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练习题).doc

(完整版)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练习题).doc
(完整版)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练习题).doc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而

1.夫而燕弱,而君幸于王,故燕王欲于君(表并列)

..

束君矣(表承接)

2.今君乃亡走燕,燕畏,其必不敢留君,而.

3.秦以城求璧而.不,曲在;予璧而.秦不予城,曲在秦(表假:如果)

4.城入而璧留秦;城不入,臣完璧(表假:如果)

5.臣恐欺于王而.,故令人持璧,至矣(表承接)

得罪于大王乎(表折,因果)6.今以秦之而.先割十五都予,敢留璧而.

7.秦王与群臣相而.嘻(表修)

8.今相如,不能得璧也,而.秦之(表折)

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表修)

10.卒廷相如,礼而.之(表承接)

11.我将,有攻城野之大功,而.相如徒以口舌,而.位居我上(表折)

12.已而相如出,望廉,相如引避匿(气)

13.吾所以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表并列)

2、何

1.假令仆伏法受,若九牛亡一毛,与蝼何.异(疑代“什么” )

2.而世又不与能死者比,特以智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立使然也(疑代“什么原

因” )

者?(疑代“什么原因”)3.当此之,吏地,徒隶心惕息。何.

如哉(疑代,如的)4.今仆不幸,??少卿仆于妻子何.

不勉焉(疑代“哪” )

5.且勇者不必死,怯夫慕,何.

6.仆怯懦,欲苟活,亦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之辱哉(副“怎么” )

7.且下未易居,下流多,仆以口遇遭此,重党所笑,以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疑代“什么” )

3、乎

1.信而疑,忠而被,能无怨乎.(气助,表疑气)

2.人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气助,表反气)

3.宁赴常流而葬乎.江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气助,表反气)4.今亡亦死,大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气助,表商量气)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也。(介,于)

6.以无厚入有,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作尾,“??的子”“??地”)

4、乃

1.且人不能早自裁墨之外,以稍陵,至于鞭箠之,乃.欲引,斯不亦乎(副,才)

2.至激于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判断,是)

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离》;左丘失明,厥有《国》;(,于是)

4.乃如左丘无目,子断足,不可用,退而策,??(副,表承接,不).

5.今少卿乃教以推士,无乃与仆私心剌乎(副,竟)

..

6.王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代,你的)

7.其无忘乃父之志。(代,你的)

5、其

1.今君乃亡走燕,燕畏,其.必不敢留君,而束君矣(指示代,那)

2.臣从其 ,大王亦幸赦臣(

第三人称代 ,作定 ,他的

3.臣窃以 其.人勇士,有智 ,宜可使(

指示代 ,那 )

4.大王必欲急臣,臣 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 相如持其 璧睨柱,欲以 柱(

指示代 ,那

5.秦王恐其 破璧,乃辞 ,??( 第三人称代 ,作主 短 的主 ,他

6.生乎吾前,其 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之。(

第三人称代 ,作主 短 的主 ,他

7.吾 道也,夫庸知其 .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第三人称代 ,作定 ,他 的

8.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 也,而耻学于 。(

第三人称代 ,作主 短 的主 ,他

9.圣人之所以 圣,愚人之所以 愚,其

皆出于此乎?( 副 ,表推 气 )

10. 其 子, 而教之;于其身也, 耻 焉,惑也。(

第三人称代 ,作定 ,他 的 )

11.小学而大 ,吾未 其 .明也。( 第三人称代 ,作定 ,他 的

12.巫医 百工之人,君子不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 .可怪也与! (副 ,表反 气 )

13.攻之不克, 之不 ,吾其 . 也( 副 ,表婉商 气 )

14.汝其 毋忘而父之志( 副 ,表祈使 气 )

15. 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 之非其真邪?( ,相当于“是?? 是??”

16.沛然下雨, 苗浡然 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

,相当于“如果”

17.路曼曼其修 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助 ,起 音 的作用,可不

6、且

1.吾攻 ,旦暮且 .下;而 侯敢救者,已拔 ,必移兵先 之( 副 ,将 )

2.且 公子 ,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表 ,可 “况且” )

3.且 以一璧之故逆 秦之 ,不可(

,表并列,并且 )

4.王不行,示 弱且 .怯也( ,表并列,并且 )

5.且 相如素 人,吾羞,不忍 之下(

,表 ,而且

6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副 ,将,将要 )

7 .誓不相隔卿,且 家去。(

副 , 且,姑且

7、若

1.意气勤勤 ,若 .望仆不相 ,而用流俗人之言( 代 ,你 ) 2.假令仆伏法受 ,若 .九牛亡一毛,与蝼 何异( ,像 )

3.是以 一日而九回,居 忽忽若 .

