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导师及研究方向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合集下载

陈明《经典里的中医智慧》30集讲稿记录

陈明《经典里的中医智慧》30集讲稿记录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陈明。

是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委员、秘书,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研究《伤寒论》三十余载,发表了“《伤寒论》治略与兵法三十六计”、“《伤寒论》课程教学法探讨”等学术论文60 余篇,主编出版《中医四大经典临证指要》系列著作、《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等学术专著9 部。

陈明教授主讲《经典里的中医智慧》,长30集的《伤寒论》导读。

授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在录制时已获得众多现场观众以及同事们的好评,如果能完整的看下来,将会对中医有更加系统、准确的认识。

第1讲《伤寒论》概述:六经与辨证论治伤寒论是中医里边非常重要的一个经典著作。

大家都知道中医有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还有后世的《温病条辨》。

《伤寒论》在这四大经典里头,是非常占重要位置的本本著作。

中医看病不管是谁,没有说不用《伤寒论》的方子的。

所以到现在1800多年了,伤寒论后世叫做《经方》到目前为止临床上我们每天还要使。

而且疗效特别好。

所以学中医的,你不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伤寒论》都是必修的。

开始本科出来研究生。

《伤寒论》的作者是张仲景,是河南南阳人。

张仲景是东汉人,大概生活中公元150--219年,按这个算他活了69岁。

在东汉已经是高寿了。

非常懂得养生的一个人。

从公元170年到185年之间发生了五次大的瘟疫。

那时候人寿命很短。

什么叫伤寒呢,不是说感受寒了,它包括伤风感冒。

但这个寒,它的意思比较宽,它是指整个邪,所有的外邪,从外面来的邪气,当然这里面有:风、寒、暑、湿、燥、火,包括瘟疫。

瘟疫,中医叫做疫疬之气。

凡是从外来的,我们都叫做伤寒了。

《伤寒论》既适用一般的外感病的治疗,也适合于瘟疫的治疗。

包括2003年的非典和现在的甲流。

为什么后世把《伤寒论》看得这么重视?第一,它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并融到伤寒论中,而且加以临床实践。

有用!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现在知道了!

有用!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现在知道了!

有用!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现在知道了!展开全文在北京看中医找哪些医生最放心看清医生擅长领域他们有的出身中医世家日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出“首都名中医” “优秀名中医” “首都中青年名中医”。

一名单出炉!首都名中医、优秀名中医、首都中青年名中医都有谁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名中医宣传工作,经单位推荐、形式审查、行业评议、社会公示等程序,现将'首都名中医'、'优秀名中医'、'首都中青年名中医'名单公布。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通知指出: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名中医为榜样,刻苦钻研,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无私传授独到的学术经验,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各系统、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各级名中医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首都名中医'名单'优秀名中医'名单'首都中青年名中医'名单二看病该找哪位中医?看清擅长领域!他们有的出身中医世家北京中医医院王国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父王鸿士教授(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疑难病、肝病专家)学习中医。

198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1996年在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任主任,主要从事肝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2000年任北京中医医院门诊部主任;2007年起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

王笑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

先后承担国家“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参与编写专业论著10余部。

2015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7年被国家卫健委评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擅长:各种中晚期恶性肿瘤,尤擅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癌症复发转移的防治及疑难重症。

北中医考研复试班-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北中医考研复试班-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北中医考研复试班-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是"111计划"入选高校,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

学校创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中医学院,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被誉为中国中医药领域的首善院校和最高学府。

同时,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4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

先后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92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首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和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中医药文化推广基地(北京)"。

并且与解放军总医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海军医学研究所、解放军302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辟和构建了军地合作的新领域和新模式。

启道考研复式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对广大考研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临床骨伤科学、针灸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复试时间地点*体检注意事项:1)空腹;2)体检后提供免费早餐:烧饼夹鸡蛋+牛奶;3)早8:00开始,11:00结束;4)每人带好186元现金,零钱自备。

2015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考博参考书、真题、报录比、复试分数线、考博大纲、资料笔记、研究生招生目录

2015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考博参考书、真题、报录比、复试分数线、考博大纲、资料笔记、研究生招生目录
2015 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考博(临床医学院)参考书、真 题、报录比、复试分数线、考博大纲、资料笔记、研究生招生专业目 录
学院介绍
东直门医院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创建于 1958 年。伴随
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走过近半个世纪的不平凡历程。经过一代 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已经发展壮大成为集中医、中西医结合医 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她是全国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 工程” 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附属医院,是率先成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的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 也是北京市首批列入的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临床药理基地,民 政部“明天计划”脑瘫患儿手术康复治疗定点医院。在中医院校的附属医院中,是培养国内 外中医药人才时间最早、人数最多、层次最高的重要教学基地。
焦扬 英语 内经 朱跃 英语 内经 兰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共2人 共9人
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
孟凤 英语 内经
中医内科学

