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发芽实验报告doc

合集下载

发豆芽实验报告模板(3篇)

发豆芽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2. 掌握发豆芽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总结能力。

二、实验原理豆芽是豆类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生长的嫩芽。

在发芽过程中,豆子中的营养成分逐渐转化为易于人体吸收的形式,如维生素C、矿物质等。

三、实验材料1. 种子(如黄豆、绿豆等)2. 容器(如塑料杯、玻璃瓶等)3. 水源4. 棉花或湿纸巾5. 温度计(可选)6.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种子准备:- 选择新鲜、饱满的豆子。

- 将豆子用清水浸泡6-8小时,使其充分吸水。

2. 发芽容器准备:- 选择合适的容器,底部铺一层湿棉花或湿纸巾。

- 将浸泡好的豆子均匀地撒在棉花或湿纸巾上。

3. 环境控制:- 将容器放置在温暖、通风的地方。

- 保持容器内的湿度,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 观察温度变化,保持室温在18-25℃之间。

4. 观察与记录:- 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种子发芽时间、豆芽长度、颜色等。

- 观察豆芽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病虫害、腐烂等。

5. 生长周期:- 记录豆芽从发芽到成熟的全过程,包括发芽时间、生长速度、成熟时间等。

6. 实验结束:- 豆芽成熟后,将其从容器中取出,洗净。

- 将豆芽进行食用或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时间:记录不同品种豆子的发芽时间,分析其生长速度差异。

2. 生长速度:记录豆芽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长度变化,分析其生长速度。

3. 生长环境: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豆芽生长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4. 营养分析:通过实验前后豆子营养成分的变化,分析豆芽的营养价值。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发豆芽的基本方法。

2.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认识到豆芽的营养价值。

3. 培养了观察、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七、实验心得1. 发豆芽实验简单易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激发对生物学的兴趣。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录,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绿豆发芽实验记录报告

绿豆发芽实验记录报告

绿豆发芽实验记录报告一、引言发芽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之一。

通过观察和记录绿豆的发芽过程,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并探索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本实验通过观察绿豆发芽的时间、发芽率以及发芽过程中的变化,对绿豆的发芽生长进行了记录和分析。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绿豆种子- 塑料盒子- 水- 湿纸巾2. 实验方法:- 准备塑料盒子,将湿纸巾铺在盒子底部- 将绿豆种子均匀地分布在湿纸巾上- 加入适量的水,使湿纸巾保持湿润状态- 盖上盒子盖,放置在温暖、光照适宜的环境中- 每天观察并记录绿豆的发芽情况,包括发芽时间、发芽率以及发芽过程中的变化三、实验结果1. 发芽时间:- 第1天:观察到部分绿豆开始出现裂缝,即将发芽- 第2天:大部分绿豆开始发芽,出现幼小的绿芽- 第3天:几乎所有的绿豆都已经发芽,并且绿芽长度明显增长2. 发芽率:- 在实验过程中,共种植了100颗绿豆种子,其中有95颗成功发芽,发芽率达到95%3. 发芽过程中的变化:- 在绿豆发芽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以下变化:- 绿豆种子开始出现裂缝,绿芽逐渐露出- 绿芽开始向上生长,长度逐渐增加- 绿芽的颜色由白色变为绿色,叶绿素开始合成- 绿豆根系开始向下生长,不断延伸四、实验分析与讨论1. 影响绿豆发芽的因素:- 光照:绿豆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因此在实验中保持适当的光照条件很重要。

- 温度:绿豆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0-25摄氏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发芽产生不利影响。

- 湿度:绿豆发芽需要一定的湿度,保持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种子吸水和发芽。

2.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绿豆的发芽率较高,说明绿豆种子的质量较好。

- 绿豆的发芽时间较短,说明绿豆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 在发芽过程中,绿豆的根系和绿芽同时进行生长,这是植物发芽生长的基本特征。

3. 实验的局限性:- 本实验只对绿豆的发芽过程进行了观察和记录,未涉及其他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土壤质量、营养物质等。

