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精英文化及其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

合集下载

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

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
维普资讯
塞 : 趣
托克 维尔在其《 国的民主》 书的开篇 就说 , 美 一 美国给 他 的震 撼 , 是其社 会的平 等和均 富。 在当时 的欧 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资源都被贵族 阶层 所垄断 , 不仅 贫富分化严重 , 而且小 民百姓永 无出头之 日。 在美国 , 一个一 文不名的人 ,
医疗 保险 , 有社会 安全基金 ( 中提 取 自己的退休 金 )子 女 从 , 上 大学有政府 贷款或 各种奖学 金 , 失业还 有救 济。 如今 的贫 富分化 , 是在“ 新政” 以来 的一系列福利制 度的框架之 中发生 的 , 至是在 民主党总统 克林顿任 上加剧 的 。 甚 再通 过制度 对 之进行修正 的空间 已经很小 。 所 以 , 们要讨 论的 , 我 主要 是这 种贫富 分化 背后 的文化 动力 。 过去 的财 富和权力 , 通过继 承而来 的成 分甚大 。 如今的 财 富和权力 , 是通过教 育而来 。 则 富裕 阶层 之所 以能逐渐 稳 固他 们后 代的社会地位 , 并不主要是 因为他们 留下 了多少遗 产, 而是他们利 用 自己的经济 资源 , 对孩 子从小 进行严 格的 训练 。 等他们 的孩子 长大后 , 为个体具有超 人一头 的才能 , 作 靠 自己就能在竞争 中获胜 。
欧洲 的王室和贵族那样住在城堡 里 、 使唤着上百 奴仆的 巨 富, 也不 见欧洲 大都市 中那些沿 街流浪 、 时可能饿 死的 随
平 民。
工伤 , 老板 第二 天就 可 以将 之解 雇 , 分钱 也不 给 。 到 现 一 换
今, 老板往往得管人家一辈子 。 现在美 国的一个正式 工人 , 有
个时代 的产物 。 与此 同时 , 大都市工人 的工作和生活条 件 ,
也 到 了 令 人 难 以 忍 受 的地 步 。 至 许 多 人 称 现 代 工 业 社 会 乃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论文]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论文]

探析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摘要】21世纪,世界发展变化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和碰撞,文化多元化成为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一种潮流。

当代社会作为一个文化多元化的社会,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观核心观念,其文化观念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树立了多重价值标准衡量体系,从而给高校思政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深远影响。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棱思政教学改革既面临机遇,也遭遏挑战,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文化多元化背景高校思政教学改革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西方的各种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等等涌入我国,加上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际化教育的推进,高校作为思想文化的前沿,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争夺高校学生的重点领域。

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以及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并存的格局之下,如何进行高校的思政教学改革面临重要课题。

一、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面临的机遇1.文化的多元化拓展了高校思政教学的空间文化的多元化有利于消除文化的霸权主义和文化的中心主义,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对于增强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的思政教学更加丰富多样,来自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共处于同一环境之下,高校的思政教学要体现其开放性,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空间不断得到拓展。

文化多元化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促进了大学生有辨别的接收其他文化,不断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加强大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力,扩大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关注重心,增强大学生对外界思想道德现象的敏感度和认知深度。

2.文化的多元化促进高校思政教学的与时俱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有利于我国的高校思政教学削弱传统的文化隔离机制,增强对世界其他优秀文化成果的吸收,从而极大丰富了我国高校思政教学的内容。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在当今社会,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融合传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精英文化通常指的是少数人所拥有的高端文化,包括一些高端艺术、文学作品,以及高雅的生活方式等;而大众文化则是指大众群体普遍流行的文化,包括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等。

在过去,这两种文化之间似乎存在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但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融合传播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的表达形式、传播渠道以及受众群体上。

精英文化通常以高档的文学作品、艺术展览、音乐会等形式呈现,这些文化产品往往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够理解和欣赏。

而大众文化则更注重通俗性和大众化,通过流行的音乐、电影等形式来吸引大众受众。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传播渠道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精英文化主要通过一些高端的文化平台,如博物馆、音乐厅等来进行传播;而大众文化则更多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进行传播。

