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生态,森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健康评价研究
深圳市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深圳市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毕忠野;党二莎;包吉明;宫云飞;兰冬东;鲍晨光【摘要】为切实保护珍贵的红树林资源,保持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文章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环境和生态2个一级指标,海水质量、生物栖息地质量和生物质量3个二级指标以及海水pH值和盐度等15个三级指标;根据各评价指标的监测数据、量化分级和赋值,计算深圳市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4个季节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值;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随季节变化不明显,其中春季、夏季和冬季为亚健康,秋季为健康,主要原因是秋季的海水盐度较低.【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9(036)006【总页数】5页(P28-32)【关键词】生态评价;生态环境;红树植物;生物海岸;生物多样性【作者】毕忠野;党二莎;包吉明;宫云飞;兰冬东;鲍晨光【作者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 116023;深圳市源清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深圳 518057;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6;X8260 引言红树林被称为“海底森林”,是可再生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生产率高、分解率高和归还率高的特性,是生物海岸的基本类型之一[1-3]。
红树林也是重要的滨海湿地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向海洋生态系统过渡的生态屏障,在净化海水、抵抗风浪、保护海岸、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巨大价值以及陆地森林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态系统健康一词最先由加拿大学者Schaeffer[4]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即生态系统健康为生态系统缺乏疾病(未受损害),但未明确其定义。
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与方法.ppt

4.1 水土保持——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治理 4.2 涵养水源——涵养能力、水文变化 4.3 荒漠化防治——荒漠化状况、荒漠化治理 4.4 农业生态安全——基本配置、森林庇护能力 4.5 人居环境——绿化环境、空气环境 4.6 社会经济——林业价值、防灾减灾
1.1 系统稳定性; 4.1 水土保持; 3.2 物种与遗传保护;4.2 水源涵养标与方法
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周立江
2009年5月27日
问题的提出:
➢ 什么叫森林健康? ➢ 用什么样的指标评价森林健康? ➢ 不同区域森林健康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 森林健康的活动主要做些什么工作?
汇报的主要内容
一、森林健康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森林健康指标体系 三、区域性森林健康评价 四、森林健康经营培育的活动
1.1 系统稳定性; 3.1 生态系统多样性;
3.2 物种与遗传保护;3.3 生态景观;
4.1 水土保持;
4.2 水源涵养;
4.4 农业生态安全; 4.5 人居环境;
4.6 社会经济
5 支持体系。
1.2 森林质量;
1.3 森林安全;
3.2 物种与遗传保护; 4.1 水土保持;
4.2 水源涵养;
4.6 社会经济
重点评价项目
1.1 系统稳定性; 1.2 森林质量;
1.3 森林安全;
2 森林生物量与碳汇;
3.1 生态系统多样性;3.3 森林景观;
4.1 水土保持;
4.2 水源涵养;
4.6 社会经济;
5 支持体系。
1.1 系统稳定性; 2.1 碳储量变化; 2.2 碳循环能力; 3.1 生态系统多样性; 3.2 物种与遗传保护;3.3 生态景观; 4.4 农业生态安全; 4.6 社会经济。
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在生态 系统安 全 指 标 体 系框 架 的基 础 上 , 建立 多层 次结构 的生态 系统 安全指 标体 系 。该体 系分 为
刘
强 , : 干 湖 国家 级 自然 保 护 区生 态安 全评 价研 究 等 查
5 1
目标 层 、 统 层 ( 则 层 ) 指 标 层 ( 素 层 ) 系 准 、 要 等若 干
1 研 究 区域 概 况
查 干湖 位于 吉林 省西 部前 郭尔 罗斯蒙 古族 自治 县, 其地 理位 置在 东 经 14 0 8~ 1 4 3 9 , 2 。32 ” 2 。05 ”北
纬 4 。54 ” 52 0的范 围 内 ,9 6年 8月成 立 5O 2 ~4 。55 ” 18
合安全 值并进 行 评判 。
层次 。
内的公认 值 , 家经 验值 。 专 根据 查干 湖 自然保 护 区 的特点 和选取 研究 区域 20 0 3年 的各项 指标 值 , 参 照相 关 的 国 际 、 国 、 并 全 全 省 、 市等 各 种 规 划 、 准 等 确 定 各 项 指标 的 安 全 全 标 ( 不安 全) 的标 准值 ] 。
资 源退 化 、 环 环境与资源 境 污染 的 压力 一 生 物 土 地 水 资 源 其 它
I
部 门 的 响应
{
图 1 OE D压 力 一 状 态 一 响 应 ( S 框 架 模 型 [ C P R) 。 ]
收 稿 日期 :O O O ~ 2 21— 4 7 作 者 简 介 t 强 ( 9 7 ) 男 ( ) 吉林 市 , 程 师 刘 17一 , 汉 , 工
问题 。
护 区的可 持续 发展 。
关键词 : 查干 湖 ; 自然保 护 区 ; 生态安全 ; 尔菲法 德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性评价初探

中图 分类 号
¥ 1 .5 7 7 85  ̄
文献 标识 码
A
响 , 有 北 亚热 带 向暖 温 带 过渡 的季 风 气候 和 山地 气 候 的 具
特 征 , 季 分 明 , 、 、 同期 。 公 山 年 平 均 太 阳 辐 射 四 光 热 水 鸡
49 87 /m , 2 .0MJ 年平 均气 温 1 . c 52℃, 极端 最 高气 温 4 . o 09 C, 极 端 最 低 气 温 一 00 ℃ , 2. 日平 均 气 温 ≥ 1 0℃的 活 动 积 温
