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触摸屏测试流程简介

电容式触摸屏测试流程简介
电容式触摸屏测试流程简介

一、前言

多点电容式触摸屏随着Apple系列产品的热销,这2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众多厂家积极投入研发和生产。但多点电容式触摸屏生产工艺相当复杂,除小数大厂外,众多刚进入的中小型生产组装企业生产效率低、不良率却相当高。因些完善的制程检测手段成了众生产企业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

本人有幸多年与一线大厂配合开发检测设备,在伴随客户快速壮大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技术资讯和相关制程生产、检测的经验,并推出了系列自动检测设备,包括:FPC检测设备、ITO 玻璃检测设备、Bond检测设备、OQC检测设备等。鉴于对客户的保密,本文旨在对电容式触摸屏电性能检测相关环节做一简单的介绍,不涉及原理、工艺等。

二、一般测试流程

三、FPC检测设备介绍

根据产品设计方案的不同,FPC分为有驱动电路和无驱动电路2种情况,对于无驱动电路的FPC只是将ITO Sensor 与主板相连,相关电容检测驱动电路位于主板上。这类FPC检测项目基本仅为Open/Short。

而有驱动电路的FPC一般在SMT后实施检测,项目包括:

1、Open/Short

2、虚焊、连焊

3、静态电流

4、错贴等

在有些客户手中会得到驱动IC的Datasheet或Firmware,这有利于开发专用检测程序,使得检测结果更精确。可有更多情形是客户手中并没有所需的资料,因此我们专门提供了一种通用设备,此设备不受驱动IC型号的限制,不依赖驱动IC的Firmware,设备自行提供激励和信号采集并完成测试结果分析。

四、ITO 玻璃检测设备介绍

ITO玻璃检测项目包括:

1、Trace短路/开路

2、Sensor阻值、同轴向阻值偏差

3、无功区短路等

根据制程差异,ITO玻璃有电阻测量和直接电容测量2种方案,目前2种方案均有客户使用,电阻测量方案操作简单,但对于无功区域短路的情况不能很好的识别。而电容测量方案更加灵活,不良位置定位准确利于制程分析和改善。

根据检测设备在制程中的位置不同,ITO检测设备又区分为拼片检测设备(检测后切割玻璃)和单片检测设备(检测前切割玻璃)。拼片检测设备目的在于尽量提前检出不良品,以便降低后续工序的加工成本,但设备造价相对较高。拼片检测设备更适合于大尺寸玻璃或大批量产品的检测。

五、Bond 检测设备介绍

Bond工序检测从目前客户的使用情况来看,大部份由驱动IC厂家提供测试软件,这类软件依赖于具体Firmware 提供的接口,一般检测项目包括:

1、开路、短路

2、划线测试

3、点触测试等

六、OQC检测设备介绍

OQC检测设备主要用于出厂时的抽样检测,测试方法类似Bond检测,但会采用三轴联动机构实现全天候自动测试和数据记录,并有完善的用户编程功能、数据分析、报表导出、报警功能等。

主要检测项目包括:

1、响应时间

2、灵敏度

3、分辨率

4、线性度

5、抗干扰能力

6、功耗等

本人长期致力于FPC、ITO玻璃、Bond检测设备及周边自动化非标设备的开发和销售。已协助客户完成产品检测200款以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欢迎来信交流!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精典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导读】: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容屏方面的相关知识,正文主要分为电子设 计和结构设计两个部分。电子设计部分包含了原理介绍、电路设计等方面,结构设计部分包好了外形结构设计、原料用材、供应商工艺等方面 【名词解释】 1. V.A区:装机后可看到的区域,不能出现不透明的线路及色差明显的区域等。 2. A.A区:可操作的区域,保证机械性能和电器性能的区域。 3. 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涂镀在Film或Glass上的导电材料。 4. ITO FILM:有导电功能的透明PET胶片。 5. ITO GALSS:导电玻璃。 6. 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 7. FPC:可挠性印刷电路板。 8. Cover Glass(lens):表面装饰用的盖板玻璃。 9. Sensor:装饰玻璃下面有触摸功能的部件。(Flim Sensor OR Glass Sensor) 【电子设计】 一、电容式触摸屏简介 电容式触摸屏即Capacitive Touch Panel(Capacitive Touch Screen),,根据应CTP和互电容式CTP。根据其驱动原理不同可分为自电容式CTP简称. 用领域不同可分为单点触摸CTP和多点触摸CTP。 1、实现原理 电容式触摸屏的采用多层ITO膜,形成矩阵式分布,以X、Y交叉分布作为电容矩阵,当手指触碰屏幕时,通过对X、Y轴的扫描,检测到触碰位置的电容变化,进而计算出手指触碰点位置。电容矩阵如下图1所示。 1 电容分布矩阵图 电容变化检测原理示意简介如下所示:名词解释::真空介电常数。ε0 ε2:不同介质相对真空状态下的介电常数。ε1 、d2S2d1S1、、、分别为形成电容的面积及间距。

智能触控屏贴合工艺流程详解

提要:OCR液态光学胶是水胶,属UV光照系列胶,UV是英文Ultraviolet Rays的所写,即紫外光线,波长在10~400nm范围内。UV胶又称无影胶、光敏胶、紫外光固化胶。必须通过紫外光照射才能固化的一类胶粘剂。 一. 工艺流程: (一)OCA贴合流程 (二)OCR贴合流程

