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高近五年高考试题分析

合集下载

近五年山东高考试题及答案

近五年山东高考试题及答案

近五年山东高考试题及答案近五年来,山东高考试题的难度和题型不断变化,给广大考生和家长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以回顾近五年山东高考试题及答案为主题,探讨这些试题的特点和变化。

一、语文篇近五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是注重思辨能力的考察和对考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例如,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中,有一道考查古诗赏析的题目,要求考生结合周敦颐《爱莲说》的理论和宋代赵师秀的《泮池塔》,探讨“一莲一叶总关情”的意境。

这道题目既要求考生对两幅古代作品进行细致分析,又要求考生能够自主思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这样的题目既考察了考生的文学素养,又考察了考生的思辨能力。

二、数学篇近五年山东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是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

例如,2017年高考数学试题中,有一道考查立体几何知识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一幅给定的立体图形,求出该图形的体积。

这个题目不仅考察了考生对立体几何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考察了考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考生运用数学知识,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到具体实际问题中。

三、英语篇近五年山东高考英语试题的特点是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和对交际能力的培养。

例如,2018年高考英语试题中,有一道考查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一个给定的主题写一篇短文。

这个题目既考察了考生的阅读能力,又考察了考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一篇短文,考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这种题目能够培养考生的综合能力和交际能力。

总体而言,近五年山东高考试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多样化和有挑战性的特点。

这些试题既考察了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又注重培养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解答这些试题,考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交际能力。

作为考生和家长,了解和熟悉近五年山东高考试题及答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试题的回顾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高考的考察内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和提高。

近五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近五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近五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学生应关注近五年的高考命题方向,为 2020 年的高考做准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近五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希望大家喜欢!近五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从整体上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试题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并倡导学以致用;试题设计注重引导地理教学关注学生树立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试题仍然强调地理知识运用、地理信息获取、地理分析与评价、地理表述等能力的考查。

因此,要在地理变式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的熟练性与地理思维的敏捷性。

同时,还要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1.选择题全部以题组的形式出现,全卷选择题分成 3—4 个题组,或 3 个一组,或 2 个一组,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形成梯度,保证了考生思维的连贯性,便于考生答题。

2.主干知识抽样考查,地球运动知识基本从试卷中消失,自然地理突出地形、气候、河流、水资源利用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考查,人文地理突出人口、工业区位、农业区位、交通区位等区位理论的考查,区域地理突出区域定位、区域特征、产业转移及可持续发展观的考查。

这些考点都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所考查的知识皆为教材的原知识或原知识的深化拓展,是平时训练题的变通创新,基本上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 。

工农业业区位、大气运动、水文条件、地形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人类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在历年高考题目中均有体现。

试题贴近生活,注重联系实际,特别是对应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推理性更强。

3.地理图表是高考试卷中重要的内容组成部分,试题从地图或材料切入,涉及到区域图、统计图表、景观图等,尤其等值线图常考不衰,以等高线地形图居多,等值线题因其类型多、善变化、综合性和能力要求高,能很好地体现试题的创新性和梯度性,体现高考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所以一直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最新五年广东高考数学试题分析

最新五年广东高考数学试题分析

最新五年广东高考数学试题分析一、在模块的交汇处设计试题早在1993年,原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首次提出:“在知识点的交汇处设计试题”,基本确定了高考数学试题命制的理论。

这一提法得到了命题专家的认同,更得到了广大中学数学教师的赞许。

在这一理论框架指导下,以后的数学试题避免了在难度上大起大落的现象发生,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

纵观广东省近五年的高考数学试卷,在这方面的特点尤其显著:例1:04年17题已知角,,αβγ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0,2]απ∈),s i n ,s i n ,s i n αβγ也成等比数列,求,,αβγ的值。

简解:由题意,可以设2,4βαγα==,那么2sin 2sin 4cos 2cos 1sin sin 2αααααα=⇒=-,则有cos 1α=或1cos 2α=- 当cos 1α=时,sin 0α=与等比数列概念矛盾, 当1cos 2α=-时,[0,2]απ∈,所以23πα=或43πα= 则248,,333πππαβγ===或4816,,333πππαβγ=== 试题特点:这是04年解答题的第一题,属于容易题。

试题将三角函数变换与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糅合在一起,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

