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烟墩南山铜镍矿成矿条件_周华
周庵铜镍矿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采 矿 工程 中 使 用 的 凿 岩 台 车 、 铲运机、 提升机 、 水 泵、 电机 车 、 空压机 、 风机 等设备在检修、 维 护作 业 中 , 由于场地狭窄 , 设备外露 部件. 3 b l t / a , 拟 采用 主副 竖 井开 拓 方 案 。主 井采 用 双 箕 斗 互 为 配 重 的提 升 方 式 ; 副井 采 用 罐 笼配 平衡 锤提 升 方 式 。井 下分 无 轨 运 输 中段 和 有 轨 运 输 中段 , 无轨 运输 中段矿 石 由铲 运 机运 至 采 场 溜井 , 然 后经 下 部有 轨运 输 中段 由电机 车 牵 引矿 车 组转 运 至 主 溜井 , 经破 碎 机 破 碎 后 由主 井 提 升 至 地 表 矿 仓 。受 地表环境保护的要求 , 地表不容许陷落, 矿山采用浅孔 房 柱采 矿 嗣后 充填 法和 中深 孔 空场 采 矿 嗣 后 充填 法 进
19噪声噪声产生于凿岩机空压机风机装运机及爆破瞬间噪声对人体的听力生理心理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能引起听觉功能敏感度下降甚至造成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在强噪音环境中作业人的心情易烦躁容易疲劳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低也可能诱发事故
周庵铜镍矿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李 学宏( 河南天泰工程技 术有限公司 , 河南 郑州 4 5 0 0 4 6 ) 摘 要: 周庵铜镍矿采用地下开采方式 , 本文根据矿 山地质、 开 拓方案 、 提升运 输、 采 掘工艺 、 排水 、 通风 、 压气 、 供 电等系统 , 全 面 分析辨识了矿山存在 的危险 有害因素 , 为矿 山消除隐患 , 实现 本质安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 危险有害因素 ; 安全隐患 ; 事故
一
矿 山开采 深度达 9 0 0多米 , 在未来开采 中随着开 采深度的增加 , 地应 力加大 , 当井巷 或工作面 周围岩 体, 由于 弹性 变 形 能 的瞬 时 释 放 , 发生岩爆现象 , 伴 随 有岩体抛出、 巨响及气浪 , 往往造成片帮 、 顶板下沉、 底 鼓、 支护破坏 、 巷道堵塞 , 甚至人员伤亡, 是本项 目重点 防范的危险因素。 3 . 3地袁塌 陷 矿 山为 地 下 开 采 , 地表分布有村庄 、 道路等设施 , 地 面不 允许 陷落 , 虽 然采 用 空 场法 嗣 后 充填 法 开采 , 但 由于充 填质 量 不 好 , 充填体 沉缩, 其上部产生空区 , 随 时 间 的推 移 , 出现地 压活动 , 岩 体 不 断 塌 落 并 向上 延 伸, 波及地表 , 形成陷落或裂缝 , 危及地表设施安全 。
镍块矿的形成过程及特征分析

镍块矿的形成过程及特征分析镍块矿是指含有镍元素的矿石,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
了解镍块矿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对于矿石的开采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镍块矿的形成过程和其特征分析。
一、镍块矿的形成过程1. 镍的起源镍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火山喷发:火山岩中含有镍矿物,当火山爆发时,镍矿物会与喷发物一起喷出。
(2)岩浆液相分离:在地壳深部,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镍会从岩浆中溶解出来,形成含有镍的浓缩液相。
