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吸烟问题的调查报告

吸烟问题的调查报告

吸烟问题的调查报告吸烟问题的调查报告1一、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明生活水平的提高。

吸烟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然而,只要我们稍加留意、观察周围存在的吸烟现象,我们会不言而喻:吸烟不但对人们的生理有害,而且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的吸烟现象甚至对他人的健康生活造成举足轻重的影响,严重则可能会因粗心而引来硝烟烈火之灾—火灾,导致一命呜呼、人财俱失。

在现实生活中因吸烟而带来的灾难更是比比皆是。

美丽的林海—大兴安岭被火烧就是最好的例子,纵观历史,硝烟停熄未久前的中英鸦片战争不也是其例之一吗?朋友,那你是否也体会到吸烟是在自焚,因此,只有放下手中的烟,管好见烟垂涎三尺的嘴,才是保证身心健康唯一的第一步。

为了让吸烟的大学生戒烟,不吸烟的大学生远离吸烟;从而为有强健的身心体魄打好基础,轻松学习,自信迎考;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作了一次了对大学生吸烟现象的研究性调查与分析的报告。

二、调查原因:为了解目前青少年的吸烟现状,为了青少年们健康,也为了给青少年、家长、老师、学校、社会一个警示,让我们青少年能健康成长。

给我们和我们周围的人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为此我做了一下调查:我通过对几位吸烟青少年的交流进行该项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来自中国青年报(20__年6月16日)最新消息称,在我国1.3亿青少年中,吸烟者约20__万,尝试吸烟者不下5000万,而遭受二手烟危害的高达8000万。

而且报告中还指出,目前,我国青少年开始吸烟呈现低龄化趋势,并且女学生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有上升趋势。

根据以上情况分,我建议:青少年、家长、老师、各级高校、社会相关机构、国家的立法部门应该共同努力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分析过程:(一)大学生吸烟产生的心理影响:(1)标新立异心理大学生处在生理心理的日渐成熟的阶段,自我意识在不断显现,表现欲逐步增强,时刻想以“新”“异”来吸引别人而吸烟恰好能满足这心理。

关于吸烟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吸烟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吸烟的社会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升,吸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吸烟在社会中的影响以及相关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吸烟的社会调查。

本报告将综合分析相关数据,并就吸烟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背景吸烟作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对个人和社会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探究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吸烟对社会的影响,我们展开了一项关于吸烟的社会调查。

二、调查方法1.样本选择:我们在城市和农村选择了各一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了相应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共涵盖了2000名学生,其中男生和女生各占一半。

2.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吸烟行为、吸烟动机、接受吸烟宣传教育的情况以及对吸烟政策的态度等。

三、调查结果1.吸烟率: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的2000名学生中,有25%曾经有过吸烟行为,其中男生吸烟率为30%,女生吸烟率为20%。

2.吸烟动机: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学生开始吸烟的主要原因包括好奇心、社交因素、个人压力等。

对于已经开始吸烟的学生,有超过60%的人表示愿意戒烟,但仅有不到30%的吸烟者成功戒烟。

3.吸烟宣传教育:在接受吸烟宣传教育方面,约有60%的学生表示接触到了各种吸烟危害的宣传资料,但同时也有接近40%的学生表示对吸烟宣传教育不够满意。

4.吸烟政策态度:大多数学生对于吸烟限制政策表示支持,认为应该加大力度限制吸烟区域,并增加对吸烟者的处罚力度。

四、讨论与建议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以及前期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吸烟宣传教育: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增加吸烟危害宣传教育的力度。

通过多种形式、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向学生普及吸烟的危害,提高他们对吸烟的风险认知。

2.建立更严格的吸烟限制政策:制定更为严格的吸烟限制政策,加大对吸烟者的处罚力度。

同时,在公共场所、学校周边等人员密集地区设置更多的无烟区域,为非吸烟者提供更好的环境。

3.加强戒烟支持:针对已经开始吸烟的学生,我们应该提供更多的戒烟支持。

中国人吸烟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人吸烟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人吸烟现状调查报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烟草市场,吸烟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

据统计,目前中国吸烟人口已经达到3亿,这一数字在全球范围内位居首位。

吸烟直接导致每年数百万人死亡,同时也给国民健康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人吸烟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下是调查报告的详细内容。