二. 设备及作业方式: 主要工艺过程: 1. 将大块sensor玻璃切割成小panel的制程,有镭射切割和刀轮切割两种方式,目前一般采用刀轮切割即可。 2. 有厂家研制出在大片上贴小保护膜的设备,可防止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碎屑污染sensor表面。有厂家直接切割,然后将小片sensor进行清洗。 3. 裂片有设备裂片和人工裂片两种方式,一般7inch以下大部分厂家采用人工裂片方式,

切割时在大片玻璃下垫一张纸,切割完成后,将纸抽出,到旁边的作业台上进行人工裂片。裂片时先横向裂成条,在逐条裂成片。 (二).研磨清洗: 1. 将裂成的小片周边进行研磨,现小尺寸一般厂家都不做研磨。 2. 清洗:采用纯水超声波清洗后烘干。 3.外观检查、贴保护膜 清洗后的小片,进行全数外观检查,有无擦划伤、裂痕、污染等,良品贴保护膜。 4. ACF贴附: 5.FPC压合(bonding) 目的:让 touch sensor 与 IC驱动功能连接。 注: FPCa : 加上一个“a” 代表已焊上 IC , R & C 等component ,“a”为为assembly 的 意思. 为加强FPC强度及防止水汽渗入,有工艺在FPC bonding后在FPC周围涂布少量的UV胶,经紫外灯照射后固化。现在一般厂家已不再采用此工艺。

四大触摸屏技术工作原理及特点分析

四大触摸屏技术工作原理及特点分析 为了操作上的方便,人们用触摸屏来代替鼠标或键盘。工作时,我们必须首先用手指或其它物体触摸安装在显示器前端的触摸屏,然后系统根据手指触摸的图标或菜单位置来定位选择信息输入。触摸屏由触摸检测部件和触摸屏控制器组成;触摸检测部件安装在显示器屏幕前面,用于检测用户触摸位置,接受后送触摸屏控制器;而触摸屏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从触摸点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CPU,它同时能接收CPU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 触摸屏的主要类型 按照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和传输信息的介质,我们把触摸屏分为四种,它们分别为电阻式、电容感应式、红外线式以及表面声波式。每一类触摸屏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要了解那种触摸屏适用于那种场合,关键就在于要懂得每一类触摸屏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下面对上述的各种类型的触摸屏进行简要介绍一下: 1. 电阻式触摸屏 电阻式触摸屏的工作原理这种触摸屏利用压力感应进行控制。电阻触摸屏的主要部分是一块与显示器表面非常配合的电阻薄膜屏,这是一种多层的复合薄膜,它以一层玻璃或硬塑料平板作为基层,表面涂有一层透明氧化金属(透明的导电电阻)导电层,上面再盖有一层外表面硬化处理、光滑防擦的塑料层、它的内表面也涂有一层涂层、在他们之间有许多细小的(小于1/1000 英寸)的透明隔离点把两层导电层隔开绝缘。当手指触摸屏幕时,两层导电层在触摸点位置就有了接触,电阻发生变化,在X 和Y 两个方向上产生信号,然后送触摸屏控制器。控制器侦测到这一接触并计算出(X,Y)的位置,再根据模拟鼠标的方式运作。这就是电阻技术触摸屏的最基本的原理。电阻类触摸屏的关键在于材料科技,常用的透明导电涂层材料有:(1)ITO,氧化铟,弱导电体,特性是当厚度降到1800 个埃(埃=10-10米)以下时会突然变得透明,透光率为80%,再薄下去透光率反而下降,到300 埃厚度时又上升到80%。ITO 是所有电阻技术触摸屏及电容技术触摸屏都用到的主要材料,实际上电阻和电容技术触摸屏的工作面就是ITO 涂层。 (2)镍金涂层,五线电阻触摸屏的外层导电层使用的是延展性好的镍金涂层材料,

多点触摸电容屏技术实现

https://www.360docs.net/doc/3d16750694.html, 多点触摸电容屏技术实现 电容屏多点触摸顾名思义就是识别到两个或以上手指的触摸。然而多点触摸技术目前有两种:Multi-Touch Gesture和Multi-Touch All-Point。 多点触摸电容屏技术通俗地讲,就是多点触摸识别手势方向和多点触摸识别手指位置。我们现在看到最多的是Multi-Touch Gesture,即两个手指触摸时,可以识别到这两个手指的运动方向,但还不能判断出具体位置,可以进行缩放、平移、旋转等操作。这种多点触摸的实现方式比较简单,轴坐标方式即可实现。把ITO分为X、Y轴,可以感应到两个触摸操作,但是感应到触摸和探测到触摸的具体位置是两个概念。XY轴方式的触摸屏可以探测到第2个触摸,但是无法了解第二个触摸的确切位置。单一触摸在每个轴上产生一个单一的最大值,从而断定触摸的位置,如果有第二个手指触摸屏面,在每个轴上就会有两个最大值。这两个最大值可以由两组不同的触摸来产生,于是系统就无法准确判断了。 Multi-Touch All-Point基于互电容的检测方式,而不是自电容,自电容检测的是每个感应单元的电容(也就是寄生电容Cp)的变化,有手指存在时寄生电容会增加,从而判断有触摸存在,而互电容是检测行列交叉处的互电容(也就是耦合电容Cm)的变化,如图2所示,当行列交叉通过时,行列之间会产生互电容(包括:行列感应单元之间的边缘电容,行列交叉重叠处产生的耦合电容),有手指存在时互电容会减小,就可以判断触摸存在,并且准确判断每一个触摸点位置。Truetouch的产品系列可以分成三类,单点触摸, 多点触摸识别方向(multi-touch gesture)以及多点触摸识别位置( multi-touch all-point)。每一类又有各种型号,在屏幕尺寸、扫描速度、通讯方式、存储器大小、功耗等方面作了区别,可以满足不同的应用。Truetouch系列是基于PSoC技术的,所以这些器件可以使用简单方便但功能强大的PSoC designer软件环境进行设计。TrueTouch方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持了触摸屏固有的美观、轻、薄特点,可以使客户的产品脱颖而出;采用感应电容触摸屏技术,不需机械器件,更耐用;拥有完整的系列,从单点触摸,到多点触摸识别方向,再到多点触摸识别位置;基于PSoC技术,使用灵活,可以和众多的LCD和ITO配合使用;PSoC所有的价值在Truetouch里都能体现,例如灵活性,可编程性等等,可以缩短开发周期,使产品快速上市,还有集成度高,可以把很多外围器件集成到PSoC(即Truetouch产品),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系统成本以外,还可以降低总体功耗,提高电源效率。 1