有所亡,出 不知其所往(

,像 )

4. 相如固止之,曰:“公之 廉将 孰与秦王?”曰:“不若

也。”( ,比得上 )

5.若入前 寿,寿 , 以 舞。(

代 ,你 ) 6.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 也。( ,如果 )

7.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 。( ,或,或者 ) 8.若民, 无恒 ,因无恒心。(

,至,至于 )

8、所

1.和氏璧,天下所 .共 宝也, 王恐,不敢不献( 构助 ,和 “共” 合,相当于名

2.吾所 以 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构助 ,和 “以” 合,表原因

3.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 秦所 . ( 助 ,表被 )

4.又 令吴广之次所旁 祠中。( 名 , 所,地方 )

5.某所,而母立于 。( 名 , 所,地方 ) 6.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所白水。( ,假如,如果

7.刑 之人,无所比数(

代 ,表近指,相当于“ ”、“此” )

8. 帝崩所病,立者 子,年几 。(

代 ,表疑 ,相当于“何”、“什么”

9、为

1.少卿足下:曩者辱 ,教以慎于接物,推 士

( ,作 )

2.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动词,认为)

3.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动词,作为)4.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居室(判断词,是)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表原因,因为)

6.《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动词,作)

7.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借此,对、向)

..

8.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判断词,是)

10、焉

1.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呢)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代词,他)

3.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4.且焉置土石何(疑问代词,哪里)

11、也

1.仆非敢如此也.(表陈述语气)

2.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表反问)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表陈述语气).

4.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5.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6.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句中停顿,舒缓语气)

12、以

1.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

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用)

3.王问:“何以.知之(介词,凭

4.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动词,认为)

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连词,表目的“而”)

6.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连词,表承接)

7.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动词,认为)

8.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介词,因为)

9.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表并列)

10.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连词,表目的“来”)11.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介词,用)1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连词,表承接)

13.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介词,凭)

14.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介词,把)

15.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介词,把)

16.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连词,连接分句,表目的,来)

待秦,秦不敢动(连词,表目的“而”)

17.赵亦盛设兵以.

18.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介词,因为)

19.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凭)20.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介词,表原因)2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连词,表原因,因为)

..

22.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介词,在)13、因

1.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连词,于是)

2.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 .曰:今 相如, 不能得璧也,而 秦 之 ( 介 ,趁 )

3.不如因 而厚遇之,使 ( 介 ,趁 )

4.于是相如前 缶,因 .跪 秦王( ,于是 )

5.廉 之,肉袒 ,因 . 客至 相如 罪( 介 , 由 )

14、于

1.廉 将,伐 ,大破之,取阳晋,拜 上卿,以勇气 于

侯( 介 ,凭 ) 2.夫 而燕弱,而君幸于 . 王,(介 ,表被 )故燕王欲 于

君(介 ,和 )

3.于 是王召 , 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 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4. 王于 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介 ,在 )

5.于 是 王乃 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 于 庭( 介 ,在 )

. .柱矣 ! .

6.大王必欲急臣,臣 今与璧俱碎于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 柱(

介 ,在 )

7.乃使其从者衣褐, 其璧,从径道亡, 璧于

(介 ,到 )

8.臣 恐 欺于.王而 ,故令人持璧 , 至 矣(

介 ,表被 )

9.今以秦之 而先割十五都予 , 敢留璧而得罪于

大王乎( 介 ,引 作 象 )

10.相如既 , 王以 大夫,使不辱于 . 侯,拜相如 上大夫( 介 ,表被 )

11.秦王竟酒, 不能加 于 . (介 , )

12. 吾念之, 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

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介 ,向 )

15、与

1.秦御使前 曰:“某年月日,秦王与 .

王会 ,令 王鼓瑟(

介 ,和 )

2. 相如固止之,曰:“公之 廉将 孰与

秦王( 介 ,比 )

3.如 果盗兵符与 .公子( 介 , )

16、则

1.当此之 , 吏 地, 徒隶 心惕息( ,表承接,就

2. 仆 前辱之 , 万被戮, 有悔哉( ,表假 ,那么

) 3.是以 一日而九回,居 忽忽若有所亡,出 不知其所往(

,表并列

4.君不如肉袒伏斧 罪, 幸得脱矣( ,表承接 )

5.三十日不 , 立太子 王,以 秦望( ,表假 ,那么

6.人 反本,故 苦倦极,未 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 不呼父母也(

,表承接,就

7.于其身也, 耻焉(

,表 折,却

17、者

1.少卿足下:曩者 .辱 ,教以慎于接物,推 士 (

助 ,用于 名 后 )

2.而世又不与能死 者 .比,特以 智 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助 , ? 的人 )

3.当此之 , 吏 地, 徒隶 心惕息。何者

? 威 之 也。( 助 ,表停 )

4.及已至是,言不辱者 .,所 耳,曷足 乎(

助 ,表停 )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殆 此也( 助 ,表分句末的停

6.至激于 理者 不然,乃有不得已也(

助 ,的,和激于 理 合,相当于名

7.且勇者 不必死 ,怯夫慕 ,何 不勉焉(

助 , ? 的人 )

8.所以 忍苟活,幽于 土之中而不辞者 .

,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助 ,表分句末的停 )

18、之

1.屈原者,名平,楚之 .同姓也( 构助 ,的

2.王甚任之( 代 ,他 )

3.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 而心害其能( 代 ,他 ) 4. 王使屈原造 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 而欲 之

,屈平不与( 代 ,代草稿 )

5.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代词,他)

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助词,用于主谓间)....

7.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助词,用于主谓间)

8.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助词,的)

..

9.秦发兵击之,(代词,代楚军)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

地(助词,的)

10.魏闻之,袭楚至邓(代词,代楚军被打败之事)

11.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动词,往、到)

12.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助词,用于主谓间)

13.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助词,用于主谓间)

14.乃作《怀沙》之.赋(代词,这)1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