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换乘站设计简本(8)

合集下载

L型换乘站设计

L型换乘站设计

L型换乘站设计目录1、概述 (3)1.1 换乘站定义 (3)1.2 换乘站的特点 (3)1.3 换乘站的现状 (3)1.4地铁车站换乘形式的分类 (3)1.5换乘站的社会意义 (4)1.6“L”型换乘站概况 (6)1.7设计依据及采用规范 (6)2换乘站布局方案的设计 (7)2.1换乘站布局设计的影响因素 (7)2.2换乘站布局设计原则 (8)2.3 关于换乘站设计分析 (10)2.4“L”型布置 (11)3“L”型换乘站具体设计 (12)3.1客流预测 (12)3.2楼梯与自动扶梯宽度、站台计算 (13)3.3出入口通道宽度与无障碍电梯计算 (16)3.4 售检票设施数量计算 (17)3.5车站结构尺寸及车站用房布置面积 (18)3.6车站结构材料 (21)3.7荷载及组合 (21)3.8车站防灾设计 (28)3.9车站建筑设计 (29)4换乘站能力评价 (30)4.1换乘站站台容纳能力 (30)4.2换乘站换乘楼梯服务客流量 (30)4.3换乘站换乘自动扶梯通行能力 (31)4.4换乘站换乘通道服务客流量 (31)5“L”型换乘站的优劣 (31)5.1“L”型换乘站与其他换乘站施工对比 (31)5.2“L”型换乘站与其他换乘站功能特点对比 (32)5.3“L”型换乘站与其他换乘站最大客流对比 (33)5.4“L”型换乘站通道宽度 (33)6总结 (34)7设计图纸 (35)1、概述1.1 换乘站定义地铁承担了世界上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大规模乘客运输,缓解了交通压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但是,一条线路对减轻城市公共交通能力效果并不显著,由多条线路组成的地铁网络才能效果明显。

地铁换乘站位于不同地铁线路的交叉点,功能是:满足乘客上、下列车;两条线间换乘;短时间的休息、购物、逗留,它具有明显的公共交通建筑的特点。

1.2 换乘站的特点换乘节点是指两座地铁车站之间的换乘区域,是换乘车站的关键部位川。

换乘节点处主体结构的梁、板、柱等构件,在施工过程中随不同施工工况的转换,其内力也不断地变化。

地铁换乘站的设计

地铁换乘站的设计

地铁换乘站的设计摘要:主要介绍了某地铁换乘车站换乘节点的计算分析及设计,探讨了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和设计密切结合施工的意义。

关键词:地铁;换乘车站Abstract: The design of the subway exchange-station is introduced. The problem we should focus 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ombining design with construction closely are discussed.Keywords:subway;exchange-station近年来,我国地铁运输系统迅猛发展,城市地铁线网也越来越密集,地铁换乘车站数量增长明显,本文以某换乘车站的设计出发探讨一下换乘车站的设计方法。

1 工程概况某地铁车站位于两条规划建设线路的交汇点,顶板覆土3m,一期主体为双层明挖岛式车站,双排柱柱距纵向8m,沿纵向设梁,换乘节点区域为地下三层。

本站远期线路为三层明挖岛式车站,换乘方式为T型岛岛换乘,换乘节点位于一期车站站台中部,与车站同时建设,预留远期线路建设条件。

2 计算模拟车站标准段的计算在实际设计中多简化为单位纵向延米长度的平面框架进行计算,对框架中柱进行轴向刚度等效为延米截面,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视为复合墙结构(围护桩按抗弯刚度等效为墙),使用阶段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一起承载,两者之间考虑只有压力传递,土压力由两者共同承受,水压力全部由侧墙承受。

土层对结构的作用采用分布水土压力及一系列只受压的弹簧进行模拟,将结构视为底板置于弹性地基上的平面框架结构进行分析。

对于车站标准段,在车站纵梁刚度相对较大的情况下,上述简化后的平面受力计算基本能满足设计要求,但是换乘节点区域空间受力特征明显,类似平面计算存在较大误差,所以建立三维计算模型,以分析换乘节点区域各构件的受力情况。

