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学院必读书答案之 论语译注
论语原文及翻译注解

论语原文及翻译注解《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汉书·艺文志》中有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秦始皇焚书坑儒,许多古代典籍付之一焚,《论语》未能幸免,几乎失传。
汉代经官府搜集整理,曾有三种不同的本子流传,即《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
《古论语》是汉景帝时,鲁恭王在孔子故宅壁中发现的秦火以前的古本《论语》,用先秦古文字(蝌蚪文)写成,为古文本,史称古文《论语》,共有二十一篇。
《齐论语》是齐国学者所传,有二十二篇。
《鲁论语》为鲁国学者所传,有二十篇。
《齐论语》和《鲁论语》均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成,史称今文《论语》。
西汉末年,张禹以《鲁论语》为根据,参考《齐论语》与《古论语》进行考证修订,改编成《张侯论》,并为官府列为官学。
东汉时期,郑玄又以《张侯论》为本,参考《古论语》和《齐论语》再加以改订,即成为今本《论语》。
《古论语》和《齐论语》从此亡佚。
今本《论语》凡二十篇,篇名取自每篇首章中的前二三字,并无实际意义。
每篇包括若干章,共四百八十六章。
全文采用语录体,章节简短,每事一段。
孔子循循善诱,教诲弟子,或言简意赅,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
语言生动活泼、含蓄隽永、寓意深远、耐人寻味,有不少语句已成为格言和成语,如“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论语》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众孔门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通俗易懂!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通俗易懂!《论语》是纪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本语录体散文集。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通俗易懂!”,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十二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论语十二章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论语》阅读答案及解析

《论语》阅读答案及解析《论语》阅读答案及解析《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罔 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填写完整。
(写在原文上)【小题4】选文中的有些词句现在已成为成语保留了下来,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答案【小题1】(1)生气、发怒。
(2)真诚、诚实。
(3)迷惑。
(4)凋谢【小题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小题3】人不知而不愠其不善者而改之【小题4】温故知新见贤思齐【小题5】略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愠”,动词,生气、发怒。
新课标古代文学背诵《论语》八章注释及译文

新课标古代文学背诵《论语》八章注释及译文本文档旨在为新课标古代文学背诵的研究过程提供《论语》八章的注释及译文。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具有重要的思想和教育价值。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注释:孔子说:“对研究的知识应该及时复,岂不是令人愉悦的事情吗?”* 译文:Confucius said, "Isn't it delightful to have constant review of what has been learned?"第二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注释:孔子说:“只知道一件事情还不如喜欢这件事情,喜欢这件事情还不如从中得到快乐。
”* 译文:Confucius said, "Those who only understand something are not as good as those who enjoy it, and those who enjoy it are not as good as those who find happiness in it."第三章*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注释:孔子说:“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必须首先把工具利用妥帖。
”* 译文:Confucius said, "If one desires to do a good job, they must first make good use of their tools."第四章*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注释:孔子说:“不因为别人对自己的无知而困扰,而是因为自己对别人的无知而苦恼。
”* 译文:Confucius said, "Do not worry about others not knowing you, worry about not knowing others."第五章*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权威《论语》全文翻译_超级完美版

【本篇引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1·1 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人不知⑦,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注释】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uoo8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②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③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io‟I‟偶太5 ,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④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⑤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⑥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⑦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⑧愠:音yùn,恼怒,怨恨。
⑨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评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
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
论语(选录)详细注解、翻译Word版