id c tr ee sr e e mo g h v l ain id c tr . sn eid c tr ec n i o f h rs c s s m h at i n s a a se s d n iaosw r ce n d a n ee au t iao s U igt ia st o dt n o e f e t o y t e l i Jg g h n w s s se . t o n h n o h i t o e e hn o a
文 章 编号
10 — 7 9(0 0)0 0 8 — 2 07 53 2 1 1— 170
He I ssm e to o e tEc s se n Jg n s a t n lNa u e Ree v at Ase s n fF rs o y tm i io g h n Nai a t r s r e h o YANG Hu i DAI I t n LI Da DU W e z i a Hl — a g i U n n- h
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与监测

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与监测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组成的复杂体系。
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和资源,然而,人类的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对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与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方法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方法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方法。
在定量评价中,我们采用采样、计数等方法,对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环节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通过数值化的结果,我们可以客观地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掌握系统内各环节的变化趋势。
在定性评价中,我们主要依靠专家的经验和判断,对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判断和评价。
不同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方法存在差异。
例如,对于陆地生态系统,我们可以通过采样调查植被、土壤、动物等要素,计算不同类群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相对多度指数等数据,以及定位环境条件的物理化学参数如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土壤酸碱度等。
对于水生生态系统,我们可以通过水样调查分析水体中的生物和化学元素含量等数据,同时分析水生生态系统的流量、水温等物理化学参数。
定量数据可以用各类建模和算法解析,以便深入了解相应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二、生态系统的监测方法生态系统的监测方法可以分为定期监测和实时监测两种。
定期监测是采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包括环境参数和生物资源等数据,一般每年或每隔几年进行一次,以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实时监测是通过连续、在线监测生态环境参数和生物生态资源的物理化学变量,如实时计算水质、水流量、气象、土壤温度、水温度等。
到了现在,GPS、遥感、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采用,将更快的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使得生态监测进入更高效化环节。
这样的监测方式可以更及时的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监测在实践中的应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监测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为环境资源管理、生态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等提供了支持。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1. 前言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而建立的特殊区域,其保护目标是维护和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对于维护地球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评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出发,探讨该领域相关的重要问题。
2.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的重要性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生态保护体系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对于保障生态系统完整性、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地评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可以为保护区管理提供依据,推动保护工作的落实和持续改善。
3.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的内涵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是指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系列标志和指标。
其内涵包括对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环境质量以及管理效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量化、定量化的指标和标准,可以客观地评价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参考。
4.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的制定原则制定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原则。