例2:05年18题箱中装有大小相同的黄、白两种颜色的乒乓球,黄、白乒乓球的数量比为:s t 现从箱中每次任意取出一个球,若取出的是黄球则结束,若取出的是白球,则将其放回箱中,并继续从箱中任意取出一个球,但取球的次数最多不超过n 次,以ξ表示取球结束时已取到白球的次数 (Ⅰ)求ξ的分布列;(Ⅱ)求ξ的数学期望.简解: (Ⅰ)()(0,1,2,,)()kkst P k k n s t ξ===⋅⋅⋅+ (Ⅱ)ξ的数学希望为n nn n t s t n t s st n t s st t s st t s s E )()()1(...)(2)(1011322+⨯++⨯-+++⨯++⨯++⨯=--ξ (1)图1 111113322)()()1()()2(...)(2)(++---+++-++-+++++=+n n n n n n t s nt t s st n t s st n t s st t s st E t s t ξ…(2) (1) -(2)得nnn n n n t s nt t s t n t s s t s t E )()()1()(11+++--+-=--ξ 试题特点:这是解答题的第四题,属于中档题目。

近五年安徽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分析

近五年安徽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分析

近五年安徽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分析一、整体评价近五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从整体上看,贯彻了“整体维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踊跃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试卷内容上表现新课程观念,对基础知识、大体技术和数学思想方式都有较全面的考查。

二、试卷特点1、试卷结构维持稳定,近五年来一直是10道选择题、5道填空题、6道解答题的结构;2、试卷分值稳定,选择、填空每题5分,解答题共75分;3、试卷难易安排稳定,大体是由易到难,给学生一个循序渐进的进程。

三、具体分析2021年是安徽省高考自主命题的第六年,是安徽省进入新课程改革高考的第三年,处在由大纲高考到新课标高考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

11年的数学命题迈出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突出应用,切近现实,交汇融合,凸显能力”的命题改革前进步伐,理科数学难度有所增大。

11年的理科试卷相对于以前做了很大的变更。

(1)第(16)题一改往年的做法,不是三角函数题,而是函数与导数整合的题目;(2)第(17)题的立体几何,考的是线线平行与表面积问题,并无依照常规考二面角的求解问题;(3)第(19)题设置的是不等式的证明题,为历年罕有;(4)第(21)题的解析几何直接要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回归到解析几何的本质却不涉及到韦达定理。

这份卷子学生感觉题目难,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数学思维。

为了扭转当前这种只重视做题数而不重视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的不良教学局面,11年的数学试卷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革,考查的不是学生会不会套用常常利用题型,而是重在考查学生会不会思维,有无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的精神。

2021高考试卷就比较符合正常思维。

对于选择题第(1)题考查复数的计算,是简单第(2)题考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看学生对函数解析式的理解,第(3)题考查程序框图及算法,利用列举法可以取得答案,第(4)题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和指数对数的运算,需要学生有转化能力,属于中等难度的题。

第(5)题频率散布直方图,方差和平均数的计算,第(6)题考查线面的垂直关系和充要条件的概念,要求学生有必然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近三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近三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近三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近三年高考数学试卷难度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试题设计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对近三年高考数学试卷的题型和考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选择题部分
近三年高考数学试卷的选择题部分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其中,涉及概率、统计和函数的题目较多,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有清晰的认识和运用。

二、填空题部分
近三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填空题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

题目设计灵活多样,有的题目涉及常见数学定理和性质,有的题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解答题部分
近三年高考数学试卷的解答题部分设置较多的证明和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推理和论证。

这部分题目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综上所述,近三年高考数学试卷的整体难度逐年增加,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注重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培
养。

通过系统学习和不断练习,相信每位考生都能应对高考数学试卷的挑战,取得理想的成绩。

近五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报告

近五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报告

近五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报告2012年至2016年语文试题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命题结构相对稳定。

以下为我做了五套试题的总结。

纵观近几年的试卷,现代文阅读部分没有做任何改变,它也涉及科技、艺术、历史等方面为主,都和当下的热点问题联系紧密。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分析理解、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对文中信息的概括能力。

文言文部分试题有轻微改动,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方面没有大的变化。

12年---14年的第一个题都考的是文言实词的含义,15年---16年考查的却是文言断句的题;第二个题12年至13年考的是人物形象的问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能力,14年考的是文言断句问题,15---16年则改成了对文言常识的考查;第六、七题近几年都无变化。