(3)沉积:镍可以通过水蚀作用进入河流、湖泊等环境中,通过沉积作用,逐渐形成镍矿石。
2. 镍块矿的形成镍块矿的形成过程复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阶段:(1)岩浆阶段:在岩浆液相分离的过程中,镍会与其他矿物一起从岩浆中析出,并逐渐沉积形成矿体。
(2)热液阶段:岩浆中含有大量的热液,镍随热液上升,与周围的岩石进行物质交换和结合,形成含镍热液,最终沉积形成镍矿石。
(3)沉积阶段:镍通过水蚀作用进入水体中,随着水体的搬运和沉积,逐渐形成含镍的沉积物,并最终形成镍块矿。
二、镍块矿的特征分析1. 矿石组成镍块矿的主要矿石成分是镍矿物,常见的镍矿石有蛇纹石、赤铁矿、菱镁矿等。
其中,蛇纹石是最常见的镍矿石,其化学式为(Mg, Fe)3Si2O5(OH)4,含有较高的镍含量。
2. 矿石性质镍块矿具有以下特征:(1)颜色:镍块矿的颜色多样,常见的有黑色、青蓝色、绿色等,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
(2)硬度:镍块矿的硬度较高,一般在5-6级之间。
(3)密度:镍块矿的密度较大,一般在7.8-8.2 g/cm³之间。
(4)熔点:镍块矿的熔点较高,约在1455°C左右。
3. 分布特征镍块矿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一些镍矿区,如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
其中,加拿大的苗条湖矿区是世界著名的镍矿区之一,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而闻名。
4. 应用价值镍块矿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镍是不锈钢、合金钢等重要合金元素之一,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其次,镍也可以用于制造电池、电子器件等,具有重要的电化学性能。
中国小岩体镍铜(铂族)矿床的区域成矿规律

中国小岩体镍铜(铂族)矿床的区域成矿规律汤中立;闫海卿;焦建刚;潘振兴【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07(014)005【摘要】文章进一步提出中国小岩体镍铜(铂族)矿床产出于三种地质背景,即古大陆内的小侵入体、造山带内小侵入体和与大陆溢流玄武岩有关的小侵入体,分别介绍了金川、喀拉通克和白马寨三个典型矿床的地质情况.从成矿的三个必要条件(①岩浆应达到硫化物饱和;②硫化物与岩浆之间应有足够的质量比;③硫化物聚集到有限的空间成矿)出发,结合矿床实例,阐述了成矿的深部过程和深部熔离-贯入成矿模式.论述了不同尺度的区域成矿规律:①三种地质背景;②邻近深大断裂;③三种岩体-矿床的分布结构形式;④矿集区往往是由一个同源多期次上侵的岩体群组成;⑤矿床由含矿岩浆上侵的终端岩浆房组成;⑥含矿岩浆贯入成矿往往伴随一定的流动分异作用或重力分异作用.【总页数】12页(P92-103)【作者】汤中立;闫海卿;焦建刚;潘振兴【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相关文献】1.岩浆镍铜铂族矿床成矿过程中流体的作用--对小岩体超大型矿床的启示 [J], 张铭杰;汤庆艳;李文渊;余明;胡沛青;李建平2.周庵铜镍-铂族矿床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特征:对周庵基性-超基性岩体及矿床成因的探讨 [J], 曾威;司马献章;王家松;王建明;冉皞;刘晓雪;段明;陈军强3.小岩体型铜镍硫化物(铂族)矿床成矿地质体研究进展 [J], 李德东;王玉往;王京彬;龙灵利;解洪晶;赵路通;石煜4.中国镍铜铂族岩浆矿床矿产地空间数据库建设及其开发应用 [J], 焦建刚;汤中立;钱壮志;张振飞;刘瑞平5.东天山东段大型铜、镍、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靶区优选与隐伏矿定位预测的重要进展 [J], 秦克章;徐兴旺;梁光河;方同辉;丁奎首;三金柱;张连昌;惠卫东;彭晓明;吴华;程松林;许英霞;孙赫;缪宇;莫新华;蔡新平;康峰;张宝林;肖庆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省某地铜镍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和成矿控制的探讨