这种差异使得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在传播上存在着天然的隔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多,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融合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密切,这使得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差异逐渐被打破。

随着信息化的进程,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人们获取文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

这使得不同层次的文化产品更加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同时也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

对于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我们既应该充分认识到其积极意义,又不能忽视其挑战和问题。

从积极意义来看,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交流。

这也有利于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融合传播需要克服文化认知差异、传播渠道差异等问题,这需要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精英文化的衰落与大众文化的兴起

精英文化的衰落与大众文化的兴起

精英文化的衰落与大众文化的兴起一、概述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形态与内涵也在不断地演变与更新。

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精英文化,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大众文化则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当今社会的文化主流。

作为一种高度专业化、学术化的文化形态,曾长期被视为社会文化的精英与典范。

它强调文化的深度、广度和创新性,是知识分子、艺术家等社会精英阶层的精神寄托与追求。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冲击下,精英文化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如门槛过高、受众面窄、传播渠道有限等,导致其影响力逐渐减弱。

与此大众文化以其通俗易懂、轻松愉悦的特点,迅速占领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大众文化涵盖了影视、音乐、网络文学、综艺节目等多种形式,以其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强大的吸引力,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

大众文化的兴起,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多样化需求,也体现了社会文化的民主化、多元化趋势。

精英文化的衰落与大众文化的兴起,是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并不意味着精英文化将完全消失或被取代,而是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大众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我们也需要警惕大众文化的过度商业化、娱乐化倾向,保持文化的深度与内涵,推动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

1.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顾名思义,是指由社会精英阶层所创造、传承和享受的一种文化形态。

它通常具有高度的专业性、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旨在满足精英阶层对于知识、艺术和精神层面的追求。

精英文化往往承载着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使命,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众文化则是一种以广大民众为主要受众的文化形态。

它强调通俗性、娱乐性和消费性,旨在满足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

大众文化通常具有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如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网络小说等,这些文化产品以其通俗易懂、轻松愉悦的特点深受大众喜爱。

精英文化注重深度与内涵,追求独特性和创新性,而大众文化则更注重广度与普及,追求流行性和商业性。

美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美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美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论文关键词】美国文化产业现状全球化文化发展政笼文化市场【论文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文化产业有了新的调整和计划n本文对目前美国丈化产业的现状进行简要的介绍?特别是对在全球化语境中的美国又化产业未来发展政策进行分析?这对于我们了解与学习国外经验?从而借鉴并确定自己又化产业的发展是有一定帮助的。

前不久,美国的一些金融巨头,媒体大腕,以及文化产业的大鳌鱼.包括好莱坞几家大公司的头脑们,以及媒体,信息和传播界的知名人物,在美国联邦人文基金会和联邦艺术基金会的支持下,召开一次大型秘密会议就当前的美国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民对于未来几年的发展计划精心策划根据一些参加会议的学者们的汇报,本人仅将有关重点总结整理.以供国内有关人士和部门参考借鉴z}世纪:断技术时代的美国文化产业正如美国一些学者指出那样,当今21世纪的美国资本主义已经完成了被马克思理论化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而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型的阶段即技术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个新阶段中.金融,资本.科学技术,同信息一娱乐业结合在一起,彻底地改变现代人生活的环境,方式与习俗等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讲,目前的后工业技术资本主义的新形式,导致了两个相互对立的结果政府传统的控制和影响力的衰减和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影响力的扩大.跨国公司和统治集团结盟之后的势力/实力的加强,与民族国家及其附属机构的势力/实力的削减麦克斯霍克海姆的话:“任何人要讨论资本主义.就必须讨论全球化r如果不讨论资本主义的重构,就不得不要对资本全球化进行设计’技术和文化已经成为当今全球资本主义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影响作用已经发展到全人类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也正是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技术与文化形成了当今最大的和最活跃的文化工业与产业,按照美国某些学者的定义,新技术指的是充斥于工作、教育、有效、社会交际、政治与文化中的信息与娱乐相结合体的各种表现形式不能仅仅认为它单单局限在信息技术.实际上它包括传播、新媒体和多媒体、娱乐、知识、信息等多种文化范畴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对于人类劳动与休闲方式的重新建构等。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1. 引言1.1 概述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是两种在传播领域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文化形态。

