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高三语文综合训练(一)
字音字形

2002-2003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高三语文专题训练—语音和字形(1)一、给下列各组多音字注音。
辟复辟)开辟()屏屏风()屏除()处处理()处所()伺伺候()伺机()创创作()创伤()畜牲畜()畜牧()稽滑稽()稽首()度揣度()度量()吓吓唬()恐吓()行行销()排行()埋埋怨()埋没()冠冠军()衣冠()解押解()解数()症症结()症状()壳蛋壳()地壳()供供给()供认()丧丧失()丧事()给给以()给与()省节省()省悟()提提高()提防()炮炮火()炮制()鲜鲜艳()鲜见()殷殷勤()殷红()角角落()角色()泊湖泊()停泊()扁扁平()扁舟()济经济()济济一堂()遂遂愿()半身不遂()禁禁止()情不自禁()泥泥土()泥古不化()载登载()载歌载舞()横蛮横()横行霸道()宁安宁()宁死不屈()翘翘尾巴()翘首期盼()与赠与()咸与维新()强倔强()强词夺理()二、给下列容易误读的形声字注音。
1.纨袴.( ) 2.内讧.( ) 3.箴.言( ) 4.桎梏.( ) 5.鞭笞.( ) 6.庇.护( ) 7.徜.徉( ) 8.纶.巾( ) 9.联袂.( ) 10.咯.血( ) 11.皈.依( ) 12.龋.齿( ) 13.砧.板( ) 14.翩跹.( ) 15.戏谑.( ) 16.饿殍.( ) 17.巨擘.( ) 18.阴霾.( ) 19.狡黠.( ) 20.摩挲.( ) 21.囹圄.( ) 22.炽.热( ) 23.蓦.然( ) 24.狭隘.( ) 25.恫.吓( ) 26.狙.击( ) 27.嗟.叹( ) 28.信笺.( ) 29.揠.苗( ) 30.造诣.( ) 31.惬.意( ) 32.泥淖.( ) 33.气氛.( ) 34.良莠.( ) 35.老妪.( ) 36.发酵.( ) 37.讣.告( ) 38.拜谒.( ) 39.歼.灭( ) 40.木讷.( ) 41.青睐.( ) 42.犒.劳( ) 43.栅.栏( ) 44.靓.丽( ) 45.溘.然( ) 46.鸟瞰.( ) 47.馈.赠( ) 48.祛.除( ) 49.感喟.( ) 50.遒.劲( ) 51.绮.丽( ) 52.旖.旎( ) 53.矫.揉( ) 54.熟稔.( ) 55.骁.勇( ) 56.怪癖.( ) 57.皓.首( ) 58.缄.默( ) 59.毗.邻( ) 60.悭.吝( ) 三、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1. A .别出机杼.(sh ū) 鞭辟.入里(p ì) 稗.官野史(b ài ) B .鳞次栉.比(zh ì) 奴颜婢.膝(b ì) 以儆.效尤(j ǐng ) C .觥.筹交错(g ōng ) 喑呜叱咤.(ch à) 瞠.目结舌(ch ēng ) D .纵横捭.阖(b ǎi ) 相形见绌.(zhu ō) 鬼域.伎俩(y ù) 2. A .放浪形骸.(h ái ) 箭在弦.上(xu án ) 兔死狗烹.(p ēng ) B .岿.然不动(gu ī) 温情脉.脉(m î) 塞.翁失马(s āi ) C .以一当.十(d āng ) 臭.味相投(xi ù) 响遏.行云(â) D .图穷匕见.(xi àn ) 草菅.人命(ji ān ) 便.宜行事(pi án ) 3. A .趾.高气昂(ch ǐ) 虚与委蛇.(y í) 不容置喙.(hu ì) B .数.典忘祖(sh ǔ) 封妻荫.子(y īn ) 摩肩接踵.(zh ǒng ) C .无耻谰.言(l án ) 心宽体胖.(p án ) 强.颜欢笑(qi ǎng ) D .吹毛求疵.(c ī) 量.体裁衣(li àng ) 差.