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易错题训练
高中生物必修3易错易混知识归纳(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易错易混知识归纳1.植物激素是指特定器官合成的有调控代谢活动的活性物质。
()【答案】×,植物激素是指一定部位细胞合成的微量高效的调节物质。
2.高等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主要是指从上端向下端的方向运输。
()【答案】×,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运输。
3.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接受阳光充足产生的生长素多,促进生长。
()【答案】×,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生长。
4.生长素作用具有双重性,浓度越低促进作用越明显,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答案】×,促进作用对应的浓度具有最适浓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浓度促进作用都降低。
5.茎的负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答案】×,茎的负向地性和向光性都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
6.生长素极性运输与横向运输的原因不同。
()【答案】√,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内因——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的,而横向运输则是由外因——单侧光等外界影响引起的。
7.高等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微量高效。
()【答案】×,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特定的分泌腺体。
8.乙烯和乙烯利都属于植物激素。
()【答案】×,乙烯属于植物激素,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9.造成植物疯长的恶苗病是由于植物本身产生了大量的赤霉素。
()【答案】×,恶苗病是由于植物感染了赤霉菌,赤霉菌产生了大量的赤霉素。
1.跳水运动员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
()【答案】×,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来完成的。
2.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
() 【答案】√,例如垂体包括神经垂体和腺垂体,腺垂体可以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3.只有神经细胞才会产生兴奋。
()【答案】×,效应器细胞,比如肌肉细胞也会产生兴奋。
高三生物易错易混训练必修3

2017届高三生物易错易混训练必修3易错点1 内环境概念与成分理解不透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进入胃中的牛奶⑥口服的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⑦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⑦⑧D.①②③⑥⑦⑧易错点2 内环境理化性质及调节掌握不准2.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含量无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易错点3 血糖平衡调节认识不足3.如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A为胰高血糖素,B为胰岛素C.结构③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D.血糖降低能直接刺激胰岛和肾上腺分泌相应激素易错点4 水盐平衡调节认识不足4.如图甲表示人体内ADH(一种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乙是正常人一次性饮入1000 mL清水后的排尿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DH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垂体后叶释放B.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引起ADH合成、分泌量发生变化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ADH发挥作用的调节,属于激素调节C.若“+”“-”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则a、b、c分别表示“+”“-”“+”D.若“↑”“↓”分别表示增加和减少,则引起图乙中A→B结果的调节是ADH合成、释放量“↑”,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排尿量“↓”易错点5 体温调节掌握不到位5.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为,B为,C为。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三错题集

高中生物必修3第1-3章错题集2004121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肝糖原的形成发生在③中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2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及调节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血浆中的蛋白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小B 人体细胞外液的阳离子主要是K+C 血浆中含乳酸过多时,会与HCO3—、HPO42-反应D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3下列物质中,都可在人体血浆中找到的是 ( )A.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碳、钠离子B.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C.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4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
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 )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A.①②③① B.②①③② C.③①②③ D.②③①①5人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不正确的解释是()A.血浆中有多种物质如HCO3-、HPO42-能起缓冲作用B.从乳酸上解离下来的H+能与HCO3-作用生成H2CO3C.H2CO3分解成的CO2可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成CO2和H2O6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第二章7下图显示一个传出神经元,该神经元在X 位置受到刺激,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冲动会传到脑部B冲动会传到效应器C冲动会传到Y处的感受器D在Z处会有神经递质释放8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课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单向传导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下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9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10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