征与 F 断裂相 似 。
F 断裂位 于基 岩 区南 部 , 倾向 5 。 , 倾角 7 0 。 ~8 5 。 , 宽
在 矿 区范 围 内, 东部 出露一 套 中元古 界 中级变
质 岩系地 层 , 以朱家 山岩 群大 雀 山岩 组 为主 ; 西 部为 第 四系 、 第 三 系碎 屑沉积 。 第 三 系地 层 分布 在 矿 区西 部 , 岩 性 为含 砾 白云 质 灰岩 、 白云 质灰岩 、 砂砾 岩 、 含砾 泥岩 , 被第 四系覆 盖 。厚 3 o ~1 1 0 m, 与 下 伏 大 雀 山 岩 组地 层 呈 不 整 合 接触关 系 。 第 四系地 层 在矿 区西部 达 面 积 出露 , 岩 性 为砂
大理岩 、 含 石墨黑 云斜 长片麻 岩 、 含石榴 黑 云石英 片
岩; 中部 岩 性 为 黑 云 石 英 片岩 、 石 榴 石 英 黑 云母 片
岩、 金 云透 闪 白云 石大 理岩 夹少量 斜长 角 闪片岩 ; 上 部岩性 为含 石榴 黑云石 英 片岩 、 黑 云斜 长片麻 岩 、 金 云透 闪 白云石大 理岩 、 白云 质大理 岩 ; 顶部岩 性 为石
刘 志敏 , 宋立 荣 , 赵 一 点
( 1 . 沈 阳有 色 冶 金 设 计 研 究 院 , 辽宁 沈阳 1 1 0 0 0 3 ;2 . 沈 阳 煤业 集 团多 种 经 营 有 限 公 司 辽 宁 沈 阳 1 1 0 1 2 2 )
摘 要 : 河 南 省 某 地 周 庵 铜 镍 矿 床 为 岩 浆 深 成 熔 离 作 用 和 岩 浆 期 后 热 液 作 用 叠 加 的 多 期 次 成 矿 的 岩 浆 矿 床 。矿 区 内的 构 造 主 要 表 现 为 褶 皱 构 造 , 断裂构造不发 育 , 矿 区 内 分 布 的岩 浆 岩 体 主 要 为 燕 山 期 侵 入 的 超 基 性 岩 体 。该 矿 床 的 地质 特 征 表 明 其 形 成 是 多种 地 质 因素 综 合 作 用 的结 果 , 其中, 岩 浆 成 分 和 大 地 构 造 因 素 起 主 导 作 用 。但 是 , 同化作用 、 挥 发 性 组 分作 用 以及 岩 浆 的 多 期 多 次 侵 入 作 用 也 是 不 可 缺 少 的 因 素 。 关键词 : 铜镍矿床 ; 矿床 地质 特征 ; 矿床成因 ; 成 矿 控 制
铜镍矿石的开采与利用

南美洲的智利和秘鲁是全球最大的铜镍矿生产国
非洲的刚果(金)和赞比亚也是重要的铜镍矿生产国
亚洲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俄罗斯等国也有丰富的铜镍矿资源
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和西澳大利亚州是重要的铜镍矿生产地区
中国铜镍矿资源分布
铜镍矿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云南等地
铜镍矿石的开采与利用
汇报人:
目录
01
铜镍矿石的开采
03
铜镍矿石的资源分布
02
铜镍矿石的利用
04
铜镍矿石的市场需求与前景
铜镍矿石的开采
开采方法
露天开采:适用于浅层矿床,成本低,效率高
地下开采:适用于深层矿床,成本高,安全风险大
钻探法:适用于勘探阶段,获取矿石样本,确定矿床规模和品质
爆破法:适用于矿石开采,通过爆破将矿石从矿床中分离出来
机械破碎法:适用于矿石破碎,将大块矿石破碎成小块,便于运输和加工
化学浸出法:适用于低品位矿石,通过化学浸出将铜镍等金属元素从矿石中提取出来
开采流程
勘探与规划:确定矿床位置、规模和矿石类型