精英文化强调高雅、深刻、精英化的特点,通常由一些哲学家、学者、艺术家等精英群体来产生和传播;而大众文化则侧重于大众化、普及化、通俗化的特点,是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冲突,但也有着互相融合、相互影响的可能。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是指在传播过程中将两者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旨在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使两种文化形态相互渗透、相互交流,形成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不仅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可以拓展传播的范围和深度,丰富人们的文化体验,推动社会进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传播手段的多样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将进一步拓展,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 意义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融合传播可以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通过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相互融合,可以打破传统的壁垒和界限,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畅通和和谐。

这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文化水平,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融合传播可以拓宽文化的传播渠道和方式,让更多的人受益和参与其中。

精英文化通常受限于少数人的掌控和传播,而大众文化更多地体现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文化表达中。

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进行融合传播,可以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加全面和广泛,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不同层次和风格的文化精品。

2. 正文2.1 定义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它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精英文化通常指的是一种高度精致、独特、具有高文化水准的文化形态,它通常代表着社会上的一些权威性、高度学识和社会地位较高的群体所持有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标准。

精英文化往往包括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高雅文化领域的内容,以及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审美的追求。

精英在当代社会的转型和培育——《特权》中新精英再生产模式解读

精英在当代社会的转型和培育——《特权》中新精英再生产模式解读
2021 年 7 月 第18卷第7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Jul.2021 Vol.18 No.7
精英在当代社会的转型和培育
——《特权》中新精英再生产模式解读
作者简介:程千(1984-),女,湖南长沙人,国家开放大学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远 程教育、社会心理学;胡立峰(1972-),男,河北宁晋人,国家开放大学副教授,农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农村远程 教育和农业生态。
-18 -
优秀的强调只是为了给权力和特权的传播以合法地位的“再 制策略系统”冋。
这种全新传承方式带来了今天新精英身上发生的种种变 化,如果留意的话人们会惊异的发现,我们身边的精英已经与 几十年前的精英大相径庭:他们个人能力出众、拥有让人惊艳 的学术背景和经历;他们对一切抱有开放态度、兼容并包、能 上能下;他们理解这个世界、在不同文化中自如穿梭、恰如其 分的沟通”他们不再是仅仅凭借自己的家族与姓氏即可坐拥 一切的天之骄子”这就是“新精英”,一个完全不同的精英群 体,他们正在以全方位的优势毫无缝隙的碾压这个群体之外 的人们,一些变化正在他们身上悄无声息的发生”
这些问题在《特权:精英教育的秘密》(以下简称《特权》) 一书中可以找到答案”毫无疑问,世界的开放、流动和包容趋 势影响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平民到优势阶层,所有人都在 更平等的背景和呼唤下调整自身和世界相处的方式”然而, 处于社会最优势阶层的精英们对自身地位的维持和保护从未 松懈,他们找到了与之前全然不同的全新传承方式适应这个 时代,这种新方式不仅达到了加固和维持阶层的目的,更重要 的是实现了对新世界的文明而美好的承诺”

精英文学在新世纪的特点

精英文学在新世纪的特点

精英文学在新世纪的特点一、文学价值的多元化90年代以后的新世纪文学,随着政治意识形态在文学领域的隐性退场,意识形态对文学失去了强制性的约束力,中国文学空间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宽松和自由,管理机制和文学生产逐步走向进步和成熟,这些外部的条件使得新世纪文学的价值取向一方面由权利干预走向独立自主,并呈现出多元化的景观,但另一方面又广泛地受到市场经济的调节和干预,而逐渐倾向于“世俗化”,开始注重对人的现实关怀,比如“食与色”、人的求生爱美本性、对金钱的合法赚取、对权力和名誉地位的艳羡与追求等。

当然,人性及本能由当初的过度禁锢和现在的反弹,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诱惑及其放纵,也可能会使新世纪文学难以坚守世俗化的理性限度,从而趋向于“恶俗化”,如自私贪婪、唯利是图、卑鄙龌龊、肉欲和感官。