本文采用Midas程序Gen模块建立模型。

T型换乘地铁站建筑方案设计

T型换乘地铁站建筑方案设计

图1 府**站总平面图规划设计乘通道在站厅内完成换乘,客流交叉较多。

纬二十路上存在12.5m×3.8m规划管廊,覆土3.5m,十二号线的客流通过该组楼扶梯进出站,在公共区另设有一台垂直电梯兼作残疾人电梯到十二号线站台。

图2 站厅层平面图图3 站台层平面图修储藏室等主要设备用房。

站台层东端设有:照明配电室、风室、吊装平台等少量的设备用房。

十二号线:车站主要设备用房布置在十二号线的设备层,站台层只布置一些必要的设备用房即可。

3.换乘节点本次初步设计十五号线、十二号分开设计,分期施工,十五号线施作时将十五号、十二号线换乘节点施做完毕,十五号线为十二号线预留了T字岛岛换乘的条件。

4.出入口通道十五号线车站共设置5个出入口通道,沿经三十四路及纬二十路设置,全部位于规划道路红线外,现状为某公司用地。

5.风亭、冷却塔十五号线车站共设置2组8个风亭、一组冷却塔,全部位于规划道路红线外,现状为某公司用地。

6.车站无障碍设计根据规范要求,地铁车站应考虑设置为残疾人提供服7.物业开发物业开发区域划分为3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预留一组新排风及环控机房、照明配电室及物业设备用房设置空间;预留一组物业用卫生间接口条件。

(1)出入口通道车站主体侧墙预留暗梁暗柱,为物业开发预留接口条件。

物业区域预留2部扶梯出口接口条件,分别位于物业防火分区一及物业防火分区三,此外物业防火分区一设置1个楼梯口接口条件,物业防火分区设置2个楼梯口接口条件,物业防火分区二设置2个楼梯口接口条件。

(2)风亭每个物业防火分区预留一组新排风设置接口条件。

(3)无障碍设计物业防火分区二设置一部无障碍电梯接口条件。

本站两条线路的车站为非同期开通车站,车站主体建筑设计中,建筑站厅层及站台层公共区设计需考虑近期(仅本站开通)、远期(两线均开通)设计及使用,本站站前设置双列位停车线及联络线站厅层有较大的剩余,设计中考虑物业开发;车站换乘节点设计中,本站为先施工车站,图4 节点流线图。

轨道交通多线换乘设计

轨道交通多线换乘设计

轨道交通多线换乘设计摘要:文章以上海某综合交通枢纽地铁站为研究对象,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原则、换乘方式及近远期结合建设顺序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换乘原则;换乘方式;工程实例;近远期结合地铁站位于某机场西侧,某综合交通枢纽交通中心工程高铁主站房的正下方,在既有沪杭铁路与外环线之间。

根据《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优化调整方案》及该枢纽的总体规划方案构想并结合高速铁路客站的站位,该地铁站引入五条轨道交通线路,形成“3+2”线站布局,属该综合交通枢纽交通中心工程的一部分。

1换乘原则(1)合理组织客流,避免交叉干扰,尽量实现付费区内换乘,换乘设施的通过能力需满足远期换乘客流的需要,保证乘客进站方便、出站迅速。

(2)充分利用地下、地上空间,并与周边地下过街道结合,以便能综合疏解地铁客流和过街客流。

(3)该地铁工程贯穿高铁站房和西交通中心,并与地面公交、10 m平台以及高速铁路共同构成多层面的换乘广场。

2换乘方式2.1车站共分为三层(1)地下一层为换乘大通道层也是地铁的站厅层,串连起公路交通中心、高速铁路、磁悬浮乃至整个枢纽,各种交通工具之间的相互转换主要通过地下一层得以实现;地铁非付费区结合大通道一起设置,进、出站闸机结合进出站楼扶梯设置,在靠近进出站闸机附近布置有足够数量的全自动售票机,以满足不同方向的旅客进站需要。

(2)a线、b线、c线沿枢纽轴线呈东西向布置在地下二层,为三岛式站台。

各线之间通过分别设置在地下一层两个付费区内的9组和2组楼扶梯在地下一层付费区内进行换乘。

(3)d线、e线则垂直于a线、b线、c线,位于地下三层,呈南北向布置,位于高铁西站厅的正下方,为一岛两侧站台。

地下一层大通道内设置有6组直通地下二层d、e线站厅的楼扶梯,供d、e线的旅客使用,且有6组楼扶梯与地下二层各岛式站台相通,供旅客换乘使用。

(4)在地下一层付费区一内还布置有3部从地下一层通往地下二、三层的垂直电梯供残疾人使用,同时兼作车站内部货运使用。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设计与优化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设计与优化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设计与优化研究随着城市发展的迅速和人口的增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

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而在轨道交通网络中,换乘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设计与优化进行研究,以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

