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人物有哪些故事
史记中的人物故事大全

史记中的人物故事大全历史故事对于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历史故事的选择,必须遵循真实性、针对性、生动性和探究性的原则,以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明理启智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史记中的人物故事大全,希望对您有帮助!史记中的人物故事大全篇一:陈胜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
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
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
”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
经他反复解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
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子。
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
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夥颐!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做“夥”,所以天下流传“夥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
这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旧事。
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
”陈王就把来客杀死了。
从此之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
史记中的人物故事大全篇二:戚夫人的悲剧刘邦驾崩,其正妻吕太后执掌朝廷大权。
吕太后平时最恨的人,就是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与其子赵王如意。
刘邦一死,吕后马上下令把戚夫人囚禁起来。
又从赵王封地急召如意回京。
新即位的天子孝惠皇帝是吕后的亲儿子。
惠帝非常仁慈,知道母后恼恨如意,就亲自接回如意,寸步不离地保护他。
但终究还是被吕后找机会毒死了。
如意被害后,吕后随即派人去囚禁所,砍断了戚夫人的手脚,挖去她的双眼,熏聋耳朵,又灌下哑药,扔到猪圈里,称她做“人猪”。
几天以后,吕后叫来儿子孝惠皇帝欣赏“人猪”,惠帝惊问是什么东西,回说这就是戚夫人,惠帝当即大哭起来,从此病倒,一年多不能起床,并对太后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情,我作为太后的儿子,再也不能治理天下了。
”吕太后之刻毒、残忍可谓极矣!但正所谓万事皆有因,吕后之深恨戚夫人亦然。
史记故事人物介绍

史记故事人物介绍《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这部历史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人物故事:1.苏武:茫茫大漠中最坚韧的守望者苏武是西汉时期的一位使臣,被派往匈奴进行外交活动。
然而,当他到达匈奴后,匈奴内部发生动乱,苏武被扣留了19年。
在这19年中,苏武始终保持着对祖国的忠诚和信仰。
他与其他被扣留的外交官一起牧羊、砍柴、做苦工,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苏武仍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他与同伴们一起唱歌、讲故事、互相鼓励。
最终,在他的努力和坚持下,匈奴同意让他回国。
回到祖国后,苏武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赞扬。
他的故事成为了后人敬仰的典范,激励着人们坚守信念、不畏艰难困苦。
2.韩信:从落魄贵族到一代名将韩信是秦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年轻时贫困潦倒,甚至曾经寄食于南昌亭长家中。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逐渐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在秦末农民起义中,韩信先投靠了项羽,但未得到重用。
后来,他投靠了刘邦,并得到了萧何的赏识和推荐。
在刘邦的信任下,韩信发挥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先后战胜了赵国、燕国和齐国等诸侯国,最终帮助刘邦统一了天下。
然而,在刘邦登基后,韩信逐渐变得傲慢和自大,最终被刘邦怀疑并剥夺了军权。
最后,他在去往南越的途中被吕后诱杀。
韩信的命运虽然曲折,但他的军事才能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3.屈原:忠诚报国,终至投江殉国屈原是楚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年轻时便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智慧。
然而,在楚国政治斗争中,他遭到了排挤和迫害,最终被流放到了沅水流域。