矿石开采:采用露天开采或地下开采方式,将矿石从矿床中分离出来
矿石破碎与筛分:将开采出的矿石进行破碎和筛分,以去除杂质和降低粒度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近年来,铜镍矿石价格波动较大,给相关企业带来一定风险
铜镍矿石市场前景看好,但需要关注价格波动和政策变化
铜镍矿石市场前景
铜镍矿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电子、机械、建筑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铜镍矿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铜镍矿石的价格波动较大,需要关注市场动态
铜镍矿石的开采和利用需要遵循环保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浅谈烟墩南山铜镍矿成矿条件

科 技 论 坛
・ 5 ・
浅谈烟 墩南 山铜镍 矿成矿 条件
周 华 王 宣军 ( 黑龙 江省 齐齐哈 尔矿 产勘 查 开发 总 院 , 黑 龙 江 齐 齐哈 尔 1 6 1 0 0 6 )
摘 要: 通过 1 : 1万地质测量 、 1 : 2千地质剖 面测量 、 1 : 1万磁 法测量、 激 电剖 面测量工作大致查 明区 内地层、 构造 和侵入 岩的分布情 况, 在 测 区北部和 南部发现较好的物探激 电异常( 高值点 ) , 是寻找铜镍矿 的有利部位。 关键词 : 基性超基性岩 ; 铜 镍矿 ; 物理特征 ; 化 学特征
1区域 地 质 特 征 、 地球物理特征 、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级断裂发育 , 主要 为北东 向、 北西 向。在长期的地质历史 中 频繁遭 1 . 1 区域 地 质 特 征 受构造应力作用 , 因此 , 岩体与 围岩均发生相当强烈的破 碎 , 在岩体 工作 区大地构造位置位 于哈萨克 斯坦 一准 噶尔板块 , 准 噶尔 一 边缘辉长岩与 围岩 的接触带 , 劈理发育 , 岩时破碎剧烈 。 北天 山地 槽褶皱系 , 哈尔力 克复背斜南缘 , 觉罗塔格 晚古生代裂 陷 2 . 1 . 3侵入 岩 槽火山沉积建造。主要表现为由一系列平行大断裂组成深断裂带 , 区内岩浆活动频 繁 ,侵人 岩以石炭纪 中世黑云母花 岗岩为 主 , 沿断裂带形 成的 以黄 山基性 一超基性 侵入杂岩体为 中心的岩带 与 分布在测 区的西北部 , 多呈岩株状产 出, 其 次是 二叠 纪钾 长花 岗岩 , 造山后期应力释放带来的引张作用有关 , 富含铜镍 矿 ; 黄 山铜镍矿 、 另外在测 区中部分布有石炭纪辉长岩。岩脉主要为石英 脉 , 分布在 土墩铜镍矿。 测 区 的西北部 、 东 南部 ; 走 向呈 北西 、 北 东 向, 长几米 一几 十米 , 宽 1 . 1 . 1地层 。区域上地层有石炭系 、 第三系及第四系。 0 . 5 — 2米 , 石英 脉两侧岩石较破碎 , 具有硅化 褐铁矿化。 石炭系为区内出露的最老的地层 ,主要分布在图幅 中南部 , 面 2 . 1 . 4 矿化及蚀变 。 本 区出现的蚀变 主要有 硅化 、 绿泥石化 、 绿帘 积较大 ; 第三 系地 层几乎分布在整 个图幅 , 面积特大 , 呈带状 、 不规 石化 、 褐铁矿化 、 碳酸盐化 。 a .硅化 : 分布普遍 , 侵入岩 、 地层及构造 则条带状 ; 第 四系分布广泛 , 零 星分布在整个 图幅 。 破碎带 内均可见到 ,大部分呈弥漫状和细脉状 穿切 花岗岩及砂岩 、 1 . 1 . 2岩浆岩 。区域 内岩浆 活动强烈 , 侵人岩分布广泛 , 主要 以 石英片岩 中。b .绿泥石化 : 分布普遍 , 岩石 中( 硅质岩 、 石英片岩为 古生代 岩浆岩为主。 主) 均有 分布 , 而且蚀变强度大 , 主要 为面状蚀 变。c .绿帘石化 : 为 1 . 1 . 3构造 。区域 内断裂及褶邹构造较为发 育 , 断裂构造以干洞 本 区常见蚀变矿物 , 主要分布于硅质岩 中, 往往 与绿泥石 、 碳酸盐相 废墟 一 1 0 8 8高点复式向斜为主 , 北面与骆驼圈子 一梧桐窝子泉断 陷 伴产 出, 既有 面状蚀变又有线状蚀变。 