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财务支出近十年的发展变化

合集下载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变化分析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变化分析

近十年来,中国的财政支出经历了较大的变化。

这一期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财政支出规模也大幅增加,但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我国财政支出总体上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自2024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

其中,2024年和2024年的增速稍有放缓,主要受到经济增长放缓以及财政收入下降的影响。

但随着经济的复苏,财政支出增速在2024年以后又逐渐回升。

其次,近十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

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社会事业支出占比逐渐提高,这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关注和投入增加。

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出也有所增加,反映了政府加大对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

然而,农业农村领域支出相对较低,仍然面临一些短板和不足。

第三,近十年来,我国财政支出模式发生了一些转变。

财政支出的主要渠道由政府直接投资向公共服务购买转变。

政府职能逐渐向市场调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转变,这就需要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来满足民众的需求。

同时,财政支出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人力资本和社会保障投入为主转变,这是为了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另外,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财政支出规模的增加使得政府债务压力增大,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财政管理。

其次,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措施,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能和质量。

最后,财政支出的转型需要注重资源的配置和范围的选择,以确保支出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近十年来,我国财政支出呈现出总体稳步增长、结构调整、模式转变的特点。

在未来,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推进财政支出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分析财务支出近十年的发展变化

分析财务支出近十年的发展变化

分析财务支出近十年的发展变化内容摘要:从分析近十来年我国财政支出的发展变化的趋势,分析我国财政支出逐年变化的原因。

对于我国财政支出的重大变化,针对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财政支出合理性变化中国财政支出大体可分为基础经济建设、一般公共服务、国防、科技教育文化体育费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其他费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实现政府的职能,我国的财政支出的比例也逐年上升,财政支出也逐年增大。

回顾中国这近十年,经济增长基本在百分之十左右,国家的财政支出则增速到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二十之间,财政支出增长如此迅猛,纵观财政支出发展的趋势,分析我国财政变化的原因,从根源里寻找出财政支出分布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提出一些关于优化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

一、研究背景2001年中国财政支出总值从22752亿元,从此以后财政支出总值增长很大。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政支出公共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其中基本经济建设支出占比重很大,但是问题是中国政府对生产性建设支出过多。

行政管理费用负担越来越大,其他支出也逐年增长。

从表中可以分析我国财政支出的总体情况有以下趋势:1经济建设支出虽然逐年下降,但仍然占很大比例。

其中基本经济建设支出占比很大,但是问题是中国政府对生产性建设支出过多,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缺乏。

2国防费用占比相对合理,国防费用维持在8%左右。

从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形势趋缓,裁军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了国防费用,援助了经济发展。

3公共服务费用过高,行政管理费用不断攀升,几次的政府机构改革效果不明显。

4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费用有待提高。

科教投入效果不明显,社保支出本来是政府支出中很重的负担,但是社会保障这方面中国政府承担的太少,环保支出偏低。

目前财政支出管理体制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职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缺失和越位,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大,收支矛盾日趋突出,资金使用效益明显低下。

我国的财政变化趋势

我国的财政变化趋势

我国的财政变化趋势
我国的财政变化趋势是指中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

从过去几十年来看,我国的财政变化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税收制度的改革和扩大开放政策带来的经济增长所带动的。

2. 政府支出不断扩大:我国的政府支出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

政府支出的主要方向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发展等。

尤其是近年来,政府在扶贫、教育、环保等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

3. 财政赤字不断减少:我国财政赤字的规模在过去几年持续减少。

通过有效的财政管理和减少隐性债务,政府在控制赤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4. 透明度提高:我国的财政透明度不断提高,公开和透明的财务报告成为一项重要举措。

政府财务公开平台的建立和财政数据的公开使得政府的财政变化趋势更为清晰可见。

总的来说,我国的财政变化趋势是向着财政收入增长、支出扩大、赤字减少和财政透明度提高的方向发展的。

这些趋势是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近10年财政支出现状

近10年财政支出现状

近10年财政支出现状近10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将围绕财政支出的总体增长、支出结构变化和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进行分析,以探讨过去10年财政支出的现状。

首先,从总体上看,我国财政支出在过去10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国家财政部的数据,从2011年到2020年,我国财政支出从11.74万亿元增长到25.84万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9.5%,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其次,支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过去10年中,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逐渐实现了从过度依赖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倾斜的转变。

在基础设施投资的拉动下,这一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发展的均衡。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逐年增加。

例如,在过去的10年中,教育支出年均增长率超过10%,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率也在8%左右。

另外,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财政支出逐渐聚焦于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和区域发展等领域。

特别是自2013年提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战略以来,投入科技创新的财政支出大幅增加,力度持续加大。

同时,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源,包括生态补偿、环保设施建设等方面。

此外,扶贫攻坚一直是我国财政支出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大力投入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区域发展方面,中央财政支持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力度也不断加大,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近10年来我国财政支出呈现稳步增长、支出结构发生变化和支出重点领域不断调整的态势。

财政支出的增长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发展的均衡,也推动了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的改善。