一、换乘站设计的原则换乘站是轨道交通网络中不同线路交汇和转换的重要节点,其设计需考虑以下原则:1. 便捷性:换乘站的布局应合理,使乘客在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过程快捷、方便。

站台之间的距离和换乘通道的长度应尽量缩短,减少换乘所需的时间和劳累感。

2. 易识别性:换乘站内应标明清晰的指示牌和标志,使乘客可以迅速找到所需的换乘通道和目标线路。

合理的导向系统和明确的换乘指示,对于乘客的换乘体验非常重要。

3. 安全性:换乘站的设计应考虑到乘客的安全。

站内应设置足够的出口、紧急通道和安全设施,并进行良好的照明和防滑处理。

4. 人性化:换乘站的设计应注重人性化,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站内应配置舒适的座椅、休息区和设备,同时提供便利的无障碍设施。

5. 多样性:换乘站应根据不同的乘客需求设置不同的设施和服务,如儿童乘车服务、残疾人辅助设施、购物和餐饮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换乘站优化的方法在换乘站的设计中,如何优化站点布局和运营服务,提高乘客的换乘体验以及交通运输效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1. 换乘站布局优化:在换乘站的布局中,应根据实际需求和空间限制,合理安排不同线路的站台和换乘通道。

通过运用交通仿真模型和优化算法,可以评估不同布局方案的效果,并找出最优方案。

优化的目标可以是最小化乘客的换乘时间,最大化站台和通道的利用率,或者是减少换乘站的空间占用。

2. 运营服务优化:换乘站的运营服务是提高乘客体验和交通效率的关键。

通过引入智能调度系统、自动售票机、信息发布系统和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乘客的服务便利性和信息获取能力。

地铁车站换乘节点设计

地铁车站换乘节点设计

天津地铁xxx站换乘节点设计技术总结关键词地铁换乘节点换乘形式思考1.工程背景天津地铁xx号线是城市西北-东南方向的骨干线,线路自北辰区双街,沿京津公路西侧向南敷设,经北仓、天穆、行至中环后穿越勤俭桥,经西沽公园进入西站副中心绿廊范围内,之后在天津西站南广场设西站站,与地铁1号线、6号线换乘,在东南角站与地铁2号线换乘,在和平路站与地铁3号线换乘,穿越海河,在十一经路站于与9号线换乘,在成林道站与5号线换乘,进入津滨大道向东敷设,在xxx站与10号线换乘,出外环路后抵达终点站新兴村站。

其中地铁4号线南段工程,从东南角途经和平路、曲阜路、成林道、津滨大道到民航大学,全长18km,14座车站。

1.1 xxx站简介xxx站位于天津市东丽区雪莲路高架桥以西津滨大道与规划沙柳路交口处,为x、1y 号线T型节点换乘车站。

其中xxx站(M4)沿津滨大道东西向敷设于道路南侧绿地内,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站后设停车线、折返线),站台宽度为14n,车站总长602m,标准段宽度为22.7m;xxx站(M10)沿规划沙柳路南北向敷设于道路东侧规划绿地内,为地下三层侧式车站(站后设停车线、单渡线),站台宽度为7m+7m,车站总长349.05m,标准段宽度为29.8m,xxx站(M10)车站主体左侧为规划沙柳路立交桥。

两站设联络线相通,同期设计,同期施工。

(xxx站四、十号线简称M4、M10,后文中均参照此简称)图1 xxx站总平面图2.换乘节点布置形式2.1换乘客流分析表2.1 2044年远期早高峰小时预测换乘客流表(单位:人/小时)站名时段换入客量换出客量xxx站(M10)上行客流早高峰1518 3390xxx站(M10)下行客流早高峰4586 2927xxx站(M4)上行客流早高峰2787 2753xxx站(M4)下行客流早高峰3602 3351表2.2 2044年远期全日预测换乘客流表(单位:人/小时)站名时段换入客量换出客量xxx站(M10)上行客流全日15629 27169xxx站(M10)下行客流全日27768 15464xxx站(M4)上行客流全日21354 21542xxx站(M4)下行客流全日21310 21855经客流预测表分析,xxx站(M4)换乘客流中下行客流较多,按照4号线行车组织规定,线路右线为车辆下行方向,所以xxx站(M4)岛式站台右线方向一侧换乘客流较为集中。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车站—换乘站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车站—换乘站