总的来说,对文言文的考查这几年变化也不大,断句问题和文言常识题在平时的讲解中也会涉及,只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要求针对性练习。

诗歌鉴赏部分基本也无变化,其中仅12年考了一首词,其它几年均考的诗。

14年略微不同考查的是两首诗的比较,这在16年的试题中也出现,比较的是文本诗和课内诗的比较,这需要我们在之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把一些相关性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做题时能得心应手。

诗歌鉴赏部分考查的几个题型一般为对句子的分析,对字词的分析,并从中分析作者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名篇名句默写部分,12年---13年以提上句写下句的形式考查的,14年---16年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进行考查,增加了难度。

内容方面没有变化,初中一题,高中两题。

文本阅读从12年开始都是小说类和传记类,并无改变,考查的题型也都差不多的。

小说部分的命题形式都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以及主题方面,针对这种现状,在平常的练习中就应集中火力在这几方面。

传记类的基本也是围绕人物形象来设置的,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有时也涉及学生结合实事能力。

成语的使用问题,考查内容没有什么变化,考查的形式这几年改动稍大。

12年---13年考查的是四个成语的使用;而14---15年变为成语的辨析,为三个成语;16年考查了六个成语,增加了数量,但难度并未增加,排除法可能还更上手。

近五年高考试题山东卷与全国卷的差异分析

近五年高考试题山东卷与全国卷的差异分析

全国卷与山东卷差异分析数学全国卷:更侧重思维能力考查从试卷结构上,全国课标卷比山东卷多了2道选择题,少了一道填空题;解答题减少了1道必做题,改为选做题。

从内容上来看,全国课标卷在最后一道选做题中增加了选修系列4的一些内容,分别是: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从其中3道题中选作1道。

从试卷风格上来看,全国课标卷和山东卷对学生数学能力要求侧重点有所不同:山东卷侧重了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对学生数学基本功要求较高;全国课标卷更侧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考查,对与不等式相关的内容要求较高。

全国课标卷和山东卷比较起来,主体内容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增加了选修系列4的三部分内容。

学生在对数学的学习中要增加理性思维含量,特别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推理论证能力,回归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

山东卷由上述统计表可知,全国卷与山东卷在考点分布的主要差异: 全国卷对定积分的考查基本不涉及(2010年理13),山东卷常考查定积分,且与其他知识结合.2011年——2015年全国课标卷Ⅰ函数与导数点分布统计表(理科) 年份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011年 第2题函数奇偶性、单调性第9题定积分 第12题函数图象、对称性第21题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的运算、导数的应用2012年 第10题函数图象第12题指对数函数、导数的应用第21题导数的应用(单调区间、最值) 2013年 第11题函数图象变换、导数几何意义、最值 第16题函数图象、解析式、最值 第21题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的运算、导数的应用、恒成立2014年 第2题函数奇偶性 第11题函数零点、不等式第21题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的应用(最值)、恒成立2015年 第12题函数概念、不等式第13题函数奇偶性第21题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零点、❖全国卷命题特点及与山东卷命题思路的主要差异:❖1.全国卷压轴的函数与导数试题都是两问,而山东卷基本上也是两问,2012年三问.❖2.全国卷比较稳定的采用函数与导数压轴,常隐性交汇解不等式和不等式证明的知识内涵.山东卷理科经常将函数与导数置于解答题的“压轴”位置,经常涉及单调区间,极值的讨论,以及参数范围的求解.分类讨论思想几乎必考3.全国卷经常将函数与导数设置在选择、填空的“压轴”位置,考查的往往是函数图象及函数基本性质,山东卷在选择、填空上会有一个处于“压轴”位置,有时出现新定义、新概念等新知识,体现创新性山东卷2011年——2015年全国课标卷Ⅰ立体几何考点分布统计表(理科)年份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011年第6题三视图(侧视图)第15题球内接四棱锥体积第18题线线垂直、二面角2012年第7题三视图(三棱锥体积)第11题球内接三棱锥体积第19题线线垂直、二面角2013年第6题球的截面性质、球的体积第8题三视图(几何体体积)第18题线线垂直、线面角2014年第12题三视图(三视图还原、三棱锥棱长)第19题线段相等(线面垂直)、二面角2015年第6题圆锥体积第11题三视图(圆柱和球的表面积)第18题面面垂直、线线角❖由上述统计表可知,全国卷与福建卷在考点分布的主要差异:❖1.全国卷对旋转体特别是球的问题经常考(一是考查球的表面积、体积及距离等基本量的计算;二是考查球与多面体的相切接,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山东卷前几年也有体积的考查,以多面体为主,在2015年考查了梯形旋转体的体积,对球较少涉及.❖2.在选填题中,全国卷近五年对空间位置关系都未涉及,山东卷时有考查空间位置关系问题.❖3.在解答题中,全国卷近五年对线面平行问题都未涉及,山东有4年涉及考查线面平行问题❖4,二面角的计算是山东省必考内容,但全国卷除了二面角之外,13年线面角,15年线线角。