张立 英语 内经
中医内科学

刘金 英语 内经
中医内科学

陈志 英语 内经
中医内科学

花宝 英语 内经
中医内科学
金 仝小

英语
内经
中医内科学
可招收中药 学、中西医结合专 业考生
刘喜 英语 内经
中医内科学

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
共3人
针灸推拿学(学术型)
刘 英语
中医内
志顺
科学 学

李平教授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经验总结

李平教授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经验总结

李平教授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经验总结朱国东;代慧敏;李平;董晓星;王婷婷;赵利;郝腾【摘要】冠心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导致血管腔狭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性、短暂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室性早搏是在该病基础上所引发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引发冠心病加重、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

在治疗上,西医学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着诸多局限。

李平教授运用中西结合方法,在“心主血脉神明”指导下,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显著,为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6(014)015【总页数】2页(P1816-1817)【关键词】冠心病;室性早搏;中医辨证治疗;中西医结合;李平;心悸【作者】朱国东;代慧敏;李平;董晓星;王婷婷;赵利;郝腾【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256.2李平教授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和王永炎院士以及多位国内外知名医学专家,早年留学日本。

从医30余载,擅长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脑血管及代谢异常性等疾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疾病,心律失常是在该病基础上因心肌细胞营养障碍,以致发生心肌细胞重构、电重构等原因所致。

心脏自主神经对于心肌缺血缺氧损伤十分敏感,心脏缺血后可引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容易在人体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等),发病急骤,发现不及时或者急救时间延误,是导致病人多在到达医院前死亡的常见原因。

导师简介模板

导师简介模板

导师介绍——xx照片(1)基本情况姓名: xx 性别:男职称:主任医师、教授招收专业:中西医结合或中医肿瘤专业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肿瘤电子邮箱:ntxm100@ (2)社会任职北京中医药学会第三届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药监局新药评审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和审稿人等。

(3)个人简历1982年就读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系,获得中医学学士学位;1987年就读于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师从郁仁存教授,获得硕士学位;2002年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2010年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肿瘤中心参观学习。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北京中医医院肿瘤中心主任。

(4)重要学术论文(5)主编或副主编重要的著作或译著(6)重要奖项先后被评为"北京科技之星"、"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全国中西医结合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

其参与研究的《榄香烯脂质体系列靶向抗癌天然药物产业化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已培养毕业研究生29名,其中博士3名。

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生导师简介xx,男,1965年11月出生。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1982年就读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系,获得中医学学士学位;1987年就读于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师从郁仁存教授,获得硕士学位;2002年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2010年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肿瘤中心参观学习。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北京中医医院肿瘤中心主任。