高中生物必修三错题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错题总结1.人体血浆的pH为7.35~7.45,能维持pH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是因为血浆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 D )A.NaCl—HClB. NaHCO3—NaClC.NaOH—HClD. NaHCO3—H2CO3血浆酸碱度的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缓冲物质可以中和酸和碱,从而维持pH值的相对稳定。
有:NaH2PO4/Na2HPO NaHCO3/H2CO3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考查内环境组成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细胞内,载体位于细胞膜上。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血浆中没有。
分清细胞内成分和内环境的成分。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细胞外液是淋巴和组织液,②和④分别表示组织液和淋巴;激素一般存在于①血浆中,递质存在于突触间隙中,即②组织液中,酶一般存在于细胞内,也有部分酶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二氧化碳是在组织细胞中产生的,氧气在组织细胞中被利用,③表示组织细胞,因此,③中CO2浓度最高、O2浓度最低;①、②、④分别是血浆、组织液、淋巴,它们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根据图判断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方法:组织液和血浆间是双向箭头,淋巴和血浆、淋巴和组织液间都是单向箭头,淋巴回流形成血浆,组织液渗透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氧气B.尿素C.纤维蛋白原D.胃蛋白酶外环境、内环境和细胞内成分要区别开,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都属于外环境。
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和细胞核中物质都属于细胞内成分。
胃蛋白酶在胃内,属于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为外部环境。
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D.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4.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A错误;血浆的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物质,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B正确;Na+、K+以主动运输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C错误;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D错误。
生物必修三错题集绝对好

2012级高二学年生物错题集进度表:导学案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练习案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自习考9 10 11 12 13周练习9 10 11 12 13考试月考期中考试月考期末考试体例说明:如14.右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叙述错误的是43.6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5.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72.7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9.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70.9A、血浆CO2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D、血糖浓度升高11.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43.6A.人体血浆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降低血浆的pHC.血液中Na2 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12.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58.2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14.右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叙述错误的是43.6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16.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7.3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17.右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78.2A.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存在于乙、丙中C.甲、乙、丙和淋巴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维持丙的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18.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52.7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④二氧化碳⑤食物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⑦乙酰胆碱⑧尿素⑨维生素A.②③④⑥B.①③⑤C.①③⑦D.③⑤⑥⑧⑨20.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3.6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24.高处坠落造成人高位截瘫(颈椎损害),以下四种表现不符合实际的是A.大小便失禁 B.触觉完全丧失C.躯干冷温觉丧失 D.躯干痛觉丧失26.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 ) A.静息电位B.动作电位 C.突触传导 D.反射弧1.