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分析

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分析

2009-2013年河南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一.题型、题量
全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为150分.试题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其中,选择题有12个小题,每题5分,共计60分;填空题有4个小题,每题5分,共计20分;解答题09、10年有6个题,其中第17题10分,第18题~22题各12分,11-13年有8个题,其中第17题~21题各12分,第22~24题(各10分)选考一题内容分别为选修4—1(几何选讲)、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4—5(不等式选讲),共计70分.全部试题都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二.试题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近五年高考试题分析
一考题特点及变化趋势
1.试卷难度降低。

不仅2004年高考难度降低,从2002实行3+x以来,总体难度降低。

2.知识点覆盖面积缩小。

3+2高考时,高考物理试题基本上涵盖了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而理综考试中今年只有12个物理题,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今年高考物理试题中就出现动量能量结合的力学综合题,也出现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题,这两部分均是教学中的难点,同学们理解起来也较为困难。

3紧密联系实际,站在社会的最前沿。

今年几道试题与当今前沿科学相连,这就要求老师同学关注社会,关注科学的发展。

4今年试题区分度大,每一道题学生都可以动笔,但难得高分
近五年的高考实验题的分数都在15到20分
之间变化;注重基本实验仪器的考查;每年都注重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考查;每年都注重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考查;电学实验考查的比例和出题的几率相对较大;强调实验创新;重视对考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

二.2004年试题两大特点
1.试题突出了对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考查(运动和力、动量和能量、场和路),力学占40%,电学占45%,知识覆盖面较大,体现了以学科内知识综合为主的原则。

2.试题尤其重视对考生推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验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

强调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的考查。

三.近五年的高考实验题的分数都在15到20分
之间变化;注重基本实验仪器的考查;每年都注重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考查;每年都注重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考查;电学实验考查的比例和出题的几率相对较大;强调实验创新;重视对考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

三、近五年高考实验题的特点
认真分析上表不难发现,无论是3+2高考还是3+x高考,近五年的实验试题总结起来有如下一些特点:
1、五年实验题的分数都在17到20分之间变化,相对比例占11%--14% 左右。

2、注重实验仪器的考查。

如99年游标卡尺的读数,2000年刻度尺的读数,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几乎年年考)等。

3、注重实验操作过程的考查。

如1999年用已知电路测电阻实验操作步
骤,2000年验证动量守恒必须进行的操用步骤,2001年观察光的衍射的操作方
法,2002年用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装置测大气压强的实验操作步骤等。

4、强调实验方法的考查。

如1998年用全电路欧姆定律测电阻,1999年用并联电路电压相等测电阻,
2000年用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来设计电路测电流表内阻。

5、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误差分析的考查。

如98年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平衡
摩擦不当的结果分析(a-F图),2002年用已知电路测电流表内阻,求相对误差表达式,由相对误差求电源电动势的值等。

6、电学实验考查的比例和出题的几率相对较大。

除2002年外,其余每年均有一电学实验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实物连线,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进行创新,多为设计性实验,而且占的比分较大。

7、强调实验创新。

体现在:①用教材中学过的原理去设计一个实验来测定某
一物理量,如1998年用LC振荡电路测线圈的电感,用全电路欧姆定律测电阻。

1999年用给定的电路测电阻,2000年设计测电流表内阻等。

②实验原理和方法的迁移,
即用学生实验中用过的方法去设计实验完成其它物理量的测量。

如2000年用二次成像法测点光源到筒口的距离,2001年用打点计时器测斜面小车的加速度,测小车
阻力,2002年用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原理测大气压强等。