TI官方文档:电容式触摸屏使用说明(风火轮)

Application Report SLAA491B–April2011–Revised July2011 Getting Started With Capacitive Touch Software Library MSP430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document is to explain the process of getting started with the Capacitive Touch Software Library.There are multiple ways to perform capacitive touch sensing with the MSP430?.This document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methods available,the applicable target platforms and example projects to start development.Example projects accompanied with a step-by-step walkthrough of library configuration with the Capacitive Touch BoosterPack based on the LaunchPad?Value Line Development Kit(MSP-EXP430G2)using the MSP430G2452are also presented. Software collateral and Example Project Files for Code Composer Studio?4.2.1and IAR Embedded Workbench?5.20can be downloaded from the MSP430Capacitive Touch Sensing Landing Page. Contents 1Overview of Capacitive Touch Sensing Methods (2) 2Example Projects (3) 3References (16) Appendix A Current Measurements (17) List of Figures 1Library Architecture (2) 2Capacitive Touch BoosterPack:Element Port/Pin Assignment (4) 3File and Directory Structure (9) 4Code Composer Studio New Project Wizard–Target MCU Device Selection Step (10) 5Code Composer Studio Project Properties Window–Predefined/Preprocessor Symbols (11) 6Code Composer Studio Project Properties Window–Enable GCC Extensions Option (12) 7Code Composer Studio Project Explorer View(C/C++Tab) (12) 8Code Composer Studio Project Properties Window–Include Options (13) 9IAR Project Options–Target Device (14) 10IAR Project Options–Preprocessor Options (14) 11IAR Project Options–FET Debugger (15) 12IAR Project Explorer View (15) List of Tables 1Overview of Capacitive Touch Measurement Methods(Supported by the Library) (3) 2Description of the Example Projects (10) 3Current Measurements for Example Projects (17) MSP430,LaunchPad,Code Composer Studio are trademarks of Texas Instruments. IAR Embedded Workbench is a trademark of IAR Systems AB. All other trademark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1 SLAA491B–April2011–Revised July2011Getting Started With Capacitive Touch Software Library Submit Documentation Feedback Copyright?2011,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触摸屏贴合工艺流程资料

贴合工艺流程一.工艺流程:

(二)OCR贴合流程

二.主要设备及作业方式:(一).切割、裂片:

主要工艺过程: 1. 将大块sensor 玻璃切割成小 panel 的制程 ,有镭射切割和刀轮切割两种方式,目前一般采用刀轮切割即可。 2. 有厂家研制出在大片上贴小保护膜的设备,可防止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碎屑污染sensor 表面。有厂家直接切割,然后将小片sensor 进行清洗。 3. 裂片有设备裂片和人工裂片两种方式,一般7inch 以下大部分厂家采用人工裂片方式,切割时在大片玻璃下垫一X 纸,切割完成后,将纸抽出,到旁边的作业台上进行人工裂片。裂片时先横向裂成条,在逐条裂成片。 (二).研磨清洗: 1. 将裂成的小片周边进行研磨,现小尺寸一般厂家都不做研磨。 2. 清洗:采用纯水超声波清洗后烘干。 3.外观检查、贴保护膜 清洗后的小片,进行全数外观检查,有无擦划伤、裂痕、污染等,良品贴保护膜。 3. ACF 贴附: 大板 glass 小片 panels FPC bonding pad ACF

5.FPC压合(bonding) 目的:让 touch sensor 与 IC驱动功能连接。 註注: FPCa : 加上一个“a”代表已焊上 IC , R & C 等ponent , “a”为為assembly 的意思. 为加强FPC强度及防止水汽渗入,有工艺在FPC bonding后在FPC周围涂布少量的UV胶,经紫外灯照射后固化。现在一般厂家已不再采用此工艺。 连接系统板 端的金手指 FPCa bonding pad IC 电容 FPCa UV照射 带状输送机 FPC seal 将UV Resin涂布于FPC周围及Glass edge处,加强FPC强度及防止水汽渗入 UV cure 固化涂布于FPC及Glass edge处的胶處

