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朝简述和历年表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编年史表

中国古代编年史表

中国古代编年史表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建立者为禹,共历经十七代君王。

夏朝时期,中国社会逐渐从部落联盟向中央集权国家的演变,农业生产得到发展,青铜器开始出现,并建立了世袭制度。

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建立者为汤,共历经三十一代君王。

商朝时期,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城市和城邦制度,商朝的君王也开始进行宗教活动,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青铜器的制作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建立者为周武王,共历经十三代君王。

西周时期,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周武王采用了分封制,使得诸侯国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发展了礼乐制度和文化教育,青铜器的制作技术达到了顶峰。

四、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王朝,建立者为周幽王,共历经三十五代君王。

东周时期,中国社会进一步分裂,各个诸侯国开始相互争斗,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文化和科技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孔子等众多思想家的思想开始兴起。

五、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建立者为秦始皇,共历经一代君王。

秦朝时期,中国社会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统一文字和货币,修筑了万里长城,将中国各个地方进行了统一,同时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和农业改革。

六、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王朝,建立者为刘邦,共历经十一代君王。

西汉时期,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大幅提高,经济繁荣,科技和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的制定。

七、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统一王朝,建立者为刘秀,共历经十一代君王。

东汉时期,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提高,经济和文化繁荣,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的制定,但由于外族入侵和内部冲突,东汉王朝逐渐衰落。

古代中国历史年份表(简版)

古代中国历史年份表(简版)

古代中国历史年份表(简版)
-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至此开始了汉朝的统治。

- 公元前202年:刘邦成为汉朝的创始人,建立了西汉。

- 公元前9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

- 公元23年:东汉成立,结束了王莽的统治。

-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中国开始进入了三国时期。

- 公元280年:西晋建立,结束了三国时期。

- 公元589年:隋朝建立,结束了南北朝时期。

-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

-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

- 公元1279年:元朝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外族政权。

-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 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 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清朝的统治。

以上是古代中国历史年份表的简版,记录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
朝代更迭和国家建立的关键年份。

这些年份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文
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历史年表朝代顺序

中国古代历史年表朝代顺序

中国古代历史年表朝代顺序中国古代历史朝代顺序如下(从最早到最近):1.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3. 周朝-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东周-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4.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5. 汉朝-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注:此处应为公元前206年灭秦后刘邦称帝,公元前202年开始西汉纪元)-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王莽篡位建立的短命王朝)-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6. 三国时期- 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蜀(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吴(公元229年—公元280年)7. 晋朝-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8.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括南朝宋、齐、梁、陈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9.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10.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11.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60年)12. 宋朝-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13. 辽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14. 金朝(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15.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16.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17. 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2年)以上是中国古代至近现代主要朝代的更迭顺序,供参考。

(完整版)中国历史朝代年表

(完整版)中国历史朝代年表

(完整版)中国历史朝代年表中国历史朝代年表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根据传说,夏朝的创立者是禹,夏朝共经历了17代君王。

商朝(约前1600年-约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商朝的政治制度相对稳定,经济发展也相对繁荣,但末代君王纣王暴虐无道,导致商朝灭亡。

西周(约前1046年-约前771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明确历史记载且存在确凿实物证据的王朝,周朝的政权得以建立的关键是围魏救赵的战略,周朝共经历了15代君王。

东周(约前770年-前221年)周朝的分裂导致东周的建立,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列国纷争,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大潮,孔子、孟子等众多思想家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战国时期,诸国争锋相对,后期七国鼎立,最终秦国崛起,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秦朝。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修筑万里长城,统一文字和货币等举措都为后世所重。

汉朝(前202年-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王朝之一。

西汉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东汉时期逐渐衰落,民族大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基础。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分裂的阶段,三国鼎立,分别为魏、蜀、吴。

这一时期有着丰富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等。

西晋(265年-316年)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失败了北方胡族的攻击,最终被八王之乱分裂。

东晋(317年-420年)东晋是南京国君刘裕建立的王朝,对抗了匈奴侵略,并开始了南方经济的复苏。

南北朝(420年-589年)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动荡的时期,南北朝共分为南朝刘宋、南齐、南梁、陈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隋朝(581年-618年)隋朝是由隋文帝杨坚所建立的王朝,政权是通过武力合并北方后发起对南方的统一战争,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

中国古代历朝简述和历年表

中国古代历朝简述和历年表

一、《朝代歌》和中国历代纪元表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古代历朝简述就目前所知的资料而言,始于距今204万年以前的巫山人是中国远古遗存中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人类,其他史前人类包括距今约170完年的元谋人。

距今约40~50万年的北京人,这些都是所知较早的原始人类踪迹。

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是世界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农牧业、手工业的地区之一。

夏大禹采用了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因此被推举为首领。

然而他的儿子破坏了禅让制方式,自立为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统治了近500年左右。

