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开展情况与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建议

合集下载

项目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项目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项目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设想和建议在项目中做好科技创新工作非常重要,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和提高竞争力。

下面是一些设想和建议,以帮助您在项目中有效进行科技创新工作:1. 建立创新团队:在项目中组建专门的科技创新团队,由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成。

他们应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立开展研发工作的经验。

2. 激发创新意识:在项目中积极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鼓励员工提出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组织创新讨论会、开展员工培训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

3. 加强技术研发:科技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进行研发工作。

在项目中要注重技术研发,提供充足的资金和设备支持,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4. 建立创新文化:在项目中树立创新文化,鼓励员工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

要鼓励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奖励,以激励更多的创新行为。

5. 开展合作与交流:与其他企业、科研机构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

通过与外部专家的合作,获取更多的创新灵感和技术支持,提升项目的创新能力。

6. 定期评估与改进:定期对项目的科技创新工作进行评估,分析创新成果和问题所在。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创新策略和方向,不断改进与创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7. 引进人才和技术:在项目中积极引进具有相关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打造技术创新的核心团队。

同时,也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解决方案,提升项目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8.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在项目中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注重申请相关的专利和商标,确保项目的创新成果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为项目带来经济效益。

9. 建立创新奖励机制:在项目中建立创新奖励机制,为取得创新成果的人员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认可,激发更多的创新动力和积极性。

10. 持续关注市场变化:创新工作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趋势,及时调整创新方向,确保项目的创新成果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建议书推动科技创新的建议

建议书推动科技创新的建议

建议书推动科技创新的建议目录:一、建立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二、培养创新人才,提升科研水平三、完善科技创新资金支持体系四、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五、构建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七、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一、建立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动力。

为推动科技创新,我们应建立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将其放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的组织和管理,建立科技创新任务分工体系。

二、培养创新人才,提升科研水平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

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鼓励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科研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投入,培养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

三、完善科技创新资金支持体系科技创新需要资金的支持。

我们应该完善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体系,提高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投入水平。

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设立科技创新基金,为科技创新项目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同时,加强对科技创新项目的评估和监督,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四、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我们应该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推动科技成果向实际产业转化。

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进行科技创新项目。

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科技创新对产业的驱动作用。

五、构建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需要开放和共享的环境。

我们应该构建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机制,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促进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

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同时,要加强对违法侵权行为的打击,维护科技创新者的合法权益。

企业技术管理,科技创新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企业技术管理,科技创新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企业技术管理,科技创新方面的建议和意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企业技术管理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技术资源,促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针对企业技术管理和科技创新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1.在企业技术管理和科技创新中,技术人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企业需要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端技术人才,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包括内部培训、外部进修以及重点岗位轮岗等方式,不断提升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3.通过激励机制,对技术人才进行激励和奖励,激发其创新潜力和工作热情。

二、加强技术信息共享和传播1.建立企业内部的技术信息共享评台,鼓励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技术成果的共享和交流。

2.加强对外部技术信息的收集和整合,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参考和支持。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企业技术信息评台,便于技术人员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三、加强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建设1.建立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明确科技创新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确保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序进行。

2.加强对科技创新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科技创新的成功率和效益。

3.建立科技创新成果的评价和推广机制,鼓励和奖励创新成果应用和推广,增强科技创新的持续动力。

四、加强技术管理与生产管理的结合1.技术管理与生产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企业需要加强两者之间的结合,确保技术的有效应用和产出。

2.在产品设计和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生产的实际生产条件和流程,确保技术研发成果符合生产的实际需求。

3.加强技术管理与生产管理的沟通和协调,促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高效生产和良好品质。

五、加强对外部技术合作与创新资源整合1.利用外部技术资源,开展技术合作和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推动企业技术的升级和创新。

科技创新开展情况与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建议

科技创新开展情况与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建议

科技創新開展情況與科技計劃管理工作建議(濱州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近幾年,在市科技局の正確領導下,濱州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科研工作有了較大進步,科研成果有所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