触屏技术

触屏技术 电阻式触摸屏 电阻式触摸屏的工作原理电阻式触摸屏是一种传感器,它将矩形区域中触摸点(X,Y)的物理位置转换为代表X坐标和Y坐标的电压。很多LCD模块都采用了电阻式触摸屏,这种屏幕可以用四线、五线、七线或八线来产生屏幕偏置电压,同时读回触摸点的电压。电阻式触摸屏基本上是薄膜加上玻璃的结构,薄膜和玻璃相邻的一面上均涂有ITO(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涂层,ITO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透明性。当触摸操作时,薄膜下层的ITO会接触到玻璃上层的ITO,经由感应器传出相应的电信号,经过转换电路送到处理器,通过运算转化为屏幕上的X、Y值,而完成点选的动作,并呈现在屏幕上。 触摸屏原理 触摸屏包含上下叠合的两个透明层,四线和八线触摸屏由两层具有相同表面电阻的透明阻性材料组成,五线和七线触摸屏由一个阻性层和一个导电层组成,通常还要用一种弹性材料来将两层隔开。当触摸屏表面受到的压力(如通过笔尖或手指进行按压)足够大时,顶层与底层之间会产生接触。所有的电阻式触摸屏都采用分压器原理来产生代表X坐标和Y坐标的电压。如图3,分压器是通过将两个电阻进行串联来实现的。上面的电阻(R1)连接正参考电压(VREF),下面的电阻(R2)接地。两个电阻连接点处的电压测量值与下面那个电阻的阻值成正比。 为了在电阻式触摸屏上的特定方向测量一个坐标,需要对一个阻性层进行偏置:将它的一边接VREF,另一边接地。同时,将未偏置的那一层连接到一个ADC的高阻抗输入端。当触摸屏上的压力足够大,使两层之间发生接触时,电阻性表面被分隔为两个电阻。它们的阻值与触摸点到偏置边缘的距离成正比。触摸点与接地边之间的电阻相当于分压器中下面的那个电阻。因此,在未偏置层上测得的电压与触摸点到接地边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四线触摸屏

电容式触摸屏的通讯接口设计方案

电容式触摸屏的通讯接口设计方案 随着手机、PDA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需要更小的产品尺寸和更大的LCD显示屏。受到整机重量和机械设计的限制,人机输入接口开始由传统的机械按键向电阻式触摸屏过渡。2007年iPhone面世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它采用的电容式触摸屏提供了更高的透光性和新颖的多点触摸功能,开始成为便携式产品的新热点,并显现出成为主流输入接口方式的趋势。 一、 Cypress TrueTouch?电容触摸屏方案介绍 Cypress PSoC技术将可编程模拟/数字资源集成在单颗芯片上,为感应电容式触摸屏提供了TrueTouch?解决方案,它涵盖了从单点触摸、多点触摸识别手势到多点触摸识别位置的全部领域。配合高效灵活的PSoC Designer 5.0 开发环境,Cypress TrueTouch?方案正在业界获得广泛的应用。 图1是Cypress TrueTouch?方案中经常使用的轴坐标式感应单元矩阵的图形,类似于触摸板,将独立的ITO 感应单元串联在一起可以组成Y 轴或X 轴的一个感应单元,行感应单元组成Y 轴,列感应单元组成X 轴,行和列在分开的不同层上。多点触摸识别位置方法是基于互电容的触摸检测方法(行单元上加驱动激励信号,列单元上进行感应,有别于激励和感应的是同一感应单元的自电容方式),可以应用于任何触摸手势的检测,包括识别双手的10 个手指同时触摸的位置(图2)。它通过互电容检测的方式可以完全消除“鬼点”,当有多个

触摸点时,仅当某个触摸点所在的行感应单元被驱动,列感应单元被检测时,才会有电容变化检测值,这样就可以检测出多个行 / 列交*处触摸点的绝对位置。 图1 轴坐标式感应单元矩阵的图形

电容式触摸屏控制器介绍

电容式触摸屏控制器介绍 引言 电阻式触摸屏有过其鼎盛时期,但不可否认它们已日薄西山。很明显,它更加适合于低成本的设计。使用这些设计的用户必须戴手套,例如:在医疗、工业和军事环境下。然而,电容式触摸屏却获得了普遍的使用,今天市场上销售的主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使用了电容式触摸屏。 电阻式与电容式触摸屏比较 电阻式和电容式触摸屏都使用氧化铟锡(ITO)传感器,但使用方式却截然不同。电阻式触摸屏利用人体触摸的机械作用力来连接ITO的两个柔性层(图1a),而电容式触摸屏控制利用的是:基本上而言,人本身就是移动的电容器。触摸ITO时,会改变系统可感知的电容水平(图1b)。 图1 触摸屏设计比较 电容式触摸屏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主要有两个原因: 1、电容式触摸屏使用两层TIO,有时使用一层。它利用一个与棋盘格类似的有纹理传感器(图2),因此它可以使用一 个整片覆盖在LCD上,从而带来更加清楚透亮的屏幕。

2、由于电容式触摸屏控制使用电解电容方法实现检测,安全玻璃层可放置于顶层来实现密封,这与电阻屏的聚氨酯柔性层不同。它还给用户带来一种更加耐用的设计。 图2 TIO行与列重叠形成一个完整的传感器片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考虑 电容式触摸屏的设计人员面对三大主要问题:功耗、噪声控制与手势识别。本文后面部分将为你逐一讲解。 功耗 今天的电池供电型设备如此之多,功耗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关键系统问题之一。诸如TI 的TSC3060等器件,便是按照低功耗要求设计的。在标准工作条件下,它的功耗小于60mA。在对触摸行为进行检测时,它的功耗更可低至11 μA。在相同工作状态下,它比其竞争者至少低了一个数量级。 市场上的许多解决方案一开始都是设计为微控制器,然后再逐渐发展为电容式触摸屏控制器。一开始就设计为电容式触摸屏控制器的器件,没有会消耗额外电流和时钟周期的多余硬件。大多数系统都已有一个主中央处理器,其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微处理器或者微控制器单元(MCU)。因此,为什么要给一个已经经过精密调整的系统再增加一个引擎