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 67.7A.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碳酸氢盐的形成C.麦芽糖的水解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15.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了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 66.2 A.复合氨基酸B.葡萄糖和维生素C.无机盐D.血浆蛋白16.人体小肠中的氨基酸进入骨骼肌细胞的正确途径是() 75.4A.血液→组织液→肌细胞B.淋巴→血液→组织液→肌细胞C.血液→淋巴→组织液→肌细胞D.淋巴→组织液→肌细胞21.下列几种细胞中,能在组织液中游走的是() 60.0A.红细胞B.脂肪细胞C.白细胞D.精细胞28.人和高等动物的机体需进行多项生理调节活动,维持生命活动的稳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35.4A.人体内蛋白质的平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B.炎热环境中动物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体温的相对恒定C.胰高血糖素通过抑制血糖的去路、促进血糖来源来升高血糖浓度D.机体中的免疫系统对维持内环境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4.2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与质量浓度成正比B.严重营养不良会引起组织水肿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Na+、Cl-的浓度D.血浆是内环境最活跃的成分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4、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生物必修三易错题76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பைடு நூலகம்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生物必修三易错题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生物必修三期中前易错点训练

生物必修三诊断自测题1.从下面选出不内环境成分( )①CO2、②O2、③血红蛋白、④H+、⑤呼吸氧化酶、⑥抗体、⑦激素、⑧H2O、⑨纤维蛋白原、⑩Ca2+⑩载体、⑫葡糖糖、⑬氨基酸、⑭HPO42- 、⑮H2O2酶、⑯ATP、⑰K+、⑱DNA2.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手缩回3.将人体红细胞置于盛有下列液体的离心管中。
十分钟后离心,得到沉淀物和上清液,则上清液中含钾离子最多的是( )A.10%的氯化钠溶液,B.0.9%的氯化钠溶液,C.20%的蔗糖溶液,D.蒸馏水4.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不能表现其意义的是( )A.血糖和氧含量的稳定能为代谢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B.稳定的pH和温度保证酶能正常发挥作用,保证了代谢的顺利进行C.血浆渗透压保持稳定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D.免疫系统能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对内环境稳态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5.若下图为一处肌肉组织,则氧气浓度最高处为()CO2浓度最高处为()6.一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
下图为该反射的模式图。
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 为突触间隙。
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7.某人腰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8.如图是某健康人饭后3小时肝组织内葡萄糖移动的方向总趋势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若为饭后0.5小时,则正确的是()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②和④9.下图中三条曲线中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 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 )A.①②③B ①③③C. ③①②D ①①②若是青蛙,呼吸强度怎么变()若是一块离体培养的鼠的组织细胞,呼吸强度怎么变()1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能提高插条的成活率B.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能提高芹菜的产量C.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D.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凤梨,能让凤梨提前上市11.判断并改错:(1)跳水运动员一刹那做出精美复杂的动作是由于神经调节的结果。
高中生物必修三错题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错题总结1.人体血浆的pH为7.35~7.45,能维持pH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是因为血浆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 D )A.NaCl—HClB. NaHCO3—NaClC.NaOH—HClD. NaHCO3—H2CO3血浆酸碱度的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缓冲物质可以中和酸和碱,从而维持pH值的相对稳定。
有:NaH2PO4/Na2HPO NaHCO3/H2CO3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考查内环境组成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细胞内,载体位于细胞膜上。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血浆中没有。
分清细胞内成分和内环境的成分。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细胞外液是淋巴和组织液,②和④分别表示组织液和淋巴;激素一般存在于①血浆中,递质存在于突触间隙中,即②组织液中,酶一般存在于细胞内,也有部分酶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二氧化碳是在组织细胞中产生的,氧气在组织细胞中被利用,③表示组织细胞,因此,③中CO2浓度最高、O2浓度最低;①、②、④分别是血浆、组织液、淋巴,它们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根据图判断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方法:组织液和血浆间是双向箭头,淋巴和血浆、淋巴和组织液间都是单向箭头,淋巴回流形成血浆,组织液渗透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氧气B.尿素C.纤维蛋白原D.胃蛋白酶外环境、内环境和细胞内成分要区别开,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都属于外环境。