d .碳酸盐化 : 区内广泛分布 , 相接 , 南面与翠岭 一 1 4 0 4高点单斜相邻 。区内褶邹构造 由于受 多期 在地表均可连续见到 , 往往与绿泥石 、 绿帘石组成 细网脉产出。 属晚 次构造运动 的影响 , 形态不完整 , 其总 的形 态及 展布方向受 区域性 期热液蚀变。 e . 褐铁矿化 : 分布在石英脉及花 岗岩砂岩 、 石英片岩的 东 西 向主体构 造控制 , 多为线状 紧闭型褶邹 , 土墩铜镍矿 床即处 于 裂 隙 面 上 。 干洞废 墟 一 1 0 8 8高点复式向斜的北 端。 2 . 2工作 区景 观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1 . 1 . 4脉岩。脉岩发 育 , 基性脉岩~酸性脉岩均发育 。 工作 区地貌类型主要为低 山区, 丘陵地形 , 相 对高差不大 , 天然 1 . 2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露头较少 , 植被不发育 。区 内水系较发育 , 沟谷开 阔平坦 , 由于各种 区域上为平静 的磁 场区 , 场值在 0 — 1 0 0 问变化 , 仅在 局部形 风化作用改变了元 素的存在形式 , 在搬运过程 中都发生不同程度 的 成 N E E向剧烈 变化磁场 区 , 跳跃式变 化强烈在 1 0 0 — 5 0 0 , 个别达 元 素 迁 移 或 富 集 , 通 常 物 理 风 化 作 用 在 本 区起 主 导 作 用 , 化 学 作 用 1 0 0 0 以上 的峰值 , 异常出现明显 的梯度 和幅度变化 , 则多与深大 和生物化学作用为辅助作用 。 断裂和基性 一超基性岩有关 。经地 面检查第 四系戈壁 覆盖 , 这些异 2 . 3 工作 区地球物理特征 常的共同特点是 曲线平缓 开阔而规律 , 峰值不超过 2 0 0 0 ^ y, 该 区以 2 . 3 . 1电法特征 。 工作 区的视电阻率大部分在 5 0 — 2 0 0欧姆之间 , 波动的升正磁场 为主, 在其 内部或边缘出现一些形状不规则宽缓 的 电阻率值变化较为平稳 。 从不同深度 的瞬变 电磁 R MF 平 面图看能覆盖 的中酸性侵人 岩体 的反 映 , 作区整体电磁性变化较为平稳 , 只有在工区的西北 部及 东南部有较 根 据相 邻地 区的规律 , 区域上的负磁 场可能是深变质岩系的反映。 为连续的异常显示 , 地质体下延也有一定的深度。北部的瞬变电磁
中国镍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镍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已知主要镍矿床,除云南墨江一处属风化壳矿床外,其余皆为岩浆熔离矿床。
岩浆熔离矿床的成矿规律,首先从大地构造位置来看,主要分布在准地台内部区、过渡区和地槽内部区,且以过渡区(即准地台与地槽的一个过渡地带)为主,其余两区的镍矿比较次要(表3.10.4)。
表3.10.4中国主要镍矿床的分布及成矿时代过渡区处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深断裂带极为发育。
这些延伸很远、规模巨大的深断裂带,一般都具有长期活动的历史,是控制镍矿成岩成矿的主要因素。
这种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①岩体或岩群沿深断裂带的走向断续分布;②岩体一般沿深断裂面上盘侵位;③由于深断裂带形成的时间比较早,具有长期的多旋回发展史,因此在深断裂一侧的岩带中,往往有两期甚至两个以上期次的岩体出露;④沿深断裂带一侧分布的岩带或岩群,均赋存于深断裂上盘的次一级断裂或褶皱中。
除了大地构造以外,超镁铁质-镁铁质岩体对镍矿床的分布也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岩体的岩石类型、大小、产状以及分异程度与镍矿成矿有密切的关系:①在岩带(群)的众多岩体中,形成镍矿床的岩体为数极少。
