能还有学生会想到把方糖碾碎。
重要的是考虑怎样掌握这些因素,让每一组试验只转变一个条件。
教科书还强调了如何选材、用多少水、如何计时、如何记录等问题。
引导学生经受比较科学、标准的比照试验活动的过程。
最终的吃糖块竞赛,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但同样强调了活动的标准性。
学情分析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靠于三个主要因素:物质颗粒的大小〔即外表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液体是否被搅动。
在前几课的溶解试验中,学生很自然地会留意到溶解的快慢问题,想到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溶解的快慢。
怎样让食盐溶解得快一点?学生比较简洁想到的是搅拌,由于前面几课的试验中屡次使用了搅拌的方法,他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阅历。
本课从“搅拌对溶解的影响”这个比照试验入手,到学生自行设计“怎样加快溶解”的争论,指导学生运用比照试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
在此根底上,让学生依据提出的问题——怎样加快方糖的溶解?经受“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外表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通用7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通过前几节有关食盐溶解的课以及平时的经验,学生们对溶解的概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节课旨在通过搅拌和水温等条件改变的前提下,初步感受对比实验,从而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事物。
教材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1、搅拌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
2、水温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
3、研究水果糖溶解的方法。
细心研读教材后,我发现用食盐做溶解实验效果不太明显,起不了真正去探究学习的目的,故把食盐换成了冰糖,用冰糖作为溶解实验的材料便于学生对比观察。
根据教学的内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物体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初步感受对比实验的意义,亲身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活动过程。
3.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每组两个杯子、筷子1根、冰糖三包(每包10克)、矿泉水1瓶、热水一杯、水果糖、溶解快慢记录表。
二、教法与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过程与方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科学实验意识,从而在探究方法与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科学概念。
同时,让学生亲历对比实验,指导学科实验的严谨性,提高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小学科学公开课溶解的快与慢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公开课溶解的快与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溶解的概念及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溶解的快慢因素的探究。
2. 实验结果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食盐、糖、水、计时器、玻璃棒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溶解的概念,如“喝咖啡时,咖啡粉是如何消失的?”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溶解的定义,让学生明白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讲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如温度、搅拌、固体颗粒大小等。
3. 实验:设计三个实验,探究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搅拌、固体颗粒大小等因素的关系。
实验1:溶解食盐目的:观察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操作步骤:a. 准备两个相同容积的杯子,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食盐。
b. 一个杯子放在热水中,一个杯子放在室温下。
c. 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两个杯子中食盐溶解的时间。
实验2:搅拌对溶解速度的影响目的:探究搅拌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操作步骤:a. 准备两个相同容积的杯子,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糖。
b. 一个杯子不搅拌,一个杯子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 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两个杯子中糖溶解的时间。
实验3:固体颗粒大小对溶解速度的影响目的:研究固体颗粒大小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操作步骤:a. 准备两个相同容积的杯子,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糖。
b. 一个杯子加入粗糖,一个杯子加入细糖。
c. 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两个杯子中糖溶解的时间。
4. 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搅拌、固体颗粒大小等因素的关系。
6. 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溶解的快慢,如糖、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共6篇)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溶解的快慢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碾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影响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
课前准备1、烧杯、搅拌棒、塑料匙、小锤、冷水、热水、方糖、水果糖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入,揭示课题1、调制一杯盐水(水中放一勺盐,静置)2、质疑:能用什么办法使盐快点溶解?3、揭示课题:《溶解的快与慢》二、搅拌与不搅拌的对比实验1、活动前提示:要做搅拌与不搅拌的对比实验,应用几个杯子?为什么?2、师示范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3、学生依据观察,了解搅拌与不搅拌的对比实验中的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同条件——水量相同、盐量相同、同时倒盐、水温相同;不同条件——一个搅拌、另一个不搅拌4、得出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三、热水与冷水的对比实验1、提示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快溶解?(1)现在同学们要做的是什么和什么的对比实验?(热水与冷水的对比实验。