未来,我国财政支出将继续加大对创新、环保、脱贫以及区域发展领域的支持力度,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财政学论文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以及对应的财政政策

财政学论文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以及对应的财政政策

一.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分析: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这是我国年度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

2011年,全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水平上涨、企业效益较好及将原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蛋糕”继续增大。

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财政收入逾1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

但是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出现较大幅度放缓,增幅放缓至12.8%,较2011年回落12.2个百分点。

专家表示,2012年财政收入完成了预算,但是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幅度较大。

经济增速放缓、物价尤其是PPI下行、进口增速下滑以及结构性减税四大因素,导致2012年财政收入增速回落。

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虽然在四季度出现反弹,但全年经济增速回落至7.8%。

税收收入的增长与宏观经济运行关联度高,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财政收入中的主体—税收的增长放缓符合预期。

一些税种的税基与物价密切相关。

2012年我国物价总体在低位温和运行,尤其是PPI 同比大多在负增长区间运行,相应地增值税、消费税增幅出现回落。

近年来,我国进口环节税收的增长在税收中的作用逐步增强。

一般来讲,进口环节中一般贸易规模的扩大会导致税收增收较多。

然而,去年国内需求放缓,致使我国进口增速减速,一般贸易规模增长放缓,对税收的影响较大。

我国实施的诸多结构性减税政策效应在去年得到充分释放。

除了备受关注的个税之外,增值税转型是长期的减税措施,其减税政策效应明显。

此外,对小微企业政策倾斜效果继续释放,大大减轻了小微企业的负担。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保持了较快增长,不少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的优惠政策。

企业负担减轻了,相应地我国税收收入减少。

此外,出口退税舒缓外贸企业压力,受到外需低迷、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更强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外贸企业在去年面临着严峻的压力。

最新近六十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变化分析-精品

最新近六十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变化分析-精品

最新近六十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变化分析-精品近六十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变化分析【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财政支出在规模和结构上都有不同的变化。

本文藉1950年到2015年我国财政支出总规模变化及支出各项变化的数据,并结合经济、社会、背景,对这些年来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结构变化的原因作出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变化一,财政支出规模变化新中国成立后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可大致分为三阶段:1949~1977年;1978~1997年;1998~至今。

第一阶段的财政支出处在百亿元的水平。

1949~1952年三年间,国家实施一系列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政策,合理调整工商业,土地改革,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是国民经济得到基本恢复和发展的过渡时期。

1951年和1952年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很高,分别为79.4%和41. 0%。

1952~1957年,财政支出增长率逐年下降,在57年甚至出现了负数;1958~1960年,财政支出规模又以30%的增长率扩大,这与当时大跃进和三年饥荒有着直接的联系。

1961~1962年的负增长与当时的经济调整政策有关,由于大跃进导致的破坏影响,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提出来“八字方针”,大幅度压缩预算基本建设拨款,并于1964年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1966~1976年,在“文革期间”,除了个别年份有负增长率,财政支出均保持一定的增长,尤其1969年,财政支出的增长了46.95%,这是与同时期财政收入的高增长相关的。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国家可以平衡收支,所以很多年份的财政支出都是和财政收入同增同减。

财政支出第二阶段的规模保持在千亿元的水平。

1978~1984年,连续五年支出保持在1000多亿元;1985~1989年,连续五年支出保持在2000多亿元;1990-1997年,保持在3000亿元~9000亿元以上,最多的是1997年的9233.56亿元。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分析-精品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分析-精品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分析-精品2020-12-12【关键字】情况、道路、前提、领域、增长、问题、体制、机制、充分、合理、和谐、公平、快速、持续、合作、配合、召开、保持、发展、建设、建立、提出、制度保障、突出、安全、稳定、格局、意识、长效机制、基础、政策、职能、重点、需求、制度、比重、结构、形势、反映、力度、设置、分析、倾斜、管理、坚持、服务、教育、解决、调整、改善、完善、保障、促进、扩大、改革、提高、协调、推动、推进、全面落实、规范、落实、决心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分析目前,中国的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从上表可以看出:(1)经济建设费支出的占比不断下降。

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逐渐弱化,而财政逐渐减少对经济建设领域的投入从总体上看来是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

(2)社会文教费支出的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

在2002年达到峰值后有所下降,后又有所回升。

政府越来越重视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3)国防支出呈大幅下降趋势。

这充分表明中国政府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决心。

(4)行政管理费支出呈迅猛增长趋势。

至2004年到达峰值后开始下降。

其快速增长,暴露了我国政府机构管理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机构重复设置、人员臃肿、行政效率低下等。

现在,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致力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减少行政管理支出。

表2 各个时期财政分类支出结构以上各类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而相应产生的:1998 年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这意味着政府职能由生产建设向公共服务转型, 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对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了重大的改革要求。

多年来经济建设费的持续下降( 由1994 年占全部政府支出的41.3% 下降到2005 年的27.5%, ) 相应反映了这一改革趋势。

近些年财务制度有哪些变化

近些年财务制度有哪些变化

近些年财务制度有哪些变化一、政府财务制度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政府的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不断增加,政府的财务制度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近年来,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颁布实施,明确规定了政府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要求政府部门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建立健全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和报告,加强会计监督和审核。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范,完善了政府会计制度,提高了政府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2.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等环节。