8、在实验试题体现研究性学习,如2002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第17题。

四、实验复习的几点建议
从近五年高考实验题的上述特点和近几年高考复习的具体做法对实验复习谈
如下几点建议:
1、认真学习、研究当年的考试说明,弄清考试说明对实验考查的具体要求,并把这些要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实验的复习之中。

2、实验复习与理论复习同步进行,即在复习完每一部分理论的同时复习该部
分的演示实验,复习完该部分理论后复习该部分的学生实验。

对每个学生实验的复习要求(1)明确:①实验目的,②实验原理,③实验仪器的使用与读数,④操作步骤(特别是容易遗漏和出错的重要步骤),⑤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包括平均值法和图象法
处理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是否合理和误差分析。

⑥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⑦实验后的思考、体会等。

(2)注意该实验原理和方法的迁移,即教师引导学生研究用该实验的仪器、原理、方法还可完成哪些测量和验证哪些规律,如何进行,要求写出方案,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3、在进行理论复习同时,注重用学过的物理知识、物理规律作理论依据进行实验设计。

即每复习完一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看可用哪些物理知识作原理设计实验来测定哪些物理量,验证哪些规律。

如①用共点力的平衡知识设计实验测定木块与斜面或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素,②用运动学规律和牛顿定律设计实验测定斜面的动摩擦因素,③用全电路欧姆定律设计实验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④用串联电路知识设计实验测伏特表内阻,⑤用并联电路知识设计实验测安培表内阻,测待测电阻等。

4、重点实验重点复习。

如①力学中用打点计时器测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验证动量守恒、验证机械能守恒、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②电学中伏安法测电阻、测电源电动势,③光学中测玻璃折射率等。

针对"3+X"理综物理试题,题量少、分值大的特点,实验题命在电学部分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要特别注意电学中几个学生实验的复习和加强对电学创新型设计实验的训练。

5、对实验进行专题复习。

此阶段主要是总结归类,让学生明确力学实验主要一是用打点计时器测s、t,再算a、f、E,验证a-F、a-M的关系,二是用平抛的水平位移来表示抛出的初速,从而完成相关实验等;电学实验能直接测量的是U、I,电动势E、内阻r、电阻R、电功率P等是由电路知识算出来的;测介质折射率主要是找入射角和折射角,从而算折射率。

6、重视在实验中体现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复习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验中的方法,选好课题,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并要求写出有研究方案,实验器材,实验研究过程,数据统计与分析,实验方案的优点与不
足。

四、复习建议
1. 认真研读《考试大纲》中“知识内容表”及其要求掌握的程度,查缺补漏,全面掌握高考物理的内容;研究试卷结构、题型示例和样卷,加深对大纲内容的理解。

2.认真落实三轮复习目标,努力提高高考复习质量。

第一轮,全面系统复习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此复习要重视课本内容,切忌轻教材重资料。

第二轮,进行专题复习,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专题内容,加强对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复习。

第三轮,进行学科内综合复习与模拟训练,加强对文字表达能力和规范答题能
力的培养与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应试技能。

高考试题的启示
面对新的高考形式,在复习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夯实基础全面复习。

高考物理题难度降低了,我们要敢于大胆地舍弃高考物理试题中的难题,立足于基础知识,提高解题速度,而不要囿于难题,被难度牵着鼻子走,浪费大量时间,效果也不显著。

2.第一轮系统复习至关重要。

虽然高考题不是面面俱到,但我们不能猜题押宝,只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全面扎实地复习。

所以第一轮系统复习的质量直接决定我们高考的成绩。

3.学会自己总结提炼,建立错题档案。

大量的训练过后,我们要总结解题方法,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理想化模型,找到解题的最佳途径,从而提高解题速度。

做错的题要反思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以免下次高考中犯同样的错误。

3.实验的复习要求: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使用与读数、操作步骤(特别是容易遗漏和出错的重要步骤)、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包括运用平均值法和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是否合理和误差分析)、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实验后的思考、体会等;注意该实验原理和方法的迁移,还可以进行哪些测量或者验证哪些规律。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这类试题要求考生通过分析,从实际的物理情景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再从物理模型中分析其中的物理规律,各物理量的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建立数学关系式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