评估标准应基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目标和管理实际,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和技术手段,做到客观、科学、全面。
评估标准应考虑到不同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差异性,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需求。
5.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的内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多样性评估:包括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地理分布等方面的评估,可以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分类红色名录等指标进行评价。
(2)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估:涉及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物种裙落结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的评估,可采用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景观格局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评价。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YAN ng f ng, Do - e GENG i n we ,YANG —i n , Ja — i Xita ZHU ng, ANG a - a g Yi W Xi ng y n
( le f rsr Colgeo Fo ety,H e a n nAgrc t r ie st iulu e Unv riy,Zh n ho e gz u,He an4 0 0 Ch n n 5 0 2, ia)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健 康 研 究 的 重 要 问 题 _ ] 由 于 森 林 2。 生 态 系 统 健 康 的 评 估 涉 及 众 多 因 素 , 这 些 因 素 都 而 具 有 模 糊 性 特 征 , 此 采 用 模 糊 综 合 评 判 方 法 进 行 因
Ab t a t The f z naytc lhir r hy m o e f r t a s s m e o o e t c s s e sr c : uz y a l ia e a c d l o he s e s nt f f r s e o y t m h a t was e t b e lh sa —
健 康 整 体 处 于 次健 康 状 态 , 拔 是 影 响 森 林 生 态 系统 健 康 的 主 要 因子 。 海 关 键 词 :模 糊 综 合 评 价 ; 天 曼 ; 林 生 态 系统 健 康 ; 重 系数 宝 森 权
中 图 分 类 号 :¥ 1 . 5 西 北 林 学 院学 报 2 1 ,2 ( ) 6 ~7 01 62 : 9 4
J u n l fNo t we t F r s r i e st o r a rh s o e t y Un v r i o y
宝 天 曼 自然 保 护 区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健 康 评 价
连云港云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健康评价研究

随着 科学 的发 展 , 人们 渐渐认 识 到 土壤 在 森林生 态 系统 中的多 种作用 , 持土 壤健康 就 能保持林 地 的长 维 期 生产力 。在 森林 土壤 的研究领 域 中 , 用 森林 土壤 健康 更符合 林业 工作 者 的习惯 , 使 结合 森林 土壤 的作 用 以 及 森林 的服务 功 能 , 可把 森林 土 壤健 康 定 义 为 : 森林 土 壤促 进森 林 植 被 生产 和维 护森 林 生态 系统 功 能 的 能 力叫 。在 世界 范 围内 , 土壤健 康研 究 的领 域 大多 限 于农 业耕 作土 壤 , 关森 林 土壤健 康 的内涵 、 有 指标 的确 定还 是初 步 的 , 于探 索阶段 ; 国内 , 处 在 目前 针对 森林 土 壤健康 的研究 也很 少 , 并且 土壤 健康 与土 壤质量 有 一定 的 交叉 , 因此 , 研究 中暂将 土壤健 康 概念 与 土壤 质量 交叉 使用圆 本 。土 壤健康 状况 与森林 的健 康 紧密相 连 , 对森 林 土壤 健康 指数 的研究 具有 理 论 和实 践 上 的双 重 意义 , 理 论上 可 为 山地森林 健 康检 测 指标 体 系 的建 立 奠 在 定基 础 ; 在实 践上 可为土壤 健康 管理 以及 森 林 经营 实践 提供理论 依据 。 中 以连 云港 云 台山 自然 保 护 区内 5 文
山、 云 台 山的宿城悟 正庵 、 后 高公 岛 的椰 河 等 3块林 分 , 总面积 3 3h 3 m 。云 台 山系山东 沂蒙 山系 向东 延伸 的
【 稿 日期】 07 0 - 8 收 20-92 【 金 项 目] 苏省 高 校 自然科 学 基 础 研 究 项 目 (6 J 1 0 1 ) 基 江 0 K B 7 12 【 简 介】 法展 (92 )男 , 苏 丰 县 人 , 士 , 作者 于 17 - , 江 硕 研究 方 向 : 土壤 生 态 与环 境 规 划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健康评价研究摘要森林健康评价一直是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但是针对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健康评价较少。
在查阅大量文献及咨询相关研究人员的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健康评价的内涵意义、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方法等进行综述及总结,并阐明了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健康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以期对同类或相似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Abstract Forest health assessment has been a hot research topic,but forest health assessment of the nature reserve is less.After consulting lots of literatures and consulting expert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onnotation