因此,价值观上需要正面的取值,比如呼吁人与人之间的爱、追求光明、求真求善求美、理想与憧憬、人的信念、正义和公平就成为新世纪文学作家创作的内在要求。

而且新世纪文学已经没有了历史与传统所赋予的意识形态,开始从“人”学的角度进行重新建构。

因此,通过“人”的审美化判断价值标准,不但给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规范和程序,而且还闪耀着“人性”真的光芒:它既不是绝对的善与恶,也非不分彼此的好与丑,而是以情感为纽带的,并受到社会、经济、生活等条件制约的社会联系和共同需求。

“新世纪文学以正面价值为参照来析取人性本相,既在于辩证地看待不同文化语境对‘人性’因素的阐释而不至于对它进行‘阶级性’或‘永恒性’误读甚至妖魔化处理,也表达了对‘人性’向上的真诚预期。

”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新世纪文学在价值取向方面并没有取得平衡,例如对启蒙价值、道德价值、政治价值、社会价值的疏远,对娱乐价值、生命体验价值的过度追捧,对现代性、全球性、人类性等新的价值的猜疑甚至拒斥。

作家们必须在自身的文学实践中予以恰当协调,才能促成新世纪文学价值体系的合理建构。

二、文学的非精英化新时期文学的第一个十年是文学的精英化的过程,他通过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学论,来确立精英知识分子和文化的统治地位,然而从90年代初期开始,或者说新世纪之后,非贵族化思潮崛起,有逐渐取代精英化的趋势,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内容呈现出非精英化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卷第3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月V ol.35N o.3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M ay.2008美国精英文化及其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张卫平(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86)纵观美国的历史,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潮构成了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它不仅以此为开端,而且仍以此而延续。

伴随着移民的潮涌,众多不同种族和民族的文化与传统逐渐在这片广袤的新大陆上重生。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具有如此多样性的人口结构,而正是这种多样性造就了今天的美国,同时也造就了其独特的多元文化。

美国所形成的不同种族、信仰和文化共存的社会,不仅为美国多元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各种文化自身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美国精英文化的发展也是如此。

一方面,美国社会中一直存在的所谓/沃士波0阶层,代表传统意义上的美国精英群体和主流文化;而另一方面,以一代又一代美国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为代表的知识精英,形成了与其格格不入的所谓反主流文化。

而当今美国的精英文化中出现了所谓的/第三种文化0现象的新发展趋势,这种新世纪应运而生的/布波族0文化以上述两种传统精英文化的相对融合为特点。

一、孕育美国多元文化的历史渊源/从1821年到1997年,大约有6400万移民来到美国。

这是人类迄今所知的最大量的移民0[1](P63)。

这番话一语道破了美国最重要的特点:移民国度。

美国移民潮的开端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从16世纪初到独立战争之前,第一批到美洲大陆定居的移民几乎完全来自西欧,其中包括西班牙人在现在的美国建立的第一批欧洲人定居点,以及1620年乘/五月花号0踏上新大陆的英国移民,他们后来被称为/移民始祖0。

几乎完全由英国人后裔在北美建立的13个殖民地后来就成为美国建国的基础。

当然,在此期间,除去上述由于各种原因自愿来到美洲的欧洲白人外,还有一批被强行运送而来的强迫劳动力,他们就是后来的美国黑人(非裔美国人)。

60多年之后,美国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从19世纪40年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

这次移民潮的来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虽然仍主要来自欧洲,但不再是集中于西欧,而是欧洲各地。

第一批来自中国的移民也在这个时期踏上美国的土地,他们主要充当修铁路的廉价劳动力。

两次大战都对移民的速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使移民数量大幅度下降。

二战之后,美国政府开始在一定程度上解除移民限制,因而出现新一轮移民高潮,大批来自亚洲、拉丁美洲和东欧的移民进入美国。

这些不断出现的移民潮,逐渐造就了今天多民族和多种族共存的美国社会,其数量超出世界上任何国家,美国的文化因而也就具有了多样性的特点。

如果在英文雅虎网站[2]上搜寻美国文化,出现的结果是55种来自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文化,这就是美国这个移民国家的典型写照。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它所具有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种族和民族的数量当然也是首屈一指,因而在美国文化中形成多元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主要由英国人后裔构成的13个殖民地从英国获得独立并建立美国之后,美国的开国元勋们曾设想建设多种文化融合而一的全新国家,美国国玺上的拉丁文短语/E plur ibus unum0(众皆为一)就很明确地表达了这种思想。