绿豆芽发芽实验报告

绿豆芽发芽实验报告

绿豆芽发芽实验报告篇一: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绿豆种子发芽的研究报告学习《种子发芽实验》这一课,老师要求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绿豆种子发芽”的小实验。

我做的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水”这个实验。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这个科学小实验。

一.实验计划: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绿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一组绿豆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这个实验至少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二.实验准备:1. 种子:6粒饱满、颜色和大小基本一致的绿豆2. 材料:两个一次性纸杯、纸巾2张、牙签、水3. 场地:窗台4. 环境温度:25℃左右。

三.实验过程:1. 在两个一次性纸杯里垫上纸巾,用牙签各按三个小洞。

2. 在纸巾的小洞上各放三粒绿豆。

3. 在一个纸杯里的纸巾上滴水标注为1号杯,另一个纸杯里不滴水标注为2号杯。

4. 将两个杯子放在窗台上。

5. 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及时补充实验组的水分,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四.观察记录:10月1日12:00 准备材料XX年10月1日12时:今天,我把绿豆种子分别放入了两个垫有纸巾的一次性纸杯中,在1号纸杯中放入了少量的水,2号杯不加水。

这时两个纸杯中的绿豆种子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深绿色的,米粒般大小,边上还有一点儿白白的小条。

XX年10月2日11时:今天,1号纸杯的绿豆像是喝足了水,膨胀的很大,变成了一个个“绿胖子”,肚子滚圆滚圆的,好像饱涨得马上要裂开来似的,颜色由深绿色变为浅绿色。

其中有两个“绿胖子”的肚子已经开了个小口,在白色的小口里长出了一丁点儿约2毫米的小芽,那就是胚根吧。

可2号杯里的绿豆没有任何变化。

XX年10月2日17时:1号杯两个“绿胖子”的白色口子又裂开了点,胚根约有3毫米多了,其它三个“绿胖子”还在蓄势待发中。

2号杯没有动静。

绿豆芽生长实验报告

绿豆芽生长实验报告

绿豆芽生长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研究绿豆芽的生长过程,并探究光照对绿豆芽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绿豆、水、透明花盆、黄泥土、光照灯、测量尺、相机、计时器。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黄泥土填充到透明花盆中,保持湿润状态。

2.播种:将绿豆均匀地撒在黄泥土上,然后轻轻拍实。

3.浇水:每天早晨和晚上用温水将黄泥土浇湿,使其始终保持适宜的湿度。

4.定时浇水:每天拿出计时器,设定定时器,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给绿豆芽浇水。

5.光照处理:将花盆分为两组,一组放在光照灯下,另一组放在无光照的地方。

6.调整光照:根据需要调整光照的时间和强度,保持光照组的花盆每天能得到足够的光照。

7.拍照记录:每隔一段时间用相机拍摄绿豆芽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拍摄时间。

8.持续实验:持续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观察和比较,直到绿豆芽完全长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记录,得出以下实验结果:1.光照组的绿豆芽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无光照组的绿豆芽。

2.光照组的绿豆芽长势良好,颜色鲜绿,叶片茂密,根系健壮。

3.无光照组的绿豆芽生长较慢,叶片呈黄白色,根系短小且发育不良。

五、实验分析:1.光照是绿豆芽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光照能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2.在光照的作用下,绿豆芽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足够的能量,使根系、茎叶等部分迅速生长,形成健壮的植株。

3.缺乏光照的无光照组绿豆芽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无法产生足够的能量,因此生长缓慢、叶片发白。

4.光照的时间和强度对绿豆芽生长有着重要影响,需要根据具体实验情况进行调整。

六、实验结论:1.光照是绿豆芽生长所必需的环境因素之一,能够提供光合作用所需能量,促进其生长发育。

2.光照组的绿豆芽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无光照组,且表现出茂密的叶片和健壮的根系。

3.实验结果验证了光照对绿豆芽生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揭示了光照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1.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进一步研究和调整光照的时间和强度,找到最适宜的光照条件。

豆儿发芽实验报告(3篇)

豆儿发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豆类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掌握豆类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并观察不同品种豆类种子发芽的差异,为今后的种植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种子:绿豆、黄豆、红豆、黑豆、豌豆各50克;2. 容器:5个大小相同的塑料盒;3. 装饰品:棉花、沙子、泥土;4. 工具:镊子、剪刀、尺子、温度计、湿度计。