of nature reserve forest ecological health assessment,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index weight determination,evaluation methods,and it elucidated the problems of forest ecosystem health evaluation of the nature reserve,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s for the same research.Key words nature reserve;forest ecological health assessment;index system;evaluation method对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进行健康评价是森林健康评价在自然保护区的应用,有别于普通的森林健康评价。
自然保护区有其特有的功能价值,因此对自然保护区进行森林生态健康评价时就应该结合自然保护区的特点进行研究。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为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拯救濒危物种,恢复被破坏的植被、森林和野生动物种群而划出一定的面积进行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我国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占了所有保护区面积的50%以上,而此类保护区森林的健康状况对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且对于保护区内珍稀生物的繁衍生息及其生境的良好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
而大部分自然保护区是建立在森林生态的基础上,那么森林生态的健康与否对于自然保护区的维持及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健康评价的指标、方法及趋势发展进行探讨研究。
1 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健康的内涵森林健康概念最早是在19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提出,以此评价森林各种生物的生存生活状态[2]。
19世纪80年代德国林业学家对于森林健康的问题只考虑人为因素及自然灾害,如乱砍乱伐、工业发展所造成的酸雨、大气污染以及因自然因素造成的森林火灾及病虫害[3]。
到20世纪中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相关研究者注意到森林生态不断退化,随之对于森林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注意力逐渐从林分的健康转移到森林生态健康的方向上,开始研究森林内部物质能量的收支平衡[4]。
20世纪末,生物多样性、森林群落结构及森林非经济价值的概念开始深入人心,森林健康的研究内容也开始涵盖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林分景观等可持续发展[5]。
近年来,对于森林生态健康的内涵更加综合与科学客观。
从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稳定性及可持续性来研究。
整体性即指森林内部林分结构、功能以及生物物理环境属于一个统一健康的整体;稳定性指在受到自然或者人为胁迫干扰下,依然有能力能够自我修复并且维持自身的健康稳定。
可持续性主要是指时间尺度上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都能保持可持续的健康,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需求[6-7]。
2 指标体系的构建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指标的选取既要保护森林植被和它完整的生态结构不受破坏,又要保护保护区内繁衍生息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
因此,指标既要反应森林生态内部结构特点,也要与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价值相结合,并遵从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区域代表性、可操作性、动态性和稳定性以及要素的主导独立性原则进行指标的构建与选取[8-11]。
美国生态学家costanza最早建立森林生态评价公式,公式中包含了森林系统的活力、结构、恢复力,从理论上能较为完整地反映森林系统的整体性。
但是此种公式型的评价模型过于理论化,现实中操作不便[12-13]。
20世纪90年代,美国林务局结合森林资源调查及监测建立了森林生态健康评价指标,指标主要侧重于森林的生产力方向,虽然实际操作性强,但过于以经济利益为目的[14-15]。
我国生态学者孔红梅21世纪初研究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时通过指示物种指标来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指标对于本区域的研究很有区域代表性,指示物种很详尽,但是土壤生物指标方面占比过大,造成评价的片面性[16]。
随着生态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2004年肖风劲等从生物多样性、生态结构、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4个方面19个指标建立森林生态健康评价模型,其对于生态环境方面的指标周到全面,但是对于人为因素的考虑较为缺乏[17]。
2004年陈高等以阔叶红松林为例对其进行健康状态评价,从自然、经济、社会三大方面64个指标进行评估,系统全面地反映其健康状态,但是指标太过繁杂,操作性差,且很多指标有叠合[18]。
2010年黄宝强从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7个方面对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健康进行评价[19]。
面积适宜性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其从核心区面积的大小来反映森林生态环境是否能够更好地保护区内珍稀动植物。
2012年王彦对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评价从林分结构、植物多样性、林分稳定性3个方面着手,选取12个指标作为要素指标[20],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森林生态健康的因子,但是其对自然保护区这一特定的环境区域不能更好地给出相应的指标,无法涵盖自然保护区特有的功能价值。
