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伺服的三种控制方式
伺服驱动器工作原理和控制方式

伺服驱动器的基本功能是电动机驱动和信号反馈。
现在多数伺服驱动器具有独立的控制系统,一般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高性能单片机、FPGA等作为主控芯片。
控制系统输出的信号为数字信号,并且信号的电流较小,不能直接驱动电动机运动。
伺服驱动器还需要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且进行放大来驱动电动机运动。
伺服驱动器内部集成了主控系统电路、基于功率器件组成的驱动电路、电流采集电路、霍尔传感器采集电路,以及过电压、过电流、温度检测等保护电路。
伺服驱动器工作原理和控制方式伺服驱动器均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作为控制核心,可以实现比较复杂的控制算法,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功率器件普遍采用以智能功率模块(IPM)为核心设计的驱动电路,IPM内部集成了驱动电路,同时具有过电压、过电流、过热、欠压等故障检测保护电路,在主回路中还加入了软启动电路,以减小启动过程对驱动器的冲击。
伺服驱动器工作原理和控制方式首先功率驱动单元通过三相全桥整流电路对输入的三相电或者市电进行整流,得到相应的直流电。
经过整流好的三相电或市电,再通过三相正弦PWM电压型逆变器变频来驱动交流伺服电机。
功率驱动单元的整个过程可以简单的说就是AC-DC-AC的过程,整流单元(AC-DC)主要的拓扑电路是三相全桥不控整流电路。
一般伺服都有三种控制方式:位置控制方式、转矩控制方式、速度控制方式。
1、位置控制:位置控制模式一般是通过外部输入的脉冲的频率来确定转动速度的大小,通过脉冲的个数来确定转动的角度,也有些伺服可以通过通讯方式直接对速度和位移进行赋值,由于位置模式可以对速度和位置都有很严格的控制,所以一般应用于定位装置。
2、转矩控制:转矩控制方式是通过外部模拟量的输入或直接的地址的赋值来设定电机轴对外的输出转矩的大小,可以通过即时的改变模拟量的设定来改变设定的力矩大小,也可通过通讯方式改变对应的地址的数值来实现。
应用主要在对材质的手里有严格要求的缠绕和放卷的装置中,例如绕线装置或拉光纤设备,转矩的设定要根据缠绕的半径的变化随时更改以确保材质的受力不会随着缠绕半径的变化而改变。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原理及三种转速控制方式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原理及三种转速控制方式交流伺服电机的定子装有三相对称的绕组,而转子是永久磁极。
当定子的绕组中通过三相电源后,定子与转子之间必然产生一个旋转场。
这个旋转磁场的转速称为同步转速。
电机的转速也就是磁场的转速。
由于转子有磁极,所以在极低频率下也能旋转运行。
所以它比异步电机的调速范围更宽。
而与直流伺服电机相比,它没有机械换向器,特别是它没有了碳刷,完全排除了换向时产生火花对机槭造成的磨损,另外交流伺服电机自带一个编码器。
可以随时将电机运行的情况“报告”给驱动器,驱动器又根据得到的11报告"更精确的控制电机的运行。
由此可见交流伺服电机优点确实很多。
可是技术含量也高了,价格也高了。
最重要是对交流伺服电机的调试技术提高了。
也就是电机虽好,如果调试不好一样是问题多多。
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是永磁铁,驱动器控制的U/V/W三相电形成电磁场,转子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根据反馈值与H标值进行比较,调整转子转动的角度。
伺服电机的精度决定于编码器的精度(线数)。
伺服电动机(或称执行电动机)是自动控制系统和计算装置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执行元件。
其作用为把接受的电信号转换为电动机转轴的角位移或角速度,按电流种类的不同,伺服电动机可分为直流和交流两大类。
下面简单介绍交流伺服电动机有以下三种转速控制方式:(1)幅值控制控制电流与励磁电流的相位差保持90°不变,改变控制电压的大小。
(2)相位控制控制电压与励磁电压的大小,保持额定值不变,改变控制电压的相位。
(3)幅值一相位控制同时改变控制电压幅值和相位.交流伺服电动机转轴的转向随控制电压相位的反相而改变。
松下伺服驱动器速度模式和位置模式的区别