在流放期间,屈原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如《离骚》、《九歌》等,表达了自己对国家、人民的关切和热爱。
他还积极从事政治活动,试图挽回楚国的颓势。
然而,最终楚国还是被秦国所灭。
屈原深感绝望和痛苦,投江殉国而死。
史记主要人物及故1

史记主要人物及故事《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主要人物及故事如下:1.韩信受胯下之辱韩信是汉初著名军事家,曾被封为淮阴侯。
年轻时,他喜欢佩刀,一日,他在街上行走时,被一屠夫挡住去路,屠夫对韩信说:“你若不怕死,就刺我一剑;你若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
”韩信听后,竟真的从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
2.赵括纸上谈兵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之子,自幼熟读兵书,年少轻狂,曾“指目而语”,“言必称希腊用兵之道”。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赵括率领四十万赵军与秦军对峙,战争初期赵军稍占上风,秦军因兵力处于劣势而暂时撤退。
赵括以为秦军退却,便令赵军全线出击,秦军立即实施包抄,将赵军截为两段,赵军粮道被断,赵括只好率少数亲兵突围。
在最后一次突围中被秦军射死,赵军全线崩溃,四十万赵军被俘后被秦军坑杀。
赵括的轻敌和自以为是,使赵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3.伍子胥过昭关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画家。
因受楚平王陷害,父兄被楚王所杀,伍子胥逃到吴国,受到吴王阖庐重用。
后与孙武辅佐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
因伍子胥的劝谏吴王阖庐拒绝称霸而称王。
吴国攻越国时,越国派使臣向吴国求和。
吴王准备答应,遭到伍子胥的反对。
吴王很生气,赐给伍子胥属镂之剑令其自杀。
伍子胥自杀前说:“请用此剑将我的眼睛挂在吴国都城东门上,以便观看越国军队攻入都城的道路。
”不久后,吴国被越国所灭。
4.荆轲刺秦王荆轲是战国时期著名刺客,“图穷匕见”的故事就与他有关。
燕国太子丹曾在秦国做人质,逃归燕国后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
荆轲献上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时行刺失败被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就是荆轲在告别太子丹时所吟唱的。
荆轲的壮志、勇敢和不畏强暴的精神成为历代人民的楷模。
这些故事只是《史记》中众多人物和故事的一部分,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记录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发展历程,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史记人物介绍及故事七篇

史记人物介绍及故事七篇史记人物介绍及故事【篇1】关羽:骁勇赤胆的忠义巨人在天下大乱之时,你奋勇而起,追随刘备,为兴复汉室,贡献一生。
关云长,你是中华民族的铁血男儿!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武艺吓破曹军胆,忠义敢为万夫雄。
你的勇敢热血,是中华民族赤胆忠心的魂,永远不屈屹立!你的执着信念,是天地间的浩然正气,将不灭永生!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关羽从不忘记自己的道义,对兄弟不弃不离。
中平元年,刘备组织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就在其中。
他们桃园结义,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
一生追随刘备,不辞辛苦,随身守护。
关羽智勇双全。
与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
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
为护得皇嫂周全,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
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
同年关羽进攻荆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救援。
当时大雨令汉水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大水淹没,将士纷纷往高处避水。
而关羽则乘势坐大船进行攻击,大破敌军,威震华夏。
他忠义两全,为报曹操恩义,放他败走华容道。
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刘备的天下大业,用自己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叙写了一个大大的“忠”字。
真是可歌可泣!史记人物介绍及故事【篇2】周瑜:历史长河中的不灭星光谈笑间,羽扇轻摇,破敌百万;沙场上,征袍染红,血战南郡。
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忠诚与智慧的真正含义。
国家危难,他力排众议,强据曹魏,尽显名士风采;赤壁阵前,他泰然自若,拔剑相迎,破百万曹军。
他短暂的一生确如高山般让人仰止!周瑜出身士族,早年与孙策是挚友。
他尽心辅佐孙策,为孙策东渡江东立下汗马功劳。