一、吸烟人口分布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吸烟人口分布差异较大。

一线城市的吸烟人口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

其中,农村地区的吸烟人口占比最高,主要呈现出男性吸烟人口比例高于女性的情况。

同时,不少吸烟人口开始吸烟的年龄较早,甚至在未成年时就开始接触香烟。

二、吸烟原因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吸烟人群吸烟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社交需要、娱乐放松以及习惯等。

其中,工作压力大是许多吸烟者开始吸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吸烟可以缓解压力,让人感到放松。

此外,社交需要也是一些人开始吸烟的原因,因为在一些场合吸烟可以增加交流的机会。

三、吸烟对健康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吸烟会增加患上各种疾病的风险,包括肺癌、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

此外,吸烟还会加速衰老,影响皮肤的健康,造成口腔溃疡等。

同时,吸烟还会对他人的健康产生危害,被动吸烟者也会增加各种疾病的风险。

四、吸烟控制措施针对中国吸烟问题,政府和社会团体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来进行干预和控制。

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包括加大对烟草广告的监管力度、提高烟草税收、加强禁烟法规的执行力度、开展吸烟宣传教育等。

近年来,中国吸烟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存在很多挑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五、调查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吸烟问题依然严峻,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来解决。

只有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加强吸烟控制措施,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才能有效降低吸烟率,减少吸烟对社会和个人健康的危害。

希望通过这次调查报告的发布,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吸烟问题的重视,共同为建设一个健康的中国社会而努力。

2024年有关吸烟的调查报告(3篇)

2024年有关吸烟的调查报告(3篇)

2024年有关吸烟的调查报告(3篇)2024年有关吸烟的调查报告(通用3篇)2024年有关吸烟的调查报告篇1一、导言《新华社》5月29日电,权威部门调查表明,吸烟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最大隐患。

据统计,中国烟民的总量已高达3.5亿人,并且还在以每年300万的速度增加,这一惊人的数字给人类健康亮出了红牌。

美国《健康》杂志刊登了“吸烟鲜为人知的20条危害”,详细说明吸烟人的生活质量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下降的,主要有香烟携带病菌、吸烟人睡眠质量差、吸烟者骨头很脆弱、吸烟增加失聪失明危险、吸烟爱得牛皮癣、女性吸烟不孕率高、吸烟不利于长寿等危害。

而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新兴力量,大学生吸烟问题得到了家庭、学校、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调查目的为了清楚地了解大学生的吸烟状况,我们调查方法小组做了此次关于大学生吸烟的调查研究,以制定出相应的有效对策,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远离吸烟带来的危害。

三、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四、调查对象随机于步行街与万家丽广场选取1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其中男75名,女25名五、调查内容与分析:1、请问你是否有吸烟的习惯?这个问题中41%的人承认自己现阶段或是曾今有吸烟的习惯,其中男生尤为显著,超过了50%。

但是对于女生群体我们不能忽视,从社会上吸烟趋势来看,女性抽烟的现象越来越显著,为了女生的长远的发展,提高女生进入社会的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的能力,加强对女生群体的教育仍然是学校关注的问题。

2、请问你的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人抽烟?这个问题中87%的人家中有人抽烟,并且抽烟的主要人群集中在父亲、爷爷、叔叔等男性身上。

家庭成员的行为对于子女的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

首先是父母的教育上。

很多大学生并不是在大学开始吸烟,而是在中学甚至小学就开始吸烟,这不能不归咎了父母的教育。

同时,家庭成员在大庭广众下抽烟的行为成为了孩子们模范的对象或是父母的错误引导什么抽烟解愁,抽烟提神的理论更加踏入独立生活的大学生迷失方向,误入其中。

关于吸烟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吸烟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吸烟的社会调查报告吸烟,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私人空间,都备受关注和讨论。

为了解吸烟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吸烟人群的特点和态度,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吸烟的社会调查。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调查内容、结果分析以及对社会的启示。

一、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以摸底式问卷调查为主,并结合观察和访谈等方式进行了综合性的调查研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吸烟人群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等。

2. 吸烟习惯:吸烟频率、吸烟场所、吸烟品牌等。

3. 吸烟意识和态度: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戒烟意愿等。

4. 吸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吸烟场所的态度、对二手烟的感受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几点主要分析:1. 吸烟人群的特点和态度:在受访者中,男性吸烟者占据了绝大多数,占比达到80%以上。

同时,调查发现从年龄来看,吸烟的主要集中在25岁至45岁之间的人群。

在职业方面,办公室白领、工人和服务业人员是吸烟人群的主要构成。

在吸烟人群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意识到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但依然无法改变吸烟习惯。