电容式触摸屏原理和技术的特点

电容式触摸屏原理和技术的特点 电容式触摸屏是通过在基材上镀上一层或者多层导电材料(比如铟锡氧化物ITO)而制成,之后与保护盖板密封贴合以保护电极。当其它的导电体,比如裸露的手指或者导电笔触摸到它的表面,一个电子回路就在那里形成,感应器嵌入在玻璃里面以检测电流的位置,就这样完成了一个触摸操作。 这种工作方式跟电阻TP依靠物理点击是完全不一样的。 电容式触摸屏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Surface Capacitive-表面电容式 在玻璃基板上镀上透明导电涂层,然后在导电涂层上增加一层保护涂层。电极被放置在玻璃的四个角上,四个角都被施加上相同的相位电压,在玻璃表面形成一个匀强电场。当手指触摸到玻璃表面,电流将从玻璃的四个角上流经手指,从四个角上流经的电流比例将被测量以判断触摸点的具体位置。测量出来的电流值跟触摸点到四个角的距离是成反比的。 技术特点: ◆更适合大尺寸的显示器 ◆对很轻的触摸都有反应,而且不需要感应实际的物理压力

◆由于只有一层玻璃,产品的透过率很高 ◆结构坚固,因为它只由一层玻璃组成 ◆潮湿、灰尘和油污对触摸效果不会产生影响 ◆视差小 ◆高分辨率和高响应速度 ◆不支持裸露手指与带手套组合操作,不支持裸露手指与手写笔组合操作 ◆不支持多点触摸 ◆有可能被噪声干扰 Projected Capacitive-投射电容式 相比表面电容式,投射电容式触摸屏通常用在较小的屏幕尺寸上,内部结构上包括一个集成了IC芯片用于处理数据的线路板,拥有指定图案的许多透明电极层,表面上覆盖一层绝缘的玻璃或者塑料盖板。当手指接近触摸屏表面,静电电容在多个电极间同时变化,通过测量这些电流之间的比例,可以精确地判断出接触的位置。 投射电容式技术有两种感应方式:栅格式和线感式。人体能够导电是因为含有大量的水份,当手指靠近X和Y电极的图案,在手指和电极间将产生一个耦合电容,耦合电容会使

关于电容式触摸屏的通讯接口设计方案

关于电容式触摸屏的通讯接口设计方案 随着手机、PDA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需要更小的产品尺寸和更大的LCD显示屏。受到整机重量和机械设计的限制,人机输入接口开始由传统的机械按键向电阻式触摸屏过渡。2007年iPhone面世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它采用的电容式触摸屏提供了更高的透光性和新颖的多点触摸功能,开始成为便携式产品的新热点,并显现出成为主流输入接口方式的趋势。 一、 Cypress TrueTouch?电容触摸屏方案介绍 Cypress PSoC技术将可编程模拟/数字资源集成在单颗芯片上,为感应电容式触摸屏提供了TrueTouch?解决方案,它涵盖了从单点触摸、多点触摸识别手势到多点触摸识别位置的全部领域。配合高效灵活的PSoC Designer 5.0 开发环境,Cypress TrueTouch?方案正在业界获得广泛的应用。 图1是Cypress TrueTouch?方案中经常使用的轴坐标式感应单元矩阵的图形,类似于触摸板,将独立的ITO 感应单元串联在一起可以组成Y 轴或X 轴的一个感应单元,行感应单元组成Y 轴,列感应单元组成X 轴,行和列在分开的不同层上。多点触摸识别位置方法是基于互电容的触摸检测方法(行单元上加驱动激励信号,列单元上进行感应,有别于激励和感应的是同一感应单元的自电容方式),可以应用于任何触摸手势的检测,包括识别双手的10 个手指同时触摸的位置

(图2)。它通过互电容检测的方式可以完全消除“鬼点”,当有多个触摸点时,仅当某个触摸点所在的行感应单元被驱动,列感应单元被检测时,才会有电容变化检测值,这样就可以检测出多个行 / 列交*处触摸点的位置。 图1 轴坐标式感应单元矩阵的图形

常用的四大触摸屏技术

常用的四大触摸屏技术 为了操作上的方便,人们用触摸屏来代替鼠标或键盘。工作时,我们必须首先用手指或其它物体触摸安装在技术'>显示器前端的触摸屏,然后系统根据手指触摸的图标或菜单位置来定位选择信息输入。触摸屏由触摸检测部件和触摸屏控制器组成;触摸检测部件安装在显示器屏幕前面,用于检测用户触摸位置,接受后送触摸屏控制器;而触摸屏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从触摸点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CPU,它同时能接收CPU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 触摸屏的主要类型 按照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和传输信息的介质,我们把触摸屏分为四种,它们分别为电阻式、电容感应式、红外线式以及表面声波式。每一类触摸屏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要了解那种触摸屏适用于那种场合,关键就在于要懂得每一类触摸屏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下面对上述的各种类型的触摸屏进行简要介绍一下: 1、电阻式触摸屏 电阻式触摸屏是一种传感器,它将矩形区域中触摸点(X,Y)的物理位置转换为代表X坐标和Y坐标的电压。很多LCD模块都采用了电阻式触摸屏,这种屏幕可以用四线、五线、七线或八线来产生屏幕偏置电压,同时读回触摸点的电压。