三、实验方法1. 种子准备:将五种豆类种子分别放入5个塑料盒中,用剪刀将棉花剪成小块,铺在盒底;2. 种子催芽:将绿豆、黄豆、红豆、黑豆种子浸泡在水中24小时,豌豆种子浸泡在水中12小时,然后用镊子将种子取出,放在铺有棉花的塑料盒中;3. 种子种植:将浸泡好的种子均匀撒在棉花上,用沙子或泥土覆盖种子,厚度约为1厘米;4. 实验观察:每天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发芽时间、发芽数量、芽长等数据;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品种豆类种子发芽的差异。

四、实验步骤1. 第1天:将五种豆类种子分别浸泡在水中,绿豆、黄豆、红豆、黑豆浸泡24小时,豌豆浸泡12小时;2. 第2天:用镊子将浸泡好的种子取出,放在铺有棉花的塑料盒中;3. 第3天:将种子均匀撒在棉花上,用沙子或泥土覆盖种子,厚度约为1厘米;4. 第4天:开始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发芽时间、发芽数量、芽长等数据;5. 第5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7. 第7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8. 第8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9. 第9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0. 第10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1. 第11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2. 第12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3. 第13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4. 第14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5. 第15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6. 第16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7. 第17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8. 第18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9. 第19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0. 第20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1. 第21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2. 第22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3. 第23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4. 第24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5. 第25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6. 第26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7. 第27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8. 第28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30. 第30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

绿豆的探究实验报告(3篇)

绿豆的探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绿豆的生长过程,观察其从种子到成熟豆芽的变化。

2. 掌握绿豆芽的制作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探究绿豆芽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绿豆:选择颗粒饱满、颜色均匀的绿豆。

2. 花盆:选择透气性好、底部有排水孔的花盆。

3. 水源:自来水或蒸馏水。

4. 测量工具:尺子、计时器。

5. 实验记录表。

三、实验方法1. 将绿豆用清水浸泡6-8小时,使其充分吸水膨胀。

2. 将浸泡好的绿豆均匀地撒在花盆中,覆盖一层薄土。

3. 每天定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 观察绿豆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天数、生长高度、叶色、茎色等。

5. 将绿豆芽进行分组实验,分别设置不同的生长条件(如光照、温度、水分等),比较各组生长情况。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分组:将绿豆芽分为四组,分别编号为A、B、C、D。

2. A组:正常生长组,放在室内散射光下,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3. B组:光照不足组,放在室内阴暗处,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4. C组:高温组,将花盆放在室内高温环境中,保持适宜的水分。

5. D组:低温组,将花盆放在室内低温环境中,保持适宜的水分。

6. 每天观察各组绿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天数、生长高度、叶色、茎色等。

7. 实验结束后,分析各组绿豆芽的生长情况,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A组:正常生长组,绿豆芽生长情况良好,生长高度、叶色、茎色等指标均符合正常生长情况。

2. B组:光照不足组,绿豆芽生长缓慢,叶色偏黄,茎色较细。

3. C组:高温组,绿豆芽生长较快,但叶色偏黄,茎色较细,可能因高温导致水分蒸发过快。

4. D组:低温组,绿豆芽生长缓慢,叶色偏黄,茎色较细,可能因低温影响生长速度。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绿豆芽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

2. 光照不足、高温或低温都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3. 在绿豆芽生长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环境因素,以保证其正常生长。

自己生豆芽实验报告(3篇)

自己生豆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和生长条件。

2. 掌握自制豆芽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材料1. 绿豆:500克2. 水盆:1个3. 筛子:1个4. 蒸锅:1个5. 食盐:适量6. 水壶:1个7. 水桶:1个8. 实验记录表:1份三、实验步骤1. 准备绿豆:将绿豆洗净,放入筛子中,用清水冲洗干净。