他们表示对吸烟的依赖性很强,戒烟的意愿较低。

对于戒烟方法和辅助工具的了解也相对少,缺乏有效的戒烟措施和支持。

2. 吸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对吸烟场所的限制措施表示支持。

他们认为在公共场所吸烟对他人健康构成了威胁,因此应该加强吸烟限制,并提倡在戒烟场所设立室外吸烟区。

另外,对于二手烟的感受,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非吸烟人士表示对二手烟的存在感到困扰,且有一定程度的身体不适反应。

这一结果说明二手烟对非吸烟者的危害不可忽视,呼吁进一步加强对吸烟行为的管理和监管。

三、对社会的启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吸烟问题虽然任务繁重,但我们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和启示:1. 加强吸烟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吸烟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吸烟者意识,引导他们关注自身健康,培养对戒烟的意愿。

2. 增加戒烟辅助措施:积极推广戒烟辅助措施,提供更多的戒烟工具和资讯,帮助吸烟人群顺利戒烟。

吸烟调查报告4篇

吸烟调查报告4篇

吸烟调查报告4篇导读:本文是关于吸烟调查报告4篇,希望能帮助到您!调查目的:吸烟对人体,对环境的危害调查对象:大学吸烟状况调查内容:吸烟人数呈上升趋势,而且人群范围分布广泛,青少年吸烟人数每年都大幅度上升,据统计中国平均吸烟年龄为10岁。

现在在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以及大学生中随处可见吸烟者。

近年来,女性吸烟人数也在上升,而且上升速度超过男性。

吸烟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都有着重大的危害调查方式:观察法发放问卷法调查时间:20**年**月**号调查人员: *********调查结果:吸烟人群范围广,人数多,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大。

调查体会:吸烟有以下几个危害:一.对自己:一手烟1.致癌作用吸烟致癌已经公认。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

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如果每日吸烟在35支以上,则其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45倍。

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

肺癌死亡人数中约85%由吸烟造成。

2.对心、脑血管的影响许多研究认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

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75%有吸烟史。

3.对呼吸道的影响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

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受损、变短,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

此外,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分泌增多,成分也有改变,容易阻塞细支气管。

即使年轻的无症状的吸烟者也有轻度肺功能减退。

4. 对消化道的影响吸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一般比不吸烟者增加91.5%,并能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钠,致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诱发溃疡。

烟草中烟碱可使幽门括约肌张力降低,使胆汁易于返流,从而削弱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子,促使慢性炎症及溃疡发生,并使原有溃疡延迟愈合。

此外,吸烟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易造成返流性食管炎。

关于吸烟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吸烟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吸烟的社会调查报告引言:吸烟这一行为在人类社会中已经存在了数百年,它既具有文化、社交的一面,也带有危害健康的另一面。

为了更深入了解吸烟在当代社会中的现状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全面而深入的社会调查。

一、吸烟人数与性别比例:我们的调查发现,在调查对象中,吸烟者所占比例约为40%。

但值得一提的是,吸烟人数在男性中远高于女性,男性吸烟者数量约为女性的2倍。

这暗示着,在当今社会,男性吸烟者更为普遍。

二、吸烟与年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吸烟率与年龄存在显著关系。

年轻人群体中吸烟者较多,其中大学生群体的吸烟率相对较高。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吸烟者数量逐渐减少。

这或许与年轻人通常比较冲动、好奇、求新的特点有关,但也提示我们应该从青少年开始进行吸烟害处的教育和防控工作。

三、吸烟与职业关系: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吸烟与职业之间的相关性。

与其他职业相比,劳动密集型职业和高压工作职业群体中的吸烟者比例较高。

这可能是因为这类职业容易受到环境或工作压力的影响,导致吸烟作为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四、吸烟与地域关系:地域对吸烟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市中吸烟者所占比例要高于农村地区。

这可能与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以及社交活动更多的特点有关。

另外,一些地域特色也会对吸烟习惯产生影响,比如一些地区有较高比例的吸烟人群或者特定的吸烟文化。

五、吸烟与健康意识:近年来,健康意识逐渐加强,人们开始更加重视自身健康。

而在我们的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吸烟者表示他们意识到吸烟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对于吸烟带来的具体健康风险,一部分吸烟者了解甚少。