这种触摸屏利用压力感应进行控制。电阻触摸屏的主要部分是一块与显示器表面非常配合的电阻薄膜屏,这是一种多层的复合薄膜,它以一层玻璃或硬塑料平板作为基层,表面涂有一层透明氧化金属(透明的导电电阻)导电层,上面再盖有一层外表面硬化处理、光滑防擦的塑料层、它的内表面也涂有一层涂层、在他们之间有许多细小的(小于1/1000英寸)的透明隔离点把两层导电层隔开绝缘。当手指触摸屏幕时,两层导电层在触摸点位置就有了接触,电阻发生变化,在X和Y两个方向上产生信号,然后送触摸屏控制器。控制器侦测到这一接触并计算出(X,Y)的位置,再根据模拟鼠标的方式运作。这就是电阻技术触摸屏的最基本的原理。电阻类触摸屏的关键在于材料科技,常用的透明导电涂层材料有: A、ITO,氧化铟,弱导电体,特性是当厚度降到1800个埃(埃=10-10米)以下时会突然变得透明,透光率为80%,再薄下去透光率反而下降,到300埃厚度时又上升到80%。ITO是所有电阻技术触摸屏及电容技术触摸屏都用到的主要材料,实际上电阻和电容技术触摸屏的工作面就是ITO涂层。 B、镍金涂层,五线电阻触摸屏的外层导电层使用的是延展性好的镍金涂层材料,外导电层由于频繁触摸,使用延展性好的镍金材料目的是为了延长使用寿命,但是工艺成本较为高昂。镍金导电层虽然延展性好,但是只能作透明导体,不适合作为电阻触摸屏的工作面,因为它导电率高,而且金属不易做到厚度非常均匀,不宜作电压分布层,只能作为探层。 1.1四线电阻屏 四线电阻模拟量技术的两层透明金属层工作时每层均增加5V恒定电压:一个竖直方向,一个水平方向。总共需四根电缆。特点:高解析度,高速传输反应。表面硬度处理,减少擦伤、刮伤及防化学处理。具有光面及雾面处理。一次校正,稳定性高,永不漂移。 1.2五线电阻屏

电容触摸屏工艺流程

?电容触摸屏工作原理 ?1.黄光SITO结构触摸屏制程 ?2.黄光DITO结构触摸屏制程 ?3.FILM自容结构触摸屏制程 ?4.FILM-FILM互容结构触摸屏制程 ?5.GLASS-DITO印刷工艺互容结构触摸屏制程 ?6.名词解释

电容触摸屏工作原理 普通电容式触摸屏的感应屏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导电层,最外层是一薄层矽土玻璃保护层。当我们用手指触摸在感应屏上的时候,人体的电场让手指和和触摸屏表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从触摸屏的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 触摸点的位置。

1.黄光SITO 结构触摸屏制程ITO 绝缘材料金属或ITO 介绍:SITO 是Single ITO 的简称。即菱型 线路做法。XY 轴(发射极和感应极)都在玻璃的 同一面。 X PATTERN 和Y PATTERN 通过搭桥的方 式,实现触摸屏发射极和感应极的作用。 架桥的选择: 金属架桥:导电性好(0.4Ω/■左右),但 是金属点会可见,影响外观。(推荐) ITO 架桥:导电性差(40Ω/■左右),解决 了金属点可见的问题,同时增加一道光照,成本增加。

2.黄光DITO结构触摸屏制程 介绍:DITO是Double ITO的简称。即两面 线路做法。XY轴分别布于玻璃上下两层 X PATTERN和Y PATTERN分别在玻璃的两 面,实现触摸屏发射极和感应极的作用。

4.FILM-FILM互容结构触摸屏制 程 PATTERN和Y PATTERN分别在两个 FILM上,实现触摸屏发射极和感应极 的作用。

电容式触控技术原理介绍

電容式觸控技術原理介紹 觸控技術依感應原理可分為電阻式(Resistive)、電容式(Capacitive)、音波式(Surface Acoustic Wave)及光學式(Optics)等四種。本文將針對公共使用(Public Application)層面應用較廣的電容式技術原理作介紹。 市場概況 電容式觸控技術於20多年前誕生,早期由美商3M公司獨占整個電容式觸控面板的國際市場。在幾年前由於基本專利到期,全球觸控面板的生產業者紛紛加入開發電容式觸控面板事業領域中,期待有所發揮。 電容式觸控產品具防塵、防火、防刮、強固耐用及具有高解析度等優點,但有價格昂貴、容易因靜電或溼度造成誤動作等缺點。電容式技術應用範圍非常廣泛,主要包括:(1)金融系統(Banking):如提款、售票系統。(2)醫療衛生系統(Health Care)。 (3)公共資訊系統(Public Information)。(4)電玩娛樂系統(Entertainment)。■工作原理 電容式觸控面板的應用需由觸控面板(Touch Panel)、控制器(Touch Controller)及軟體驅動程式(Utility)等3部分分別說明。 ■觸控面板 一般電容式觸控面板是在透明玻璃表面鍍上一層氧化銻錫薄膜(ATO Layer)及保護膜(Hard Coat Layer)而與液晶銀幕(LCD Monitor)間則需作防電子訊號干擾處理(Shielded Layer)。下圖為電容式觸控面板的側面結構。