论语(选录)【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②,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③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④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子曰:“《诗》三百⑤,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⑥。
”(《为政》)【注释】①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
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曾做过鲁司寇,因不满鲁执政者贪色废政事,愤然离职。
后周游列国而终不见用。
晚年专事教育和古籍整理工作。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儒家文学思想的代表。
②贫而乐———皇侃本“乐”下有“道”字。
郑玄注本无“道”字,解“乐”云:“乐谓志于道,不以贫为忧苦。
”③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语见《诗经·卫风·淇奥》。
指君子文雅之貌,如同珠圆玉润,经过切磋琢磨。
④赐———子贡姓端木,名赐。
⑤《诗》三百———《诗》即《诗经》,孔子将“古者《诗》三千余篇”加以整理删定的一部诗歌总集(见《史记·孔子世家》),共305篇。
“三百”乃取其整数而言。
当时通称“诗”或“三百篇”。
至汉武帝时代“独尊儒术”,把孔子整理过的典籍概称为“经”,始有《诗经》之称。
⑥思无邪———语出《诗经·鲁颂· 》,赞颂鲁僖公重视牧马之业,立心专一纯正。
《毛诗正义》郑玄《笺》:“思遵伯禽之法,专心无复邪意也。
”孔子借以评论整部《诗经》,提出了评诗的一条重要标准。
“思”在《诗经》中为语助词,此处亦然。
也可解为“诗思”。
“无邪”指无邪僻之思,不淫、不乱,即诗思纯正之意。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其义近之。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论语注疏》) 【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⑦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⑧曰:“礼后乎?”子曰:“起⑨予者商⑩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译注高考知识点总结

论语译注高考知识点总结一、《论语》概况《论语》共有20篇,分为20个章节,每个章节都记载了孔子或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学而篇》、《为政篇》和《大学篇》等。
这些篇章中多为对话形式,体现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的交流和教育。
《论语》以言论为主,反映了孔子的传道授业解惑、言传身教的思想,书中内容包罗万象,举措具体,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礼仪、人情、人格等等。
二、《论语》的主要内容1. 仁仁是《论语》中最为核心的思想之一。
在《颜渊》中,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有无慕。
”这句话表述了孔子对自身修养的要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关注。
在《为政》中,孔子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说明一个君子应该立于道义,而不是利益。
这些都反映了孔子对仁的理解和重视。
2. 学《学而篇》是《论语》中的第一篇,其中有很多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论述。
孔子强调:“不学无术,不问无以有学。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经典论述。
3. 政治孔子对政治的看法也是《论语》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为政》中,孔子提出:“政在人,取人以贤,德才兼备。
”这说明,在孔子看来,政治应该以人为本,选择有德有才的人来治理国家。
4. 礼在《子罕》中,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说明在孔子看来,礼是君子应该做到的一种行为,是对应于天下的一种态度。
5. 教育《论语》中也有很多关于教育的论述。
在《述而》中,孔子强调:“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如何立身的问题。
三、《论语》的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对仁、学、政治、礼、教育等方面的见解,都为后世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今天,人们仍可以从《论语》中深刻地理解孔子思想的内涵和精髓,从而获得其智慧。
《论语》(全文及译文)