强人意(ch ā) 4. A .否.极泰来(p ǐ) 前倨.后恭(j ù) 饮鸩.止渴(zh ân ) B .众口铄.金(shu î) 时乖运蹇.(ji ǎn ) 安步当.车(d āng ) C .博闻强识.(sh í) 怙恶不悛.(qu ān ) 杞.人忧天(q ǐ) D .心怀叵.测(p ǒ) 诲.人不倦(hu ǐ) 买椟.还珠(d ú) 5. A .人才济.济(j ì) 蛊.惑人心(g ǔ) 连篇累牍.(d ú) B .水涨.船高(zh ǎng ) 稳操胜券.(qu àn ) 破绽.百出(zh àn ) C .颐.指气使(y í) 插科打诨.(h ún ) 间.不容发(ji àn ) D .曲.尽其妙(q ū) 汗流浃.背(ji á) 乳臭.未干(ch îu ) 6. A .越俎.代疱(z ǔ) 睚眦.必报(z ì) 暴.殄天物(ti ǎn ) B .并行不悖.(b âi ) 刚愎.自用(b ì) 自怨自艾.(ài ) C .未雨绸缪.(mi ào ) 三缄.其口(ji ǎn ) 繁文缛.节(r ù) D .高屋建瓴.(l íng ) 以讹.传讹(ã) 锲.而不舍(q ì) 折 折腾( ) 折中( ) 拗执拗( ) 拗断( ) 数数字( ) 数说( ) 数见不鲜( )揣 怀揣( ) 揣测( ) 挣揣( )7.A.凤冠霞帔.(pâi)烜.赫一时(xuǎn)蓊.蓊郁郁(wěng)B.忧心忡.忡(zhōng)耳濡.目染(rú)因噎.废食(yâ)C.孤注一掷.(zhì)焚膏继晷.(jiù)藏污纳垢.(gîu)D.捉襟见肘.(zhǒu)怏.怏不乐(yāng)风驰电掣.(châ)8.A.殚.精竭虑(dān)莘.莘学子(shēn)罄.竹难书(qìng)B.分道扬镳.(biāo)暴戾恣.睢(zī)炙.手可热(zhì)C.戎马倥.偬(kōng)咄.咄逼人(duō)猝.不及防(cù)D.负隅.顽抗(ǒu)栩.栩如生(xǔ)惴.惴不安(zhuì)四、选出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1.A.暴.风骤雨暴.殄天物一暴.十寒B.如履薄.水日薄.西山妄自菲薄.C.和.衷共济和.颜悦色曲高和.寡D.将.计就计将.功赎罪挈妇将.雏2.A.供.不应求供.认不讳仅供.参考B.毫无禁.忌令行禁.止弱不禁.风C.分.崩离析分.外妖娆分.化瓦解D.量.入为出等量.齐观功德无量.()3.A.称.孤道寡拍手称.快尺量秤称.B.失魂落.魄光明磊落.丢三落.四C.敷衍塞.责塞.外风光塞.翁失马D.哄.堂大笑闹事起哄.哄.抬物价()4.A.一年半载.车载.斗量怨声载.道B.拐弯抹.角一笔抹.煞抹.零去尾C.一呼百应.应.接不暇应.届毕业D.不省.人事深刻反省.元妃省.亲()5.A.会场.现场.大哭一场.B.铺.平铺.张杂货铺.C.勾.当勾.结一笔勾.销D.背.脊手背.背.信弃义五、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1.A.差chā差.错误差.差.强人意B.解jiě解.决押解.不求甚解.C.塞sâ堵塞.边塞.闭目塞.听D.提tí提.炼提.防耳提.面命()2.A.乘chãng 乘.机上乘.乘.风破浪B.剥bō剥.削剥.皮生吞活剥.C.血xuâ心血.贫血血淋淋D.削xuē瘦削.削.梨日削.月割()3.A.勒lâ勒.索勒.令勒.紧腰带B.累lâi 劳累.累.赘危若累.卵C.卡kǎ卡.车卡.通重重关卡.D.创chuāng 创.口创.痛予以重创.()4.A.xuān 宣.布渲.染喧.宾夺主B.chuî辍.学啜.泣气息惙.然C.bì庇.护毗.邻荜.路蓝缕D.cuì荟萃.精粹.猝.然去逝()六、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1.A.谙.熟(ān)椽.子(chuán)咄.咄逼人(duō)B.翁媪.