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光源是能够发光的物体。
天然光源包括太阳、恒星、萤火虫和水母,人造光源包括电灯、蜡烛和LED灯。
光源可以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太阳和白炽灯是热光源,萤火虫和LED灯是冷光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介质是能够传光的物质。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光沿直线传播引起的光学现象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用c表示。
真空中光速为c=2.×10^8m/s。
通常情况下,真空中光速可取近似值: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非常接近于c。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
光年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第二节光的反射光照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线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我们可以用实验来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器材包括激光笔、铁架台、平面镜、玻璃板、白纸、直尺、纸夹、量角器和直角三角板。
操作程序包括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画出中线和射向入射点的线、将白纸夹在玻璃板上并固定在平面镜上、用激光笔沿第一条线射到入射点、改变入射方向再做两次、取下白纸并画出反射光线、用量角器分别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计入表格。
光路在反射现象中是可逆的,即光线反射的路径与入射时相同。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两种不同的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是指光线照射到平整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发生的反射,而漫反射则是指光线照射到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时发生的反射。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需要准备一张大白纸、一块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刻度尺、铅笔和火柴。
实验步骤如下: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然后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并在纸上记录下平面镜的位置。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知识点大全

第四章第一节光的反射1>光源的特点:光源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透明的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个条件)3、光的传播速度:光速与介质有关,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 = 3.0× IO8加s。
4、光年:路程的单位。
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5、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太阳光是平行光。
6、应用及现象:(1)激光准直。
(例子:排队、挖掘隧道、打靶瞄准、木工刨木头)(2)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皮影也是。
(3)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当月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日食。
(4)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7、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实验重要)(1)反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
(2)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3)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4)反射类型:①漫反射:反射面凸凹不平,使得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②镜面反射:反射面很光滑,使得入射的平行光线反射后光线仍然平行。
③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与不同点:a.相同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现象,每一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不同点:是镜面反射的反射面是表面光滑的平面,平行光束反射后仍为平行光束;而漫反射的反射面是粗糙不平的,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各个方向。
④实例:a.光的反射现象例子: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凸面镜、凹面镜、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b.利用镜面反射可以改变光路,例如用平面镜反射日光照亮地道;利用漫反射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例如用粗槌的口布做幕布放映电影。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学习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第一节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的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光的折射的基本概念:(一点、两角、三线)1、入射点0:入射光线与界面的交点。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4、入射光线:照射到物质分界面的光线OA5、折射光线: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被折射后的光线OB6、法线:过折射点OC垂直于分界面的直线NN。
光的折射的几点说明:1、光折射的条件是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光垂直射入到两种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变。
此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重合,折射角与入射角都为02、发生光的折射现象的同时,在界面也发生反射现象3、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时,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所以传播速度不同。
4、折射时光路可逆的。
光折射的特点:1、当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位于法叙述时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但角度变化不成比例。
光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0.当光从空气射向水(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玻璃)射向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无论光从空气中射入其它介质还是从其它介质中射入空气,空气中的角度总大于其它介质中的角度。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从一种介质看另一种介质中的物体,所看到的都不是物体本生,而是物体的虚像。
2、星光闪烁是因为大气层疏密不均又经常变化,因而远处恒星发来的光进入大气层后,折射光线时常发生变化,折射光线摇摆不定。
所以看见“星光”不停闪烁。
3、光射到两种物质界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景物的倒影是靠反射光进入照相机被拍摄下来的,反射光的能量要小于入射光,所以观赏水面风景照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比景物本身暗些。
4、在水岸边看见水中一个静止物体,要用一束强光照亮物体时,根据光的传播途径的可逆性,我们只要对准物体照射即可。
物理八年级四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八年级四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的运动规律和能量转化的科学。
在八年级的学习中,我们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下面将对八年级物理课程中的四章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章:运动和力1. 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的位置移动。
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位置和时间的变化来描述运动,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2. 力的作用与测量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
常见的力包括接触力、重力、摩擦力等。
我们可以通过力的大小和方向来描述它,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力和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受到平衡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运动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力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章:光的反射1. 光线的传播特点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传播直线、以光速传播、具有反射、折射等特点。
2. 反射定律反射定律描述了光线与表面发生反射时的关系。
它指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3. 镜面的成像平面镜和球面镜是常见的镜子。
根据反射定律,我们可以得知镜子中的光线与物体的关系,并利用光线追迹法确定镜面成像位置。
成像特点包括:虚实、大小、正倒等方面。
第三章:声的传播1. 声音的特点和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引起的一种机械波。
声音的特点包括:响度、音调、音色等。
声音的产生与空气中的分子振动有关。
2. 声音的传播和速度声音需通过介质传播,如空气、水等。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3.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我们可以利用回声原理测量距离。
第四章:电和磁1. 电流与导体电流是电荷流动的现象,导体是电流流动的媒介。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可由电量和时间来描述。
2. 电路和电阻电路是电流的路径,可以分为串联和并联电路。
八年级物理 第四章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一:光源1、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是不同种或不均匀的,光线将会发生弯曲。
例如: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到了它,就是因为大气层不均匀,靠近地面附近大气稠密,越到高空越稀薄,不均匀的大气层使光线变弯了,如图所示。
②能传播光的介质必须是透明的,如水、玻璃、空气等。
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3、光的直线传播的有关现象(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只跟物体的形状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a.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b.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屏靠近小孔,实像减小;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大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缩小的像。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小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放大的像。
△当物体到小也孔的距离等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等大的像。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4)影子的形成: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阴暗区域即影子)。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习题】1.小孔成像与影子的区别和联系影子小孔成像不同点“影子”是光不能到达的地方,形成的黑暗区域。