2015年杨晶对松花湖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健康指标的选取从环境因素、组织结构、抵抗力、活力、土壤状况、形态特征6个方面29个指标着手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土壤状况和形态特征是一个亮点[21]。
土壤状况不仅涉及土壤厚度及密度,而且从土壤各养分指标着手,从而能更精确地预判土壤对森林健康所产生的影响。
同时,通过树种、树冠、枝叶和花果等树木的形态特征来反映森林的观赏和游憩价值。
由上述研究综述可以看出,在选取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健康评价指标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自然保护区这一特定的环境,并且考虑其森林生产力、生态功能及其可持续性。
3 指标权重的确定在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情况下,需对森林得出一个客观的全面的评价,就要通过指标权重的确定把反映森林生态各个方面的指标综合在一起。
各指标的权重大小直接影响到综合评价值的高低,从而影响到对森林健康状态的评价。
通常对于指标权重的确定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22-23]。
主观赋权法多是采取综合咨询评分方法确定权重,然后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分析。
常用的主观赋权法有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菲尔德法、环比法等,而其中层次分析法在森林健康评级中应用最普遍[24]。
层次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在森林生态健康评价中主要用于对定性指标进行赋权。
专家通过对每一个指标进行评估打分,然后结合专家意见依据层次分析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25]。
张桓等[26]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森林健康评价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
同样,蔡小溪等[27]、黄宝强[19]、阮作庆[28]、徐丽[29]分别对九连山、古兜山、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也采用了层次分析法,主要针对森林生态的群落结构、可持续性及稳定性等不易统计的指标采用此种赋权法。
层次分析法虽然在确定指标权重方面运用广泛,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决策者个人的经验,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大。
客观赋权法是根据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或各指标值的变异程度来确定权重,直接用调查的数据计算得出,主要有均方差综合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其中均方差综合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最为常用。
均方差法确定各指标相对权重的大小取决于在该指标下各样本数据值的相对离散程度,若各样本(或方案)在某指标下数据值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的权重也越大,反之,该指标权重应越小。
若某指标下各样本的原始数据值离散程度为0,则该指标的权重为0[30]。
闫东锋等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健康评价采用均方差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31]。
姬文元在对川西云冷杉林健康评价也采用此方法[30]。
主成分分析利用降维的思想,从原始变量中导出少数几个主分量,使它们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变量的信息,既可使各主成分相对独立,舍去重叠的信息,又能将各指标所包含的差异集中地表现出来。
高志亮等对于北京松山森林健康评价选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5个主成分作为综合评价指标[32]。
综合客观赋权法,所选取的指标皆为直接调查可统计计算的数据指标。
当然,在评价中往往是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来确定最终所用指标,因此确定指标权重中主观和客观赋权法都是结合而用的[33]。
4 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健康评价方法目前,国内外森林健康评价方法主要有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2个方面。
单项评价只依据一项指标,而综合评价是根据多项指标,从多个不同侧面对有关现象进行全面的综合判断[34]。
指示物种法是单项评价方法中的一种,该方法主要依据生态的关键物种、特有物种和濒危物种的数量、生物量、结构指标和功能指标等建立简单模型来描述森林生态的健康状况[35]。
王义平等[36]对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的森林生态健康采用指示物种法对其进行评价,通过对保护区蝶类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数据的分析来对森林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李菁[37]对内蒙古阿尔山肢节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类群、功能团和营养层及其多样性来判别区域森林健康状况。
指示物种法快捷高效,对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评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也会因物种选择的不恰当造成评价结果的偏差。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对森林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时所用的方法又可分为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和重新构建的综合评价方法2类。
其中,传统数理统计评价方法有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重新构建综合评价法有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等[35]。
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