(ǎo)倾轧.(yà)面面相觑.(qù)C.颀.长(qí)自诩.(xǔ)一丘之貉.(hã)D.媲.美(bǐ)抨.击(pēng)谆.谆教诲(zhūn)()2.A.粗糙.(cāo)玷.污(diàn)面露愠.色(yùn)B.佝.偻(gōu)诘.问(jiã)踽.踽独行(jǔ)C.付梓.(zǐ)诤.言(zhâng)断壁残垣.(huán)D.别墅.(shù)嗔.怒(chēn)奇伟瑰.丽(guī)()3.A.股肱.(hïng)摇曳.(yâ)箪.食壶浆(dān)B.畸.形(jī)斡.旋(wî)虚晃.一刀(huǎng)C.标识.(zhì)栖.息(qī)湮.没无闻(yān)D.修葺.(qì)酗.酒(xù)为虎作怅.(chāng)4.A.沙砾.(lì)坍.塌(tān)偃.旗息鼓(yǎn)B.牟.取(mïu)黜.免(chù)椎.心泣血(zhuī)C.绾.结(wǎn)笑靥.(yâ)一抔.黄土(pïu)D.熨.帖(yù)干涸.(hã)相.机行事(xiàng)七、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A.踝.骨(huái)鞭挞.(dā)杯盘狼藉.(jí)B.威慑.(shâ)山岚.(lán)垂涎.三尺(yán)C.吮.吸(yǔn)广袤.(mào)集腋.成裘(yâ)D.鳜.鱼(guì)攻讦.(jiã)一蹴.而就(cù)()2.A.编纂.(cuàn)瘐.死(yǔ)骨骾.在喉(gěng)B.针灸.(jiǔ)干坼.(châ)色厉内荏.(rěn)C.内疚.(jiù)骁.勇(xiāo)日臻.完善(zhì)D.窈窕.(tiǎo)羞赧.(nǎn)人影幢.幢(zhuàng)()3.A.吞咽.(yān)碑帖.(tiâ)煞.费苦心(shà)B.连累.(lâi)打擂.(lâi)方兴未艾.(ài)C.慰藉.(jiâ)刹.车(shā)冠.冕堂皇(guān)D.蹊.跷(qī)粘.贴(zhān)臧.否人物(zàng)()4.A.豢.养(huàn)纰.漏(pī)水流湍.急(tuān)B.市侩.(kuì)反刍.(chú)唾.手可得(tuî)C.引擎.(qíng)觇.视(zhān)战战兢.兢(jīng)D.忏.悔(qiān)菜畦.(qí)拈.轻怕重(niān)()5.A.恬.静(tián)哺.育(pǔ)荷.枪实弹(hâ)B.拮据.(jū)休憩.(qì)歃.血为盟(shà)C.携.手(xiã)谛.听(tì)吞吞吐.吐(tǔ)D.倜傥.(tǎng)惭怍.(zhà)大腹便.便(pián)()6.A.吞噬.(shì)谄.媚(xiàn)好.高骛远(hào)B.嬗.变(chàn)惊蛰.(zhã)流水淙.淙(cïng)C.肇.事(zhào)讥诮.(qiào)引吭.高歌(háng)D.肆.意(sì)采撷.(jiã)花团锦簇.(cù)()7.A.秉.性(bǐng)谶.语(chân)扪.心自问(mân)B.狡黠.(xiá)赝.品(yàn)不容置喙.(huì)C.腼腆.(diǎn)粗犷.(guǎng)余勇可贾.(gǔ)D.拓.片(tuî)蕴.藏(yùn)管窥蠡.测(lí)()8.A.确凿.(záo)弹劾.(hã)含英咀.华(jū)B.中.肯(zhōng)聒.噪(guō)出身行.伍(háng)C.觊.觎(qǐ)后裔.(yì)心广体胖.(pán)D.隽.永(juàn)惬.意(qiâ)谑.而不虐(xuâ)()9.A.贮.存(chú)崔嵬.(wãi)污言秽.言(huì)B.女红.(gōng)冗.长(rǒng)卷帙.浩繁(zhì)C.菁.华(qīng)眼睑.(jiǎn)呱.呱坠地(gū)D.矜.持(jīn)看.守(kān)戛.然而止(gá)()10 A.差.劲(chà)呓.语(yì)宵衣旰.食(gàn)B.烙.印(luî)鞭笞.(chī)装帧.精美(zhēn)C.龃龉.(wú)分娩.(miǎn)腾挪跌宕.(dàng)D.恸.哭(dîng)档.案(dàng)犯而不校.(xiào)()一、下列哪些词语或短语中有一个错别字,请将它们找出来,并把正确字形写在括号里。