松下伺服驱动器速度模式和位置模式的区别2008-05-16 20:39:10|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一般伺服都有三种控制方式:速度控制方式,转矩控制方式,位置控制方式。
一、速度控制和转矩控制都是用模拟量来控制的。
二、位置控制是通过发脉冲(数字量)来控制的。
如果您对电机的速度、位置都没有要求,只要输出一个恒转矩,当然是用转矩模式。
如果对位置和速度有一定的精度要求,而对实时转矩不是很关心,用转矩模式不太方便,用速度或位置模式比较好。
如果上位控制器有比较好的闭环控制功能,用速度控制效果会好一点。
如果本身要求不是很高,或者,基本没有实时性的要求,用位置控制方式对上位控制器没有很高的要求。
就伺服驱动器的响应速度来看,转矩模式运算量最小,驱动器对控制信号的响应最快;位置模式运算量最大,驱动器对控制信号的响应最慢。
1、转矩控制:转矩控制方式是通过外部模拟量的输入或直接的地址的赋值来设定电机轴对外的输出转矩的大小,可以通过即时的改变模拟量的设定来改变设定的力矩大小,也可通过通讯方式改变对应的地址的数值来实现。
应用主要在对材质的受力有严格要求的缠绕和放卷的装置中,例如饶线装置或拉光纤设备,转矩的设定要根据缠绕的半径的变化随时更改以确保材质的受力不会随着缠绕半径的变化而改变。
2、位置控制:位置控制模式一般是通过外部输入的脉冲的频率来确定转动速度的大小,通过脉冲的个数来确定转动的角度,也有些伺服可以通过通讯方式直接对速度和位移进行赋值。
由于位置模式可以对速度和位置都有很严格的控制,所以一般应用于定位装置。
应用领域如数控机床、印刷机械等等。
3、速度模式:通过模拟量的输入或脉冲的频率都可以进行转动速度的控制,在有上位控制装置的外环PID控制时速度模式也可以进行定位,但必须把电机的位置信号或直接负载的位置信号给上位反馈以做运算用。
位置模式也支持直接负载外环检测位置信号,此时的电机轴端的编码器只检测电机转速,位置信号就由直接的最终负载端的检测装置来提供了,这样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中间传动过程中的误差,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定位精度。
伺服电机的三种控制方式有哪些

伺服电机是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
在不同场景下,伺服电机的控制方式各有不同,在进行选择之前你需要先了解伺服电机是三种控制方式各有其特点,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伺服电机的三种控制方式。
伺服电机控制方式有脉冲、模拟量和通讯控制这三种1、伺服电机脉冲控制方式在一些小型单机设备,选用脉冲控制实现电机的定位,应该是最常见的应用方式,这种控制方式简单,易于理解。
基本的控制思路:脉冲总量确定电机位移,脉冲频率确定电机速度。
都是脉冲控制,但是实现方式并不一样:第一种,驱动器接收两路(A、B路)高速脉冲,通过两路脉冲的相位差,确定电机的旋转方向。
如上图中,如果B相比A相快90度,为正转;那么B相比A相慢90度,则为反转。
运行时,这种控制的两相脉冲为交替状,因此我们也叫这样的控制方式为差分控制。
具有差分的特点,那也说明了这种控制方式,控制脉冲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在一些干扰较强的应用场景,优先选用这种方式。
但是这种方式一个电机轴需要占用两路高速脉冲端口,对高速脉冲口紧张的情况,比较尴尬。
第二种,驱动器依然接收两路高速脉冲,但是两路高速脉冲并不同时存在,一路脉冲处于输出状态时,另一路必须处于无效状态。
选用这种控制方式时,一定要确保在同一时刻只有一路脉冲的输出。
两路脉冲,一路输出为正方向运行,另一路为负方向运行。
和上面的情况一样,这种方式也是一个电机轴需要占用两路高速脉冲端口。
第三种,只需要给驱动器一路脉冲信号,电机正反向运行由一路方向IO信号确定。
这种控制方式控制更加简单,高速脉冲口资源占用也最少。
在一般的小型系统中,可以优先选用这种方式。
2、伺服电机模拟量控制方式在需要使用伺服电机实现速度控制的应用场景,我们可以选用模拟量来实现电机的速度控制,模拟量的值决定了电机的运行速度。
模拟量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电流或电压。
电压方式,只需要在控制信号端加入一定大小的电压即可。
实现简单,在有些场景使用一个电位器即可实现控制。
伺服电机的制动方式与原理伺服电机的控制方法