商商王朝时已经有一个完整的国家组织。

而且文明也已经十分发达:有了历法、青铜器以及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等。

商代主要生产部门是农行,不过手工业特别是青铜器的冶铸水平也已经十分高超。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并且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瓷器。

而针灸学更是商朝人对祖国传统医学的重大贡献。

商朝自盘庚之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因此也称为殷朝。

周周武王伐纣,在牧野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商朝灭亡。

周朝正式建立建都渭河流域的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

中国最早有确切时间的历史事件是发生于公元前841年西周的国人暴动。

由于遭到游牧部落犬戎的侵袭,周平王东迁黄河中游的洛邑(今河南洛阳),迁后的周王朝史称东周。

春秋战国东周时,周王朝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一百多个诸侯国,史称春秋时期。

这是我国奴制度逐渐瓦解并向封建制度转变的时期。

春秋时期的大国有十几个,其中包括了晋、秦、郑、齐、及楚等。

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合称春秋五霸。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尾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确定的时期。

到公元前403年。

晋国被分成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再加齐、秦、楚及燕。

并称战国七雄。

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实力最强。

中国历史年表简史

中国历史年表简史

中国历史年表简史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传说中的启蒙人物尧、舜和禹都是夏朝的帝王。

夏朝时期,中国进入了农业社会,农耕、渔猎和手工业逐渐发展。

夏朝结束于商朝的兴起。

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时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商朝的都城商丘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商朝的末年,周人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

三、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771年)周朝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西周和东周。

西周时期,周朝的统治者以天子的身份统治全国,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西周时期,周公旦制定了周礼,实行封建制度,确立了封建国家的基本制度。

四、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这个时期有很多个小国家相互之间进行战争,势力不断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老子、庄子等。

这个时期的思想繁荣为后来的儒家、道家等思想流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五、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

秦朝的统治者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修筑万里长城、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西汉时期,中国开始采用阴阳五行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

西汉时期,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的主要思想,儒家经典《论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七、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东汉时期,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东汉时期,中国出现了黄巾起义、赤眉起义等农民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中国历代王朝年表

中国历代王朝年表

中国历代王朝年表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是传说中的大禹所建,但在历史学家中存在着争议。

夏朝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城镇聚落,农业生产逐渐发展。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商王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商朝时期经济、文化、礼制都有较大的发展。

商朝的末期,出现了著名的商纣王,国内政治腐败,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王朝的形式统一全国的王朝,分为两个时期:西周(或称前周)和东周(或称后周)。

周朝宗法制度开始形成,周天子通过封爵的方式来控制诸侯。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割据混乱的时期,各个诸侯国相互争斗。

这一时期的思想界涌现出了众多的名家和学派,如孔子、老子、庄子等,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它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统一了全国的文字和货币,并修建了伟大的万里长城。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被称为始皇帝,但他的统治方式暴虐,引发了民众的不满。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西汉时期,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实行了比较温和的统治政策,结束了秦朝的暴政。

西汉时期经济发展迅速,这一时期融入了大量的少数民族。

著名的丝绸之路也在西汉时期开始形成。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新朝是西汉的衰落后,农民起义领袖王莽建立的朝代。

新朝时期,王莽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并未能取得成功,政治动荡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消灭了王莽的新朝,重新建立了汉朝,这段时间称为东汉。

东汉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相对稳定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较大发展。

东汉的末期,董卓篡夺政权,导致东汉的灭亡。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以魏、蜀、吴三个国家相互争斗的时期。

中国历史朝代纪年表(正确版)朝代起讫都城今地开国皇帝

中国历史朝代纪年表(正确版)朝代起讫都城今地开国皇帝

中国历史朝代纪年表(正确版)朝代起讫都城今地开国皇帝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成汉)。

此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都在十六国之外,实际上20个都不止。

⑤ 武则天(公元624~705年)于690年称帝,国号“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也称“南周”。

并自以“瞾”字为名,废睿宗为皇嗣,自为皇帝,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革命”。

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仅有的正统女皇帝。

她登位时已经67岁,又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最大的帝王。

直到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

汉因王莽新朝分前后汉唐为何不因武周而分前后唐?正统思维:中国有两个既被承认又不被承认的朝代⑥ “五代十国”:“五代”指907年朱温灭唐后建立的后梁及继起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合称为“五代”。

南方还有许多割据势力,其中有:南吴、前蜀、吴越、马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史称“十国”。

但实际却不止十个,其他中华王国:吐蕃、西域各国、渤海国、高句丽、琉球王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回鹘、古代越南王国、吐谷浑等等。

“五代”和“十国”合称“五代十国”。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最后于979年攻灭北汉,基本统一中原,十国结束。