14个岩带(群)共有2038个岩体,形成矿床的只有28个,岩体成矿率为1.37%。
这说明在一个岩带(群)中,成矿只与某一期次的有利岩石类型的岩体有关;②镍的成矿岩体一般规模较小。
有三个成矿岩体的出露面积达到1km2(白家嘴子、赤柏松、大坡岭),其余成矿岩体的面积都在0.1km2以下;③成矿岩体的产状可分两类。
一类为陡倾斜(倾角60°以上)的岩墙状、脉状、透镜状;另一类为较舒缓的岩床、岩盆、椭球状、扁柱状。
巨大的和大型的矿床以前一类产状产出。
④岩体的分异程度与成矿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分异程度高有利于成矿。
中国镍矿形成时代从前寒武纪到燕山期,而元古宙和海西期是两个主要成矿期。
前寒武纪的元古宙形成的矿床有赤柏松、白家嘴子、大岭坡。
这几个矿床的同位素年龄分别为:2240Ma、1509~1526Ma、1000~1100Ma。
小南山铜镍矿区及外围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找矿方法试验研究_陈旺

1997年第5期 矿产与地质第11卷1997年10月M IN ERA L RESO U RCES AN D G EO L O GY总第61期小南山铜镍矿区及外围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找矿方法试验研究⒇陈 旺(内蒙古有色地勘局综合普查队,呼和浩特010070)摘 要 小南山铜镍矿区的地面磁法(△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 AM T)、瞬变电磁法(T EM)、激发极化法(IP)和原生晕方法的试验研究,表明航磁及地面磁法对基性、超基性岩体的中弱磁性有较好的反映,能圈定其形态、产状;CS AM T法对基性、超基性岩体的低阻和矿化体及矿体的特低阻能进行电性分层,同时也能反映断裂构造带、蚀变矿化带的异常特征;T EM法对硫化物铜镍矿化体有敏感的导电反映;IP法能有效地圈定矿化蚀变带或矿化体形态;Cu、Ni、Co、As、Ag元素原生晕异常有直接指示找矿的良好效果。
该区应用这些方法相互配合,综合找矿是行之有效的找矿手段。
关键词 铜镍硫化物矿床,基性超基性岩体,物探方法异常,原生晕,小南山,内蒙古1959年内蒙古地质局204队发现小南山铜镍矿以来,继有内蒙古地质局103队、内蒙古有色局综合普查队、华东局814地质队和其它地质及科研部门进行了大量的找矿勘探和科研工作,使小南山成为中型含铂族元素硫化物铜镍矿床。
并在其外周黄花滩、土脑包等地发现了同类含矿岩体。
研究前人资料,结合该区地质找矿工作来探讨该区找矿前景。
1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小南山铜镍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狼山—白云鄂博台缘坳陷带白云鄂搏褶断束中。
高家夭—乌拉特后旗—化德—赤峰42°线深大断裂带从其北侧通过,深大断裂带以北为温都尔庙—翁牛特旗加里东褶皱带及内蒙中部华力西晚期地槽褶皱带。
近EW向黄花滩—小南山构造复杂,侵入岩及火山岩大面积分布,从基性超基性岩到酸性岩均有出露。
海西中晚期花岗岩、辉长岩、闪长岩极为发育,构成近EW向构造岩浆岩带,与航磁异常的分布相一致,控制着区内多金属矿产的产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论坛
浅谈烟墩南山铜镍矿成矿条件
周华王宣军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通过1∶1万地质测量、1∶2千地质剖面测量、1:1万磁法测量、激电剖面测量工作大致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和侵入岩的分布情况,在测区北部和南部发现较好的物探激电异常(高值点),是寻找铜镍矿的有利部位。
关键词:基性超基性岩;铜镍矿;物理特征;化学特征