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和细胞核中物质都属于细胞内成分。
胃蛋白酶在胃内,属于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为外部环境。
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D.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4.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A错误;血浆的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物质,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B正确;Na+、K+以主动运输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C错误;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三易错题训练1、人体脑细胞直接从下哪种液体内吸收氨基酸: ( )A .淋巴 B.组织液 C. 血液 D.血浆2、人体表皮生发层细胞直接从哪儿获得氧气( )A .血浆 B.周围空气 C.周围的水 D. 组织液3、人体组织液中的 O 2 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 ( ) A.1 B.2 C.3 D.64、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A. 提供能量B.维持内环境水分稳定C.供给营养D.维持内环境无机盐稳定5、剧烈运动后,血浆的 pH 会因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而( )A. 大于 7.35~7.45B.小于 7.35~7.45C.维持在 7.35~7.45D.稳定在 3~46. 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A. 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 pHB. 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 `无机盐等C. 细胞不断地进行有氧呼吸D. 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不断地释放入血液7. 脂质物质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后,输送到各部分组织细胞,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①血浆;②组织;③淋巴A. .①③②B.②③①C.①②D.②③①②8、下列各种生理或病理情况下,能使淋巴液生成量增加的是( )C.发高烧:当 b+c>b'时 D,正常状态:当 b+c>b '时10、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传递功 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B. 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递增质可能不同 D.所有的麻醉剂只阻断痛觉的传导 b 点给予强刺激,则能测到膜电位变化的部位是(摄入量 排出量a.食物 :1000 a'.呼吸及皮肤蒸发 :850b.饮水 :1200 b'.肾脏排出 :1500c.代谢产生的水 :300 c'.类便排出 :150合计 :2500合计 :25009、表 1-1 为正常情况下,成人每日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单位:mL )表 1-1 依据上表数据 ,衡 ( ) B,急性肠炎:当 b+c>b'时①炎症 ②静脉回流受阻碍 ③组织缺氧化 ④ 组织胺大量释放A. 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②③④ A. 剧烈运动:当 b+c>b'时 A. 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的C.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递增质可能相同A.只有 a、cB. 只有 c、dC.a、 c、dD. 只有 c12、切除成鼠体内的甲状腺, 10 天后将其与没有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相比,其物质代谢能力大大下降;若切除 5 天后,连续给老鼠注谢一定量溶于某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 5 天后再观察,发现其物质代谢能力没有下降,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代谢能力。
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再进行其他几组对照实验,以作观察比较。
你认为下列最适宜对照实验组的是()A.既不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又未注射甲状腺激素B.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过 5 天后再移植甲状腺C.从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的第5 天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济D.将溶解于另一种溶剂(与上述溶液不同)的甲状腺激素注射到刚刚做完切除手术的老鼠体内13、骨骼肌不由自主战栗,是什么环境下的什么反应A 、寒冷,散热B、寒冷,产热C、炎热,散热D、炎热,产热14、关于体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体温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B、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有关神经兴奋,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保持气温恒定C、体温是机体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D、在任何条件下体温调节均可保证体温恒定15、关于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少1 6 、可使内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增多的直接因素是()A. 渗透压升高B.下丘脑产生抗利尿激素C.渗透压感受器兴奋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17、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淋巴细胞B.抗体是由 B 淋巴分泌有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的病毒D.记忆细胞经相同抗原刺激后,可以形成大量的吞噬细胞18、关于 T 细胞作用的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① 处理抗原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② ④分化形成记忆细胞⑤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⑥分化形成效应 B 细胞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⑥C. ②③④⑤D. ②④⑤⑥19、参与过敏反应的是()A. 抗体B.淋巴因子C.效应 T 细胞D.干扰素20、将一燕麦胚芽的胚芽鞘剥除(胚芽不受损伤),然后对无胚芽鞘的胚芽给予左侧照光培养,则胚芽将()A. 直立生长B. 向左侧弯曲生长C. 