高三语文综合能力训练

高三语文综合能力训练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30分,每小题3分)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诉.讼(sòng)夙.怨(sǜ)差.可告慰(chā)B.稗.益(bì)参与.(yù)廉价..行事(pián)C.侈.谈(chǐ)札.记(zhá)曲高和.寡(hé)D.风靡.(mí)旖.旎(yǐ)如数.家珍(shǚ)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璀灿真知灼见沉湎忍俊不禁B.斑斓仗义直言祈求计日程功C.泾渭自怨自艾湮没舍屈聱牙D.回眸字斟句酌凛洌无关宏旨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对饱受日本入侵之苦的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的公然挑战。
②克隆羊多利的,意味着人们能够通过体细胞克隆出人类胚胎,这将使猎取干细胞更为容易。
③尽管金钱无法凌驾于奥林匹克精神之上,但谁也无法忽视奥林匹克运动的对经济进展庞大的推动力。
A.执意问世蕴藏B.执意问世包蕴C.执著产生包蕴D.执著产生蕴藏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85%的国外药品发明专利的申请一旦获授权,我国药品市场中的旧药将被疗效更快、科技含量更高的国外新药所代替,国内制药业将如临大敌....。
B.目前上海钢琴律师队伍良莠不齐....,甚至有“南郭先生”混充其间,不乏“胡调”现象,使消费者进退两难。
C.都市是历史的经历。
历史展现在都市与建筑中,又在都市与建筑中娓娓动听....地陈述。
D.2001上海国际服装博览会立即开幕,中外展团闻风而动,蜂拥而来....,欲在会上争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反腐败斗争能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腐败现象能不能被遏制到最小的程度,关键在于坚持不懈,真抓实干。
B.这套丛书,不仅有世界名著和社会科学读物,还有许多适合青年儿童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
C.一部以表现中俄两国人民百年风云和民族悲欢为主线,长达54集的电视连续剧《黑龙江三部曲》,日前已全部完成外景拍照。
高三语文冲刺高考学科素养提升训练全国通用试题一(原卷版)

B.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有天然宿主,并且一般不会对其构成严重的危害。
C.冠状病毒要感染人类必须通过其天然宿主之外的其他动物的多次传播。
D.冠状病毒有传播性,有的在传播过程中易发生变异而具有强大攻击性。
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事实上,除了一些野生动物“老饕”,多数人很少或者只是偶尔食用过野生动物,但仅仅这些“偶尔”就可能让民众为大面积肺炎疫情爆发买单。要知道大部分野味市场的环境都非常恶劣,臭气熏天的宰杀现场,来路不明甚至带着大量寄生虫和传染病的野生动物,以及死后变质仍然出售给餐馆的野味,这些未经检疫的食品端上了人们的餐桌,为疫情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科学报》:2003年非典开始,我们和“冠状病毒”已经打了好几次交道,能从中吸取哪些经验?