現將科技創新工作既科技計劃管理工作建議簡要匯報如下:一、研究所情況1.體制機制濱州市海洋與漁業成立於1979年3月。

1992年3月,單位更名為濱州地區水產研究所。

1994年單位級別由科級提升為副縣級。

2000年初,根據《關於加快地直科研機構改革の實施意見》(濱行辦發〔2000〕46號文件)文件精神,自2000年開始,包括我所在內の四個市直科研院所停止撥付公務運行經費,同時停發老幹部經費。

2011年8月22日,濱編辦[2011]197號文,單位更名為濱州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並內設辦公室、研究室和技術開發中心共三個科室。

2014年1月開始,研究所恢複享有辦公經費の財政管理機制。

2.人員組成研究所現有職工25人,其中在職15人,退休10人。

另有遺屬2名.在職職工中,碩士學位4人,本科學曆3人,大專學曆8人。

在職職工男性10人,女性5人。

3.職能研究所主要從事海島與漁業資源調查、水產動物遺傳育種與種質基因保護、新品種引進與增養殖、環境資源修複、水生動物營養、水產品生態健康養殖、水生動植物疫病防控、海洋食品與保健品精深加工、環境監測、水生動植物標本制作等技術研究與轉化推廣應用。

主持承擔國家海洋公益、環保公益、省海洋與漁業廳、科技攻關、科技興海、技術推廣、漁業修複、星火計劃、國家863、人才引進等項目。

3.科技成果自建所以來,發表省級以上刊物科技論文100餘篇,主持或參與承擔了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山東省科技興海、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山東省漁業技術推廣、山東省漁業資源修複、濱州市科技發展計劃、人才引進等項目,取得科研成果48項,技術成果榮獲山東省水產局技術改進、山東省科技進步、國家海洋局海洋創新成果、山東省農牧漁業豐收獎、濱州市科技進步等獎勵46項。

科技计划管理的意见与建议

科技计划管理的意见与建议

科技计划管理的意见与建议科技计划是指政府或企业为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所制定的战略性规划。

在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技计划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科技计划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将针对科技计划管理提出若干意见与建议。

科技计划管理需要充分尊重科学原理和实践规律。

科学技术是一门具有自身规律的系统性知识,科技计划管理应该以科学理性为依托,而不是简单地依靠主观意志或政治考量。

要聘用真正懂得科技创新规律的专业人才,加强科技计划的专门机构建设,培养高水平的科技管理人才,提高科技计划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科技计划管理需要注重市场需求和社会效益。

科技计划的制定要顺应市场需求,聚焦社会发展的重点和痛点,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升级需求,推出科技计划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实用化,将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确保科技计划项目能够真正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益。

科技计划管理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

要建立科技计划项目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和成果转化效果,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严格的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科技计划项目,防止资源浪费和科技成果的“空转”。

第四,科技计划管理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

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需要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优势,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方面共同参与。

通过合作共赢,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的交叉融合度和创新效率,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增强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社会效益。

科技计划管理需要提高对科技人才的重视。

科技计划管理的核心是人才管理,要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主体作用,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激励和保障力度,鼓励他们在科技创新和项目实施中发挥个人才能,形成创新合力。

要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参与科技计划项目,为科技计划管理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科技计划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多方共同努力。

研究所科技创新的意见和建议

研究所科技创新的意见和建议

研究所科技创新的意见和建议研究所科技创新的意见和建议:一、加强科研团队建设1. 增加科研团队的多样性,包括学科背景、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多样性,以促进创新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2.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团队成员参与创新项目,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以激发其创新潜能。

3. 加强团队内部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协同机制,促进知识共享和合作创新。

二、加强科研项目管理1. 建立科研项目评估机制,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等方面的评估,以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2. 加强项目进度管理,设立明确的里程碑,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时间表,及时跟进项目进展,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3. 提高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建立科研项目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各个科研团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三、加强科研成果转化1. 加强与企业和产业界的合作,通过合作研发、技术转让等方式,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2. 建立科研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估和筛选,选择有潜力的成果进行转化,提高转化效率。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申请和管理,确保科研成果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科研资源整合1. 加强与其他研究机构的合作,共享科研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

2. 建立科研资源共享平台,方便科研人员查询和获取各类科研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促进科研成果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五、加强科研伦理建设1. 加强科研伦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科研人员的伦理意识和道德素质。