伺服电机的制动方式与原理伺服电机的控制方法伺服电机是一种能够实现精确控制位置、速度和力矩的电机。
它的控制方式和原理可以分为制动方式和控制方法两个方面。
一、伺服电机的制动方式与原理:1.机械制动法:通过机械装置,在电机输入轴或者输出轴上加装制动装置,如制动盘、制动片等。
当需要制动时,通过电磁力或者机械力使制动器与电机输入轴或者输出轴接触,从而实现制动效果。
这种制动方式的原理是利用摩擦力或者电磁力来减小或者阻止电机的运动,从而实现制动目的。
2.电磁制动法:通过电磁装置,在电机输入轴或者输出轴上加装电磁制动器。
当需要制动时,施加电压使制动器产生磁场,通过磁场对电机输入轴或者输出轴施加制动力矩,从而实现制动效果。
这种制动方式的原理是利用电磁场对电机的运动进行阻止,从而实现制动目的。
3.回馈制动法:回馈制动法是在伺服电机的控制回路中加入一个回馈装置,通过控制回路的反馈信号控制电机的转动和制动。
当需要制动时,通过调整控制回路中的参数,使反馈信号与设定值产生偏差,从而控制电机停止运动或者产生相反的力矩,实现制动效果。
这种制动方式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控制回路中的参数,使电机的输出与期望值产生偏差,从而实现制动目的。
二、伺服电机的控制方法:1.位置控制:位置控制是通过控制伺服电机使其达到设定位置的控制方式。
它的原理是通过测量电机的位置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通过调整控制回路的参数或者改变输入信号,控制电机的角度或者位置,使其达到期望的位置。
2.速度控制:速度控制是通过控制伺服电机使其达到设定速度的控制方式。
它的原理是通过测量电机的速度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通过调整控制回路的参数或者改变输入信号,控制电机的转速,使其达到期望的速度。
3.力矩控制:力矩控制是通过控制伺服电机使其产生特定力矩的控制方式。
它的原理是通过测量电机输出的力矩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通过调整控制回路的参数或者改变输入信号,控制电机的输出力矩,使其达到期望的力矩。
两相伺服电动机的控制方式

两相伺服电动机的控制方式
两相伺服电动机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位置控制:通过反馈装置(如编码器或霍尔传感器)检测电机的实际位置,并与给定的位置指令进行比较,然后根据误差信号调整电机的转速和转向,使其精确地达到目标位置。
2. 速度控制:根据给定的速度指令,调整电机的转速。
速度控制可以是开环控制,也可以是闭环控制,闭环控制通常使用测速发电机或编码器等反馈装置来检测电机的实际转速,并进行比较和调整。
3. 转矩控制:通过控制电机的转矩来实现对负载的精确控制。
转矩控制常用于需要对负载进行精密调节的应用,如张力控制、扭矩限制等。
4. 脉冲控制:两相伺服电动机可以接收脉冲信号进行控制。
控制系统发送一定频率和数量的脉冲给电机驱动器,驱动器根据脉冲的频率和数量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向。
5. 模拟量控制:使用模拟信号(如电压或电流)来控制电机的转速、转矩或位置。
模拟量控制可以提供更平滑的控制效果,但通常需要更复杂的控制电路。
6. 通信控制:现代的两相伺服电动机可以通过各种通信接口(如串口、以太网等)与上位控制器进行通信,实现更高级的控制功能,如参数设置、故障诊断、远程控制等。
这些控制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需要考虑到被控对象的特性、控制要求、系统成本等因素。
简述交流伺服电动机的三种控制方式

简述交流伺服电动机的三种控制方式
交流伺服电动机是由电机、伺服控制器和安装框架组成的自动化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在特定位置和速度下完成一
定操作要求。
因此,交流伺服电动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冶金、石油、食品、印刷、塑料、机械制造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当然,
要实现这种操作要求,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般来说,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控制分为三种,包括手动控制、模拟控
制和数字控制。
其中,手动控制是最常用的控制方式,它基于一定操
作方式,例如调整开关,来实现对电动机的控制,它实现起来比较简单,但是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会影响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控制效果。
模拟控制是采用电源来控制电动机行走,它采用外部模拟输入模拟信
号控制电动机的旋转,其优势在于控制精度高,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对电动机的控制信号进行微调,实现更加精确的控制。
数字控制是目前也采用最多的一种控制,其原理是利用微处理器和数
字模块进行数字控制,通过输入不同的控制信号,实现电动机的控制,它具有控制精度高、操作灵活、可诊断等优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
电动机进行控制。
总之,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控制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灵活的
进行选择。
不同的控制方式具有不一样的优势和缺点,应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选择,以确保电动机的正常工作与操作要求的实现。
PLC控制伺服电机的三种方式