饶子和:冠状病毒种类繁多,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在2002年以前,冠状病毒虽然对畜牧业是一个严重威胁,但对人类危害尚小,可能会引起人们熟悉的普通感冒。但在2002年至2003年期间,SARS冠状病毒引发了令全球恐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俗称“非典”)疫情。SARS冠状病毒在自然界的天然宿主其实是蝙蝠,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偶然原因,该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而引发了重大疫情。虽然此后断断续续有新的冠状病毒被发现,但似乎并没有引发人类的重大疫情。
(《2017年中国精短美文帯选》,有删改)
6.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写方志敏故居的木楼“阔大而又古色古香”,虽用语简单,却足以显示主人家境殷实,曾经有过体面的生活。
2024年普通高中学科素养能力测评高三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4年普通高中学科素养能力测评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我们这些外行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想要知道,作家从什么源头汲取了他的素材,他如何用这些素材才使我们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印象,才在我们心中激起了我们也许连想都没想到自己会有的情感。
如果我们向作家请教,他本人也说不出所以然,也不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正是这个事实引起了我们更大的兴趣;即使我们彻底地了解了作家是怎样决定选材的,了解了具有创造性想象力的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所了解的一切也根本不能帮助我们自己成为作家。
——尽管如此,我们的兴趣一点儿也不会减弱。
②如果我们能够至少在我们自己身上,或者在像我们一样的人们身上,发现在某些地方有与创作相类似的活动该多好啊。
检验这种活动将使我们有希望对作家的作品开始作出一种解释。
确实,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毕竟作家自己是喜欢缩小他们这种人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的;他们一再要我们相信,每一个人在心灵上都是一个诗人。
③难道我们不该在童年时代寻找想象活动的最初踪迹吗?孩子最喜爱、最热衷的是玩耍和游戏。
难道我们不能说每一个孩子在玩耍时,行为就像是一个作家吗?相似之处在于,在玩耍时,他创造出一个自己的世界,或者说他用使他快乐的新方法重新安排他那个世界的事物。
如果认为他并不认真对待那个世界,那就错了;相反,他在玩耍时非常认真,并且倾注了大量的热情。
与玩耍相对的并非是严肃,而是真实。
尽管孩子满腔热情地沉浸于游戏的世界,他还是相当清楚地把游戏的世界与现实区别开来;他喜欢把想象中的事物和情景与真实世界中可能的和可见的事物联系起来。
高三语文下学期综合练习(一) 试题

心尺引州丑巴孔市中潭学校东城区二零二零—二零二壹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局部〔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I5分。
1.以下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精粹挥豪泼墨编纂.〔cuán〕斐.〔fěi〕然成章B.防犯家长里短苍劲.〔jìn〕乳臭.〔xiù〕未干C.袒护明察暗访湖泊.〔pō〕奴颜婢.〔bì〕膝D.费时精减节约绮.〔yǐ〕丽返璞.〔pú〕归真2.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校级篮球赛中,两支球队原定于月底进行比赛,因场地问题无法按时进行,最终这场比赛无.疾而终...。
B.一时间,许多国人把健康类图书中的某些观点视为金科玉律....,大有不按照此法去做就有被健康抛弃的危险。
C.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HY旅游培训场势在必行,行业龙头企业主抓社会培训工作责无旁...贷.。
D.当今一些人或唯物质利益马首是瞻....,或把实用主义奉为准那么,或以及时行乐为目标,丧失了人生应有的境界。
3.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局部普遍遭遇的用工荒,根本的原因是工人的工资和付出不成正比,导致工人不愿到生活本钱高的城务工而造成的。
B.针对当今社会上频发的拐卖儿童现象,全国妇联发表声明,呼吁广阔群众增强反拐意识并积极提供被拐卖儿童的有关线索。
C.在地震发生后,HY反核HY已举行数次.3月20日的涩谷HY参加人数接近2000人,HY警视厅出动上百名警察维持。
D.圆明园遗址不是一般意义的旅游景点,它是严肃神圣的地方,是人们接受教育和熏陶,瞻仰历史,感受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场所。
4.对下面文学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孟子>是由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及其弟子编成的,它具有浓厚的雄辩色彩,善于用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高三语文综合训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综合训练测试题及答案备考语文考试要多做语文试题,多做语文试题可以熟悉语文知识点和积累知识,这样才能考得好成绩。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三语文综合训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三语文综合训练测试题一、(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谙(ān)熟麻痹(bì) 西风东渐(jiān)B.庇(bì)护答(dā)理安步当(dàng)车C.发酵(jiào) 根茎(jìng) 管窥蠡(lí)测D.擂(léi)鼓盥(guàn)洗拾(shè)级而上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宁谧瑕瑜可见赝品山青水秀B.喝彩繁文缛节痉挛消声匿迹C.凯觎洪福齐天急躁平心而论D.厮打名不副实瞭望跻身其中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国家__________普通话,__________规范汉字。