政府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更加注重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强调“绩效预算”,推动政府开展绩效管理试点。

在预算执行方面,政府逐步完善了预算执行机制,实行绩效评价,提高了预算执行效率和效果。

在预算监督方面,政府加大了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强化了公众监督,提高了预算的公开透明度。

3. 财政制度改革我国政府财政制度改革主要涉及税收、财政支出、财政管理等方面。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优化了税收制度,减少了企业负担,促进了经济发展。

在财政支出方面,政府逐步调整了支出结构,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环保等领域的投入。

在财政管理方面,政府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防止财政资金的浪费和滥用。

二、企业财务制度变化我国企业财务制度改革一直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财务制度的要求,我国企业财务制度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会计制度改革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正式发布实施,明确了企业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规定了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强调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此外,企业还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情况,制定了一些行业会计准则,进一步细化了会计核算和报告的内容。

2.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革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财务支出近十年的发展变化
内容摘要:从分析近十来年我国财政支出的发展变化的趋势,分析我国财政支出逐年变化的原因。

对于我国财政支出的重大变化,针对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财政支出合理性变化
中国财政支出大体可分为基础经济建设、一般公共服务、国防、科技教育文化体育费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其他费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实现政府的职能,我国的财政支出的比例也逐年上升,财政支出也逐年增大。

回顾中国这近十年,经济增长基本在百分之十左右,国家的财政支出则增速到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二十之间,财政支出增长如此迅猛,纵观财政支出发展的趋势,分析我国财政变化的原因,从根源里寻找出财政支出分布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提出一些关于优化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

一、研究背景
2001年中国财政支出总值从22752亿元,从此以后财政支出总值增长很大。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政支出公共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其中基本经济建设支出占比重很大,但是问题是中国政府对生产性建设支出过多。

行政管理费用负担越来越大,其他支出也逐年增长。

从表中可以分析我国财政支出的总体情况有以下趋势:
1经济建设支出虽然逐年下降,但仍然占很大比例。

其中基本经济建设支出占比很大,但是问题是中国政府对生产性建设支出过多,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缺乏。

2国防费用占比相对合理,国防费用维持在8%左右。

从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形势趋缓,裁军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了国防费用,援助了经济发展。

3公共服务费用过高,行政管理费用不断攀升,几次的政府机构改革效果不明显。

4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费用有待提高。

科教投入效果不明显,社保支出本来是政府支出中很重的负担,但是社会保障这方面中国政府承担的太少,环保支出偏低。

目前财政支出管理体制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职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缺失和越位,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大,收支矛盾日趋突出,资金使用效益明显低下。

中国财政部门应正确认识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和完善。

中国财政支出总体增长态势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

近年来,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财政支出公共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存在财政支出范围过宽、国家包揽过多的弊端,另一方面难以全面、有效地强化财政的重点投入。

此外,资金管理也缺乏明确的责任制度和相应的监督措施,支出管理仍然存在预算软化、管理弱化、支出不规范等问题。

(二)国家财政投资支出不断下降,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日趋削弱。

(三)财政补贴支出负担日益沉重。

(四)行政管理费支出不断增长,已大量挤占急需的公共支出项目。

(五)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比重下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六)福利保障性支出明显不足,已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市场
化改革进程。

同时中国财政支出也存在这一些不合理性
(1)、财政支出需求压力大,规模不断膨胀,收支矛盾加剧。

(2)、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缺位”与“越位”同时存在,以致财政该管的没有管好或管不了,管了不该管的。

(3)、财政支出管理方法落后,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三、结论
因此必须采取一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措施:
(一)财政产生的根源是公共需求,如果支付支出不能满足公众偏好,也将失去
财政支出的意义。

所以中国财政支出应该更加透明化,听取各方意见,例如举办听证会等,让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适度控制经济建设支出的增长。

财政支出会相对国民经济增长,而中国
的财政支出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对经济宏观调控。

中国要建设市场经济,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少一些,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三)应该加强基本经济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尤其是对中西部这方面的
投资。

中西部地方财政相对匮乏,国家应改善其投资环境,这种投资也应该是长久的、固定的,这样中西部才能一步步发展起来。

(四)降低行政管理费用。

几次的政府机构改革并没有见效,所以仅仅凭合并机
关这样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要削减公务员人数。

一些不必政府承担的职责应该转移给社会。

(五)科教事业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收效甚微。

原因在于机制过于僵硬。

应该
改革这方面的体制,尤其是选拔制度。

要根据政府职能的变化,重新界定政府的财政支出范围,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内容控制好财政支出的规模。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出,不应仅仅限于补贴等支持农业的支出,还应该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支出,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黄明胜.东方早报.财会月刊[J],2006.
[2]李佩源.李森.经济学[M], 2010.
[3]梁小燕.经济研究导刊[J],20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