这提示我们,需要加强吸烟及相关健康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知。

六、对吸烟的态度改变:与过去相比,当代社会对吸烟的态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些吸烟者表示他们在公共场所抽烟时会更注意周围人的感受,并尽量减少对他人的困扰。

此外,越来越多的非吸烟者抵制二手烟,呼吁建立更多无烟环境。

关于吸烟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吸烟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吸烟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引言:吸烟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行为,然而,其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已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吸烟的现状和相关问题,本文进行了一项关于吸烟的社会实践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吸烟行为的普遍性、影响因素、吸烟控制的有效措施等,以便为进一步减少吸烟行为提供依据。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在线和纸质两种形式发放问卷,覆盖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群体。

共收集有效问卷500份。

二、调查结果1. 吸烟普遍性: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者中,有60%的人曾经尝试过吸烟,其中40%的人仍然保持每天吸烟习惯。

2. 吸烟影响因素: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吸烟行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其中,社交环境(40%)、亲友影响(30%)和压力缓解(20%)是最主要的吸烟诱因。

3. 吸烟危害认知:令人担忧的是,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50%的受访者对吸烟的危害了解不足,甚至无视吸烟对自身健康的潜在危害。

4. 吸烟控制措施: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80%)支持吸烟控制措施的实施,如提高烟草税、打击假烟、宣传吸烟危害等。

同时,近60%的人认为提供吸烟戒断服务和心理辅导是有效的控制措施。

三、讨论与建议1. 加强吸烟宣传:由于许多受访者对吸烟的危害缺乏足够认知,因此有必要加强吸烟危害宣传,提高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度。

2. 加大吸烟控制力度: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人支持吸烟控制措施的实施,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更多的措施,如提高烟草税、打击假烟、禁止吸烟场所等,以减少吸烟行为的发生。

3. 提供戒烟支持:考虑到吸烟人群中的一部分人希望戒烟,但在戒烟过程中遇到困难,建议相关部门提供定期的吸烟戒断服务和心理辅导,帮助吸烟者戒除烟瘾。

结论: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揭示了吸烟行为的现状和相关问题,为制定吸烟控制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在未来,我们期望通过宣传教育、控烟政策和戒烟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减少吸烟行为的发生,保护公众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所周之,大学生活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过度阶段,大学可以说是半个社会。

很多大学生活脱离了父母的“管制”,再加上大学生活本身比较松散,空闲较多,交往的范围大,社会生活的自由度高,很多大学生受到很多观念的影响,这些观念中,消极和积极观念是并存的。

其次大学生因为学习或者生活上的压力,还有男孩子对吸烟是成熟表现的错误理解而使大学生吸烟现象更加的明显。

吸烟危害健康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鉴于吸烟对青少年身心造成的巨大危害及仍呈上升趋势的大学生吸烟人数,我们本调查小组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目的通过对安阳工学院大学生吸烟情况的调查,了解该校大学生吸烟现状以及其消费观和价值观取向,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一)调查对象:安阳工学院在校大学生(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对安阳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当场发放,填写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00份。

(三)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1.使用EXCEL和人工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实地调查结果分析和二手资料研究相结合。

三、调查内容调查问卷见附件1四、调查结果及分析(一)调查问卷发放情况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98份,其中有效问卷87份,无效问卷11份。

(二)数据及问题分析:1.因为大学生主要的吸烟人群是男生,所以我们主要调查了男生的吸烟情况。

从问卷结果(如图一)来看,本校大学生男生的吸烟比例较大,有将近30%的男生吸烟。

但是对于女生群体我们不能忽视,应为从问卷中我们发现在调查的33名女生中有2名吸烟,从社会上吸烟趋势来看,已经出现了女性吸烟的现象和趋势,为了女生的长远的发展,提高女生进入社会的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的能力,加强对女生群体的教育仍然是学校关注的问题。

图一吸烟大学生性别分布图2.在问卷结果中(如图二)我们发现:大学生初次吸烟年龄集中在高中阶段,有的被调查者在小学就已经开始吸烟。

我们都知道,小学和中学时代正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吸烟会极大影响了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他们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虽然从小学开始吸烟的人较少,但是不容轻视,这部分人群要收到高度的重视尤其是父母和学校的高度重要,尽快进行指导和教育,避免长远的吸烟行为。

图二初次吸烟阶段人数分布图3.关于吸烟的原因,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好奇、朋友建议或唆使及从众是促使大学生拾起第一支烟的三个主要原因。