②制定本法第四章法律责任的指导思想是:对__________本法规定者应该由有关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
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__________了,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它。
A.①推广推行②违犯③颁布B.①推行推广②违反③公布C.①推广推行②违反③颁布D.①推行推广②违犯③公布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从郑州到xz,路途遥远,山高水长,要骑车旅游实在不易。
B.一些不法商贩,为了抬高棉花价格,故意囤积居奇,准备善贾而沽。
C.有些私立学校的老师,年龄近七十岁,可谓师老兵疲,教课已力不从心。
D.为了观看灯火晚会,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家属院已是十室九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学生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注意写身边的真人真事,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神舟”号的试飞成功,标志了我国航天技术有着新的发展,对突破载入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整理版)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系列试题高三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1)

高三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1〕[原人教版]哲学随笔、《孟子》单元、《史记》单元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局部,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30分〕一、〔12分,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福祉.〔zhǐ〕撷.〔xié〕取罢黜.〔chù〕百家老骥伏枥.〔lì〕B.雌.〔cí〕雄谲.〔jú〕诈芸.〔yún〕芸众生乳臭.〔xiù〕未干C.孺.〔rú〕子补给.〔jǐ〕为.〔wèi〕王言乐衣.〔yī〕帛食肉D.谙.〔ān〕习馁.〔něi〕虎纤.〔qiān〕维植物放辟邪侈.〔chǐ〕2.依次填入以下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央财政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不仅能使亿万学童享受真正的义务教育的,也会减轻乡镇财政的负担。
②我们几年前在校门口匆匆见过一面,多年一直未能谋面。
③两个不同的诊断,两个医院的专家到底谁说的是正确的?A.权利而后决然B.权利此后绝然C.权力此后绝然D.权力而后决然3.以下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项〔〕A.信息网络的开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各种思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网上得到了传播。
B.事故责任认定书下发后,剧组方面总以拍片忙为由拒绝与伤者方面沟通,对保证金一事更是只字不提,看来剧组是在与伤者磨洋工...了。
C.他待人态度谦和,不管遇到谁,都先付之一笑....,这种态度让他有了很好的人脉资源。
D.识时务者为俊杰.......,在这改革开放的时代,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干一番大事业。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纪念抗战胜利63周年,在这次采访抗战老战士的活动中,我们不仅收集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材料,而且还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B.杨大使在营救8名中国工人的声明中,讲明了中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公正立场,并澄清了这8名工人工作过的服装厂与任何外国公司都没有关系。
2025届江南十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素质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江南十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素质检测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当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理论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当中的阶段。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兴旺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兴旺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
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
“知识里手”之所以可笑,原因就是在这个地方。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
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
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