王沛教授从本虚标实分阶段辨治胃癌经验

王沛教授从本虚标实分阶段辨治胃癌经验

622 环球中医药2024年4月第17卷第4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pril 2024,Vol.17,No.4㊃名医心鉴㊃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 薪火传承3+3工程”王沛名医传承工作站项目(2015⁃XAJJJJ)作者单位:100007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郭喜平(博士研究生)㊁卢冬冬(博士研究生)],男科(张耀圣);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俎亚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男科(王旭昀)作者简介:郭喜平(1992-),2021级在读博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中医外科学㊁泌尿男科㊂E⁃mail:846962547@通信作者:王旭昀(1982-),博士,副主任医师㊂研究方向:中医外科学㊂E⁃mail:xuyun1102@王沛教授从本虚标实分阶段辨治胃癌经验郭喜平 张耀圣 卢冬冬 俎亚杰 王旭昀【摘要】 本文总结王沛教授论治胃癌经验㊂王沛教授认为胃癌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机为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虚损,痰湿㊁瘀血㊁热毒停聚,日久积滞而成有形之肿块,其中脾胃虚弱为基,气滞㊁痰湿㊁瘀血为核心因素㊂王沛教授认为胃癌患者受不同时期㊁不同阶段及不同治疗手段的影响,其主要病因㊁病性㊁主要证型不同,因此治则治法亦有所区别,根据胃癌初起阶段㊁放疗阶段㊁化疗阶段㊁手术后阶段㊁胃癌末期阶段的主要病性㊁核心病机及主要证型,在虚证中确立了健脾养胃㊁养血补血㊁滋阴清热㊁温补脾肾的主要治则,实证中确立了清热解毒㊁化痰利湿㊁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㊂【关键词】 王沛教授; 胃癌; 本虚标实; 发病之本; 核心因素; 分阶段辨治; 治则; 经验【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4.04.011 王沛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其临证六十余年,对胃癌的诊疗颇有经验㊂王沛教授在多年临床诊疗中发现,胃癌患者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其不同时期㊁不同阶段以及受不同治疗手段的影响,胃癌主要病因㊁病性㊁证型不同,因此治则治法亦有所区别㊂本文主要介绍王沛教授治疗胃癌时基于本虚标实,根据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方药治疗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㊂1 王沛教授对胃癌本虚标实病机认识1.1 虚为发病之本,脾胃虚为基,可见气血阴阳虚损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液,主生血,主升清,为后天之本;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主降浊,为水谷气血之海,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1]㊂肾为后天之本,主藏精,主水,肾具有闭藏,主一身阴阳的生理特性㊂若脾胃功能受损,气机升降失常,则脾主运化㊁胃主受纳腐熟功能失司,可见脾胃虚弱之证㊂脾胃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乏源,可见气血不足之证㊂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若胃失濡润,可见胃热阴虚之证㊂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的功能正常发挥有赖于肾阳的资助和促进,肾的正常功能发挥有赖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及培育,二者相互滋养,相互促进㊂胃癌患者久病伤阳,或年老阳衰,由脾及肾,可见脾肾阳虚之证㊂1.2 实为发病之标,热毒㊁痰湿㊁瘀血为核心因素肿瘤患者的实证仅在某一阶段为主要证型,且实证多因虚致实,机体津液输布代谢有赖于气机调达,脏腑功能正常㊂肺脾肾分别为为水之上源㊁中源㊁下源,津液的输布代谢与三脏密切相关,若气机失调,肺失宣肃㊁脾失运化㊁肾失蒸腾,则津液输布失常,痰湿自生,发而为病㊂瘀血多因气机失调,气为血之帅,不论气滞或是气虚,都可导致血瘀内停;亦或癌肿形成后,有形之物癌肿阻碍气血正常运行,进一步加重瘀血产生㊂实证中热毒多为外邪入侵,如放射治疗,或七情过极,郁久化热,或痰湿㊁瘀血郁久化热生毒,结于脏腑经络,发为癌肿㊂正如‘灵枢㊃五变“云: 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㊂”‘素问㊃通评虚实论篇“: 