PLC控制伺服电机的三种方式描述为大家讲解的是关于PLC控制伺服电机三种方式:一、转矩控制二、位置控制三、速度模式一、转矩控制转矩控制方式是通过外部模拟量的输入或直接的地址的赋值来设定电机轴对外的输出转矩的大小,具体表现为例如10V对应5Nm的话,当外部模拟量设定为5V时电机轴输出为2.5Nm:如果电机轴负载低于2.5Nm时电机正转,外部负载等于2.5Nm时电机不转,大于2.5Nm时电机反转(通常在有重力负载情况下产生)。
可以通过即时的改变模拟量的设定来改变设定的力矩大小,也可通过通讯方式改变对应的地址的数值来实现。
二、位置控制位置控制模式一般是通过外部输入的脉冲的频率来确定转动速度的大小,通过脉冲的个数来确定转动的角度,也有些伺服可以通过通讯方式直接对速度和位移进行赋值。
由于位置模式可以对速度和位置都有很严格的控制,所以一般应用于定位装置。
3、速度模式通过模拟量的输入或脉冲的频率都可以进行转动速度的控制,在有上位控制装置的外环PID控制时速度模式也可以进行定位,但必须把电机的位置信号或直接负载的位置信号给上位反馈以做运算用。
以SINAMICS V90系统为例说明SINAMICS V90 根据不同的应用分为两个版本:1. 脉冲序列版本(集成了脉冲,模拟量,USS/MODBUS)2. PROFINET通讯版本SINAMICS V90 脉冲版本可以实现内部定位块功能,同时具有脉冲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力矩控制模式。
下图所示为脉冲串指令速度控制模式(PTI)下的默认接口定义,符合标准的应用习惯。
同时只允许使用一个脉冲输入通道,其他控制信号也可以自由分配到数字量输入和输出端子上,请参见操作手册。
数字量输入,支持NPN和PNP两种类型。
接线图中的24V电源如下:(1)用于SINAMICS V90的24V电源。
所有的PTO信号都必须连接至使用同一24V电源的控制器,如SINAMICS V90。
(2)隔离的数字量输入电源,可使用控制器电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伺服的三种控制方式
简介:一般伺服都有三种控制方式:速度控制方式,转矩控制方式,位置控制方式。
想知道的就是这三种控制方式具体根据什么来选择的? 速度控制和转矩控制都是用模拟量来控制的。
位置控制是通过发脉冲来控制的。
具 ...
一般伺服都有三种控制方式:速度控制方式,转矩控制方式,位置控制方式。
想知道的就是这三种控制方式具体根据什么来选择的? 速度控制和转矩控制都是用模拟量来控制的。
位置控制是通过发脉冲来控制的。
具体采用什么控制方式要根据客户的要求,满足何种运动功能来选择。
如果您对电机的速度、位置都没有要求,只要输出一个恒转矩,当然是用转矩模式。
如果对位置和速度有一定的精度要求,而对实时转矩不是很关心,用转矩模式不太方便,用速度或位置模式比较好。
如果上位控制器有比较好的闭环控制功能,用速度控制效果会好一点。
如果本身要求不是很高,或者,基本没有实时性的要求,用位置控制方式对上位控制器没有很高的要求。
就伺服驱动器的响应速度来看,转矩模式运算量最小,驱动器对控制信号的响应最快;位置模式运算量最大,驱动器对控制信号的响应最慢。
对运动中的动态性能有比较高的要求时,需要实时对电机进行调
整。
那么如果控制器本身的运算速度很慢(比如PLC,或低端运动控制器),就用位置方式控制。
如果控制器运算速度比较快,可以用速度方式,把位置环从驱动器移到控制器上,减少驱动器的工作量,提高效率(比如大部分中高端运动控制器);如果有更好的上位控制器,还可以用转矩方式控制,把速度环也从驱动器上移开,这一般只是高端专用控制器才能这么干,而且,这时完全不需要使用伺服电机。
换一种说法是:
1、转矩控制:转矩控制方式是通过外部模拟量的输入或直接的地址的赋值来设定电机轴对外的输出转矩的大小,具体表现为例如10V 对应5Nm的话,当外部模拟量设定为5V时电机轴输出为2.5Nm:如果电机轴负载低于2.5Nm时电机正转,外部负载等于2.5Nm时电机不转,大于2.5Nm时电机反转(通常在有重力负载情况下产生)。
可以通过即时的改变模拟量的设定来改变设定的力矩大小,也可通过通讯方式改变对应的地址的数值来实现。
应用主要在对材质的受力有严格要求的缠绕和放卷的装置中,例如饶线装置或拉光纤设备,转矩的设定要根据缠绕的半径的变化随时更改以确保材质的受力不会随着缠绕半径的变化而改变。
2、位置控制:位置控制模式一般是通过外部输入的脉冲的频率来确定转动速度的大小,通过脉冲的个数来确定转动的角度,也有些伺服可以通过通讯方式直接对速度和位移进行赋值。
由于位置模式可以对速度和位置都有很严格的控制,所以一般应用于定位装置。
应用领域如数控机床、印刷机械等等。
3、速度模式:通过模拟量的输入或脉冲的频率都可以进行转动速度的控制,在有上位控制装置的外环PID控制时速度模式也可以进行定位,但必须把电机的位置信号或直接负载的位置信号给上位反馈以做运算用。
位置模式也支持直接负载外环检测位置信号,此时的电机轴端的编码器只检测电机转速,位置信号就由直接的最终负载端的检测装置来提供了,这样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中间传动过程中的误差,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定位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