向右侧弯曲生长D. 停止生长21、下列各项中,能方便而有效地棉花植株“疯长”的措施是A. 合理密植B. 少施肥料C. 适时摘心D.喷施乙烯22、2,4-D 是一种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常常可用它作为双子植物杂草的除草剂,下列符合其除草的原理是()A. 低浓度时,抑制植物生长B.低浓度时,促进植物生长C.高浓度时,抑制植物生长D.高浓度时,促进植物生长23、扦插枝条如果含有 3到 4个芽,比一个芽容易成活,原因是()A. 芽产生的生长素少B.芽产生的生长素较多C 芽生长更迅速D 牙能进行光合作出提高更多原料24、研究表明,除草上敌草隆等能抑抑制杂草光合作用中氧气的产生,则在下列哪些条件下使用,除草剂的使用效果最好()A. 早上日出前 B 阴雨天花板 C. 光照下 D 晚上25、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实际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体有没有调节作出,所以都无毒无害,可以安全地大量食用B. 幼儿食用过多的用乙烯利催熟的柿子,会过早出现性早熟C 在树干部分喷洒一定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木质部细胞分裂,使树干长粗 .D. 鉴别一个半成熟的桃子是自然成熟还是催熟的,可以根据桃子内部和外部成熟的先后顺序来判断26、在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B. 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C. 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它细胞D. 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27、对胚芽鞘 A 作如图形 3-A-4 所示的处理,形成胚芽鞘 B ,光照后它的弯曲情况是( )A.Q 处向左B. Q 处向右C.P 处向右D.不弯曲胚芽鞘 A 胚芽鞘 B28、当缺乏氧气或氧呼吸作用受抑制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速度将( )A. 加快B. 减慢C.不变D.不能确定29、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实植物中生长,如果测量幼茎靠近物体的一侧和远离物体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会 发现( )其他疾病或癌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曲线Ⅰ AB 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效 应 T 细 胞 作 用 于 ___,HIV 失去藏身之地后 , 再经 _ 作用,使 HIV 形成沉淀 ,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A. 靠近物体的一侧高于远离物体的一侧 C.两侧生长素浓度差不多B.靠近物体的一侧低于远离物体的一侧 D. 无法确定 30、将刚发芽的小豆苗固定于离心盘上,经离心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胚芽生长的情况如图 3-A-8,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①此现象是因根失水而造成局部生长的运动②此现象是因植物到环境因素刺激,而引起组织生长不均所致 ③此现象与刺激的方向及植物生长素的不同有关 ④此现象是根具有向地性,根的生长方向有向重力方向偏移的趋势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非选择题31. (8 分)爱滋病是由 "人类免役缺陷病毒 (HIV )" 引起的. HIV 存在于爱滋病患者的细胞中 ,其遗传物质 RNA 逆转 录形成的 DNA 可整合到患者细胞的基因中 , 这样每个被感染的细胞就成为产生解都可释放数百万个 HIV,人若感染 HIV, 潜伏期一般 2~10 年( 如图所示 ), 一旦确诊为爱滋病 般 2~ 3 年死于光图 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点中有少量HIV的遗传物质逆转录形成的互补DNA潜伏在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细胞中,潜伏期过后,经过 __ __ _ 的过程, 使HIV 在血液中的浓度迅速上升.(3)科学家研究发现HIV 的表面抗原经常发生变化, 这给治疗和预防爱滋病药品的开发带来了极大困难.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科学家应从何入手开发治疗爱滋病的特异性药物。
32.(8 分)某男子与一位重症禽流感患者有过接触,因而被要求进行医学隔离。
在此期间,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但该男子除了体温稍有升高外,并未出现其他症状。
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发热是由于增多和不畅造成的。
(2)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是,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调节和调节。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的稳定,是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虽然该男子这一次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却无明显流感患者病症。
但这并不能保证他将来不会成为禽流感患者的理由是:。
(2 分 )33.(6 分) 为了验证哺乳动物内分泌腺产生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者选用年龄、体重和大小相等的甲、乙、丙、丁四只雄性狗做实验。
其中甲、乙、丙三只狗分别有某一种内分泌腺发生病变,丁生长发育正常。
正常喂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这四只狗体内激素的含量,得到下表所示的结果 ( 表中的数值分别表示各激素的相对含量 ) 。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 测定各种激素含量时,一般应采用狗的来进行定量测定。
(2) 乙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丁显著减少的原因是 (3) 实验测得甲的体温较丁低,这主要是因为甲狗(4)丙表现为无求偶现象,这说明有直接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三易错题训练1 B 2BCD 3.D 4.B 5.C 6C 7D 8 C 9c10B 11C 12c 13B `4B 15C 16D 17A 18C 19A20C 21C 22C 23B 24C 25D 26B 27D 28B 29B 30C31.(8 分)(1) 被感染细胞, 激活被感染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增加膜的通透性和渗透压, 使被感染细胞裂解死亡抗体(2) 被感染互补DNA的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外壳,RNA与蛋白质外壳结合组装形成新的HIV,并释放出去(3) 控制HIV逆转录(或控制整合到被感染细胞DNA上的基因的转录)32. (8分)(1) 产热散热。
(2) 下丘脑,神经体液。
内环境。
(3) 禽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而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因此再度感染后仍可能患病 (2 分) 33.(6分)(1) 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