后来这个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形成/大熔炉0理论,以说明在美国的移民和殖民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民族、文化和种族融合收稿日期:2008-03-20#186#而成的全新的良善社会。

早期著名的法裔美国作家克雷福科尔把美国人描述为/英格兰人、苏格兰人、法国人、荷兰人、德国人和瑞典人的混杂0[3],他提出了/美国人)))这个新人,到底是什么人?0[3]这个研究美国文化的最基本问题。

/大熔炉0理论的根本是强调同化与涵化。

在美国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精英阶层中有很多人坚持这种观点,试图在美国建立以/白人、男性和中产阶级0为基础的大一统的文化认同观念,这可能就是/大熔炉0所要熔炼出的新人)))美国人。

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中叶,这种观念一直在一定程度上居于支配地位。

然而,/大熔炉0理论本身就潜藏着对抗融合的因素,随着世界各地更多的移民来到美国,这种对抗性就更加明显。

尤其是今天的美国,/众皆为一0的口号颇具争议性, /因为它一方面表明融合,即将不同的部分合成整体的可能性,同时各部分可能会顽固地保持独特性和坚持对抗融合0[4](P21)。

而事实上美国人/既是男性也是女性,既是白人也是黑人,既富有也贫穷,既是新教徒也是天主教徒或犹太教徒,他们具有各种各样的民族和种族背景0[5](P7)。

当今美国文化的发展趋势不再是同化,而是多元化,传统的/大熔炉0观念已逐渐让位于新的/沙拉碗0说,这个新的文化概念强调美国众多不同的文化像沙拉中各种配料那样组合在一起,它们是并存的,/但不再融合成单一的同类文化;每种文化都保持其自身的独特性0[6]。

这个学说可能更确切地展示出当今美国各种文化共存的多元文化社会。

二、美国多元文化中的精英阶层文化当今美国文化的多元化趋势是多层面和多角度的,它不仅仅体现在美国社会中并存的各民族和种族的文化保持其独特性方面,同时也表现在美国社会中各个阶层和各种群体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方面。

例如,非裔美国人、土著美国人、妇女、同性恋者等弱势群体长期被美国主流社会边缘化,他们在最近数十年间不断地要求社会倾听他们的诉求、关注他们的文化。

美国社会多层面的文化发展也表现为各种文化自身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发展趋势,精英文化也不例外。

如果深入研究美国的精英阶层,其中所涉及的因素也会是多层面的。

本文仅将精英阶层的范围限定于/沃士波0精英和部分知识精英。

/沃士波0(WASP)是英文首字母缩略词的音译词,其原意是/信奉新教的盎格鲁-撒克逊白人0,美国政治学家安德鲁#哈克在1957年首次使用这个词,后来美国社会学家巴尔策尔在其著名论著5新教权势集团6(1964年)中使用后,这种说法便开始在美国社会流传。

按照其最基本的含义,/沃士波0是指/历史上处于上流社会权势集团的美国白人,他们宣称形成了一个权势精英阶层0[7];而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美国的社会结构在17世纪到20世纪形成的时候,最初的沃士波权势集团是这种社会结构及其重要制度的缔造者和操纵者0[7]。

究其历史渊源, /沃士波0中的盎格鲁-撒克逊白人可以追溯到当年13个英属美洲殖民地,它们是美国建国的基础;而殖民地时代从英国来到美洲大陆的移民,基本上属于基督新教中的长老教会、公理会和美国圣公会等教派。

综上所述,/沃士波0精英阶层是美国上流社会和权贵的代表,他们开创了在美国长期起主导作用的主流文化,其影响力是极其深厚的。

例如,19世纪末成熟起来的以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为代表的一代人,/受到老派的上流社会的控制,其成员是这个国家商界、文化界和知识界的领军人物,而这些人至少在社会的较高层面上,仍然在血统和信念上完全是信奉新教的盎格鲁-撒克逊白人0[8](Pxi);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19世纪,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也是如此,/主流的新教各派那时非常兴盛。