4.T形换乘,岛岛换乘,分散式站厅
T型
站厅
站厅
6号线转2号线
2号线岛式站台
5.一字形换乘,岛岛、同站台换乘,整体式站厅
一字
整体式站厅
实现同站台换乘
6.H形换乘,岛岛换乘,分散式站厅
H
站厅
站厅
换乘方式比较
1.客流易于疏导
有利者:L形/T形换乘,长通道及站外换乘 不利者:同台换乘,岛岛十字换乘
2.便捷,行走距离短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目录
CONTENTS
01 换乘站的设计原则 02 换乘方式 03 换乘站形式
学习目标
了解:换乘站的设计原则。 理解:换乘站的形式。 掌握:换乘方式(重点)。
换乘站
换乘是供乘客在不同路线之间,在不离开车站付费区及不另行购 买车票的情况下,进行跨线乘坐列车的行为。
换乘站位于两条及两条以上线路交叉点上,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最重要的节点。
1.十字换乘,岛岛换乘,分散式站厅
换乘站的平面位置为十字形,1号线与2号线交叉。
2
2.十字换乘,岛侧换乘,整体式站厅
换乘站的平面位置 为十字形,1号线 与2号线交叉。
3.L形换乘,岛岛换乘,整体式站厅
9号线岛式站台
6号线岛式站台
4.T形换乘,岛岛换乘,分散式站厅
站厅
站厅
2号线岛式站台
5.一字形换乘,岛岛、同站台换乘,整体式站厅
来的,上面那些只是简单的总结而已,实际上和
以及