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㊂”痰湿㊁瘀血㊁热毒既为核心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三者可相互胶结,夹杂为病㊂1.3 王沛教授胃癌本虚标实病机的认识现代医家普遍认为胃癌基本病因为饮食失调㊁情志内伤㊁感受外邪㊂对于胃癌的病机和辨证分型,现代医家则有不同的认识,花宝金教授[2]认为胃癌主要病机为病机为肝失疏泄㊁胃失和降,导致运化失司,痰凝气滞,热毒血瘀,交阻于胃,久聚成积而发病,其主要证型为肝胃不和㊁脾胃虚寒㊁瘀血内阻㊁痰湿阻胃等证㊂郁仁存教授认为胃癌可分为肝胃不和证㊁脾胃虚寒证㊁湿热瘀毒证㊁气血双亏证[3]㊂林洪生[4]教授将胃癌分为气虚证㊁血虚证㊁阴虚证㊁阳虚证㊁痰湿证㊁血瘀证㊁热毒证㊁气滞证等八种证型㊂王沛教授从多年临床经验出发,结合对胃癌患者不同时期㊁不同阶段以及不同治疗手段所导致胃癌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及主要病机的认识,认为胃癌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环球中医药2024年4月第17卷第4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pril2024,Vol.17,No.4623病机为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虚损,痰湿㊁瘀血㊁热毒停聚,日久积滞而成有形之肿块,其中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气滞㊁痰湿㊁瘀血为核心因素[5]㊂具体证型而言,虚证中证型为脾胃虚弱㊁气血不足㊁胃热阴伤㊁脾肾阳虚;实证中证型为热毒蕴结㊁痰湿中阻㊁气滞血瘀㊂2 王沛教授对胃癌虚实病机中各阶段特点认识2.1 虚:贯穿全程,见于各阶段王沛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是胃癌发病的基础[5],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㊂若脾胃功能失常,气血㊁水谷精微生化不足,气机升降失常,则无以滋养周身脏腑,诸脏功能失常,正气不足,抗邪无力;津液代谢异常,内生痰湿㊁瘀血等邪气,积聚发而为病㊂正如李杲在‘脾胃论“中云: 脾胃元气既伤,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㊂”化学治疗可因其毒副作用,损伤脾胃功能,化学治疗阶段则可见恶心呕吐,纳差,不欲饮食等症㊂手术作为有创操作,直接有损脏腑有形之质,更为影响脾胃功能㊂因此,胃癌初期㊁化疗阶段及术后阶段皆可见脾胃虚弱之证㊂现代医学中,放疗是肿瘤主要治疗手段,放疗阶段多为胃热阴伤证㊂叶天士[6]‘临证指南医案“曰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㊂胃为阳明燥土,喜润恶燥,胃中津液充足,是其受纳腐熟和胃主通降的前提条件[7]㊂肿瘤患者久病伤阴,或放化疗等物理因素损伤胃阴,导致胃阴受损,濡润失职,则其受纳腐熟㊁通降功能失司,此阶段证型多为胃热阴伤证㊂胃癌患者化学治疗和手术所带来的副反应㊁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损伤脾胃功能,可致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则见脾胃虚弱㊁气血不足之证㊂胃癌患者在疾病后期㊁放化疗或手术后常易致脾胃大伤㊁脾阳不足以充养肾阳,或久病及肾,命门火衰,最终导致脾肾阳虚㊂2.2 实:见于手术㊁放化疗及胃癌末期阶段实证中胃癌在不同阶段,致病因素及主要证型也有所差异㊂一般而言,实证证型多见于肿瘤的放化疗期间㊁放化疗之后及肿瘤终末期㊂肿瘤患者的实证仅在某一阶段为主要证型,且实证可因虚致实,因气虚㊁气滞㊁阳虚而致痰湿㊁血瘀产生,又可因外邪入里致实,如放疗之毒邪㊂概括而言,放疗阶段多为热毒蕴结证,一则肿瘤患者多有痰湿㊁瘀血等病理因素及产物,久则郁而化热,再则放化疗邪毒之气入里,客邪久留积聚,导致痰湿产生,二者相互搏结郁久化热,灼伤津液㊁热毒积聚,正所谓 毒为热之极,热为毒之渐”[8]㊂化疗阶段实证多为痰湿中阻及气滞血瘀证,化疗邪毒之气入里,客邪久留积聚,导致痰湿㊁瘀血产生;再则化疗损伤脾胃,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湿凝成痰,正所谓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㊂痰湿致病,胶结痰瘀,引起血脉瘀阻,日久气㊁痰㊁湿㊁瘀壅结成肿块㊂‘济生续方“曰: 夫积者,伤滞也,伤滞日久,则成积也㊂”因此,胃癌实证主要以热毒㊁痰湿㊁瘀血为核心㊂由上文可知,胃癌患者不同阶段其证型有所不同,又可因治疗方式的不同,从而导致其证型有所不同,我们还可看出,同一阶段可存在多种证型,某一证型又可同时存在于多个阶段,因此,王沛教授在治疗胃癌时,基于本虚标实这一核心病机,根据其不同阶段及临床表现,进行分阶段辨证治疗,笔者进行概括总结,绘制阶段 证型 治则关系图,以便更好理解,具体见图1㊂图1 阶段 证型 治则关系图3 王沛教授从虚实分阶段论治胃癌3.1 