2. 建立科研伦理评估机制,对科研项目和成果进行伦理审查,避免科研中的伦理问题。

3. 加强科研伦理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科研伦理委员会,负责科研伦理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六、加强科研成果评价1. 建立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科研成果的学术质量、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指标。

2. 加强对科研成果的评估和认证,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可信度。

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审议意见和建议

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审议意见和建议

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审议意见和建议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都至关重要。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技创新工作,我提出以下审议意见和建议:一、加强科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1. 制定和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为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提供更加稳定和有利的发展环境;2. 提高科技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团队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3. 加强对科技政策的执行和监管,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效果。

二、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1. 加大对科技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和水平;2. 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引进和留用,提供更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吸引更多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加入到创新工作中;3. 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三、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和生态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2. 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为企业和团队提供前沿技术和创新资源;3. 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推动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四、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1. 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科技成果;2. 加强企业间的技术创新合作,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3. 组织和举办科技创新交流活动,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科技人员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五、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评价和推广1. 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评价机制,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益;2. 加大对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提高科技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3. 加强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公众对科技创新的认知和支持度。

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宣传和教育力度1. 加强科技创新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和理解;2. 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更多人参与到科技创新工作中;3. 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宣传和报道,展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成就。

科技创新建议

科技创新建议

科技创新建议近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

然而,随着科技进步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科技教育和培训科技创新的推动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科技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

其次,政府和企业应该提供更多的科技培训机会,帮助员工提升科技技能。

通过加强科技教育和培训,我们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加大科研投入和支持科研投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和支持,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同时,要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此外,政府还应该建立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和支持优秀的科技创新项目。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和支持,我们能够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三、建立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当前,科技创新往往需要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资源。

为了促进跨领域的合作和创新,我们应该建立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

这样的平台可以提供各种资源和设施,吸引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创新者进行合作。

同时,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对创新平台的支持和管理,为创新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创新环境。

通过建立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我们能够促进创新资源的集聚和优化利用,加快科技创新的进程。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新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和保护措施。

为了鼓励创新者进行科技创新,我们应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人们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只有保护好知识产权,才能更好地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总结起来,要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我们应该加强科技教育和培训,加大科研投入和支持,建立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这些建议能够帮助我们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推动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创新开展情况与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建议
(滨州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
近几年,在市科技局的正确领导下,滨州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科研工作有了较大进步,科研成果有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现将科技创新工作既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建议简要汇报如下:
一、研究所情况
1.体制机制
滨州市海洋与渔业成立于1979年3月。

1992年3月,单位更名为滨州地区水产研究所。

1994年单位级别由科级提升为副县级。

2000年初,根据《关于加快地直科研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滨行办发〔2000〕46号文件)文件精神,自2000年开始,包括我所在内的四个市直科研院所停止拨付公务运行经费,同时停发老干部经费。

2011年8月22日,滨编办[2011]197号文,单位更名为滨州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并内设办公室、研究室和技术开发中心共三个科室。

2014年1月开始,研究所恢复享有办公经费的财政管理机制。

2.人员组成
研究所现有职工25人,其中在职15人,退休10人。

另有遗属2名.在职职工中,硕士学位4人,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8人。

在职职工男性10人,女性5人。

3.职能
研究所主要从事海岛与渔业资源调查、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与种质基因保护、新品种引进与增养殖、环境资源修复、水生动物营养、水产品生态健康养殖、水生动植物疫病防控、海洋食品与保健品精深加工、环境监测、水生动植物标本制作等技术研究与转化推广应用。

主持承担国家海洋公益、环保公益、省海洋与渔业厅、科技攻关、科技兴海、技术推广、渔业修复、星火计划、国家863、人才引进等项目。

3.科技成果
自建所以来,发表省级以上刊物科技论文100余篇,主持或参与承担了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山东省科技兴海、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滨州市科技发展计划、人才引进等
项目,取得科研成果48项,技术成果荣获山东省水产局技术改进、山东省科技进步、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滨州市科技进步等奖励46项。

研究所承担的科研课题立项准确,技术路线合理,多项研究成果经国内著名专家评价为国内领先水平,最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许多技术填补了我国部分生物学与生态学资料之空白,为当地渔业经济与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重要成果
1)资源调查上世纪80年代,研究所承担了“惠民地区浅海滩涂渔业自然资源调查”项目任务,取得了惠民地区浅海、滩涂水文气象、浮游生物、鱼卵、底栖生物、潮间带等方面的大量资料,为开创惠民地区渔业生产发展新局面发挥积极作用。