1区域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
1.1区域地质特征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准噶尔-北天山地槽褶皱系,哈尔力克复背斜南缘,觉罗塔格晚古生代裂陷槽火山沉积建造。
主要表现为由一系列平行大断裂组成深断裂带,沿断裂带形成的以黄山基性-超基性侵入杂岩体为中心的岩带与造山后期应力释放带来的引张作用有关,富含铜镍矿;黄山铜镍矿、土墩铜镍矿。
1.1.1地层。
区域上地层有石炭系、第三系及第四系。
石炭系为区内出露的最老的地层,主要分布在图幅中南部,面积较大;第三系地层几乎分布在整个图幅,面积特大,呈带状、不规则条带状;第四系分布广泛,零星分布在整个图幅。
1.1.2岩浆岩。
区域内岩浆活动强烈,侵入岩分布广泛,主要以古生代岩浆岩为主。
1.1.3构造。
区域内断裂及褶邹构造较为发育,断裂构造以干洞废墟-1088高点复式向斜为主,北面与骆驼圈子-梧桐窝子泉断陷相接,南面与翠岭-1404高点单斜相邻。
区内褶邹构造由于受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态不完整,其总的形态及展布方向受区域性东西向主体构造控制,多为线状紧闭型褶邹,土墩铜镍矿床即处于干洞废墟-1088高点复式向斜的北端。
1.1.4脉岩。
脉岩发育,基性脉岩-酸性脉岩均发育。
1.2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区域上为平静的磁场区,场值在0-100γ间变化,仅在局部形成NEE向剧烈变化磁场区,跳跃式变化强烈在100-500γ,个别达1000γ以上的峰值,异常出现明显的梯度和幅度变化,则多与深大断裂和基性-超基性岩有关。
经地面检查第四系戈壁覆盖,这些异常的共同特点是曲线平缓开阔而规律,峰值不超过2000γ,该区以波动的升正磁场为主,在其内部或边缘出现一些形状不规则宽缓的局部异常;区域性升高正磁场可能覆盖的中酸性侵入岩体的反映,根据相邻地区的规律,区域上的负磁场可能是深变质岩系的反映。
1.3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根据新疆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在哈密地区进行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1∶20万分幅为K-46-X VII烟墩幅)在区域圈出Hs-20、29、35三个异常,异常分布在区域的中、西南部,特征元素为Cu、Co、Ni、Fe、P、Au,三个异常处在塔里木板块觉罗塔格岛孤带黄山向斜柬,康古尔断裂F17与干墩断裂F18之间的下石灰统干墩群和中石灰统梧桐窝子群分布区。
其中Hs-35异常特征元素为Cu、Cr、Ni、Zn、Co,该异常分布在区域的西南部,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Y42b)、硅质岩、安山凝灰岩,后者见有强烈的蚀变,如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且有闪长玢岩脉分布。
在区域内可能形成的矿种为Cu、Co、Ni、Zn、M o、Au、Ag。
1.4区域矿产分布
区域内金属矿产主要为铜、镍、钴、铁、铅,但以铜、镍、为主,而铜镍矿床则产于觉罗塔格铜镍成矿带的黄山基性-超基性杂岩体成群出露地段,如黄山东岩体、黄山岩体、香山岩体等均已发现大中型铜镍矿床。
铜镍矿分布在黄山、黄山东、香山、土墩岩体内,其次有铜钼矿(三岔口),金(金山金矿);非金属矿产为水晶,石墨;盐类矿产为食盐、芒硝;建筑材料为花岗岩等。
2工作区的地质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2.1工作区地质特征
2.1.1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为中-上石炭统、第三系、第四系。
2.1.2构造。