关于朝代起讫时间:事实上朝代更迭,王朝通常不会如此顺利地过渡到另一个王朝,执政权经常不会立即转移,因而会有时间重叠。

因为朝代往往是在推翻现存统治之前建立起来的,或者是在被打败之后持续了一段时间(完成统一)。

就像清朝建立于1636年(如果从后金开始算是1616年),而最后一个南明的政权直到1683年才被废。

这种统治的变化是混乱而漫长的事情,清政府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来扩大对全中国的控制。

因此,假设中国在1644年突然发生了一次变化是不准确的。

嘻嘻网历史朝代备注关于朝代的前缀:由于有些朝代并不是只有一次使用,所以现在的史学家往往在前面加一些词以示区别,比如五代的梁唐汉晋周前前面都加了一个“后”字,因为这些朝代以前都出现过,同样的还有努尔哈赤建立的金,历史上亦称为后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朝代歌》和中国历代纪元表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古代历朝简述就目前所知的资料而言,始于距今204万年以前的巫山人是中国远古遗存中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人类,其他史前人类包括距今约170完年的元谋人。

距今约40~50万年的北京人,这些都是所知较早的原始人类踪迹。

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是世界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农牧业、手工业的地区之一。

夏大禹采用了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因此被推举为首领。

然而他的儿子破坏了禅让制方式,自立为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统治了近500年左右。

商商王朝时已经有一个完整的国家组织。

而且文明也已经十分发达:有了历法、青铜器以及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等。

商代主要生产部门是农行,不过手工业特别是青铜器的冶铸水平也已经十分高超。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并且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瓷器。

而针灸学更是商朝人对祖国传统医学的重大贡献。

商朝自盘庚之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因此也称为殷朝。

周周武王伐纣,在牧野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商朝灭亡。

周朝正式建立建都渭河流域的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

中国最早有确切时间的历史事件是发生于公元前841年西周的国人暴动。

由于遭到游牧部落犬戎的侵袭,周平王东迁黄河中游的洛邑(今河南洛阳),迁后的周王朝史称东周。

春秋战国东周时,周王朝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一百多个诸侯国,史称春秋时期。

这是我国奴制度逐渐瓦解并向封建制度转变的时期。

春秋时期的大国有十几个,其中包括了晋、秦、郑、齐、及楚等。

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合称春秋五霸。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尾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确定的时期。

到公元前403年。

晋国被分成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再加齐、秦、楚及燕。

并称战国七雄。

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实力最强。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比较自由,史称百家争鸣。

出现了多位对中国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诸子百家),例如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人。

出现了很多学术流派,比较出名的有十大家,既儒家(伦理)、道家(自然)、阴阳家(星象占卜)、法家(法治)、名家(修辞辩论)、墨家(科技)、纵横家、杂家、农家(农业)、小说家(小说)等。

文化上则出现了诗人屈原,对中国文法有深远影响的四书五经成书于这一时期;战争史上出现了杰出的兵法家孙武、孙膑;科技史上出现了墨子;建筑史上出现了鲁班,他发明了瓦当,奠定了中国建筑技术的基础。

中华文化的源头基本上都可以在这一时期找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建立了郡县制度。

由他奠定的封建国家框架在以后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们沿用。

他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组织了30多万人在中国北部修建了5000公里的长城,并生前就开始修筑庞大豪华的陵墓。

1974年发现的守护秦始皇的秦兵马俑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史称西汉。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公元前141年~前87年)是汉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儒家学说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司马迁写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通史----《史记》。

中央政权实际控制的地方从中原扩展到了西域(今新疆及中亚一带)。

使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开辟了从长安(今陕西西安)经新疆、中亚直抵地中海东岸的道路,史称“丝绸之路”、公元8年,外戚王莽夺权,宣布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国号为新。

然而这些改革却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农民纷纷起义。

公元25年刘秀复辟了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佛教于公元一世纪是传入中国。

公元105年,蔡伦总结了民间造纸的经验,发明了造纸术。

大大促进了文化发展。

魏晋南北朝东汉中后期,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到公元2世纪左右再度衰败。

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东汉政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到220年,曹操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建立魏国,同时尚有刘氏的蜀和孙氏的吴,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

265年,魏权臣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

280年三国归晋,再度统一。

但武帝死后,为争夺中央政权而进行的斗争便迅速爆发,史称“八王之乱”。

以此同时,中原周边的五个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羌、氐、羯)与各地流民起来反晋。

史称“五胡乱华”。

这些游牧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国家,从公元304年到公元439年,北部中国陆续有多个国家建立,包括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凉、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北凉、南凉、南燕、西凉、夏和北燕,史称十六国。

自东汉后期开始,为躲避战乱,北方的汉民族大量迁居南方,造成经济中心南移。

晋朝南迁后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历史上称此前为西晋,南迁后为东晋。

386年,鲜卑的拓跋珪建立北魏,439年,拓跋寿统一北方,并朝开始;420年,刘裕废帝自立。

东晋亡,南朝开始。

史称南北朝。

这一时期全国范围内统一出现了规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浪潮,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