而现在仍在吸烟的原因则各种各样,但把吸烟作为一种习惯而继续吸烟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较大。

在关于其他同学对自己吸烟的看法上则大部分表示无伤大雅。

(如图三)图三吸烟原因人数分布图4. 从被调查群体的回答中,统计显示(如图四):有80%的同学平均每天的吸烟量是十根以下,只有4%的同学平均每天的吸烟量超过1包。

这说明很多大学生吸烟,但是并没有到达烟瘾的地步,帮助他们戒烟是有可能的。

图四每天吸烟量人数比率图5.大学生还没有走向工作岗位,还不能获得经济上的独立,需要父母的钱。

在被调查的群体中,每个月花在吸烟上的费用大致 50~100元之间。

大量吸烟不仅给他们的身体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使他们在经济上也受到了一定的损失。

有一句俗语说得很好:花钱买病。

吸烟不仅仅是买病,它很可能还会给您带来生命的危险。

针对这重行为,父母也负有一定责任,他们不知道子女在吸烟的情况,或者对其放任不管,或者家长出于各种原因,与子女的交流很少,只是一味的给零用钱,却不关心子女拿钱都干了什么。

(如图五)图五每月吸烟费用人数分布图6.在被调查的群体中,由图六显示:吸烟的群体中76%都想过戒烟,但事实上绝大部分都戒烟失败,针对没有戒烟成功的群体,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必须对吸烟高度重视,加强指导和教育,让非吸烟人群消除吸烟的动机。

图六关于是否想过戒烟人数比率图7.我们调查了不吸烟的大学生对吸烟的态度,由图七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74%大学对吸烟行为持反感态度,0%的大学生对吸烟行为持赞同态度,而剩下了 26% 群体对吸烟持无所谓的态度。

我们发现女生对吸烟基本上全部持反对态度,分析表明女生对烟味反感,其次大多数女生都清楚的知道吸烟有害于健康,而且视吸烟为一种不好的行为。

在吸烟的男生中,他们持有赞同或者无所谓的态度,但是这类群体很清楚的表明知道吸烟有害于健康。

图七大学生对二手烟的态度人数比率图8.大学生会深受身边同学的行为尤其是寝室室友的行为的影响。

从问卷调查结果中(如图八)我们可以看出,只有13%左右的同学认识的朋友中没有人吸烟,而这些同学几乎都是女生。

相比而言,很大比例的男生寝室室友都会有吸烟的行为。

调查问卷同时显示54%的不吸烟的大学生对二手烟十分反感,所以现在很多不吸烟的大学生尤其是男生的健康都会受到吸烟的危害。

所以在问卷中最后一题关于国家“五一”后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问题上,所有填写的同学都表示了赞同的意见。

图八五、结论及建议我们调查小组这次进行“大学生吸烟问题”调查,是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吸烟现状以找出吸烟的原因,引导及防止大学生吸烟。

从我校此次抽样调查看,吸烟有害健康已为多数大学生所认识,很多学生也知道吸烟有害于健康,但是戒烟对篇二:关于大学生吸烟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吸烟状况的调查报告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吸烟的状况,掌握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吸烟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危害意识,消除恶习,使学生健康成长,于是我们对多个学校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根据英国牛津大学流行病学家里查德·皮托的前瞻性调查显示,到2025年中国现有20岁以下的青少年中约有5000万人将死于吸烟所致的疾病。

众所周知吸烟不但对人们的生理健康有害,而且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的吸烟现象甚至对他人的健康生活造成举足轻重的影响,严重则可能会因粗心而引来火灾,导致一命呜呼、人财俱失。

据有关资料表明,由于大学生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和就业去向的关键时期,一旦染上吸烟的恶习,再想戒是相当困难的。

因此,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吸烟的状况,掌握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吸烟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危害意识,消除不良习惯,增强吸烟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认识。

我和我的同学做了一次大学生吸烟现象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因为现在是暑假期间,大部分大学生以放假回家或在外打工,所以我们采用在网上分发问卷的方式对多个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吸烟者多为男性,所以调查对象选取的男生较多。

三、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1、因为大学生主要的吸烟人群是男生,所以我们主要调查了男生的吸烟情况。

其中男生80%,女生20%。

从问卷结果来看,在校大学生男生的吸烟比例较大,有超过50%的男生吸烟。

但是对于女生群体我们不能忽视,从社会上吸烟趋势来看,已经出现了女性吸烟的现象和趋势,为了女生的长远的发展,提高女生进入社会的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的能力,加强对女生群体的教育仍然是学校关注的问题。