所以,一切还要从实际出发。
练习
• 1.指出图1~图5中:
• (1)换乘站的形式( )。 A.“一”字形 B.“L”形 C.“T”形

换乘站的设计

换乘站的设计

任务 换乘站的设计 2.换乘方式的基本类型
图11香港地铁旺角地铁站、太子港站同台换乘
任务 换乘站的设计 2.换乘方式的基本类型
(2)由一个车站的站台 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直接换乘 到另一个车站的站台。这种换 乘方式要求换乘楼梯或自动扶 梯有足够的宽度,以免造成乘 客拥挤,发生安全事故,如北 京地铁1号线与2号线换乘站建 国门站,如图12所示。
图13北京地铁四惠站换乘
任务 换乘站的设计 2.换乘方式的基本类型
采用站厅换乘时,下车客流只朝一个方向流动,可减少 站台上人流交织,乘客行进速度快,在站台上的滞留时间减 少,可避免站台拥挤,同时又可减少楼梯等升降设备的总数 量,增加站台有效使用面积,有利于控制站台宽度。站厅换 乘一般用于相交车站的换乘,其换乘距离比站台直接换乘长, 乘客在垂直方向上要往返行走,带来一定的高度损失。因受 岛式站台总宽度限制,站厅换乘一般适用于侧式站台间换乘, 或与其他换乘方式组合应用,可以达到较佳效果。
通道宽度按换乘客流量的需要设计。换乘条件取 决于通道长度,通道长度一般不宜超过100 m。
任务 换乘站的设计 2.换乘方式的基本类型
4.站外换乘 站外换乘是指乘客在车站付费区以外进行换
乘,没有专用换乘设施。 站外换乘主要用于下列情况:
(1)高架线与地下线之间的换乘,因条件所迫, 不能采用在付费区内换乘的方式。 (2)两线交叉处无车站或两车站相距较远。 (3)规划不周,已建线路未做换乘预留,增建换 乘设施十分困难。
任务 换乘站的设计 2.换乘方式的基本类型
1.站台直接换乘 站台直接换乘有以下两种方式: (1)两条不同线路的站线分设在同一个站台的两侧,乘客 可在同一站台由甲线换乘到乙线,即同站台换乘。这种换乘方 式对乘客来说十分方便,是应该积极寻求的一种换乘方式。该 换乘方式在香港地铁中应用较为广泛,如旺角地铁站、太子港 站的换乘(见图11),内地也在逐渐寻求此种换乘方式,如北 京地铁4号线与9号线在国家图书馆站同站台换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二层站台层
11号线客流流线 机场、城客流流线际 出入境客流流线 出租车及社会车乘设 置在站厅层
前海湾 站
西 安 市 地 铁 一 号 线 一 期 工 程 ( 后 围 寨 ~ 纺 织 城 ) 段
设 计 总 体 总 包 投 标 汇 报
地铁2、11号线 地铁3号线
2号线
机场快线与城际线
11号线
深惠线
3号线 总的设计思路: 1、枢纽设计遵循同一票务管理在同一付费区内换乘, 不同票务管理在非付费区换乘的原则。 2、3号线与2、11号线设换乘夹层实现站台——站台 直接换乘; 3、其余各线之间根据票务管理,分别采用站厅付费 区和非付费区换乘。 4、枢纽内各条线车站土建建议同步实施。
西 安 市 地 铁 一 号 线 一 期 工 程 ( 后 围 寨 ~ 纺 织 城 ) 段
设 计 总 体 总 包 投 标 汇 报
地面层
机场、诚际、深港客 流设置在地面层
地下一层站厅层
2、竖向分层理念:通 过分层划分不同功能、 不同票制之间的换乘。 通过将机场、诚际、 深港客流交换在地面 层、其他城市组团间 客流交换在站厅层。
西 安 市 地 铁 一 号 线 一 期 工 程 ( 后 围 寨 ~ 纺 织 城 ) 段
设 计 总 体 总 包 投 标 汇 报
站厅层平面图
夹层平面图
站台层平面图
福田站
平面分区理念:遵循同一票制在同一付费区内换乘,不同票制在非付费区换乘的思路, 通过不同色块,划分不同功能、不同票制分区管理的功能
西 安 市 地 铁 一 号 线 一 期 工 程 ( 后 围 寨 ~ 纺 织 城 ) 段
西 安 市 地 铁 一 号 线 一 期 工 程 ( 后 围 寨 ~ 纺 织 城 ) 段
设 计 总 体 总 包 投 标 汇 报
地面层平面图 1、平面分区理念,遵循同一票制 在同一付费区内换乘,不同票制 在非付费区换乘的思路,通过不 同色块,划分不同功能、不同票 制分区管理的功能.
前海湾 站
站厅层平面图
设 计 总 体 总 包 投 标 汇 报
2 0 0 8 年 0 5 月
设 计 总 体 总 包 投 标 汇 报
高架4、6平行换乘与垂直地下5号线换乘及地面国铁站的换乘——深圳三号线龙华站
西 安 市 地 铁 一 号 线 一 期 工 程 ( 后 围 寨 ~ 纺 织 城 ) 段
设 计 总 体 总 包 投 标 汇 报
地铁车站与地面其他交通系统的接驳实例——成都火车北站
西 安 市 地 铁 一 号 线 一 期 工 程 ( 后 围 寨 ~ 纺 织 城 ) 段
设 计 总 体 总 包 投 标 汇 报
地下一层 共用站厅 层 地铁与公交 换乘
深惠城际线、机场、 交通转换平台 城际换与地铁换乘 节点
地下二层2、 11号线站台层
地面客流
广深港客 运专线
2、3、城市 线换乘平台
2、3、11号线 夹层
福田站
西 安 市 地 铁 一 号 线 一 期 工 程 ( 后 围 寨 ~ 纺 织 城 ) 段
西 安 市 地 铁 一 号 线 一 期 工 程 ( 后 围 寨 ~ 纺 织 城 ) 段
设 计 总 体 总 包 投 标 汇 报
前海湾 站
进出境客流 城际客流
过境线、机场连接线
机场快线 与城际
11号线
机场快线 与城际
5号线
1号线
前海湾站客流流向示意图
总的设计思路: 1、前海湾站为与1、5号线的换乘枢纽站。 2、枢纽设计遵循同一票务管理在同一付费区内换乘, 不同票务管理在非付费区换乘的原则。 3、采用平面分区与竖向分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局。
西 安 市 地 铁 一 号 线 一 期 工 程 ( 后 围 寨 ~ 纺 织 城 ) 段
设 计 总 体 总 包 投 标 汇 报
前海湾 站
进出境客流
机场快线与城际
11号线
机场快线与城际
5号线
1号线
前海湾站建设时序图
4、建设时序与接口预留: 1)本线与1、5号线分期实施,要求1、5号线结构 预留连通接口; 2)香港出入境线与机场连接线可后期实施,但应 与上部开发同步实施。
广深港 客运客 运专线
3号线
社会停车场 深惠诚际线 地下商业街
2号线
公交枢纽
穗莞深 城际线
惠深城 际线
1号线
广深港 客运专线
4号线
福田站
枢纽内集多条城轨、国铁线路及公交与一体。
西 安 市 地 铁 一 号 线 一 期 工 程 ( 后 围 寨 ~ 纺 织 城 ) 段
福田站客流流向示意图
11号线
设 计 总 体 总 包 投 标 汇 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