根据当时的研究,政界、商界和军界精英的四分之三是新教徒0[9](P21)。

/沃士波0阶层开创了美国的权贵精英文化,代表美国传统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

其核心思想可追溯到美国建国时的/众皆为一0的观念和后来的/大熔炉0理论,因而建立以/沃士波0为基础的大一统的文化认同感就显得至关重要。

可能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很看重自己的地位,视其为理所当然,甚至曾一度以美国的贵族而自诩。

他们所怀有的以一己之文化为上的观念,决定了他们对其他文化的排斥,其中也包括他们的反知识分子情结。

他们的价值观既表现为注重物质利益、推崇新教徒的职业道德和崇尚节俭等,也涉及许多具有欧洲上流社会痕迹的传统美德,如/良好的仪态、温婉的举止、极端苛求的个人卫生、毫无意义的纪律和长久端坐的能力0[9](P22)等。

/沃士波0精英阶层及其开创的权贵精英文化,尽管不可能完全控制美国,但其声望和影响却是无比深远的,/在决定什么是值得尊重的意见方面,它在这个国家几乎具有无法挑战的权威0[10](P21)。

然而, /沃士波0精英阶层的这种文化霸权,并非没有受到挑战,尤其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而对其进行挑战的主要力量就是一代又一代的知识精英。

#187#美国的知识精英阶层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本文仅探讨那些对/沃士波0精英阶层文化提出公开挑战、以反主流文化为特点的美国知识分子群体。

他们藐视传统、随心所欲,将波希米亚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是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嬉皮士和垮掉的一代0[9](P10)。

如果回顾历史,这一代反主流文化知识精英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年代,在所谓的/迷惘的一代0身上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二次大战后出现了比/迷惘的一代0反叛性更加强的/垮掉的一代0,相比之下,/垮掉的一代0是完全摒弃传统文化的所谓反主流文化的一代。

他们不关心政治,/提倡通过吸毒、爵士乐、性放纵或佛教禅宗教规来引起感觉意识的提高,以期达到个性解放、净化和启迪的目的0[11](P298)。

通过所有这一切,他们要表明与传统、刻板的/沃士波0精英文化彻底决裂。

/垮掉的一代0的代表人物是一批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成名的美国作家和诗人。

使反主流文化更加登峰造极的是60年代末出现的嬉皮士运动,其主角是一批知识青年,虽称不上精英,但他们继承了早期波希米亚人以及后来/垮掉的一代0的文化传统,通过使用毒品和生活在嬉皮公社里,他们亲身实践了反主流文化的理想,创造出一种代表另类文化的嬉皮士艺术。

这些挑战/沃士波0主流文化的知识精英,充分发挥了反传统、反权势以及放荡不羁的波希米亚风格,为美国精英阶层的文化增添了辉煌和绚丽多彩的篇章。

知识精英以其独特的创造性和敏锐的洞察力所造就的文化,在美国社会与/沃士波0精英长期并存,两者既格格不入,但又相互依存,也许这就是美国社会和文化的特点;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来临,美国的多元文化社会必然会出现新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三、21世纪美国精英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美国文化秉承了欧洲文化中的许多优秀传统,后来成为西方文化重要理念的古希腊人/了解自己0的格言和苏格拉底/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一过0的教诲,已深深植根于美国文明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因此,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些目光敏锐的学者和评论家对美国文化的发展进行审视和评论。

美国资深报刊编辑戴维#布鲁克斯在2000年出版的5天堂里的布波族:新兴精英阶层的崛起6成为当今美国文化的热点,作者以其犀利目光、敏锐的洞察力和精辟的论点,分析了新世纪美国多元文化的新发展:布波族及其文化的崛起。

/布波族0是布鲁克斯创造的词汇,用于指/新信息时代的精英分子0[9](P11),他们是/高学历人士,一只脚踏在具有创造性的波希米亚世界中,而另一只脚则踩在布尔乔亚野心勃勃和追求世俗成功的领域中0[9](P10-11),因此,他们是两者的结合:布尔乔亚人(Bourgeois)加波希米亚人(Bo hemi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