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依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末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说来,还只说到十分重要的那一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高三语文综合训练(一)一、(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谙(ān)熟麻痹(bì)西风东渐(jiān)B.庇(bì)护答(dā)理安步当(dàng)车C.发酵(jiào)根茎(jìng)管窥蠡(lí)测D.擂(léi)鼓盥(guàn)洗拾(shè)级而上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宁谧瑕瑜可见赝品山青水秀B.喝彩繁文缛节痉挛消声匿迹C.凯觎洪福齐天急躁平心而论D.厮打名不副实瞭望跻身其中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国家__________普通话,__________规范汉字。
②制定本法第四章法律责任的指导思想是:对__________本法规定者应该由有关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
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__________了,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它。
A.①推广推行②违犯③颁布B.①推行推广②违反③公布C.①推广推行②违反③颁布D.①推行推广②违犯③公布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A.从郑州到西藏,路途遥远,山高水长,要骑车旅游实在不易。
B.一些不法商贩,为了抬高棉花价格,故意囤积居奇,准备善贾而沽。
C.有些私立学校的老师,年龄近七十岁,可谓师老兵疲,教课已力不从心。
D.为了观看灯火晚会,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家属院已是十室九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学生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注意写身边的真人真事,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神舟”号的试飞成功,标志了我国航天技术有着新的发展,对突破载入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C.日本最高法院竟无理判决揭露南京大屠杀事实真相的东史郎等人败诉,公然为右翼势力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丑恶表演。
D.据介绍:济南市所属山区海拔较低,人类活动频繁,尤其是近几年对南部山区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是导致野生植物生存环境恶化,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春天,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我们能享受的一切,轻松地解除了心头的焦虑和感情上的纷扰,___________,从大自然的微笑中,显露出来。
①充满了闲适欢愉②感受到了闲适欢愉③田野将是一片新绿,飘逸着令人沉醉的馨香,到处倾泻着春天的歌④田野将是一片新绿,飘逸着春天的歌,到处倾泻着令人沉醉的馨香⑤大地整个一副快乐的神态⑥整个大地一副快乐的神态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二、文言文阅读(共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王烈英名著于海内。
道成德立,乡党归仁。
其诱人也,皆不因其性气,诲人以道,使之从善远恶。
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
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以后将为改过。
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
”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
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
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
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
”间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欲至家,置而去,问姓名,不以告。
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
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
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
老父揽其袂,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
”乃语之而去。
老父以告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
”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
烈叹曰:“韶乐九成,虞宾以和,人能有感,乃至于斯也!”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三国志·魏书十一》)7.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邂逅迷惑邂逅:偶然,一时B.遂使人推之推:访求C.人能有感感:感想D.其诱人也诱:诱导8.比较下列各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②乃语之而去③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④人能有感,乃至于斯也。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相同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也不同9.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成德立,乡党归仁乡党:同乡人B.知耻恶,则善心将生耻恶:羞耻与罪过C.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购募:招求失主(来领取)D.间年之中间年:隔年10.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我邂逅迷惑,从今以后将为改过B.人能有感,乃至于斯也C.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D.其诱人也,皆不因其性气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王烈劝人从善,从不管那人性格脾气怎么样,他只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诲人B.王烈盗牛者赠布,是因为他认为盗牛者能悔恨自己的过错,懂得以恶为耻,这样的人将要产生善心,于是给他布劝他做好事。