人與觸控面板沒有接觸時,各種電極(Electrode)是同電位的,觸控面板沒有上沒有電流(Electric Current)通過。當與觸控面板接觸時,人體內的靜電流入地面而產生微弱電流通過。檢測電極依電流值變化,可以算出接觸的位置。玻璃表面上氧化銻錫薄膜(ATO)層有電阻係數,為了得到一樣電場所以在其週邊安裝電極,電流從 四邊或者四個角輸入。

各家厂商触摸屏ITO-SONSER工艺及设备介绍

各家厂商触摸屏ITO SONSER工艺及设备介绍 一、友晟光电(usents) 1.工艺流程: 1.1镀膜工艺: 1.2单面黄光制程: 1.3双面黄光制程:

2.生产设备: 镀膜生产黄光生产线背涂线 蚀刻生产线蚀刻生产线切割3.检测:

4.产品参数要求: 4.1 ITO sonser产品尺寸适用范围:3.5″4.2MoAlMo膜层参数: MoAlMo膜层可靠性实验

二、新济达光电科技 2.1 电容式触摸屏工艺流程: 电容式触摸屏生产原理:互电容屏是在玻璃表面用ITO制作横向电极与纵向电极,两组电极交叉的地方将会形成电容即是在这两组电极分别构成了电容的两极。当手指触摸到电容屏时,影响了触摸点附近两个电极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了这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量。检测互电容大小时,横向的电极依次发出激励信号,纵向的所有电极同时接收信号,这样可以得到所有横向和纵向电极交汇点的电容值大小,即整个触摸屏的二维平面的电容大小。根据触摸屏二维电容变化量数

据,可以计算每一个触摸点的坐标。因此,屏上即使有多个触摸点,也能计算出每个触摸点的真实坐标。 2.Sensor工艺流程: Sensor生产原理:Sensor是在玻璃表面用ITO(一种透明的导电材料)制作成横向与纵向电极阵列,起感应作用,是电容式触摸屏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3.高透ITO导电玻璃工艺流程程:

高透ITO导电玻璃是在AR减反射膜的基础上增镀ITO导电膜,有效降低光的反射率及提高TFT 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4.金属钼铝钼工艺流程: 钼铝钼金属膜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容式触摸屏模组材料主要作为ITO线路导线用途,具有阻值低、膨胀系数低、抗氧化强,能有效提高电容屏的稳定性、反应速度及耐候性。 5.蚀刻工艺流程: 将涂有光刻胶的镀膜玻璃进行曝光、显影处理,然后通过溶液实现腐蚀处理掉所需除去的部分(ITO 或金属)、用离子反应或其它机械方式来剥离、去除光刻胶材料的一种过程。

电容式触摸屏技术

电容式触摸屏技术 电容式触控技术于20多年前诞生,电容式触摸屏跟电阻式触摸屏比较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技术。分外表面电容屏和内表面电容屏。 最初的外表面电容技术的触摸屏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层。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ITO导电层,最外层是只有0.0015 毫米厚的矽土玻璃保护层。内层ITO作为屏蔽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夹层ITO涂层作为检测定位的工作层,在四个角或四条边上引出四个电极。 图1 外表面电容屏基本工作原理的最初想法是:人是假象的接地物(零电势体),给工作面通上一个很低的电压,当没有与屏幕接触时,各种电极是同电位的,触摸屏表面没有电流,而当用户触摸屏幕时,手指头吸收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从触摸屏四个角或四条边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理论上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比例,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密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 早期外表面电容触摸屏本身实际是一套精密的漏电传感器,带手套的手不能触摸,由于使用电容方式,导致有漂移现象。外表面电容屏和电阻屏都是电原理工作方式,电工作方式对于多点触摸,不管是多少点,也不管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都是取多点触摸的中心点判断,因为电流叠加是分不出来谁是谁的,没有办

法。 按照基本原理的思路进行下去,却碰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因为透明导电材料ITO层非常脆弱,直接触摸非常容易损坏,故不能直接用来作工作层。材料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只好在外部增加一层非常薄的坚硬玻璃,它显然是不能导电的,直流是不行了,只能改用高频交流信号,靠人的手指头(隔着薄玻璃)与工作面形成的耦合电容来吸走一个交流电流,这就是电容屏"电容"名字的由来。问题是解决了,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首先是"漂移",因为耦合电容的方式是不稳定的,它直接受温度、湿度、手指湿润程度、人体体重、地面干燥程度影响,受外界大面积物体的干扰也非常大,带来了不稳定的结果,这些都直接违背了作为触摸屏这种绝对坐标系统的基本要求,不可避免的要产生漂移,有的电容触摸屏欲求通过25点校准法甚至96点校准法来解决漂移问题,其实是不可能的,漂移是电容工作的这种方式决定的,即使是在控制器的单片程序上利用动态计算和经验值查表,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多点校准法最早是大屏幕投影触摸板使用的方法,目的是消除坐标对应的线性失真,电容触摸屏的线性失真也非常厉害,主要是因为电容屏的计算建立在四个电流量与触摸点到四个电极的距离成比例的理想状态上,实际由于受环境电容、线路寄生电容和不同人使用的影响,这种比例关系不可能是完全线性的,多点校准法只能解决局域分配的线性问题,解决不了整体的漂移。 另一个代价是:表面脆弱,最外这层极薄的玻璃,正常情况下防刮擦性能非常好,但工艺上要求在真空下制造,因为它害怕氢,哪怕有一点氢也会结合成易脆碎的玻璃,使用中轻敲就会成个小破洞,这对电容触摸屏来说是要命的:破洞周围直径5CM大小的区域不能使用。实际的真空是不可能有的,这层极薄的玻璃有5%的概率碰上有破洞的产品。再次是清晰度,电容屏反光相对严重,存在色彩失真和图像字符模糊。电容触摸屏的透光率和清晰度优于四线电阻屏,尤其是一些新的产品。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的外表面电容屏已经可以做到一层玻璃上,如图2所示。

