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经典语录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道德的名言

中国传统道德的名言

中国传统道德的名言中国传统道德的名言中国传统道德名言1、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3、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4、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5、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

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管子形势解》6、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张载《正蒙·中正》7、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8、义,志以天下为芬。

——《墨子·经说上》9、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10、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11、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12、有功则赏,有罪则刑。

——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1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1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1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17、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18、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淮南子·泛论训》19、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

——石成金《传家宝·绅瑜》2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2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22、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23、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

——徐干《中论·赏罚》2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2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26、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2.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3.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7.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8.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这些名言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它们激励着人们追求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准则,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1。

传统美德的优美句子汇总七篇

传统美德的优美句子汇总七篇

传统美德的优美句子汇总七篇传统美德的优美句子 11.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2.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

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

——吕坤3.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__·俗谚牧民》5.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孟子·公孙丑上》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7.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程军8.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10.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12.__如同健康,失去之后才觉可贵。

——赵晓惠1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14.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陆九渊《与傅全美》15.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李咸用《送人》16.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陈子昂《座右铭》17.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1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19.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管子》20.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传统美德的优美句子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4.君子__之美,不__之恶;小人反是。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8.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言必信,行必果。

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11、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李觏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10、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1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1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1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17、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纯仁列传》18、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王充1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泰伯》20、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21、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2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23、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周易·乾·文言》2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25、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21、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文案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文案

1.修身者,孝悌是本;行善者,若水为上。

2.以我传统美德之鼎,铸我民族精神支柱。

3.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4.中华美德,源远流长;华夏文明,地久天长。

5.中华传统美德,源自你我内心。

6.孝养父母是每个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因为,我们曾被她们辛勤哺育,深恩无
比。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7.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不忘本来才能
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8.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咱们一齐传承这种美德吧!
9.继承中华优良传统美德,弘扬忠孝仁义礼智信。

10.身兼德美,行入孝悌,上善若水,遗善无累。

1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

12.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推动慈善事业加快发展。

13.弘扬传统美德,从我做起。

14.秉中华美德,创和谐校园。

15.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幸福家园。

关于传统美德的名人名言

关于传统美德的名人名言

传统美德的名人名言关于传统美德的名人名言传统美德的名人名言一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丘3.骄谄,是一个人。

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

——申居郧4.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康熙5.人们宣扬的一切道德家庭的道德,社会的道德,只有失掉了利己主义才是美好的,只有在为了过分人道的亲爱者——好儿女或好配偶——而牺牲了自己神圣的思想时才是美好的!——罗曼罗兰6.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萨迪7.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康熙8.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梅里美9.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习惯之内。

——帕利克10.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反映传统美德的名言二1.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2.人而无德,生而何益.3.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4.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萨迪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6.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

——胡居仁7.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8.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9.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郭小川10.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狄德罗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12.习勤忘劳,习逸成惰.13.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14.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15.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1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17.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欢.18.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19.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2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21.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2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3.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24.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

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

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篇一】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泰伯》3、熟能通其窍,精能尽其妙。

——杜甫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增广贤文》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盐铁论·孝养》7、不教一日闲过。

——齐白石8、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9、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10、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11、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陈子昂《座右铭》12、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13、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14、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陆九渊《与郭邦逸》1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篇二】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3、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4、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发劝极胃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

——韩非子20、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管子》5、阅世虽深有血性,不使人事磨锋芒。

——龚自珍6、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

――《荀子·性恶》23、精神畅快,心气和平。

饮食有节,寒暖当心。

起居以时,劳逸均匀。

——梅兰芳7、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论语·卫灵公》9、百闻不如一见。

——《后汉书》10、大胆的想像,不倦的思索,一往直前的行进,这才就,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身。

——郭小川11、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中国的传统美德名言警句大全

中国的传统美德名言警句大全

中国的传统美德名言警句大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组织优秀的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的传统美德名言警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中国的传统美德名言警句11、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2、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离娄上》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4、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左传·僖公九年》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7、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8、父慈而教。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9、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1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转》11、事父母,能竭其力。

——《论语·学而》12、见善则迁,见过则改。

——《周易》1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系辞上》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1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16、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孟子·滕文公上》17、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增广贤文》18、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1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20、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2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22、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中国的传统美德名言警句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美德经典语录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明志
6、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
9、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持节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1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自强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1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18、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
19、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2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诚信
21、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
2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
23、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4、轻诺必寡信。

――《老子》
2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知耻
26、记己有耻。

――《论语·子路》
27、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28、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离娄上》
2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
心上》
30、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改过
3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
32、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huǐ)之诰》
3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伊训》
3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3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
厚仁
3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
37、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38、仁者寿。

――《论语·雍也》
39、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贵和
4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系辞上》
42、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左传·隐公六年》
43、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4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45、君子和而不流。

(流:盲从)――《礼记·中庸》
敦亲
4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
47、事父母,能竭其力。

――《论语·学而》
48、父慈而教。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4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
50、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盐铁论·孝养》
重义
51、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隐公元年》
52、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
53、见利思义。

――《论语·宪问》
54、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55、义,志以天下为芬。

――《墨子·经说上》
尚勇(名人名言)
56、视死如归。

――《管子·小匡》
57、率义之为勇。

――《左传·哀公十六年》
58、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59、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
60、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
问》
好学
6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6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6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6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65、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泰伯》
审势
6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的33章
6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6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第58章
6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70、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

――《管子·形势解》
求新
71、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周易·乾·文言》
72、日新之谓盛德。

――《周易·系辞上》
7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7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
75、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担心)――
《宋史·王安石列传》
勤俭
76、君子以俭德辟难。

――《周易·否》
77、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
78、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79、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80、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
奉公
81、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
82、大义灭亲。

――《左传·隐公四年》
83、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左传·僖公九年》
8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85、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孟子·滕文公上》
务实
8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8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88、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
8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
90、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

――《荀子·性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