从虚论治,虚证贯穿始终王沛教授认为胃癌的病机证型较为复杂,不以单一证型出现,多虚实夹杂,治疗上也数法并举,现将王沛教授治疗胃癌中常用治则㊁方药及药物进行论述㊂3.1.1 健脾养胃,侧重补气 健脾养胃多用于胃癌患者肿瘤初起㊁化学治疗及术后患者阶段,脾虚胃弱为主证患者㊂症见纳呆食少,神疲乏力,大便稀溏,食后腹胀,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弱[8]㊂王沛教授最常用四君子汤(人参㊁白术㊁茯苓㊁炙甘草)加减,然人参多温燥,恐使胃癌变为阴伤之证,故临床中常用太子参代替,常用量为15~30g,该药益气生津,与白术合用加强益气健脾之效,共奏扶正不恋邪,补虚不峻猛之功㊂临证加减时,若脾胃大伤,气虚明显,常将茯苓加至60g,或加生黄芪和炙黄芪各30~40g同用,以健脾益气之功㊂土弱制水,久病累肾,若腰酸㊁怕冷㊁舌淡苔白㊁脉沉弱的肾阳虚之证,王沛教授常配伍桂枝10g㊁生龙骨20~30g㊁生牡蛎20~30g收敛元阳,而腰酸㊁盗汗㊁耳鸣㊁舌淡苔少㊁脉细数的肾阴虚之证,王沛教授常配伍枸杞子㊁山萸肉㊁熟地黄各30g滋阴补肾㊂动物实验研究也表明四君子汤可以显著升高淋巴细胞水平,提升机体免疫力,促进肿瘤患者康复[9]㊂3.1.2 补血养血,兼顾后天 此法多用于肿瘤末期㊁放化学治疗后及术后虚证气血不足患者,可见乏力气短,头晕,纳少,虚汗,面色萎黄,肢体肌肉麻木,脱发,舌瘦或有裂纹,苔少,脉虚细无力[8]㊂本证型治疗多应用四物汤(熟地黄㊁当归㊁白芍㊁川芎)为主以补血养血,临证时,王沛教授多生地黄㊁熟地黄10~15g同用,合当归10~15g㊁白芍10~20g㊁川芎6~10g滋阴补血㊂若头晕伴有高血压,常配伍天麻10g㊁桑寄生20~30g补肾止眩;若纳少伴有腹胀㊁大便干,常配伍焦神曲㊁焦山楂㊁焦麦芽同用10~30g,全瓜蒌15~30g 通腑泄浊;若因化疗毒副反应引起肢体肌肉麻木不能明显缓解,常配伍鸡血藤15~30g补血养血通络㊂临床研究中624 环球中医药2024年4月第17卷第4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pril2024,Vol.17,No.4发现,四物汤可以促进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㊁提高免疫功能㊁减少并发症㊁改善营养状态[10]㊂3.1.3 滋阴清热,重滋三阴 胃热阴伤患者见于放疗期间或放疗后阶段,症见胃内灼热,口干欲饮,胃脘嘈杂,食后脘痛,五心烦热,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㊂治疗当以滋阴清热为主,多用益胃汤(沙参㊁麦芽㊁生地黄㊁玉竹㊁冰糖)加减㊂常用量为北沙参15~30g㊁炒麦芽15~30g㊁生地黄10~30g㊁玉竹10~15g㊂王沛教授强调,胃癌阴伤初起在胃,继之伤肺,久而累肾,临床应注意辨别㊂若胃阴伤较重,可配伍石斛15~20g㊁山药15~30g滋养胃阴;若肺阴亏虚,出现干咳无痰或痰少之症,则南沙参和北沙参各15~30g同用,并配伍麦冬10~15g㊁山药15~30g㊁百合10~15g滋阴养肺;若肾阴亏虚,出现腰酸㊁耳鸣㊁盗汗等症,则配伍山药15~30g㊁山萸肉10~12g㊁墨旱莲15~30g㊁黄精10~15g滋阴补肾㊂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益胃汤具有抗炎㊁镇痛㊁增强胃黏膜屏障修复的功效,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胃肠功能[11⁃12]㊂3.1.4 温补脾肾,兼具收涩 温补脾肾亦是王沛教授治疗胃癌肿瘤末期㊁放化学治疗及术后脾肾阳虚证常用治则,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呕吐清水,面色无华或晄白,四肢发凉,浮肿便溏,舌淡胖,苔白滑,脉沉无力㊂临床当以补火助阳,多应用金匮肾气丸(桂枝㊁附子㊁熟地黄㊁山萸肉㊁山药㊁泽泻㊁茯苓㊁牡丹皮)合四神丸(补骨脂㊁吴茱萸㊁肉豆蔻㊁五味子㊁大枣)加减㊂临证应用时,若胃脘冷痛明显,加高良姜10g㊁乌药10g温胃散寒;若呕吐控制不佳,加丁香10g㊁姜半夏10g㊁生姜10g温胃止呕,对于呃逆较为严重患者,多加用旋覆花10g㊁代赭石30g调畅中焦气机;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金匮肾气丸可以缓解肿瘤患者癌性疲乏,提高生活质量[13]㊂四神丸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㊁调节体液免疫㊁能够缓解腹泻症状[14]㊂3.2 从实论治热毒㊁痰湿㊁瘀血夹杂胃癌患者多由长期㊁反复的饮食不节㊁情志所伤,或放化疗等所致外邪入里,因而气机郁滞㊁痰湿中阻㊁热毒蕴结㊁瘀血停滞,而痰湿㊁瘀血和热毒是其发病和病机关键因素㊂3.2.1 清热解毒,兼用散结 此法常用于放疗期间及放疗之后㊂热毒蕴结证患者在临床上所表现为胃脘灼痛㊁食后痛剧,心下痞块,嗳腐吞酸㊁口苦㊁烧心烦躁㊁便秘㊁舌红苔黄㊁脉数等[8]㊂‘素问㊃至真要大论篇“云: 