孙策死后,周瑜又效力孙权。
建安七年,曹操下书责令孙权送其子为人质,众大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周瑜力挽狂澜,分析利弊,最终说服群臣。
周瑜对孙氏忠贞不二。
他拒绝了曹操派人的游说,态度坚决。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军三十万会猎江东。
史记的人物和故事

史记的人物和故事司马迁作《史记》,是用灵魂与命运作斗争,用自己的精神作出一部千古流传的史记。
那你知道史记的人物和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史记的人物和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的人物和故事:曹沫劫桓公曹沫是鲁国人,他为人勇敢且力大过人。
鲁庄公喜爱有力气的人,他就做了庄公的臣子。
但在任鲁国的期间,他曾多次和强大的齐国作战,但经常战败逃跑。
看到接连的失败鲁庄公害怕了,就献出遂邑地区求和,但还继续让曹沫任。
此后,齐桓公和鲁庄公在柯地会见,签订割占鲁国土地的不平等条约盟约。
桓公和庄公正在盟坛上订立盟约的时候,曹沫突然手拿匕首,冲上台去,劫持了齐桓公,桓公的侍卫人员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桓公心里很害怕问:“您打算干什么?”曹沫回答说:“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强国这么凌辱弱国也太过分了。
如今鲁国都城一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您要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才行,总要给我们留点生存空间吧。
”齐桓公不愿意把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更不愿意死在曹沫手里,只能退还鲁国的土地,于是齐桓公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
齐桓公说完,曹沫扔下匕首,走下盟坛,回到面向北的臣子的位置上,面不改色,谈吐从容如常,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桓公很生气,打算背弃盟约,惩罚鲁国如此无礼的举动。
管仲说:“不可以。
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于是,齐桓公就归还了曹沫多次打仗所丢失的鲁国土地。
曹沫是在敌我力量悬殊,军事上失利,外交上失势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本国的利益而采取的非常手段。
在正当手段不能维护本国利益的时候,曹沫用非常手段挽回了战场上失去的一切。
这是曹沫的勇猛和智谋的综合体现。
史记的人物和故事:太子丹的誓愿燕国的太子丹,曾在秦国做人质。
曾经也这样生活过的秦王嬴政,每次见到太子丹就容易想起痛苦的往事,所以对太子丹很不友好,经常用言语讽刺他,后来忍无可忍的太子丹带着怨恨逃归了燕国。
史记人物故事三篇

史记人物故事三篇《史记》,它以通俗简洁的文字,将中国古典史学名著《史记》中记载的精彩故事和著名人物,做了精心编选和生动形象的讲述。
那你知道史记人物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史记人物故事三篇,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人物故事三篇:子路师从孔子仲由,字子路,是卞地(今山东省泉林镇卞桥村)人。
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生性粗鲁,喜欢逞勇斗力,刚强直率,头上戴着公鸡的羽毛,脖子佩带公猪的牙齿,曾经侮辱过孔子。
孔子就用自己的礼仪修养,慢慢引导子路。
子路后来受到感化,于是穿着儒生的服装,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的门人引见,恭敬的请求孔子收他做学生。
子路向孔子询问怎样才能管理好国家。
孔子说:“自己带头努力工作,百姓就会效仿你,也能勤奋工作。
”子路请求孔子进一步详细解说。
孔子说:“不要害怕困难和辛劳,坚持下去,人民就会理解和爱戴你,以你为榜样,这样你就能达到目的了。
”子路问:“君子应该崇尚勇敢吗?”孔子说:“义是最高尚的。
如果君子只知道持强好勇却没有高尚的品德,就会到处惹是生非,再严重些就会扰乱国家的安定;如果小人持强好勇却没有高尚的品德,就会当强盗干些不法的勾当。
”子路曾经问:“有一件事我觉得我应该去做,是不是我就一定要去做呢?”孔子说:“你有父兄在身边,怎么能一听到有该做的事就去做呢?你要多考虑一下。
”子路听到有该做的事,却不能去做,于是便担心再听到有该做的事了,人变得谨慎了许多。
孔子说:“只凭片面之辞就会断案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勇猛的精神是谁也比不上的,但太过分了就不可取了。
像仲由这样的人,恐怕会不得好死。
穿着破旧棉袍的人和穿裘皮大衣的人并肩而站,却不会觉得羞耻的,大概也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么,好比刚登上正厅,但还没有进入内室,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才行。
”史记人物故事三篇:骠骑的显赫元狩二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势全部扫除匈奴在河西地区的势力,打通进入西域之路,于是发动了第二次河西战役。
霍去病再次受命出征。
史记中的10个经典人物故事

史记中的10个经典人物故事1、负荆请罪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廉颇和蔺相如一起在赵国当官。