)(2)提问:实验的不同条件有哪些?(一个用热水、一个用冷水)(3)提问:实验的相同条件有哪些?(水量相同、盐量相同、同时倒盐)2、提示学生注意:如果要搅拌,两个杯子要同时搅拌;如果不搅拌,两个杯子都不搅拌。
3、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视。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四、科学实验比赛1、师:接下来,老师想组织大家进行一场科学实验比赛,等比赛完了,我相信同学们还会有更多的发现!2、(出示冰糖)揭示比赛内容:看哪个小组能想办法使冰糖最快溶解完?比赛同容:怎样使冰糖溶解得最快?比赛要求:(1)各小组内的成员要分工合作,完成比赛。
(2)可以选用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工具、材料。
(3)冰糖全部溶解完,才算实验完成。
(4)最先完成的三个组为获胜组。
6、师小结:从比赛中我们发现,除了搅拌和热水的方法可以使加快溶解外,把物体敲碎也可以使溶解快一些。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及反思教科版

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学目标:1. 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溶解的概念及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和温度之间关系的理解。
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归纳。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糖、盐、水、酒精、计时器、玻璃棒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解?2. 学生分享对溶解的理解。
3. 教师总结溶解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探究活动一:溶解的快慢与溶质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提出假设:溶解的快慢可能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三、探究活动二: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提出假设:溶解的快慢可能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四、探究活动三:溶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提出假设:溶解的快慢可能与温度有关。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和温度都有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三个探究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实验技能,还培养了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公开课教案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会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物体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量杯一个,玻璃杯4只、竹棒一根、热水、冷水、维生素B21颗。
小组准备:玻璃杯6只、搅拌棒1根、30毫升冷水、热水若干份、食盐6份、水果糖1份、记录纸1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今天,于老师能和大家一起上科学课,我感到很高兴,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各个都非常聪明,而且喜欢动脑,愿意给各位听课的老师展现一下吗?同学们请看,老师这里有30毫升凉水,1颗药,想想如果我把这1颗药片放入水中,药片会怎样?(融化、溶解)板书:溶解同学们觉得药片溶解的速度如何?(很慢)不错,有慢就有快,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溶解的快与慢”补充板书。
二、实验验证,明白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
1、我们看,杯子里的药片溶解的很慢,现在老师想让药片溶解的快点,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学生回答:搅拌、加热水、弄碎。
老师伺机板书:搅拌、温度、颗粒大小)2、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这只是一个大胆的猜测,那么如何验证这些猜想是正确的呢?(通过实验)好,那我们今天就当一回小小科学家,亲自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一)以搅拌实验为例,探讨实验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书,那么做这个实验需要几个烧杯呢?师:为什么要用两个烧杯呢?(便于比较)师:不错,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对,这就是科学学科经常运用的一个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板书)大屏幕出示定义师:这节课我们就运用对比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会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物体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量杯一个,玻璃杯4只、竹棒一根、热水、冷水、维生素B21颗。
小组准备:玻璃杯6只、搅拌棒1根、30毫升冷水、热水若干份、食盐6份、水果糖1份、记录纸1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今天,于老师能和大家一起上科学课,我感到很高兴,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各个都非常聪明,而且喜欢动脑,愿意给各位听课的老师展现一下吗?
同学们请看,老师这里有30毫升凉水,1颗药,想想如果我把这1颗药片放入水中,药片会怎样?(融化、溶解)板书:溶解
同学们觉得药片溶解的速度如何?(很慢)不错,有慢就有快,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溶解的快与慢”补充板书。
二、实验验证,明白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
1、我们看,杯子里的药片溶解的很慢,现在老师想让药片溶解的快点,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学生回答:搅拌、加热水、弄碎。
老师伺机板书:搅拌、温度、颗粒大小)
2、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这只是一个大胆的猜测,那么如何验证这些猜想是正确的呢?(通过实验)好,那我们今天就当一回小小科学家,亲自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一)以搅拌实验为例,探讨实验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书,那么做这个实验需要几个烧杯呢?