《论语》(全文及译文)生命有限,知识无限,人们在走完人生之路时,恐怕连人类知识财富的百分之一也未及领略,而当今工作紧张,能拿出的学习时间又十分有限。
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就一定要读经典,看精品,以便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试译:孔子说:“一边效法圣贤如何做人做事,一边适时实习诵习,不也高兴吗?朋友同学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理解自己,心里却不怪人家,不也算个君子吗?”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试译:有子说,“一个人能够孝顺爹娘,敬重兄长,却喜好违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违犯上司,却醉心于捣乱,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
君子抓根本,根本扎稳了,一切为人处世之道自然生发出来。
孝敬父母,尊敬哥哥姐姐,这就是仁的根本吧!”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试译: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给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做到了?”1.5 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试译:孔子说:“领导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公侯之国,就要兢兢业业工作,以取得信用;要节约官府开销,以爱养百姓;征用民力要注意天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试译:孔子说:“弟子在家里对父兄孝悌,在外面对公卿忠顺,恭谨老实,博爱众人,亲近仁者。
这样子做好了,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读点书。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是哪个时代的圣人? A.商朝 B.春秋 C.战国 B孔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A.法家 B.杂家 C.儒家 C孔子那个学派中除了孔子外还有一位代表是谁? A.孟子 B.老子 C.墨子 A 孔子,字仲尼,仲在辈分排行中是第几位?第一第二第三 B孔子编修的“六经”中,除了史、书、礼、乐、春秋外还有哪部?左传易经论语 B论语一共多少篇?20 15 30 A论语第一篇为_________?学而篇里仁篇述而篇 A孔子学生中,只有两个人可以称“子”,下列不可以称“子”的是谁?曾参有若卜商 C孔子的头号高足是谁?曾参有若颜渊 A孔子认为最高的境界是什么?礼孝仁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这么解释?知道理解知识 B“道千乘之国,教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中“道”为何意?治理道理知道 A“道千乘之国,教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中“乘”为何意?上好四匹马拉的车两匹马拉的车 B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中,弟子这么解释?年纪幼小的人学生士大夫C“节用而爱人”中“人”指那一类人?泛指一切人群士大夫以上的阶层奴隶B子夏曰“贤贤易色”中“易”为何意?容易交易看重 C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咸,学则不固,主忠信”中体现的品德中没有下面哪一项?忠诚信义崇德 C孔子学而篇总共有几章?二十章十六章十五章 B孔子学而篇一共提及了几位孔子的学生?四三位五位 C孔子一生总共收了多少位弟子?二千多三千多四千多 B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什么?仁道无为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孔子在人际交往上的什么思想?忠恕仁 B孔子虚心好学,学无常师。
下列哪位没有做过孔子的老师?老聃苌弘墨子C下列哪一位不是孔子的学生?子夏子禽子贡 B子曰:“父在,观其志;夫没,观其行”。
行在这句话中怎么注音?hang xing xu B孔子“仁”的思想,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仁有权势人的仁统治者的仁 C在论语一书中,“仁”总共出现过几次? 101 109 106 B孔子“四治”思想中,没有哪一治?仁治礼治法治 C“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中“远”怎么解释?距离疏远怨恨 B子贡曰:“《诗》云:‘如切入蹉,如琢如琢’。
”子曰:“赐也”。
赐指的是谁?子贡子夏颜渊 A子曰:“不患人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中“不己知”在语法上是用的什么修辞?比喻倒装引用 B论语共二十篇,以下列出的篇名选取原则中,那一个是正确的?第一章的开头两个字所有章节的主题概括随机抽取 A子贡曰:“贫而无陷,富而无骄”中“陷”字怎么解释?陷害奉承陷阱 B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辰指什么?天球北极地球北极北极星 C为政篇总共有多少章节?二十章二十二章二十四章 C为政篇第三章,孔子的思想与百家思想中的哪一家是相对的?墨家法家道家 B孔子曰:“三十而立”中,立字何意?站立站得住都有把握 C孔子曰:“四十不惑”,中“惑”字何意?迷惑掌握知识一种虚指 B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字怎么解释?思想思考孔子的断章取义 C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是百家中哪家的思想?儒家法家墨家 B春秋鲁国著名的“三家”,“三家”属于那一个等级?诸侯大夫士 B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养字怎么注音?yang 仄声yang 去声shang B 下列那一句与其余两句表达的意境不同?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致也若圣与仁,则吾已敢 C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谓四书的是那一个学者?孔子朱熹陈熙 B“朝闻道,夕死可矣”,此句出自谁之口?孔子孟子韩非 A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此?”,此句中“适”和“莫”从词汇的意义上讲是什么关系?反义同义近义 B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中“放”怎么解释?依据放逐同仿,模仿 A子曰:“事父母几谏……”。
“几”字怎么解释?几乎轻微多次 A论语《公治长篇》的前两篇都涉及同义主题,是什么?嫁女发丧晋升 A “吾斯之未能信”采用哪一种语法?比喻倒装否定 B孔子说“你”,一般用的哪一个词?女汝你 A子曰:“臧文仲居蔡”,蔡字怎么解释?姓氏地名大乌龟 C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其中的“与”字怎么解释?和同意给予 B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再”怎么解释?再次副词,没有实际意义再见 B子曰:“雍也可佐南面。
”这里的南面怎么理解?一个方位做官面向南 B孔子弟子中哪一个最好学?子贡颜回子路 B“君子周急不继富”中,周字何意?周朝救济孔子的学生 B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识字怎么解释?记住标识认识 A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天天如也。