C.“代担人”拾到老父之剑后,先是想放下剑离开,但担心别人拾去后,失剑人会永远失去宝剑,想捡回去再招求失主,又怕出差错,于是就一直守在那里,直到失主出现。
D.盗牛者做了坏事,怕让王烈知道,老父发现有人做了善事又急着要告诉王烈。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清朝的灭亡给中国带来了一个真正的时代,社会震荡,世事忙乱,人们也没有心思去品咂一下这次历史变更的苦涩厚味,匆匆忙忙赶路去了。
直到1927年6月1日,大学者王国维先生在颐和园投水而死,才让全国的有心人肃然深思。
王国维先生的死因众说纷纭,我们且不管它,只知道这位汉族文化大师拖着清代的一条辫子,自尽在清代的皇家园林里,遗嘱为“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他不会不知道明末清初为汉族人束发还是留辨之争曾发生过惊人的血案,他不会不知道刘宗周、黄宗羲、顾炎武这些大学者的慷慨行迹,他更不会不知道按照历史的进程,社会巨变乃属必然,但是他还是死了。
我赞成陈寅恪先生的说法,王国维先生并不死于政治斗争、人事纠葛、或仅仅为清廷尽忠,而是死于一种文化:凡一种文化正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若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王观堂先生换词并序》)但是王国维先生又无法把自己为之而死的文化与清廷分割开来。
是《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红楼梦》《桃花扇》《长生殿》乾嘉学派、纳兰性德等等把两者连在一起了,于是衣冠举止,生态心态,也莫不两相混同。
我们记得,在康熙手下,汉族高层知识分子经过剧烈的心理挣扎,已开始与朝廷产生某种文化认同,没有想到的是,当康熙的政治事业和军事事业已经破败之后,文化认同竟还没有消散。
为此,宏才博学的王国维先生要以生命来祭奠它,他没有从心理挣扎中找到希望,死得可惜又死得必然。
知识分子总是不同寻常,他们总是要以政治军事的折腾之后表现出长久的文化韧性。
文化变成了生命,只有靠生命来拥抱文化了,别无他途;明末以后是这样,清末又是封建制度的末尾,因此王国维先生祭奠的该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清代只是他的落脚点。
12.下列各项对文中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A.“清朝的灭亡给中国带来了一个真正的时代”是说清朝的灭亡使中国摆脱了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统治,真正开始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B.王国维的死让全国的“有心人”肃然起敬。
C.作者引用陈寅恪先生的话,意在说明王国维先生不是为清朝尽忠而死,而只是死于“一种文化”。
D.文中说王国维先生的死因“众说纷纭”,但从其遗嘱看,他之所以选择自尽,是为了避免“义无再辱”。
13.对王国维先生死因的深层探究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A.社会震荡,世事忙乱。
王国维无法再专心从事自己的研究,内心痛苦,所以自尽。
B.作为清朝臣民,看到清朝的灭亡,他决心为清朝尽忠,所以,选择在皇家园林自尽。
C.随着清朝的灭亡,他所认同的中国传统文化衰落,内心痛苦之极。
他的死,表面上是为清朝尽忠,实质是死于一种文化。
D.王国维说“义无再辱”是将自己和黄宗羲顾炎武等大学者的慷慨行迹对比,认为自己不象他们那样有骨气,似乎感到了羞辱,所以自杀。
14.对文中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王国维死前非常苦恼,他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该为文化而死,还是该为清廷而死。
B.“一种文化”是包含了多种意义的广义概念,如正值衰落的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稳定的某种文化认同等。
C.“在康熙手下,汉族高层知识分子的心理挣扎”与“王国维的心理挣扎”本质并不一样,前者为反清复明,后者为忠于清廷。
D.作者举《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红楼梦》等例子,是为了说明这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1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为()A.根据当时社会的发展,王国维自尽是必然的。
B.一个文化大师在社会变革时期因在心理挣扎中找不到希望而自尽,令不可惜。
C.一个汉族人在清朝灭亡后的1927年还留着辫子,为清朝尽忠而死,让人遗憾。
D.作者列举了诸多著作、学派,旨在说明清代在传统文化方面成就极高,因而影响也极深。
四、(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时令已是初冬,静儿从城郊采来一把野花,兴冲冲地让我辨识。
“皮菜花”,我一下便认出来了。
这是在荒碱地里生长的一种野生植物。
春上,它开始萌芽,油亮、肥厚的叶片贴着地面,从菜心向四下一层层铺展开。
入夏不久,就会从根部娉娉婷婷地拔出两根、三根细长的梗儿,长到尺余,分出许多枝丫。
入秋,就开出一簇簇的白色小花儿。
秋冬之季,它虽然也风干了,但梗儿细瘦且坚挺,花儿虽枯而不谢,在诸多经不住严霜而纷披衰萎的野草丛中,它便隐隐有了一种鹤立鸡群的王者性质。
静儿挑拣出几枝,经过整修制作,扎成一束,取代了案几上花瓶里那束塑料花。
皮菜花也真有几分不俗,黄豆般大小的花儿,花瓣薄如蝉翼,几百朵,上千朵花儿密密挤挤而井然有序地结满枝头,成团成簇,瘦骨铮铮的花梗儿疏密有致,洁白如云的花簇高低错落,宛如一支素净典雅的白珊瑚。
插一束在案头,别有一番情致。
我喜爱上皮菜花了,并且,还不断赋予这种喜爱以新的内涵。
从发现它的形美,到悟出它的神美。
第二年的深秋,比头一年早一些日子,静儿又去野外采回来一束皮菜花。
一进门,就嚷说她有了一个重大发现。
她把花束凑近我:“爸爸,你瞧,你仔细瞧”。
女儿不无神秘地把手里的花束一拍,从上面星星点点飘落下一些什么。
我仔细看那茶几上的飘散物,竟是一朵朵鲜黄的有五个瓣的小花儿。
我再察看静儿手中的花束,尚没飘落的黄色的小花,就嵌在那所谓的“小白花儿”的怀抱里。
不细心观察,是很难发现的。
哦!那些被我们称之为花的,竟是皮菜花的花托,真正的皮菜花是这些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