蔺相如比廉颇的功劳大,所以官位也在廉颇之上。
廉颇不服气,数次侮辱蔺相如。
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不与廉颇计较处处避让。
后来廉颇知道了,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惭愧,于是光着上身,背上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请他责罚自己的鲁莽。
后来用“负荆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2、鸿鹄之志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秦朝末年,有个叫陈涉的人。
陈涉小时候家里很穷,以被人雇佣耕田赚钱。
一天,他在休息时,对当下社会不公平的现象越想越是气愤,就对一旁一起做工的人说:如果有一天我变得有钱了,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
同伴听了他的话,都笑他白日作梦。
他不禁叹息说:唉,燕雀怎能理解鸿鹄的远大志向呢!后来用“鸿鹄之志”比喻胸怀远大志向。
3、毛遂自荐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的门客。
秦攻打赵国,平原君到楚国寻求帮助,毛遂便主动要求跟着一起前去。
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也没有得出结果。
这时毛遂挺身而出,与楚王讲述了利害关系,楚王立马答应派兵去救赵国。
后来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
4、破釜沉舟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带领全军渡过河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的船都沉入河底,砸破做饭的的锅,烧掉宿营,每个士兵只带三天的粮食,以此表示决心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后来用“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5、韦编三绝读《易》,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年喜好研究《周易》。
孔子反复阅读《周易》,看的多了而导致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
史记中历史人物故事【通用7篇】

史记中历史人物故事【通用7篇】史记中历史人物故事精选篇1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
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
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
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
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舟。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
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
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
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釜:锅。
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
史记中历史人物故事精选篇2姜子牙的故事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中国着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
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的人物有哪些故事
晋景公在位十九年以后就去世了,太子寿曼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晋厉公。
他继位以后,打算与诸侯和好,并与秦国在黄河边会盟。
但是,秦国随即背叛了盟约,和翟国谋划共同
###晋国。
厉公三年,晋国派使者谴责秦国背信弃义的行为,并与诸侯联合去攻打它。
最
后联军在泾水流域的麻隧击败了秦军,并俘虏了它的将领成差。
后来,晋国的大臣伯宗因
为屡次直谏,触怒了厉公。
所以厉公便借别人诋毁他的机会把他处死了。
因为伯宗是个贤
明的人,所以国人都因此而心怀不满,不再亲附厉公。
厉公六年的春天,郑国背叛了晋国而与楚国结盟。
厉公大怒,打算去攻打郑国,大臣
栾书极力认为晋国的霸业不能在自己这一代失掉,也建议厉公出兵攻打郑国。
厉公听从了
他的建议,亲自率军出击。
五月,晋军渡过黄河以后,听说楚军前来救援郑国,范文子感
到非常害怕,便请求厉公撤兵。
郤至不高兴地说:“我国出兵征讨叛逆,如果看见强敌就
躲避,日后怎么对诸侯发号施令呢?”于是,厉公便下定决心,打算与楚军一战。
战斗打
响以后,晋厉公亲自率军杀敌,晋军士气大振,最后打败了楚军,楚共王的眼睛也被晋军
射伤。
楚将子反收拾残兵、整顿部队,打算再战。
晋军听说后感到十分担心。
不久,楚共
王召唤子反到营中议事,而子反却喝醉了酒,没能如期前去。
楚共王发怒,当面谴责了子反,子反便畏罪自杀了。
楚军失去了主将,军心不振,楚共王只好率军回国。
从此,晋国