申申与天天在词义上是什么关系?同义反义近义 C古代形容热水和冷水一组词时,热水用的是哪一个词?茶汤饮 B古代形容热水和冷水一组词时,冷水用的是哪一个词?水汤茶 A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肱指什么?胳膊大腿小腿 A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叶字怎么注音?she ye yi A孔子以四种内容教育学生,下列哪一种不是?文行恕 C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中“次”一共用了多少次?7 8 9 B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文指什么?文献文学文章 C子曰:“故旧不遗。
则民不偷。
”“偷”怎么解释?小偷偷窃淡薄 C在论语第八篇,有五章都是记载孔子其中一位学生的言论的,这个学生是谁?曾参颜渊子路 A孔子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什么?诗礼乐 C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下列关于这句话说法正确的是?反映孔子思想的缺陷,其是未统治阶级服务的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况,民不应该深究其理。
民指孔子的弟子,这句话是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
A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谷”在这里怎么解释?谷物工资做官 C古代“始”是乐的开端,乐的结束用哪个字表示?止乱终 B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乱臣指什么?叛乱的臣子治理天下的大臣捣乱的大臣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出自谁之口?孔子孟子曾参 C“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哪一篇?学而篇述而篇里仁篇 B“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出自论语哪一篇?述而篇泰伯篇子罕篇 C子曰:“吾自魏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自魏反鲁怎么解释?自己组织起来反对鲁国从魏国返回鲁国自己迫于压力反抗鲁国 B在论语中孔子表扬最多的是哪一位学生?颜回有若子路 A论语中,有一篇是记述孔子行为的,没有记载孔子及弟子的言论。
是哪一篇?学而篇乡党篇先进篇 B论语中,有一篇的很多章节都是孔子评论自己学生的。
是哪一篇?先进篇颜渊篇学而篇 A论语中最长的一章出现的哪一篇中?先进篇颜渊篇学而篇 A颜渊篇第一章,颜渊向孔子讨教的是什么问题?仁恕礼 A孔子以为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在粮食、军备、百姓中最容易舍掉的是什么?粮食军备百姓 B“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应对哪一位君主问政的答案?鲁哀公齐景公楚庄王 B在颜渊篇中,孔子回答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仁礼政 C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
曰:“无倦。
”倦字何意?疲倦偷懒懈怠 C子适卫,冉有仆。
仆字何意?伺候随从驾车 C子曰:“咏《诗》三百,授之以政”诗之什么?诗经泛指诗词小雅 A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期月指什么?满月一年等待一个月 B冉子退朝。
孔子曰:“何宴也?”退朝指什么?下班从朝堂回来隐居 A冉子退朝。
孔子曰:“何宴也?”“宴”指什么?宴会晚古时人名 B“欲速则不达”出自论语哪一篇?子路篇泰伯篇为政篇 A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在这里“讨论”是什么意思?多人在一起议论一个人研究后提出意见争论 B“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论语哪一篇?子路篇宪问篇为政篇 B子曰:“君子道者三”,下面哪一个不是孔子认为的“道”。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恕者不惧 C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陈字做何解释?陈国的事情军队列阵的方法陈是一个人名B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无为而治是谁的思想?孔子老子孟子 B 论语中哪一篇有很多章节是讲述君子之事的?卫灵公篇宪问篇为政篇 A子曰:“有教无类。
”“类”字怎么解释?区别类别分类 A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在此何意?道理道路主张 C论语第十七篇是什么?宪问篇阳货篇微子篇 B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此句与哪一部古籍中的内容有相同之处。
三字经左传诗经 A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又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用孔子的一句话是?a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中提醒人们应该注意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 c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君子诚以为贵。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三”的意思是: b 每天三次每天多次三天一次《论语》是一部的书。
b 论述语言文字的书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记载孔子身世的书“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面的“知”的意思是: c 知道知识聪明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意思是: a 高兴、愉快说服学说曾子说的“三省吾身”,下面哪件事不是曾子要反省的: a 对君主是否忠心与朋友往来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悌”的读音是: b dìtìdǐ孔子认为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的态度是 c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礼之用,和为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孔子关于“知”和“不知”的正确态度是: b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a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论语》中哪句话?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c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a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的意思是: a 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君子代表仁义,小人代表私利君子看重的是信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人们常把三十岁称作而立之年,四十岁称作不惑之年,五十岁称作: b 耳顺之年知天命之年古稀之年孔子同弟子一起谈论各自的志向,孔子的志向是: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