2. 浸泡绿豆:将洗净的绿豆放入水盆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6-8小时。

3. 捞出绿豆:将浸泡好的绿豆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

4. 播种绿豆:将绿豆均匀地撒在蒸锅中,厚度约为2厘米。

5. 湿润播种层:在绿豆上均匀地撒上一层薄薄的清水,确保绿豆与土壤充分接触。

6. 覆盖种子:用筛子将洗净的土壤均匀地覆盖在绿豆上,厚度约为1厘米。

7. 保持湿度:将蒸锅放在通风处,每天用喷壶喷洒清水,保持土壤湿润。

8. 观察生长: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天数、高度、颜色等。

9. 食盐浸泡:当豆芽长到一定高度时,将豆芽放入食盐水中浸泡10分钟,以去除豆芽上的杂质。

10. 清洗豆芽:将浸泡好的豆芽用清水冲洗干净。

11. 装袋储存:将洗净的豆芽放入保鲜袋中,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7天的观察,豆芽生长到约10厘米的高度,颜色鲜绿,生长旺盛。

2. 分析:绿豆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能够快速生长。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控制水分、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使豆芽生长得更加健康。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自制了豆芽,掌握了自制豆芽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通过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我们了解了豆芽的生长条件和生长规律。

六、实验心得1.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豆芽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生长条件,以确保豆芽的健康生长。

2.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耐心和细心,做好实验记录,以便分析实验结果。

3.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积累了宝贵经验。

发豆芽实验报告

发豆芽实验报告

发豆芽实验报告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篇一:绿豆芽的生长实验报告绿豆芽的生长实验报告问题的提出:绿豆种子可以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我们的猜想:绿豆芽的生长不需要阳光实验方法: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过程:1.准备两个塑料杯当花盆,各放入同样的三颗绿豆种子,然后加入适量水,放在同一个地方,等它发芽2.过了两天,绿豆芽长出来了,将一盆放在阳台上,一盆放在客厅里,观察一星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附表一篇二:豆芽实验报告总结:(根据几天种豆芽的经历,写写自己在这个过程的心得,体会与收获,班级:姓名:评分:篇三:关于发豆芽的研究报告关于发豆芽的研究报告学生:李欣睿资料查找:关于豆芽的生长原理首先,黄豆在萌发到产生第一片幼叶之前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因为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黄豆种子无含叶绿体的细胞,只有叶片或植物幼嫩的绿色的茎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存在叶绿素,故有叶绿体存在的细胞是绿色的)第二,第一片幼叶产生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还有呼吸作用(如果是我们吃的黄豆芽的话,没有这个阶段,黄豆芽白色的,我们吃的部分是伸长的胚轴)以上是大概过程,下面详细说一下,黄豆萌发过程的变化: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贮存在子叶或胚乳里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的胚芽,胚轴,胚根(此时,种子中的营养物质是逐步减少的,但是豆芽重量比黄豆重量增加了,增加的部分主要是黄豆吸收水的重量)。

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芽形成茎和叶,胚轴形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同样是食用豆芽的话,胚芽还没有形成茎和叶)。

如果是自然界中,胚芽形成茎和叶后,便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这样有机物的含量又逐渐升高,同时植物体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植物体需要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豆发芽实验报告
篇一: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
绿豆种子发芽的研究报告
学习《种子发芽实验》这一课,老师要求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绿豆种子发芽”的小实验。

我做的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水”这个实验。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这个科学小实验。

一.实验计划:
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绿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一组绿豆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这个实验至少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二.实验准备:
1. 种子:6粒饱满、颜色和大小基本一致的绿豆
2. 材料:两个一次性纸杯、纸巾2张、牙签、水
3. 场地:窗台
4. 环境温度:25℃左右。

三.实验过程:
1. 在两个一次性纸杯里垫上纸巾,用牙签各按三个小
洞。

2. 在纸巾的小洞上各放三粒绿豆。

3. 在一个纸杯里的纸巾上滴水标注为1号杯,另一个纸杯里不滴水标注为2号杯。

4. 将两个杯子放在窗台上。

5. 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及时补充实验组的水分,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四.观察记录:
10月1日12:00 准备材料
XX年10月1日12时:今天,我把绿豆种子分别放入了两个垫有纸巾的一次性纸杯中,在1号纸杯中放入了少量的水,2号杯不加水。