治热以寒,热者寒之㊂王沛教授在临床中多应用五味消毒饮(金银花㊁野菊花㊁蒲公英㊁紫花地丁㊁天葵子)加其它性苦寒药物㊂临床应用中出现疼痛明显,烦躁等热毒明显之症时,多配伍苦参15g㊁半枝莲15g㊁紫草12~15g㊁蟾皮6~7g㊁白花蛇舌草15g㊁夏枯草15~20g等㊂半枝莲㊁白花蛇舌草㊁夏枯草多应用在胃癌肺转移治疗中或癌瘤病位在上者,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定痛;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㊁利湿;夏枯草清热解毒散结㊂紫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蟾皮清热解毒,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应用广泛㊂若湿热瘀毒蕴结中焦,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反酸烧心,常配伍煅瓦楞子30g㊁旋覆花10g㊁代赭石30g降逆止呕;煅牡蛎30g制酸止痛;呕吐过力伤及胃络而见出血者,通常予大黄炭10g㊁三七粉3g吞服,白及10g收敛止血㊂热毒蕴结于大肠,肠腑不通者配伍枳壳10g㊁酒大黄10g行气通便㊂现代研究发现,五味消毒饮可以抑制肿瘤血管形成㊁促进淋巴细胞增殖㊁调节免疫防御,从而发挥抗癌作用[15]㊂也有研究表明清热解毒法可以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以及肿瘤的血管形成,从而发挥对肿瘤的抑制作用[16]㊂3.2.2 化痰利湿,肺脾为基 此治则多应用化疗期间及化疗后痰湿中阻之证,所谓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㊂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㊂”痰湿中阻患者可见面黄虚胖㊁胸膈满闷,腹胀便溏,舌淡红苔滑腻,脉滑㊂王沛教授在治疗此证中多应用二陈汤(半夏㊁陈皮㊁茯苓㊁甘草)及其他化痰利湿药物,王沛教授在应用半夏时多生用先煎30分钟,一般用量为15~20g㊂临床中胃癌伴有腹水者,常配伍白术10~12g㊁猪苓15g㊁炒薏苡仁20~30g㊂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猪苓利水渗湿;炒薏苡仁健脾渗湿,清热㊂研究发现二陈汤可以减轻胃癌症状,延缓疾病发展[17]㊂3.2.3 活血化瘀,散结消癥 气滞血瘀亦是胃癌患者化疗期间及化疗后常见证型之一㊂气滞血瘀证见胃脘刺痛,心下痞硬,饥不欲食,呕吐宿食或便血,肌肤甲错,舌紫黯,脉沉细涩㊂治当活血化瘀,王沛教授临床多应用膈下逐瘀汤(五灵脂㊁当归㊁川芎㊁桃仁㊁丹皮㊁赤芍㊁乌药㊁元胡㊁香附㊁红花㊁甘草㊁枳壳)加减㊂胃癌患者热毒㊁痰湿㊁瘀血三者可相互夹杂胶结为病,日久邪毒入络,故王沛教授在治疗时多联合散结消癥虫类药物,如蟾皮6~8g㊁土鳖虫10g㊁全蝎3~6g㊁蜈蚣2~3条㊂蟾皮破积消癥镇痛,在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胃脘刺痛明显者,土鳖虫可活血化瘀,破而不峻㊂全蝎㊁蜈蚣通常相须为用,化痰通络止痛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破积消癥虫类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㊁血管和淋巴新生;调节免疫,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8]㊂研究发现,膈下逐瘀汤可通过细胞凋亡通路㊁多种信号通路发挥抗胃癌作用,实验证实活血化瘀类单味中药和活血化瘀复方中药对防治胃癌都有重要作用[19⁃20]㊂4 验案举例患者,男,78岁㊂2016年5月12日初诊:患者于1976年因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㊂2016年3月出现柏油样便,外院明确诊为 胃癌” 贫血”,腹部CT提示左肾上腺转移,未行手术治疗㊂现症见: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反酸,乏力,腰膝酸痛,双指尖麻木,眠安,大便偏干,夜尿频,近3月体重减轻5kg㊂舌黯苔黑白相间,脉濡㊂现代医学诊断:胃癌㊂中医诊断:胃癌病,脾肾不足,湿瘀互结证㊂方药:生黄芪15g㊁环球中医药2024年4月第17卷第4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pril2024,Vol.17,No.4625威灵仙15g㊁白芍15g㊁杜仲15g㊁煅瓦楞子15g㊁大黄炭10g㊁牛膝10g㊁猪苓15g㊁茯苓15g㊁女贞子15g㊁生首乌15g㊁半枝莲15g㊁丹参15g㊁焦三仙各10g㊂14剂,日一剂,水煎温服㊂二诊:2016年6月9日,食量较前增加,双手指尖麻木,腰膝酸痛,舌黯,苔白,脉濡㊂前方去白芍㊁瓦楞子㊁焦三仙,加当归10g㊁泽泻15g㊁生半夏10g(先煎30分钟),14剂,煎服同前㊂三诊:2016年8月4日,血红蛋白124g/L,舌底静脉暗,稍粗,苔白微腻,脉沉缓㊂处方:桂枝10g㊁生黄芪15g㊁炙黄芪15g㊁白芍15g㊁半枝莲15g㊁补骨脂12g㊁女贞子15g㊁香附12g㊁瓦楞子15g㊁丹参15g㊁猪苓15g㊁茯苓15g㊁白花蛇舌草15g㊁益母草10g㊁焦三仙各10g㊂14剂,煎服同前㊂后续患者平稳,上方加减服用至2020年1月,再次出现柏油样便,乏力,上方加当归10g㊁阿胶10g㊁太子参15g,并予大黄㊁白及㊁三七粉口服,出血止㊂2020年4月患者多发淋巴结转移,2020年5月去世㊂按 本患者老年男性,曾行胃大部切除术,确诊胃癌时已有转移,病程较长,病情复杂㊂本患者术后本已损伤脾胃,又年老久病,渐及肝肾,脾胃虚损则气血生化乏源,运化津液无力,则见贫血及痰湿之证,所谓久病夹瘀,气虚无以推动血瘀运行,痰湿瘀血夹杂为病,久病及络,则见手指麻木㊂故本患者就诊已属进展期,为脾胃肝肾不足,湿瘀互结,虚实夹杂之证,治以补气滋阴,祛湿化瘀,辅以健脾开胃㊂二诊时感觉良好,纳食较前好转,减白芍㊁瓦楞子㊁焦三仙,加重化痰散结及滋阴之力㊂后续治疗基本以此方为主进行辨证加减,至末次就诊时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予并予大黄㊁白及㊁三七粉口服,出血止㊂总观而言,在本患者治疗中基本以健脾补肾,化痰利湿散予为主,带瘤生存4年余,除最后阶段外,期间基本病情稳定,治疗效可㊂参考文献[1] 刘瑞.