师:为什么要用两个烧杯呢?(便于比较)
师:不错,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对,这就是科学学科经常运用的一个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板书)大屏幕出示定义
师:这节课我们就运用对比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请看大屏幕搅拌实验的要求,找出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出示(课件)
相同条件:1.水量相同2.水温相同3盐量.相同4.同时加入5.观察时间相同。
不同条件: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师:找出了做对比实验的条件,我们就来实验,看结果与你们的猜想是否一致。
同学们请看,在桌面的实验盘里有1-6号6个杯子,杯子上有一个黑色的标记线,它就表示30毫升,1、2、4、5、6这5个杯子里老师已经盛有30毫升的冷水,另外还有5份食盐,每份5克,还有1个搅拌棒。
师:下面请各小组实验员从实验盘里取出1号杯和2号杯,再取出2份食盐。
按老师指令同时放入杯中,1号杯搅拌,2号杯不搅拌,观察结果。
师:得出实验结果:搅拌能加快溶解。
完成记录表一
过渡:刚才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那么加热又是否能加快溶解呢?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
师;这也是一个对比实验,那么它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是什么呢?请大家看大屏幕。
师:真棒,大家已经找出了对比实验的条件,哪位同学来说说如何实验呢?
(学生说完后大屏幕出示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3号杯内倒入大约30毫升的热水,在4号杯内倒入30毫升的常温水。
第二步:在3号杯和4号杯内分别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都不搅拌。
第三步:认真观察,记录员填写记录表。
师:请各组取出3
号杯和4号杯,老师已经在4号杯内倒入了约30毫升的常温水,为了安全,3号杯的热水老师来倒。
生:各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生:汇报实验结果:加热能加快溶解,完成记录表二
(三)自主探究“碾碎能否加快溶解”实验
过渡:上面我们大家一起通过实验验证了搅拌和加热能加快溶解,那么“碾碎”(改变颗粒的大小)是否也能加快溶解呢?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盛有30毫升水的5号,6号两个杯子,还有2个实验袋,白色封口袋内是整颗粒的食盐,红色封口袋内是食盐碎末。
老师决定这个验证试验有同学们自己设计完成,能做到吗?请小组讨论一下,先找出这次对比试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填在记录表内,并想想如何做这个实验?
师:同学汇报实验结果:碾碎能加快溶解
教师小结:(大屏幕出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液体是否被搅拌、水的温度,物体颗粒大小有直接关系。
下面老师就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三、学以致用,探究水果糖的溶解
过渡:看大家做实验这么认真,老师奖励大家每人吃一颗糖,好不好?不过吃糖之前请大家先想一想怎样吃糖,可以让糖溶解的更快些?
1、小组讨论吃糖方法。
2、汇报讨论结果:⑴含在嘴里不动、⑵用舌头翻动搅拌⑶咬碎并搅拌
3、按不同方法吃糖,看哪种方法最快,做好记录,用1、2、3记录糖溶解快慢的顺序,注意不要囫囵吞枣吆!
4、汇报吃糖结果:咬碎并搅拌最快。
四、拓展延伸
1、师:今天学习了关于溶解的知识,同学想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今天所学的知识?生:洗衣服倒洗衣粉要搅拌、炒菜放盐、冲牛奶、吃药等。
2师:看来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五、思考题(大屏幕出示)
今天我们在30毫升的水里放了5克食盐,它溶解了。
如果在100毫升的水里放20克食盐它会不会都溶解,如果会,30克、40克……它还会溶解吗?六、请各小组实验员整理实验器材,组长上交实验记录和报告。
七、板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
搅拌相同条件
温度加快溶解对比试验
颗粒大小不同条件
溶解的快与慢实验记录表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一)
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二)
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