这时两个纸杯中的绿豆种子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深绿色的,米粒般大小,边上还有一点儿白白的小条。

XX年10月2日11时:今天,1号纸杯的绿豆像是喝足了水,膨胀的很大,变成了一个个“绿胖子”,肚子滚圆滚圆的,好像饱涨得马上要裂开来似的,颜色由深绿色变为浅绿色。

其中有两个“绿胖子”的肚子已经开了个小口,在白色的小口里长出了一丁点儿约2毫米的小芽,那就是胚根吧。

可2号杯里的绿豆没有任何变化。

XX年10月2日17时:1号杯两个“绿胖子”的白色口子又裂开了点,胚根约有3毫米多了,其它三个“绿胖子”还在蓄势待发中。

2号杯没有动静。

XX年10月3日10时:1号杯的其中两个“绿胖子”口子裂的更大了,绿色的外皮也被胀裂的皱皱的,白白的小芽像是鼓足了劲儿把“绿胖子”都要举起来了,充满了力量的小芽让我感觉到了满满的正能量,多么神奇的力量啊!回过头来看看2号杯,其中的绿豆还是没有“发育”,干巴巴的。

XX年10月3日17时:1号纸杯的另外两颗绿豆也撑破了外衣,露出细细的直直的大约有2毫米的小胚根,有种不甘示弱的气势,当然那两个“绿胖子”也没有落后,胚根已经长到了约6毫米,而且还露出了半个白白的圆滚滚的肚子,有种要金蝉脱壳的趋势呀。

2号纸杯无变化,我想应该不会长大了吧。

XX年10月4日11时:1号杯最后一个“发育”的绿豆也终于撑破了种皮,长出嫩嫩的小芽,真为它高兴。

那两个“绿胖子”长得迅速,胚根已经有15毫米长了,而且还使劲了地往比较湿润的纸巾里钻,非常粗壮,其它两个绿豆也正在努力中。

2号杯没有变化,只是拿起杯子的时候,绿豆的位置移动了下。

篇二:绿豆发芽的实验报告
绿豆发芽的实验报告
班级:学前教育2班学号:12045XX095 姓名:林丹
实验的目的:证明水是绿豆发芽必要因素
实验的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编号为A B)、六颗绿豆种子、水和纸巾和一
点点的土壤
实验的方法: 1、我往准备好的两个盒子,然后把纸巾弄成跟盒子一样大小并放入纸盒中
2、在纸巾上各穿三个洞,把绿豆放进穿好的洞里面
3、往A的盒子里放入一点水,淹没过种子,并且使其保持湿润
B组盒子里面则不放一点水,放一点土,使绿豆一直保持
干燥
4、接下来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

实验的过程: A组有了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三颗种子都茁壮成长
B组只有空气和适宜的土,没有了水,三颗种子就不会生
第一天,A组的纸巾变色了;B组没变化。

第二天,A组的绿豆长出了白色的芽儿;B组没变化。

第三天,A组的芽儿越来越长;B组依旧没变化。

第四天,A组的芽儿四周长出了毛似的东西,变成了根;B组还是没变化。

这时候A组种子总数量为3颗,已发芽量是3颗,未发芽量是0颗。

B组:种子总数量是3颗,已发芽量是0颗,未发芽量是3颗。

A组和B组的数据的不同之处是:A组的种子已经全部发芽了;而B组的则一点变化都没有
这说明了种子发芽的条件阳光空气和水分缺一不可。

同时,谁也是绿豆发芽的必要条件。

篇三:绿豆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绿豆种子萌发实验图片表格
绿豆萌发实验文字表格
研究问题:种子需要什么环境下才能发芽?假设:假设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适当的温度和适当的空气。

器材:饱满且生命力旺盛的绿豆种子一百五十颗,水,油,三个透明塑料杯。

实验方案:将种子随机分成三等份,分别放入三个杯内,并标上编号为甲,乙,丙。

然后在甲杯内放入纸巾,浇上适量的水使纸巾湿润;丙杯内放入大量的水并且在杯内倒入适量的油来隔绝空气;乙杯内不做任何处理。

之后进行观察并且记录下种子四天内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