由于工作区受区域近东西向大断裂影响,区内次一级断裂发育,主要为北东向、北西向。
在长期的地质历史中,频繁遭受构造应力作用,因此,岩体与围岩均发生相当强烈的破碎,在岩体边缘辉长岩与围岩的接触带,劈理发育,岩时破碎剧烈。
2.1.3侵入岩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以石炭纪中世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分布在测区的西北部,多呈岩株状产出,其次是二叠纪钾长花岗岩,另外在测区中部分布有石炭纪辉长岩。
岩脉主要为石英脉,分布在测区的西北部、东南部;走向呈北西、北东向,长几米-几十米,宽0.5-2米,石英脉两侧岩石较破碎,具有硅化、褐铁矿化。
2.1.4矿化及蚀变。
本区出现的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
a.硅化:分布普遍,侵入岩、地层及构造破碎带内均可见到,大部分呈弥漫状和细脉状穿切花岗岩及砂岩、石英片岩中。
b.绿泥石化:分布普遍,岩石中(硅质岩、石英片岩为主)均有分布,而且蚀变强度大,主要为面状蚀变。
c.绿帘石化:为本区常见蚀变矿物,主要分布于硅质岩中,往往与绿泥石、碳酸盐相伴产出,既有面状蚀变又有线状蚀变。
d.碳酸盐化:区内广泛分布,在地表均可连续见到,往往与绿泥石、绿帘石组成细网脉产出。
属晚期热液蚀变。
e.褐铁矿化:分布在石英脉及花岗岩砂岩、石英片岩的裂隙面上。
2.2工作区景观地球化学特征
工作区地貌类型主要为低山区,丘陵地形,相对高差不大,天然露头较少,植被不发育。
区内水系较发育,沟谷开阔平坦,由于各种风化作用改变了元素的存在形式,在搬运过程中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元素迁移或富集,通常物理风化作用在本区起主导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为辅助作用。
2.3工作区地球物理特征
2.3.1电法特征。
工作区的视电阻率大部分在50-200欧姆之间,电阻率值变化较为平稳。
从不同深度的瞬变电磁RM F平面图看,工作区整体电磁性变化较为平稳,只有在工区的西北部及东南部有较为连续的异常显示,地质体下延也有一定的深度。
北部的瞬变电磁异常较为宽大,从7道至42道的感应电动势异常看,从地表向下,异常一直较为连续,说明异常地质体向下有一定的延伸,下延深度超过400米,异常强度较大,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桶状异常。
东南部的异常在浅地表还较弱,但随着深度的加大,异常的强度反而越强了,说明在深部存在有引起瞬变电磁异常的地质体。
考虑到瞬变电磁异常对于块状硫化物有着较好的反映,在本区的瞬变电磁异常应请注意寻找与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的铜镍多金属矿床。
2.3.2磁法特征。
1:1万磁法测量显示本测区磁异常强度ΔT均在100nT以上,在磁异常强度ΔT等值线为400nT以上主要有二个较大的异常带,从异常体分布来看,为东北走向,方位约70°2号异常呈条带状,向东北延伸,虽异常强度相对1号异常较弱,但整个异常体连续性较好,有较好的异常浓集中心。
2.3.3激电剖面。
本次对该区进行5条激电剖面测量,发现3处高极化率异常,分别处于510-530线的200-240号测点和260-300号测点分布范围内,以及535-550线220-250号测点范围内,极化率大于5%,基本与高磁异常相对应。
综上所述,工作区覆盖面积较大,开展物探工作是本区最有效的工作手段,通过工作取得了大量深部物探异常信息,结合地质条件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尤其是对寻找与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的铜镍矿床具有较大的潜力。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