花宝金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胃癌经验[J].环球中医药,2014,7(8):604⁃605.[2] 花宝金.中西医结合肿瘤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332.[3] 唐武军.郁仁存老师治疗胃癌经验总结[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8):69⁃70.[4] 林洪生.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44⁃354.[5] 乔占兵,尹婷,李忠,等.王沛教授肿瘤论治及用药规律初探[J].中国临床医,2005,33(4):52⁃55.[6] 清㊃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苏礼,焦振廉,张琳叶,等,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2.[7] 邵长乐,陈婉珍,朱方石.从胃阴虚论治胃癌前病变的机制探讨[J].现代中医临床,2019,26(3):67⁃70.[8] 程海波,吴勉华.周仲瑛教授 癌毒”学术思想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866⁃869.[9] 梁华,张君成,李奇玮,等.四君子汤及其加味方防治肿瘤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2,50(1):86⁃90. [10] 王少言,初巍巍.四物汤对胃癌术后早期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7(6):83⁃86. [11] 陈芳玲,康润芳.健脾升清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43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1):143⁃144.[12] 徐婷婷,苏克雷,朱方石.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抗胃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9):2095⁃2097.[13] 王群,王水英,王燕,等.黄芪建中汤联合金匮肾气丸对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干预价值[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39(2):175⁃178.[14] 周文,张哲言,黄莉,等.四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运用及免疫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6):128⁃132[15] 马红兵,奚颖.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治疗阴虚毒热证老年中晚期肺癌患者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6):153⁃155.[16] 黎雪,张英,侯炜,等.清热解毒中药通过NF⁃kB信号通路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21,14(12):2280⁃2285.[17] 曲仕宇.胃腺癌肺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研究[J].西部中医药,2021,34(8):95⁃98.[18] 苏坤涵,刘万里.虫类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0(2):87⁃92.[19] 刘旭东,陈育群,吴潇,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膈下逐瘀汤治疗胃癌作用机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3,47(4):36⁃42.[20] 吴秋玲.对活血化淤法治疗肿瘤及抗肿瘤转移的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2):438⁃439.(收稿日期:2023⁃10⁃20)(本文编辑:王馨瑶)。