该项目成果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3年完成了省科委下达的“渤海湾、莱州湾毛虾适宜捕捞期的研究”任务,农林部采纳技术成果,对渤海区毛虾休渔期进行了调整。

休渔期调整后,仅鲁、冀、津三省(市)毛虾年渔获量比调整前增产%,对恢复和提高渤海经济渔业资源起到了重大作用。

2)新品种引进上世纪80-90年代,研究所分别引进罗非鱼、罗氏沼虾等新品种开展增养殖,对当地渔业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

90年代初期,率先在全国攻克罗氏沼虾人工育苗技术,并形成产业化,苗种供应上海、江苏、湖北等省市,为国内罗氏沼虾育苗养殖技术推广普及做出贡献;上世纪80年代,大力开展中国对虾人工育苗养殖技术开发,发挥了中国对虾育苗养殖科技主力军作用,为开拓和振兴本地区乃至山东周边地区对虾养殖产业做出重要贡献。

2008年引进毛蚶苗种开展池塘养殖,开创了黄河三角洲毛蚶养殖的先河,填补了我省毛蚶高效生态养殖领域的空白,先后2个毛蚶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并成功申报立项省级关于毛蚶项目2项。

2013年,新引进吉富罗非鱼在半咸水中养殖,并获得成功,为沿海渔业经济结构调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科技创新情况
1.科普平台建设
近几年,紧抓黄蓝两区国家战略发展机遇期,响应文化强市战略,积极搜集海洋湿地生物标本,并积极构建科普基地。

2014年年初,初步建成在“滨州黄河三角洲海洋生物科普馆”,摆放浸制标本、干制标本、剥制标本共计500余种,其中鱼类85种,甲壳类48种,两栖类2种,爬行类2种,软体类38种,植物(藻类)70种,贝壳207种,原生动物5种。

各种标本制作精美,基本保持了
生活时的状态和全貌。

2014年,科普馆被授予“滨州市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2.产业体系创新平台
在省海洋与渔业厅支持下,研究所纳入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个渔业创新团队——刺参创新团队建设中,并建立滨州综合试验站,为我市刺参产业创新与驱动发展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

3.项目领域拓展
近些年来,研究所加强与省级以上高等院校所交流,积极开展项目技术合作,并协作承担了国家级项目。

2012年至今承担了2012年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专项任务;2013年协作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海洋水产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的集成与示范”,示范基地落户博兴乔庄;2013年承担了2013年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规模化园区海水养殖环境工程生态优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这是在科研项目领域上的重大突破。

三、对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建议
1.加强调查研究,在项目立项上找准切入点
科技局分管的科研单位很多,不同单位不同行业和性质。

加强调查研究,有利于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动态和重点,从而在行业课题立项上找准切入点,使项目资金用在促进行业发展的研发上。

2.建议在“海上粮仓”建设方面多给予立项支持
滨州有68万亩的对虾养殖池塘,对虾养殖是滨州主导养殖品种。

加大南美白对虾高效生态养殖、工业化养殖的推广与示范、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模式创新应用等项目支持,必将实现对虾高产、高效、安全的目标,以及建设“海上粮仓”做出重要贡献。

3.建议加强水产种业方面立项支持
“发展渔业,种业先行”。

种业是渔业产业发展的根基,是创新发展源泉,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滨州在种业方面的发展十分薄弱,亟待加强研究开发。

例如滨州对虾养殖面积巨大,却还没有1个良种。

毛蚶、文蛤等贝类品相优良,但是没有开展良种选育,以保持优良性状。

加强种业方面立项支持,可有效保护当地种质资源与遗传多样性。

4.建议加强资源修复方面的立项支持
滨州贝壳堤堤道与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证明滨州贝类资源丰厚。

但近20年来,环境污染和捕捞过渡,造成生境恶化,资源枯竭。

以文蛤、毛蚶、半滑舌
鳎的等资源修复成为海上渔业发展重点方向。

加强资源修复方面的立项支持,可有效恢复水生生物资源量,修复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2015年1月1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