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的更替,而北朝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

隋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并于589年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中国经历了300多年的分裂之后再度实现了统一。

隋朝所创立的政治机构,以及军制、法律、田令、赋役等制度,为封建社会制度的基本规模奠定了基础。

还修建了影响深远的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

隋朝是一个短命的朝代,只经历了两代38年。

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

李渊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626年—649年在位)实行了一系列开明的政策,史称“贞观之治”。

长安(今陕西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王朝也是当时最发达的文明。

高宗李治之后武则天迁都洛阳并称帝,成为中国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改国号周。

随后的唐玄宗李隆基(712年---756年在位)把中国封建时期的繁荣昌盛推向了顶峰,史称“开元盛世”。

7世纪60年代,中国的力量不仅在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伊犁河流域牢牢扎根,甚至扩展到中亚的许多城邦。

中国与日本、朝鲜、印度、波斯、阿拉伯等许多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直到今天,世界各地的华人聚集区都被称为“唐人街”。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代由此开始走向衰落。

公元875年黄巢起义爆发,唐朝并于907年灭亡,形成了五代十国的混论局面。

五代十国从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短短54年间,中原相续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

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续出现了吴国、前蜀、楚国、吴越、闽国、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即为历史上饿“五代十国”时期。

这一时期是唐藩之乱的延长,是由唐朝到宋朝的过渡时代。

在这一时期,辽、夏、金等少数民族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宋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了宋朝。

宋朝先后有北宋、南宋,南宋时政权南迁,将北方先进的经济、文化推广到南方,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开发。

宋朝经济极度发达,海上贸易十分兴盛,福建泉州一带成为繁华的港口,宋朝当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一半,并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宋代天文、科技以及印刷术均居世界前列,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堪称人类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其子孙忽必烈1271年入主中原,建立国号为“元”。

定都大都(今北京)。

忽必烈结束了唐末以来近400年的多政权并立的局面,实现了包括新疆、西藏及云南地区在内的全国大统一。

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

至宋元时期相续传入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因此社会矛盾异常激烈。

明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

其子朱棣即位后,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城池和宫殿,并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1405年至1433年,他派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了七次规模巨大的海上远航,途径东南亚各国、印度洋、波斯湾、马尔代夫群岛,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是哥伦布时代以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航程最远的海上探险。

明朝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封建社会进入后期。

清朝于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

清朝最著名的皇帝康熙(1661年~1722年在位)统一了台湾,遏止了沙俄的入侵。

他还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哦,制定了由中央政府最终决定西藏地方领袖的一整套规章制度。

在其统治下,中国疆土面积超过了1100万平方公里。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从隋代开始,封建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科举考试在中国历时一千三百多年,影响巨大。

科举考试制度在历朝历代有或多或少的变化,下面以明清科举考试为例作一说明。

(一)院试又称郡试、道试,是参加过县试、府试后的童生取得生员资格的考试,由朝廷派官员主考。

考中者称秀才,才有资格“入泮”(进学)学习。

(二)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

取中者称“举人”,已具有做官资格。

第一名称“解元”。

(三)会试每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

取中者称“贡士”(或“中式进士”)。

第一名称“会元”(或“会魁”)。

(四)殿试亦称“廷试”,是皇帝在殿廷亲自对会试考中的贡士所进行的面试。

按成绩分为“三甲”(即三等):一甲:三名,叫“赐进士及第”。

第一名称“状元”(亦称“殿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城“探花”。

三人同称“三鼎甲”。

二甲:若干名,均叫“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均叫“赐同进士出身”。

如果某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就叫“连中三元”。

一、古代官制的概括(一)中央官制秦汉时,中央置“三公”、“九卿”。

隋唐后设为“三省六部制”。

(二)地方官制秦汉地方设郡、县二级;魏晋南北朝设州、郡、县三级;隋唐设州、县二级;宋代设州、县、监察区(路);元代设“行中书省”,下设道、路、府或州、县;明初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县;清代地方设省、道、府、县。

古代教育机构(一)学校西周时,中央学校称“学”,即国学;地方学校的最高级被称为“校”,设于乡,称“乡校”。

至汉代,郡里学校称“学”,县、邑或诸侯国设立的学校称“校”。

(二)太学太学即古代官办的大学。

(三)私塾科举考试制度(一)科举制的由来——所谓科学考试制度,是由国家设立许多科目,定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也叫“开科取士”。

(二)科举考试程序1、院试——考中者称为:秀才2、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3、会试——考中者称为:贡士或中式进士;第一名叫会元或会魁。

4、殿试(廷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连中三元——某生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称为“连中三元”或“三元及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