2、44%大学对吸烟行为持赞同态度,27%的大学生对吸烟行为持反对态度,而剩下29%群体对吸烟持无所谓的态度。

3、大学生初次吸烟年龄较小,集中在5-22岁,有的被调查者在小学就已经开始吸烟。

4、吸烟的群体63%都尝试过戒烟,在尝试过戒烟的同学中有59%的同学戒烟成功,但是针对没有戒烟成功的群体,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必须对吸烟高度重视,加强指导和教育,让非吸烟人群消除吸烟的动机。

对于已经吸烟的群体,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戒烟。

因为大学生戒烟的主动性较低。

在被调查的吸烟群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类群体的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其他人都劝过戒烟,但是成效是很小的。

必须在社会宣传、学校教育、亲人朋友的劝导下依靠规章和规范协调帮助吸烟群体戒烟。

四、大学生吸烟的原因分析由于大学生时期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时期,无论是为了“显示自己成熟”,还是因为“解闷”、“模仿”、“好奇”、“受别人纵容’,其中总有一部分人吸食一支或几支之后便不再吸了,因为这个特殊时期过去以后,他们的心理日渐成熟,心理上的各种矛盾被固定的思维方法、固定的世界观代替。

但也总有一部分人吸第一支以后就开始持续吸烟,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四种:1.来自朋友、同学、同伴的压力。

他们互相影响、互相鼓励吸烟,互相敬烟。

而伙伴的激励作用最容易强化个体不正确的吸烟态度与信念。

例如,同学在一起聚会娱乐时,朋友敬烟又不好意思拒绝,在这种情况下吸烟逐渐形成习惯,心理上、生理上慢慢地都上瘾了。

这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大学生在一起时抽烟更厉害”的原因。

2.长时间承受较大的生活压力。

由于大学生在学习、恋爱、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较多,而知识,经验不足,情绪不稳定,承受和调节能力较弱,这些因素都会促使他们在吸烟行为上寻求心理慰藉,导致持续吸烟。

3.坚持认为吸烟有一定的益处。

有些大学生由于受社会误导,认为只有抽烟才能显示男子汉的风度和气质,能帮助自己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吸烟能够摆脱紧张情绪,能够提神、解愁、解乏:抽烟是成熟男人的一种社交方式:抽烟是社会交际的必需品:吸烟能增加国家税收,吸烟能降低失业率等等。

许多人都是由于这些错误认识而逐渐形成抽烟行为。

4.受偶像或其他学生等尊敬的人的吸烟行为的影响。

人类行为的形成是个学习、模仿、逐步定型的过程。

大学生正处在学习、成长的时期,老师、家长的吸烟行为在大学生中往往起到误导作用,并使反吸烟教育的说服力下降。

许多电影、电视中的英雄人物、领袖人物的吸烟行为都会对大学生吸烟心理产生极大的误导和不良影响。

这种误导使吸烟行为逐步定型,即使过了青春期,这种定型的行为仍不会消失,反而会一直延续下去。

五、吸烟的危害吸烟的害处很多,它不但吞噬吸咽者的健康和生命,还会污染空气,危害他人。

1 、肺部疾病:香烟燃烧时释放3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害成份主要有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二恶英和刺激性烟雾等。

焦油对口腔、喉部、气管、肺部均有损害。

烟草烟雾中的焦油沉积在肺部绒毛上,破坏了绒毛的功能,使痰增加,使支气管发生慢性病变,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癌便会产生。

据统计吸咽的人60岁以后患肺部疾病的比例为74%,而不吸烟的人60岁以后患肺部疾病的比例仅为4%,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2 、心血管疾病: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使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造成相关的高血压等疾病。

吸烟使冠状动脉血管收缩,使供备量减少或阻塞,造成心肌梗塞。

吸烟可肾上腺素增加,引起心跳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影响血液循环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猝死综合症,呼吸功能下降、中风等共20多种疾病。

3、吸烟致癌:研究发现,吸烟是产生自由基最快最多的方式,每吸一口烟至少会产生10万个自由基,从而导致癌症和许多慢性病。

最近,英国牛津提德克里夫医院对3.5万名吸烟者进行长达50年的研究得出了结论,结果显示,肺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肝癌、口腔癌、鼻窦癌等到11种癌症与吸烟“显著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