“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相对于物体呈倒立的像。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四章 光现象4.1光的直线传播 (1)4.2光的反射 (11)4.3平面镜成像 (23)4.4 光的折射 (40)4.5光的色散 (55)4.1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光源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等)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点燃的蜡烛)。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知识点三:光的传播速度: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105km/s ;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43c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32c ; 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
光年是长度单位。
重点难点解析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二、重点记忆真空中的光速1.真空中的光速约为3×108 m/s。
2.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光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
4天文学中,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叫光年,所以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对点例题解析知识点一:光源【例题1】(2020齐齐哈尔模拟)能够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现有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将所举例子中的光源进行分类,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有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属于人造光源的有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__。
【答案】发光,③⑧⑨,自然界中存在的光源,⑤⑥⑦,人为制造的。
【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物理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的内容

让知识带有温度。
物理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的内容物理第四章学问点总结的内容物理第四章学问点总结的内容初二物理第四章学问点总结(苏科版)第四章光的折射学问归纳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扬方向普通发生变化的现象。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芒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2f)。
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6.作光路图注重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芒画实线,不是实际光芒画虚线;(3)光芒要带箭头,光芒与光芒之间要衔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按照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芒;(5)光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芒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芒的反向延伸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芒的反向延伸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奇特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2页/共2页。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一:光源1、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是不同种或不均匀的,光线将会发生弯曲。
例如: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到了它,就是因为大气层不均匀,靠近地面附近大②能传播光的介质必须是透明的,如水、玻璃、空气等。
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3、光的直线传播的有关现象(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只跟物体的形状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a. 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b. 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屏靠近小孔,实像减小;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大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缩小的像。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小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放大的像。
△当物体到小也孔的距离等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等大的像。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4)影子的形成: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阴暗区域即影子)。
;日食(太阳一月球一地球)、月食(月球一太阳一地球)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拗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旦侦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金【习题】1 •小孔成像与影子的区别和联系彩子小孔成像不同点“影子”是光不能到达的地方,形成的黑暗区域。
“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相对于物体呈倒立的像。
“影子”和物体形状相似,但不一定和物体一样大小“像”的形状和物体是相似的2•太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无数个小圆点,这是太阳的(像),是由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 光的沿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介质:能够传光的物质叫做介质。
◇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
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 光沿直线传播引起的光学现象:①影子的形成,光线照到不透明物体上时,部分光线会被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留下阴暗的区域就是影子。
②小孔成像。
③日食,月食。
◇ 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光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物理学中用c 表示。
真空中光速:c = 2.997 92×108 m/s
通常情况下,真空中光速可取近似值:c = 3×108 m/s = 3×105 k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非常接近于c 。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4
3c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3
2c 。
光年,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第2节 光的反射
◇ 反射,光照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线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 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器材】激光笔1支,铁架台1个(带铁夹),平面镜1块(10cm×10cm),玻璃板1块(30cm×20cm),白纸1张(B5打印纸) ,直尺(20cm),纸夹2个,量角器1个,直角三角板1块,胶带
【操作程序】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线同面,二线异侧,两角相等,法线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
□光路的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光照到平整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发生的反射;漫反射,光照到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时发生的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一张大白纸、一块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刻度尺、铅笔、火柴【实验设计】
1、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好像它也被点燃了)。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2、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并且比较连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4、实验前弄清各个器材使用的目的和使用要领:
(1)实验时为什么要用到白纸?
便于记录玻璃板以及两支蜡烛的位置,并依此正确得出结论。
(2)为什么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平面镜?
既能通过玻璃板成像,又能透过它观察像的位置与大小(3)选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什么?
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4)刻度尺的作用是什么?
便于比较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
(5)如何判断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是否完全重合?
左右移动头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起来蜡烛与像完全重合为止(6)为什么前面的蜡烛点燃,后面的蜡烛不点燃?
前面的蜡烛点燃是使光线更充足,成像更清晰;后面的蜡烛不点燃是
为了方便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确定像的位置。
【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和物体之间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注意事项】
1、实验为什么尽可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便于更清晰的观察蜡烛的像。
(成像更清晰)
2、实验时,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可能会看到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什么?如何消除这一现象?
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光经过玻璃板的两个面分别反射造成的。
选用薄一些的玻璃板或在玻璃表面贴一层汽车玻璃膜。
3、为什么要用较薄的玻璃板?
使蜡烛经过玻璃板的两个反射面所成的两个像几乎重合。
4、在实验中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桌面不水平;两支蜡烛的大小不同等等。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连线与镜面垂直。
(等大、等距、正立、左右相反,虚像)
利用数学知识可表述为:平面镜所成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实像一般是倒立,由实际光线形成,可在光屏上呈现。
虚像一般是正立,由光线反射形成,光屏上不可见。
§第4节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实验,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偏转方向不变。
(三线同面,二线异侧,光疏介质的角度大,垂直入射两角相等,为0.)
§第5节光的色散
◇色散:太阳光是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如果用白屏承接,白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说明白色光是
各色光混合而成。
三原色:红,绿,蓝
红光之外的辐射叫红外线,红外线制夜视仪,遥控; 紫光以外的光叫紫外线,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使荧光物质发光。
过量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轻则皮肤粗糙,重则皮肤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