威震诸侯,它的霸主地位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赵简子名鞅,是赵文子的孙子。
他在位期间,赵氏宗族势力已经相当强大。
正当赵鞅
雄心勃勃的时侯,他却得了一场怪病,五天五夜不醒人世,这可急坏了他的家臣,整天急
得焦头烂额,不知怎么办才好。
后来他们请来了神医扁鹊为主君治病。
经过仔细检查,诊
断结果是:血脉正常,属于怪病!这下家臣们更加着急了,认为是无药可救了。
扁鹊却一
点也不担心。
他对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回忆说:“你们不要担心,从前,秦穆公也得过这
样的怪病,昏迷了整整七天。
醒来后,他告诉臣子们说:‘我到天帝那儿去享乐了一番。
在天帝那儿学了些东西,所以才昏睡了这样长的时间……’天帝对他说的一番话都应验了,这件事你也知道。
现如今,你家主君的病与秦穆公的病相同,我看不出三天,你家主君必
定会醒来而且有话要说。
”家臣们听了之后个个半信半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可做,只有
慢慢等着主君醒来。
两天半后,赵鞅苏醒过来,对他的家臣说:“我到天帝那儿去享乐了一番,与众神在
天庭里畅游,欣赏了动听的音乐与眩目的舞蹈。
有一只熊想要袭击我,天帝命我射杀它,
我做到了;后来,又有一只罴要袭击我,我把它也射杀了。
天帝十分高兴,赐给我两个带
副件的箭筒。
我看见天帝身边站着个小孩子。
天帝又给了我一条翟犬,对我说:‘等你的
儿子成年后,把这条犬送给他。
’他又告诉我说:‘晋国会一代代衰落下去,再过七世就
会灭亡,嬴姓氏族将在范魁西方击败周人的后裔,但却不能占有他们的土地。
我很怀念虞
舜的功勋,会把他的后裔孟姚许配给你的七世孙。
’”董安于办事细心认真,就把主君的
话一一记录下来,封藏在祖庙里。
此后,赵简子到外地出巡,有一个人拦住他的车队,想要拜见他。
赵简子召见了这个人,仔细一看,认出他就是自己梦见的天帝身边那个小孩子。
赵简子赶紧摒退了随从,让
他为自己解梦。
原来,晋国将面临一场大灾难,这一切都是由赵氏引发。
天帝命令赵简子
射杀的两个野兽,是晋国大夫范氏、中行氏的先祖,这表示赵氏会消灭二者。
天帝赐给赵
简子两个带副件的箭筒,意味着他的子孙会消灭两个子姓氏族,即生活在翟地的代氏族和
在晋国地位显赫的智氏族。
天帝把翟犬赏赐给赵简子的儿子,暗示着简子的儿子将占有代地,而赵简子的后世子孙会实行胡服改革并最终占有中山国和楼烦胡、林胡的土地。
赵简
子听后心里豁然开朗,询问这个人的姓名并要给他官做,但是这个人却突然不见了。
赵简
子命令家臣把此人的一番话记录了下来,封藏在祖庙里。
日后,这些“预言”竟然都成为
了现实。
赵衰字子余,是赵夙的孙子。
当时,晋献公宠幸骊姬娘娘和她的儿子奚齐,甚至打算
改立奚齐为太子。
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均不同程度遭到疏远。
三人后来被派去戍守
边地。
赵氏宗族在当时已经成为了名门望族,并对政局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面对着
晋国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赵衰用占卜方法决定赵氏宗族的政治倾向。
结果是:跟随晋献
公或是申生、夷吾等公子是不吉之兆,而跟随公子重耳为吉兆。
赵衰对占卜一向是深信不疑,就毫不迟疑加入了重耳的政治阵营。
此后,晋国发生了著名的骊姬之乱,公子重耳被迫逃往他外祖父所属的翟人部落避难,赵衰也跟随他前往,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活。
翟人一次在征伐蔷咎如部落在今
河南安阳西部地区的战争中,虏获了两名女子,于是便把其中年轻一点儿的那个配给重耳
做妻子,把年长一点儿的那个配给赵衰做妻子。
赵衰与他的这个妻子生下了赵盾。
而当初
在晋国时,赵衰业已有了妻室,并生下了三个儿子赵同、赵括与赵婴齐。
五年后,晋献公死去,晋国紧接着发生内乱。
晋人迎立夷吾为新国君,即晋惠公。
惠
公知道公子重耳是个人才,胸有大略,怕他与自己为敌,危及自己的王位,便派人去刺杀他。
重耳得到消息后,赶紧和赵衰等人商议对策,经过周密分析,认为各个诸侯君主中只
有齐桓公有志于霸业,善于招抚优待诸侯、贤士,可以到他那里去避难。
于是一行人便留
下他们的妻子、儿女,离开了生活十二年的翟地,前往齐国。
一路上日夜兼行,途中经过五鹿今河南南乐西南,重耳一行人已是疲惫不堪、饥渴难耐,再也走不动了,便停住脚步稍作休息。
这时发现路边田地里有个老农夫在耕作。
重耳
便让人向老农夫讨要些吃喝。
老农夫见来人颐指气使、态度强硬,显然是一群落破贵族,
便想羞辱他们一番。
他将土块放在食器里,“进献”给这些“贵族”。
重耳和他的那班随
从看到之后大怒,想要教训一下这个老家伙。
赵衰却急忙制止住重耳,劝导他说:“老农
夫向您进献土块,意在祝愿您早日封疆受土,您应当恭敬的揖拜接受啊!”重耳听了他的
话之后,看看自己现在落魄样子,怒气顿时消解,喜悦之色渐上眉梢,很正式的地接受了
这个“礼物”,并对老农夫致以谢意。
休息片刻后,一行人继续赶路。
到达齐国后,齐桓公也早已听说过重耳的贤能,因此对他非常尊重,以礼相待,并将
宗族女子许配给他做妻子。
两年后,桓公死去,齐孝公继位,齐国政局开始动荡,国势衰
微,并屡次遭受其他诸侯侮辱。
而此时的重耳整天沉湎于安逸、奢侈的生活,上进心大为
衰退,丝毫没有离开齐国、另谋发展的意图。
赵衰、狐偃等随从贤士认为,这样发展下去,重耳政治集团必定会分崩离析。
于是几人便与重耳的齐国妻子合谋,实施了一个“胆大包天”的计划。
他们私下整饬好行装,在一次宴会上有意把重耳灌醉,然后极为果断地将重
耳抬上马车。
重耳喝的昏天暗地,烂醉如泥,被他们秘密、迅速地带离开齐国都城。
跑了
很远之后,重耳酒也逐渐醒了,在发现了手下的“不忠”行为后勃然大怒,甚至操起身边
的戈想要杀人泄愤。
赵衰、狐偃等人对他陈说利害,而且不辞而逃已成事实,重耳只好作罢,又跟他们一起重新开始了流亡生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