触摸屏贴合工艺流程资料

贴合工艺流程一.工艺流程: (一).OCA贴合流程

(二)OCR贴合流程

二.主要设备及作业方式:(一).切割、裂片:

主要工艺过程: 1. 将大块sensor 玻璃切割成小 panel 的制程 ,有镭射切割和刀轮切割两种方式,目前一般采用刀轮切割即可。 2. 有厂家研制出在大片上贴小保护膜的设备,可防止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碎屑污染sensor 表面。有厂家直接切割,然后将小片sensor 进行清洗。 3. 裂片有设备裂片和人工裂片两种方式,一般7inch 以下大部分厂家采用人工裂片方式,切割时在大片玻璃下垫一张纸,切割完成后,将纸抽出,到旁边的作业台上进行人工裂片。裂片时先横向裂成条,在逐条裂成片。 (二).研磨清洗: 1. 将裂成的小片周边进行研磨,现小尺寸一般厂家都不做研磨。 2. 清洗:采用纯水超声波清洗后烘干。 3.外观检查、贴保护膜 清洗后的小片,进行全数外观检查,有无擦划伤、裂痕、污染等,良品贴保护膜。 3. ACF 贴附: 大板 小片

5.FPC 压合(bonding ) 目的:让 touch sensor 与 IC 驱动功能连接。 註注: FPCa : 加上一个 “a ” 代表已焊上 IC , R & C 等component , “a ”为 為assembly 的意思. 为加强FPC 强度及防止水汽渗入,有工艺在FPC bonding 后在FPC 周围涂布少量的UV 胶,经紫外灯照射后固化。现在一般厂家已不再采用此工艺。 连接系统板 端的金手指 FPCa bonding pad I 电容 FPCa UV FPC seal 将UV Resin 涂布于FPC 周围及Glass edge UV cure 固化涂布于FPC 及Glass edge 处的胶處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标准精典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 【导读】: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容屏方面的相关知识,正文主要分为电子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部分。电子设计部分包含了原理介绍、电路设计等方面,结构设计部分包好了外形结构设计、原料用材、供应商工艺等方面 【名词解释】 1. V.A区:装机后可看到的区域,不能出现不透明的线路及色差明显的区域等。 2. A.A区:可操作的区域,保证机械性能和电器性能的区域。 3. 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涂镀在Film或Glass上的导电材料。 4. ITO FILM:有导电功能的透明PET胶片。 5. ITO GALSS:导电玻璃。 6. 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 7. FPC:可挠性印刷电路板。 8. Cover Glass(lens):表面装饰用的盖板玻璃。 9. Sensor:装饰玻璃下面有触摸功能的部件。(Flim Sensor OR Glass Sensor) 【电子设计】 一、电容式触摸屏简介 电容式触摸屏即Capacitive Touch Panel(Capacitive Touch Screen),简称CTP。根据其驱动原理不同可分为自电容式CTP和互电容式CTP,根据应

用领域不同可分为单点触摸CTP和多点触摸CTP。 1、实现原理 电容式触摸屏的采用多层ITO膜,形成矩阵式分布,以X、Y交叉分布作为电容矩阵,当手指触碰屏幕时,通过对X、Y轴的扫描,检测到触碰位置的电容变化,进而计算出手指触碰点位置。电容矩阵如下图1所示。 图1 电容分布矩阵 电容变化检测原理示意简介如下所示: 名词解释: ε0:真空介电常数。 ε1 、ε2:不同介质相对真空状态下的介电常数。 S1、d1、S2、d2分别为形成电容的面积及间距。

2011最新电容式触摸屏不良分析及改善措施大全

旗下网站,即时提供和分析媒体播放器行业的最新资讯和技术趋势
https://www.360docs.net/doc/3d16750694.html,
触摸屏基础知识大全
触摸屏由于其坚固耐用、反应速度快、节省空间、易于交流等诸多优点得到大众的认同。根 据 iSuppli 公布的全球触摸屏市场的最新调查,触摸屏 06 年的总供货额达到 24 亿美元,预 计 2012 年将增至 06 年的 1.8 倍,即达到 44 亿美元。显而易见,这是一个飞速成长的巨大 市场。特别是在苹果 iPhone 的明星作用带动下,触摸屏在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中日 益普及。本 PDF 将为你搜集来自电子工程专辑、媒体播放器网站以及互联网上的一些关于 触摸屏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工程师朋友。 目录如下:
1. 触摸屏有哪些类型?....................................................................... 1 2. 触摸屏的基础知识全解析......................................................... 1 3. 电阻式触摸屏的组成结构和触摸屏原理....................................... 3 4. 电容式触摸屏原理介绍................................................................... 7 5. 其他一些触摸屏技术原理............................................................... 12 6. 7. iSuppli: 预计 2013 年触摸屏出货量将达到 8.33 亿个............ 13 DisplaySearch:触摸屏市场 2015 年前将达到 33 亿美元............. 16
8. 关于触摸屏的一些技术问答............................................................ 17
https://www.360docs.net/doc/3d16750694.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