刘连起简介

刘连起简介
刘 连 起
北北
京京
中中
硕医医
士药药
生大大
导学学
师生第

命 科
三 附
师学属
教学医
授院院
壹 人物经历


贰 擅长领域
叁 出诊地址
肆 感谢观看
人生经历
• 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药教学、 临床工作近三十余年。1998年获得北京中医药 大学中医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在北京中医药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主要从事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 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为中西医 结合研究生、七年制、五年制本科生的《生物化 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专门从事中医药 防治代谢性疾病防治作用的研究。多年临床总结 出了中医体质学理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诊治方 法,对中医诊治规律有较为全面的认识,精通教 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经验,对妇科内科等疑难杂病有较高的学术造诣。
擅长领域
• 中医治疗
• 妇科: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不孕症、功能性子宫 出血、子宫肌瘤、带下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各种妇 科炎症、妇科肿瘤、痤疮、雀斑、外阴白斑。
• 内科:便秘、消化不良、胃肠诊地址
•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感 谢 观 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凯文
01
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
金哲
02
中医药防治不孕症
林谦
03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临床与基础
周剑
04
眼底病变
左明焕
05
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
临床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学 唐启盛
01
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的研究
中医外科学 裴晓华
01
中医药防治乳腺疾病或慢性伤口
针灸推拿学 赵建新
01
针灸治疗脑血管病、脊柱关节病
王成祥
04
中医药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王耀献
05
肾络微型癥瘕与肾纤维化
谢颖桢
06
中医药防治脑病及意象诊疗模式
杨惠民
07
中医老年病叶永安08源自慢性肝病中医基础与临床研究
赵进喜
09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邹忆怀
10
中医内科脑病
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
李海松
01
男科
中医妇科学(专业学位)
刘雁峰
01
中医妇科临床
刘喜明
02
代谢综合征临床与基础研究
仝小林
03
糖尿病及其病发症的治疗研究
针灸推拿学 刘保延
01
穴位刺激效应网络构建、真实世界中医针灸临床研究方法
中西医结合临床 林洪生
01
中医肿瘤临床与实验研究
王阶
02
心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临床医学院(西苑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陈可冀
01
心血管
共 10 页,第 7 页
学院/专业/导师 史大卓
贾春华
03
认知科学视域下张仲景方证理论体系研究
李宇航
04
伤寒
王庆国
05
经方作用机理及配伍规律研究
赵琰
06
伤寒流派学术思想与经方的现代应用研究
钟相根
07
张仲景诊断治疗学纲要研究
中医医史文献 梁永宣
01
中外医学交流史、中医药文化传播
王育林
01
古汉语医学词条
方剂学 谢鸣
01
方证相关
中医诊断学 陈家旭
01
中医证候生物学基础
学院/专业/导师 白彦萍
研究方向代码 01
研究方向 皮肤病
郭万首
02
骨关节炎、骨坏死
黄力
03
心血管病
贾立群
04
外治肿瘤并发症
金明
05
眼底病
李平
06
糖尿病肾病
谭明生
07
脊柱相关疾病
王辰
08
呼吸系统疾病
王云亭
09
创伤骨科
姚树坤
10
肝病及胃肠病
临床医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医内科学
花宝金
01
经方治疗恶性肿瘤研究
朱燕波
04
中医药管理健康管理与健康评价
中医养生康复学 林殷
01
中医养生康复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共 10 页,第 2 页
学院/专业/导师 中西医结合基础
郭书文
研究方向代码 01
研究方向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研究
罗广彬
02
肿瘤转化医学
牛欣
03
诊法的生物学基础
司银楚
04
中医药防治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
徐安龙
05
薛晓鸥
05
妇科内分泌和肿瘤
俞兴
06
脊柱脊髓疾病损伤基础与临床、骨组织工程
张先杰
07
中西医结合外科
临床医学院(东方医院)
中医内科学
李军祥
01
中医药防治慢性胃肠病及肝病的研究
刘铜华
02
糖尿病
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
张允岭
01
中医内科脑病
陈志刚
02
中医脑病
郭蓉娟
03
中医药防治脑病基础及临床研究
焦扬
04
呼吸热病专业
中医儿科学(专业学位)
王俊宏
01
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系心肝系疾病的研究
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位)
赵吉平
01
针灸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
共 10 页,第 4 页
学院/专业/导师 研究方向代码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
时晶
02
研究方向 神经变性病的中医药防治
田金洲
03
神经变性病的中医药防治
王显
04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基础与临床
孟凤仙
05
风湿免疫病、代谢病的中医临床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
张立平
06
脾胃肝胆专业
朱跃兰
07
中医药防治风湿免疫病
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
李元文
01
慢性皮肤性病学
刘仍海
02
肛肠
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位)
共 10 页,第 5 页
学院/专业/导师 胡慧
研究方向代码 01
研究方向 针灸优势病种研究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
01
中医护理;循证护理
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
中医内科学
丁霞
01
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李建生
02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防治
商洪才
03
1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2中医临床评价方法
中西医结合临床 陈信义
01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及血液病
王蓬文
02
神经变性病的发病机制和中药防治策略
魏玮
03
中医药防治脾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代码 02
研究方向 心血管
徐浩
03
心血管
杨宇飞
04
博士研究生导师及研究方向介绍
学院/专业/导师
基础医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 贺娟
研究方向代码 01
研究方向 中医藏象学说
马淑然
02
天人相应与临床研究生
孟庆刚
03
中医理论体系研究
钱会南
04
内经藏象理论研究、中医体质理论研究
翟双庆
05
黄帝内经
中医临床基础 傅延龄
01
方药量效关系
谷晓红
02
运用温病学的辨治思路指导温病与相关热证的研究
共 10 页,第 3 页
学院/专业/导师 杨明会
研究方向代码 04
研究方向 老年病
赵明镜
05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研究
朱陵群
06
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吴以岭
07
心脑血管病、糖尿病
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
冯淬灵
01
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
高颖
02
中医药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柳红芳
03
中西医结合内分泌
共 10 页,第 1 页
学院/专业/导师 李峰
研究方向代码 02
研究方向 中医病证结合规律的研究
王天芳
03
症、证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
民族医学 包纳日斯
01
蒙医肝病临床研究
阿古拉
02
蒙医临床机理机制研究
那生桑
03
蒙药现代化研究
乌兰
04
蒙医五疗学
顿珠
05
藏医药
米玛
06
医史文献与藏医临床
尼玛次仁
07
藏医药
中医体质学 倪诚
01
中医体质辨识与方药干预研究
王琦
02
①中医体质理论与原创思维②中医体质分类机制
中医临床药学 张建军
01
基于中药基本理论与临床应用的药效机理和物质基础研究
钟赣生
02
中药配伍禁忌本质的研究
中医药管理 程薇
01
医院管理与成本研究
房耘耘
02
中医药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
孔军辉
03
中医健康管理与健康评价研究
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
崔红生
01
中医内科呼吸病学
刘金民
02
中医药防治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杨晋翔
03
中医药防治脾胃病研究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位)
王庆甫
01
中医药防治退行性骨关节疾病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
赵海滨
01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医学院(中日友好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共 10 页,第 6 页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海洋生物学、生物信息学
赵宗江
06
中医药治疗肾病与再障性贫血机制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
刘建平
01
循证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药理学 华茜
01
中西医结合防治脑血管病的分子机制
王伟
中西医结合护理学 郝玉芳
02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机制与新药研
究;心血管病的证治规律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